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贵阳市的城市发展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贵阳市的城市发展问题及对策
冉无吾,王理
摘要:贵阳市作为西部地区特大城市之一,在新一轮的国际劳动分工和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其城市发展也将步入新的轨道。
但由于其传统的发展方式形成的路径依赖,发展难以摆脱追求GDP增长的窠臼。
本文试图从交通和产业等方面探索贵阳市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提出高效的交通、健全的基础设施、宜人的居住环境和合理的产业定位是促进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交通贵阳生态城市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经济总额获得了年均19%的高速增长,出口总额由64亿美元增至12000亿美元;城镇人均住房面积由约4平方米增至25平方米;城镇人口年均增长3.4%(1980-2004)、城镇化率由18%增至46.6%,每年增加1.3个百分点[1]。
在浩浩荡荡的30年建设大潮中,东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城镇群率先崛起,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并逐步形成了东西部城市巨大的不平衡发展格局,同时也带来了城市建设用地的粗放扩张和无序蔓延,资源的低效利用和环境污染等“城市病”。
随着全球进入工业4.0时代以及物联网经济的繁荣,中国的人口和土地红利逐渐减少,在这种内外困境交织的背景下,国内经济的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西部地区的发展既有可能成为制约中国参与全球化竞争的短板,同时也是未来释放国内内需、促进整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战场。
一方面,由于西部起点低、基础差、增长极的带动效应弱,导致地区发展缓慢。
另一方面西部资源丰富,人口基数大,劳动力市场和消费市场前景广阔,目前西部地区一些特大城市逐渐成为全球网络中心并深度参与国际劳动分工。
同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推进也为西部地区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在此国际国内背景下,贵阳市的发展也应该进入新的轨道。
贵阳市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旅游资源、独特的地形地貌以及宜人的气候条件,然而其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在总体城市建设上,基础设施和城乡空间品质都有待改善,城乡差距和社会公平依然没有得到重视,同时在参与中国近几年的建设浪潮过程中,自然环境条件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本文试图通过统计年鉴数据和问卷调查结果来梳理贵阳市近年来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实施措施。
1.贵阳市客观条件评价
作为西部地区特大城市之一的贵阳市,全市国土总面积8034平方千米,2013年生产总值2086.42亿元,在西部10个省会城市中排第7位,其2013年生产总值比2012年增长了16%,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图1)。
图1:西部省会城市生产总值及增长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统计年鉴自绘
贵阳北临遵义,是黔中经济区的中心城市,距重庆约380公里左右。
目前初步形成了以贵黄、贵遵、贵毕等高速公路和川黔、贵昆、湘黔、黔桂4条铁路干线为骨架的地面交通网络,以及以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为节点辐射全国及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航空网络。
2014年贵广高速铁路已通车运营,贵阳到广州全程只花6小时,这大大改善了贵阳在泛珠三角的区域位置。
近年来相继成立了以贵阳为中心的黔中经济区、贵阳综合保税区以及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由此贵阳的经济地位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从自然条件来看,贵阳市处在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的丘原盆地地区,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89.2%。
贵阳城区群山环抱,拥有林木苍翠的环城林带,其森林覆盖率达43.2%,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5%。
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
贵阳市年平均气温为15. 1℃,即使是在温度最高的6-8月,贵阳市的最高气温都不超过31℃(图2)。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爽爽贵阳”,连续七年获得“全球十大避暑名城”的美誉。
此外贵阳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使其在西南城市中独树一帜,并为其提供丰富的旅游资源。
凉爽的气候和优良的自然地貌条件将成为贵阳未来发展商贸服务、休闲旅游、生态宜居城市的核心竞争优势。
图2:2014年8月贵阳市气温走势
