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国父:本·古里安

以色列国父:本·古里安
以色列国父:本·古里安

本·古里安是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以色列国的主要谛造者,第一

任总理;他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和现代以色列创建、发展的缩影,以色列人称他是“历史给以色列民族的一件伟大赠礼”,他在活着的时候,就被尊奉为

以色列的“国父”。

本·古里安原名大卫·格鲁恩,1886年出生于波兰一个叫普朗斯克的小镇,父亲

阿维多是一名“锡安热爱者”;他在14岁时就投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与两名伙伴组建

了一个“埃兹拉协会”,目的是促进使用希伯来语,半年内,就使150名衣衫不整的儿

童在胡同里笨拙地讲起希伯来语。

1903年8月,读到报上犹太复国主义第六次代表大会关于所谓在非洲建立犹太国的“乌干达计划”的报道,他大为愤怒,宣称:“定居以色列才是真正的犹太复国主义,

其它的一切想法都是自欺欺人!”

波兰出现了“反犹太复国主义的犹太人社会党”,也就是所谓的“崩德”,“崩德”

将最优秀的演说家派到普朗斯克,但总是被称为“小家伙”的大卫·格鲁恩击败。

1906年夏,他同一批先驱者乘船离开波兰移居巴勒斯坦,以行动来实现犹太复国主

义的理想。在此他饱受劳累、饥饿和疾病折磨,但当他父亲寄来10个卢布时,他立即将汇票寄回:“钱对我绝对没有用”。

在巴勒斯坦召开的锡安山工人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他入选中央委员会,但当时党

内对建立一个犹太国并不热心,将希伯来语引进党内及用于出版的努力也失败,他感到非常孤独,就一心读书;有一次,他跟在牛后面,一边走一边埋头读书,当他读完抬起头时,发现自己在田里,而牛却无踪影了。

1910年,他被调到工人党的出版物《团结》编辑部,结识了本·兹维(以色列第二

任总统),他在发表文章时用了一个新起的名字:“本·古里安”。

1911年11月,他与本·兹维代表锡安山工人党出席了在维也纳召开的第三次世界锡安山工人党联盟大会,“二本”关于犹太复国主义只能通过在巴勒斯坦的工人去实现,而不能靠流散的犹太复国主义者的观点,引起与会代表极大愤慨,大会通过一项决议,指控他们在巴勒斯坦搞“分裂主义”。本·古里安那时就发誓,总的一天,他一定要接

管对流散犹太复国主义的控制,并让它服从于自己的目标。

接着“二本”到君士坦丁堡法律学院学习土耳其法律和语言,不久因从事犹太复国

主义活动被驱逐,于是“二本”流亡美国,并出版了《纪念》和《以色列地》二书。

巴勒斯坦犹太工人与海外犹太复国主义者的隔阂越来越大,就决定独自承担复国理想,成立犹太工人总工会,1921年,本·古里安返回巴勒斯坦,并成为工会首领。

1923年,本·古里安代表巴勒斯坦工人去莫斯科参加国际农业展览会,在苏联逗留

了三个月,他对苏联的暴力革命不感兴趣,但对列宁非常崇拜,称赞列宁“非常伟大”,“有着敏锐和远见的目光”,是“俄国革命的先知”。

他锲而不舍、不知疲倦的工作,使自己的阵营日益壮大,1929年,他将巴勒斯坦的两个劳工政党——劳工联盟和青年工人党成功进行了统一,成立了迄今为止以色列党派中历史最悠久的政党:巴勒斯坦工人党(马帕伊,简称工党)。

在这一时期,本·古里安一方面显得热情友好,另一方面又尖刻激烈、好战和爱走

极端,在许多问题上与本·兹维、卡茨内尔森等朋友同事对立,使自己处于少数派地位。特别是当工人党举步维艰和大量移民涌入巴勒斯坦时,他为自己确定了一个大胆计划:控制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这个想法遭到大部分同事的反对,但他仍是坚定不移的一意孤行。

第18次犹太复国主义代表大会前夕,本·古里安向复国运动的“官僚”发动了总攻,

他不厌其烦地说服和争取各派别的支持,1933年3月,他动身飞往东欧,进行了他一生中最长、精力消耗最大的一次战斗,选举游说进行了四个月,他被人称为“疯子”。

7月的选举中,本·古里安的劳工派以绝对优势击败了亚博廷斯基的修正派,从此

他成为犹太复国主义劳工派无可争议的领袖;随后他又以坚决过激的行动巩固了自己的胜利果实。

1935年8月召开的第19次世界犹太复国主义大会上,本·古里安被选为执委会主席和犹太代办处执委会主席,魏兹曼再次当选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主席。但他与魏兹曼的关系时而十分融洽,时而又处于相互敌视的状态,他们的关系支配了犹太复国主义运

动发展的进程,并导致数百万犹太复国主义者分裂为二大阵营。

1938年,英国政府否定了巴勒斯坦分治的建议,并发表白皮书,压缩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的最低限额,禁止犹太人购买巴勒斯坦土地,本·古里安坚决反对这一政策,并号召通过游行示威、增加非法移民和定居等手段与之顽强抗争。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本·古里安创造性地制订了新政策:“我们必

须帮助反希特勒战争中的英国,仿佛不曾有白皮书一样;我们必须抵制白皮书,就仿佛没有战争一样。”并把犹太代办处领导下的地下军事组织“哈加纳”的指挥官们召集起来:“我们要缔造一个犹太国家,并建立一支军队。”此后,他分出许多精力进行组建

一支犹太军队的活动。

1942年5月,在本·古里安的积极倡议和参与下,魏兹曼等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在

美国纽约比尔莫特饭店制订了复国运动的新政治纲领,这个纲领规定,犹太复国运动的目的是在巴勒斯坦建立独立的犹太国。这个纲领打破了犹太复国主义的神圣禁忌,终于宣告了犹太复国主义的最后目的。但围绕这个纲领,他与魏兹曼再次产生深刻分岐,魏兹曼认为:“纲领中有很多吹嘘的成分,本·古里安过于小题大作了。”但本·古里安

针锋相对:“我相信,战争结束后,这一纲领将成为全世界犹太人的奋斗目标。”

会议后一个月,二人的冲突达到白热化,甚至断绝了一切通讯联系,复国主义领导人为他们安排了一次非正式会议,会上大多数人接受魏兹曼的观点,拒绝本·古里安的指责,他在这次斗争中遭到惨败,沮丧地返回巴勒斯坦。

本·古里安带着比尔特莫尔纲领回到巴勒斯坦后,便为该方案奔走呼号;他拟定的

移居200万犹太人的计划,可望彻底解决对犹太人大屠杀后造成的难民问题,同时又可保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占多数;提出要求政治独立的口号给所有犹太人带来了希望,展现出使犹太人问题得到真正解决的前景;经他的努力,比尔特莫尔纲领逐渐成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新指南。

1945年5月8日,本·古里安在伦敦街头注视着兴奋不已的人们庆祝德国纳粹垮台,他在日记中写道:“胜利之日:非常悲哀。”他为600万遭屠杀的犹太人悲哀。

本·古里安有一种惊人的直觉,在生命的每一阶段,他都能意识到斗争的中心在哪

里,并使自己投入到那一领域的活动中去。1946年底到1947年初,犹太人的国家还看不到踪影,但本·古里安却已深信,犹太国的诞生已是历史的必然,而这必将激起阿拉伯

国家的入侵,产生血腥的对抗,必须对未来的战争有所准备。于是他离开政界,潜心研究军事。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把巴勒斯坦分成一个阿拉伯国家和一个犹太人国家的分治方案,当夜兴奋的犹太人到街上跳舞,但本·古里安却意识到,他们面临着

