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1概念特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丙氨酸谷氨酸 + 丙酮酸 <<Enzyme Handbook>> Thoms E.Barm编
系统命名法规定
酶的名称包括两部分:
底物名称+反应类型 如果反应中有多个底物,每个底物均需列出 (水解反应中的水可省略),底物名称之间用 “ :”隔开。若底物有构型,也需标出,
系统编号:
根据酶的系统分类方法,国际酶学委员会还对每个酶做了统 一编号,一个酶只有一个编号,因此不会混淆。 酶的系统编号由“EC”加四个阿拉伯数字组成,每个数字之 间以“.”隔开。
1. 和国内院校酶学教学相比 1)和国际接轨; 2)重点解决难点; 3)发挥教师特长。 2. 理论和方法并重。 和一般专业基础课相比更偏重于机理介绍。 3. 有一定的课内、外练习,记分; 期末考试(闭卷)。
第一章
酶
绪
论
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生物分 子,又称为生物催化剂(Biocatalysts) 分蛋白酶类和核酸酶类
1.
氧化-还原酶类 Oxido-reductases
氧化-还原酶催化氧化-还原反应。主要包括脱氢酶 (dehydrogenase)和氧化酶(Oxidase)。 1,乳酸(Lactate)脱氢酶催化乳酸的脱氢反应。
CH3CHCOOH NAD OH
第一节 酶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史
古代
最早酶的利用:食品加工,面包,酒,醋及奶酪等 利用微生物来源的酶:发酵。 酿酒:BC 2100 古巴比伦 Hammurabi典籍记载; 中国商代“酒池肉林”,酿酒业已很发达,BC1300前; 酿醋出现的时间几乎和酿酒同步,用于制作和储存食品,还用 于医药目的。 利用植物和动物来源的酶: 奶酪制作:古意大利记载,使用无花果树的汁和牛胃膜(含凝 乳酶)。
EC类· 亚类· 小类· 序号(注:Enzyme Commission国际酶学委员会) 例:β-D-葡萄糖氧化还原酶 EC 1 · · · 1 3 4 氧化还原酶类 以氧为氢受体 反应在供体的CH-OH基上进行
酶的分类
(一)国际系统分类法
蛋白类酶系统分6大类
1、氧化还原酶; 2、转移酶 3、水解酶 4、裂合酶 5、异构酶 6、合成酶
1913年,Michaelis 和Menten
中间产物学说 米氏方程 酶反应机理的一个重要突破
1926年,Sumner,
① 从刀豆提取液中分离得 到脲酶结晶; 第一个结晶 酶 ② 证明它具有蛋白质的性 质; ③ 提出酶的化学本质是蛋 白质的观点。 经以后Northrop获得胃蛋白 酶、胰凝乳蛋白酶、胰蛋白 酶的结晶,酶是蛋白的观点 才普遍获得接受;
酶学的快速发展
Linus Pauling, 1948
过渡态理论解释了酶催化的物理化学机理
50-60年代
Koshland提出了诱导契合模型,此时有关 酶活性调节的理论也被提出。
1965年
Monod,Wyman和Changeux提出了别构理论。 与此同时,Clealand发展了多底物多产物的酶 动力学原理和公式。
现代
1982年, Cech等人
发现四膜虫的rRNA前体在完全没有蛋 白质的情况下进行自我加工,催化得 成熟的rRNA。就是说RNA本身是生物 催化剂,称之为核糖类酶 (Ribozyme), 即具催化活性的RNA 1983年, Atman和 Pace等人, 发现核糖核酸酶P中的RNA组分 具有核糖核酸的催化活性 Cech
蛋白质类: Enzyme
克隆酶、遗传修饰酶 蛋白质工程新酶
(天然酶、生物工程酶) 生物催化剂 核酸类:Ribozyme ; Deoxyribozyme 模拟生物催化剂
(Biocatalyst)
……
酶学
是生物化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酶催化机理。
本章主要内容
一、酶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史 二、酶的分类与命名 三、酶的活力测定 四、酶催化作用特点 五、酶的分离纯化
Sumner
1947年获诺贝尔奖
1926年,萨姆纳当时在科学界还是一个 “无 名小卒”,他从刀豆的种子里分离出一种纯 的结晶体,然后把这种结晶体放进人尿中去, 这时人尿里的尿素便很快就分解成了二氧化 碳和氨。萨姆纳发现,它所起的作用和当时 已经知道的脲酶一样。经过进一步分析,证 明这种结晶体就是脲酶。最后,萨姆纳证明 了脲酶确实是一种蛋白质! 中文品名: 尿素酶 英文品名: Urease 别名: 脲酶;大豆酵素 主要用途:测定血液及尿中的脲。
