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成就大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摘要
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教师是树人的人,作为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业人员,是学校教育教学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教师应该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从心里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重要场所,教师用自身的道德风范、做人的准则及其人格魅力等因素创造一种和谐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接受良好的思想、健全的人格以及探究知识的精神。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因为有爱,做教师才能有耐心;因为有爱,做教师的才会更关心;因为有爱,教师们才会和学生更贴心。
爱是一门艺术,教师不仅要能爱而且要善爱。
“爱”要一视同仁,学生没有贫富之分,他们有一样的智慧和热情,有一样被爱护的权利。
教师用一样的心去爱他们。
用心去品味学生,用行动去创造幸福,收获作为教师的幸福。
现代教育是一种集体协调性很强的职业劳动,教师的工作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
竞争促进了教育发展的繁荣,为教育增添了活力。
但教师又要乐于合作,善于合作。
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决不是一个教师的劳动成果。
只有善于处理好教师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社会积极力量的关系,才能减少教育过程中的内耗,从而形成取向一致的教育力量。
苏霍林斯基曾这般描述:课不仅是以知识的内容来教育学生。
同样的知识内容,在一个教师手里能起到教育作用,而在另一个教师手里却起不到教育作用。
知识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究竟跟教师个人的精神世界(他的信念、他生活的整个道德方向性和智力方向性,他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即年轻一代的未来的观点)是否密切融为一体。
由此可见,高尚的师德是爱,而爱要发自真心。
有爱心才能得到孩子的爱护,有爱心才能不断的提高业务水平,有爱心才能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充满激情,才能把教书育人平凡的职业做成“塑造人的灵魂”的伟大事业来。
关键词:师德修养与表现细节大爱
目录
引言 (4)
一、何谓“细节成就大爱” (4)
二、阐述新时期师德修养的含义 (5)
1、师德的永恒性是爱生和奉献 (6)
2、师德的时代性是以人为本 (6)
3、师德的新含义是尊严发展 (7)
三、如何养成富有这些含义的师德修养 (8)
1、要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 (9)
2、在课堂教学中养成和显现师德 (9)
3、在合作和互助中树立师德标杆 (10)
4、在师生交往中体现师德风范 (11)
四、教师成长中体现不同的“爱” (13)
1、教师职业的内在精神 (13)
2、教师成长状态的真实关注 (17)
五、结语 (18)
六、参考文献 (19)
细节成就大爱
--关于小学教师师德修养与表现的浅述
引言
有两样东西,我们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他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的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这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在其著作《实践理论批判》中的名言,论述的是科学真理的无限奥妙和人类得以安身立命的道德准则。
反观教师这份职业的特殊性,我们不单单应该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应该潜移默化地教导学生人类社会不断沿袭下来并且会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变化的道德准则。
要做到后面这一点,就要求教师本身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严于律己,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榜样模范作用陶冶学生的道德品质。
但是,如今的教师队伍质量参差不齐,有诸多的师德失范的事例,比如近期传得沸沸扬扬的浙江温岭蓝孔雀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
也许这只是教师队伍中师德失范的冰山一角,我们不能仅仅依靠媒体舆论和体制完善的途径来遏制教师师德的继续滑坡,而是应该关注教师师德的自我养成和提高来净化教师队伍的不合师德的整体氛围。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本要求》中指出:“爱岗敬业是调整教师与教师职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
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思想前提。
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1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本要求》2013版第1页
一、何谓“细节成就大爱”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因此,师德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
那么,为什么说细节成就大爱呢?
