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统计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教育统计学/Educational Statistics

课程编码:040000702 总学时数/学分数:32/2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课程所属部门:所有学院课程负责人:

制定日期:2014年5月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我校培养职教师资的基础课程,授课对象是所有修读职教师资培养课程专业的学生。

教育统计学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由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所获得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推断,揭示教育现象所蕴涵的客观规律。

学习本课程须预先修完《教育学》、《心理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基础课程。同时,本课程也是进一步学习《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课程的重要基础。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在教育研究中分析与处理数据的能力,是提升学生研究素养、能力与技能的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实践性。在师范专业知识体系中,本课程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知识与技能渗透在《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法》等课程中,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不可替代性。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据整理、分析、解释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初步掌握从数量方面研究教育现象特征、探讨教育规律、进行有关决策的方法;初步具备从事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在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时,重点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统计推断的方法,尤其是各种统计方法的应用条件和如何科学解释统计计算结果;掌握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教育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科学管理及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课程规范要求

学生在修读本课程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规范和要求:

1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须严格遵守上课考勤制度,每次上课出勤率须在90%以上,并且每名学生缺课次数不得累计超过3次。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际案例讲解抽象的统计原理和方法,并注重讲练结合,通过解题操练和实践应用来加深理解、巩固强化,因此学生不仅要认真听讲,更要及时独立完成课堂练习,边学边练、及时强化,从而保障课堂学习效果。

3针对课程重点难点,学生须做必要的课前准备,进行充分预习,从而使课堂学习有明确的针对性、目的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并且要按时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及时复习学过的内容。

四、教材、参考书和阅读材料

(1)教材:

《教育统计学》,王孝玲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第四版)。

(2)参考书: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徐建平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张敏强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绍志芳主编,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年出版。

《教育与心理研究中数据分析方法》,潘玉进编著,科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教育统计学》,王景英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范晓玲编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3)参考网站:

统计学指南:/homepages.nsf/toc/onlinetutorialsstatistics

G. David Garson的在线教材:/garson/pa765/statnote.htm

SPSS俱乐部:/

医学统计之星:/

心理学进取之路:/

五、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

本课程作为考查课,最终成绩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等级评定。平时形成性考核占总分40%,期末终结性开卷考试占总分60%。

平时考核内容主要是书面作业和课堂表现,二者各占一半。其中书面作业主要是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练习及少量的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则主要考核平时上课出勤及课堂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的情况。期末考试由任课教师自主安排,可在期末随堂安排开卷考试,或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来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六、其他情况说明

由于本课程是考查课且学时有限,课程教学内容可做适当删减,相关教学重点可由任课教师自主把控。

说明:

1.实验和上机内容只填写项目名称及学时,具体内容和要求见实验大纲。

2.教学要求分章节按“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编写教学内容及要求。“了解”是指学生应能辨认的科学事实、概念、原则、术语,知道

事物的分类、过程及变化倾向,包括必要的记忆;“理解”是指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叙述、解释、归纳,并能把某一事实或概念分解为若干部分,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与其它事物的相互关系;“掌握”是指学生能根据不同情况对某些概念、定律、原理、方法等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结合事例加以运用,包括分析和综合。“应用”指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去解决新的练习性课题或实际问题,要求以语言或实际操作的方式把所学得的知识具体化并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