近代
近代酶学始自十八世纪; 最早的研究报道是法国科学家Réaumur研究了一种叫buzzard的鸟 的胃液对肉块的消化,确定是一种化学变化而非物理变化过程 (如溶解),而这个化学变化是很“温和”的条件下实现的。 Spallazani进一步阐明不仅鸟的胃液,其它动物和人的胃液也有 类似的作用,这个作用还和温度、胃液加量有关,且在体外是不 稳定的,活性会逐渐丧失。 人们开始了解生物体内存在一系列具有催化活性的物质。
酶 学
Enzymology
彭益强 国 立 华 侨 大 学 生 物 工 程 与 技 术 系
作者简介
郭勇(GuoYong),男,汉族,广东省大埔人, 1942年生,1966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 工大学),1979-1980年在日本东京大学进修, 1988-1989年被聘为美国爱达荷大学(University of Idaho)客座教授,1992 年晋升教授,享受政 府特殊津贴。 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指导教师。1987 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已培养博士11名,硕士23名,目前在学 博士生6名,硕士生5名。现任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 学院副院长、生物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生物工程系 系主任、生物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 学学会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酶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化工学 会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 会副理事长,广州市微生物学会理事长。
郭教授已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50多篇,其中50 多篇分别被收录进工程索引(EI)、科学引文索 引(SCI)、生物学文摘(BA)、化学文摘(CA)等 国际著名刊物中。其编写的教材和专著有《生 物化学》,《酶的分类与命名》《英汉生物工 程词汇》,《酶工程》,《酶学》,《现代生 化技术》,《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生 物制约技术》,《食品增味剂》等。
Ribozyme发现的重大意义:
RNA具有酶的催化活性,向酶的化学本质是蛋 白质这一传统概念提出了挑战。 在理论上,对于生物起源和生命进化的研究具 有重要启示。 生物催化分子进化的可能性: RNA RNA-蛋白质 蛋白质-RNA 蛋白质-辅酶或辅基 蛋白质 在实践上,由于Ribozyme的内切酶活性,可定 点切割mRNA,破坏mRNA,抑制基因表达,为基 因、病毒和肿瘤治疗提供了可行途径。
四膜虫rRNA成熟中RNA的剪接示意图
Ribozyme在一定条件下,高度专一地催化下列反应, 具有相应酶的活性(底物专一、符合米氏方程、对竞争性
抑制剂敏感)
1.核苷酸转移酶活性 2CpCpCpCpCCpCpCpCpCpC+CpCpCpC 2.磷酸二酯酶活性 CpCpCpCpC CpCpCpC+Cp 3.磷酸转移酶活性 CpCpCpCpCpCp+UpCpU CpCpCpCpCpC +UpCpUp 4.RNA限制性内切酶活性 另外,1997年,Zhang和Cech证明了人工合成的RNA分子具有肽 基转移酶活性。
1896年, Buechner兄弟 酵母粗提液也能将糖发酵成酒精; 表明起作用的非细胞本身;
此项发现促进了酶的分离和对其理化性质 的研究,也促进了生命过程中酶系统的研究; 一般认为酶学研究始于此。
1902年 Henri
中间产物学说; 底物转化为产物之前必须先与酶形成中间复合物, 接着再转变为产物并重新获得游离酶;
第二节
酶的分类与命名
已知的酶达几千种,按化学组成分两大类,蛋白酶 类(P酶)和核酸酶类(R酶).
两类酶分类和命名不同.
