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民为贵》课件3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
——蒋介石
• 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 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 就必然垮台。 ——江泽民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 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 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胡锦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注音,正确的一 项是 ( ) (4分) A、社稷jì粢盛zìchéng汤放桀jué伐纣zhòu
性。 “民为贵……”其实仅是一种儒家对君主专政的“训
政”,要求君主体恤民情,关心民生,为老百姓谋福利,这
种思想在专制时代固然“民本”,也很了不起,但说到底仍
只是一种教化君主采用什么手段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统治而
已,而绝不是让君主把权力交给人民。我们在漫长的历史长
河中只看到过短暂的“贞观之治”、“康乾盛世”,而后者
5、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翻译:天不说话,拿行动和事 件显示把天下给了他罢了。
6、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 天也。 翻译:舜帮助尧处理国政长达二十 八年,不是靠人力能做的,是天帮 助他的结果。
三、整体感知 1、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 2、“汤放桀,武王伐纣”是什么行为? 3、《孟子•离娄上》选章中孟子是怎样 论证“得天下”与“失天下”的? 4、在“君权谁授”的问题上,孟子与万 章有什么不同?孟子的主张反映了什么 思想? 5、“善政”与“善教”有什么区别?
三、整体感知
4、在“君权谁授”的问题上,孟子与万章有什么不 同?孟子的主张反映了什么思想? 万章的看法:在禅让制的时代,这一代的君权是 由上一代的天子授与的。孟子的看法:天子个人 并没有权力把天下拿来授与谁,只有上天和下民 (老百姓)才有这个权力。
5、“善政”与“善教”有什么区别?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B(①②均为介 词,替,给③动 词,做④动词, 是)
• 6、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为丛驱爵者,鹯也
• B、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 C、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 • D、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C(A、“爵”通“雀” B、“畜”通“蓄” D、“蚤”通“早”)
• 7、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C)
3、原文: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翻译: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 厌恶的,不加给他们,如此罢了。人民归向于 仁,如同水往下方流、野兽奔向旷野一样。
4、原文: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 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翻译:孟子说:"仁德的言辞不如仁德的 声望深入人心,良好的政治不如良好的 教育能获得民心。
4、注意古今异义词。 (1)牺牲 今义是__古义是__ (2)中国 今义是__ 古义是__
提示:(1)今义是“为正义事业舍 弃生命”,古义是“祭祀所用的生 畜”。
(2)今义是指一个国家,即中华人 民共和国,古义是指"中原"
5、指明下列句子的句式 1)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判断句 2)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 状语后置句
• “民惟邦本,本固君宁。” (《尚书》)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 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毛泽东)
•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 去。(雷锋)
D(①并列②转折③因果④并列)
• C、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 之南。(指帝王死。)
• D、仁言不如仁声之人人深也(好听的话。)
D(仁言:宣扬仁的言论)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于传有之。 ②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 B、①得天下有道 ②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 C、①以行与事示之 ②日月之行,若出其
• 应当把人民看成与自己平等的人去爱他们,而不 能高高在上地去看他们。(列夫•托尔斯泰)
• 在重视劳动和尊重劳动者的基础上,我们有可能 来创造自己的新道德。(高尔基)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
正动力。
——毛泽东
•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山东老乡的小推车推出来
的。
——粟裕
• 我们不是被共产党打败的,是被自己人打败
B、弑君shì走圹kuàng 獭tă驱爵què 鹯zhān
C、溺nì谆谆chún 践jiàn暴之于民bào
D、朝觐zhāo jìn 讼狱sòng 讴歌ōu 篡zuàn
答案B
•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 A、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盛在祭器内用来 祭祀的谷物。)
• B、残贼之人谓之一夫。(即独夫,指残暴 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1、孟子“民贵君轻”和“诛一夫”的思想在封建社
会中行得通吗?为什么?

