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脊椎动物排泄系统共25页文档
动物的消化与排泄系统
动物的消化与排泄系统动物在自然界中生存繁衍,离不开高效的消化与排泄系统。
这两个系统协同工作,帮助动物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并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和生命活动。
消化,是将食物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不同的动物有着适应其食性和生活方式的独特消化系统。
食草动物,如牛、羊,拥有庞大而复杂的消化系统。
它们的胃通常分为多个室,比如牛有四个胃室。
首先,食物在瘤胃中被微生物初步发酵分解,然后进入网胃、瓣胃进一步处理,最后在皱胃中完成消化。
这种多室胃的结构使得食草动物能够有效地消化富含纤维素的植物材料。
食肉动物,像狮子、老虎,它们的消化系统则相对简单和短直。
因为肉类食物相对容易消化,不需要像食草动物那样进行长时间的发酵和处理。
它们的肠道较短,能够快速吸收营养并排出废物。
杂食动物,例如人类和猪,消化系统则介于食草和食肉动物之间。
我们有较长的肠道,能够适应不同类型食物的消化。
动物的口腔是消化的起始部位。
牙齿的形态和功能因动物的食性而异。
食草动物的牙齿通常扁平,适合磨碎植物;食肉动物则具有尖锐的犬齿,用于撕裂肉类。
舌头也在咀嚼和吞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食物经过口腔的初步处理后,进入食管。
食管通过蠕动将食物推送至胃中。
胃是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它分泌胃酸和消化酶,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它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在这里,胰液、胆汁和肠液等消化液与食物充分混合,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然后通过小肠壁的绒毛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形成粪便。
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在大肠中逐渐浓缩,最终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与消化系统紧密相连的是排泄系统,其主要功能是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
在无脊椎动物中,排泄方式多种多样。
例如,扁形动物通过原肾管排泄,环节动物则通过后肾管排泄。
原肾管由焰细胞组成,通过纤毛的摆动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后肾管则具有更复杂的结构,能够更有效地过滤和排泄废物。
4第十章动物的循环、呼吸和排泄系统
1.3.2 人心脏的结构
心脏是十分重要的器官,是循环系统的 总枢纽,其收缩和舒张造成血液的循环流 动。心博一旦停止,血液循环不能进行, 各处组织不能获得营养,也不能排除废物, 生命就很快完结。 人的心脏重约400克左右。位于胸腔的 围心腔中。 心脏分为四室,即左心房左心室和右心 房右心室。左右两半界限分明。右心房右 心室的血液是从大静脉流入的带二氧化碳 的血,左心房左心室的血液是从肺流回的 带氧的血。 但它们的博动却是心房与心室分别同步。 即左右心房先同时收缩,然后左右心室再 同时收缩。
心肌的特殊传导系统 数字表示兴奋从窦房结传 递到该点的时间(秒)
Ø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
以浦肯野氏细胞为例: 0期——细胞快速去极化(动作 电位的升支) 1期——短暂而快速的复极化 2期——缓慢复极化(平台期) 3期——较快复极化 4期——复极化至静息膜电位 浦肯野氏细胞的动作电位
自律细胞到达静息膜电位水平 后又开始缓慢去极化,直到阈电 位水平,再引起心肌细胞的兴奋, 又开始出现新的动作电位。
Ø Rh因子
