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项目选址报告

目录

一、选址的目的 (3)

1.1 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保证工业建设项目顺利进行 (3)

1.2 为土地的行政管理服务,建立科学快捷的用地审批体系 (3)

1.3 为土地的高效持续利用服务,获取土地利用的最大综合效益 (3)

二、怀远经济开发区的区位情况 (3)

2.1. 安徽省在长三角的区位 (3)

2.2 蚌埠在安徽省的区位 (4)

2.3 怀远在蚌埠的区位 (4)

三、县域基本概况 (5)

3.1 自然地理位置 (5)

3.2 资源特色 (5)

3.3 自然环境 (5)

3.4 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5)

3.5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6)

四、怀远经济开发区发展概况 (6)

4.1. 自然地理位置 (6)

4.2 用地范围 (6)

4.3 规划结构 (7)

4.3.1 "三区" (7)

4.3.2 "两带" (7)

4.4 怀远经济开发区性质 (7)

4.5 发展情况概况 (7)

4.5.1 经济运行情况 (7)

4.5.2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8)

4.5.3 企业发展情况 (8)

4.5.4 重点产业培育情况 (8)

4.5.5 土地利用情况 (9)

五、怀远经济开发区扩区的必要性 (9)

5.1 扩区是响应政府相关精神和落实相关规划的的重要措施 (9)

5.1.1东向发展,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 (9)

5.1.2 安徽省自主创新政策 (10)

5.1.3 安徽的“开发沿淮、促进全省”的战略目标 (10)

5.1.4 安徽省对皖北的扶持政策扩容升级 (11)

5.1.5 怀远县坚持工业强县战略 (11)

5.2 加快两地的共同发展 (12)

5. 3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取得较大的经济社会效应 (12)

5. 4 有利于扩大就业,促进社会综合事业的发展 (12)

5.5 怀远经济开发区一期不能满足工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怀远经济开发区现状不能满足工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13)

5.6 小结 (13)

六、址评估框架 (13)

6.1论证依据 (13)

6.1.1 法律、法规及政策 (13)

6.1.2 相关规划、研究报告 (13)

6.2 论证框架 (14)

6.3 论证评估的技术路线 (14)

6.3.1 评估原则 (14)

6.3.2 评估技术框架 (14)

七、研究的步骤和内容 (15)

7.1选址原则 (15)

7.1.1 所选地址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土地总体利用规划 (15)

7.1.2 充分考虑现有设施的建设状态及拆迁难度,满足环保要求 (15)

7.1.3 要提高产业配套以及配套设施 (16)

7.2 确定可建设用地的范围 (16)

7.2.1 自然因素 (16)

7.2.2 市域内重大基础设施因素 (18)

7.3 初选方案 (18)

7.4 选址方法的确定 (19)

7.4.1 定量分析 (19)

7.4.2 定性分析 (30)

7.5 结果分析 (32)

八、选定方案协调分析 (32)

8.1 经济开发区扩区与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 (32)

8.2 经济开发区扩区与怀远县总体规划的协调 (34)

8.2.1 与怀远县结构规划的协调 (34)

8.2.2 与怀远县布局规划的协调 (35)

8.2.3 与怀远县综合交通规划的协调 (35)

8.2.4 与怀远县绿地系统规划的协调 (36)

8.2.5 与怀远县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等规划的协调 (37)

8.2.6 与怀远县防灾系统工程规划的协调 (37)

8.2.7 与怀远县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 (39)

8.2.8 与怀远县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的协调 (39)

8.2.9 与怀远县配套生活设施规划的协调 (40)

8.3 经济开发区扩区与原经济开发区一期工业区总体规划的协调 (41)

九、评估结论与主要建议 (42)

9.1 评估结论 (42)

9.2 主要建议 (42)

9.2.1 根据怀远经济开发区一期协调扩区的管理体制机制 (43)

9.2.2 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提升经济开发区水平 (43)

9.2.3 完善经济开发区配套功能 (44)

9.2.4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开发效益 (45)

9.2.5 开展考核评价,引导经济开发区扩区又好又快发展 (45)

9.2.6 在建设施工中因地制宜,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46)

一、选址的目的

1.1 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保证工业建设项目顺利进行

用地选址是工业建设的第一步,直接影响到经济开发区建设的投资、经济效益的发挥乃至影响到其城市、区域的发展。有了一个科学的选址,不仅使项目较好地落在实处,而且可以体现地方的经济战略方针及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要求,实现建设用地与补充耕地总量平衡,达到合理用地、节约耕地改善人居环境的目标。

1.2 为土地的行政管理服务,建立科学快捷的用地审批体系

过去项目用地多数以行业要求为主,缺少科学可靠的技术手段做支撑,项目用地选址缺乏必要的基础研究,考虑因素较为单一,往往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片面性。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力求体现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注重三大效益的综合统一,依靠计算机软件,对用地区域进行快速准确的全方位分析,以项目选址为突破口,缩短审批用地的时间,减少审批工作的盲目性,把审批用地工作规范化、科学化。

1.3 为土地的高效持续利用服务,获取土地利用的最大综合效益

用地选址的核心是对工业用地的科学布局,通过多方案的比较分析,应用科学的、综合的研究方法,对所涉区域的土地资源、人力资源、水文地质等进行全面研究,优化配置各类资源,把土地利用调

节到最有利于人类生存、建设发展的最佳状态,通过布局的调整,选择投资少、效益大的用地方案。

二、怀远经济开发区的区位情况

2.1. 安徽省在长三角的区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区域化和

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我国经济比较

发达的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了长三角等跨

省区的经济圈。

随着合宁、合武客运专线和铜九铁

路相继开通运营,让合肥实现了到南京1

小时,到武汉2小时,到上海3小时的高

铁经济圈,大大拉近了安徽与发达城市

的时空距离。

安徽在参与泛长三角合作和中部崛

起的黄金机遇中,与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昌九城镇群、长株潭城市群等竞争合作,实现中部崛起战略,安徽将成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中心基地。

2.2 蚌埠在安徽省的区位

蚌埠位于安徽省北部,淮河干线中下

游,是皖北地区最大的商贸重镇,也是安

徽最大的客运中转站,蚌埠市具有突出的

交通优势,连接南北,承接东西。由公路、

铁路、水运和航空四种运输方式组成了综

合性的对外交通网络,是我国南北交通的

核心枢纽之一,也是东部沿海省市经济向

中部、西部地区发展的过渡地带和交通要

道。

铁路运输发达,蚌埠地处京沪铁路与

淮南铁路的交汇点,是华东地区的重要铁

路枢纽,此外蚌埠市作为即将建设的京沪

高速铁路沿线的大站之一,在全省乃至华

东发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提升。随着蚌宁

高速、合蚌高速公路的建成,多条省道的成功改造,京沪铁路的全面提速,淮河综合治理的全面展开,蚌埠市的交通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是安徽省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由东部向中西部过渡的重要交通通道。未来随着京沪高速铁路的建成和通车,蚌埠市作为南京到徐州之间的一个唯一高速铁路站点,交通优势将会进一步提升。

蚌埠港是千里淮河第一大港,四季通江达海。蚌埠距离合肥机场130公里,距离南京机场170公里,市内4C级新机场即将开通民航班机。

同时,以强化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功能、增强跨皖北区域竞争力为目标,蚌埠构成以“两淮(淮南、淮北)一蚌(蚌埠)”为重点的沿淮城市群规划,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2.3 怀远在蚌埠的区

怀远地理位置优

越,交通十分便利。地处中

西部地区的过渡地带,承

东启西,横贯南北,东与

蚌埠市相连,南与淮南市

相接,西与亳州市相邻,北

与徐州市相望。距蚌埠机场仅10公里,京沪铁路从东侧经过,206国道、307、225省道、合徐、南洛、蚌宁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并在县城东侧互通立交,淮河、涡河河道排列其间、常年通航,乡乡通乡路、村村通油路,形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三、县域基本概况

3.1 自然地理位置

怀远县地处淮河中游,东经116°45′—117°9′,北纬32°43′—33°19′。总面积239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374平方公里),耕地12.9万公顷,总人口12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7万),属于商贸、工业、旅游综合城市。

