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工业的三大里程碑:苏联援建、三线建设及大规模技术引进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号召下 , 来到祖国大西南 、 大西北 的深 山 第二个里程碑 , 优化了我 国的工业布局。 立 了新兴 的工业部 门。建 国时 , 我 国的
经过 引进 , 我 国 峡谷 、 大漠荒野 , 风餐露宿、 肩扛人挑 , 用 许多参加三线建设的同志“ 献了青春献子 现代化工业 部 门极少 , 艰辛 、 血汗和生命 , 建起 了 1 1 0 0多个大 孙 ” , 为国家的工业布局调整作出了贡献。 建立起 了石油化工 、 无线 电 、 化纤 、 电子 中型工矿企业 、 科 研单位和大专 院校 。 万人、 3 . 8万 台设 备从 沿海 地区迁往 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线地 区。许多单位都一分 为二 , 一半人 阶段是 从粉 碎“ 四人帮” , 结束“ 文革” 后 外汇很少, 技术引进要申请外汇指标 。 由
马来到 “ 三线” 建设新厂 。那 时候 , 在三 开始 ,这个 阶段 我国大规模 引进技 术。 于西方 国家对我们长期封锁, 我们的技术
线地 区建设起一批能源交通基础设施 。 事实上 , 改革开放后 , 我们发现 华 国锋任主席后就意识到要搞 标准全源于苏联 。 例 如 ,甘肃 的刘家峡水 电站 ,焦枝 、 成 经济建设。 但 直至 1 9 7 8年 , 国家 明确改 自 己与 西 方 发 达 国 家 间 的差 距 非 常 之
第三阶段 :
计算机和彩 色电视机等新兴工业部门。
从 1 9 8 1 年起 , 我在国家计委机械电
当时 ,全 国有 3 8 0多个项 目、 1 4 . 5 大 规模 引进 技术助力我国工业化腾飞
新 中 国 工 业 发 展 的第 三 个 里 程 碑 子局工作, 恰好分管技术引进。 当时国家
形势依 然紧 张 , 越 战爆发 , 毛主席 出于 作 , 后 来任副 秘书长 , 正 巧分管 三线调 1 9 8 0年在 世界 的排名 已经位列第 5 。
准备 打仗 的战备考虑 作 出了进行 三线 迁 工作 。 建设 的战略决策 。 此举 的 目的是改变我
但 在此 之前 的几年 , 调迁工作早 已 生产领 域的空白。通过引进 , 我 国在 短
对新 中 国工 业发展 有里 程碑意 义 很 多军工企业迁至龙泉驿重新落户 。 我 年 , 主要工业 品产量在世界 的排位不 断
钢 由第 2 6位上升到第 5位 , 煤从 的第二 阶段是始于 1 9 6 4年 的三线建设 曾参与建设 过 的厂 也在西 安开发 区建 上升 , 战略。 三线建设无论从规模 、 实 际成效 , 了基 地。 1 9 8 3 年 l 2月 , 国务 院三线办 第 9位上升 到第 3位 ,发 电量 则 由第
还是对后来发展 的影响都大于 1 9 5 8年 公 室在成都设立 。
2 5位上升到第 6位 ;而从零起步 的化
的“ 大跃进 ” 。当时 中苏开始交恶 , 台海
1 9 9 1年 我 在 国 家 计 委 投 资 司 工 纤 和 电视 机 这 两 个 产 业 的 产 量 , 到 技 术引进 填补 了我 国大 批技术 与
F A Z H A N ・ WA N G s H l H l M o U
第二阶段 : 三线建 设优化我国生产力布局
往
事
回 眸
后 来 三 线 工 厂 搬 迁 的集 中地 。 后 来 我 在 产 量成倍 、 成 十倍 、 成百倍 、 成千倍 , 甚
国家计委工作 , 分管三线调迁时经手 了 至成 万倍 地增 长 。从 1 9 4 9年 到 1 9 8 0
西北 , 以 重工 业 和 国 防工 业 为 主 。
坦克 、 船舶 以及 轴承 、 风动工具 、 电 全部转产 1 5个。其后一些三线企业陆 机 、
所谓“ 三线 ” 指陇海线 以南 、 京广线 续 迁往邻 近中小城市 , 如咸 阳、 宝鸡 、 沙 器 、 电缆等技术 面貌发生 了变化 , 使 国 以西 、 韶 关 以北 的腹地 , 多为山 区。从 市 、 襄樊、 汉中、 德阳、 绵阳、 天水 附近。 家工业 化跨入起飞 的发展阶段。 1 9 4 年至 1 6 9 8 0年, 贯穿三个五年计划的 而技术密集 型企业 和军工科 技企业 则 1 6年中, 国家在属于三线地区的 1 3 个省 移往成都 、 重庆 、 西安 、 兰州等大城市 。 和 自治区的中西部地 区投入 了 2 0 5 2 . 6 8
国生产力布局 , 战略大调整 的方 向是 由 开始。1 9 8 4年 1 1 月在成都召开会议 , 确 期 内 , 使一批 重型机械 、 矿山机械 、 化工 东 向西转移 ,建设的重点转移至西南 、 定第一批调整 1 2 1 个单位 , 迁并 4 8 个, 机 械、 发电设 备 , 机床 、 汽车 、 拖拉机 、 飞
昆、 阳安 ( 阳平关至安康 ) 、 襄渝铁路等 。 革 开放政策 , 从发达国家大规模引进技 大。 当时即使是西方 国家给我们 一些二 在制造业领域 , 鞍 钢包 建了攀枝花钢铁 术 , 几乎涵盖 了所有工业门类。 厂, 以及 位于德 阳 、 自贡 的东方发 电设
而制造业的发展也推动 了我 国产业 结构的改善。 新中国成立后 , 我国的第一
虽然后来作了一些调整 , 但三线建设 产业 比重高达 4 5 . 5 2 %, 处 于主体地位 。
亿元巨资, 超过同期全国基本建没 投资 对于我国的生产力布局 , 中西部发展影响 第 二和第三产业 的比重分别 为 3 4 . 3 8 %
0 . 2 0 %, 处于从属地位 。1 9 8 0年 , 第 的4 0 %; 4 0 0万工人 、 干部 、 知识分子 、 解 深远。 一些三线企业成 为行业 的龙头企 和 2
放军官兵和成千万人次的民工 , 在“ 备战 业 并 走 向国际 。 现 在 回顾 起来 , 当时 花那 二 产 业 比重 已高 达 6 1 . 8 %, 我 国工 业 化 备荒为人民” “ 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 么点钱完全值得 。 这是我 国工业发展 的 进 入了一个新 阶段 。 通过技术引进还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