战争。在一次“哈加纳”领导会议上,军官们谈论着司登冲锋枪与步枪,本·古里安突

然问:“那么大炮呢?飞机呢?”房内一片沉默,军官们面面相觑,有的差点笑出声来。本·古里安严肃地告诫他们:“一场战争将要来临。阿拉伯国家将会联合起来……这不

再是一场连排规模或者小型部队的战争,我们有必要建立起一支现代化军队,有必要考

虑一下现代化军队的需求。”

随后,他竭尽全力大规模购买武器及扩大军队,缺少钱,就到美国犹太人社团去筹集,另一位犹太复国运动杰出领导人果达尔·梅厄夫人承担了这个任务,她带着10美元到了美国,二个月后带回5000万美元。

联合国投票决定巴勒斯坦分治后,独立战争便在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一些非冲突地

区开始。本·古里安担任犹太代办处执委会国防部主任,亲自指挥尚没有成立的国家的

自卫战争。

英国人在结束委托统治之前,不时同阿拉伯人联合起来向犹太人挑畔,而美国也向

联合国提出建议,要求取消分治方案,建立一种“临时托管制度”。犹太人内部一些温

和派则认为犹太国应暂缓建立。本·古里安却象以往一样,对建国策略坚定不移,他首

先建立一个由13名成员组成的名义为人民政府的临时性政府,随后,采取了一个代号为“纳赫尚”的强硬军事行动,打通了通往耶路撒冷的交通道路,向驻守在那里的部队输

送武器和粮食。

这次行动的军事结果是有限的,不久之后这条道路又被封锁了。但从政治角度看,

却具有巨大意义,以至被称为“一场革命”、“一个转折点”,象征着“哈加纳”力量

新的战略和军事方针的开始。也代表着本·古里安开始以一名真正的军事领袖登上舞台。

随着英国委任统治结束时间的临近,本·古里安也经历了二次严重的内部危机,差

点毁掉期待已久即将建立的国家。

第一次即所谓的“将军兵变”,起因是本·古里安决定取消哈加纳全国总部司令官

一职,这一决定引起轩然大波,这个职务的担任者加加利是反对党统一工人党成员,哈加纳许多高级指挥官都是该党忠实支持者,他们听到决定后怒火中烧,立即威胁要集体辞职,并给本·古里安下了最后通牒:“如果这件事(让加加利恢复原职)在未来几小时

内不能做到的话,我们将不再对我们的行为负责。”但本·古里安十分强硬,坚决拒绝

恢复加加利职务,只作了让加加利在总参谋部任职的让步;最后,以加加利接受本·古

里安的让步平息了此事。

但这时犹太社团的领导人对宣布独立越来越感到没把握,犹太人能抵挡即将入侵的

阿拉伯国家军队吗?能承受美国制止宣布独立的压力吗?不论从外交还是从军事形势看,都是十分严峻的,未来充满了阴影。本·古里安作出各种努力,使大家恢复信心,坚决

主张在英国托管结束后立即宣布国家独立。后来亚丁评论道:“有关宣布独立的决定主

要归功于本·古里安,就其意义及影响来看,那个决定比得上成千上万次的军事行动!”

1948年5月14日下午,在特拉维夫博物馆,本·古里安宣读了独立宣言,4点37分,他用小木槌敲响桌子,用粗哑的声音大声宣布:“以色列国成立了!”

于是,阿拉伯国家的部队蜂拥进入巴勒斯坦,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在各个

战场付出惨重代价,在恶讯频传之中,本·古里安却看到了希望,到5月24日,他将自

己的战略目标交给总参谋部:“……阿拉伯联合阵线的薄弱点在黎巴嫩,因为该穆斯林

政权没有人民的支持,容易破坏。应该在其南部建立一个以利塔尼河为界的基督教国家,我们将与这个国家结为盟友。当我们具有摧毁阿拉伯军团的实力和轰炸阿曼时,还要消灭外约旦,随之叙利亚就会崩溃。倘若埃及还胆敢作战,我们就轰炸塞得港、亚历山大和开罗。”并在最后写道:“我们将用这种方式结束这场战争,清算我们的祖先与埃及、亚述及阿拉伯结下的深仇大恨。”对他来说,历史是活生生的现实,国家是以百年、千

年为单位活动和保存在他的记忆中。

最初的战争没有击溃以色列,6月11日,在联合国安理会要求停火的压力下,犹太

人与阿拉伯人放下武器,停火四周;这真是一个“上帝的恩赐”,使以色列国生存不成

问题。然而此时以色列内部又爆发激烈冲突:已集体加入国防军的犹太人地下军事组织“伊尔贡”,私自将一艘载有大量军火和800名青年的船只“阿尔塔列拉号”驶近以色

列海岸,“伊尔贡”司令贝京向政府提出要求:20%的军火分给“伊尔贡”,余下的80%

也应当首先用来武装参加国防军的“伊尔贡”部队。本·古里安对这种“妄图单干”的

要求绝不能接受,他在内阁会议上指出:“不会有两个军队,贝京先生……倘若不让步,我们只得兵戎相见!”并向贝京发出最后通牒:“没收运抵以色列国海岸的武器及其他

战争物资!”但贝京拒不执行,本·古里安怒狮一般咬牙切齿地发出命令:“集中武装

力量、火力、火焰喷射器及我们掌握的各种武器,迫使该船无条件投降!”内阁其他成

员都倾向与贝京谈判,作出让步以免兄弟阋墙,但本·古里安以坚定的口吻说:“没有

任何妥协,我们唯有战斗。”

6月21日下午4点,本·古里安命令用加农炮炮击“阿尔塔列拉号”,炮弹击中船舱,

顿时起火,船上人员迅速撤离,片刻后,发生大爆炸,整船军火被毁,几十名“伊尔贡”

人员被击毙。

当晚,贝京通过地下电台声泪俱下地咒骂本·古里安是“傻瓜、白痴”,“伊尔贡”

发表充满仇情的声明,称本·古里安是“狂热的独裁者”,他的内阁是“暴君政府”、

“叛徒”和“屠杀兄弟的人”。而本·古里安在当晚的人民理事会上也发表针锋相对的

声明,认为军火既然不是运给国防军的,其毁坏倒是好事:“感谢上帝,加农炮击中那艘该死的船!”这句话话使“伊尔贡”对他恨之入骨,整整一代人为此愤怒地发动反对本·古里安的运动。(“伊尔贡”激进分子曾要求干掉本·古里安,但被贝京否决。)

击毁“阿尔塔列拉号”后,本·古里安并没有牢牢掌握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对他在

作战行动、人事任免、军队部署、武器分配等事上事无巨细的干预十分不满,许多司令官与高级军官与他经常发生摩擦;而本·古里安对许多表现平平的军官不满意,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组,围绕改组方案,他与以亚丁为首的总参谋部发生尖锐矛盾,但本·古里安不顾他们的强烈反对,强行签署了他拟定的任命名单,于是,以亚丁为首的一批人员提出了辞呈。

此时,再过8天停火协议就将期满,可总参谋部及下属头头都甩手不干了,临时政府的成员们大为惊恐,内阁紧急组成一个五人委员会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认为,本·古里安与高级将领之间存在严重的不信任,他的改组计划应予以冻结,并提议任命加加利为国防军总司令一职,以钳制本·古里安作为国防部长的权利。