一.蛋白酶的分类与命名
酶的命名
必要性:酶的种类多(近3000种),原有命名混乱。 权威性:国际酶学委员会(1956成立),1961年提出酶 的命名与分类方案。
(1)习惯命名法:
根据其催化底物来命名(蛋白酶;淀粉酶) 根据所催化反应的性质来命名(水解酶;转氨酶; 裂解酶等) 结合上述两个原则来命名(琥珀酸脱氢酶) 有时在这些命名基础上加上酶的来源或其它特点 (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硷性磷酸脂酶和酸性磷酸 脂酶)。
习惯命名法几个原则
1、底物+酶:如淀粉酶、蛋白酶、 脂肪酶等; 2、反应的性质+酶:如脱氢酶、脱羧酶、水解酶等; 3、来源+底物+作用条件+酶等:如细菌淀粉酶、碱 性磷酸酯酶、胃蛋白酶等。
1989,Nobel
Ribozyme是一种RNA生物催化剂 Ribozyme的发现:RNA具有酶的催化功能是由Cech T.R于1982年提出的。1981年,发现四膜虫 (tetrahymena thermophila)的26S rRNA前体在 成熟过程中,其居间序列通过剪接反应被除去。 并证明四膜虫rRNA前体的居间序列核糖核酸(L19RNA)具有多种催化功能,将这种具有催化活性 的RNA称为 Ribozyme (ribonucleic acid enzyme)。获得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 rRNA基因的转录产物即 rRNA前体(大约6400 个核苷酸残基)很不稳定,在鸟苷和Mg2+存在下切 除自身的内含子(intron或intervening sequence,IVS-居间序列或间插序列),使两个外 显子(exon)拼接起来,形成成熟的rRNA_——此过 程没有任何蛋白质酶参与,称为自我剪接(selfsplicing),并证明RNA具有催化活性。
基本概念要清楚,基础理论要理解, 主要公式要会推会用,研究方法要掌握。
课程内容
教学大纲: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酶的结构与功能 第三章 酶的催化机制 第四章 酶催化反应动力学 第五章 酶的生物合成及调节
以酶学为主,酶工程的内容为辅概述
及融入其它章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容中。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特点
(2)国际系统命名法(国际酶学委员会1961年提出)
从上述可知,酶的习惯命名法不够系统,不够准确,难免会出 现一酶多名或一名多酶的现象。 系统名称包括底物名称、构型、反应性质,最后加一个酶字。
例如:
习惯名称:谷丙转氨酶 系统名称:丙氨酸:-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 酶催化的反应: -酮戊二酸
1957年Sanger
1957年,另一个重要进展:Sanger报道了胰 岛素的氨基酸系列,这是第一次阐明一个蛋 白质的氨基酸全系列。
1963年 1963年第一个酶的氨基酸系列被报道(核糖核酸 酶)。从此,酶的结构与功能和它的氨基酸系列 全面挂钩。一级结构决定三级结构,进而决定其 功能,这正是生物学中心法则得以成立的基础。
1833年, Payen和Persoz 麦芽水抽提物
酒精沉淀
淀粉酶(diastase)
其意为 “分离”; 人们认为这是首次发现酶 19世纪中叶,Pasteur, 酵母中存在一种使葡 萄糖转化为酒精的物 质,但认为只有活的酵 母细胞才能进行发酵;
Pasteur
1878年, Kuenne,
把Pasteur的提取物质称为酶,Enzyme, 来自希腊文,意为 “在酵母中”
H2O H2N C NH2 O
脲酶
2NH3 + CO2
1957年Kendrew
随着X光晶体衍射,多维NMR 技术的发展,很多酶的空间 结构被揭示。20年内就有 130个以上的酶被结晶。 1957年Kendrew第一次用X光 衍射方法解析了肌红蛋白的 空间结构。至今用X光衍射 和NMR研究酶的空间结构已 是常见的方法。
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教学大纲:本课程为生物技术相关的各专业本科 专业课。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酶概念、酶的结构 与功能、酶催化机制、酶催化反应动力学、酶生 物合成调节机理等内容。 在课程中注意对新进展的介绍和典型实例及研究 方法的介绍。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酶学 的主要理论、概念、反应机理和反应方程式推导 方法,了解相关的新进展,初步打好理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