资料来源:天气网
从人文社会来看,早在战国时期,贵阳就是古夜郎国的属地,经历了几千年的变迁,贵阳保留了很多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和遗迹。
此外,贵阳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城市,拥有苗、布依、回、侗、土家等37个民族,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这些物质和非物质遗产是贵阳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贵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
2.贵阳市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贵阳市的城市发展状况,本次调查采用调查问卷、网络访谈以及年鉴资料等各种方式来获取对城市的主观印象和数据。
本次问卷发放200份,收到有效问卷198份,回收率为99%。
主要针对人群为在贵阳市居住一年以上的在校大学生和在职职工,调查人群基本能客观反映贵阳发展的真实情况。
2.1 交通问题
受到地形限制,贵阳城市道路系统表现为中心棋盘式,外围沿谷地延伸的特点,以此构成了贵阳混合式的道路系统。
中心城区路网密度大,道路交通问题较为严重。
从问卷反映来看,交通拥堵、道路水平低、设施老化、公交便利性差等是现存的主要问题,其中认为马路太窄、拥堵严重的人占了90%以上。
同时从人均城市道路面积统计数据来看,贵阳市的这一数值在整个西南地区都处于较低水平(图3)。
此外,截至2013年,全市登记的私人汽车拥有量已经超过了54.71万辆,与2012年相比增长了18%。
车辆的持续增长与局促的道路空间共同作用,导致交通问题日益恶化。
图3:贵州省各市人均道路面积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统计年鉴自绘
贵阳市的对外交通虽然近几年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受访者对其满意程度依然偏低。
并且目前客货的周转都主要依赖于公路运输,铁路和航空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其次航班班次少、价格高,导致省内大部分客流量流向重庆等枢纽城市。
内外交通的问题不仅影响到城市生活生产的效率,同时对产业发展、社会和谐以及区域竞争力都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
(图4,图5,图6)
图4:贵阳市道路交通问题调查情况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调查问卷自绘
图5:贵阳对外交通问题调查情况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调查问卷自绘
图6:贵阳交通运输量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统计年鉴自绘
2.2 生态和人文环境问题
2013年,贵阳建成区绿化率42.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2平方米。
从数据上看,贵阳的绿化整体水平较高,但受地形条件限制绿地布局不均衡,主城区主要以小区内部绿化和高校校园绿化为主,而大面积的公共绿化用地是基于周边大片的森林用地计算的。
贵阳建设公园的重要类型为“山体公园化绿地”,多数公园位于远离市区的城郊地区,服务半径不合理,布局的均衡性和可达性差,城区绿化压力大。
总之,受到中心城区较高的建设强度和土地资源紧缺的限制,贵阳市绿地用地呈现被其他建设用地向郊区逼退现象,形成绿化需求量大的中心城区绿地增长反而少的情况。
[2]
在新区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大伐大建、过渡破坏自然山体的现象。
同时低门槛引进高污染企业也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以花溪区为例,“十里河滩”的花溪本应该是以文教科研为主的生态宜居片区,但目前其最大威胁来自空气中的颗粒物污染。
由于历史原因,花溪的工业发展先于旅游发展,周边的石材、物流、农产品等产业已成熟。
这些产业的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对花溪的旅游、生态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导致如今花溪空气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居住环境和科教产业的发展。
此外,在问卷调查和访谈中,61%的人认为贵阳市文化气息和人文氛围弱,大拆大建现象严重(图6)。
由于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以新易旧,老城区并没有能体现历史风貌的街区,仅有的甲秀楼、文昌阁和阳明祠在老城区呈现“三足鼎立”的孤立态势。
图6:贵阳市文化氛围反映情况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调查问卷自绘
2.3 城市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结合统计年鉴和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贵阳市作为省会城市,存在着公共设施数量不足、质量差等问题。
贵阳市千人公共图书馆数在整个贵州省内处于中下水平,大多数人表示很少听说并使用周边的公共图书馆及其他文化设施(图7)。
教育设施方面,贵阳市千人幼儿园数则处于中等水平,低于周边的铜仁、安顺、遵义及黔东南,同时被访者也表示幼儿园上学难。
相比之下,贵阳市的千人小学数处于全省最低水平,只占了邻市遵义的一半(图8)。
综上所述,贵阳市作为省会城市,无论是在投资环境、发展机遇还是政策倾斜上都比省内其他城市有更大的优势,然而公共设施的建设与城市发展阶段和城市定位都极不相符,这对招商引资和人才引进都是非常不利的。
