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有格》第二目“止于至善”内容解析

合集下载

【PPT】“如何理解止于至善”关键点分析

【PPT】“如何理解止于至善”关键点分析

教学建议


1.教师在教学准备中需要进一步学习和理解相关传统文化内容。
2.教学需要顾及四个内容层次的完整性,不建议随意删减某一或多个层 次;同时,结合学情,灵活处理四个层次的关系。

3.“榜样学习”需要关注并接纳学生的不同认识水平,鼓励迈向自身的
“最近发展区”。 4.“自省与慎独”如要放大,需扩充课程资源,建议发掘现实生活中外
内容可以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放开来探讨:在没有外在监 督的情况下,是否严守道德准则等相关问题。
04
修身为本,兼济天下
“至善”追求,对青春生命成长而言,是个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 教材希望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以优秀传 统文化中“家国情怀”、“天下己任”的精神人格,引领初中学生将青春 生命成长融入学校、家庭、社区、家乡、民族、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个体 青春生命的精神追求最终在家国情怀中找到归属。
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如何理解止于至善
首都师范大学 钟晓琳
内容点定位
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二框“青春有格”中的“止于至善”
立意解读:强调青春生命的精神追求。
青春有“格”的第二层涵义,指向青春活力的释放应有崇高的精神追求。
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追求的“至善”境界,融入“爱国”等社会主义核心价

部规范与内在需求可能冲突的情境和案例。

5. 教学过程中,对“家国情怀”的处理,注意从“止于至善”的个体追 求中去引发。
谢谢观看
展示了我们精神成长可能企及的高度。
关于榜样学习,教材设计也是 多层次的,对于同一个榜样行为, 不同的学生可能有各自不同的学习 程度,教育教学需要给予承认、接 纳和鼓励,不能一刀切地要求所有 学生做出同样的行为。

3.2青春有格

3.2青春有格
D没有了羞耻心,就不能独立
2、下面漫画《伸脚打的》告诉我们( B)
A、迎合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B、不尊重他人的人也得不到他人的尊重 C、一个没有自尊的人就得不到他人尊重 D、语言文明是与人交往的必备素质
3、“止于至善”是我们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做人守
则,下列想法或做法符合“善”的是(


①我讨厌别人叫我“胖子”,也从不给别人起绰号
阅读漫画《受伤的小黄车》,回答下列问题。
• (1)运用“行己有耻”的知识回答:你如何看待社 会上破坏“小黄车”的行为? • (2)结合漫画,谈谈青少年学生应该怎样做才能成 为一个“行己有耻”的人。 (2)①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③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 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④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1、图书借阅规则、交通规则、学习守则(按时完成作 业、不迟到早退、上课不说闲话、不看课外书..)、热 爱大自然、孝亲敬长、爱国守法 2、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在人们的行为规范中有诚实守信的规则要求,诚实 即忠诚老实,就是忠于事物的本来面貌,不隐瞒自己的 真实思想,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不说谎,不作假, 不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欺骗别人。因此,说谎、欺骗违 背了诚信原则,是不遵守规则的表现。说谎、欺骗不论 是被发现还是不被发现都是不应该做的。
应看到小勇同学的优点,鼓励他的行为并向他学习
(2)看到这封感谢信,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我会替小勇感到高兴,并将小勇作为我的“榜 样”向他学习。
② 在生活中寻找“贤”,将
他们作为榜样。
1.榜样是一面镜子,是一面旗帜。
2.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 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 榜样的力量 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 量。 (作用) 3.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 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 更加美好。

课件 1.3.3青春有格(下)——止于至善-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部编版课件)