3.2 资源特色

怀远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4℃、降雨量900.9mm,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既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又有一定的建材资源,也有一定的能源资源,还有底蕴深厚的旅游资源。怀远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安徽省杂交稻制种基地、蔬菜生产基地、水产品生产基地,盛产优质水稻、小麦、玉米、蔬菜、棉花、油菜、花生、淡水鱼、螃蟹、畜禽等,怀远石榴、白莲坡贡米、纯王牌杂交稻种、梅桥大青豆、芡河螃蟹等名牌农产品倍受市场青睐。拥有化工、酿造、机械、建材、造纸、纺织、食品等工业门类,产品千余种,其中乳泉石榴酒、华润啤酒、象牌铲运机、文峰收割机、淮岭复合肥,以质优畅销全国。

3.3 自然环境

县城坐落在淮涡两水交汇、荆涂两山对峙处,水绕山环,林幽泉清,荆山为“城中山”,涡河为“城中河”。荆涂山风景区是安徽省重点旅游风景区,集宗教文化、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

3.4 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县域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16亿元,增长15%;财政收入5.5亿元,增长24.3%。

——工业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工业增加值预计达到33.8亿元,增长35.2%,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6.4%。

——农业农村发展成效明显,农业总产值预计达到60.7亿元,增长5.3%;农民人均纯收入4837元,增长12%。

——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预计达到54亿元,增长14.8%。

——商品流通市场繁荣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到40.6亿元,增长20%。

——和谐怀远建设全面加强,投入教科文卫资金5.4亿元、增长7%;民生工程深入实施,投入资金5.57亿元;平安怀远建设扎实有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3.5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邮电通讯、电力设施完善,西气东输管道从境内穿过并设立供气站,商业、文化、教育、卫生、金融等服务设施配套齐全,建立了较为发达的程控电话、光缆通讯、无线通讯和电力供应网络,蓄积了一定的后发优势。

四、怀远经济开发区发展概况

4.1. 自然地理位置

怀远经济开发区位于怀远县城东侧,沿307省道两侧、淮河北岸布局,规划用地总面积为8.29km2,合徐高速公路蚌埠西出口位于其中心位置。

4.2 用地范围

结合怀远城市总体规划,确定怀远经济开发区规划

范围为:

——东:以县界为界;

——南:以淮河为界;

——西:以规划龚刘路为界;

——北:北起魏岗村北部沟。

4.3 规划结构

在结合现状与自然地形的基础上,整个园区建设用地结构为“三区、两带、一中心”结构。

4.3.1 "三区"

工业区:主要集中在园区中部和北部,以高新技术、无污染的工业为主,轻型污染工业为辅,产业可划分为:农副产品深加工、机械工业、化工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生活服务区:主要有三处,位于园区的东、南和北部,此处现状有不少居民点,地势较平坦,环境也较好,且大多位于园区上风向,所以将此处规划为居住区,近期可安置园区内村庄拆迁。

仓储物流区:主要集中在园区南部,临近206国道(307省道)和淮河之间,其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主要作为仓储用地和小商品、生资、农副产品、建材等交易市场和批发市场。

4.3.2 "两带"

以206国道(307省道)路段两侧共83.5米宽,构筑开发园区特色及人文风情景观空间。

以合徐高速公路路段及两侧各100米宽防护绿化带,构筑园区现代景观空间。

4.4 怀远经济开发区性质

怀远经济开发区的性质确定为:集生物医药、化工、高新科技开发、机械加工与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经济开发区。

4.5 发展情况概况

4.5.1 经济运行情况

2009年全区企业经营收入57.11亿元,同比增长44.62%;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8.40亿元,同比增长40.52%,完成了固定资产投资19.01亿元,同比增长47.7%,完成县下达目标任务的116.65%;实现财政收入的16379万元(含退税),同比增长135%,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82%;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3.6亿元,同比增长84.53%,完成全年目标的18.6%;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家,全区规上企业数已达48家,完成县下达目标任务的100%;新签订投资协议28家,完成县下达目标任务的140%。

4.5.2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至目前,经济开发区已投入资金2亿多元,完成了16.2万平方米的混凝土路面铺建,完成了18000米的排水管线的铺设以及近6平方公里范围建成区内的电力电信网络的全方位覆盖。

经济开发区完成了高速公路以西龚刘路道路排水,龚刘路明渠改造、涂山大道中道、307省道以南3条规划道路的铺设3条规划道路的铺设、涂山大道穿越高速公路“S”弯工程和经济开发区北明渠改造工程。居住安居工程已完成4栋邵圩安置小区主体工程,现正进行内外装修阶段,新星安置小区的前期工作接近尾声,近期将进行招投标。

4.5.3 企业发展情况

截止到2009年10月底,经济开发区引进工业项目25个,其中超过亿元投资项目4个,目前,已有22个项目正式入驻,其中已经已开工项目4个,现在谈项目总计19个,不久会有南京万久钢管、福建远翔化工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落户。

4.5.4 重点产业培育情况

经济开发区去一期工业园建成后,怀远县积极推进重点产业培育,坚持壮大工业规模促发展。重点产业不断发展,安徽不锈钢加工产业(怀远)基地发展规划获省发改委批准,16个不锈钢产业项目入驻开发区;成功引进肯博、宜丝特纺织等项目,纺织服装企业总数已发展到6家;配天汽车空调涡旋压缩机项目正在建设,年产66万套移动通信微波射频器件生产基地建成投产;城西粮食暨农副产品加工区已入驻企业14家,获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示范基地称号。支柱行业贡献突出,电力生产、啤酒酿造、不锈钢压延、化肥制造、农副食品加工、建材生产六大行业实现增加值均超过亿元。企业实力不断增强,规模工业企业新增22家、达到95家,产值超5000万元企业新增10家、达到46家;在国电蚌埠电厂等新增投产企业拉动下,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60%以上,位居全省县域前列。经济效益总体提升,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数达297;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9亿元,增长46%;县经济开发区规模效益日益凸显,实现税收增长110%;华润雪花啤酒不断扩大产能,税收首次突破1亿元。

4.5.5 土地利用情况

《怀远县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编于

2003年,规划面积为8.29平方公里,其中

已建工业用地为4.44平方公里,除去商业

和居住等用地,目前未使用的工业用地面

积仅为1.34平方公里。

五、怀远经济开发区扩区的必要性

5.1 扩区是响应政府相关精神和落实相关规划的的重要措施

5.1.1东向发展,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

从“融入长三角”到“主动参与泛

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安徽在东向发展

中积极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仅自身

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也有利于东部地

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安徽居中靠东,沿

江通海,在中部六省中最接近长三角地区,

这一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其有条件与中国

经济最具活力的长三角实现“无缝对

接”。

2005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

融入长三角,主动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

东向发展战略。2006年,东向发展战略正

式纳入安徽省“十一五”规划。在东向发

展战略的明确指导下,重要的通道向东修建,重要的产业向东衔接,招商引资的目标瞄准东边,服务提升的标准参照东边……安徽和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往来越来越密切。2008年,安徽55%的省外投资来自长三角,60%的劳务输出集中在长三角,70%以上的省际物流和通讯面向长三角。

安徽正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加强同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泛长三角三省一市合作机制在多个层面展开,安徽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5.1.2 安徽省自主创新政策

2008年10月中旬,在应对国际金

融危机挑战的关键时刻,安徽省委、

省政府果断决策:全面启动合芜蚌自

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把

自主创新作为安徽加快发展的战略

焦点。

合肥、芜湖、蚌埠三市集中了安

徽大部分的创新资源,共有130多所

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6个国家级工

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我国中西部地区

科技资源较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同时,这三个城市分别是皖中、皖南、皖北的龙头城市,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从这三个城市试点突破,有利于促进全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政策的含金量非常高。从2008年起,省里每年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自主创新和试验区内各类科技项目资金、资助、奖励等支出,并连续5年每年安排1亿元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资金。同时,实施创新型产业升级、创新型企业培育、创新人才集聚、创新载体建设、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环境优化等六大创新工程,并深化投融资体制、科技教育体制、人事分配制度、土地管理制度等方面改革。合芜蚌三市也分别出台了配套政策。

5.1.3 安徽的“开发沿淮、促进全省”的战略目标

安徽省“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

“开发沿淮,促进全省,以“两淮一蚌”

为龙头,以大基地、大项目、大投资带

动和加速重化工业发展,优先发展三大

支柱经济即能源经济、生物质经济和循

环经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省“十一五”规划

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皖北要大力推进沿

淮城市群建设,加快构筑“两淮一蚌”