本·古里安感到脸上挨了重重一个耳光,他一言不发起身回家,当晚通知内阁辞去

总理和国防部长之职。内阁及委员会成员惊呆了,军官们也看到问题的严重性,只好宣

布撤回辞呈,服从政府(其实是本·古里安个人)的命令。在7月7日的内阁会议上,大家

发泄了一通对本·古里安的不满后,决定向荣誉让步,一致呼吁本·古里安回朝执政,

并把五人委员会的报告扔进废纸篓。

为期四周的停火,使以色列从军火到人员都有了大幅加强;因此,重新开战仅10天,战况就让阿拉伯人与外界大为惊讶。新的停战协议面世,这次宣布无限期停火,“和平

使者”伯多特伯爵踏上中东大地。但他的建议与计划还没有实施,就在耶路撒冷街头被

人枪杀。

“和平使者”之死使世人愤怒,也使许多以色列领导人骚动不安,但本·古里安却

以此为借口,解散了以色列所有的地下军事组织,并制订了一个代号为“约夫”的军事

行动,10月15日,一支补给车队向内格夫地区出发,以引埃及人出兵阻止,从而违反停战协议。埃及人果然中计,本·古里安立即命令以色列军队在整个南线阵地发起全面进

攻。

南线取得重大胜利后,本·古里安又在北线发动闪电战,60小时内占领了中加利利

并夺取黎巴嫩14个村镇;此后,又在东线采取军事行动,控制了红海之滨的埃拉特地区。

独立战争结束后,本·古里安致力于犹太流亡者的聚集,他在几乎只有他一个人举

手赞成的情况下,强迫大家接受了他的决定:对大量移民敝开国门!他的目标是四年内

把以色列的人口翻一番,事实是四年后人员实际增长了120%,并在政府的努力下,闯过

了经济上的难关。本·古里安称这几年是“伟大的年代”。

但在议会中,本·古里安并非一帆风顺,首届议会选举,没有一个政党能获绝对多数,工党也仅获相对多数,120席中的46席,松散的议会导致不断发生内阁危机。

1949年12月5日,外交部长夏里特从联合国打来电话,说把耶路撒冷国际共管的建议将获得绝大多数国家赞同,而以色列的反建议恐怕只有自己的一票,本·古里安说:“那一票也算数。”12月9日,联合国投票采纳国际共管耶路撒冷的建议,本·古里安

又一次以独特的行动进行回应:迁都耶路撒冷。本·古里安说独立战争期间,因耶路撒冷被包围,政府才不得不设在特拉维夫;“但以色列现在和将来都只有一个首都——永恒的耶路撒冷!”

世界各国对此强烈反对,纷纷抗议,但叫喊了一阵,谁也没有作出实际行动来阻止;几天后,政府各部陆续迁到耶路撒冷,只有国防部和外交部留在特拉维夫,一个是为了安全;另一个是外交部长夏里特对此持反对态度;到1953年,在本·古里安一再施加压力下,外交部也不得不迁到了新首都。

随后,由于政府的财政困境,本·古里安提出就德国纳粹劫掠犹太人财产进行索赔,西德政府表示愿意向作为受害人继承者的以色列政府支付赔款;但这个提议在以色列公众各阶层激起前所未有的反对和厌恶。本·古里安不得不把个人威信的全部份量都压了上去,并在精神上承受着极大痛苦,他认为:“被纳粹杀害已经不能开口的600万同胞在命令着,要以色列崛起、强大、繁荣,以此维护自身的和平、安全,这正是为了永远

不要让犹太民族的悲剧再次重演。”

以贝京以首的反对派和以本·古里安为首的支持者暴吵了几天后,议会在1952年1

月9日进行了记名投票,两个阵营各自动员了自己所有的力量:尚在国外的的一位统一

工人党议员被通知紧急赶回,自由运动党的一位议员忍着心脏病的发作被人用担架抬来。最后,索赔议案以61票对50票被通过,一个月后签署赔偿协定,西德政府保证在12年里向以色列提供8亿美元的商品和劳务。

人口翻番、签署赔偿协定、建立军队的立法和永久性结构、采取亲西方的外交姿态

等,这是以色列获得新生的英雄年代。本·古里安在所有这些成就中都起了决定作用,

但内阁经常出现的危机与党内的激烈争吵,使他筋疲力尽。1953年月11月,他提交了辞呈,离开军队、内阁与政府到一家无党派的基布兹(犹太定居点,类似我国的人民公社)

去休假。

本·古里安辞职后,总理由夏里特担任,国防部长由拉翁出任,但公众对夏里特缺

管权威的领导极为不满,夏里特同拉翁,总参谋长达杨、国防部办公厅主任佩雷斯与拉

翁之间存在着明显不和,许多高级官员怀念本·古里安,就发起了一场让本·古里安重

新掌权的运动。1954年发生“拉翁事件”,即拉翁被指控应对以色列特工以在埃及的惨

败负责,这次事件导致工党内部的派系斗争,1955年2月拉翁被迫辞职,本·古里安重

新回到政府,执掌国防部大权。

本·古里安回来后,与夏里特的关系急剧恶化。他建议采取军事行动,把埃及人赶

出加沙地带,夏里特强烈反对。总参谋长达扬向内阁提交了一分报复埃及人的行动计划,夏里特不允,达扬便向本·古里安提交了辞呈。本·古里安把辞呈带到内阁会议,对各

位部长说:“要么站到夏里特一边,要么站到本·古里安一边,因为轮流追随两个人,

带来的不是别的,只是破坏。”夏里特只得投降,他立即批准了达扬的大规模报复行动。

过了一年,本·古里安策划了一个精心设计的圈套,把夏里特从政府赶走,叫他去

做了巴勒斯坦工人党的总书记。

1956年,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国有化,这激起了西方国家的愤怒,英法二国

出兵干预,本·古里安决定趁机进攻埃及,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发动西奈战役,在六天时间内占领了西奈半岛与加沙地带,后来在美、苏的压力下,又被迫把这些土地归还埃及。西奈战役开创了以色列与本·古里安的黄金时代,这期间他展开强大的外交攻势,频频与各大国及周边国家领导接触,并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但四年后的“拉翁事件”,开始卷走本·古里安的辉煌。1960年,拉翁得知当时调

查此事的委员会的证明材料中有两处伪证,就要求重新调查特工失败的责任问题。经过委员会再次调查,认为拉翁对事件没有责任。但本·古里安认为这不是结论,又使政府

批准成立一个以司法部长为首的委员会再调查二个月,部长委员会也一致认为拉翁是无辜的。但本·古里安仍拒绝接受调查结果,要求工党中央委员会给拉翁处分,否则他将

辞去总理职务。

“拉翁事件”的背景是工党内部“青年卫士”与“老卫士”二个派系的斗争,本·古

里安支持“青年卫士”一派,这促使他的老朋友与老同事一个接一个与他断绝关系,夏

里特、拉翁、果达尔·梅厄夫人等人都对他展开猛烈抨击,反对党也借这些事件来攻击

工党。但本·古里安为结束拉翁的政治生命,不惜发表声明:“我将不会同拉翁坐在一起。”无疑,这是要求工党在他与拉翁之间进行选择。“老卫士”虽然同情拉翁,但考

虑到本·古里安的威望,失去他会削弱工党地位,就被迫牺牲了拉翁。1961年2月4日,工党中央委员会罢免了拉翁的中央委员和犹太工党总书记的职务。

但本·古里安与他的热情支持者没有想到,这也是本·古里安统治末日的开端。在

这次事件的斗争中,本·古里安的道德形象和可依赖性被破坏了,人们把他的表现视为

一个蓄意报复、把个人意志强加他人的独裁者。在他的党和人民眼里,永远夫去了他先前的地位。

1963年以色列独立日前夕,本·古里安最后一位密友本·兹维去世,他非常伤感,

情绪越来越沮丧;1963年6月,他递交辞呈退出了政府。辞职后,他向继任者艾希科尔提出重新审理“拉翁事件”,但艾希科尔予以拒绝。之后,本·古里安与艾希科尔、梅

厄夫人等工党元老发生针锋相对的较量,最终导致他带着一帮支持者从工党分裂出来,成立了一个新团体——以色列工人阵线。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期间,本·古里安积极介入以色列的政治活动,但他很快发现,他已处处遭到冷遇,他的政治生命已抵达终点。在生活的现实前面,他低下了自己的头。战后他开始退出政治舞台。1970年他最终退出议会。来到1953年生活过的基布兹萨代博克,撰写回忆录。