课件 1.3.3青春有格(下)——止于至善-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部编版课件)
虽然王珏走了,但他的善行却感动着温州,他“星雨星愿”的种子随风播撒, 落进千家万户,“兰小草” 爱心宣传日、“兰小草”爱心驿站、“兰小草”志愿者 服务队也先后设立,许多人沿着他的足迹继续公益慈善事业。这说明了什么呢?
精讲点拨
二、止于至善的要求
2017最美孝心少年获得者,12岁的李家帮,是 一个被收养来的孩子。在三口之家里,奶奶双目失 明,爸爸患股骨头坏死无法正常行走,从8岁起,他 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用自己感天动地的孝 心,为没有血缘关系的爸爸、奶奶撑起了一个家。
慎独,作为中华传统文化 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 境界,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 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
精讲点拨
二、止于至善的要求
探究与分享:“止于至善”是先“独善其身”还是先“兼济天下”?
观点一 独善其身,方能“止于至善”。一个人以宽广的胸襟、坚定的信 念和高尚的品格立身处世,始终对自己拥有信心、自我激励,无论何 种境遇都不弃善从恶,即使他普普通通,我们能说他一事无成吗?
精讲点拨
二、止于至善的要求
1.“止于至善”要求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兰小草”虽然传播的是小善,但成就的 是社会的大爱,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至 善”。为社会做公益,是积善、积德性,我们 要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向 往美好、永不言弃,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 上”,享受这种精神追求的过程。
观点二 仅仅独善其身是不够的, 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一切社会的完 善,都是从个人做起,但如果只独善其身而不能 “兼济天下”,那 么,独善其身的结果未必靠得住,独善其身的价值也未必保得稳。
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精讲点拨
二、止于至善的要求
4 .“止于至善”还要求我们以修身为本,有兼济天下的胸怀。

古诗词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以《青春有格》为例

古诗词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以《青春有格》为例

古诗词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以《青春有格》为例丁亚敏内容摘要: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运用古代诗词,在增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的同时,进一步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本文以《青春有格》第一、投石问路的导入,调动学生主动性。

第二、字斟句酌的解释,培养学生认同感。

第三、放眼全局的把握,引领学生正三观。

第四、深情并茂的朗读,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这几方面来开发利用古诗词的教学资源,真正把把课堂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潜移默化中实现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古诗词、道德与法治课堂、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几千年来人们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和情感认同等方面的集中体现。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它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增进课堂教学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笔者在七下道德法治的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一课为例,通过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再到教学目标的达成,我通过开发课程资源,恰当运用古典诗词来实现。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运用古代诗词,在增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的同时,进一步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第一、投石问路的导入,调动学生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中恰当、生动、直接的导入,在短时间内能最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青春有格”P27“运用你的经验”中,田字格的书写,是引领和规范汉字初学者的模板,借用它来解读青春有格的“格”字,用“形”来解释“格”。

接着“运用你的经验”中安排“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和“言有物而行有格也”以及“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三句熟悉的古诗词来解释什么是“格”的内涵,即指规格、规则、规范、规矩等,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释义,进一步解读如何规范和引领青春,把握青春。

原来平时只用在语文上的古诗词可以那么简短来解释我们道德专业术语,一下子拉近学生对于古诗词和道德与法治课程间的距离。

第2课时 青春有格

第2课时 青春有格
点拨:围绕“止于至善”的含义以及做法回答。 答案:①“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 的精神状态。②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 ;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行为;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 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1.青春的我们,勇于实践、敢于尝试;但青春有格,不能肆意放纵。这里的“格”是指( C)
A.我们熟悉的田字“格”
B.我们说话办事的风格
C.要知廉耻、懂荣辱
D.我们待人接物的规格
2.对下面漫画中拒贿者的言行认识正确的有( B )
①是有知耻之心的表现 ②有自己的行为底线 ③是假清高、做面子工程的表现 ④是遵守规则、
的事法情律坚决不
3.什么是“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
永不言的弃精神状
态。
4.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1)每个人都可以从 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
德。 (2)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 榜样。 (3)“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 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 和 自省,端正自己慎的独行为,“止于至善”。 (4)以 修身 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6.古人云:“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启示我们青少年
( D)
①要“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②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③检视自己的不足,端
正自己的行为 ④抓住青春大好时光,肆.②③④D.①②③
7.学校把学期末评选的“优秀学习标兵”“道德标兵”“卫生标兵”的名单贴在校宣传栏中,让全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三课 第2课时 青春有格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三课 第2课时 青春有格含教学反思

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课时青春有格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

教学难点:如何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思考:“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你如何理解这些句子中的“格”?提示:格是正确、形式、规矩的意思。

