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微生物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微生物优秀ppt课件

微生物优秀ppt课件
微生物优秀ppt课件
目录
• 微生物概述 •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 微生物的代谢与调控 • 微生物的生态与环境 • 微生物的遗传与进化 • 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
01 微生物概述
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是一类肉眼难以看见或看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 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 和藻类等。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应用实例
在医学领域,通过对病原菌的分类和 鉴定,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在环境科学中,通过对环境中微生物 的监测和分类鉴定,可以评估环境的 污染程度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在食品工业中,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 行分类和鉴定,可以保障食品安全和 质量。
在生物技术领域,利用微生物的分类 和鉴定技术,可以筛选具有特定功能 的微生物资源,为生物技术的发展提 供支持。
研究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生物学在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微生物学已广泛应用 于各个领域,如生物医药、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等。同时,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新技术的发展,微生物 学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02 微生物的形态与 结构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01
微生物功能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参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态平衡等 。此外,微生物还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环保、农业等领域,为人类生活带 来诸多便利和益处。
微生物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研究历史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科学。自17世纪列文虎克用显微镜发现微生物以来,微生物学经历了漫长 而曲折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NA 在某些病毒中作为遗传物质。

《微生物学课件PPT》

《微生物学课件PPT》
繁殖
微生物有多种繁殖方式,包括二分裂、孢子形成和性繁殖,以适应不同环境 条件。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1
分解者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解有机物,将其转化为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质。
2
氮固定
一些微生物能够固定大气中的氮气,并将其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形式。
3
环境监测
某些微生物对环境中的污染物和毒性有敏感反应,可以用作环境监测的指示器。
传染病与病原微生物
传染病
流感 肺炎 霍乱 疟疾
病原微生物
流感病毒 肺炎球菌 霍乱弧菌 疟原虫
微生物学研究方法
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形态和结构的重要工具,通过放大镜头可见微观世界。
培养和鉴定
通过培养微生物并进行鉴定,了解其生长特征和分类等信息。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利用PCR和基因测序等技术研究微生物的DNA和基因组,揭示其遗传信息。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有益微生物
人体内有益的微生物有助于免疫系统发育、食物消 化和预防疾病。
病原微生物
某些微生物可以引起传染病,如细菌感染、病毒感 染和真菌感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免疫系统
微生物在免疫系统中起关键作用,帮助识别和抵御 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接种疫苗和用抗生素等措施 可预防微生物相关疾病。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1 生物降解
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有机污染物作为 能源,进行降解和净化。
2 生物控制
应用有益微生物来控制害虫和病原微 生物的生长,减少使用化学农药。
3 环境监测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数量可以反映环境污染的程度。
细菌是微生物中最常见的一类,以原核细胞 结构为特点。

微生物学课件ppt完整版

微生物学课件ppt完整版
医院感染
分为内源性感染(由体内正常菌 群引起的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由外界环境中的微生物引起的感
染)。
感染类型
局部感染局限于某一部位,而全 身感染则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
局部感染与全身感染
在医院等医疗机构内获得的感染 ,多由耐药菌引起,治疗难度较 大。
微生物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预防措施
包括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疫苗接种等,以 降低感染风险。
无菌操作
进行微生物实验时,要保 持无菌操作环境,避免杂 菌污染。
实验记录
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包括培养基的配制、接 种方法、培养条件、观察 结果等。
实验后处理
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器 材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 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卫生 。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食品工业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酒类、面 包、酸奶等食品。
03
02
农业应用
利用微生物制剂防治植物病害、促 进作物生长等。
生物能源
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沼气、生物柴 油等可再生能源。
04
2023
PART 05
微生物的免疫与感染
REPORTING
微生物的免疫机制与特点
先天性免疫
通过遗传获得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皮肤、黏膜 屏障、吞噬细胞等。
病原学检查
通过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等方法确定病 原微生物种类。
免疫学检查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等免疫学原理检测病原微 生物及其产物。
2023
PART 06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与方法
REPORTING
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设备与器材
培养箱
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用于培养微生物。