重化工业走廊,发展特色制造业,尽快

做大做强,使“两淮一蚌”成为皖北地

区奋力崛起的龙头。着力振兴有比较优

势的能源、化工和制造业,加速发展煤

电一体化、煤化工、生物质产业,有重

点地培育阜阳生物医药、蚌埠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强沿淮淮北平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现代农业建设及矿产资源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妥善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协调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壮大中心城市实力,提高吸纳农业人口的能力。支持发展皖北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

5.1.4 安徽省对皖北的扶持政策扩容升级

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赵树丛表示,安徽省将对支持皖北发展的各项政策“扩容升级”,包括“凡是国家和省对承接产业转移的先试先行政策,符合皖北实际的,有利于安徽省发展的,沿淮三市六县都可以执行”等。在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赵树丛受王三运省长委托,作了《关于加快皖北及沿淮三市六县发展情况的报告》。

皖北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和淮南6个市。“沿淮三市六县”是指亳州、宿州、阜阳三市以及沿淮的五河、固镇、怀远、凤阳、寿县和霍邱六个县,并说明,目前当务之急是全面落实2008年出台的“21号文件”的各项政策,并在此础上,对文件进行修订完善和扩容升级,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在具体工作中,将做到“五个结合”:把加快皖北地区发展与加强治淮等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起来,与建设现代化农业结合起来,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技术创新试点省建设结合起来,与推进民生工程结合恰来,与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结合恰来。

其中,备受关注的是,此次安徽省首次明确:下一步将围绕安徽崛起战略,承接大转、实现大发展,凡是国家和省对承接产业转移的先试先行政策,符合皖北实际的,有利于安徽发展的,三市六县都可以执行。同时,将充分发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皖北地区的辐射计带动作用,积极有序地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将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鼓励外来投资者在皖北开发区中合作共建园区,研究制定支持皖北开发区招商引资的特殊政策。

怀远县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与怀远市人民政府达成了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向,提出经济开发区扩区计划,是落实上述规划的重要举措。

5.1.5 怀远县坚持工业强县战略

2009年怀远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定不移地发展工业经济,进一步提升县域经济实力。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突出壮大工业经济总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和可持续发展

能力,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26.1%以上。加快规模工业发展、加快重点产业培育、加快发展平台建设、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5.2 加快两地的共同发展

在蚌埠市总体规划中的市域工业布局规划中已经明确了怀远县的经济开发区的地位,由于怀远经济开发区与蚌埠工业园之间存在着亲密的联系,在建设怀远经济开发区的同时在产业结构上也是对蚌埠工业园的补充和完善,而蚌埠工业园也可以解决怀远县经济开发区招商信息少,困难大的问题。蚌埠市办产业经济开发区工业园有经验,可促进怀远县经济开发区的规范化建设和快速发展,加快两地的产业结构升级。怀远县经济开发区扩区建设也可推动蚌埠工业园的快速发展和两地的产业结构升级,进而实现两地共同发展。

5.3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取得较大的经济社会效应

经济开发区的的建设带来外来就业人口,人口的增加必然会促进本地区的第三产业的发展。由于开发区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居住用地、公共配套设施等尚不齐备,与经济开发区仅一路之隔的怀远城区一方面可以对本区起到功能互补作用,另一方面开发区带来的外来就业人口又会极大带动怀远县城及周边地区第三产业的繁荣。同时开发区的扩张更需要大量的建设和更多的劳动力,这又能对地方的建筑、三产、就业等各方面带来促进作用,有利于繁荣地方经济,取得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5.4 有利于扩大就业,促进社会综合事业的发展

开发区扩区顺应了“五轴带动”的蚌埠总体规划,重点发展以蚌埠市区中心,向东西南北几个方向发展延伸的五条交通运输通道沿线周边所集聚的各种等级规模和不同特色的城镇,形成推动蚌埠市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三个一级城镇发展轴和两个次级发展轴。开发区扩区带动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为项目招商引资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平台,必将大大促进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可为少数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创造条件;增加税收,可促进社会综合事业、通信、文教、卫生等事业发展。

5.5 怀远经济开发区现状不能满足工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怀远县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编于2003年,规划面积为8.29平方公里,其中已建工业用地为4.44平方公里,除去商业和居住等用地,仅剩1.34平方公里工业用地。目前,怀远经济开发区工业用地以每年新增约1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因此,急需为经济开发区的扩区做好规划准备。

5.6 小结

十五大会议后,怀远县的各项经济建设突飞猛进,而怀远县又拥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合徐高速、高洛高速的开通,为怀远县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随着长三角经济圈的扩容,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和皖江城镇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为了使其能更快的融入苏、沪经济圈。随着怀远经济开发区的逐步发展建设给怀远县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随着经济开发区区不断的扩大和县城不断的发展原来规划的经济开发区空间以不能满足将来的扩张的需求,根据市政府文件要求,怀远经济经济开发区到2020年用地规模要达到20平方公里以上,怀远经济开发区扩区势在必行。

六、址评估框架

6.1论证依据

6.1.1 法律、法规及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 年修订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年 12 月 26 公布实施);

《建设项目规划选址规划管理办法》(建设部、国家计委建规 1991【583】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 13 号)。

6.1.2 相关规划、研究报告

《安徽省蚌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怀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怀远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03-2020)》

《安徽怀远经济经济开发区安徽省不锈钢产业基地发展(2008-2020)》

6.2 论证框架

本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证:

(1)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对多个选址方案进行优选;

(2)选址用地与区域的各个层面的衔接与协调;

6.3 论证评估的技术路线

6.3.1 评估原则

(1)综合性原则

从全面、科学、协调发展的视角,科学合理地确定评估的内容体系,融合城市规划学、地理学、社会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综合考虑影响建设项目的各项因素,确定评价因素,力求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

(2)协调性原则

经济开发区扩区选址与城乡发展规划关系密切,应与已经开发利用怀远经济开发区、城镇发展规划相协调,应考虑较方便地获得附近城镇的相关服务;从用地、能源供应、给排水、通讯、地质、环境保护等方面综合考虑其协调性。

(3)安全性原则

用地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区域及当地的地质构造情况,场地不应设在滞洪区、滑坡、岩溶发育地带,活断层及 7 度以上地震区及需要大量拆迁的建筑物地区。

6.3.2 评估技术框架

评估技术框架图

七、研究的步骤和内容

目前,怀远县抓住机遇,开发区建设处于蓬勃发展的态势,对土地的大量需求已成为一些问题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规划如何保证怀远拥有合理、科学的空间结构,不致因为一个阶段的快速扩张而破坏整体结构,已显得非常重要。本研究提出一套技术方法,意在选择最适宜的经济开发区扩区用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拥有科学、合理的空间结构,保护城市自然山水环境。

7.1选址原则

7.1.1 所选地址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土地总体利用规划

经济开发区发展体现着区域经济发展,必须要融入城市总体规划中,同时,还需考虑整个城市的土地总利用规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实现怀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

7.1.2 充分考虑现有设施的建设状态及拆迁难度,满足环保要求

尽量接近经济开发区一期和怀远城区,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道路、给水、

供电、通信等城镇基础设施。目的是较少拆迁量降低起步阶段的投资门槛使开发区的土地具有较高的附加价值;接近劳动力市场,缩短工作和生活区的距离,简化开发区的内部结构;完善城镇的规划结构和基础设施。

最大限度降低经济开发区给环境造成的负效应,保证环境质量指标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以内。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认真落实新上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污染源监督管理系统,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

7.1.3 要提高产业配套以及配套设施

评价一个经济开发区的成熟度有:1、最重要是看产业聚集度,即产业链的成熟度及相关上下游企业的聚集度;2、交通配套;3、商业生活配套,工作生活环境的优美及便利。因此要提高产业配套以及配套设施,提高它的成熟度。

7.2 确定可建设用地的范围

强调对城市自然山水的保护与利用,基础设施走廊和城市外围基本农田的控制,保证区域拥有的山水环境和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在此基础上确定经济开发区可建设用地的范围。

研究对区域内需要控制的自然要素,以及交通、市政等重大基础设施需预留的通道和用地进行分析。自然因素括必须保护的自然山体、水系、水源涵养地和基本农田等;重大的基础设施包括206国道、307省道和合徐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以及在建的4*60W火电项目、西气东输管道等重大市政设施。在此基础上确定需要保护的风景区、山体、水系、水源涵养地、基本农田(构成城区外围的生态绿地)和基础设施通廊的范围,作为城市不可建设地区。

