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生长曲线代表了单细胞微生物在新环境中从开始生 长、分裂直至死亡整个动态改变过程。
☆每种单细胞微生物都有各自经典生长曲线, 但它们 生长过程却有着共同规律性。普通能够将生长曲线划 分为四个时期。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第21页
延对 滞数 期期
稳定时
衰亡期
经典生长曲线 (Growth curve)
时期划分: 按照生长速率常数R(growth race constant)不一样
E.aerogenes
组合
37 29~44
B. Cereus(蜡状芽孢杆菌)
肉汤
30 18
B.thermophilus(嗜热芽孢杆菌)
肉汤
55 18.3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嗜酸乳杆菌) 牛奶
37 66~87

Streptococcus lactis(乳酸链球菌)
牛奶
37 26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第25页
2.指数期中三个主要参数
❖ 繁殖代数(n)
❖ 指数生长方式: 1、 2、4.8… …2n
❖ 设接种时细胞数为x1, 时间为t1, 到时间t2后, 繁殖n代,细胞数为x2,它们之间相互关系为:

x2 = x1·2n
❖ 以对数表示:㏒ x2 = ㏒ x1 + n㏒2
❖ ∴ n =㏒ x2 - ㏒ x1 = 3.322(㏒ x2 - ㏒ x1 )
群体生长——群体中个体数目标增加。能够用重量、 体积、密度或浓度来衡量。(因为微生物个体极 小, 所以惯用群体生长来反应个体生长情况)
个体生长 个体繁殖 群体生长
群体生长 = 个体生长 + 个体繁殖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微生物优秀ppt课件

微生物优秀ppt课件
微生物优秀ppt课件
目录
• 微生物概述 •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 微生物的代谢与调控 • 微生物的生态与环境 • 微生物的遗传与进化 • 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
01 微生物概述
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是一类肉眼难以看见或看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 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 和藻类等。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应用实例
在医学领域,通过对病原菌的分类和 鉴定,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在环境科学中,通过对环境中微生物 的监测和分类鉴定,可以评估环境的 污染程度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在食品工业中,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 行分类和鉴定,可以保障食品安全和 质量。
在生物技术领域,利用微生物的分类 和鉴定技术,可以筛选具有特定功能 的微生物资源,为生物技术的发展提 供支持。
研究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生物学在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微生物学已广泛应用 于各个领域,如生物医药、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等。同时,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新技术的发展,微生物 学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02 微生物的形态与 结构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01
微生物功能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参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态平衡等 。此外,微生物还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环保、农业等领域,为人类生活带 来诸多便利和益处。
微生物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研究历史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科学。自17世纪列文虎克用显微镜发现微生物以来,微生物学经历了漫长 而曲折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NA 在某些病毒中作为遗传物质。

微生物的生长 PPT

微生物的生长 PPT
(3)比浊法/光密度法 OD(optical density)Λ=450~660nm, 可见光
21
第一节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特性
(4)测细胞含碳量POC(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POC=1 X mg/l 特点:快、低浓度也可测 TOC(2total organic carbon):总有机碳 DOC(dissolved organic carbon):溶解性有机碳
H2N C
N
+NH2 H
2Cl-
C NH2 H2N -
DNA
5
第一节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特性
DTAF染色法
5-DTAF : 5-(4,6-dichlorotriazinyl) aminofluorescein
O OH
OO
Cl
N
O
NH N
N
H
Cl
OH
DNA
6
第一节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特性
③计数器法: 如血球计数板法 ④比例计数法:
将已知颗粒浓度得液体与待测菌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后 在显微镜下,测各自得数目。(特点:不需测量体积)
7
第一节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特性
• 活细胞染色法
美蓝染色法 (酵母活细 胞计数)
活细胞:无色 死细胞:蓝色
口丫啶橙染色法 活细胞:橙色荧光 (在紫外显微镜下 观察细胞的荧光) 死细胞:绿色荧光
8
第一节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特性
2
第一节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特性
二、微生物生长得测定方法
直接计数法(显微镜)
计数法
间接计数法 (关注:活细胞染色法、特定细胞计
数法) 定

体积法

重量法(湿重法、干重法)