微生物学课件ppt完整版x

微生物学课件ppt完整版x

微生物育种的方法与应用
传统育种方法 利用自然变异进行选择育种,或通过 诱变育种增加变异。
基因工程育种
通过基因克隆、基因编辑等技术对微 生物进行遗传改造。
代谢工程育种
通过改变微生物代谢途径,提高目标 产物的产量或改变产物性质。
合成生物学育种
设计和构建人工生物系统,实现新的 功能或优化现有功能。
06
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微生物 可分为细菌、放线菌、真菌、病毒、 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 体等八大类。
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微生物学主要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生理生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 类鉴定等方面的内容。
微生物学的研究意义
微生物学在医学、农业、工业、环保等 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于揭示生命本 质、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等方面也有重 要意义。
07
微生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
微生物的分类方法与命名规则
数值分类法
利用计算机对微生物的多个性状进行数值 化分析,通过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分类。
传统分类法
基于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生态 学特征进行分类,如细菌的形态、 革兰氏染色反应、氧化发酵类型等。
A
B
C
D
分子生物学分类法
基于微生物基因序列、蛋白质序列等分子 水平信息进行分类,如16S rRNA基因序 列分析。
培养基的类型
根据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根 据成分可分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和复合培养基。
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满足微生物的营养需求,提供适宜的物理化学条件,以及具有选择性 和鉴别作用。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测定方法
生长曲线的四个阶段

微生物学教程ppt课件

微生物学教程ppt课件

2019
-
19
细菌的鉴别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
C.Gram 丹麦医生
细菌的形态和染色
步骤:
涂片固定; 结晶紫初染1min; 碘液媒染1min; 95%乙醇脱色0.5min; 番红复染1min。
结果:
阳性菌——紫色; 阴性菌——红色。
2019 20
革兰氏染色图片
2019
-
21
二、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
-
54
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
b . 球状体(spheroplast): 还保留有部分细胞壁的菌体细 胞,多见于Gˉ菌。 特点: 除具原生质体特点外 a)可有一定抗性,可培养 b)可重新合成细胞壁
2019 5: 自发突变形成的细胞壁缺陷(部分 或全部),具多形性。可以生长繁殖, 在培养基上形成油煎蛋菌落。有些可 重新合成细胞壁。
2019
-
11
3. 螺旋菌(spirilla)
弧菌
2019
螺旋菌
-
螺旋体
12
细菌的形态和染色 4. 细菌的特殊形态:
柄细菌、肾形菌、臂微菌、网格硫 细菌、贝日阿托氏菌(丝状)、具有子 实体的粘细菌等是特殊形态的细菌。
2019
-
13
细菌的形态和染色
(二)细菌的异常形态: 1. 畸形: 理化刺激
结核杆菌的正常形态:
2019 -
结核杆菌的异常形态:
14
细菌的形态和染色
(三)细菌的大小: (1)测量:测微尺 (2)长度单位:
微米(μm)
(3)表示:
球菌:直径 杆菌: 宽×长 螺菌: 宽、长、 螺距
2019 15
球菌:一般不超过1μm,最大的旋动泡硫菌为 7~8μm.

微生物学课件ppt

微生物学课件ppt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延迟期
微生物适应环境,繁殖 速度较慢,数量增长缓
慢。
对数生长期
微生物快速繁殖,数量 呈指数增长。
稳定期
微生物繁殖速度减慢, 营养物质消耗殆尽,环 境压力增大,死亡数量
增加。
衰亡期
微生物大量死亡,数量 下降。
微生物的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适用于工业发酵和实验室研究, 可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有性繁殖
通过两个细胞的结合,经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再经过受精作用形成新的个体, 如真菌的孢子生殖。
Part
05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是微生物遗传变异的重要来 源之一,是指基因序列中发生的碱基 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结 构的改变。
基因突变通常是不定向的,但也可以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如诱变剂的作用 )发生定向突变。
环境污染等,这些行为可能导致某些病原菌的抗药性和生态失衡。
Part
07
微生物的应用与危害
微生物在工业上的应用
01
02
0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4
微生物发酵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过程生产食 品、饮料、饲料、抗生素、氨
基酸等产品。
生物转化
利用微生物将原料转化为燃料 、化学品、塑料等工业品。
生物冶金
利用微生物从矿石中提取金属 。
微生物学课件
• 微生物学简介 •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 微生物的营养与生长 • 微生物的代谢与繁殖 •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 微生物的生态与分布 • 微生物的应用与危害
目录
Part
01
微生物学简介
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ppt课件