教师讲述:放飞梦想的青春时代,我们可以张扬、放纵、探险、自由、任性、哭闹,但是做起事来我们要遵守规矩,我们要让青春有风格。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行己有耻(多媒体显示图片和资料)很多时候,公交车上年轻人们“镇定”地坐在老弱病残孕的座位上,丝毫没有意识到身旁站着的老人,如果换成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呢?如何理解“行己有耻”?(1).提示:学生分组讨论,注意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行己有耻”简单地说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正如朱熹所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这就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多媒体显示)勾践卧薪尝胆”?越王为什么“置胆于坐,饮食尝之(2) 提示:这是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3)教师讲述:“行己有耻”的要求。

羞“”的能力。

正如孟子所说: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恶之心,义之端也。

它在我们行动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

教师总结:“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多媒体显示(不伤害别例如: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

……人;不说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信守承诺思考:(1)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提示:纪律、规章、法律、道德。

欺骗也是可以的。

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2)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要遵守道德、法律等规则以外,我们还要遵守纪律、规教师总结:不管我们的行动是否被发现我们都对于这些规则的约束,章制度等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止于至善》优课比赛课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止于至善》优课比赛课件
通过这个小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相关链接
慎独
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即使没 有人监督,也能严格要求自己, 自觉遵守道德准则,不做任何 不道德的事。
止于至善———行其道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 正自己的行为。
止于至善———行其道
在生活中寻找 “贤”, 将他们作为榜样。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向他学习,看齐。
止于至善———行其道
榜样的作用(为什么要学习榜样?)
①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②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 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而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③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 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好。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止于至善, 是中华民族始终不 变的人格追求。
拓展延伸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中考链接
1.学校的宣传栏中会把评比的学习标兵、道德标兵、卫生标兵的照
片贴在里面,让全校的学生都能看见。这样做是因为( D )
①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②好的榜样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 ③好的榜样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④鼓励我们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教师寄语:
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 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 的证明,也是我们馈赠给青春的一份厚重的礼 物。
谢谢大家!
知行合一
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可以反思 一下,这一天哪一件应该做的事 情没有完成?哪一件事情本应该 做得更好?哪一本该读的书没有 读?发现自己有什么不足?抵御 了哪些不良诱惑?在品行方面获 得了哪些改进?

止于至善通俗理解

止于至善通俗理解

止于至善:通俗理解1. 理解“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是一句古代经典的语言,出自《中庸》这本儒家经典著作。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人类的行为应该追求道德的最高境界,追求善良、正直和博爱。

它强调了人类应该在自己的行为中寻求至善,并对社会和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要理解“止于至善”,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解析这个意思:止、至、善。

•止:止的意思是停止、止息。

它代表了对于坏的、邪恶的行为方式的抵制。

人类应该抑制自己内心的贪婪、怨恨和自私等负面的情绪,不被它们所驱使,从而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至:至的意思是到达、达到。

它代表了追求一个最高的、卓越的标准。

人类应该追求道德的最高标准,努力提升自己的品德和能力,不断完善自己,达到最好的状态。

•善:善的意思是善良、正直。

它代表了对他人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人类应该具备善良的品德,行善积德,使社会充满正能量,创造和谐美好的环境。

2. 追求“止于至善”的意义为什么我们应该追求“止于至善”呢?追求“止于至善”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意义:•个人成长:通过追求“止于至善”,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和能力,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只有通过不断完善自己,我们才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社会和谐:当每个人都追求“止于至善”,社会将充满正能量,道德风尚将得到提升。

人们互相关心、互相尊重,社会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也将得到保障。

•生活的幸福:通过追求“止于至善”,我们将在精神层面获得更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因为正直和善良会引发他人的积极反馈,我们会受到更多的爱、尊重和关注,从而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3. 实践“止于至善”的方法追求“止于至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并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行动开始。

以下是一些实践“止于至善”的方法:•做好自己:关注自身的成长和提升,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通过学习、思考和实践,改善自己的短处,发挥自己的优势,成为一个积极向上、有能力的人。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详细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详细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详细教案)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详细教案知识目标: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

懂得如何把握青春。

能力目标: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惯,做到慎独。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认同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

