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发展与前沿问题研究》 ————语文教育转向“以人为本”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育发展与前沿问题研究》

————语文教育转向“以人为本”

“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因而不能不注意教育与人生的关系。”一个世纪前,刚走上教坛不久的叶圣陶就多次著文,大声疾呼,并且把这一教育思想付诸实践。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叶老在《假如我当教师》一文中,再次鲜明地申述了这一思想:“我如果当中学教师,决不将我的行业叫做‘教书’,犹如我决不将学生入学校的事情叫做‘读书’一样。……而我呢,却要使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

从叶圣陶先生的这些言行和著文,我们就可以了解,关于教育的目的,叶圣陶先生主张的是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而且他也说到教育是人类获得生存资料和经营生活的一种工具,教育应该有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己、革新自己、成就自己。

其实,叶圣陶先生强调的就是教育应该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一切教育必须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即以学生为本位,正如他的故里的苏州大学的校训: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一、“以人为本”是教育的趋势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不仅面临着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并为其服务的问题,而且面临着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创新的问题。无论从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还是从教育自身的发展来看,当前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二、“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而新课程改革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同时再一次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这些都体现了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的崭新要求,也是语文教育界的一种新的理念。

所以,对语文教师来说,不仅要授予学生以知识,尤其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熏陶学生,让他们自己衷心乐意向求真、崇善、爱美的道路昂首前进。

三、“以人为本”教育的重要性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主张的是从教育内部去考察教育的本质,去揭示教育的特点与规律,肯定教育就是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育人”是教育的根本价值和目的,培养“自觉的,

自动的,发展的,创造的,社会的”现代中国人,“使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是我们教育者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

教育以育人为己任,教育的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以人为本,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每一位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正如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人海茫茫,教海无边,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找不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

教育的主体是人,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的是塑造人,在教育活动中,人无疑处在中心的位置。一方面,教育肩负着向受教育者传播“人是根本”理念的使命,使他们懂得和学会尊重人、关心人、相信人;另一方面,教育管理、教学活动、教育内容都应当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注,应当有利于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人的才能的发挥,有利于人的健康成长。

四、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以人为本”

叶圣陶先生的“以人为本”渗透在他的教育理论的各个方面。如在教学方法使用方面,他是这样说的:“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

语文教育从根本上说是灵魂的教育、精神的教育,我们要引导学生求真、崇善、爱美的追求,在言语历练和文化熏陶中,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让学生在感悟、品味课文中触动灵魂,精神受到洗礼、得以升华。

语文教学就是以前人的“为人之道”,指导我们的学生“如何为人”和“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一句话:把学生教育成为一个“真人”!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意见,理解学生的言行。语文学习是学生调动自身经验,接触语言材料,参与语文活动,从中获得发展和提高的过程,甚至有时是在无意识中完成。学生独特的言语经验和生活体验相当重要。一个人的语文素养不是一次考试能准确反映出来的,看重结果更要看重过程,还要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

教与学之间的关系,绝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你服从的关系,而应该是平等互助的关系。在教育指导学生时要叮嘱自己:我是在帮助学生在某一方面得到学习,指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帮助,就意味着必须耐心地到学生心灵世界中去寻找他的那些积极上进的脑细胞,使之兴奋起来,然后再帮助他学习;指导,就意味着我不能取代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对象,而是要充分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更好地辅助他学习。在学生有疑惑时解解惑,在学生有疑问时指点一下迷津,在学生想放弃时适时地鞭斥一下,在学生获得些许成绩时积极地鼓励一下。因为学生始终应该是我们教育的主体和中心,我们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养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凡问题都可以和学生商量着解决,因为在语文教学方面,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参考答案。特别是在一些主观的问题上,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或看法,也可以举手或投票表决,确定怎么解决?这既可以避免因为脱离学生实际而产生较大的失误,同时又获得了学生的自觉热情的支持,更能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语文教学过程中来。时间一长,学生也会慢慢养成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参与教学管理的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提倡让每一个学生能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意见,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提倡让每一

个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正是由于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才让语文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我觉得,要成为一名真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必须努力塑造教师的灵魂,就应该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作为自己所遵循的基本教育准则,把自己最真挚的爱融入于教师的各项素质之中,成为教师素质不朽的精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