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形到有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无形到有形
摘要:随着地域经济的发展与创意产业的振兴,创意产业对创意设计人才需求不断增大的现状,针对目前高校艺术设计的专业教学,指出教学实践要与创意产业相链接,要重视高素质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成为推动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资源。

关键词:创意设计;创意产业;产业品牌;人才培养
21世纪是创意经济的世纪。

创意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也是地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更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紧密联系。

如何将创意设计成果这种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为产业创造品牌价值,为产业提升品牌市场效应,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为社会生产力服务的本质之所在。

一创意设计是一种无形资产
地域经济的发展,是地域生产力的振兴,必然伴随着地域创意产业的振兴。

创意设计具有创意产业领域中的核心主导性,由于不同类别、不同类型地域产业的品牌战略在地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创意设计也必然推动企业品牌的自主创新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成为企业的无形资产。

我们认为,创意设计是以创意为核心、以针对具体对象的设计为手段的特殊产业,不仅能够通过提升企业文化内涵及其市场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更为企业带来发展模式的改变,完成企业如何将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内在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在企业自身及其市场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方面,从无形资产到有形资产内在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过程中,是转换现实生产力的核
心环节。

其中对企业的品牌文化进行整合策划与具体的实施创意设计及推广中的广泛应用,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和实践对象。

当代创意设计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对于促进技术成果转化为商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与增加企业品牌竞争力及市场经济效益,毋庸置疑,必然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无形资产转换有形资产过程中,对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激发效应。

这是因为市场经济具有文化内涵,创意设计要给市场经济灌输一种人文精神,市场经济的经营活动必然要有人文精神的价值取向。

创意设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贯穿于创意产业所涵盖的诸多产业之中。

创意设计是直接服务于生产企业、事业单位及相关行业自主创新的产业。

创意设计所具有的文化属性,仅就艺术设计而言,通过具体的创意与设计活动,如标志、包装、海报、广告、书刊、产品造型、环艺、网络、展示及影视动漫等等,无不以现代创新理念,将科学、技术、艺术及社会人文精神相融合。

因此,当代创意设计产业的主要特征,即创意设计给市场经济融入了一种人文精神并具有了社会文化的价值取向。

其中的主要表现,在于为企业建构品牌形象,形成品牌价值,在市场经济发展与激烈的竞争中,品牌具有了强大生命力与影响力。

从这种意义上讲,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品牌的创意设计就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可以说,品牌就是生产力。

二创意是核心,创意设计是转换生产力的手段
设计改变生活。

毋庸置疑,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精神与物质的文明结晶。

设计能够改变生活,前提是,设计必然是一种创造活动,设计需要创意,创意是人类思维活动的最高境界。

试想人类社会悠久历史与物质文明的产生,那一样不是社会生产力伴随着创意设计而诞生。

我们说创意设计是无形资产转换为有形资产的手段,推动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当代如此,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亦如此。

这就是人类社会经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类创意智慧的综合体现,也是人类社会文明形成所必然遵循的基本规律。

针对产品创意设计而言,有人指出,如20世纪70年代john hartley的《创意产业读本》中就有代表性地阐述了创意设计的内涵。

即企业对于品牌的建设、产品的创意和构建,在实施企业品牌管理过程中,应从产品创意、品牌建设两个方面作为创意设计的切入点。

同时,针对市场消费群体与服务对象而言,创意设计应融入情感设计、体验设计、移情设计、行为聚焦和感性工学等现代设计理论的相关内容,构建行之有效的以消费群体与服务对象为中心进行产品创意设计的思考路径抑或研究方法。

这一思考路径和研究方法,对于设计艺术学领域诸多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可谓是基本原则与规律。

我们从社会属性角度看,创意设计具有多学科的整合性,其中就涉及到未来学、社会学、经济学、市场学、文化学、品牌学、策划学、组织行为学及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并对其进行整合性研究。

因此,创意设计既是形而
上的精神创造,又是形而下的物化结晶。

从企业生产的角度看,品牌建设总体策划与具体的创意设计行为,主要体现在文化附加值上,而且,市场营销的价值定位,文化附加值往往成为决定性的因素;从市场消费的角度看,创意设计的产品所具有的特定文化内涵,得到消费群体价值观念的普遍认同,创意设计具有的独创性,更能够起到引领消费潮流、具有推动市场消费的导向作用。

我们认为,提出创意是核心,创意设计是转换社会生产力的手段这一观点,具体针对创意设计而言,创意是设计的思维逻辑基础和具体行为的理念导向,设计是创意的理念具体化,是创意的物化诠释。

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提出及涵盖的诸多领域,如平面类视觉传播设计、室内外环境类空间设计、工业产品类造型设计、影视类动漫设计、传媒类广告与网络设计,以及城市品牌形象规划与时下流行的不同地域的传统与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等,也都具有着共同的核心属性——创意。