二、简述新时期师德修养的含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那到底什么是师德修养?一般认为,所谓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首先,教师应该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从心里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这样,学生平时也就会主动和老师交流思想,遇到问题,也会主动征求老师的意见。
同时老师遇事要冷静,不要随便发怒,以威压人,处事要尽量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不管是不是自己教过的,对所有学生都要一视同仁,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
教书育人是体现师德修养的关键。
教师要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才,就必须把书教好。
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渊博知识。
在知识的海洋里,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只有其中的一朵浪花,一粒泥沙,而教师如同一叶扁舟,常年累月航行于其中,将一批又一批渴望成才的求知者送达理想的彼岸,风雨无阻,无怨无悔。
浪头上行舟,难免惊心动魄,但也有欣慰与欢畅,谁说不是呢?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艰辛和挑战。
胸无点墨,混迹社会,腰缠万贯者大有人在,但我们无法想象,更不能容忍一个滥竽充数的教师堂而皇之立于那些求知若渴者目光聚焦的神圣讲坛。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通过教学活动在学生心灵上精心施工的工程师。
而作为当代教师,为了下一代实现我们的“中国梦”,更应努力具备新时期师德修养的现代意义。
(一)师德的永恒性是爱生和奉献
爱生和奉献意味着教师职业不期待“收支平衡”,因为你对学生的付出无法测
量,你的成果很难量化;它也意味着教师职业不期待“立竿见影”,因为你所从事的是“百年树人”的职业,你付出的结果如何,不是一时可以见分晓的;它也同时意味着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和爱心,因为这是一个触及孩子心灵的职业,你的劳动和付出是在这个基础上见成效的,不论是为了丰收学业还是完善人格,这是最为可靠的、不可或缺的前提。
过去,人们习惯把教师比作“蜡烛”、“人梯”或“春蚕”,其积极意义在于它是教师职业道德中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形象解读,表达着人们对于该职业神圣性的理解和对于从事该职业的教师高期待的表达。
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重视对自己的关注,培养自身的自豪感,努力增加幸福感,积极促进自身的发展。
只有在这样的教师道德的新含义中,教师情愿献身的职业不仅有“桃李满天下”的满足感,更充满专家的成就感、成才的光荣感、创新超越的自豪感。
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2教师是树人的人,作为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业人员,是学校教育教学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欲加强教育的内涵建设,就必须加强素质教育,重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二)师德的时代性是以人为本
人类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是从牺牲人来为社会服务到发展人来实现和谐社会。
教育的功能与价值,也随之从只凸显其外在工具功能向教育内在本体功能全面并充分发挥的发展方向。
这个发展趋势是教育现代化的趋势。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形成了以培养发展全面的人为价值取向的以人为本的师德观。
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会把他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在道德情感的推动下内化为稳定、深刻、牢固的道德信念。
道德信念的内化才能使教师真正表现出道德行为,其道德行为才不会受外界的干扰与控制。
人文素养是一种修养,是体现一个人对待自我、他人及社会的一种心理,一种精神,一种态度。
进一步讲,一个人的态度是可以通过美感、道德感、责任感、集体荣誉感等情感形态得到反映的。
可以说,一个人的人文素养,集中体现在情感上。
所以说,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在于情感的陶冶和情感修养的加强。
2《管子·权修第三》
课堂教学是教师职业道德实践的主要阵地。
它不仅是每位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主要径程,而且是教师德行修养水平及其教育效能集中显现的主要平台。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人为本地促进人的社会化发展,履行教书育人的天职,尊重并关爱学生,使每个学生学有所获。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重要场所,教师用自身的道德风范、做人的准则及其人格魅力等因素创造一种和谐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接受良好的思想、健全的人格以及探究知识的精神。
现代教育是一种全新的开放式教育,它表明培养人才的过程是一个多方协作和共同努力的过程。
教师之间只有团结一致,合作互助才能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才能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
古圣贤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其中的“立德”,指的就是树立高尚的道德。
教师作为一份普天下最神圣的职业之一,自当牢记“立德”在心,严于律己,在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处处从细节为人表率,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格品质,以此来绽放道德的无限光辉。
(三)师德的新含义是尊严发展
尊重,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
教育只要有尊重在,师生之间的真情就会永存。
作为教育者,我们一定要尊重学生成长的需求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在健康发展中发挥他们的潜能。
尔连柯说:我最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尊重一个人,要求和尊重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只有教师在尽量多的要求学生的同时,也尽可能地尊重学生,学生才能感到教师的温暖,对教师产生由衷的尊敬与爱戴,从而乐于接受教师提出的严格要求。
尊重地爱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第二、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
第三、宽容和信任学生。
第四、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第五、严格要求,宽严相济。
三、如何养成富有这些含义的师德修养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因为有爱,做教师才能有耐心;因为有爱,做教师的才会更关心;因为有爱,教师们才会和学生更贴心。
爱是一门艺
术,教师不仅要能爱而且要善爱。
“爱”要一视同仁,学生没有贫富之分,他们有一样的智慧和热情,有一样被爱护的权利。
教师用一样的心去爱他们。
用心去品味学生,用行动去创造幸福,收获作为教师的幸福。
有爱的教师严在该严处,爱在细微处。
爱学生先要了解学生,只有了解了学生的所思所想,我们的教育才可能到位。
爱学生要尊重每个学生与众不同的特点,引导其发展。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不可能完全一样,有的学生乖巧一些,有的学生淘气些。
对于老师的要求,有的学生能够理解,有的学生就不可能完全理解。
我们要看到这种差别,不能要求整齐划一。
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要给予尊重。
尊重是爱的前提,没有尊重就没有爱。
爱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成长。
教育专家说:“教育常常是三分教七分等,在等待和帮助中让孩子成长。
”成长总是需要一些时间的,当你觉得学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时,不要灰心,更不能一下子把孩子打入另册,要耐心观察等待。
那么,怎么做才能养成富有这些含义的师德修养呢?