《微生物生长》PPT课件

《微生物生长》PPT课件

选择培养基分离法
2020/12/31
编辑ppt
4
1.平板 划线法
2020/12/31
编辑ppt
5
2020/12/31
编辑ppt
6
2020/12/31
编辑ppt
7
2020/12/31
编辑ppt
8
2020/12/31
编辑ppt
9
2.稀释倒平皿法
2020/12/31
编辑ppt
10
2020/12/31
在不补充营养物质或移去培养物, 保持整个培养液体积不变条件下, 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菌数为纵坐 标,根据不同培养时间时细菌数 量的变化,可以作出一条反映细 菌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 的曲线。
2020/12/31
编辑ppt
28
2020/12/31
生长曲线可 分:
延滞期 lag phase
对数期 log phase
19
2020/12/31
编辑ppt
20
3.薄膜过滤计数法
常用微孔薄膜过滤法测定空气和水中的 微生物数量。
2020/12/31
编辑ppt
21
此法适用于测定量大、含菌浓度很低的流体
样品,如水、空气等。 2020/12/31
编辑ppt
22
4.比浊法
为测定菌悬液中细胞数的快速方法。原 理是悬液中细胞浓度与混浊度成正比, 与透光度成反比,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光密度,对照标准曲线求出菌液浓度。
编辑ppt
11
3. 单细胞分离法
采取显微分离法从混杂群体中直接分离单个细胞进行 培养以获得纯培养 。
在显微镜下使用单孢子分离器进行机械操作,挑取单 孢子或单细胞进行培养。也可以采用极细的毛细管在 载玻片的琼脂涂层上选取单孢子并切割下来,然后移 到合适的培养基进行培养。

第六章微生物生长繁殖及其控制PPT课件

第六章微生物生长繁殖及其控制PPT课件

5.比浊法
原理:是在一定范围内,菌悬液中的细胞浓度与混浊度成正比, 即与光密度成正比,菌数越多,光密度越大。因此,借助于分 光光度计,在一定波长下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就可反应出菌 液的浓度。
特点:快速、简便;但易受干扰。
6.生理指标法
▪测含氮量
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物质,含量稳定,而氮是蛋白质的主 要成分,通过测含氮量就可推知微生物的浓度。
一般细菌含氮量为干重的12.5%,酵母菌为7.5%,霉菌 为6.0%,根据一定体积培养液中的含氮量再乘以6.25, 就可测得粗蛋白的含量。
▪其他方法
含碳、磷、DNA、RNA、耗氧量、消耗底物量、产二氧 化碳、产酸、产热、粘度等,都可用于生长量的测定。
第二节 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一、微生物培养 :
研究群体生长规律,首先应对微生物进 行培养。培养的方法有: 分批培养和连续培养
毛细管法:用毛细管提取微生物个体,适合于较大微 生物。
显微操作仪:用显微针、钩、环等挑取单个细胞或孢 子以获得纯培养。
小液滴法:将经过适当稀释后的样品制成小液滴,在 显微镜下选取只含一个细胞的液滴来进行纯培养物的 分离。
二、微生物生长及测定方法
生长——微生物细胞吸收营养物质,进 行新陈代谢,当同化作用>异化作用时, 生命个体的重量和体积不断增大的过程。
小,所以常用群体生长来反映个体生长的状况)
个体生长个体繁殖 群体生长
群体生长 = 个体生长 + 个体繁殖
通常把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所需要的时间,称为代时。
一些细菌的代时
菌名 培养基 培养温度
代时
E. coli(大肠杆菌) 肉汤
37℃
17min
E. coli 牛奶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课件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课件
污染水源
微生物能够分解各种有机物,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引起物质分解
许多微生物可以感染人体,导致各种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肺炎等。
引起感染性疾病
一些微生物及其产物可以引起人体过敏反应,如花粉症、哮喘等。
引起过敏反应