在萨代博克的最后几年,他不再是笼中的雄狮、雄心勃勃的先知和怒气冲冲的斗士,变成了一位和蔼可亲、虚怀若谷、与世无争的老人,他与梅厄夫人开始和平相处,对拉翁也采取温和的态度,甚至与贝京也握手言欢。他85岁生日时,得到了举国庆贺,以果达尔·梅厄为首的内阁拜访了他,议会还通过一项特别议案,允许他再次对议会发表讲话。

1973年12月1日,本·古里安因脑溢血去世,他被葬在萨博代克。应他的要求,他

的葬礼的突出点是默哀。

最怕中国强大的前8个国家

最怕中国强大的前8个国家 先来看看这些国家有什么共同点,闲话少说进入排名 1、日本这应该是绝大多数国人的想法(除了卖国者外),因为日本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创伤最大。日本也是世界上仅次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同时是中国的邻国,距离较近且知道中国是君子报仇百年不晚的国家。日本在二战后拒不认错,更别说道歉,明里暗里勾结一切反华势力,不惜充当美国的马前卒对中国这个昔日的恩师予以围堵。更是猖狂地将台湾纳入它的有事范围......。唉不说了,来气,第一的位置非小日本莫属。 2、美国从解放战争开始便想扶持其傀儡政府,但未能如愿,因为它看中的是阿斗。从此美国视中国如眼中钉、喉中刺,对中国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封锁和围追堵截,至今禁止其国内向中国出口武器和高科技等产品,并干涉其相关各国不允许向中国出口武器和有军事往来。美国人的意识形态相当严重,始终将中国视为假想敌,我怀疑它们的血液里流淌着人类的基因。美国也是现实世界中的单极霸权国家,不希望任何国家挑战它,甚至不希望这种迹象出现,只希望所有的国家为其打工。中国自改革开放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世界上很多事物都离不开中国的合作,如六方会谈就是典型事例。中国是美国目前最大的债权国,尽管中国人民远不如美国人民富裕,但中国的上升势头却一直在持续,这对霸权欲极强的美国来说是它们不愿看到的,因为它们不愿如中国倡导的和谐共赢,所以美国第二无人能及。 3、英国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如今的跟班马,但骨子里还保留着僵尸般的傲慢。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灾难,我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吧,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他们不仅掠夺了中国大量的宝藏,烧杀抢掠无恶不做。特别是英国不仅用船坚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更是用鸦片毒害了无数的中国百姓,其伤痛至今无法痊愈。不列颠人更是世界上少有奸诈之徒,在衰退前不仅分裂了印度,使之成为现在的印度和巴基斯坦,更是故意制造了麦克马洪线,直接导致了中印间的战争。香港的回归标志着中国真正的站起,一度令英国非常的沮丧,当时的彭定康就是很好的写照,所以英国人骨子里也是害怕中国强大的,因为它们心虚。 4、印度讲完狡猾的英国,现在不得不说说这头大笨象了。被英国殖民时,印度人的领袖甘地只敢号召民众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本身也是被奴役过的国家,却掉头想和中国一较长短,骨子里流露的是欺软怕硬而已。经过那场边境战争,他们应该深深领略了中国人的厉害了,只不过那时的中国太贫弱,而印度却同时有美俄两大阵营的支持,所以那场战争中国虽说打胜了,却没得到实际利益,至今印度还强占着中国的领土,甚至妄想着我国的西藏和新疆的领土,但他们知道出来混的早晚要还的。现在印度又甘当美国围堵中国的棋子,且左右逢源,处处想和中国攀比。连它们自己都知道,它们造出的东西除了可以吓唬吓唬巴基斯坦,根本无法和中国相抗衡,更别提中国战机一个俯冲就到新德里了。中国的强大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印度的扩张野心,使它们不敢对巴基斯坦轻举妄动。 5、印尼提到这个国家,许多人可能象憎恨日本一样地憎恨这个国家。新中国成立伊始,其政府便一直**,在苏哈托在位时,其国内更是掀起了一浪接一浪的排华浪潮。至今印尼人还对华人适用歧视政策,随着强硬派苏哈托的下台及死去,加之中国的日益强大,其国内政府和人民不得不加以收敛。华人的智慧和勤劳不仅为自己创造了财富同时也为印尼的繁荣做出了不朽的贡献,随着中国的强大,华人在印尼的要求平等的政治诉求,令得印尼害怕有一天被华人掌权,其实这完全是杞人忧天,看看新加坡的华人政府便知道中国人其实是多么善良了。

鲜为人知的特殊群体 开封神秘的犹太人后裔(组图)解析

鲜为人知的特殊群体: 开封神秘的犹太人后裔(组图) 鲜为人知的特殊群体: 开封神秘的犹太人后裔(组图) 在中州大地河南开封,生活着一个依然不为更多人所知的特殊群体: 他们是宣称从两河流域风餐露宿跋涉而来,从宋代开始就在河南开封定居的犹 太人。历经千年风霜,如今物是人非,他们的风俗已经消失殆尽。近年来 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封犹太人后裔正渐渐退去神秘的面纱走入公众视野。而争 议也再度出现:他们究竟是不是犹太人?他们何时来到中国?又是怎么来的? 开封博物馆尘封的蛛丝马迹2月9日,七朝古都开封。阳光打在人声喧哗 的马路上,年味未退的开封街巷仍然流动着温暖和散淡。记者来到位于包公湖 畔的开封博物馆时,这里并没有几个观众。据说,开封博物馆里就收藏着开封 犹太人的珍贵史料。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开封博物馆现在有三个 陈列。除了“宋代历史陈列”和“开封革命历史陈列”,还有就是不为人知的“古代开封犹太人历史文化陈列”。“我们和以色列建交时间并不长。上 世纪90年代开了这个陈列,因为比较敏感,犹太人历史文化陈列平时不对外开放,要参观必须有外事办的介绍信。多数是国外的犹太人来要求参观。” 宋朝时,开封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犹太社团 如今的南教经胡同只有一户人家是犹太后裔在开封博物馆吴馆长 的带领下,记者穿过“游客止步”的博物馆三楼,工作人员打开一道厚厚的卷 帘门,上到4楼,又折向一处更窄的通道,再打开一道铁门,登上十几步阶 梯,几乎就在开封博物馆最顶端阁楼的位置,方进入总共面积不过100平米的“犹太文化陈列”。整个展室主要陈列了三块抢救时就已经风化严重,字 迹模糊的石碑,这是开封犹太人修建的一座犹太会堂(也叫清真寺)中的三块 石碑,是记录开封犹太人宗教活动为数不多的遗存。我国和以色列正式建 交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而早在新中国成立不久,以色列就承认了新中国。实际上,如果一直把时间上溯,众多的研究学者相信,犹太人和中国的友好联系最 远则可以追溯到汉朝。“历史上,曾经迁徙到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很多都遭 受过歧视甚至迫害,但是在中国,无论是在最早有犹太人活动记录的古代,还 是后来的二战期间,中国一直对犹太人善待有加,所以犹太人对中国报有十分 友好的感情。而开封犹太人历史上非常活跃的商业活动和宗教活动,就充分说 明了这一点。”同一天,开封博物馆已经退休的老馆长,77岁的徐伯勇在接受 记者采访时分析说。光线昏暗的陈列室里,三块已经明显风化的石碑,记 录了一段渐渐尘封的辉煌岁月。这三块石碑分别是:重建清真寺记碑,尊 崇道经寺记碑,祠堂述古记碑。“它们记载了当年开封犹太人在鼎盛时期的一 些活动。”开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根据记载,重建清真寺记碑建于 明代弘治二年(1489年)。碑文已经模糊不清,但是后来的研究表明,它记载 了一次庞大的重修工程,把因为黄河大水毁于一旦的犹太人宗教场所予以修 葺。而这个习惯上也被称为清真寺的犹太会堂的始建年代则更为久远:北宋 1163年,当时的皇帝是宋孝宗。开封历史上曾经多次遭遇黄河大水,这 座清真寺几度被毁。祠堂述古记碑的碑文显示:康熙十八年(1679年),一位 身居高官的叫做赵承基的开封犹太人后裔,重新出资修建犹太会堂的经历。赵 是开封犹太人的一个显姓,是宋朝皇帝赐的姓氏。赵承基于清初任大梁道中军 守备,率兵驻汴,是现在有史可查官做得最大的一位开封犹太人。在修建清真 寺的时候,为了记录自己的功绩,他还顺便修建了一个赵氏牌坊。可谓中西合