(一)要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
教师要善于自我克制,特别是在盛怒和暴躁的情绪下,要沉着、冷静,不能意气用事,更不能迁怒于学生。
曾经我教过一位学生,不学习、不写作业,我因此大动过肝火。
孩子的母亲找到我,向我哭诉孩子厌学抗拒的行为并请求我,希望我给孩子做思想工作,让孩子找回自信,心理上重新回归校园。
第二天我便把孩子叫来进行细致入微的交流,用理解善意引导的语言,用肯定的目光心对心的说话,了解到他种种厌学的原因,更了解他内心喜爱的东西和爱做的事。
之后每天关注他的上课下课,时时激发他对学习的兴趣,让他从点滴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还鼓励其他热心爱帮助别人的孩子邀请他一起玩,通过同龄人的接触,让他体会校园生活的快乐。
后来孩子终于能和其他同龄孩子一样,适应并喜欢校园生活。
同时让我也明白易怒,暴躁,只会对孩子带来更大的伤害。
其实,学生的种种不良现象背后,都会有一个故事。
当你知道有这个故事存在,并想方设法去了解时,便也没有了愤怒的理由,有的只是怎么帮助他远离这个不良现象的想法。
(二)在课堂教学中养成和显现师德
有这样一个故事给我的印象很深,有一个女孩,曾经被老师遗忘,她自卑、自弃,后来换了一位班主任,这位班主任总是带着微笑看每一位学生,当然包括这位女孩儿,当老师点她的名字时,她看到了老师给她的微笑,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是这位老师含笑的目光给了她激励,给了她自信,使她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此她步入了优秀学生的行列。
期末老师在班里讲评了她的一篇作文,她流下了激动得眼泪,当时老师走过去摸了摸她的头,十几年后她还记得。
当这位老师去世后,她写了篇文章来纪念这位老师,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您的微笑,我将不是现在的我。
您那饱含爱护和理解的微笑也许是不经意的,却使一颗灰冷的童心再度活泼地燃起火苗。
”多么美好的一个微笑,在不经意间,竟促成了一个在微笑中成长的孩子,真的太伟大了!
课堂教学是教师面对学生时间最长的时候,用死板无爱的方式教学就像老牛拖慢车,丝毫激不起孩子的热情,更不可能有心与心的交流。
而充满着爱去教学,是那么感染人,就像上面这位老师,可以如此强烈的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对孩子是多么的重要。
(三)在合作和互助中树立师德标杆
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
3现代教育是一种集体协调性很强的职业劳动,教师的工作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
竞争促进了教育发展的繁荣,为教育增添了活力。
但教师又要乐于合作,善于合作。
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决不是一个教师的劳动成果。
只有善于处理好教师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社会积极力量的关系,才能减少教育过程中的内耗,从而形成取向一致的教育力量。
教师的劳动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效率,因此,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也是当代师德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涵之一。
现代教育是一种群体协作性很强的职业劳动,它需要教师与教师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坦诚合作,以及尊重,互相学习,团结协作完成工作任务。
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比较重要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既是教育目的统一性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和现代教育规律有内在要求,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是教师完善自我,提高综合素质的最佳途径。
3《陶行知教育名篇》刘玲主编第92页
在教育教学中,学校教育管理者协调、管理学校事务,他们对教师的态度和看法在教师工作的开展和成绩的取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与学生家长也要协作互助。
作为教师,要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及时报告和沟通学生的情况,学生与家长提出统一的要求;教师要重视并有义务向家长传播教育知识,促进家庭教育的科学化,使家长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以恰当的教育方式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四)在师生交往中体现师德风范
教师是教育者,首先必须是文明人。
在社会交往中,教师要处处为人师表,自觉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为他人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做出道德表率。
这不仅对在全社会树立教师威信,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教师光荣”的风气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推动社会道德风尚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综合指标,是社会风尚最基本、最起码的标志,也是一切社会道德的基石。
因此,教师遵守社会公德,不但对于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改善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形成一个健康有序,朝气活泼的师生交往关系,抵制社会不良风气,才会建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体现教师的大爱无私。
四、教师成长中体现不同的“爱”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
陶行知先生不仅热爱儿童,热爱青少年,而且热爱教育、热爱科学、热爱真理、热爱祖国人民、热爱全人类。
“爱”是陶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
“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