微生物ppt课件
适的药物治疗。
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发酵工程
01
微生物学在发酵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利用酵母
菌发酵生产酒精、醋酸等。
食品加工
02 微生物学技术可用于食品加工和保存,如利用乳酸菌
制作酸奶、泡菜等。
化学品生产
03
微生物学方法可用于生产许多重要的化学品,如利用
霉菌生产青霉素等。
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废水处理
真菌的形态通常包括菌丝、子实体和孢子等。菌丝是真菌的 繁殖结构,子实体则是产生孢子的结构,孢子是真菌的繁殖 体。
真菌的结构
真菌的结构通常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 真菌的细胞壁通常由几丁质、纤维素等多糖组成,细胞膜则 是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
真菌的繁殖和培养
真菌的繁殖
真菌可以通过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进行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配子结合产生孢子的方式,无 性繁殖则是通过孢子直接萌发产生菌丝的方式。
真菌的培养
真菌的培养通常需要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和营养条件下进行。常用的培养基包括沙土培养基、麦芽汁 培养基和琼脂培养基等。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温度、湿度和通气等条件,以保证真菌的正常生长和繁 殖。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及利用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复杂多样,既有对人 类有益的一面,也有对人类有害的一面 。有些真菌可以用于生产食品、饮料和 调味品等,如酵母菌可以用来发酵面包 和酒类;但也有些真菌可以引起人类和 动物的疾病,如引起脚气的真菌。
固体培养基形成琼脂平板 ,用于菌落的分离和观察 ;液体培养基用于大规模 的培养和发酵。
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技术
纯培养技术
通过划线接种、稀释涂布等方法 ,将微生物从混合样品中分离出
来,获得单一菌株。

2024年度《微生物学》PPT课件

2024年度《微生物学》PPT课件

命名规则
采用双名法,即属名和种名,用斜体拉丁文表示,属名在前,种名在后。例如: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氏菌 )。
2024/3/23
24
微生物的鉴定方法与步骤
鉴定方法
表型鉴定(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遗传学鉴定(基因型、DNA序列分析)、血清学鉴定(抗原抗 体反应)等。
鉴定步骤
采集样品、分离纯化、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分子生物学试验等。
呼吸作用类型
分为好氧呼吸、厌氧呼吸和兼性厌氧 呼吸,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在不同环境 条件下进行不同的呼吸作用。
2024/3/23
16
微生物的物质代谢与合成作用
01
碳源利用与分解代 谢
微生物利用不同碳源进行分解代 谢,包括单糖、多糖、脂肪和蛋 白质等。
02
氮源利用与合成代 谢
微生物利用不同氮源进行合成代 谢,合成自身所需的氨基酸、核 苷酸等含氮物质。
营养类型
根据微生物对营养需求的不同,可分为自养型、 异养型和兼性营养型。
2024/3/23
12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测定方法
生长曲线
描述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 生长繁殖的四个阶段,即 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 和衰亡期。
2024/3/23
测定方法
包括直接计数法(如显微 镜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 法)和间接测定法(如比 浊法、生理指标法等)。
01
球菌、杆菌、螺旋菌
细菌的结构
02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
03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8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真菌的形态
酵母菌、霉菌、大型真菌
真菌的结构
菌丝、孢子、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微生物学最完整经典 ppt课件

