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惠来一中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科试卷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宗法制度下,大宗和小宗在家族中是等级隶属关系,在政治上是领导与服从关系。
因此,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也成为政治上的共主。
这说明,西周
A.宗法制以分封制为基础B.君王集全国军政大权于一身
C.开始形成家国同构特征D.世卿世禄制实施具有必然性
2.公元前417年,雅典人最初准备通过陶片放逐法投票流放阿克比亚德斯和尼奇亚斯中间的一个。
但在投票之前,两人突然联合起来,导致相对次要的许佩波罗斯被流放。
这表明A.政治领袖摆脱了制度的约束B.民众的意志容易受到操纵
C.陶片放逐法已丧失监督作用D.雅典缺乏民主监督的机制
3. 1913年,比尔德出版《美国宪法的经济观》,他在书中,逐一列出了55个制宪人士的经济状况,并论证了他们如何从维护各自的利益出发而影响了宪法的制定,并进一步指出美国宪法是参与制宪会议的货币、公债、制造业、贸易和航运4个利益集团发起和推动的,是55个有产者利益博弈的结果。
据此可知,当时作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
A.照搬了启蒙思想家的立国原则B.顺应了自由主义的时代潮流
C.忽视社会底层民众的利益诉求D.代表了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利益
4.下图是李少言于1942年创作的木板刻画《挣扎》,该画描绘了一位贫苦农妇咬伤蛮横的日本士兵的情景。
这客观上说明
A.日军疯狂扫荡敌后抗日根据地B.日军大量掳掠劳动力
C.敌后抗战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D.沦陷区社会秩序混乱
5.《全球通史》载:"1917年3月至11月是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之间为权力而斗争的时期。
在这场斗争中,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资产阶级残酷剥削工人B.其拒绝停战也拒不分配土地
C.经济危机导致工人罢工D.其反对“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6. 1961年,赫鲁晓夫下令关闭东德同西德及西柏林的边界,支持东德建造高墙,并称“筑墙是唯一的选择”。
美国谴责这是野蛮的封锁,但认为“总比战争好得多”。
这说明
A.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B.美国妥协力图缓和对苏关系
C.美苏斗争加剧欧洲紧张局势D.美苏势均力敌无意改变现状
7.明清时期,在松江、苏州二府,棉作已经压倒稻作,“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嘉兴、湖州二府,则是蚕桑压倒稻作,“蚕或不登时,举家辄哭”。
这一局面
A.促进了棉纺织业发展B.催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C.助推了粮食的商品化D.加剧了农民的贫困化
8.下表是1750-1850年间英国266位工业家在创建其大型工业企业时所属社会阶层分布表。
A
C.社会阶层流动成为英国社会常态D.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结构变化
9. 1930年中国的国际收人为20.58亿元,1935年骤然降至14. 29亿元,经常性收入从1929年的14.76亿元降到了1935年的6.62亿元。
对此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不大B.中国经济深受国际经济状况影响
C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导致萧条D.国内战争严重阻碍对外出口创汇
10.20世纪70年代末期,个体商贩被称为“二道贩子”。
到了80年代,个体商贩则被称为“倒爷”。
上述称呼的演变反映了
A.人们对财富追求的渴望B.国家经济法规日益健全
C.计划经济最终被废止D.国家经济政策逐渐放宽
11.英国学者丹尼尔・R.布劳尔指出,不能过高估计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提高农业产量,恢复遭到破坏的工厂和衰败不堪的城市。
它取得了部分成功……但它没能为快速发展的工业化提供资金,更无助建立强大的现代化军队。
这说明新经济政策过早夭折的重要原因是
A.市场经济与计划体制的矛盾B.不适应国家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
C.不适应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D.无产阶级政权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12.2018年6月21日,针对美国发动的对欧盟商品加征关税,欧盟正式批准对美国产品加征报复性关税实施条例,并于22日起对美国产品加征关税。
这说明
A.美国建立单极世界遇到阻力B.美欧间争夺经济霸权加剧
C.世界自由贸易原则遭到破坏D.经济区域集团化具有优势
13.孔孟主张重义轻利,不是不要利,而是要看取利是否符合义的道德标准。
董仲舒把它发展到极端,只能谈义,不能讲利,只能追求三纲五常的道义,不能谋求自身利益的功利。
据此分析可知,董仲舒新儒学
A.受到君主青睐,改变了儒学地位B.发展了先秦儒学为民请命的初衷
C.继承了孔孟的仁政和礼义的思想D.使儒学成为人们道德自律的准则
14.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从明亡的教训中看清了君主专制的弊端,从先秦民本思想中找到了批判的武器。
他们的思想无疑是进步的,但他们终究没有跳出儒教思想的圈子。
他们的救世方案和实用学问
A.受到了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B.思想和学术意义大于社会意义
C.促进了反清复明运动的发展D.成为近代民主革命的理论武器
15.公元前5世纪中叶,由于社会需要,古希腊出现了“教授智慧”的智者。
但是到了后期,
某些智者为达目的,通过不顾事实地玩弄概念,把哲学蜕化为概念游戏、颠倒是非的方术,因而有些人又把智者称为诡辩者。
材料反映出在古希腊
A.思想学术走向没落B.诡辩亦为社会需要
C.民主政治具有弊端D.个人主义有泛滥迹象
16.金观涛在《探索现代社会的起源》中指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从不同方面刻画了同一过程。
”“同一过程”是指
A.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B.摆脱教会对人性的束缚
C.宣扬俗权至上增进民族意识D.全面批判封建意识形态
17.《三侠五义》是清代的一部公案小说。
讲述了北宋仁宗年间,包公在众位侠义之士的帮助下审奇案、平冤狱、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的故事。
书中塑造了一位铁面无私、不畏权势的清官形象,同时穿插了大量侠客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行为。
这反映了
A.北宋时期吏治清明社会稳定B.清官侠客维护了宋代封建统治
C.民众对清廷软弱卖国的不满D.民众对理想社会的愿望和诉求
18. 17、18世纪的人类揭开了天体面纱的一个革命性的解释:自然界好像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按照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和计算可予以确定的某些自然法则进行运转。
人类的各门知识都可分解为有理性的人所能发现的少量简单的、始终如一的定律。
这一“解释”A.表明自然界实现了第一次理论大综合B.预见了启蒙运动发生的必然