各国国名全称

亚洲: 1、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2、蒙古-蒙古国 3、朝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4、韩国-大韩民国 5、日本-日本国 6、越南-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7、老挝-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8、柬埔寨-柬埔寨王国 9、缅甸-缅甸联邦 10、泰国-泰王国 11、马来西亚-马来西亚 12、新加坡-新加坡共和国 13、文莱-文莱达鲁萨兰国 14、菲律宾-菲律宾共和国 15、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16、东帝汶-东帝汶民主共和国 17、尼泊尔-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 18、不丹-不丹王国 19、孟加拉国-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20、印度-印度共和国 21、斯里兰卡-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 22、马尔代夫-马尔代夫共和国 23、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 24、阿富汗-阿富汗伊斯兰国 25、伊朗-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26、科威特-科威特国 27、沙特阿拉伯-沙特阿拉伯王国 28、巴林-巴林国 29、卡塔尔-卡塔尔国 30、阿联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31、阿曼-阿曼苏丹国 32、也门-也门共和国 33、伊拉克-伊拉克共和国 34、叙利亚-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 35、黎巴嫩-黎巴嫩共和国 36、约旦-约旦哈希姆王国 37、巴勒斯坦-巴勒斯坦国 38、以色列-以色列国 39、塞浦路斯-塞浦路斯共和国 40、土耳其-土耳其共和国 41、乌兹别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 42、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共和国 43、吉尔吉斯斯坦-吉尔吉斯共和国

44、塔吉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 45、亚美尼亚-亚美尼亚共和国 46、土库曼斯坦-土库曼斯坦 47、阿塞拜疆-阿塞拜疆共和国 48、格鲁吉亚-格鲁吉亚 欧洲: 49、冰岛-冰岛共和国 50、丹麦-丹麦王国 51、挪威-挪威王国 52、瑞典-瑞典王国 53、芬兰-芬兰共和国 54、俄罗斯-俄罗斯/俄罗斯联邦 55、乌克兰-乌克兰 56、白俄罗斯-白俄罗斯共和国 57、摩尔多瓦-摩尔多瓦共和国 58、立陶宛-立陶宛共和国 59、爱沙尼亚-爱沙尼亚共和国 60、拉脱维亚-拉脱维亚共和国 61、波兰-波兰共和国 62、捷克-捷克共和国 63、匈牙利-匈牙利共和国 64、德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65、奥地利-奥地利共和国 66、列支敦士登-列支敦士登公国 67、瑞士-瑞士联邦 68、荷兰-荷兰王国 69、比利时-比利时王国 70、卢森堡-卢森堡大公国 71、英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72、爱尔兰-爱尔兰共和国 73、法国-法兰西共和国 74、摩纳哥-摩纳哥公国 75、安道尔-安道尔公国 76、西班牙-西班牙 77、葡萄牙-葡萄牙共和国 78、意大利-意大利共和国 79、梵蒂冈-梵蒂冈城国 80、圣马力诺-圣马力诺共和国 81、马耳他-马耳他共和国 82、克罗地亚-克罗地亚共和国 83、斯洛伐克-斯洛伐克共和国 84、斯洛文尼亚-斯洛文尼亚共和国 85、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

中国与美、德、以色列教育的54个致命差异

中国与美、德、以色列教育54致命差异 1、为谁而学: 美国教育告诉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让学生自己去想,想学什么东西,因而学生一般学得主动、灵活、高兴。而中国的教育总是要事先给学生做出细致繁琐的各种规定,该学什么,学多少,什么时候学,该怎么学等等,中国的学生视学习为功利,因而习惯于应付,学习是家长、老师的事情,是为升官发财找工作而学,学得被动、教条、无奈。 2、育人目标: 美国不太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极其看重学生“创造力”和自学精神的培养,因而才会有美国白领不会算10减6等于几貌似“可笑”的事情发生,他们觉得要趁孩子年龄小时抓紧培养创造性思维,尤其是要培养孩子们的自学精神与能力或曰学力。而中国教育特别重视所谓的“双基”,重在练“基本功”,不重视对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美国的学生低分高能,中国的学生高分低能。因而世界500强企业,一般不愿意接收中国学生,在他们看来,中国教育是培养知识的奴仆,而不是在“育人”。 3、课堂: 中国的教育善于给孩子一个总结,把学生教到无问题就好;美国的教育善于给孩子一个启发,把学生教到能不断提出新问题。中国的课堂要举手发言,美国的课堂鼓励自由发言。中国的课堂如果对教师的结论不同意会遭受批评,而在美国的课堂上则受到表扬。中国的课堂讲纪律,美国的课堂讲人之权。 4、师生关系: 在中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孩子刚踏入学校就知道老师总是高高在上。我国还流行一句忽悠了大众的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而在美国教授也没有什么权威可谈的。美国人不承认权威。中国孩子盲目崇拜老师,觉得老师总是对的,中国的老师喜欢保持威严,不苟言笑,美国老师很喜欢和小孩一起聊天,是极好的朋友关系。美国承认知识上有教不好的学生,但是,老师会多次认真地告诉所有学生:老师会永远像母亲一样的同爱所有孩子,不管孩子品德好还是还是品德次,不管孩子健康还是疾病,不管孩子聪明还是愚蠢,不管孩子能干还是笨拙,不管孩子富裕还是贫穷。美国老师还会努力让所有孩子找到成功和自信。我国有几个老师能做到这样呢?美国老师绝对是学生的榜样,学生很难挑出老师的明显不足。我国的老师和领导到处有公然的违规现象:1)公共场所吸烟,2)情绪易激动发怒,3)出口成脏,4)酒后上课,5)办公时间搞非公务事、打游戏等,6)赌博,7)多种浪费,8)重复建设,9)浪费和闲置资源,10)以安全为由不履行许多责任...... 5、考试制度: 美国的考试经常是开卷,孩子们一周内交卷即可,师生都不在意任何奖励。而中国的考试则如临大敌,单人单桌,主监副监严防紧守。在中国,学校、老师、学生考试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淘汰和奖励与虚荣等。而美国的考试目的在于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查漏补缺,以利于今后的发展。 6、班级人数: 中国虽明文规定中小学某年级每班不超过45人,但乡镇及县级学校班级人数平均60人之多,有的达90多人,法律并不能约束什么。而在美国,一个班的人数不超过30人,31个人就属于违反教育法,不同的是美国人看重的是诚信——自我信誉度,故不敢越雷池半步。 7、时间: 在一年中,中国中学生有8个月是上课时间,每天11个小时左右的在校时间。美国学生每年只有1000个小时左右。上学时间短、课业负担少,这是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孩子有了更多的自由安排时间还能让孩子学习自己安排时间。 8、成绩单: 成绩在美国属于“隐私”。老师给家长看成绩单,他只给你看自己小孩的成绩,不会公布全班的成