Rh是恒河猴(Rhesus Macacus)外文名称的头两个字⺟。兰德斯 坦纳等科学家在1940年做动物实验时,发现恒河猴和多数人体内的红 细胞上存在另一种抗原物质,命名为Rh因子。 凡是人体血液红细胞上有Rh因子者,为RH阳性。反之为RH阴性。 RH阳性血型在我国汉族及大多数民族人中约占99.7%,个别少数民族 约为90%。在国外的一些民族中,RH阳性血型的人约为85%。
Ø 血液成分
淡⻩色液体,约占血液体积的53%,其中水分 血浆(plasma) 约占92%,其余8%为溶于水的晶体物质(无 机盐)和胶体物质等(血浆蛋白)。 颗粒细胞(嗜中性、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 白细胞 无颗粒细胞 淋巴细胞 起防御作用
动物的排泄和体内水盐平衡
管和生殖管均开口于此腔,故此腔是粪、尿和生殖
细胞共同排出的地方,以单一的泄殖腔孔开口于体
外。
3、泄殖窦(urogenital sinus)——输尿管和生殖
管汇
合的略膨大处,以泄殖孔开口于体外,肠管单独以
肛门开口于体外。
第三节脊椎动物的排泄系统
二、脊椎动物的肾脏 (一)功能 1、泌尿排除代谢废物及进入体内有害物质 2、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3、分泌生物活性物质肾素、红细胞生成 素、VD3、前列腺素
肾单位:是肾的功能单位,位于肾的皮质和髓 质内。
肾单位 肾小体
肾小管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小管 集合小管 集合管 肾盂和输尿管
(一)肾单位和集合管
肾 肾小球 小 体 肾小囊
近曲小管 近球小管
袢降粗段
肾
袢降细段
小 髓袢细段
管
袢升细段
袢升粗段 远球小管
远曲小管
膀胱内尿量↑→内压骤然↑ 排尿反射
•昆虫对水分的充分利用和主要以尿酸为主排泄的形 式,是对陆地生活环境的高度适应。
第三节 脊椎动物的排泄系统 脊椎动物的排泄系统 脊椎动物的肾脏 尿的生成 肾脏对水盐平衡的调节 尿液的排出
一、 脊椎动物的排泄系统
1、大体结构 泌尿器官
肾脏
输尿器官
输尿管
膀胱
尿道(哺乳类)
2、泄殖腔(cloaca)——肠末端略膨大处,输尿
入球端
有效滤过压
=6.0 –(2.67+1.33) =2.0kPa(15mmHg)
>0有滤液生成
出球端 有效滤过压 =6.0 –(4.67+1.33) = 0kPa(0mmHg) ≤0无滤液生成
三、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和重吸收
无脊椎动物各系统总结
开管式(头足纲,闭管式)
开管式
围血系统
呼吸
体表
体表
体表
体表、厌氧呼吸
体表、厌氧呼吸
体表、疣足、“鳃”
鳃(水生)
肺(陆生)
皮鳃、管足。呼吸树
消化
细胞内消化
细胞内消化(领细胞)
消化循环腔
细胞内、外消化
不完全消化系统
完整消化系统(口、肛门)
消化腺
完全消化系统(齿舌)
完全
排泄
体表
原肾管
原肾管型排泄系统
后肾型
后肾型(肾脏、围心腔腺)
皮鳃、管足
神经
神经网
梯形
圆筒状
索状
分散中心式(脑、足、脏、侧)
索状
口、下和反口神经系
运动
鞭毛纤毛伪足
上皮肌肉细胞
皮肤肌肉囊(环、纵、斜)
流体静力骨骼
皮肤肌肉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线虫纲只具纵肌
(环、纵、斜纹肌)
刚毛、疣足
外套腔(辅助运动)
横纹肌
水管系统
生殖
胚层逆转、再生
生殖腺(再生)
3绦虫纲:猪肉绦虫
线虫动物
多毛刚、寡毛纲、蛭纲
原生
海绵
腔肠
扁形
假体腔
环节
软体
节肢
棘皮
体制
辐射对称
两侧对称
两侧对称
同律分节
异律分节
幼体两侧对称、成体五辐射对称
胚层
内外中胶层
内外中胶层(真正)
三胚层(实质组织)
三胚层
三胚层
三胚层
三胚层
三胚层
体腔
无体腔
原体腔
家畜生理学8-排泄系统PPT课件
在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原尿中的水分 被重新吸收,而尿素、尿酸和无机盐 等废物则被浓缩成尿液。
排尿的过程
膀胱括约肌的舒张
当膀胱内尿液达到一定量时,膀 胱括约肌舒张,尿液进入尿道。
尿道括约肌的收缩
尿道括约肌收缩,促使尿液排出 体外。
排尿反射
排尿反射是由神经系统控制的反 射活动,当膀胱内尿液达到一定 量时,会刺激膀胱壁上的感受器,
总结词
针对不同类型的尿道疾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如药物治疗、尿道扩张和尿道修复等。
其他排泄系统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结词
