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动物谚语的中日比较_从_狗_的谚语看中日文化_高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第06期N o .06,2009

第25卷J O U R N A LO FE D U C A T I O N A LI N S T I T U T EO FJ I L I NP R O V I N C E

V o l .25(总222期)

T o t a l N o .222

收稿日期:2009—01—15作者简介:高 瑜(1983—),女,陕西汉中人。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化。

有关动物谚语的中日比较

———从“狗”的谚语看中日文化

高 瑜

(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摘要:谚语是一种文化,它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本文通过中日两国对动物“狗”的谚语的比较研究,反映了两国对狗的看法以及历史性变迁,由此角度也可以了解一些两国的历史文化,特别是民俗文化。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I 2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09)06—0053—02

一、引 言

《说文解字》中说“谚”为“传言也”。“传言”即口头传说之意。谚语之所以为人们喜闻乐道,经久不衰,一方面是它具有深刻的思想性、高超的语言艺术性;另一方面,它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日语中的动物谚语尤其丰富,人们对动物的看法如何,常常表现在谚语中,反映了这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文化、民俗的一个方面。本文试就中日两国有关“狗(犬)”“猫”的谚语,对两国意识、观念上的差异作一些探讨。

二、狗(犬)

狗是人类从野生动物中最早驯服成家畜的动物。概略地说,新石器时代以后,狗就作为最早的家畜遍及世界各地。因此,狗在家畜中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

在中国,狗还被称作“犬”。《辞海》是这样下定义的:“犬,①家畜名。亦称`狗'。哺乳纲,犬科。为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耳短直立或长大下垂,听觉、嗅觉灵敏。犬齿锐利。舌长而薄,有散热功能。前肢五趾,后肢四趾,有钩爪。尾上卷或下垂。性机警,易受训练。……品种很多,按用途可分为牧羊犬、猎犬、警犬、玩赏犬以及挽拽、皮肉用等。②旧时常用为自谦或鄙斥他人之词。”

狗在日语中的汉字是“犬”。日本《国语大辞典》对“犬”有着详尽的介绍:“①イヌ科の動物。賢く、人に忠実で、嗅覚と聴覚は極めて鋭く、狩猟用、警察用、労役用、愛玩用などとして広く飼養される家畜。②ひそかに人の秘密をかぎつけて告げ知ら

せる者。回し者。間者。スパイ。③御殿女中に召し使われる少女。お犬。④人を卑しめ、ののしっている語。こいつめ。⑤犬追物のこと。⑥(人の守りとも魔よけともなり、物の怪を追い払うというところから)幼児の額に`犬'の字を書いたり、そばに犬張子などを置いたりする、その文字や玩具。⑦警官をいう。”

由此看来,中日两国在对“狗”的一般性认识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点。较为明显的差别是:日本的“狗”所表现的内容要比中国的丰富广泛,这一点在两国的谚语中也有所表现。

中国有关“狗”的谚语根据其含义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狗为主人尽忠这一传统观念而产生的。这类谚语通常以:“犬”和“马”共同构成。例如:“犬马之劳”,“犬马恋主”,“犬马之报”,“犬吠非主”等;第二类是由狗是献媚主人,仗势欺人的卑劣畜牲,是低级肮脏、贪婪残忍的动物这一否定看法而产生的。“狗头军师”、“狗仗人势”、“猪卑狗险”、“鼠窃狗盗”、“狼心狗肺”、“狗改不了吃屎”、“狗咬吕洞宾,不知好人心”等等都充分体现了人们对狗的厌恶之情,这一类谚语在中国有关“狗”的谚语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只以《实用成语词典》、《古今汉语成语词典》、《谚语五千条》、《俗语五千条》四种著作而言,其中收录的“狗”类谚语的一半以上都是表示这种轻蔑卑视的词语;最后一类是把狗作为家畜家禽的代表来构成的,通常与“鸡”相联,例如:

53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投稿咨询Q1105665663

“鸡飞狗跳”、“鸡鸣狗盗”、“鸡犬不宁”、“鸡犬不留”、“偷鸡摸狗”、“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鸡零狗碎”、“鸡犬桑麻”等等。

在此还要说明的事,虽然中文里“狗”、“犬”一般表示同一含义,但在谚语中这两个字的用法仍然有差别,以上例句可以表明,在褒义或文言文句中一般用“犬”,在贬义或俗语中则大都用“狗”。