微生物学最完整经典  ppt课件
的核糖体为70S
提示:很重要的部分,要牢记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不同,表现在:
A. 原核细胞基因组的大小仅有真核生物基因组大小的一半 B.原核细胞具有单链的DNA分子 C.原核细胞中与DNA结合的蛋白质较少,而且没有核膜包裹 D.原核细胞具有RNA而不是DNA
原核生物
A.具有细胞器,但不具有细胞核 B.能产生ATP,能独立进行生命过程 C.细胞壁含几丁质 D.大多具有环状DNA E.都是厌氧生物
微生物分布
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无时不生活在“微生物的 海洋”中
✓ 细菌数亿/g土壤 ✓ 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 ✓ 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
➢ 口腔:细菌种类超过500种 ➢ 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 ➢ 皮肤表面:平均10万个细菌/cm2 ➢ 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的细菌总数为:1000亿个
✓ 第一步:采用生黑葡萄糖杆菌或弱氧化醋杆菌,将D山梨醇转化为L-山梨糖
✓ 第二步:采用氧化葡萄糖杆菌和芽孢杆菌混合发酵, 将L-山梨糖转化为1-酮基-L-古龙酸,再经化学转化 为维生素C
2019年,泉生热孢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微生物特点
个体微小
✓ 杆菌的平均长度:2 微米 ✓ 面积/体积比:人 = 1,大肠杆菌 = 30万 ✓ 这样大的比表面积特别有利于它们和周围环境进行物
病毒
亚病毒
拟病毒
类病毒
朊病毒
古细菌
(真)细菌
真菌
酵母菌
霉菌
蕈菌
藻类
原生动物
下列各项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__。
A、蓝藻,支原体 B、衣原体,噬菌体 C、衣藻,金鱼藻 D、放线菌,霉菌 真菌通常是指__。 A、所有的真核微生物 B、具有丝状体的微生物 C、霉菌、酵母菌和蕈菌 D、霉菌和酵母菌 下列物种之间相似程度最大的一组是__。 A、疟原虫,血吸虫,蚊子 B、痢疾杆菌,酵母菌,青霉菌 C、蓝藻,硝化细菌,硫细菌 D、水稻,水蛭,水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微生物的分类系统纲要
• 美国微生物学会《伯杰氏细菌鉴定手 册》
• 苏联 克拉西里尼科夫 《细菌和放线 菌的鉴定》
• 法国 普雷沃 《细菌分类学》
17
二、 菌物分类系统纲要
18
第四节 微生物分类和鉴定的方法 通常把微生物的分类鉴定方法分成5个不
同水平: ①细胞的形态和习性 ②细胞组分 ③蛋白质水平 ④核酸水平 ⑤计算生物学
2
第一节 通用分类单元
一、种以上的系统分类单元 (二)种的概念 种(species):是一个基本分类单元,它 是一大群表性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 及其接近、与同属内其他物种有明显差 异的一大群菌株的总称。
新种(species nova):指权威性的分 类、鉴定手册中从未记载过的一种新分 离并鉴定的微生物。
11
动物界 植物界
原生生物界
三界 (1860年)
1860年,德国动物学家E.H.Haeckel建议
在动物界和植物界之外,增加一个由低等生物
构成的第三界---原生生物界。
12
动物界 植物界
原生生物界 菌类 四界
(1956年)
1956年,Copeland分为动物 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 (原生动物、真菌、部分藻 类)和菌类(细菌和蓝细菌)
3
第一节 通用分类单元
二、学名
(一)双名法
依照国际命名法则,采用瑞典科学家林奈(Carl von Linne) 在1753年提出的双名法: 学名=属名+种加词+(首次定名人)+现名定名人+现
例1.大肠埃希氏菌(简称“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Migula) Castellani et Chalmers
1959年,Whittaker:动物界、 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和菌物界
1974年,Leedale等:动物界、 植物界、真菌和原核生物界
13
动物界 植物界