犹太人苦难与成功的背后

犹太人苦难与成功的背后 一个古老的民族,一个在历史的长途旅行中迷失方向将近两千年的民族。1813年的流离失所,1813年的颠沛生涯,寄人篱下,受人奴役。岁月的流逝让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古老的民族承受了太多的苦难,然而,我们又不得不看到同样是这些备受苦难的人们,在各个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或许是一种必然,一种沉默了两千年之后悄然觉醒的必然,曾经我们感叹中东战争时期以色列六天内击败六国的奇迹,我们惊叹大军压境的时刻竟还有大批的犹太人从世界各地飞回战火不断的以色列。 炼狱般的考验泯灭不了他们心中亘古未变的信念。迷失了两千年的民族终于在晨曦中找到了回家的路。 或许是在摩西带领族人回到故乡“迦南”的途中,由于他们无节制的纵欲,他们受到了耶和华的惩罚,从那以后,他们紧守着自己的律法,不敢有半点逾越。同时,他们深深地相信,只要他们虔诚地侍奉上帝,在困难的时候,上帝会派使者来帮助他们的,就像当年的摩西一样。 当他们在埃及沦为奴隶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放弃希望,他们始终相信,救世主终有一天会来临,或许,正是这种强大的信念支撑着这个古老的民族走过了最艰苦的岁月。即使,他们的双腿深深地陷在泥浆里,即使,他们的双膝重重地砸在埃及金字塔前,他们也不曾屈服,或许正因如此,当希望来临,曙光渐近的时候,他们更加欣喜,他们更加相信,上帝无处不在。 是什么造成了犹太人的苦难?是全世界不同民族对犹太人的排斥,还是由于希特勒这类极端主义者的残暴。又是什么成就了犹太人的成功?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还是逆境的激励。在我看来,一切追根溯源,或许是他们坚定不移的宗教信仰,是他们对自己心中信念执著的追求。 在犹太民族被大国欺压的时候,他们流浪到世界的其他地方。这时,他们坚定不移的信仰成了他们致命的弱点。他们只信奉自己的神灵,这种从内心深处涌出来的信仰超越了其他任何一个民族。但正是他们这种拒绝向诸神献祭的做法使得他们被当地的居民排斥。同时,犹太人一点也不崇拜偶像,这毋庸臵疑地引起了世俗皇帝以及各个贵族的不满。这样,在新的环境中,他们同时不被社会的两大阶级接受,这无疑为他们悲惨的命运埋下了伏笔。其实,他们并没有错,他们只是坚持了他们的信仰而已。

以色列政府贷款简介

以色列政府贷款简介 为了促进以色列对中国的出口业务,以色列财政部和中国财政部于1994年签署了一份双边合作协议,并与以色列外贸风险保险公司合作。 2004年11月以色列财政部和中国财政部签署了《第二号财政协议》。协议的额度已经从原来的2.5亿美元增加到5.5亿美元,贷款条件也更为灵活。截至目前,以方承诺优惠贷款总额10亿美元,其中约5.5亿美元已生效,生效贷款项目190余个,项目涉及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部分中央企业。 2010年5月11日-15日,财政部副部长李勇率团访问以色列,与以色列财政部长斯泰尼茨进行双边财政合作会谈,并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以色列国政府第三号财政合作议定书》。该议定书规定由以色列政府提供4亿美元优惠政府贷款,用于中方医疗卫生、农业开发、教育培训、智能交通管理、通信、消防、水处理、节能减排及其他高科技领域项目。 根据《财政合作协议》的规定,中方银行和以色列银行以及国际银行之间签署《框架贷款协议》,为批准特定的贷款以资助出口交易设定了条款和程序。签署框架贷款协议的商业银行有: 以色列政府贷款的优势 -贷款利率优惠,贷款期限较长,最长可达15年,还款方式灵活多样 -外方批准程序简单,一般可在一个月内批准 -以色列成份要求较合理,一般为40-60% -在成份满足的前提下,可支持土建 贷款条件:

1.项目金额15%的预付款可由预付款贷款融资。预付款贷款的固定利率为1.5%/年。 2.长期融资(项目总金额的85%)在金融协议生效后18个月开始每半年还款一次。根据贷款年限的不同,有多种还款方式可供选择。 1.贷款条件: (1)合同金额低于100万美元(含此额度)适用贷款条件方案A 或A-1。A方案为固定年利率3.2%,贷款期7年,包括1年半宽限期;A-1方案为年浮动利率LIBOR+0.45%,贷款期7年,含2年宽限期。 (2)合同金额高于100万美元但低于500万美元(含此额度)适用贷款条件方案B或B-1。B 方案为固定年利率2.5%,B-1方案为年浮动利率LIBOR+0.5%;两者的贷款期均为10年,包括2年宽限期。 (3)贷款金额大于500万美元适用贷款条件方案C或C-1。C方案为固定年利率3.6%,贷款期15年,包括1年半宽限期;C-1方案为年浮动利率LIBOR+0.5%,贷款期15年,包括2年宽限期。 加权计算的贷款赠与成份在25%或以上。适用B类贷款条件的也可选用A类贷款条件;适用C 类贷款条件的也可选用B类或A类贷款条件。 2.币种:美元。 3.使用领域: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喷灌滴灌、高科技等领域。 4.采购要求:以色列供货比例不低于合同金额的40%。 商业合同融资程序 1.以色列供应商和中国的终端客户之间应该签署商务合同。 2.在《框架协议》的规定范围对一份商务合同进行融资活动,必须签署一份《单项贷款协议》。3.以色列供应商向中国的终端客户提供货品和服务。 4.在收到货物并达到终端客户的满意后,借款银行将请求根据《单项贷款协议》进行支付。5.以色列银行(贷方银行)将资金提供给以色列供应商,并根据《框架贷款协议》中的条款将该支付数额列为中方银行(借方)借款数额。 6.以色列外贸风险保险公司担保借方会偿还贷款。

犹太人与读书

犹太人与读书 犹太学校历史上有一传统,刚入学的小学新生头一次听课,须穿上新衣服,由教士或有学问的人领到教室。在那里放着一块干净的石板,石板上有几行用蜂蜜写下的希伯来字母和简单的《圣经》文句。然后让孩子们一边诵读字母,一边舔掉石板上的蜂蜜,接着,还有蜜糕、苹果和核桃可吃———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使他们在学习发蒙伊始就尝到香甜的滋味。这种习俗如今虽已不再时兴,但该仪式背后无疑暗含了犹太人的一种观念,即知识是甜蜜的,孩子们应抱着欣喜和愉悦的心情来开始学习。 犹太文化传统历来重视教育,爱护书籍,看重学识,推崇智慧。在《犹太教法典》的时代,学问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东西。学者们纷纷出人头地,成为犹太社会的精英。在社会组织系统和公共活动中,学者和教师往往比王子和武士更有权威。上层家庭的年轻女子,大多愿意嫁给学者,而不是商人或金融家。假若父亲和教师双双入狱,孩子就会决定首先救出教师。因为在犹太社会中,传播知识的学士或教师地位非常之高。 犹太人从不焚书,哪怕是攻击犹太人的书亦不例外。按照犹太教规,在每周的“安息日”(从周五日落到周六日落)里,都得停止工作和活动,但各种书店却可继续营业,且不管是在“安息日”的白天还是夜晚,这一天,书店里时常挤满了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犹太人平均每人的读书量高居世界各国之

