初中作文素材:宽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作文素材:宽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世界需要多彩,生活需要宽容!

当你学会宽容,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包容他人,学会用一颗宽容之心对待一切事物,你会发现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如此美好,温暖的阳光,空气中泥土的芬芳,入目那一抹生命的绿色,路上每一位行人柔和的面庞……拥抱宽容,你将拥抱整个世界。人生因宽容而精彩。

给自己留一条路

唐宝民

刘毅是东晋北府兵将领,公元405年,刘毅大败对手桓蔚,桓蔚失败后,落荒而逃,为躲避追兵,逃进了牛牧寺,请求在寺中躲避一下,寺僧释昌出于出家人的慈悲心理,便将桓蔚藏了起来,使他躲过了追兵的搜查,捡了一条命。后来,刘毅得知了事情经过,怒不可遏,下令将寺僧释昌斩首,众位僧人苦苦哀求,求刘毅放过释昌一把,但心狠手辣的刘毅丝毫没有宽容之心,十分坚决地把释昌杀掉了。公元412年,刘毅与刘裕交战,结果被杀得大败,他在深夜骑马奔逃,眼见着后面的追兵就要追上自己了,荒不择路,竟然也逃进了牛牧寺,寺里的僧人见有人闯了进来,便连忙向外赶他,他哀求僧人允许他躲避一下追兵,僧人们坚决不同意,说:“几年前,我们寺里的释昌法师就是因为私藏了一个被官兵追捕的人,所以被一个叫刘毅的将军杀掉了,这次,我们是再也不敢收留任何人了!”说完,便将刘毅轰了出去,把寺门关上了。刘毅走投无路,眼看着追兵就要冲到近前了,长叹一声说:“唉,我自己制订的执法标准,

竟然伤害到了自己,看来,是天亡我也!”说罢,便上吊自杀了。

这是来自《资治通鉴》中的一段史料,刘毅上吊前说“是天亡我也”,说明他对问题的认识还不够透彻,真正亡他的,不是天,恰恰是他自己,是他自己堵死了自己的活路。

选自《故事会》2018年第2期

素材解读:

如果刘毅当初对释昌能够宽容一点,他就不会有后来的下场了。刘毅的教训,再次证明了那个古老的观点: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宽容别人,其实也是给自己留一条路。而不能宽容别人,也就是断了自己的活路。

适用话题:宽容、给自己留一条路、慈悲为怀……

两国兵营都种瓜

杨兴文

梁国与楚国毗邻,两个国家的边境兵营都种瓜。梁国士兵十分勤奋,经常去浇灌瓜地,他们的瓜长得很好;楚国士兵比较懒惰,很少去照顾瓜地,他们的瓜长得较差。来到边境考察时,楚国县令火冒三丈,当场怒斥楚国士兵,责怪他们没有把瓜种好。楚国士兵认为,是梁国士兵将瓜种得太好,才致使他们受到批评,如果梁国的瓜不好,他们就不会受到指责。于是,他们心生嫉妒,悄悄地将梁国的瓜地弄得乱七八糟。发现问题后,梁国士兵赶紧向县尉汇报情况,想去报复楚国士兵。

听到县尉的请示,县令宋就果断阻止。“去报复楚国士兵,我肯定不允许。结下仇怨,是惹火烧身的根源。即使楚国士兵践踏了瓜地,我们的心胸也不能狭窄,去捣毁他们的瓜地。使用针锋相对的

方法,不仅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反而会让问题更加复杂,最后可能得不偿失。”

县尉听了宋就的话,问:“你看我们应该怎么办?”宋就对他说:“要让我给你出主意,我建议每天夜里派士兵过去,帮助楚国认真浇灌瓜地,只要他们的瓜好起来,边防战士就不会受到批评,便不会再过来捣毁我们的瓜了。”

县尉迅速赶往兵营,要求梁国士兵每天披着夜色去浇灌楚国的瓜地。在精心的照料下,楚国的瓜快速好起来。楚国士兵觉得奇怪,在夜间去查看情况,才知道是梁国士兵帮助他们浇灌瓜地。士兵们立刻向县令汇报情况,听说梁国士兵舍己为人,县令赶快把事情向楚王汇报。