图7:贵州省千人公共图书馆数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统计年鉴自绘
图8:贵州省教育设施情况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统计年鉴自绘
2.4 产业结构有待转型升级
贵阳市目前一二三产的比例为1:9.9:12.7,基本符合三二一的产业结构。
经济学上认为,产业结构从一产向二产和三产逐步转移的过程中,标志着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以及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演进。
然而将贵阳市与周边省会城市进行比较,发现贵阳市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基于二产和三产的发展程度极为低下的现实状况(图9)。
显然,产业不发达很难带动就业、税收、财政收入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应也就无法推动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
图8:贵阳与周边地区三类产业总值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统计年鉴自绘
贵阳市目前的支柱产业为烟酒制造业、能矿产业、现代医药、化工及装备制造业。
2012年支柱产业占了工业总产值的79%之多。
其中化学化工的区位商为2,医药制造业的区位商达到了4,可见贵阳市在此类产业的发展上占有优势。
然而,在省内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依然面临来自周边省市的竞争,如烟草制造业,2012年贵阳市生产总值为171.6亿元,而同年昆明市的年产值高达343.3亿元。
西部地区占有绝对优势的磷矿产业,存在着产业链短、资源利用率低、利税能力小等问题。
而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铝化工又是同类制造业中单位产
值耗能最高的产业。
更为重要的是,现有的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导致了空气质量下降,环境污染严重,政府对制造业企业的低门槛引进也导致了建设用地粗放扩张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由此可见,贵阳市的产业目前存在着产值小、产业能级低、抗风险能力差等诸多问题,未来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任重道远。
3 贵阳生态宜居城市的构建
3.1 “大贵阳”格局下的交通网络
在新一轮贵阳市总体规划中,轨道交通的规划已经完成。
三条轻轨贯穿贵阳南北、东西这将会极大的缓解贵阳交通所面临的系列问题。
但轨道交通建设具有投资大、维护难、周期长等特点,因此尽快解决上述问题并初步形成轨道交通网络可以大大缓解贵阳市现有地面交通存在的问题。
同时轨道交通的建成将紧密联系中心城区和郊区,引导城市向更加紧凑的方向发展。
由于其特殊地质地貌影响,贵阳城市呈“双中心,组团式”发展格局,自然条件使其避免了走“摊大饼”的城市发展模式,形成了山地城市独特的城市肌理和发展空间。
利用这一特色建立多组团交通模式,采取职往交通压力各区消化,组团间主要以快速道路联系的方法,分解大城市交通压力。
对于地面交通状况的疏解也应该采取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齐头并进的策略。
针对密度较大的中心城区,现状次干路少,道路等级不合理,大多为断头路因此应将部分道路进行疏通的同时提升道路等级。
对于道路交叉口过多的区域应通过适当管理限制部分车行,在市区内单独开辟货车通道以使客货分行等。
对于刚刚起步的新区,主干路的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到车流量和流向的特点,尤其是与老城道路的对接,以及随着新区人口的增长远期道路的加密问题。
在公交运营和线路规划上,应该通过改善公交出行环境、增加公交的便利性,从而提升公交的吸引力来引导出行方式从小汽车向公共交通转变,以便未来形成以地面公交和地下轨道交通为主的合理的出行结构。
这不仅有利于解决交通问题,同时也是减少空气污染,改善居住环境的有效途径。
3.2 自然与人文并进的多彩贵阳
三条主要山脉——百花山脉、黔灵山脉、南岳山脉将贵阳市城市建设用地分成狭长的两
部分,在构建贵阳市的整体生态网络时应首先以此为骨架,避免为了在逼仄的空间寻求更多的建设用地而突破生态底线。
同时湿地公园、森林公园不仅是休闲游憩的场所,还应该承担联系建成区绿地和郊区林地、构建绿化网络和通风廊道的作用。
鉴于老城区密度大,现状绿地呈零星分布的状况,在旧城改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政府这只“有形的手”,通过政策引导“拆旧建绿”,如利用容积率转移的方法引导开发商修建绿地广场,并加强公共广场和绿地之间的通道联系。
此外老城区南明河绿化植被较好,但显得较为孤立,与周边地区缺乏联系。
应该充分利用南明河沿河绿化,山体绿化及城区公园广场,形成相互联系的公共空间网络。
另外,贵阳现有山体公园植被保存较好呈星状穿插于城区,主要起到改善环境的功能,未能有效发挥公园休闲游憩、文娱活动等方面的功能[3]。
因此,完善现有公园的服务设施,增加公园主题特色,加大此类公园的吸引力变得必要。
对城市公园与郊野公园进行清晰定位,针对不同服务对象和服务半径,对设施、景观、功能进行完善。
其中开通郊野公园交通专线,解决郊区公园无人问津的现象,同时分流一部分市民前往游览,缓解中心城区公园的接待压力。
同时应该强调文昌阁、阳明祠和甲秀楼周边的开敞空间以及对外联系。
城市风貌的打造上,应该充分体现当地民族特色,建筑及环境设计上融入民族元素。
同时结合其传统节日、民俗风情及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充分发挥其西南地区特色旅游服务中心的职能。