首。以色列各村镇大多建有环境高雅、布置到位、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或阅览室。在这个仅有五百多万人口的国家,有各类杂志九百多种。热爱学习、崇尚读书的气氛,在犹太民族中蔚然成风。在重视学习知识的同时,犹太人也十分注重实际才能的培养。他们把仅有知识而缺乏才干的人比喻为“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在他们看来,一般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要创新就必须以思考为基础,而创新则由提出怀疑和寻求答案来完成。犹太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被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家里着火了,你将带什么东西逃跑呢?”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来,家长就会告诉他:“你要带走的不是金钱,也不是财物,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也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而智慧的培养又岂能离开教育和读书? 由于犹太人有一以贯之的重视教育之传统,使该民族在长期的颠沛流离中能够不断涌现出优秀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和一流的经营者。马克思、爱因斯坦、门德尔松等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诺贝尔奖得主中的犹太人,历年来比例惊人。 在世界历史上犹太人有着太多前所未有之处,也创造着太多前所未有的奇迹,曾经既没有祖国,也没有资源,经历了那样多的战乱和沦陷在彼此离散几千年后再次复国(曾经被希特勒杀了六百多万人),在全球只有1500万的犹太人,在世界总人口中只占0.3%,全美100多名诺贝尔奖得主,犹太人占一半; 全美名牌大学教授,犹太人占三分之一; 美国的百万富翁中,犹太人占

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历史渊源

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历史渊源 ——以巴问题的历史其实,今天斗得你死我活的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源于一个古老民族——闪族(闪米特)。具体到巴勒斯坦地区,最早的居民是迦喃人,此后一支叫做哈卑路的游牧民族迁入,排挤了迦喃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他们就是希伯莱人的祖先。 公元前10世纪,大卫王建立了统一的以色列——犹太国家,他的儿子所罗门王史载是一位睿智的伟大君主,他在耶路撒冷建立了都城,耶路的意思是城,撒冷是和平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和平之城,可惜这个城市从建成的那一天起,就几乎没有和平过。所罗门王在耶路撒冷大兴土木,建立了宏伟的所罗门圣殿,后来犹太教视耶路撒冷为圣城,圣殿所在的圣殿山为圣地。 公元前935年,以色列—犹太国家分裂,北方称为以色列国,南方称为犹太国,这便以色列和犹太两词的来历。说起这犹太人的历史,是非常悲苦的,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的500多年中,他们经历了三次大离散,最终失去了自己的祖国。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攻灭犹太国,摧毁了耶路撒冷,将数万名犹太贵族、工匠押回巴比伦,史称巴比伦之囚,这是犹太人的第一次大离散。 公元前538年,波斯人攻占巴比伦,巴比伦之囚才返回故乡。犹太教的经典《旧约全书》,大约就是这一时期形成的。200年后,马其顿人大举南下,犹太人再次被征服,流落到南欧、北非、中亚,这是犹太人的第二次大离散。公元前63年,罗马人占领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在几十年中不断起义反抗,都遭到了罗马人的残酷镇压,被卖为奴隶的达一百万人以上,幸存者也纷纷逃离家园,流落他乡,这便是犹太人的第三次大离散。至此,犹太人作为巴勒斯坦地区主要居民的历史结束,犹太人变成了一个没有祖国的民族。 犹太人走后六百多年,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兴起,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巴勒斯坦地区成为了帝国的一个省,此后当地居民逐步阿拉伯化,此后的一千多年里,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就一直繁衍生息在这里,这里就成了他们的祖国。为了保卫自己的祖国,阿拉伯人与历次东侵的十字军进行了长达数百年的斗争,用自己的鲜血捍卫了自己的祖国。看到这里,亲爱的朋友们,你们说巴勒斯坦这块土地到底是阿拉伯人的呢,还是犹太人的呢?真是一桩难缠的历史公案啊。 犹太人在离开巴勒斯坦以后,大多经小亚细亚半岛,流散到了欧洲,虽然没有了自己的祖国,但是犹太人仍然信仰自己的犹太教,讲希伯莱语,用希伯莱文。常言道,没娘的孩子象根草,没有祖国的以色列人,就象没娘的孩子,走到那都是少数民族、异教徒,倍受歧视,心酸异常。就在犹太人离开巴勒斯坦不久,基督教产生了,其实基督教最还是从犹太教脱胎出来的,但是从基督教产生开始,两教就一直对立,传说耶稣就是被犹太教上层人士勾结罗马总督害死在耶路撒冷并升天的。中世纪基督教独步欧洲,犹太教自然被视为异端邪说,一切天灾人祸都被归罪给犹太人,黑死病、霍乱、鼠疫,都被说成是犹太人招来的,教堂失灾火、洪水泛滥都是犹太来造成的,总之犹太人成了万恶的灾星,动辄被暴尸荒郊。 为了生存,犹太人又一步一步从西欧、南欧迁移到中欧、东欧。在无依无靠,任人宰割的犹太人心中,只有回到祖先生活过的地方,重建犹太国,才是唯一摆脱人间苦难的出路,“明年在耶路撒冷”成了犹太人的祈祷语,这便是犹太复国思想的起源。很多犹太人从世界各地来到揶路撒冷,伫立在所罗门圣殿被毁后仅剩的一堵残墙下哭泣,寄托者对故国的哀思,憧憬着复国的一天,这堵墙后来便被世人称为哭墙,哭墙见证着犹太人的苦难,也见证着犹太人复国的理想。 在西欧资产阶级革命以后,提倡自由、平等和博爱,宗教压迫缓和,中、西欧犹太人走上了与居住国同化的道路,并相继获得平等的公民权利。但是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欧洲主要国家的帝国主义化,从19世纪中叶开始,新一轮反犹浪潮开始,到19世纪末达到一个高峰,尤其是1881年的俄国屠犹事件和法国1894年的

中国犹太人的生存法则

作者:幸运之星 1992年,当我辗转回到以色列的时候,13岁的老大、12岁的老二和10岁的小女儿都还暂时留在中国。选择在那时回到以色列,完全是穷途末路:我的父亲是犹太人,二战时逃亡到上海,并在那生下我。 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抛弃了我们,12岁那年父亲去世,我就成了孤儿。 长大后,我在上海铜厂当体力女工。 结婚生下3个孩子后,丈夫离我们而去。留在上海,满眼都是痛苦的回忆。 正好那时中以正式建交,怀着一种逃避的心情,我成为了第一批回到以色列的犹太后裔。 初到以色列的日子,比想像中要困难许多。我不懂得那语言(父亲教的古希伯莱语早已不在以色列使用),不懂得移民优惠政策(新移民可以有一笔安家费)。 在特拉维夫的大街上,我压根不知道怎样才能生存下去。我从上海带去的积蓄只能维持3个月的生活开支,我必须找到赚钱的办法,还要早日把孩子接到我身边。 我苦攻希伯莱语,学最基本的生活语言,然后,我在路边摆了个投资最小的小摊卖春卷 以色列的官方货币是谢克尔,1谢克尔兑换人民币2块钱,更小的币值是雅戈洛,1谢克尔等于100雅戈洛。我的春卷小摊,每天能赚到十来个谢克尔。 当我的小摊生意慢慢稳定下来以后,1993年5月,我把3个孩子都接到了以色列。 孩子们初到以色列的时候,受到了不少邻居们的责难。 以前在国内时,我一直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到了以色列以后,我