7.2.1 自然因素

(1)风景区、山体、水系、水源涵养地和基本农田状况山体、河流

荆山、涂山:怀远县荆涂风景区,在涂山南,距怀远县城2公里处,成立于2004年6月。1985--1991年属怀远县马城区管辖,叫上洪公社,1992年撤区并乡后至2004年5月前隶属怀远县马城镇。

荆涂风景区地处淮河右岸,西与怀远县城隔河相望,东与蚌埠市接壤,南

临天河湖。区辖7村1场,分别是:上洪、冷水、韩郢、段郢、陈郢、涂山、杜郢7个行政村和涂山园艺场,21个自然村,总面积37.37平方千米,人口1.3万人,耕地面积8397亩。

黑虎山:黑虎山景区是安徽省级涂山-白乳泉风景名胜区的四个景区之一,景区的功能定位是为郊野山林游览、娱乐休闲功能的景区,并将建设成为皖北地区高知名度、高品位的精品旅游目的地和会议度假胜地。黑虎山景区旅游项目重点规划建设4个功能区,拓展训练区、山野游憩区、观光采摘区、旅游设施区,总面积约0.43平方公里,游览设施建设用地约1.3公顷,容积率0.25左右。规划形成以黑虎山塘为中心的环水拓展、滨水游憩休闲带。

涡河:涡河是跨豫、皖两省的河流,为淮河重要支流,流域面积15905平方公里,河道全长423公里,系纯平原。亳州以上来水面积占66%,亳州至涡阳面积占24.4%,涡阳以下至河口为一带状,区间面积不足10%。其流域范围,在涡阳县的义门集以上,西以颍河支流贾鲁河、新运河流域为界;西南与黑茨河流域相邻;东北与废黄河南堤及包河流域接址。义门集以下,东北与北淝河流域相邻;西南在蒙城以上与西淝河流域分界,蒙城以下与芡河流域接壤。

基本农田:区域现有大量农田,主要分布在土壤肥沃的沉积象平缓地带,以农作物种植为主。

根据《蚌埠市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1996—2010),到2010年,蚌埠市基本

图:蚌埠市区及周边地区现状山水要素分布图

农田保护总面积348000公顷,其中怀远县划定145492公顷,保护率为92%,研究认为基本农田是联系山水等自然要素最主要的介质,连绵的农田将作为城市生态保护的屏障,成为城市独特的自

然与生态景观。

地下水源涵养地:据安徽省地矿局第一水文地质队(下称第一水文队)于1987年8月31日向安徽省矿产储量委员会报送《安徽省蚌埠市供水水文地质勘查报告》,蚌埠河北区水源地有含水层四层,其中第二含水层含水丰富,强富水区主要分布在双墩至徐小墩一带,是水源地主要开采地段;且一、二含水层组之间水力联系密切,主要接收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在区域内属于浅层孔隙水系统。鉴于河北水厂已建设,这一地区作为城市饮用水源,必须严格保护。根据蚌埠市土地局提供资料,在河北区的中部大约30平方公里设定地下水开采区。

7.2.2 市域内重大基础设施因素

206国道:南北方向,北至徐州南至淮南;

307省道:东西方向,东至蚌埠西至阜阳;

合徐高速:南北方向,北至徐州南至合肥;

南洛高速:东西方向,东至南京,西至界首;

水运交通:县域有怀远、河流、龙亢、姚山、马城、唐集6个港口。另外结合省级风景名胜区建设时序建造游览码头。

变电所:规划新建110KV怀远变电所、110KV涡北变电所、220KV五岔变电所、110KV荆山变电所、35KV梅桥变电所。

水厂:现有第一自来水厂水源来自淮河、规划新建第二、三自来水厂水源来自地下水、第四自来水厂水源来自淮河。

污水处理厂:现有老城污水处理厂,规划新建山南污水处理厂。经济开发区一期区的污水送往蚌埠市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排放。

7.3 初选方案

根据选址要求,结合怀远土地资源的调查结果,本着节约用地、少占皇田,减少项目建设对城市造成的泞染、减少现有建筑物拆迁量、与现有工业企业尽量连片的原则,规划选择了四个用地方案。

方案Ⅰ:现状经济开发区的东侧

方案Ⅱ:县城涡县新区西侧

方案Ⅲ:现状经济开发区以西,南至规划307省道,北至南洛高速,向西至206国道

方案Ⅳ:经济开发区向西发展至老五岔镇、向北至规划307省道

7.4 选址方法的确定

7.4.1 定量分析

用地选址过去常以定性方法为主,考虑因素单一,建设用地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多以建设单位的要求为主,由于投有科学的方法做保障,较难做到用地科学、合理,影响到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提高。

如何做到将诸多复杂因素统一考虑,将一些经济、社会、人文、自然等方面对项目用地重要性、影响力或优先程度难以量化的因素综合分析,得到科学可靠的项目用地选址结果。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具有此项功能、以系统化、层次化分析为原理的实用方法。

以统筹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为目的,根据工业用地的要求,

选取8个因素做为指标,建立了怀远工业经济开发区扩区的供选方案评价层次结构(见图)。

(1)发展空间——直接关系到土里利用空间是否满足经济经济开发区开发利用及未来的发展。

(2)与城市发展协调——与怀远县城功能布局发展的协调性。

(3)地形地势——直接影响经济经济开发区建设的难度和成本,且对基础设施和建筑布局密切相关。

(4)交通条件——影响原料和产品的运输。

(5)产业集群——影响经济开发区的经济发展方式及产业结构。

(6)基础设施配置——现状及周边基础设施利用状况来判别。

(7)环境污染——要选在污染程度最小的地方,以厂址离城市和农居的距离来判别。

(8)投资成本——资金的保证程度影响项目工期,四个方案拆迁建筑物成本不同。

层次分析法步骤如下

(1)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及其构造

分析问题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目标层:指标A 为对分析选址的预定目标;

准则层:指标B 为实现目标所需要考虑的准则;

措施层:这一层包括了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

(2) 判断矩阵及其标度

对同一层次的各个因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或优先程度进行两两比较, 构造两两比较, 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记aij 为i 元素比j 元素的重要性等级,表1 列出了9 个重要性等级及其赋值。

建设项目选址申请报告标准范本

编号:QC/RE-KA8860 建设项目选址申请报告标准范本 The new situation in operation, especially the emergency, makes the information open and transparent by reporting the details, and then forms a closer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工作汇报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设项目选址申请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指南:本报告文件适合在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文件可用word任意修改,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编辑。 一、设置依据及适用范围 为保证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的选址和布局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十条规定,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办理规划选址、计划立项、土地出让、确定土地规划用途、旧区改造、临时用地及临时建设的项目,应向市规划局申请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二、申办程序

1、建设单位在每个工作日(周一至周六,以下同)持有关材料到规划局窗口(以下简称窗口)申报。 2、窗口工作人员在核收申报材料时,如发现有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如发现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应当当场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内容。 3、窗口工作人员在核收申报材料时,应进行项目建设报件登记并注明收件内容及日期。 4、申报材料经窗口工作人员核收后,将申报材料转项目经办人。 5、项目经办人接到窗口转来的申报材料,经审核认为需补正相关文件,一次性

建设项目选址申请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建设项目选址申请报告正 式版

建设项目选址申请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设置依据及适用范围 为保证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的选址和布局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十条规定,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办理规划选址、计划立项、土地出让、确定土地规划用途、旧区改造、临时用地及临时建设的项目,应向市规划局申请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二、申办程序

1、建设单位在每个工作日(周一至周六,以下同)持有关材料到规划局窗口(以下简称窗口)申报。 2、窗口工作人员在核收申报材料时,如发现有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如发现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应当当场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内容。 3、窗口工作人员在核收申报材料时,应进行项目建设报件登记并注明收件内容及日期。 4、申报材料经窗口工作人员核收后,将申报材料转项目经办人。 5、项目经办人接到窗口转来的申报材料,经审核认为需补正相关文件,一次性

项目用地踏勘论证报告参考提纲

××项目用地踏勘论证报告参考提纲 (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暨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方案,特殊情况下还须含规划选址论证报告章节)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建设依据。 该项目已列入××规划(文号),项目应由××部门审批(核准),符合受理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重大建设项目用地预审范围。 (二)项目建设意义。 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土地供应政策。 (三)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用地涉及××市××县(市、区)和××市××县(市、区)。(跨市项目,增加表述:该项目为跨市项目,涉及××、××、××共××个市。) (四)项目用地情况。 项目申请用地总面积××公顷,其中农用地××公顷(耕地××公顷,永久基本农田××公顷),建设用地××公顷,未利用地××公顷。 (五)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项目建设的规模和内容;涉及相关的建设技术指标;投资估