重难点:行己有耻止于至善复回顾:1、自信的作用?2、怎样做到自信?3、自强的作用?4、怎样做到自强?导入:笑话一则:我批评我的学霸同桌:“你看看你,上课不闹,下课不吵,作业不抄,考试自考,回家复完就睡觉,你就不能做一点出格的事情?”同桌说:“能”我惊奇道:“是什么?”同桌淡淡地回答:“写作文。

”请问:这个笑话的笑点在什么地方?点拨:同桌眼中的“格”是作文纸上的方格,而笑话中我眼中的“格”则是规则、纪律、品格的意思。

总结:写汉字需要方格规范,那么我们飞扬的青春需不需要规范呢?(生答:需要)青春也需有格。

可见,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今天我们来研究第三课第二框《青春有格》。

正课讲授:环节一:1、什么是“行己有耻”(含义)?出示研究方针:1、什么是“行己有耻”(含义)?2、知耻之心、羞恶之心有什么作用?3、怎样做到“行己有耻”(要求)?4、什么是“止于至善”?5、怎样理解“止于至善”?6、怎样追求“止于至善”?7、好的榜样有什么作用?过渡:本节课主要讲两个关键词: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

什么是行己有耻呢?这个词是谁说的呢?生答:略XXX说:“行己有耻”。

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这个词是个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呢?比如我认为上课不听讲、说话是可耻的,所以我上课认真听讲、全身贯注。

所以,这是个褒义词,我们要做到行己有耻。

XXX对这四个字做了进一步说明:XXX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意思是说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可耻的,才知道什么事不克不及做。

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PPT课文分析1

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青春有格》PPT课文分析1
✓ 增强我想要的力 量。
✓ 加强自我监控。
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怎么做?
1.“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羞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
的能力。
2.我们的行为证明并创造自己,“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 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
3.“行己有耻”,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 触碰法律的事情更不能做。
1.“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羞耻之心,不 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2.我们的行为证明并创造自己,“行己 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面对自我,闻 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
探究与分享
社会生活中有许多规则, 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 安全而富有意义。
探究与分享
讲 诚 信
探究与分享 1.你认为哪些规则需要遵守?
这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 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 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1.陶渊明为何受到世人的尊敬?
有气节,不向权势 和富贵低头
2.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行己有耻,有所为,有所 不为
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怎么做?
榜样的作用
1.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 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 生理想的而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2.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 我们的社会、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 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 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 老人用脚写的字比他用手写的还好。从此,他 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 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部编人教版七下道法3.2 青春有格 教案+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七下道法3.2  青春有格   教案+教学反思

3.2 青春有格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青春不能违反的一些基本规则。

2.明确不断完善自己所应具备的品质。

能力目标1.做到“行己有耻”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2懂得积善成德的道理,不断完自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见贤思齐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懂得“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道理。

难点懂得“行己有耻”和“止于至善”的道理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根据教材的辅助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中国古代有关修身立德的格言。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出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师:处在青春期的我们,要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活动活动一:行己有耻学生阅读本目教材后,师生交流。

师:青春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

例如,孔子曾说过“行己有耻”。

那么,大家知道“行己有耻”的意思吗?生:“行己有耻”的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师:还有哪些古语与“行己有耻”的含义比较接近呢?生1: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生2: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师:“羞恶之心”对我们的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呢?生:“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

由。

它像威严的法官,端坐内心法庭。

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师:“行己有耻”对我们意味着什么?生:“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

师:“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怎样做生:“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师:我们怎样做到“行己有耻”的要求?生:我们需要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互动问答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行己有耻”的道德规范要求,懂得按照这个要求去做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活动二:止于至善学生阅读本目教材后,师生交流。

七年级(下)道法教案 第三课第2课时

七年级(下)道法教案   第三课第2课时

第三课青春的证明第2课时青春有格1教学分析教学重点:理解“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含义。

教学难点:如何做到“行己有耻”、“止于至善”。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思考:“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你如何理解这些句子中的“格”?提示:格是正确、形式、规矩的意思。