原生生物界 真菌界
原核生物界
1969年, R. H. Whittaker: 动物界、植物界、原生 生物界、真菌界和原核 生物界
14
植物界 菌物界 动物界 原生生物界 原核生物界 病毒界
1
第一节 通用分类单元 一、种以上的系统分类单元 (一)7级分类单元
界 Kingdom 门 Phylum 纲 Class 目 Order 科 Family 属 Genus 种 Species
微生物种下单位-------------------------------亚种 subspecies,subsp. 变种 variety,var. 致病变种 pathovar,pv.
22
(三)细菌数值分类
又称统计分类法,就是用数理统计的方 法来处理细菌的各种特征,借助现代计算机 对拟分类的微生物对象按大量表型性状的相 似性程度进行统计、归类的方法。
特点:
• 采用较多的分类特征 • 根据“等重原则”各个特征不分主次,同等
19
(一)经典的鉴定指标
• 形态 • 生理生化反应 • 生长特性 • 生活史,有性生殖情况 • 血清学反应 • 对噬菌体的敏感性 • 其他
20
(二)自动化鉴定技术
1.API细菌数值鉴定系统 法国 2.“Biolog”全自动和手动细菌鉴定系统 美国
21
二、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现代方法
• G+C碱基比例的测定 G+C碱基比例相差多少,可以认为是不同的种 G+C碱基比例相差多少,可以认为是不同的属 • 核酸杂交 G+C碱基比相差多少,鉴定需要做核酸杂交? • 16SrRNA碱基测序
Bacillus spp.
若干芽孢杆菌
6
第一节 通用分类单元
三、亚种以下分类名词 提出和使用不受国际命名规则的限制
(一)亚种 进一步细分种时所用的单元,一般指除某 一明显而稳定的特征外,其余鉴定特征与 模式种相同的种。 命名按照三名法
7
第一节 通用分类单元
三、亚种以下分类名词
(四)菌株 菌株又称品系(在病毒中称为毒株或株), 他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或 单个病毒粒)反制而成的纯遗传型群体及 其一切后代。 菌株的名字可以随意确定。 一般用字母加编号。 如:Escherichia coli K12
例2. 丁香假单胞烟草致病变种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abaci
5
第一节 通用分类单元
二、学名
(三)有关学名的其他知识
1.属名
表示该微生物主要特征,单数,第一个字
母大写
属名什么时候可以缩写?
2.种名加词
代表一个物种的次要特征,字首一律小写
Bacillus sp.
一种芽孢杆菌
第十章 微生物分类和鉴定
基本概念: 分类 (classification),根据各种
细菌的相似性和进化关系将其分为类群, 排放在适当的分类单元中。
鉴定(identification),是分类的 操作过程,经过一系列测定来确定所研 究的菌株属于哪个类群。
命名(nomenclature),根据命 名的国际法则对所鉴定的菌株给以科学 名称(学名)。
例2.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 subtilis(Ehrenberg) Cohn 1872
4
第一节 通用分类单元
二、学名 (二)三名法
学名=属名+种加词+符号subsp.或var.+亚种或变种加词
斜体字
正体字(一般省略)
斜体字
例1.苏云金芽孢杆菌腊螟亚种
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 galleria
1949年,Jahn等提
出六界系统:动物
界、后生植物界、
原生生物界、真菌
界、原核生物界和
病毒界。
1977年,我国学者
王大耜提出:动物
界、植物界、原生
生物界、真菌界、
原核生物界和病毒
界。
15
古生菌域
细菌域
真核生物域
1978年,美国C.R.Woese等对大量微生物和其他
生物进行16S和18SrRNA的寡核苷酸测序,并比较 其同源性,提出三域学说Three Domains Theor16y
8
掌握以下名词 菌株 菌落 菌苔 斜面 菌种 克隆 分离物
9
第二节 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一、生物的界级分类学说
二界
三界
四界
(1753年) (1860年) (1956年)
五界
六界
三域
(1969年) (1977年) (1978年)
10
动物界 植物界
二界 (1753年) 1753年瑞典学者林奈,在其名著 《植物种志》中首次提出了动物界和 植物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