算及资金筹措情况;前期工作开展情况等。 (六)规划修改的原因。 项目是否符合规划修改条件,根据《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该项目符合××情形,可以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项目涉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暨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方案 (一)规划修改的原则和依据。 1.规划修改原则。 规划修改应遵循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等原则。 2.规划修改依据。 相关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技术规程、相关规划及其他文件材料;规划修改程序是否规范。 (二)规划修改方案。 1.规划修改总体情况及指标调整情况。 规划修改情况综述,并重点说明规划修改前后,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建设用地总规模、新增建设用地等规划控制指标调整情况。规划局部修改是否对规划整体目标的实现有不利影响,是否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不利影响,提出的措施是否合理可行。 2.土地用途区调整情况。 规划修改前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等用途区调整情况。

【申请报告】建设项目选址申请报告范本

建设项目选址申请报告范本 一、设置依据及适用范围 为保证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的选址和布局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十条规定,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办理规划选址、计划立项、土地出让、确定土地规划用途、旧区改造、临时用地及临时建设的项目,应向市规划局申请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二、申办程序 1、建设单位在每个工作日(周一至周六,以下同)持有关材料到规划局窗口(以下简称窗口)申报。 2、窗口工作人员在核收申报材料时,如发现有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如发现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应当当场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内容。 3、窗口工作人员在核收申报材料时,应进行项目建设报件登记并注明收件内容及日期。 4、申报材料经窗口工作人员核收后,将申报材料转项目经办人。 5、项目经办人接到窗口转来的申报材料,经审核认为需补正相关文件,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内容转窗口,通知申请人补正材料后重新申报。

6、经审核申报材料合格后,项目经办人进行现场踏查,符合选址要求的项目,报送市规划局报审办理。不符合规划要求的项目,由经办人填写退件说明转窗口发件。 注:自《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发放之日起六个月内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该《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自行失效。申请人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有效期限的,应当在《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有效期限届满30日前提出申请。 三、申报材料 申办《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申请人须提交选址申请,并按要求提供所规定的文件、图纸、资料进行申报。 1、长春市建设工程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申请表; 2、申请单位的工商营业执照或组织机构法人代码证(复印件); 3、向长春市规划局申办《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申请; 4、勘测定界图三份(电子光盘一份); 5、土地意见函; 6、净月开发区立项批复; 7、环保主管部门对该建设项目的初审意见; 8、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单; 9、规划设计条件图四份; 10、土地合同复印件;

项目用地踏勘论证报告、实地踏勘论证意见参考提纲

附件1 X项目用地踏勘论证报告参考提纲 (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暨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方案,特殊情况下还须含规划选址论证报告章节)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建设依据。 该项目已列入X规划(文号),项目应由X:部门审批(核准),符合受理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重大建设项目用地预审范围。 (二)项目建设意义。 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土地供应政策。 (三)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用地涉及X市X县(市、区)和X市X县(市、区)。 (跨市项目,增加表述:该项目为跨市项目,涉及、、 共个市。) (四)项目用地情况。 项目申请用地总面积公顷,其中农用地公顷(耕地公顷,永久基本农田公顷),建设用地公顷,未利用地公顷。

(五)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项目建设的规模和内容;涉及相关的建设技术指标;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情况;前期工作开展情况等。 (六)规划修改的原因。 项目是否符合规划修改条件,根据《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该项目符合X情形,可以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项目涉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暨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方案 (一)规划修改的原则和依据。 1.规划修改原则。 规划修改应遵循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等原则。 2.规划修改依据。 相关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技术规程、相关规划及其他文件材料;规划修改程序是否规范。 (二)规划修改方案。 1.规划修改总体情况及指标调整情况。 规划修改情况综述,并重点说明规划修改前后,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农田、建设用地总规模、新增建设用地等规划控制指标调整情况。规划局部修改是否对规划整体目标的实现有不利影响,是否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不利影响,提出的措施是否合理可行。 2.土地用途区调整情况

规划项目选址报告

目录 一、选址的目的 (4) 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保证工业建设项目顺利进行 (4) 为土地的行政管理服务,建立科学快捷的用地审批体系 (4) 为土地的高效持续利用服务,获取土地利用的最大综合效益 (4) 二、怀远经济开发区的区位情况 (4) . 安徽省在长三角的区位 (4) 蚌埠在安徽省的区位 (5) 怀远在蚌埠的区位 (5) 三、县域基本概况 (6) 自然地理位置 (6) 资源特色 (6) 自然环境 (6) 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6)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7) 四、怀远经济开发区发展概况 (7) . 自然地理位置 (7) 用地范围 (7) 规划结构 (7) "三区" (7) "两带" (8) 怀远经济开发区性质 (8) 发展情况概况 (8) 经济运行情况 (8)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8) 企业发展情况 (9)

重点产业培育情况 (9) 土地利用情况 (9) 五、怀远经济开发区扩区的必要性 (9) 扩区是响应政府相关精神和落实相关规划的的重要措施 (9) 东向发展,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 (10) 安徽省自主创新政策 (10) 安徽的“开发沿淮、促进全省”的战略目标 (11) 安徽省对皖北的扶持政策扩容升级 (11) 怀远县坚持工业强县战略 (12) 加快两地的共同发展 (12) 5. 3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取得较大的经济社会效应 (12) 5. 4 有利于扩大就业,促进社会综合事业的发展 (12) 怀远经济开发区一期不能满足工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怀远经济开发区现状不能满足工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13) 小结 (13) 六、址评估框架 (13) 论证依据 (13) 法律、法规及政策 (13) 相关规划、研究报告 (14) 论证框架 (14) 论证评估的技术路线 (14) 评估原则 (14) 评估技术框架 (15) 七、研究的步骤和内容 (15) 选址原则 (15) 所选地址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土地总体利用规划 (15) 充分考虑现有设施的建设状态及拆迁难度,满足环保要求 (15)

临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规划选址论证报告

临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规划选址论证报告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目录18

第一章项目基础资料 一、项目现状资料 1. 项目背景 淄博市现有2座垃圾焚烧处理厂,分别为淄博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和淄博绿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以及1座卫生填埋场。目前淄博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以焚烧和卫生填埋为主。 淄博绿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厂址位于淄川区岭子镇小范村以南,于2014年7月建成投产,用地面积约6公顷,建设规模日处理生活垃圾1200t,拥有3台600t/d的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 淄博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厂址位于淄博市高新区石桥办事处辛曹村,于2007年7月建成投产,建设规模日处理生活垃圾1000t,建设有3台400t/d的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炉。2011年该厂址被淄博市规划为中心主城区用地,现已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口的增长,城市生活垃圾量也不断增加,产生与消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急需规划新的垃圾处理设施。为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城乡环卫发展的需求,淄博市拟建设“一南一北”两个垃圾处理厂,现南部处理厂(淄博绿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已建成投产,承担淄博市淄川区、博山区、周村区、文昌湖区的生活垃圾处理。本项目规划为北部厂,日处理规模为2000吨,主要承担处理张店区、临淄区、高新区、桓台县、高青县的生活垃圾,建成后拆除老厂(淄博环保能源有限公司),以解决淄博市的垃圾处理问题,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同时,落实《淄博市人民

政府关于公布2015年市重大项目名单的通知》中重大项目之一“杭州锦江集团淄博市第二环保热电厂建设项目”,该公司在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有关规定,拟选址编制本建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 2.拟建地现状及周边情况 本项目拟建地位于临淄区敬仲镇省道S321(寿济路)北公里处,李家村西南已废弃砖厂,总计占地面积公顷。该用地现状主要以未利用地为主,含部分建设用地和农用地,产权为村集体。 该项目拟建地西侧紧邻一条乡间土路,宽约6米,南北向,路况较差,东侧50米以外,现有一条中石化输油管道南北向穿过,该输油管由广饶至齐鲁石化,管径529mm,现压力,以后达到。拟建地距离周边村庄距离均在一公里以上,地下无压覆矿资源,周边无名胜古迹、文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无军事、机场设施,也不存在具有严重火灾、爆炸危险、及泄漏的化学品企业。 3. 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本项目地貌单元属鲁中山地与华北平原过渡地段的冲洪积平原。拟建地由于人为取土制砖,形成了大面积地势起伏较大的不连续坑体,高程最大值米,高程最小值米,地表相对高差米。钻孔揭露的地基土岩性由冲洪积成因的粉土及粉质粘土组成。 (2)工程地质 拟建地无滑坡、崩塌、岩溶溶洞及土空洞等不良地质作用,无地震液化现象。场地稳定适宜建设。 (3)气象