了解其他排泄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诊 断方法和防治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总结词
预防其他排泄系统疾病的关键在于保 持家畜的卫生和健康,避免感染和损
伤。
总结词
掌握其他排泄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 如观察症状、进行影像学检查和实验 室检查等。
肾脏的位置
肾脏位于腹腔的后部,脊 柱两侧,通过输尿管与膀 胱相连。
肾脏的组成
肾脏由肾皮质、肾髓质和 肾盂三部分组成,其中肾 皮质是尿液生成的主要部 位。
肾脏的组织结构
肾单位
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由 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负 责过滤血液、重吸收和排 泄废物。
肾小球
肾小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由毛细血管组成,负责过 滤血液,形成原尿。
家畜生理学8-排泄系统PPT 课件
目录
• 排泄系统的概述 •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 排尿的生理过程 • 肾脏疾病的诊断与防治 • 其他排泄系统的疾病
01
排泄系统的概述
排泄系统的定义和功能
排泄系统的定义
排泄系统是指动物体内用于排除 废物和多余物质的器官和组织的 总称。
排泄系统的功能
动物的排泄与生理调节
动物的排泄与生理调节动物是地球上丰富多样的生命形式之一,它们通过排泄系统实现身体废物的清除,同时也通过生理调节机制来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本文将着重探讨动物的排泄与生理调节的相关内容。
一、动物的排泄系统动物排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身体代谢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以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不同种类的动物拥有不同类型的排泄器官。
1.1 无脊椎动物的排泄系统大多数无脊椎动物的排泄系统由千足腺、瓦尔塔氏器官、疣状器官等组成。
例如,蛔虫借助于位于体前端的瓦尔塔氏器官排除代谢废物,并通过皮肤呼吸实现气体交换。
1.2 脊椎动物的排泄系统脊椎动物的排泄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例如,人类的排泄系统由两个肾脏负责过滤血液,将废物和多余物质排出体外。
经过肾脏的过滤,产生的尿液通过输尿管进入膀胱,最后通过尿道排出体外。
二、动物的排泄方式动物的排泄方式分为直接排泄和间接排泄两种。
2.1 直接排泄直接排泄是指动物将废物直接排入外部环境中。
例如,海绵通过全身上的微细孔将废物排出体外,这种排泄方式简单直接,但对于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性不如其他方式有效。
2.2 间接排泄间接排泄是指通过特定排泄器官将废物排出体外。
例如,人类通过肾脏将废物过滤后形成尿液,并通过尿液排泄系统排出体外。
这种排泄方式更加高效,能够同时排除废物和调节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三、动物的生理调节机制为了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动物体内需要各种生理调节机制来保持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3.1 温度调节动物通过调节新陈代谢和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来维持体温的稳定。
例如,冷血动物靠环境温度来调节体温,而温血动物则依靠特定的生理机制,如发汗和体毛调节,来保持体温。
3.2 酸碱平衡动物体内的酸碱平衡受到血液中的氢离子浓度的调节。
例如,人类的肾脏能够排除多余的酸性废物,同时调节血液的酸碱平衡。
此外,呼吸系统也能通过调节二氧化碳的排出来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3.3 水分平衡很多动物通过调节摄水量和排尿量来维持水分平衡。
