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消化道传染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消化道传染病
消化道疾病的种类是比较多的,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有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伤寒、副伤寒、霍乱、副霍乱、阿米巴痢疾、各种肠道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和细菌性食物中毒以及各种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绦虫病、蛲虫病、姜片虫病)等。
消化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病人的排泄物(如呕吐物、粪便等)传播的,是属于病从口入的一类疾病。
当病原体随排泄物排出病人或携带者体外,经过生活的
接触,污染了手、水、食品和食具被健康人在不知觉中“吃”入体内而感染。
预防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这种病终
年均有发生,但多流行于夏秋季,且人对痢疾杆菌不分年龄、性别,普遍易感。
急性菌痢的病变部位主要在结肠,以化脓性炎症为病理特点。
其潜伏期平均为1—2天(数小时至7天),起病急,发热,可畏寒,体温一般在39℃左右,伴有头痛、头晕、全身无力、恶心、食欲减退等症状,继而出现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即,便意很急,但又解不出来,伴有下坠感),左下腹压痛。
腹泻次数每日十余次至数十次,开始大便呈黄色水样,肠内容物排空后,转为黏液脓血便,呈鲜红胶冻状。
急性期如治疗不彻底,可转为慢性,迁延不愈,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由于急性细菌性痢疾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痢疾病人及带菌者。
急性病人排菌量大,传染性强。
慢性病人和带菌者排菌量虽远低于急性病人,但可持续排菌数年,陆续传染周围人群。
急性菌痢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染的。
痢疾病人的粪便污染了食物、水源、餐具;或吃了没洗净的瓜果、苍蝇叮爬过的食物;或用脏手抓吃食物等,都可能把痢疾杆菌吃下去而发病。
对于急性细菌性痢疾,重在预防: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不饮生水、不食不洁食物、养成饭前便会勤洗手的好习惯,把住口手两“关”,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2、要控制传染源,发现病人要尽早隔离,病愈后需两次粪便检查,确定不带菌后方可解除。
3、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三管一灭“(管粪、管水、管饮食,灭苍蝇)工作。
学生个人尤其要做好以下预防措施:
1、要坚持喝开水,不喝生水,茶杯等食具用前要冲洗干净。
2、吃熟食,不吃或少吃生冷、凉拌食物;不吃临时流动摊店的零食;不吃变质腐败的食物;瓜果吃前要洗干净。
3、注意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的卫生习惯。
4、要做好教室和寝室环境卫生,垃圾要装袋,别乱扔,以消除蚊蝇孽生地。
5、如出现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要尽早及时就医服药。
如确诊为菌痢,要做到住院或在家隔离治疗,隔离治疗期间要独室或独床居住和休息,要分餐饮食,不能到别人家串门,不能外出旅游,并加强粪便消毒等卫生管理。
预防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消化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在我国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
根据引起肝炎的病毒类型不同,将肝炎可以分成甲型、乙型和非甲非乙型(丙、丁、戊型)。
除了三型以外,尚有甲型和乙型同时发病(即称为甲乙混合型)以及由巨细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食欲减退,恶心,厌食油腻,疲乏无力,肝脏肿大及肝动能异常等。
一部分病人可以出现发热和黄疸,极少数病人表现为重症肝炎。
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是根据黄疸的有无、病情的轻重和病程的长短划分的。
病毒性肝炎的传染主要通过粪→口途径。
乙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病人和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包括:
1、输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头。
2、生活上与乙肝病人密切接触。
3、母婴垂直传播。
病毒性肝炎做为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的传染病,其预防应采取综合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传染源。
对急性甲型肝炎病人应采取早期隔离措施。
隔离是病人暂时不与外界接触,单独在家休息治疗。
病人应自觉进行隔离,不要把肝炎病毒传染给别人,防止肝炎的传播、蔓延。
急性黄疽型肝炎病人如不能住院治疗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在家严格隔离治疗。
一般从发病日期起隔离3周(不能确知发病日者,可从确诊日期算起)。
必须做到:
(1)病人与健康人不在一个床上睡眠,病人的被、褥、衣物要与健康人分开,并进行消毒。
(2)病人的食具、漱口用具、水碗、脸盆、毛巾、便盆等也与健康人分开使用。
病人要单独吃饭,剩余的食物不要给他人吃。
也不要给其他人拿直接入口的食物和东西如香烟等。
(3)病人的书报、刊物、物品、玩具等不要借给他人传阅、玩耍,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才能传借别人。
(4)在病人隔离期间,邻居、亲友不要到病家串门,尤其儿童不要与病人一
起玩耍。
(5)病人在患病期间不要串门,不要到公共场所,更不要到饮食部门用餐。