教师讲述:放飞梦想的青春时代,我们可以张扬、放纵、探险、自由、任性、哭闹,但是做起事来我们要遵守规矩,我们要让青春有风格。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青春有格”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行己有耻(多媒体显示图片和资料)很多时候,公交车上年轻人们“镇定”地坐在老弱病残孕的座位上,丝毫没有意识到身旁站着的老人,如果换成是自己的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呢?(1)如何理解“行己有耻”?提示:学生分组讨论,注意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行己有耻”简单地说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正如朱熹所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这就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多媒体显示)勾践卧薪尝胆(2)越王为什么“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提示:这是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3)教师讲述:“行己有耻”的要求。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正如孟子所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教师总结:“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

它在我们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多媒体显示)在社会生活中存在许多规则,这些规则让我们的生活安全而富有意义。

例如:不伤害别人;不说谎,不欺骗;遵纪守法;相互尊重;信守承诺……思考:(1)你认为还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提示:纪律、规章、法律、道德。

(2)有人认为,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

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为什么?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要遵守道德、法律等规则以外,我们还要遵守纪律、规章制度等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七下3.2青春有格

七下3.2青春有格

1、“田字格”是一个模板,也体现着规范汉字书写的 规则。每个人的行为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按照一定 的程序进行。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我奉劝天 帝(这里是指朝庭)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局限于一 种规格或方法去选用治国人才。 青春有格:青春需要规范和引导, 3、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 一些最基本的规则和界限必不可少, 死则不可夺名。” (《礼记·缁衣》) 底线不能没有逾越 „译文‟孔子说:“说话实实在在,行为遵守规矩, 所以活着的时候志向坚定不移,死了以后也不会影响 他的好名声。” 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道德引导 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 而且能自我检点而恪守正道。
2、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在人们的行为规范中有诚实守信的规则要求, 行己有耻的要求(怎样做到行己有耻): 它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说谎、欺骗 违背了诚信原则,是不遵守规则的表现。违反了 2. 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 道德,严重还有可能违反法律。所以,说谎、欺 不做,违反法律的事不做。 骗不论是被发现还是不被发现都是不应该做的。
3.拒绝不良诱惑!
二、行己有耻的要求(怎样做到行己有耻,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②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要树立底线意
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③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1.项佳悦身上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她热心做公益的行为体现了一种怎样的价值追求?
怎样做到止于至善 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参加公益活动的意义:增 长阅历、开阔视野、培养 奉献精神、增强社会责任 感,营造一个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课件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3.2青春有格课件

1、什么是“止于至善”?
(理解)
①“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 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 “至善”追求。(P29第三段4-5行)
②“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 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 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P29最后一段1-2行)
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 怎样才能做到“止于至善” 呢?
帮助同学
陪伴和分享
让座
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1) 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 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榜样的力量
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 道路和人生理想的而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
十分光滑。有人劝他说:“抽 (P30最后一段1-2行)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屉背面和底板别人看不见,何 “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有羞恶之心的同时,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1、什么是“行己有耻”(含义)?
必刨得那么光滑?”他说: 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怎样才能做到“行己有耻”呢?
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要知廉耻,懂荣辱; 有所为,有所不为
他们的行为对吗?
知耻之心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 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道德底线——“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
法律底线——“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 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 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青春有格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青春有格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有位哲人说:“天使和魔鬼只有一步之遥,善于恶只在一念之间。”下列做法你认为是善的一
C 面的是( )。
A.同学要抄袭你的作业----立即给他抄。
B.看到水龙头滴水----报告老师。
C.发现有人抢劫----及时报警。
D.买到假冒伪劣产品----自认倒霉。
D 下列关于至于至善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春秋《孟子·滕文公下》
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春秋《诗经·小雅·小旻》
笔记( 2 ) “ 止 于 至 善 ” 的 含 义 ( 重 点 )
(1) 止于至善是一种追求完美的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2)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每 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极少成多,积善成德。
知识点( 1 ) 知 道 “ 行 己 有 耻 ” 的 含 义 和 要 求 ( 重 点 )
(2) “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知识点( 1 ) 知 道 “ 行 己 有 耻 ” 的 含 义 和 要 求 ( 重 点 )
贩毒
校园欺凌
未成年骑摩托车
(3) 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要做,违反法律的事 情坚决不做。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 朱熹
知识点( 1 ) 知 道 “ 行 己 有 耻 ” 的 含 义 和 要 求 ( 重 点 )
哪些行为做到了行己有耻?
笔记( 1 ) “ 行 己 有 耻 ” 的 含 义 ( 重 点 )
“行己有耻”简单地说是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正如朱熹所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这就告诉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道德与法治3.2青春有格