C.弥补了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D.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19.魏源“师夷长技”的唯一目的是“制夷”;洋务派“师夷长技”的目的,首先是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其次是在与列强保持“和好”的条件下,徐图自强。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制夷”主张并未成为国家层面的共识B.洋务派是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形成的C.洋务派缺乏反对列强侵略的民族意识D.与外国“和好”成为向西方学习的前提
A.新文化运动并没有完全否定传统B.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的绝对倾向
C.民主科学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D.封建礼教不适合民主共和的发展趋势
21.1924年1月,孙中山在阐述“国民党之主义”时指出:“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一曰节制资本。
”其阐述
A.具有鲜明的扶助农工的思想倾向B.标志着国民各阶层的普遍觉醒
C.宣告了国民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D.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兴起
22.某历史著作写道:“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后,他无视莫斯科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
”毛泽东的上述思想突出体现在哪部文献中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新民主主义论》
C.《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3.20世纪50年代初,政府创办了许多工农速成中学和文化补习学校。
下图为北京工农速成
中学学生在学习。
工农速成中学和文化补习班的兴办
A.极大地提高了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B.促使工农群众摆脱了贫困落后的状态
C.说明“科教兴国”成为党和国家发展战略
D.顺应了新中国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需要
24.西方某艺术流派不去按照美的模式复制对象,而是对生活概括和提炼,把许多典型的事件和品格集中起来,造成典型化的形象,使之更集中、更感人,具有艺术的真实感。
下列美术作品中符合这一风格的是
第II卷
本卷共包括25-27三道试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文艺复兴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
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
同样,文艺复兴时期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
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
一般认为,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和指导思想,是早期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中国人看来,人生在世并非为了死后的来生,对于基督教所谓此生为来世的观点,他们大惑不解。
他们进而认为:佛教所谓升入涅梁境界,过于玄虚;为了获得成功的欢乐而奋斗,纯属虚荣;为了进步而去进步,则是毫无意义。
中国人明确认为: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淳朴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欢乐和社会诸关系的和睦,儿童入学伊始,第一首诗便是:“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在中国人看来,这不仅代表片刻的诗意般的快乐心境,并且是追求人生幸福的目标。
……把精力集中在世俗的幸福,这一特性是我们缺乏宗教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
―摘编自《林语堂:中国的人文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对人文主义思想形成的促进作用。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的不同之处,并分别说明其成因。
(17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中国古代具体学科科学家统计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主体是知识分子,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术传统一贯是重文轻理,重书本轻实戏。
科学技术及其有关知识,不是被视为三教九流、旁门左道,就是被视为雕虫小技、奇技淫巧,而为士大夫知识分子所不齿。
自古“君子动口不动手”“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玩物”被认为是“丧志”,脱离实际是旧知识分子的通病。
―据杜石然《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整理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材料一广方言馆、同文馆虽罗织英才,聘请教习,要亦不过只学语言文学,若夫天文、典地、算学、化学直不过粗习皮毛而已。
他如水师武备学堂,仅设于通商口岸,为数无多;且皆未能悉照西洋认真学习,良以上不重之故,下亦不好。
世家子弟皆不屑就,恒招募窦人子下及典台贱役之子弟入充学生。
况督理非人,教习充数,专精研习曾无一人,何得有杰出之士,成非常之才耶? ―摘编自郑观应《盛世危言・西学》
材料二同文馆初开,“阁束六经,吐弃群籍”,但随后开办的一些技术学堂增设经学等中学课程。
尤其是甲午战争前后,电报、医学、铁路、矿务等技术学堂相继创办,开始贯彻中体西用思想。
如两广电报学堂规定,学生除学习西学外,兼课四书五经,以知礼义。
起初,无论新式学堂还是书院,课程中的经学、经史等名目,不过是相对西学而提出的中学“代表”,分科观念比较模糊。
甲午战后出现的普通学堂,中西学课程的种类大幅度增加,西学课程增加了政治、伦理等科目,中学课程增加了掌故、史地、通鉴、律法等门类。
1898年,张之洞的《劝学篇》为应对新学不得不讲而中学课程过于繁难的状况,提出以易简之策救中学,分中学为经学、史学、诸子、词章、理学等科。
1902-1903年,注重国民教育与实业教育的新学制和统一学堂系统设立,同时各省督抚纷纷奏请分三科递减科举,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端方奏请立停科举,专办学堂。
学堂教育一统天下,分科教学使得中学整体上被西学所兼容。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下)》第二十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甲午战前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效果不彰的原因。
(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中国新式学堂教育的发展变化,并简析晚清中国教育转型在当时的社会变动中所起到的作用。
(1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