规划选址报告编制导则

规划选址报告编制导则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建设项目选址研究报告编制导则 一、总? 则 1.1? 为规范建设项目选址研究报告的编制,根据《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实施办法》及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导则。 1.2? 本导则适用于《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实施办法》第八条规定的建设项目选址研究报告的编制,其他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申请可参照执行。 1.3? 建设项目选址,应统筹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要求、资源环境及基础设施条件等因素,并遵循如下原则。 ⑴ 符合城乡规划和相关标准规范的原则。 ⑵符合产业政策、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⑶有利于产业发展、城乡功能完善和城乡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的原则。 ⑷保障公共利益、改善人居环境的原则。 ⑸保证城乡公共安全和项目建设安全的原则。 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互协调的原则。 1.4 建设项目选址研究的重点: ⑴项目建设的依据和必要性; ⑵与城乡规划关系研究; ⑶选址方案场地条件与外部条件研究; ⑷选址方案的比较及结论。 二、建设项目选址研究报告的基本框架与主要内容

2.1? 项目概况 ⑴项目建设的依据与必要性; ⑵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建设规模、投资规模、用地规模、运输量及运输方式、用水量、用电量、用气量、用热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及噪声情况;技术装备先进性情况;职工人数、配套生活设施情况; ⑶选址要求,包括区位、用地条件、外部条件及项目的特殊情况。 2.2? 项目建设区域概况 项目拟建地区的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及同类项目的有关情况。 2.3? 城乡规划要求 项目拟建地区城乡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情况。 2.4? 项目选址研究的依据与原则 项目选址研究的法律、技术、政策依据及遵循的原则。 2.5? 项目选址方案 项目选址过程、选址方案及各方案的基本情况。 2.6? 选址方案分析论证比选 ⑴对城乡功能、城乡空间资源配置的宏观影响分析; ⑵是否符合相关城乡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及用地布局安排; ⑶场址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震、洪水、地质灾害等情况分析; ⑷交通、供水、排水、供电、供热、供气等外部条件及生活服务设施配套情况分析; ⑸是否符合生态和环境、自然和文化资源保护及景观要求; ⑹对城乡公共安全、公共利益及直接关系人利益影响分析; ⑺对机场净空、微波通道、军事设施保护及国家安全等特殊要求的分析; ⑻定量和定性经济分析;

规划选址报告书样本

XX选址研究报告 XXX 2011-2-28

项目负责人:浩日乐参编人员:黄满春 毕书华

目录 一、项目概况 (1) 1、项目建设背景 (1)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 3、项目选址的依据 (7) 4、项目选址的原则 (7) 5、项目建设的差不多情况 (8) 二、项目建设区域概况 (10) 1、东胜区概况 (10) 2、伊金霍洛旗概况 (13) 三、项目建设区域的城乡规划概况 (14) 1、鄂尔多斯市都市总体规划 (14) 四、项目选址方案 (16) 1、布线原则 (16) 2、选址方案 (17) 3、选址方案差不多情况 (18) 五、项目选址方案分析 (18) 1、宏观阻碍性分析 (18) 2、规划符合性分析 (19) 3、场地条件分析 (19) 4、外部条件分析 (22) 5、公众阻碍性分析 (23)

6、环境阻碍性分析 (23) 六、结论与建议 (24) 1、结论 (24) 2、建议 (24) 七、附图 1、XX地理位置图 2、推举线路在总体规划中的位置示意图 3、XX推举线路走向位置示意图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建设背景 2004年青春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更名为康巴什新区,并把其确定为鄂尔多斯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因此,康巴什新区成为了全市重点建设的地区之一。随着鄂尔多斯市经济的高速进展,康巴什新区的都市面貌日新月异,各项都市基础设施也日渐完善,康巴什新区的人口也在逐年增长。特不是市级行政办公单位和一些中小学的迁入,使东胜区与康巴什新区间唯一的一条快速通道——东康快线交通日渐拥堵。 此外,依照《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机场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成果,鄂尔多斯机场至2015年其客运量将达到272471人次/年,货运吞吐量为2442吨/年,年飞行架次4469次。届时,东胜区与机场间的联系将会更加的紧密。一条东康快线已无法满足其交通量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本工程项目的修建已成为解决东胜区与康巴什新间、东胜区与机场间交通拥堵问题的必定之举。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进展,是党中央在我

安徽省建设项目规划选址论证报告编制导则

安徽省建设项目规划选址论证报告编制导则 (试行)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规范和指导安徽省建设项目规划选址论证报告(以下简称“选址论证报告”)的编制工作,增强规划选址论证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保障城乡规划的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等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导则。 1.2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以下建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的编制工作。 1、因安全、环境保护、卫生、资源分布等原因需要独立选址的国家或者省重点建设项目。 2、未纳入依法批准的城镇体系规划或相关专业规划的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3编制要求 1、选址论证报告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城乡规划编制单位进行编制。 2、选址论证报告编制单位应在现场踏勘、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听取项目所在地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建设单位、公众等方面意见,收集现状基础资料及相关规划资料。项目所在地城乡规划等部门应配合报告编制单位开展建设项目选址论证工作,并提供相关基础资料。

现状基础资料包括:项目概况、用地现状、自然条件、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周边环境等资料。 相关规划资料包括: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等资料。 2.项目选址原则 2.1合法性原则。 项目选址应符合《城乡规划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家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 2.2合理性原则。 项目选址要综合考虑拟建地区的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等建设条件及同类项目的建设情况,从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的角度对建设项目选址进行综合论证,做到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环境、基础设施条件相适应。 2.3安全性原则。 应充分考虑项目自身基本情况及选址要求,综合考量其建设过程及建成后可能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功能布局、景观环境、城市交通、公共安全等方面产生的影响,确保不超出当地环境的容量,不存在安全隐患,满足环境保护、安全等要求。 3.选址论证的主要内容 3.1选址论证的缘由

选址论证报告 (1)

***城西农产品交易市场 项目选址论证报告 ***农业局 第一章编制背景 项目建设背景 1.项目区域经济和社会背景 ***位于秦岭东段南麓,因县城襟带丹江、背依凤冠山而得名。目前,全县总人口万,农业人口万,耕地面积23万亩。 ***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思路和“集中连片、板块开发、适度规模、注重效益”原则,发展肉鸡、生猪、肉牛、核桃、蔬菜、中药材、薯芋、水杂果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根据2015年中期数据,当地发展中药材5万亩、蔬菜2万亩、薯芋万亩,核桃建园累计达万亩,发展山茱萸12万亩;规模养殖场发展到444个,养殖大户发展到602个,累计发展肉鸡大棚835个,已经建设3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和5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现阶段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的关键时期。由于县城缺少大型的综合农产品交易市场,既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不便于人民群众,新建农产品交易市场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农技中心交通较为便利,市场比较活跃。由于历史以来,群众赶街交易主要集中在县城北新街两边,长期形成以路为市,以地摆摊,占道经营,严重危及广大交易者和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当地群众怨声载道;内外客商望而生畏,直接影响了该地区的社会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因而根据县人民政府的有关安排,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市场建设,为农民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易环境,同时解除以路

为市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在农技中心所在地建设一个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功能齐备,管理规范,融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为一体的商品集贸市场显得非常必要。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章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 项目名称:***城西农产品交易市场 项目建设单位:***农业局 用地及建设规模 本项目拟建于原农技中心院内。项目拟建4F的农产品交易市场1栋,建筑面积为13000m2,总用地面积4000m2。 工程内容 本项目工程建设内容见表2-2所示。 表2-2 建设项目组成一览表