微生物能够产生各种毒素,引起人体中毒,如食物中毒、霉菌毒素中毒等。
引起中毒
加强出这个范围可能会抑制生长。
微生物的应用
04
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食品、饮料、调味品等,如酸奶、酱油、醋等。
生物发酵
利用微生物生产抗生素、疫苗、抗体等生物药物,治疗人类和动物疾病。
生物制药
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处理废水、废气等,降低环境污染。
生物环保
1
2
3
利用微生物检测疾病,如细菌培养、病毒检测等。
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和蓝细菌等。
原核微生物
包括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等。
真核微生物
主要是病毒和亚病毒。
非细胞型微生物
土壤中的微生物
水域中的微生物
空气中的微生物
生物体内的微生物
01
02
03
04
参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促进土壤肥力的形成。
净化水质,分解有机物,维持水生生态平衡。
部分微生物可引起呼吸道疾病,如感冒和流感。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处理污水和垃圾,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环境。同时,一些有益的微生物还能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感谢观看
THANKS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ppt课件
微生物简介微生物的生长过程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微生物的应用微生物的危害与防治总结与展望
微生物简介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共98张PPT)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共98张PPT)
就总体而言,微生物生长的温度范围较广, 已知的微生物在-10~95℃范围内生长。 而对某一具体微生物而言,只能在一定的 温度范围内生长,且此温度范围有宽、有 窄。
生长温度三基点:任何微生物的生长温度 总有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最高 生长温度。
温度
最适生长温度:
即某微生物分裂代 时最短或生长速率最高 时的培养温度。不同微 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是 不一样的。 应该着重 指出:最适生长温度不 一定是一切代谢活动的 最适温度。
膜洗脱(常用)等。
诱导法
诱导因子:不影响微生物生长,可特异性抑制细胞分裂, 消除该抑制后,细胞同时出现分裂。
此法会扰乱细胞的正常代谢
举例: 1、温度调整法; 2、营养条件调整法;
3、抑制DNA合成法(代谢抑制剂:)
(抑制DNA合成法是利用代谢抑制剂阻碍DNA合成相当一
段时间,然后解除其抑制,可达到同步目的。常用的代
(一)微生物细胞数目的测定
--适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或丝状微生物的孢子
直接计数法--总菌计数 1、计数板计数法(常用)
2、比例计数法
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
1、平板菌落计数法
2、液体稀释法
3、厌氧菌菌落计数
其他计数法
1、比浊法
2、膜过滤法
血球计数板
各 种 型 号 的 全 自 动 血 球 计 数 仪
活菌计数的一般步骤
二、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三、微生物的连续培养
四、微生物的高密度培养
一、微生物的个体生长和同步生长
微生物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不断地吸收 营养物质,并按照自己的代谢方式进行代 谢活动,如果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则 细胞质的量不断增加,体积得以加大,于 是表现为生长。简单地说,生长就是有机 体的细胞组分与结构在量方面的增加。