道德与法治3.2青春有格
所谓自信,就是要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 是有能力的,完全能够同其他人一样参与 社会生活,创造社会财富,为社会做出贡 献,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所谓自强,就是乐观进取、积极向上,超 越人生的种种不幸,努力磨炼意志,顽强 拼搏,同各种困难做斗争,做生活的强者。
青春有格
行己有耻 止于至善
学习目标
1.理解“行己有耻”的含义, 理解“行己有耻”对我们提 出的要求。 2.理解“止于至善”的含义, 理解“止于至善”对我们提 出的要求。
止于至善
2)在生活中寻找“贤” 并将他们作为榜样
榜样的作用?
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 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 生理想的而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 善的力量。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 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 的社会、国家才会变得更好。
柳公权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 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 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 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 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 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 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3)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己的 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 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身行为。
2、止于至善需要我们怎么做?
1、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 积善成德。 2、在生活中寻找“贤”并将他们作为榜样 3、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己的不足,不 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 端正自身行为。
小 组 讨 论
韩国小孩在雪地里进行训练 中国小孩在雪地里玩耍
对比两张图片,你能看出什么来?
行己有耻要求
3、)需要我 们磨砺意志, 拒绝不良诱惑, 不断增强自控 能力。
2、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怎么做?

青春有格-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3)

青春有格-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3)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止于至善” 李淑霞退休前是德州德棉集团幼儿园的一名教师,平日里工 作认真、乐于助人。每当提及她,同事、朋友都赞赏不已。 2016年,她被查出身患卵巢癌。在治疗过程中,李淑霞一直保持 着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2022年5月28日,李淑霞离世后,在家人 的支持下,完成角膜捐献,实现了她生前最后的愿望。她希望用 这种特殊的方式,把光明留在人间,将爱和光明延续。
视频被传至网上,其行为遭到网友的纷纷谴责。该老太太已 被警方行政拘留,对其违法行为供认不讳,表示悔改。
(1)我来指错:你认为上述材料中的老太太有哪些地方做得 不对?
(2)我来指正:结合所学知识,你想对这名老太太说些什么? 提示:可从多角度分析其行为,不一定局限于“行己有耻”这 一知识点;从指错和指正两个方面思考;在行为分析中,反躬自 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学习小助手· 名言 知耻而后勇。 解读 “知耻而后勇”源于“知耻近乎勇”,出自《礼记·中
庸》,意为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了,明白自己错了就最终到勇敢 的时候了。儒家把“知耻近乎勇”“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放 在一起,构成对知、仁、勇“三达德”的一种阐发。这启示我们, 在困境面前,要毫不气馁、决不后退、决不自暴自弃,保持奋发 进取、迎难而上的精神状态。
什么是“行己 有耻” “行己 有耻” 怎样做到“行 己有耻”
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 可耻 的就不去做
①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 能力。②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 决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③磨砺意志, 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然 ★如何认识“止于至善
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 ”
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止于

道德与法制七年级下册3.2 青春有格

道德与法制七年级下册3.2 青春有格

THANKS!
➢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
➢是一种美好的、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 思考:止于至善,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5、怎样做到“止于至善”?
(1)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2)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
(3)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 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 自己的行为。
A.个人的情感好恶
B.自身的愿望
C.羞恶之心
D.他人的评价
2、西南大学附属中学的校训是“行己有耻,君子不器”。 假如你是该校一名学生,践行校训,我们应( )
D ①树立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②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 的事情坚决不做 ③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④多才多艺,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3、怎样增强自控力?
①增强“我不要”的力量。 ②增强“我想要”的力量。 ③加强自我监控。
板块二:止于至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 止于至善。”止于至善
《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的美德得 以彰显,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 上的旧习,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
4、“止于至善”的内涵:
➢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 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柳公权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
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 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 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 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 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 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框青春有格》第二目“止于至善”内容解析
收藏文章
将青春活力化为正能量。

