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耳培训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泌性中耳炎
是以传导性聋以及鼓宝积液为主特征的中耳化脓性炎性疾病。
中耳积液可为浆液性分泌液或渗出液,亦可为粘液。本病的命名除分泌性中耳炎外,以往还称其为非化脓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粘液性中耳炎,中耳积液,胶耳。
1、擤鼻涕,头位变动或牵挂,耳廓可以暂时感觉听力有能改善。
2、目听增强,即感到自己说话的声音要比以往响亮。类似于在洞穴中听到说话声的感觉。
3、耳鸣,有时能听到外界并不存在的流水声或噼啪声。
4、耳痛:
5、耳内闭塞,耳朵有闷胀或耳朵有轻微疼痛。
6、注意力不集中。
病理:当咽鼓管功能不良时,外界空气不能入中耳,中耳内原有的气体逐渐被吸收,腔内形成负压,此时,中耳粘膜肿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鼓室内出现漏出液,久之,中耳粘膜化生为分裂性粘膜,因有层血管扩张,环状细胞增多,分泌增加,病理性粘液腺形成,因有层血管周围圆形细胞浸润。
治疗:分沁性耳炎(增殖体肥大)。可用药:丙酸氟替
卡松鼻喷雾剂(进口),醋酸可的的松滴眼液,麦白霉素颗粒剂,富马酸酮替芬胶囊,呋麻滴鼻液。
耳朵干痒:滴几滴橄榄油,能软化耳垢。
分泌性中耳炎:
1、清除中耳各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①鼓膜穿刺抽液;②鼓膜切开术;③鼓室置管术;④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⑤咽鼓管吹张。
2、积极治疗鼻咽或鼻腔疾病,如腺样体切除术,鼻中隔矫正术,下鼻甲手术,鼻息肉摘除术等。扁桃体特别肥大且与分泌性中耳炎复发有关,应做扁桃体摘除术。
3、抗生素或其他合成抗菌药,急性期可用如头孢拉定0.5 g/4次/d 氧氟沙星。首先消除病因,对有鼻咽部炎症、肿瘤、腺样体肥大等应予治疗,作咽鼓道吹张,适当应用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鼻内菌:可滴用1%麻黄素制剂,鼓膜穿刺抽出液体,若液体粘稠,可注入座蛋白酶1mg或透明质酸酶1000-1500
1、外耳道
外耳道疾病主要是外耳道疖肿和弥漫性外耳道炎。
耳道疖肿早期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青霉素为首选药物。耳廓和外耳道用75%酒精、4%硼酸酒精或2.5%碘酊清洁消毒。疖肿初期可用10%鱼石脂甘油或50%硫酸镁甘油纱条敷贴,两者可交替使用,每日更换,脓肿成熟后切开引流,
术后继续用鱼石脂甘油纱条填塞。
2.弥漫性外耳道炎,仔细清除耳道内分泌物及脱屑,作耳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各敏试验,以选择有效搞菌药物,对疑有真菌感染者,应作相应检查,耳病剧烈者,可给予镇静及镇痛药物,耳道肿胀有大量渗液者,用收敛剂湿敷,常用药有5%醋酸铝溶液,3%硝酸银,0.1%雷佛诺尔贰,0.29%呋喃西林,渗液减少后局部可用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溶液或乳胶,慢性炎症致外耳道狭窄者,待炎症痊愈后行外耳道成形术。
外耳道炎症(成疔肿)反复急性发作或顽固慢性外耳道炎者,应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挖耳和保持干燥后彻底治愈引起抵抗力下降的全是疾患,如盆血、维生素缺乏、内分泌紊乱、糖尿病等。
2、中耳
中耳疾病主要是分泌性中耳炎和化脓性中耳炎
1、分泌性中耳炎疾病是引起儿童听力减退常见原因之一,可选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急性期通常采用青霉素类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口服,可采用口服地塞米松或强的松作短期治疗;
2、化脓性中耳炎疾病很常见,以耳病(急性中耳炎)耳道流脓、鼓膜穿孔和听力下降为临床特点,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A、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全身治疗时应控制感染,可用青霉素炎,头孢菌素类或喹诺酮类药物,基中阿莫西林对常见致病菌敏感,治疗费腻和低廉,为首选用药,其它如阿莫西林---克控维酸,头孢呋辛等也有很好疗效,鼻腔、
鼻咽部应用减充血济,如1%麻黄素,有利于咽鼓管功能的恢复,在鼓膜穿孔前用2%酚甘油滴耳,可消炎止痛,鼓膜穿孔后应用抗生素滴耳液如0.3%氧氟沙星,0.25%~1%氯霉素液滴耳治疗,炎症消退后穿孔多能自行愈合。
B、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局部药物治疗,临床上宜根据不同类型的病变,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炎症明显者,用抗生素药液滴耳,粘膜炎症已基本消退,中耳潮湿者,可用酒精或甘油制剂滴耳。如3%硼酸酒精、3%硼酸甘油等,粉剂如硼酸粉、烛杨酚粉等,仅可用于鼓膜大穿孔且分泌物很少者。
3、内耳疾病用药
内耳是人体的感音器和平衡器官,内耳疾病可导致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和平衡失调。
该病一旦发生,除少数可自行恢复外,大多属不可逆行改变,需行耳康复治疗,临床上赏采用的血管张剂(如地巴唑、西比灵),能量合剂(如如ATP、辅酶A),B族维生素,(Vitb1\Vitb2)降低血液粘稠度的药物和皮质类固醇激素等,疗效尚难肯定。
内耳疾病的另一大症是眩晕和平衡障碍,药物治疗的
目的在于控制症状,以减轻患者痛苦,预防或减少发作次数,眩晕发作期除卧床休息、减少光、声等刺激,尽量减少头部活动等一般性处理外,可采用下列药物进行治疗,(应尽量肌肉或静脉给药)。
1、抗胆碱类药物,如山莨菪碱和东莨菪碱。
2、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和敏使朗;
3、钙离子拮抗剂,如西比娄和尼莫地平;
4、改善内耳循环的药物,如5%-7%的碳酸氢钠溶液,倍他啶罂粟碱、丹参、莓根素等。
5、镇吐药,如二苯哌啶丁醇(眩晕停)
6、前庭功能抑制药,如安定和舒乐安定;
7、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E、B、B6、C等,作为辅助用药。
正确使用滴耳液
内耳前庭器官对冷刺激非常敏感,温度过低会打破内耳的温度平衡,引起眩晕恶心,因此要与体温保持一致,先把药瓶握在手心,或者先放到40℃温水中温一下,摇匀后方可使用,但不可温度过高,会烫伤耳内粘膜,另一方面会使药物成分分解,药效降低。
如果患有化脓性中耳炎,滴药前将脓性分泌物用消毒干棉签拭净,或用3%双氧水彻底清洗外耳道及内耳腔内的脓液和分泌物,冲洗时,冲洗液也可加加温,冲洗后用消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