《微生物生长规律》PPT课件

《微生物生长规律》PPT课件

7
2. 微生物的同步生长
目前使用的方法: (1)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超薄切片
完整版课件ppt
8
(2)同步培养(synchronous culture )技术
设法使某一群体中的所有个体细胞尽可能都处于
同样细胞生长和分裂周期中,通过分析此群体在各阶 段的生物化学特性变化,来间接了解单个细胞的相
应变化规律。
④ 合成代谢十分活跃,核糖体、酶类和ATP合成加速, 易产生各种诱导酶;
⑤ 对外界不良条件如NaCl溶液浓度、温度和抗生素等理 化因素反应敏感。
细胞处于活跃生长中,只是分裂迟缓。
在此阶段后期,少数细胞开始分裂,曲线略有上升。
完整版课件ppt
21
2. 迟缓期出现的原因
调整代谢
微生物接种到一个新的环境,暂时缺乏分解和催化 有关底物的酶,或是缺乏充足的中间代谢产物等。为产 生诱导酶或合成中间代谢产物,就需要一段适应期。
以培养时间为横座标
作图
以菌数为纵座标
得到的一条反映细菌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
完整版课件ppt
16
延滞期
指数期
稳定期
衰亡期
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常数(growthrateconstant),即
每小时的分裂次数(R)的不同,一般可把典型生长曲线粗分为
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等4个时期 。
工业微生物
第六节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微生物的特点: 个体微小
肉眼看到或接触到的微生物是成千上万个 单个的微生物组成的群体。
微生物接种是群体接种,接种后的生长是 微生物群体繁殖生长。
对细菌群体生长规律的了解是对其进行研究与利用的基础
完整版课件ppt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ppt课件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ppt课件
2、发酵工业应尽量延长该期,以达到较高 菌体密度。
3、生理代谢及遗传研究的最佳时期。 4、观察研究细菌的性状均应选用该期细菌,
可获得准确结果。
精品
19
细菌的稳定期
由于对数期细菌大量增殖,使营养物质消耗,酸、醇、 毒素或过氧化氢等有害代谢产物累积,PH、氧化还原 电势等环境条件改变,细菌繁殖速度下降。
有些菌丝体会发生自溶。
精品
28
病毒的复制周期
病毒以自我复制方式进行繁殖。
自我复制:病毒以基因组为模板,在DNA聚合酶或RNA 聚合酶以及其他必要因素作用下,经过复杂的生化合 成过程,复制出子代病毒的基因组,病毒的基因组则 以转录、翻译过程,合成大量的病毒结构蛋白质并装 配成完整的病毒颗粒,以出芽或细胞裂解方式释放到 细胞外,在感染其他细胞。这种增殖方式即为自我复 制。
病毒在易感细胞中的复制步骤包括:吸附、穿入、脱 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和释放等。
病毒完成一个复制周期约10小时。
精品
29
小结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 个体生长繁殖的特点 群体生长繁殖规律
➢ 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 丝状真菌的生长曲线 ➢ 病毒的复制周期
精品
30
➢ 每种微生物有适合自己生长的PH三基点值, 例如:大肠杆菌:最低PH是3;最适6-8;最 高9.5。
精品
5
适宜的酸碱度(PH)
碱性微生物(多数细菌、放线菌。)
喜欢偏酸的环境,细菌:7-7.5.霍乱弧菌8.0-酸环境,霉菌:最适PH4.0-5.8;酵母菌:3.86.0.
该阶段细菌生长迅速,细胞每分裂一次的代时 短,进行平衡生长,菌体内酶系活跃,代谢旺 盛,呈几何级数增加,在生长曲线图上活菌数 量呈直线上升,达到顶峰。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菌种本身
细菌、酵母菌的延滞期较短 霉菌次之 放线菌最长 接种龄 种子的年龄 接种量:
发酵工业上一般采用1/10的接种量
培养基成分
‹#› 26
缩短延滞期的意义和方法(重点)
在发酵工业上需设法尽量缩短延迟期
接种对数生长期的菌种,采用最适菌龄 加大接种量 用与培养菌种相同组成分的培养基 选用繁殖快的菌种
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特征
细菌是以二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的,每分 裂一次,为一个世代。每经过一个世代, 群体数目增加一倍。这种类型的群体生长 为指数生长。
‹#› 21
这种指数增长可以用以下的方程式表示: X2=X1· 2n 式中: X2 和X1为时间t2和t1时的细胞数,n为世代数 lgx2=lgx1+nlg2
第三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Growth and Control of Microorganisms
‹#› 1
主要内容
测定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 2
概述
细胞生长 营养物质(环境中)
新陈代谢
跨膜
营养物质(原
料、胞内)
规律增长
合成细胞成分
在食品工业上,尽量在此期进行消毒或灭 菌
‹#› 27
2.指数期(exponential phase)
(对数期)
指数期的细胞是进行生理、代 谢、遗传等研究的最好材料。
现象:细胞数目以几何级数增加,其对数与时
间呈直线关系。
生理特性:
R最大,G(代时)最短 细胞代谢活动比较稳定,菌体内各种成分最均匀,生理 特性较一致。 酶活力最高,酶系活跃,代谢旺盛 活菌数几乎接近于总菌数
样品)
含N量法 菌体内重要组成测定法 DNA/RNA法 叶绿素法
……
‹#› 10
间接法
比浊法
用光密度(OD450-650nm )表示菌悬液的浓度 测含氮量
生理指标法
测含碳量
其它
‹#› 11
三、测繁殖数(细胞数)适合于单细胞微生物
直接法
血球计数板法 (全菌计数法)既包括活菌又包括死