从中国传统文化阐述青春的格调在于修美德,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

从小事做起,积善成德,学习榜样,经常自省,做到慎独,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本目主要表达了五层意思。

其一,“止于至善”是一种精神境界。

教材开宗明义用一段正文对“止于至善”进行注解。

教材首先引述《大学》中的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说明目题出处,并对这句话进行了解读。

“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有发现、发扬的意思,“明德”就是我们人性中本来具有的光明的那一面。

这种“明明德”的功夫需要每天都做、每天都要有进步。

那么,怎么做呢?“在亲民”。

这里的“亲”是“新”字的借用字,“亲民”的意思,就是“君子日新”,就是一个君子应该每天都修养自己,每天都换一个人,每天都有进步,这叫做“又新日新”。

然后达到什么境界呢?“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就是善的极点,就是把自己人性里面善的、光明的那一面发挥到极点。

解读这句话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

青春需要格调,这就是对“至善”的追求。

其二,“止于至善”要求青少年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善成德。

这层意思由一段正文和一个“阅读感悟”组成。

教材首先指出,“止于至善”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正如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专门赞美孔子的诗中所写的“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意思是说,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
却一直向往着,表达了倾慕、向往之意。

然尽管如此,教材还是明示学生,要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一直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享受这种精神追求的过程。

接下来,教材设计了一个“阅读感悟”。

“微尘”作为一个爱心公益的品牌,传播的是小善,成就的是社会的大爱,证明的是全社会需要这样的“至善”。

“阅读感悟”中“微尘”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为社会做公益的事,是积善、积德性,从而指导我们学会道德体验与反思。

其三,“止于至善”要求学生见贤思齐,向榜样学习。

这层意思由一个“探究与分享”活动和一段正文阐释。

首先,教材以“向童小勇学习”的活动引出话题,从童小勇身上我们领悟到,一次行善是小善,长期坚持是大善,不管如何,走出善的第一步,才有更大的一步,这样的榜样值得学生学习。

之后的正文部分,引述《论语·里仁》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指明“贤”是学习的榜样,看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向他看齐。

接着,教材分析榜样的作用,探究好的榜样对个人、社会、国家发展的意义,激励学生从好的榜样身上汲取自我完善的力量,不断获得自身的发展,号召在全社会寻找好的榜样,弘扬正能量,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其四,“止于至善”要求学生要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承接上文“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即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我的缺点,教材继续阐释“止于至善”的行为要求。

这层意思由一段正文和一个“相关链接”组成。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朱熹说每天都要作自我检查,有错误就改正,没有错误就当作自我勉励。

善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一开始就高标准、严要求,善是一种道德修养的过程,是人生态度的一种历练。

“止于至善”要求自我省察、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完善自己,这种境界是一种自主的道德修养境界。

“相关链接”中“慎
独”是对正文的继续解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止于至善”的精神境界,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关诚信的理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修身方式的继承与发扬。

其五,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也是青少年最佳的选择。

这层意思是本框的核心要义,也是对本课的总结和提升,它由一段正文和三个活动构成。

此处的“探究与分享”活动,通过不同的观点,引导学生思考“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的品质,旨在说明修身是根本,并在之后的“相关链接”中,引述《大学》中的观点,印证修身为本的思想。

之后的正文部分,先是引用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的话,说明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歌颂朝气蓬勃的少年,昭示少年追求自由与进步;然后引导学生一切当以修身为根本,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激励学生要一直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让自己的青春真正飞扬,让“止于至善”成为青春最好的证明。

教材的最后,设计了打造“青春盾牌”的拓展活动,直面现实中的青春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省、自察、自律,反思自己的不足,抵御不良诱惑,让青春无悔,过好青春生活,做好青春的选择,提升青春的价值,为青春保驾护航。

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对青春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客观的判断、立体的感知、成长的启迪,从而达到青春的激情与青春的“有格”完美统一,奏响美妙的青春乐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