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anxiety)--一个心理学常用的专业词语,一些读者可能对这专业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焦虑」
临床心理学家王佩英女士
「焦虑」(anxiety) -- 一个心理学常用的专业词语,一些读者可能对这专业用词较为陌生。
焦虑可广泛地包括我们日常经历的惊慌、怕、担心、不安、紧张等心理状态,而大部份的学派都认为这状态包含主观性、不理性、不自觉等元素。
我们从一般生活经验得知,有人怕猫怕狗、有人怕上台演说、有人怕与异性相处、又有人畏高、怕坐电梯等。
面对这些较常见及具体的例子,旁人可能仍会为当事人的不合理恐慌而感到困惑,又或笑笑他们,又或寄予同情。
但若果你身边的人受到焦虑因扰,你的反应又如何?
工作经验中接触不少受焦虑困扰的青年及儿童,他们的行为模式不像上列例子般清淅明确。
反之,隐藏的焦虑驱使他们把自己收藏起来,并可能发展出容易令人误解的行为。
案例一:
问九唔应」,而且长时期无业空闲在家,家人认为她懒惰,不回应就等于「作对」。
后,了解到其实她自信心很低,有严重的社交焦虑(Social Phobia) 问题。
她不回应、不就业乃属逃避性的行为(avoidance),保护自己免受批评或身处暴露弱点的危机中。
案例二: 一位小学生,常被母亲投诉无心向学、行为倒蛋、脾气差、及说谎,其母常为此生气而打骂该孩子。
可想而知,母子关系变得越来越恶劣,母亲更扬言送他入寄宿学校,作为一种「解脱」。
个案背景资料显示,该孩子的父母多年前已离婚,其间居住安排常常更改,一时跟爸爸及后母同住,一时跟妈妈及异姓
: 「你想唔要我之嘛! 」。
这句冲口而出的话,正显示这孩子最大的忧虑- 被双亲遗弃。
多年来居
焦虑的人一般都会有各式各样的担心而未能清楚表达,甚至否定自己有任何担忧。
由于自信心低及自我形象差,很多时会作出过度保护自己的行为,例如: 拒绝任何新尝试、减少参与活动以避免与人接触、很少说话或话题只流于表面。
另一方面,焦虑的人很渴望重新得回操控感(sense of control),所以在有些情况下会不理性地坚持某些生活习惯(如严格地要求整洁),或要求他人绝对服从自己的方式去办事。
而焦虑的孩子多会变得坐立不安、容易激动。
不了解内情的家人和照顾者都常被焦虑者的行为表现触动情绪。
不愉快的相处经令关系变得更为沮丧,继而变得愤怒。
可是,打骂、威吓断绝关系等回应,
速成法令焦虑的人立即改变,但接纳、专重、信任、提供选择往往是治疗基础。
若以急进的方法未能令你和焦虑的家人或朋友好好相处,或可考虑改变一下方式。
当然,有需要的时候可与专业人仕商讨更多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