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国际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校国际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姜红
一、调研主题和方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高等教育国际化成为一种趋势和要求。国际合作办学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方面,可以提升学校层次,给学生提供接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机会,有利于形成开放、包容的教学理念和国际化的视野。我校的国际合作办学起步较晚,现阶段的发展要求必须把国际合作办学作为一个重要方面的工作来抓。本次调研拟在了解国内、省内高校国际合作办学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对我校国际合作办学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提出有利于我校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因应对策。主要采用的调研方法是查阅文献、网上调研、到各学院了解情况等。
二、调研背景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和标准
国际合作办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比较权威的观点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所属的国际大学联合会所给的定义“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把跨国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变化过程,既有学校内部的变化,又有
学校外部的变化;既有自下而上的,又有自上而下的;还有学校自身的政策导向变化。”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标准,美国教育理事会在2000年分析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状况是提到如下这些:高等教育结构中本土学生的外语学习;出国留学生教育(包括访问学者)、高等教育机构课程的国际化、高等教育机构招生对学生国际化特质的要求;高等教育机构的教育交流活动(包括外国留学生教育和学者访问)、政府及其他社会组织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支持和资助;劳动力市场对国际性人才的需求等。总的来说,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衡量,一是教育观念的国际化,就是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发展置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之中,从国际社会的视野而非一国的角度对人才培养的总体素质进行考察,从而确立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具体的教育措施;二是教师、课程和学生队伍的国际化,就是使教师有机会接受西方教育理念、先进技术,学生有机会接受西方高等教育、也可以适量接受国外留学生,使高校走向更加开放、包容的新阶段。综上所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指的是高等教育融合的双向过程,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既要将本土教育“走出去”,也要将国外优势教育资源“请进来”。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开展国际合作办学。
(二)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趋势及要求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对高等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各国都通过教育的国际交流、教学科研合作、跨国办学、扩大留学生规模等手段,提高本国高等教育在国际范围内的竞争力,争夺全球范围内的
人力资源。20世纪末、21世纪初,世界各国纷纷调整本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力争在全球的教育市场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从目前来看,国际合作办学是一种趋势。据统计,目前,全球每年有200万学生到境外学习,据预测,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800万。总的来说,各国大力发展国际合作办学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增进国与国之间的了解。各国不仅鼓励自己的学生到国外学习,还通过提供奖学金等吸引国外学生到本国学习。欧洲很早就开展了政府主导的学生“游学”计划,鼓励学生在欧洲各国间流动,为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美国政府也通过提供暑期实习岗位等吸引国外学生前往美国,以促进国家的多元化。
2、追求商业利益。跨境教育为教育输出国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澳大利亚政府就把教育作为很重要的服务贸易进行出口,目前教育已成为全国第九大出口产品、第三大服务贸易出口产品,每年为澳大利亚带来收入数十亿澳元。
3、通过移民政策从跨境接受教育的人员中吸引本国需要的人力资源。美国是从留学生中获得高素质科技人员的最大受益国,美国具有博士学位人员中出生在国外的比例高达20%多,在工程和计算机领域中更是超过40%。
4、开展国际合作办学是提高自身办学能力的重要途径。特别是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更是希望国际合作办学加大本国教育的开放程度,提高本国的教
育水平,为本国人民提供更多地受教育的机会。中国目前也有这种原因。
我国被世界银行、经合组织和许多发达国家公认为“世界最大的教育出口国”、“最大的教育贸易服务市场”,我国将国际合作办学明确定位于“吸引外国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引进中国急需的先进课程和教材”,旨在通过吸纳国外优势,提升本国的教育实力。具体说,中国高校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目的有以下几个:
1、增强政府的教育供给能力,尤其是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越来越迫切,高校的规模扩张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且盲目扩张会带来高等教育更多的深层次问题。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可以“让出一定的教育服务市场来换取教育资源,提升教育的供给能力”。据统计,上海目前在各类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就读的学生有8万人。
2、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专业、教材、教法、师资、教学模式等。推动师资队伍等多方面的国际化。
3、帮助解决教学经费。目前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经费上基本采用自给自足的模式,可以通过外方投资或收取较高学费等改善教学条件,优化教学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校的办学收入,减少办学支出。
4、吸引生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多是国内紧缺专业,加上其办学模式、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可以吸引大批学生就读。国际合作办学,目前已成为高校吸引生源的一种较为重要的方式。
5、借鉴外国教学经验。高校在合作办学中可以学习国外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方法,从学校管理的层面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缩短差距。
总的来说,我国的国际合作办学除了增进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外,更加强调提升自身的能力,在构建教学体系、改革教学管理、建设师资队伍,进行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走向深入,无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合作办学都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就我校来说,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不但可以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办学水平,使教职员工具有更加开放、包容的国际化办学理念和视野,也可以通过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经验,改善课程结构等,给学生提供接受西方先进高等教育的机会,还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办学,适量接受国外留学生,提升学校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三、调研内容和主要结果
(一)国内、省内和我校国内合作办学的基本状况
1.国内高校国际合作办学的历史和现状
国内高校国际合作办学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以来到《中外合作办学暂行条例》颁布前。从1980年起,大陆高校先后与美、日、德、法、英、加拿大及香港地区的教育机构和个人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如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举办的中美经济学、法学培训班,北京外国语大学与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创办的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等,这些都是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