3.3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
目前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以下简称设施)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足够的资金。
据统计,2013年,贵阳市用于市级教育的财政支出为16亿元,用于市级文化体育与传媒的财政支出为3.6亿元,而同年重庆市这一金额为分别为437亿元和35亿元。
结合设施的现状问题,可见贵阳市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首先,针对政府间“财权上收、事权下放”的现象,应该明确中央政府、省政府和市政府在设施建设中的投融资分工,加大在设施建设方面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其次,大量社会资本由于种种行政壁垒无法进入,多元化的融资模式尚未形成。
实际上。
“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简称PPP)目前在江苏安徽等东部城市推广范围较广,对于解决政府财力不足,促进设施建设效果较好,但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仍然是其中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
3.4产业的转型升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
上文提到贵阳市目前的产业主要是低附加值的资源密集型产业,链条短、耗能高、提供就业岗位少。
未来贵阳市的产业发展应该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对症下药。
首先在招商引资平台的搭建和招商门槛方面要从政策上严格把关,毕竟高污染企业对城市环境的破坏是得不偿失的;其次提高能矿产业产出效率,加强对其产业链的研究;对烟草、制药等特色产业则主要是加大品牌培育和宣传力度;对优势不足的装备制造业则应加强与周边大城市的产业互动与经贸往来,形成比较优势。
例如可以通过重庆市发达的整车制造产业发展汽车零部件基地,从而带动其他关联行业的发展。
近年来,贵阳市将大数据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大数据产业链初步形成,全国首家大数据交易所将于贵阳市成立。
同时贵阳可以通过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等平台深化发展大数据产业。
同时,未来可以利用不断壮大的大数据优势发展“互联网+”产业战略,“互联网+”即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结合,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新业态正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的产物,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并且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区位交通条件对人才、资金、技术的制约将大大削弱,同时可以充分利用贵阳宜人的居住环境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以支撑产业的发展,这种相互促进模式将有利于产业发展走向良性的轨道。
4 结论
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涵是以人文本的城镇化,城市发展应从数量和速度的赶超向质量的提升的“新常态”转变。
一个高效率且友好的城市必然是建立在高效的交通、基本的生活保障以及丰富的社会文化生活的基础上的,这是立城之本,发展之根。
纵使贵阳市的发展存在许多不足,但是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其自身优势,寻求自身的转型终将贵阳的发展引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薛凤旋.全球经济大转移与高铁时代的城镇化[J].中国乡村发现,2015(3):1-5.
[2]XUE Fengxuan .The Global Economic Shift and The Urbanization in High-speed Rail Ear[J].China Country Found,2015(3):1-5.
[3]盛妍彬.基于实施性的城市绿地规划高效化策略——以浦东新区绿地系统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3第8期总213期.
[4]SHENG Yanbin. Strategies towards Implementation-Oriented High-Efficiency Urban Green Space Planning:The Case of Pudong New Area[J].Urban Planning Forum,2013(8):213
[5]何崇涛,佘勇.贵阳市公园的发展动态与分布格局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11):187-189
[6]HE Songtao,SHE Yong,Park Development Dynamics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in Guiyang City[J].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09,37(11):187-189.
作者简介
冉无吾,助理工程师,上海市城市规划研究院;
王理,研究生,同济大学:区域和城市空间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