日本带有“犬”字的谚语,除了像“犬馬の労”、“犬馬の心”、“喪家の犬”这一类来自中国的词语外,其余的就很难像中国的谚语那样分类了。这是因为日本的谚语是抓住狗的各种性格和特征来表示不同事物的。比如,利用了狗叫特点的谚语“犬の遠吠え”比喻了胆怯的人背地里虚张声势攻击别人这一行为,而“犬の長啼きは不祥の兆し”、“犬の岡吠えは不幸の知らせ”等则表示狗具有预报变故的能力。狗被主人遗弃倒毙路旁的事也是常有的,所以“犬死をする”就成了毫无代价的死的比喻。狗很贪吃,“犬も食わぬ”生动的表现了很受厌弃,完全不为人所理睬的情景。此外,“犬も歩けば棒に当たる”、“犬と猿”、“犬に論語”、“犬が屋を守る”、“犬の手も人の手にしたい”、“犬の子を屋根に上げたよう”等谚语比喻都很形象,使用也较广泛。在日本的谚语中,也有像“犬のよう”、“犬と糞”这样的用于贬义的词语,但是这类词语的数量很少,而且从语气来看,也没有中国的有关“狗”的贬义语气那样厉害。

日本的谚语中也偶有“狗”字出现,但这只限于来自中国的谚语中,数量也很少。

三、总论

以上部分就中日两国对“狗”的基本认识及两国有关的谚语的特征作了一些对比。中日两国同是亚洲国家,历史上文化上也有密切的联系,可是为什么在这很普通的动物谚语中会产生这么多的差异呢?也许从历史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会得到一些启示。

在日本“犬が早くから家畜化され、番犬や猟犬として人間生活と深く関わってきた。人間を守り、豊かな獲物をもたらす犬が、幸福な生活を約束する神の使いと信じられていた。”(《日本昔話大事典》P67)“昔話でも`桃太郎'や`犬と猫と指輪'のように、犬が人間の事業の救助をしたり、`花咲爺のように福徳をもたらすという観念は広く認められる。”(《万有百科大事典》〈動物〉P65)大概正是由于这种观念的渗透,才产生出“犬の長啼きは不祥の兆し”“犬の岡吠えは不幸の知らせ”这类的谚语。日本古代传说中有关忠义之犬的故事很多,例如《今昔物语集》中有一章就是这样的内容:深夜被爱犬的狂吠搅扰得不能入睡的猎手,怀疑是否自己的狗发了狂,一时性起要杀了它,就在这一瞬间,狗猛然跃起咬杀了从洞穴上方向猎手袭来的大蛇。就是这样,从古时起狗在日本就被认为是忠实人类并具有超常能力的动物,所以在日本的谚语中没有诸如“狗头军师”、“狗仗人势”、“猪卑狗脸”、“狗彘不若”这样措辞激烈的贬义语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日本几乎大部分人家都养狗,日本N H K广播民意调查中的数字表明,日本人最喜欢的动物就是狗。日语中有关狗的含义丰富的谚语,也许正是由于日本人把狗作为自己的爱物从而细致地观察它们的习惯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而创造出来的。

中国古代也流传着许多报恩义犬的传说,这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狗的崇敬。但是,这种观念在中国的谚语中几乎不见踪迹。在中国狗肉用于食用。当然由于习惯有异,不吃的人也很多,但一般对狗肉并无罪恶之感,可见,对狗超常灵性的崇敬感在中国基本已经消失殆尽。据说日本人对中国的“打落水狗”这一说法难以理解,掉在水里已经够可怜了,为什么还要打呢。关于这一点,在鲁迅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中有详尽的叙述。鲁迅在文中把狗比作血腥屠杀人民群众的反动势力及维护反动势力的无耻文人,并以事实说明这些“狗”即便落水,也一定要爬上岸咬人的,所以必须痛打之。鲁迅用“狗”而不是用其他动物来比喻这些恶人、卑劣的人,这就说明了,狗是卑下、残忍害人的动物这一看法为社会所认可,“打落水狗”这一说法在中国社会也就被频繁使用了。

中国历来就把狗用作看家、狩猎、牧羊、警戒等,而很少饲养专门的玩赏犬。看家、狩猎等用途都很具体实在,所以即使说狗和人的关系比别的动物密切,那也只不过是因为狗比别的动物更有助于人类的生活。而在人们的意识中,狗仍然同鸡一样只是一般的家禽家畜。因此,在中国的谚语中“鸡飞狗跳”、“鸡犬不宁”、“鸡犬不留”、“鸡零狗碎”等与“鸡”相连的词语不少。这种用法在日语的谚语中几乎完全见不到。

综上所述,中国和日本有关“狗”的谚语分别反映了两国对狗的看法以及这种看法的历史性变迁,由此角度也可以了解一些两国的历史文化,特别是民俗的文化。

[参考文献]

[1]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邱崇丙.俗语五千条[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

[3]国语大辞典[M].东京:小学馆,1976.

[4]相贺彻夫.万有百科大事典[M].东京:小学馆,1975.

[5]乾克己.日本伝奇伝説大事典[M].角川書店,1983.

[6]藤江在史.言葉から見た中国―不同風[M].日本:自治日报社出版局,昭和46年.

54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