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评级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评级法》

巴塞尔委员会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充分肯定了内部评级法在风险管理和资本监管中的重要作用,并鼓励有条件的商业银行建立和开发内部评级模型及相关的计算机系统。显然,内部风险评级法作为新资本协议的技术核心,代表着全球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

巴塞尔委员会建议的内部评级法包括初级法(Foundation IRB Approach)和高级法(Advanced IRB Approach)(IRB--- Internal---Ratings---Based简称IRB法-。内部评级法提出了4个基本要素,分别是违约概率(Probability of Default)、违约损失率(Loss Given Default)、违约敞口(Exposure Against Default)以及年期(Maturity)。初级法的要求比较简单,银行只需计算违约概率,其余要素只要依照监管机构的参数即可。高级法相对复杂得多,银行需要自行计算上述4个要求,且受监管机构限制的地方较少。换言之,在高级法下,银行的自由度增加了,减少了监管机构对银行的监控手段。因此,巴塞尔委员会作了对使用高级法的银行有较高的要求外,同时对第二支柱及第三支柱提出加强规范,亦规定银行在使用高级法前要先得到监管机构的认可。在推行高级评级法前,银行须参考监管机构的要求标准,考虑如何符合监管机构的期望,从而有效推行自己的内部评级法。

一,基本要素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所倡导的内部评级法实质上是一套以银行内部风险评级为基础的资本充足率计算及资本监管的方法。换言之,只有具备了内部评级的技术手段和制度体系,银行才有能力运用内部评级法进行资本监管。所谓内部评级是由银行专门的风险评估人员,运用一定的评级方法,对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按时、足额履行相关合同的能力和意愿进行综合评价,并用简单的评级符号表示信用风险的相对大小。根据巴塞尔委员会2002年对经合组织近50个国际性大银行的一份调查报告,有效内部评级体系应包括评级对象、结构、方法、标准和检验等几个主要因素。

1.内部评级对象

长期以来,银行主要采用一维评级系统,即仅对贷款或交易对手进行评级。随着金融分析技术和业务需求的不断提升,而今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使用二维评级系统,既对交易对手评级,又对贷款评级。前者是对借款人偿还非特定债务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后者则需要根据不同债务工具的特点,如抵押、期限、优先级等,对特定债务的偿还能力进行评价。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银行在实施内部评级法时,应设计客户评级及贷款评级的两维体系,以满足风险监管的精确化技术要求。

2.内部评级结构

一个功能良好的评级系统应有能力将不同资产的信用风险进行有效的区分。按照国家标准,银行内部风险等级可分为十级:最佳级(AAA)、很好级(AA)、较好级(A)、一般级(BBB)、观察级(BB)、预警级(B)、不良级(CCC)、危险级(CC)、损失级(C)、和严重损失级(D)。BBB级以上(含)是可贷款等级,银行不应批准信用等级在BB级以下(含)客户的贷款申请。贷后检查发现借款企业的信用状况发生变化,银行应该采取措施,保证银行贷款安全。

对于评级体系中应有多少级别才最理想,现在并没有公认的标准。不过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原则是每一级别不能过于集中。信用级别是由借款人的违约概率决定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以违约概率衡量借款人的风险水平。如果每家银行都有自己的内部评级体系,要比较不同银行间的评级就十分困难,惟一的比较标准就是违约概率,所以为统一银行间的评级标准,违约的定义必须十分严谨(参见第2章)。银行根据这个统一的定义计算违约概率,作为计量风险及经济资本的共同基础,同时也符合监管机构的监管需要。银行在开发自己的内部评级系统时,应注意严格遵循这个违约定义,并将其应用在评级设计及计算违约率上。

3.评级所考虑的因素

大多数国际性银行在评级时除了考察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情况、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的充足性等因素以外,还会考虑经济周期、行业特点、区域特征、市场竞争、管理水平以及产权结构等因素对借款人偿债能力的影响。其中,行业分析在内部评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不同行业的发展前景、市场结构和主要风险点各不相同,只有通过行业比较,才能客观地估计不同行业借款人的信用风险水平,并使不同行业的研究和跟踪分析,并按不同的行业分别设立机构,每个行业机构下设置客户经理部、行业评估专家组、风险评估专家组和业务处理组等。

4.内部评级标准

良好的评级方法应考虑所有客户及交易的相关因素。一般而言,授信人员根据经验及专业知识做出新判断,可以使评级具有相当程度的弹性,随时根据不同情况做适当调整。但专家评级比模型评级缺少一致性及客观性。如单靠经验分析,对同一组风险因素,有些授信人员可能认为重要,而其他人员可能认为不重要,结果是评级标准因人而异。所以巴塞尔委员会鼓励银行利用自身的数据建立统一的内部评级标准。近年来,一些大型银行开始使用量化评级模型,分析风险因素与客户违约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些非量化因素,如借款公司的管理质素或市场地位等,一般较难进行定量。先进银行的一般做法是制定

依据定性因素对量化评级结果进行调整的准则。不过,在如此要求严格的方法下,为使评级更灵活地应用于审批决策以及将来得到监管机构的认可,银行需要评级方法清楚列明,并阐述风险因素的筛选过程、评级原理、变理处理准则等,以增加内部评级的透明度。

5.内部评级方法

从国际银行界看,常用的内部评级方法分为三类:以统计为基础的模型评级法、以专家判断为基础的定性评级法以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级方法。目前,世界先进银行大多使用统计分析模型,如违约模型(DM)或盯住市场模型(MTM)作为评级的辅助工具。随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实施,内部评级模型和系统将获得进一步发展,这种趋势表现为:(1)风险评级越来越重视对宏观、行业、区域等系统性风险因素的分析研究。(2)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和专业化模型不断涌现。(3)更加重视企业的现金流分析。(4)侧重将内部评级结果相互映射并作综合分析。(5)银行在业务决策中更加注重发挥内部评级的作用。风险内部评级结果不仅广泛应用于风险管理过程的各个关键环节,如信贷审批、风险预警、管理报告、授信额度和提取坏账准备等,同时还作为分配资金的基础依据,并用于资产组合管理和产品定价等方面。

6.统计检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