2009_autumn_23
3 原肾型排泄器官
4 后肾型排泄器官
后肾排泄机理
肾管按体节排列,结构为体腔内开口的肾口,窄管、 宽管、膀胱、肾孔。肾口一端有纤毛,开口于体腔。 肾口后为盘曲细长的肾管,末端膨大通到体表的排 泄孔。 肾口纤毛将含尿素、氨等代谢废物的体腔液送入肾 管。肾管上密布毛细血管,细管部分可与管壁上的 毛细血管直接进行物质交换,血液中的代谢废物渗 入肾管,同时血液也从肾管回收水分及其他有用物 质。
收集入肾小管,而是直接进入肾球囊,经肾小管入背
肾管。
(4)中肾
中肾是指羊膜类胚胎期在前肾之后依次出现的肾,位于 体腔中部。 从发生和结构上说,背肾和中肾基本上是相同的。 前肾中血管球和肾小管的联系可以看作是体腔联系,而 背(中)肾中血管球和肾小管的联系是血管联系。
前肾和中肾的区别
前肾:外血管球悬在体腔中,代谢废物→血管→体腔→ 肾口→前肾管→ 泄殖腔→ 体外(体腔联系) 中肾:内血管球,一端中肾小管开口于中肾管,另一端 膨大内凹,双层杯状,代谢废物→血管→肾球囊→肾小 管→ 中肾管→ 泄殖腔→ 体外(血管联系)
鱼
(三)水盐平衡
1 陆生动物
饮水 不同类型的代谢产物 外部形态结构(角质层、外骨骼,鳞、羽、毛等) 特殊结构
2 水生生物
海洋无脊椎动物
体液多和海水等渗,海生变形虫无伸缩泡,淡水变形虫 有伸缩泡。
淡水硬骨鱼
血液和体液浓度大于淡水,水向体内渗透。肾除排泄外, 重要功能为调节渗透压。肾小球数目多,泌尿量大,可 排出多余水。吞入的水 口 鳃 流出(不经消化 道)。
Hale Waihona Puke 排泄和渗透压调节排泄
含N废物 盐离子 水 酸碱度
渗透压调节
水 盐离子
(一)无脊椎动物的排泄和渗透压调节
排泄系统及生殖系统的演化
(fertilization)的过程
无性生殖
分裂生殖、出芽生殖 裂片生殖、单性生殖
无性生殖的优点
保存优良性状
子代在遗传上几乎和亲代一样
简单且快速
只要一个个体就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子
代
在生存条件良好且稳定的环境中,有利于 增加族群的竞争力。
无性生殖的缺点
缺乏遗传多样性,族群对于环境变动的适 应力较弱 。
3、后肾管
从环节动物门开始,动物体具备了真正的体腔, 它们的排泄器官也进入了后肾管型的时代。
后肾管的特点:
体腔上皮向外突出形成 系来源中胚层 两端开口: 一端在动物体体腔壁,另一端开口于体表 管是由一层体腔上皮所围成的
环节动物后肾管
比较后肾管与原肾管
后肾管与原肾管的主要区别: ①胚层来源不同,原肾管来源外胚层,而 后肾管系来源中胚层; ②原肾管为一端开口的盲管,而后肾管两 端开口,一端在动物体体腔壁(或隔膜 上),另一端开口于体表; ③原肾管是由管细胞构成的细胞内管,而 后肾管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所围成的。
环境条件不利时
行有性生殖
蚜虫的单性生殖
回上一层
有性生殖
配子形成 受精作用
有性生殖
♀个体
♂个体
减数分裂
卵
精子
受有 胚有 新 受精 丝 丝 精分 胎分 个 卵裂 裂 体
配子的形成
缺点:复杂、耗能、耗时 优点:基因多样性高
有性生殖
比较复杂而缓慢,消耗的能量也较多 需经
减数分裂形成配子
第二节:水盐平衡调节
一、 陆生动物:
•
靠饮水及特殊的体壁结构补充和防止 体表散失水分,同时也靠不同类型的代 谢产物来调节体液的水盐平衡。 • 动物为防止水分散失的外部结构有 角质层、无脊椎动物的外骨骼,以及鳞、 羽、毛等。
《昆虫的排泄系统》课件
直肠和肛门
直肠是昆虫体内的输送管 道,将消化后的食物残渣 从后肠输送到肛门,再由
肛门排出体外。
其他排泄器官
一些昆虫还具有其他排泄 器官,如肾脏、输尿管等 ,这些器官与马氏管一起 协同工作,共同完成排泄 和调节水分平衡的功能。
02
昆虫排泄系统的结构
直肠
直肠是昆虫排泄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负 责收集代谢废物并将其排出体外。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促进生物多样性
昆虫种类繁多,其排泄物在土壤、水域等环境中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地,有助于促进生物多 样性的发展。
保护生物多样性
通过保护昆虫的排泄系统,可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从而保护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生命周期阶段对排泄的影响