间接法
各种型号的全自动血球计数仪 液体稀释法 (MPN法)
1. 选择法 ⑴离心沉降分离法: ⑵过滤分离法: ⑶硝酸纤维素薄膜法: 2.诱导法 ⑴温度调整法 ⑵营养条件调整法 ⑶用最稳定期的培养物接种
由于细胞个体间存在着差异,同步生长只能维持 1至2代,不能长久维持。
‹#› 17
‹#› 18
二、微生物的群体生长的规律
单细胞微生物的群体生长特征 单细胞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和酵母菌, 其群体生长是以群体中细胞数量的增加来表示的
n lg x 2 lg x1 3.322(lg x 2 lg x1) lg 2
R为生长速度,即单位时间内的世代数
R tn t
2 1
3.322(lg x2 lg x1) t2 t1
设G为世代时间(代时),即分裂一次所需的时间。即G为R的 倒数 1 t 2 t1 G R 3.322(lg x 2 lg x1) ‹#› 22
同步生长:一个细胞群体中各个 细胞都在同一时间进行分裂的状 态。进行同步分裂的细胞称为同 步细胞。 意义:同步细胞群体在任何一时 刻都处在细胞周期的同一相,彼 此间形态、生化特征都很一致, 因而是细胞学、生理学和生物化 学等研究的良好材料。
时间
‹#› 16 同步生长和非同步生长
同步培养的方法
‹#› 6
平板浇注与涂布法
‹#› 7
平板划线分离法
‹#› 8
选择培养基分离法 1 ml
1.dilute sample
10
9 ml 100 1000 104
105
106
107
高氏培养基
土豆培养基
牛肉膏培养基
‹#› 9
二、测生长量 (细胞量)
适合于所有的微生物
直接法
测体积 称干重 (1012细菌细胞约1g,只适合菌体浓度较高且不含 杂质的
细胞有
菌体增重
繁殖:菌体重量增加到一定程度,细胞开始分裂进
入分裂阶段。
生长是繁殖的基础,繁殖是生长的结果。
个体生长 个体繁殖 群体繁殖
‹#› 3
群体繁殖 == 个体生长 + 个体繁殖
第一节
测定生长繁殖的方法
微生物纯培养分离 测生长量 计繁殖数
‹#› 4
一、纯培养的方法
纯培养(pure cul长曲线
研究细菌群体生长的规律是采用分批培养的方式进行的, 即在一定体积的液体培养基中接种少量的细菌进行培养, 定时取样测定菌体含量,可以得到一条有规律的曲线—— 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总菌数 活菌数




Ⅰ.延滞期
Ⅱ.指数期 Ⅲ.稳定期 Ⅳ.衰亡期
培养时间
‹#› 20
液体稀释法 平板划线分离法(Streak Plate) 倾注平板法(Pour Plate) 平板涂布分离法(Spread Plate) 选择性培养分离法 单细胞(单孢子)分离法 膜过滤法
‹#› 5
一个细胞或一群相同的细胞经过培养繁殖而得到 的后代,称纯培养.
液体稀释法——适合于细胞较大的微生物
将待分离的样品进行连续稀释,目的是得到高度 稀释的效果,使一支试管中分配不到一个微生物. 如果经过稀释后的大多数试管中没有微生物生长, 那么有微生物生长的试管得到的培养物可能就是 由一个微生物个体繁殖而来的纯培养物.
1.延滞期(lag phase)
(缓慢期、停滞期、调整期、适应期)
现象: 出现延滞期的原因
生理特性 影响延滞期长短的因素
‹#› 23
现象: 活菌数没增加,曲线平行于横轴
出现延滞期的原因
把细菌接种到新鲜的培养基中培养时,并 不立即进行分裂繁殖,细菌增殖数为0, 这时需要合成多种酶,辅酶和某些中间代 谢产物,要经过一个调整和适应过程 。
‹#› 24
生理特性
分裂迟缓,代谢活跃
生长速率常数等于零R=0,开始细胞数目几乎保持不变, 甚至稍有减少。 菌体内物质的重量明显增加,菌体体积增大,杆菌明显升 长。 RNA含量增加 代谢机能非常活跃,易产生大量的诱导酶 延滞期末期和对数期前期的细胞,对不良条件的抵抗力减 低。
‹#› 25
影响延滞期长短的因素
平板菌落计数法
(涂布法、浇注法)[活菌计数法]
滤膜培养法
‹#› 12
血球计数板计数网的分区和分格
‹#› 13
活菌技术的一般步骤
‹#› 14
第二节 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细菌的个体生长和同步生长 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微生物的连续培养
‹#› 15
一、同步生长 (synchronous growt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