爱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爱心便没有教育教学活动。
作为教师,我很自豪在人生的道路上能用自己无尽的爱为孩子们的世界添抹一簇缤纷。
(一)教师职业的内在精神
如果我们在教师群体中作一番简单调查,哪怕就是一次再简单不过的谈话交流,你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被调查参与对象都以为自己知道何谓教师职业精神,而对它的界定却莫衷一是,无法从理论的层面对教师职业精神这一术语做出明确而规范的定义。
在我看来,教师职业精神定义非常重要,因为这是我们进行“教师职业精神”大讨论,并以此为基点,进一步密切教师职业精神理论与实践之间联系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然而,现在就要对教师职业精神给出一个切合时代要求的、精确的定义和用法,并为我国教育界所普遍认同,单从个人的角度,仅凭个人自身的力量来说这既不现实,也不可能。
重要的是在于使大家认识到,每一种教师职业精神的定义和用法,都隐含着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以及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某种信念,从中可以看出它最关注教师职业精神的哪些方面。
换句话来说,我们应当首先理解对方所提及的教师职业精神到底指的是什么,隐含在这个教师职业精神背后的哲学假设、价值取向,以及对教育与管理实践的意义,从中探索比较合理的教师职业精神定义的方式,其意义和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在我国,“职业”一词,始见于战国时期。
《荀子·富国》中提到:“事业所恶也,功利所好也,职业无分,如是,则人有树事之患而有争功之祸矣。
”后人杨倞在其后的注语中说,这里的“职业,谓官职及四人之业也”,也就是指官事和士、农、工、商四民之常业。
古人用这个词的含义与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职业”意思相去甚远,现代意义上的“职业”一词通常情况下是指个人服务社会并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那么所谓“精神”又是指什么呢?在我国古代“精神”一词一般指人的精气、元神,纵观我国古代历史,还有把“精神”理解为风采神韵的、精明、机警的以及神通等等。
唯物主义常将其当作“意识”的同义概念。
指人的内心世界现象,包括思维、意志、情感等有意识的方面,也包括其他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方面,概括地说,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为物质运动的最高产物。
所以教师职业精神应当指与教师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教师自身职业特征的一些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如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操守、职业协作、职业奉献,等等。
一个人一旦从事教师这一职业,也就同时承担着与之相应的社会责任,并同他所从事的教师职业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这种基于教师职业整体利益的认识,有助于促进教师对于具体社会义务的自觉责任。
这种自觉责任可以逐步形成教师所特有的职业道德,并进而升华为职业精神。
从面上来看,教师的职业精神在其职业生活中最突出地表现为一种职业作风,它是教师职业精神的习惯性表现,具有潜移默
化的教育作用。
如果说我们的教师队伍整体有了优良的职业作风,那么,处在这一群体中的成员就可以互相间产生一种正面影响、互为榜样,就能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职业风尚与进取精神。
使新教师茁壮成长,老教师永保优良的职业品质。
那么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职业精神呢?
我认为“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是首要的任务。
陶行知先生推崇“以教人者教己”4正是如今与时俱进的体现。
教师要进一步树立终身学习的发展理念,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责任,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如果教师不注重自身内在知识体系的更新,又怎么能成为不断给予学生一杯“水”的桶水呢?更何况,我们目前还要考虑所给予学生的这一杯水到底是新鲜可口的纯净水、矿泉水还是早就过期了的垃圾水。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学科骨干教师省级培训、新课程学科教学地市级培训等活动正有序展开,“不培训不上岗”。
文凭与教师能力、水平简单划等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几乎已经成了我们当代教师的共识。
面对当前新课程内容中所出现的诸多反映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科技新进展等时代性较强的内容(如生物学科中的基因、胚胎、生态工程等),我们教师要主动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加以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充实和完善各自内在的知识储备体系,当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好组织、协调与保障作用。
不仅如此,作为教师,更要保持一种谦虚、谨慎、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要不断反思不断实践。
要应时适变,惟有这样才能时刻应对各种挑战,以适应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
英国哲学家培根在其人生随笔中这样写到“历史川流不息,若不能因时变事,而一味格守旧俗,这本身就是致乱之源。
”作为教师来说,“与时俱进”,我认为,应当理解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教师群体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先进思想同步前进,要在摒弃落后教育、教学思想的同时,主动顺应时代的变更,去发掘出更加符合教育发展的前途。
教师职业精神来自于人内心对于自己工作本身的尊重,因此,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教师积极性的高低和履行工作岗位的好坏,
4《陶行知教育名篇》刘玲主编第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