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限3000字内)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评述、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国五千多年悠久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作为中华儿女,要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以德育人的标准,使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一枝独秀。

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遇到无数的困难和挑战,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依然奋力前进,勇往直前。

道德教育是传统文化传承主要途径,对学生的身心修养、个人道德素质的提升都有重大意义。

2近些年来有关中华古诗文诵读、背诵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中华海外人士也很关心传统文化的发展,甚至在海外的炎黄子孙出于对祖先文化的情感,大力提倡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德,开展诵读活动。

在国内,教育部出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的重要性,并且在分学段要求里,强调了各个年段的目标,规定了基本的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古诗的量。

这相比以往的教学大纲有了很大提高。

同时,也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改革理念。

3.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让学生从小开始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诸多意义。

现在很多学生并不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即便是教师,也有许多人讲不清道不明其中道理。

加强对祖国下一代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让下一代能够继续传承和发扬。

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国外的优秀文化和糟粕文化同时进入中国并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我们不反对国外先进的文化理念,但应该提防糟粕文化对我们那些尚未形成传统文化理念的下一代的冲击。

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在相当部分的人群中已经荡然无存,在当前这种紧迫形势下,我校加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广泛深入地开展传统教育活动,构建和谐校园,使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念,提升德行修养,塑造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是我们代代相传的核心素养,也是我们民族的价值取向。

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教育如何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教育界乃至社会共同的课题。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确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目标,理清不同学段既相区别又相衔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探讨与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相适应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和方法。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以课堂为主渠道,议活动为载体,以师生为主体,引导师生共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2.研究内容
(1)精选进校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研究课程开发与校本教材,发掘和研究与弘扬传统文化对应的校本教材。

(2)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小学校园的路径和方法。

(3)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体现。

3.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人生、人心、人性为关照,以趋善求治为主旨。

人性有先天之性和后天之性之分。

先天之性是相近的、善的,后天之性具体分为三种类型:善、中性、恶。

贪欲、不良的后天习惯和环境有害善性,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人文教化、加强道德修养、改善环境,使善者更善,恶者改恶趋善。

(2)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传统文化对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助益。

历史以证明,无论是抛弃传统文化,还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都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通过课题研究,让小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健全人格,提高文明素质。

用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之光,照耀指引孩子们健康成长,受益终身。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本课题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塑造主体人格,寻找有趣高效的学习方法,以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人、鼓舞人、塑造人,把育人主线贯穿于小学各学段,循着内引和外联的路径,本着“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理念,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关系,达到“陶冶情操、磨练心志、完善人格、人际和谐、天人和谐、担当责任、报效国家”的目的。

2.研究方法
(1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实验对比法,文献法、调查法。

(2)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3)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遴选传统文化经典,阐释精神内涵。

3.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从2018年6月到2019年7月结束,为期一年,根据研究情况,将实验研究工作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8年6月---2018年9月)
1、论证课题,写好研究方案,向上级申报课题。

2、学习有关理论,搜集和整理有关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具体措施。

3、文献资料收集整理阶段。

列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名篇,对进校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进行细分。

做好实验前期的数据整理。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8年10月---2019年4月)
按方案中的研究内容实施研究与实践,积累研究资料,形成阶段性成果,中期要进行小结,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修正方案。

收集和整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活动方案、活动录像及照片等),撰写与本课题有关的活动纪实、活动反思,成功的活动案例和活动答案。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9年5月---2019年7月)
收集整理相关论文、案例、学生成果等材料,对课题的
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总结和评定实验成果,撰写课题报告,
全面总结课题成果,形成结题报告。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1)课题主持人陆萍参加了2016年安康市规划课题《第二课堂提升小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研究,撰写的研究论文《沟通课堂内外,提高实践能力》荣获石泉县三等奖。

论文《小学语文课堂导入与浅析》荣获安康市一等奖,撰写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浅析》荣获石泉县教育科研论文三等奖。

所撰写的第二课堂教学设计《感受中华传统文化》荣获石泉县三等奖。

(2)课题主持人完成了校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思品作业设计与检查方式优化的研究》(已结题)。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宗桂《中国文化导论》
(2)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3)邓显超《新形势下应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2、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课题组主持人年龄40岁,为中年教师。

多年带班,研究小学语文、思品和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

课题组主持人具历史专业背景,从事小学品德理论与实践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课题研究经验。

具有初步的文学专业背景。

3、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对本课题能够提供1:1的配套经费资助,科研仪器设备齐备,文献资料丰富,图书馆藏书总量约100万册。

能为本课题提供调研时间、科研工作上的便利。

原有的研究基础较厚实。

(1)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2)叶平《创新教育研究新论》
(3)潘克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实施》
教学设计、课例、教学实录、学生作品、论文、研究报告、形成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模式、建立语文教学资源库、结题报告
教学设计、课例、课件、教学实录、学生作品、论文、研究报告、新时代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新的教学模式、校本教材、结题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