诸暨市城北水厂项目选址论证报告

诸暨市城北水厂项目选址论证报告 一、建设项目条件分析 1.1立项依据 根据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发改投资[2011]1191号)《省发改委关于诸暨市城北水厂及城乡供水管网配套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1.3区域概况 (1)地理位置 诸暨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上海、杭州及诸暨的“经济三角区”之间,位于浙江省中部偏北,地处浦阳江中游,会稽山西麓,东界嵊州市,南接东阳市、义乌市,西邻浦江县、桐庐县、富阳市,北毗绍兴县、杭州萧山会,介于东经119°53′~120°52′,北纬29°21′~29°59′之间。市辖总面积2311km2,东西宽63km,南北长70km,其中丘陵占43%、山地占28%、平原占29%。 诸暨市处于浙东、浙西丘陵山区的交接地带,属浙东盆地低山区。所处构造位置为我国东部新华夏系第一构造的第二隆起带之南段。主要构造体系为华夏系,华夏式和新华夏系构造。境内丘陵山地起伏,三面环山,中间低洼,北接萧绍平原,形成通道式盆地。整个地势大

体可分为:诸东丘陵、诸西丘陵、诸中盆地和诸北平原四个区。诸东丘陵区属会稽山脉,诸西丘陵区属龙门山脉,地面起伏较大;诸中盆地区,地面起伏小,河道纵横,称诸暨盆地;诸北平原区,地势低平,是浙北平原区的边缘地区。 诸暨市境内土壤受地形、母质、气候、植被及人类耕作影响,类型复杂,土种繁多。全市土壤共分为5个土类,12个亚类,46个土属,88个土种。按照地域特征和土壤性质,可分为山地黄壤土、丘陵黄红土壤土、河谷水稻土、河网水稻土4大类。 (2)气象 诸暨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带,受冷暖空气交替影响,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光、热、水资源丰富,春秋季短,夏冬季长,四季分明。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不仅年际变化较大,而且年内差异显著。春末夏初(4月16日~7月15日)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渐加强,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交绥,静止锋徘徊,形成连绵阴雨天气,称梅汛期;夏秋季(7月16日~10月15日)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热带风暴或台风活动频繁,经常发生大暴雨,是形成流域大洪水的主要因素,称台汛期;10月16日~翌年4月15日流域受冷高压控制,晴冷少雨,当北方冷空气南下时,间有雨雪,称非汛期。境内设有诸暨气象站,该站位于北纬29°42′,东经120°15′的安平,观测场海拔11.9m。观测资料根据中央气象局制定的《全国地面基本气候资料统计方法》及其补充规定整编。1980年起执行新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各项观测资料精度可靠。据诸暨站观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

建设项目选址申请报告

建设项目选址申请报告 建设项目选址申请报告 建设项目选址申请报告 篇一: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申请报告察布查尔广汇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察县旧城区楼房天然气民用管道项目《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申请报告察布查尔县规划局: 我单位根据察县住建局燃气办公室相关文件,申请办理察县旧城区楼房天然气民用管道项目《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申请地点位于察县城区,总用地面积约8100 平方米,长约 9000 米,宽约0.9米,。目前用地现状为市政绿化带,计划投资 100 万元。为此,特向贵局申请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特此报告。察布查尔广汇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 201X年 3 月 3 日 篇二: 项目选址申请书《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申请高新区规划局: 我单位拟建项目,用地选址于,项目占地面积约公顷,建设规模约万平方米,计划投资万元。项目建议书已经部门批准通过,特向贵局申请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特此申请。法定代表人签字: (加盖单位公章) 年月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申请(出让) 高新区规划局: 我单位已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用地位于,用地面积公顷,拟用于建设项目,拟建设规模约万平方米,计划投资万元。目前项目已获部门备案通过,特向贵局申请办理该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特此申请。法定代表人签字: (加盖单位公章) 年月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申请(划拨) 高新区规划局:

我单位拟建项目,用地位于,用地面积为公顷,拟建设规模约万平方米,计划投资万元。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获得部门批复,并已取得国土(用地预审、地质灾害备案确认)、环保(环评批复)、林业、水务等相关部门意见,特向贵局申请办理该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特此申请。法定代表人签字: (加盖单位公章) 年月 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申请高新区规划局: 我单位拟建项目,用地位于 (具体位置) ,用地面积公顷,建筑面积平方米。目前已取得该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用地批准书》(或土地使用证)。现申请核发等建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特此申请法定代表人签字: (加盖单位公章) 年月日《规划验收合格证》申请高新区规划局: 我单位工程已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批准内容建设完成, 自检符合规划验收条件,现申报要件已齐备,特向贵局申请办理《规 划验收合格证》。特此申请法定代表人签字: (加盖单位公章) 年月日 篇三: 建设项目选址申请表建设项目选址申请表工业建设项目选址申请表篇四: 建设项目选址申请书建设项目选址申请书建设项目选址申请书篇五: 关于建设项目选址的申请关于建设项目选址的申请肇庆市城乡规划局: 我单位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项目建设需要,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意拟在肇庆市端州城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块进行建设项目用地选址, 用地面积_______________m2,现向你局申请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手续,请给予办理。申请单位(盖章): 年月日关于变更单位名称的申请肇庆市城乡规划局: 我单位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设项目选址申请报告范本文档

2020 建设项目选址申请报告范本文档 Contract Template

建设项目选址申请报告范本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报告一般是指适用于下级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按性质的不同,报告可划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按行文的直接目的不同,可将报告划分为: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体会指的是接触一件事、一篇文章、或者其他什么东西之后,对你接触的事物产生的一些内心的想法和自己的理解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一、设置依据及适用范围 为保证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的选址和布局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十条规定,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办理规划选址、计划立项、土地出让、确定土地规划用途、旧区改造、临时用地及临时建设的项目,应向市规划局申请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二、申办程序 1、建设单位在每个工作日(周一至周六,以下同)持有关材料到规划局窗口(以下简称窗口)申报。 2、窗口工作人员在核收申报材料时,如发现有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如发现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应当当场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内容。 3、窗口工作人员在核收申报材料时,应进行项目建设报件

登记并注明收件内容及日期。 4、申报材料经窗口工作人员核收后,将申报材料转项目经办人。 5、项目经办人接到窗口转来的申报材料,经审核认为需补正相关文件,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内容转窗口,通知申请人补正材料后重新申报。 6、经审核申报材料合格后,项目经办人进行现场踏查,符合选址要求的项目,报送市规划局报审办理。不符合规划要求的项目,由经办人填写退件说明转窗口发件。 注:自《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发放之日起六个月内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该《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自行失效。申请人需要延续依法取得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有效期限的,应当在《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有效期限届满30日前提出申请。 三、申报材料 申办《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申请人须提交选址申请,并按要求提供所规定的文件、图纸、资料进行申报。 1、长春市建设工程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申请表; 2、申请单位的工商营业执照或组织机构法人代码证(复印件); 3、向长春市规划局申办《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的申请; 4、勘测定界图三份(电子光盘一份); 5、土地意见函;

安徽省建设项目规划选址论证报告编制导则

安徽省建设项目规划选址论证报告编制导则 (试行)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规范和指导安徽省建设项目规划选址论证报告(以下简称“选址论证报告”)的编制工作,增强规划选址论证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保障城乡规划的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等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导则。 1.2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以下建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的编制工作。 1、因安全、环境保护、卫生、资源分布等原因需要独立选址的国家或者省重点建设项目。 2、未纳入依法批准的城镇体系规划或相关专业规划的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3编制要求 1、选址论证报告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城乡规划编制单位进行编制。 2、选址论证报告编制单位应在现场踏勘、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听取项目所在地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建设单位、公众等方面意见,收集现状基础资料及相关规划资料。项目所在地城乡规划等部门应配合报告编制单位开展建设项目选址论证工作,并提供相关基础资料。 现状基础资料包括:项目概况、用地现状、自然条件、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周边环境等资料。 相关规划资料包括: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等资料。 2.项目选址原则 2.1合法性原则。 项目选址应符合《城乡规划法》、《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家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

2.2合理性原则。 项目选址要综合考虑拟建地区的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等建设条件及同类项目的建设情况,从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的角度对建设项目选址进行综合论证,做到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环境、基础设施条件相适应。 2.3安全性原则。 应充分考虑项目自身基本情况及选址要求,综合考量其建设过程及建成后可能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功能布局、景观环境、城市交通、公共安全等方面产生的影响,确保不超出当地环境的容量,不存在安全隐患,满足环境保护、安全等要求。 3.选址论证的主要内容 3.1选址论证的缘由 提出建设项目进行选址论证的缘由。需要独立选址的建设项目,必须明确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外进行独立选址的原因,提出该建设项目是否符合《安徽省城乡规划条例》规定独立选址范畴的意见。 3.2方案比选 根据项目建设要求和条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情况下选择两个以上的拟选位置,进行多方案综合比选,择优选出项目选址的推荐方案。 方案比选应从工程建设适宜性、交通市政设施配套、环境影响、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必要时还应进行社会影响、景观影响、历史文化影响等方面的分析论证。 3.3建设用地需求分析 按照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建设项目用地的有关定额指标,合理论证建设项目所需的用地规模,分析拟选地块面积是否满足建设用地需求。 3.4相关规划要求及建议 通过研究分析,明确项目建设的规划要求,说明项目建设、运行必须满足的前置条件,提出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的相关建议。 4.成果要求 4.1成果形式 选址论证报告成果分为报告文本、图纸及附件。