和同代各家相比,法家主张君权至上,纵横家宣传贵士,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在当时独树一帜。他根据战国时期的
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
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
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
孟子曰: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
——民为贵
民为贵
教学重点、难点:
1、第1、2、3则 2、引导学生掌握孟子的民本思想
一、给加蓝字注音 社稷( jì ) 放桀(jié )
弑君( shì )
獭 ( tă )
鹯 (zhān) 胥 (xū )
二、疏通文意,注意下列重点语句的翻译。
1、原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翻译:百姓是最重要的,国家次 于百姓,君主的地位更要轻些。
2、原文: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 君也。
翻译:残害仁的人叫贼,残害义 的人叫残;残、贼这样的人叫独 夫。我只听说杀了独夫纣罢了, 没听说臣杀君啊。
谆谆( zhūn) 朝觐(Cháo j ìn) 讴歌( ōu )
粢盛( zīché)ng 伐纣( zh)òu
走圹( ku)àng 驱爵( qu)è 三年之艾( )ài
溺( )nì 暴之于民( pù) 讼狱( sòng) 篡( cu)àn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 明通什么字。 ⑴为丛驱爵者,鹯也 ___通__ ⑵舜相尧二十有八载 ___通__
中。
• D、①使之主事,而事治 ②今治水军八十 万众
B(方法A、①指传记②传递C、①行动② 动词,运行D、①处理的好②训练)
• 4、下列加点的词语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是( A )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B、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 C、牺牲既成,粢盛既洁 • D、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 8、对下列句子的句间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②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 ③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 ④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 •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据,性善论是其德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仁政论是其德 治思想的归宿,但孟子的德治思想与当代的以德治国 又有根本区别,民本思想进步性表现在“民贵君轻” 和对“天、神百度文库鬼”观念的突破,因此它在历史上对 统治阶级治国安邦起到极大的作用。孟子的民本思想 及德治思想对今天贯彻以德治国的方略具有一定的启 迪作用。今天的“以德治国”的方略可以说是对古人 进步思想的延伸与发展。无论是什么时代,每一个当 权者都应该善待百姓,因为只有百姓安,才能天下安, 只有百姓富,才能天下兴。
三、整体感知
1、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因为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 是不可更换的。所以,百姓最为重要。
2、“诛“一汤夫放”桀的,行武为王,伐使纣推”翻是暴什政么的行行为为?。 (又机智,又锐利,又深刻。)
3、《孟子·离娄上》选章中孟子是怎样论证“得天 下得”民与心“者失得天天下下”,的失?民心者失天下;仁得天下, 不仁则失。采用对比论证的方式以及比喻论证 方式。
在“君主的体恤”下还恩威并施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
之”的“家法”,大兴文字狱。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所谓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那“君主之轻”很有当时
2、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在“以德 治国”的方略是一致的吗?二者有什么区 别吗?请结合历史原因与现实条件谈谈你 提示的:理孟子解的。民本思想是其德治思想的社会政治依
• A、诸侯危社稷,则变置。(诸侯国的国君 如果危害到国家,那么就改立国君。)
• B、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败坏仁 的人叫贼,败坏义的人叫残)
• C、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 (如果没有仁的志向,必将终身忧愁,以 致于死亡。)
• D、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好的政令不如 好的教化更能够赢得民心)
(提示:“鹯”通“雀”、有,通“又”)
3、解释下列加红词语的意思。 (1)民为贵,社稷次之本__指_土__神__和_谷__神_,__后_来代指国家 (2)于传有之__传__记__________ (3)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___残__害_________ (4)残贼之人谓之一夫_残_暴__无_道__、_众__叛__亲_离_ 的统治者 (5)所欲与之聚之__为__、__替________ (6)所恶勿施,尔也__如__此__、_这__样_____ (7)其何能淑__善____________ (8)谆谆然命之乎__耐__心__引__导__、_恳__切_ 教诲的样子 (9)暴之于民而民受之___显___________ (10)使之主事而事治__治__理__得_好_______
• 5、比较下列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 确的一组是 ( )
• ①故为渊驱鱼者,獭也 ②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 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 ③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④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
•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设喻取譬,形象生动地阐明道理 如为了说明国君应该对百姓施行仁政时,用“为渊驱
鱼”“为丛驱爵”作比,说明对老百姓不施行仁政的后 果。用了“水之就下,善之走圹”作比喻,说明老百姓 对有仁德的国君的渴望和归顺,形象生动,明白晓畅。 (2)、层次井然,层层深入,说理晓畅透彻。 如第3则,先从失天下一方面由笼统说到具体(即失民— 失民心),再从得天下一方面由笼统说到具体(即得民--得民心---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 第4则:孟子先从理论上证明了“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的观点,后又以尧舜为例证明了“天视自我民视,天听 自我民听”的观点,事理结合充分阐述了得民心者得天 下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