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昆虫,其排泄模式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幼虫期的昆虫与成虫期的昆虫在排泄方面存在显著 的差异。
05
昆虫排泄系统的研究意义
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维持生态平衡
昆虫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排泄物对土壤、植物和其他生物的养 分循环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
昆虫的排泄系统
CONTENTS
• 昆虫排泄系统的概述 • 昆虫排泄系统的结构 • 昆虫排泄系统的运作机制 • 昆虫排泄系统的影响因素 • 昆虫排泄系统的研究意义
01
昆虫排泄系统的概述
昆虫排泄系统的定义
• 昆虫排泄系统是昆虫体内负责排泄废物和调节水分平衡的 器官系统,由一系列管道和排泄器官组成。
昆虫排泄系统的功能
排泄废物
昆虫的排泄系统能够将体内的代 谢废物排出体外,保持体内环境 的清洁和稳定。
调节水分平衡
昆虫的排泄系统通过调节排泄尿 液和粪便的量,来维持体内的水 分平衡,防止脱水或水肿。
无脊椎动物的排泄系统
无脊椎动物的排泄系统范迪罗辑胡蔡劼(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00875)摘要:本文系统阐述了无脊椎动物排泄系统的演化,根据其来源和结构特点将无脊椎动物排泄系统归纳为四个不同的阶段,并说明了划分的理由。
关键词:无脊椎动物排泄排泄系统演化阶段动物体在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会不断形成如H2O、CO2及含氮化合物等各种代谢的终产物。
当这些产物积累量超过机体活动的需求时,会危害到机体的正常运转,必须被排出体外。
因此所谓排泄[1]是指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而不为机体所利用或有害的代谢产物、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以及进入机体的异物(如药物)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泄作为动物所特有的一种生理机能,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保障新陈代谢的持续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进化过程中,由于体外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异,动物排泄系统的进化水平,代谢终产物排泄途径和形式也各不相同。
对无脊椎动物而言,由于其生活的年代久远,进化的历史漫长,且类群繁多,所以它们排泄器官和排泄方式也十分多样。
本文主要从形态比较和胚层来源入手,根据其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按自然界中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将无脊椎动物的排泄器官归纳为如下四类:1.细胞排泄原始的排泄器官实质上是原始动物类群的特定细胞器,或几种细胞器和共同协作,可通过体表排出代谢废物。
这种方式由于不涉及细胞间协作,整个排泄过程均由单细胞完成,因此称其为细胞排泄。
伸缩泡为此类的代表。
许多栖于湖泊和海洋的原生动物以及某些海绵动物具有功能上作为排泄器官的伸缩泡(contractile)。
伸缩泡(或称搏动液泡)为球形小泡,是具单层单位膜的细胞器,在膜表面附着收缩细丝。
一些辐射状排布小管称收集管,它们平时与内质网成分相连接,但在收缩期,此种连接被阻断。
在伸缩泡上另有一个排泄孔,与收缩期向细胞游离面开放,舒张时被阻断[2]。
伸缩泡在周期性收缩时,从细胞质溶胶中收集水分和代谢废物,并通过体表开孔排出体外。
伸缩泡的首要功能可见在调节水分,这是因为原生动物不断有大量水经体表渗入(淡水栖种类),或在吞噬和胞饮过程中进入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