规划选址报告编制要求

国家和省重大建设项目规划选址论证工作要求 一、编制建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应依据城乡规划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分析建设项目与城市长远发展、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关系,论证项目选址是否符合风景名胜、历史文化和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和防灾减灾等要求。 二、建设项目选址规划论证报告的内容根据项目的类别等情况具体确定,一般应当包括以下要点: (一)项目概况 1、项目选址的背景; 2、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建设规模、投资规模、拟用地规模、运输量及运输方式、用水、电、气、热量等; 3、选址需求,包括区位、场地条件、外部条件、项目选址的特殊要求等。 (二)项目选址的依据和原则 1、选址依据,包括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政策依据等; 2、选址原则。 (三)项目所在地块及周边区域情况 1、水文、气象、地质、地貌等自然地理条件;

2、土地权属、用地现状、可能涉及的房屋和土地征收情况; 3、城乡规划及相关行业发展规划要求; 4、交通组织、配套设施情况; 5、与项目选址相关的其他情况。 (四)选址方案的比选论证 1、建设项目选址与城镇总体规划确定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镇村布局等的协调情况; 2、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及与城市交通的衔接情况; 3、建设项目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协调情况; 4、建设项目对城镇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5、建设项目与城镇综合防灾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的协调情况; 6、建设项目与周边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保护的关系; 7、建设项目与机场净空、微波通道、军事设施保护及国家安全等特殊要求的关系; 8、建设项目选址的经济性分析。

(五)结论与建议 1、提出选址推荐方案; 2、提出对相关规划的反馈建议; 3、提出项目前期工作和后续建设的规划要求及建议。 三、建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成果要求 论证报告包括论证文件和相关图纸,文件需包含上述内容要求,图纸需包括: 1、落放建设项目拟选址位置的现状地形图; 2、清晰反映拟选址建设项目及其周边用地布局、基础设施关系的城镇总体规划图纸,视建设项目情况包括市、县(市)域空间利用规划图、市、县(市)域基础设施规划图、市、县(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图、镇村布局规划图、中心城区(镇区)用地布局图等。 四、重大建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一般需单独编制。项目申请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包含符合以上要求的选址论 证内容及图件的,可以不另行编制选址论证报告。重大建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应当委托乙级以上城市规划编制资质或 甲级工程咨询资质的单位编制。 五、重大建设项目的选址论证报告由我厅组织专家或委托建设项目所在地省辖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

建设项目踏勘选址论证报告编制大纲(试行)

附件7 建设项目踏勘选址论证报告编制大纲 (试行) 一、封面 包含题目、版次、建设单位、编制单位、日期等内容 二、扉页: 包含项目名称、建设依据、编制信息(单位资质、项目信息、人员信息、电子章等内容) 三、正文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项目背景 1.2项目建设必要性 1.3项目前期进展和分析范围 1.4编制原则 1.5编制依据 相关法规、条例、相关技术文件等。 1.6数据来源 1.7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地理位置、建设内容、建设规模、用地情况、投资规模、实施计划等。 第二章:项目选址制约因素分析 2.1建设条件简介

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条件及制约建设方案的其他主要因素情况介绍。 2.2建设方案论证(备选方案及推荐方案比选论证) 根据建设项目选址要求、原则和相关技术规范,初步选定两个或两个以上切实可行的方案,涉及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I级保护林地、天然林或永久基本农田的建设项目,必须提供尽量避让方案。受客观因素制约、确无其他比选方案的,应充分说明无比选方案的理由。 2.2.1方案概况 对每个选址方案分别进行论述,包括用地红线范围、用地规模、选址选线方案等内容。 2.2.2用地现状 阐述不同方案土地利用情况,所涉及农用地(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或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高标准农田,林地及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I级、II级保护林地)、湿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各类用地面积,现状建设情况,地形地貌等内容。 2.3小结 通过上述分析得出推荐方案,总结、简述推荐方案指标和特点。 第三章: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3.1项目与相关行业规划、产业规划符合性论证 3.2项目与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符合性分析 3.2.1国土空间规划符合性分析1 是否纳入规划,是否预留通道,是否列入重点项目清单,需要时1编制3.2.1章节,不用编制3.2.2 3.2.3章节

规划选址意见报告编制合同协议书

规划选址意见报告编制 合同协议书 文件编号TT-00-PPS-GGB-USP-UYY-0089

规划选址技术服务委托代理合同合同编号: 项目名称:晋中市城东燃气调峰热源厂 项目地点:晋中市广安街东延路北侧 委托方(甲方):晋中市瑞阳热电联产供热有限责任公司受托方(乙方):山西金瓯土地矿产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签订日期: 2017年10月 10 日 签订地点:山西省晋中市

规划选址技术服务委托代理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实际工作需要,为了明确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在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信的原则下,在真实、充分的表达各自意愿的基础上,就甲方委托乙方进行规划选址一事达成一致,签订本合同,以资共同遵守。 第一条在签订本合同后,甲方须在签订合同后5日内向乙方提供以下资料及配合乙方工作: 1.发改委关于本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函; 2.项目申请文件(建设单位红头文件); 3.项目选址申请表(加盖县、市主管部门公章并附意见); 4.项目可研报告; 5.项目所在地点地形图(1:50000、1:10000); 6.项目工艺平面布置图(附带地形); 7.其他有关单位对本项目的支持性文件(省、市、县有关单位对本项目意见的函);

8.其它相关评价报告及批复文件; 9.项目所在区域规划; 第二条乙方技术业务服务内容 完成规划选址意见书2份。 第三条价款及支付方式 1.本合同技术服务费总价款为人民币壹拾伍万元整(大写) 150000元整(小写)。 2.付款方式: 全款人民币壹拾伍万元整(大写)150000 元整(小写),待本合同约定的报告提交评审通过,领取规划选址意见书后10个工作日内结清。 3.甲方按约定支付乙方价款同时乙方出具有效发票。 4.甲方支付全款后,乙方交付甲方成果资料。 第四条服务质量要求及工期 1.服务质量要求:按照国家、省、市关于规划选址工作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以及行业规范、标准、规程的要求。

污水处理厂选址论证

工程名称:乐山市中心城区城西污水处理厂 建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设计阶段:论证报告 编制单位:乐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市政工程设计证书:市政乙级 设计证号:市政225220-SY号 院长:许明清高级工程师 副院长:朱山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总工程师:王仲湘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 市政室主任:腾保安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项目负责人:白新兴助理工程师 参加人员:白新兴助理工程师 校核:王仲湘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 协助编制的单位及人员: 污水处理厂冷淳 工程设计编号:2010S-006

乐山市中心城区城西污水处理厂 建设项目选址 论证报告 乐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2010年01月·乐山

目录 1 概述 (3) 编制选址论证报告的目的 (3) 编制依据 (3) 选址原则 (4) 2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概况 (5) 自然地理条件 (5) 气候条件 (6) 水文条件 (6) 地形地貌 (6) 社会及基础设施概况 (7) 3 项目背景资料 (7) 本项目服务范围 (7) 苏稽片区规划定位 (8) 《乐山市中心城区苏稽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污水处理厂定位.8江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8) 苏稽片区交通关系图 (9) 4 项目建设建设规模及用地面积 (9) 建设规模 (9) 人口规模预测 (9) 城市污水排放量系数 (10)

污水量预测 (10) 建设工程规模 (11) 建设用地面积 (11) 5 污水厂的建设条件 (13) 地理位置 (13) 预留用地 (13) 防洪标准 (13) 供电电源 (13) 厂区供水 (14) 道路 (14) 6 污水厂的厂址比选 (14) 7 环境影响及对策 (17) 工程建设环境影响及对策 (17) 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 (17) 环境影响的缓解措施 (18) 项目建成后的环境影响及对策 (20) 污水处理厂对周围的环境影响 (20) 对环境影响的对策 (21) 8结论与建议 (22) 结论 (22) 建议 (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