自家士兵胡作非为,让楚王感到忧虑;梁国士兵无私奉献,令他觉得惭愧。楚王要求县令去边防兵营调查进入梁国瓜地捣乱的人,让他们务必改过自新。他还带着礼物赶到宋就的官邸,真诚地向他表示歉意。两个国家很快建立了友好关系。

选自《人生十六七》2018年第6期

素材解读:

别人已经做错的事情,没有任何效仿的价值。在遭遇他人的仇怨时,不能采取以恶报恶的做法,否则更易恶化彼此之间的矛盾。用宽容化解冲突,用恩惠回报仇怨,才能出现和睦相处的局面。

适用话题:宽容、以德报怨、回报……

给人三次发脾气的机会

张君燕

李攀龙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嘉靖十九年,李攀龙以乡试第二

名的成绩出任官员,后来无意于名利的他担任了闲散的官职,此间,李攀龙与一些好友诗酒唱和,旨趣一致,遂结为诗社。李攀龙虽然生性疏放,但他恪守君子之礼节,尤其注重一个人的品性,如果一个人品性差,即使再有才华,李攀龙也不喜与之结交。

有一次,李攀龙与友人在一起对酒当歌之时,因一些小的分歧,席间一人对李攀龙大声斥责,风度尽失。此人名周参,此前在友人的带领下来过几次,一直都很有礼节。周参走后,众人议论纷纷,言语间尽是指责周参失礼的行为,还有人说道:“凭此一事,可知周参乃无礼之人,断不可交。”不过,李攀龙却似乎没有生气,只是摆摆手,制止了众人的议论,然后微微一笑,并无言语。而几日后,在另外的场合,不知因何,周参再一次对李攀龙发了脾气。

中秋之夜,友人在李攀龙家里聚会,周参此次竟也在邀请之列。很多人对此非常不解,李攀龙一向在意一个人的品性,却为何不计较周参两次失礼的行为呢?面对众人的疑问,李攀龙笑着说:“人在一天里可能遇到各种事情,有喜乐,也有哀怒。当一个人对我发脾气的时候,可能是他一天里心情最差的时刻,而这一刻并不是他的全部,更代表不了他的品性。我不会生气,反而会一笑了之。当这个人两次对我发脾气时,也许恰好是一种巧合,我仍会选择不计较。但是,当他第三次这样做的时候,我会认为这就是他的品性了。所以,我会给人三次发脾气的机会,这样也许会更公正一点。”

选自《领导科学》2018年第7期

素材解读:

给人三次发脾气的机会,这其实既是对别人的一种公平,也是对自己底线的坚守。少一次显得不够宽容,多一次则变成了纵容。这个度的把握,很值得我们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学习和借鉴。

适用话题:宽容、底线、忍让……

曹操重奖“异己”

张欣瑞

东汉末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重创袁绍,从而奠定了其在北方的霸主地位。到了公元207年,为消灭袁绍残余势力,曹操决定率领20万大军远征乌桓(亦称乌丸)。

乌桓处偏远之地,长途征战困难重重,风险极大。军中大臣纷纷谏言,劝曹操放弃此役。有的说,劳师远征会导致后方空虚,如果南方的割据势力乘虚而入,我们就会非常被动。有的说,乌桓是少数民族,如此兴师动众去攻打,有些不值得。

但是曹操却认为,袁绍曾经对乌桓是有恩的,虽然自己战胜了袁绍,但袁绍的两个儿子却跑到了乌桓,若是他们联手反攻,将对自己的统一大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权衡再三之后,曹操还是力排众议,决定出兵乌桓。

经过五个月的鏖战,曹操终于取得了胜利,却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班师回朝之后,曹操立即让手下统计当初反对自己远征的“异己”名单。消息传开之后,一些大臣顿时惶惶不安,心想曹操肯定是要和自己算账了。甚至还有人准备暗中逃亡,以求保全性命。

名单很快就统计了出来,一天,曹操突然宣布要召开紧急会议,诸多大臣揣测要大祸临头了。谁知,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曹操竟然宣布,要对那些曾经反对北征的大臣予以重赏。大臣们都非常惊讶,以为曹操是在开玩笑。见此情景,曹操解释道:“这次远征确实很冒险,虽然我们最终取得了胜利,但完全是出于侥幸。一旦运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