慢性肝炎也有传染性,应同样注意隔离。
对于甲型肝炎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要注意观察,一般观察45天,没有发病的才可视为健康人。
另外,加强对从事饮食业、托幼工作人员和献血人员的检查也是控制传染源的重要环节。
2、切断传播途径。
(1)提倡用流动水洗手,注射时要一人一针一管,用后高压或煮沸消毒;不使用他人生活用具,搞好个人卫生。
(2)非必要时不输血及血制品;输血员要进行筛选。
(3)消毒也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消灭传染源的另一方法。
肝炎病人确诊后,病家应及时做一次较彻底的消毒,食具、漱口用具、毛巾等要煮沸30分钟,家具、物体表面、地面要用3%漂白粉液擦拭。
病人的粪便要用漂白粉(粪便4份,漂白粉1份)或生石灰(粪便1份,生石灰1份)进行搅拌后放2小时倒掉。
病人使用的便器要专用,使用后,用3%漂白粉水浸泡2小时后再洗刷。
病人和大家应做到饭前、便后用2%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洗手2分钟。
3、保护易感人群。
(1)注射人体免疫球蛋白;适用于接触甲型肝炎的儿童,注射越早越好。
(2)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用于阻断母婴传播。
以上两种都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预防伤寒和副伤寒:
伤寒和副伤寒是由伤寒、副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好发于夏秋季。
病人和带菌者的大小便中带有伤寒杆菌,通过水以及食物、手、苍蝇等经口传染给健康人。
预防伤寒、副伤寒主要应把好“病从口入”关,坚持应“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9字方针。
具体措施如下:
1、讲究个人卫生。
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个人卫生用品如毛巾、牙刷、脸盆等要专人专用;保持双手清洁,如饭前便后和接触过生食物后应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有病人期间
洗手后要消毒;若有腹泻和呕吐等的肠胃不适,及时报告校医室,并尽早就医诊治。
2、注意饮食卫生。
提倡喝开水,不要喝生水;提倡吃熟食,不生吃、半生吃海产品,小心食用生冷食品、加冰的饮料和切开的水果,食物瓜果要洗净削皮吃,蔬菜、肉类及一切海产品必须彻底洗净及煮至全熟才可进食;食堂和家里切生和熟的食物要用不同的刀和砧板;雪藏食物在烹煮前必须彻底解冻,以免食物内部未能煮熟;切勿光顾流动熟食小贩及无牌证食品;不要购买没有遮盖的、不合卫生的食物,不食用变色、变色、变味或过期的食物;学生在学校就餐要实行分餐制,餐具要严格消毒。
3、严格隔离消毒制度
对患者要进行隔离治疗,疑似病人要及早到医院就医,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带菌者和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要严格检查、预防性服药。
对患者居室、办公场所、公厕和患者呕吐物、粪便、生活用品等严格消毒,以免将病传给他人。
预防霍乱:
1883年,在埃及发生了一次严重疾病的流行,得病者上吐下泻,很快陷入休克或死亡。
这种病威胁着千千万万人的生命,一时间,恐慌、混乱、死亡笼罩了这个国家。
这就是霍乱病。
科学家们冒着生命危险去解剖一具具尸体,终于在死者的肠粘膜上和病人的粪便里发现了一种身上长了纤毛的弧形细菌。
它就是置成千上万人于死地的罪魁祸首——霍乱弧菌。
霍乱,又称“古典型霍乱”和“真性霍乱”,本来是在印度恒河三角洲地区流行的一种古老的地方性传染病,但在1817~1923年间,却在全球造成了6次大流行,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千百万人丧失生命。
埃尔托霍乱又称“副霍乱”,2号病就是它的代号,原本是印度尼西亚个别岛屿的地方性腹泻病。
1961年,突然在许多国家出现,短短30多年内,波及五大洲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300多万人得病,数万人死亡。
其传播速度之快、波及范围之广、发病人数之多,不亚于古典霍乱的各次大流行,因而称为第七次世界性大流行。
1992年10月,印度马德拉斯向全球报警,一种被称为O139型的新型霍乱弧菌首次袭击印度大陆,引发了典型的霍乱爆发;此后,加尔格答、孟加拉相继发生数以万计的同型霍乱病人;泰国、马来西亚、尼泊尔、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和缅甸等过也发生流行。
1993年5月,我国新疆柯坪县1000多成年人发生严重腹泻,也是O139新型霍乱弧菌所致。
由于人们对此型霍乱缺乏免疫力,加上该菌毒力相当强,因此具有来势猛、传播快、病情重、波及面广、病死率高等特点。
一些专家指出,O139型霍乱弧菌很可能会引起第八次世界性大流行。
新中国建立后,霍乱曾在我国绝迹。
1961年本病疫情在国内死灰复燃,严重时每年病人数以万计。
1964年以来共发生5次霍乱流行,其中1988年发现病人3976例,死亡66人;1989年全国有6000余例,1990年陡降到600余例,1991年仅发现200余例,但1993年又有较大回升,1994年报告病例34027例,波及24个省.市.自治区,而由新型霍乱弧菌引起的疫情已波及5个省市。
近些年来,由于交通的方便,经济的活跃,人口流动的频繁,造成了该病的传播机会。
由于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人际间的交往增加,各种宴请聚会日益增多,给该病的流行创造了条件。
霍乱的预防措施:
1、隔离病人。
早期发现病人,立即隔离治疗,对可疑者也要隔离观察,对病人的用具和排泄物采用20%的漂白粉或生石灰严格消毒,是控制霍乱的基本关键。
2、保证饮食卫生。
尽量不外出就餐;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不生吃海产品、水产品、蔬菜或生冷不洁、腐烂变质的食物,瓜果要洗净;厨房生熟用具分开。
把住"病从口入"关,是预防霍乱的根本措施。
3、饮水消毒。
在疾病流行时,要强调饮水、漱口水、洗食具水必须煮沸;自来水厂要严格消毒措施。
4、及时就诊。
霍乱弧菌感染引起的腹泻远较一般急性胃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严重。
所以,凡患有腹泻者一定要去医院检查,让医生诊断腹泻的性质,千万不可存侥幸心理而自行服药治疗。
你知道吗?