然而,创意的概念是抽象的、理性的、形而上的,对其执行操作的层面就是具体的设计行为。

因此,创意设计也是转换社会生产力的具体手段。

三创意设计是推动企业生产力发展的引擎
从本质上分析创意设计,意识形态领域的创意思想与物质技术领域中的生产力紧密相联,即转化为产业品牌效应并成为推动现实生产力发展的核心环节。

社会文化创意产业所包括的诸多不同产业品牌类型,如前所说,有着共同的品牌竞争属性,即创意。

因此,创意设计在文化创意产业与现实生产力中均占有核心地位。

同时,
创意设计作为地域经济的特殊性产业,针对企业内在结构不够合理,能源、劳动力等资源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企业品牌缺乏市场影响力,市场竞争与发展遭遇瓶颈,创意产业作为以创意为核心,以创意设计为手段的新兴特殊产业门类,协助企业通过提升传统产业的文化附加值,为企业发展的模式进行整体的系统策划,力求建立长远的品牌战略意识,适应市场需求的经营理念,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针对如何向社会公众传播有效且独到观点的经营哲学、企业文化及建立品牌形象体系等进行缜密研究与深刻创意,从而完成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宏观角度看,这种创意设计是以提升企业文化附加值为目的,推动和促进了企业软实力的形成,进而实现了企业的品牌化进程。

如果说,前现代社会的基本标志是以象征交换来构建社会文化,而现代社会则是一个生产型的社会,即以满足生活需求来构建社会文化,而后现代社会则是一个倾向于休闲、时尚与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来构建社会文化,那么,人们对于产品的消费不仅仅是功能的消费,创意设计成果所具有时代人文特色的文化附加值,直接影响并成为市场消费群体的消费欲望及导向。

人们对于消费行为观念的不断转变,社会主流品牌文化的价值取向亦成为消费群体心里需求的核心要素。

如产品的新特色、个性化的新创意、高科技的新功能,尤其品牌效应的巨大影响力等。

诸如此类,都直接关系到企业产品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与企业经济效益,创意设计也必然成为企业自主创新中的无形资产,并成为推动
企业生产力发展的引擎。

四创意设计是艺术设计的核心要素
作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我们对于社会实践项目进行创意设计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一个企业的自主创新,首先要具有强烈地自主品牌意识,建立整体的、系统的、富有深刻人文蕴意、产业属性及独创理念的企业品牌形象,并确保品牌形象的深刻性、规范性、市场的对应性及长期推广的稳定性,这也是进行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的重要原则。

如何探究品牌文化,追求品牌特质,建立品牌精神、品牌管理、品牌经营及品牌服务的理念,其中的品牌创意,必然成为专业教学实践研究的核心内容。

我们从宏观角度来认识企业品牌,可以说,创意产业所包括的诸多服务领域,创意设计都是为不同类别与类型的产业建构品牌形象。

基于这种认识,提出创意设计是艺术设计的核心要素。

我们通过调研发现,一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意设计仅仅是作品审美形式上的创意,即根据一定主题,进行技能、技法表现形式的创意训练,缺乏对创意设计内涵的深刻把握,唯美主义成为风气,抑或追求学院派成为专业教学中的主流意识。

如果作为教学基础的训练内容无可厚非,但是,进行创意产业的实践项目及实施,必须根据具体项目的特殊属性、市场行为的特定指向性,具有强烈地构建品牌的意识。

我们说创意设计是无形资产,这不是一个普通概念,究其本质,对于企业的市场行为而言,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生产力持续发展问题。

对于创意设计的产业化,不仅已引起高校同仁的关注,诸多院校也在做一些创意基础课程与专业设计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探讨,抑或具有院校自身的体验性的专业实习基地。

事实上,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不仅要依据教材教学和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性的专业实习,更应具有职业设计家的素质与能力,即结合创意产业领域中具体项目进行创意设计的理论研究及教学实践活动。

本课题的提出,就是依据这一原则展开探讨。

尤其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缺少理论与实践的整体研究现状,在充分认识创意设计对促进与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意义基础上,对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理念、倡导实践教学与建立创意产业意识起到积极促进及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随着地域经济的发展与创意产业的振兴,创意产业对创意设计人才需求不断增大的现状,针对目前一些高校艺术设计的专业教学,教学实践要与创意产业相链接,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要根植于创意产业,要重视高素质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成为推动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资源。

这是高校设计艺术学的学科建设须臾遵循与缜密把握的重要导向与原则。

如果说21世纪是创意经济的世纪,那么,由于地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创意产业对创意设计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设计人才的培养,必然成为研究的重要对象,将创意设计转化为生产力,也必然成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的目标导向。

参考文献
[1](英)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m].上海三联书店,2006.
[2] 付晓东,余婧.关于创意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探讨[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 褚劲风,世界创意产业的兴起、特征与发展趋势[j].世界地理研究,2005(4).
[4] 冯根尧,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化战略转型[j].当代经济.2009(9).
[5] 于雪,董庆涛.艺术设计教育的境遇与转变[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 (4).
[基金项目]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13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