绦虫病对人体的危害
在各种肠道寄生虫病中,蛔虫病最常见,但绦虫病也出现日趋增多的势态。
究其主要原因,与污染和饮食习惯有关。
囊虫肉常被人们称为“豆肉”或“米猪肉”,它是猪或牛感染了绦虫引起的。
猪、牛吞吃了含虫卵的绦虫妊娠节片,
卵里的六钩蚴便钻出来,在猪或牛
的肌肉里形成囊尾蚴。
囊尾蚴多寄
生在舌、深腰、颈等处,肉眼看起
来呈白色,比绿豆略大,囊的一头
为乳白色不透明的头节。
囊的形状
像米粒。
人吃了没煮透的有囊尾蚴的
猪或牛肉,囊尾蚴可以牢牢地吸在
肠子里,逐渐发育为成虫并长期寄
生在人肠内,使人得绦虫病。
人得病后会不断排出含绦虫卵的妊娠节片,家畜吃了节片,就会得囊虫病。
人吃了污染绦虫卵的蔬菜,也可得囊虫病。
囊虫进人人体后,见孔就钻,会钻到人的肌肉、肝脏、大脑里,引起肌肉酸痛、癫痫(羊角风)、失明,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绦虫病不是不可以预防,只要政府中的管理部门与老百姓都认真重视起来,绦虫病是可以预防的。
1、卫生防疫部门要加强宣传教育,切实抓好传染源的管理,定期开展普查普治工作。
一旦发现疑似病人,要立即隔离治疗。
同时要求那些饲养场、屠宰场积极开始灭鼠互动,因为灭鼠对预防短、长膜壳绦虫有重要作用。
2、检疫部门要加强肉类检疫,不放过任何可疑肉类入市,阻断传播途径,加强肉类检疫。
加强卫生教育,改掉吃“生”肉(指只有三成熟、五成熟的猪、牛排等)、涮肉的习惯,餐馆、食堂、家庭的厨房餐具都要做到生熟分开。
3、大型屠宰场不仅应有冷藏库。
而且必须加强屠宰肉类的检查,禁止含囊尾蚴的牛肉.猪肉出售。
4、要防止牛、猪被囊尾蚴感染,就必须改变饲养方式,不能放牧饲养,应做到猪有栏,牛有舍,人畜分居,并把好饲料堆放关,防止饲料被人、畜粪便污染。
5、家庭购买猪、牛、羊肉时,除了一“看”二“闻”之外,关键是不随意买个体摊贩上没有“盖章”(没有经过检疫)的牛、猪肉。
读一读:
消化道传染病预防措施总汇
1、在采购食品时,应选择新鲜食物,不购买病死的家禽、家畜和不新鲜的水产品。
2、尽可能少吃盐腌的食品,因为盐腌的食品中致病性嗜盐菌繁殖较多,食用前一定要反复冲洗多次。
3、凉拌菜宜少吃,吃时应洗净,并用冷开水冲洗;瓜果宜洗净去皮再吃;直接进口食物一定要防止苍蝇的叮咬。
4、饭菜应现做现吃,如有剩余,食用前一定要煮透。
5、适当进食蒜、醋可预防胃肠道传染病。
6、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净手,不喝生水和久置的水。
7、应多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有助于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
教教你:
用“五步洗手法”防病毒
五步洗手法防消化病毒传播,推荐较合理的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
1、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2、搓: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
搓揉时掌心要相对,手指并拢相
互摩擦。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磨擦;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放置搓擦,交换进行;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3、冲: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4、捧:捧清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再关闭水龙头。
5、擦:用干净的手巾或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