依旧做着我合格的中国式妈妈:我把孩子们送去学校读书,他们上学的时候我卖春卷。 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他们就来春卷摊,我停止营业,在小炉子上面给他们做馄饨下面条。一天,当3个孩子围坐在小炉子旁边等我做饭的时候,邻居过来训斥老大:"你已经是大孩子了,你应该学会去帮助你的母亲,而不是在这看着母亲忙碌,自己就像废物一样。"然后,邻居转过头训斥我:"不要把那种落后的中国式教育带到以色列来,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 邻居的话很伤人,我和老大都很难受,回家后,我安慰老大: "没事的,妈妈能撑住,我喜欢照顾你们。 " 可是,老大说:"也许,她说得没错。妈妈,让我试着去照顾弟弟妹妹吧…… 第二天是祈祷日,孩子们中午就放学了。来到我的小摊,老大坐在我旁边,学着我的样子把打好的春卷皮包上馅,卷成成品,然后入油锅去炸。 他的动作一开始有些笨拙,但是后来越来越熟练……老大身上的转变大得连我自己都想不到,除了帮我做春卷,他还提出由他们带做好的春卷去学校卖给同学。每天早上,他和弟弟妹妹每人带20个春卷去学校,放学回来的时候,会把每人10谢克尔的卖春卷收入全部上交给我。我觉得很心酸,让他们小小年龄就要担起生活的担子。 可是,他们没有表现出我想像的那种委屈,他们说他们慢慢开始喜欢这种赚钱的感觉了。邻居太太经常来跟我聊天,告诉我正规的犹太家庭应该如何运作,应该如何教育孩子:犹太人从来不觉得赚钱是一个需要到达一定年龄才能开展的活动,与中国的"教育从娃娃抓起"一样,他们始终觉得"赚钱从娃娃抓起"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从耶路撒冷到北京(一位以色列犹太人的在华20年经历和他的中国情结)

从耶路撒冷到北京一位以色列犹太人的在华20年经历和他的中国情结_书库_网易读书 序一中国和以色列:光荣的过去和充满机会的未来 1 中国和以色列:光荣的过去和充满机会的未来以色列政府前任总理埃胡德.阿尔默特我父母亲早年在中国生活。当时正值俄国革命,大批犹太人难民逃离俄国,四出寻找一个能让他们保全身家性命安全的安身之地,躲避在此之前降临到他们以及别的许多人头上的迫害犹太人的反犹主义灾难。父母亲就是这批犹太难民当中的一部分。他们来到了接纳犹太人难民的一个城市哈尔滨。这座城市位在中国东北,接近俄罗斯,上世纪初期还是不大的一个小镇。哈尔滨欢迎犹太人,张开双手将他们拥抱在怀里,用关怀和友谊温暖他们的心。我和我的弟兄都没有亲历那个时期的中国,只是从长辈那里听说他们的回忆。长辈们是多么留恋中国,留恋他们曾经在那里生活过的那段时光!我父亲在他的回忆录中用大量笔墨记述他的这段经历。对许多以色列人来说,中国是另外一个世界,远在天边。生活在以色列的人,主要来自俄罗斯、波兰和其他东欧国家以及北非的穆斯林国家。我们家庭则不同,始终将中国挂在心上,尽管我们不在那里出生,也不曾亲眼目睹,还是对她朝思暮想。我们家里摆满了中国的工艺品,有绘画、绣球、中国式的绣花被面和枕头。画作上描绘的是哈尔滨,也有上海和天津,这都是父辈们在中国生活时到过的城市。记得我们还年幼无知和刚刚步入少年时期的时候,长辈常给我们讲述家族的故事,我们最感亲切的就是有关中国的回忆。现在我们终于亲自来到了中国。我的三位兄弟比我来得早,上世纪90年代初期便各自以不同身份到过中国。这时的中国和我父母亲离开时候的情况相比,完全改变了模样。我兄弟看到的这个国家,正在迈开大步去实现其超级大国的梦想,这个国家的人民深知,一旦他们学会充分发挥其庞大劳动力的优势,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与境外的科技成就相接轨,更重要的是展开双翼将其国际关系布及全球,向一度封闭的地方打开贸易机会的大门,他们必将赢得一个光辉的未来。我的长兄亚伯拉罕在以色列驻中国大使馆任职科学和农业公使4年之久,

【走进以色列】犹太人地历史(附历史表)

【走进以色列】犹太人的历史(附历史表) (摘自:希尼之声) 犹太信仰的历史既悠久又傲人。这段至今超过三千八百年的犹太历程交织着伟大的发现、无止尽的创造力与辉煌的成就,但也曾有过深沉的绝望、痛苦的灾难与破碎的梦想。 犹太人在享有几个世纪的自由与独立后,被放逐漂流了数千年之久。不止一次,甚至是超过十次以上,犹太人所得到的接纳、欣赏与尊重到头来都被暴政、压迫与几乎逃不掉的杀戮所破碎。 但犹太人与犹太信仰在历经这一切之后仍得以幸存,并稳定和茁壮下去。之所以能够这样,是因着他们对上帝的坚定信靠,对实践上帝诚命的委身,对犹太社群所展现的永久信心,以及对未来充满了奔放的希望与信靠。 若想完全了解犹太信仰,必须先对犹太历史做个综览,并了解犹太信仰与实践的历史来龙去脉。而若要明白并掌握犹太历史的全貌,也有许多值得参考与阅读的好书。 这篇文章所提供的只是一个犹太历史的基本综览,先列出大要的时间点,接着补上附有评注的完整相关事件纪录。这个简表列了许多对犹太生活造成巨大冲击的重要事件,也提供了一条管道,让我们藉以理解历史背景、哲学与政治环境、时势、不同的民族,以及那些塑造犹太信仰及犹太人的思想。

公元前 大约前1800年上帝与亚伯拉罕立约 亚伯拉罕宣告信仰独一的主上帝;犹太信仰的开始。 大约前1700年希伯来人迁居埃及 雅各布的子孙开始长达450年在埃及的寄居。 大约前1250年出埃及 摩西带领以色列民脱离埃及为奴之地。 大约前1250年上帝在西乃山赐下启示 上帝将十诫颁赐给以色列民。 大约前1200年征服迦南地 乔舒亚带领以色列民进入应许之地。 大约前1200-1030年士师时期 十二支派定居应许之地;一段动荡不安的时期;饱受四境列国的攻击;士师们相继承担领导大任。 前1030年扫罗被膏为王 建立君主政体。 前1010年戴维王朝 本身既是战士,又是诗人的戴维王定都耶路撒冷,并让该地成为献祭敬拜的中心。 前970年所罗门王朝 这位智能又和平的君王为以色列地及其百姓带来了一段太平盛世。前950年建造圣殿

以色列国家概况

以色列国家概况 (最近更新时间:2013年10月) 【国名】以色列国(THE STATE OF ISRAEL) 【面积】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规定,以色列国的面积为1.52万平方公里。1948-1973年间,以色列在四次阿以战争中占领了大片阿拉伯国家领土,80年代以后陆续部分撤出。目前以色列实际控制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 【人口】801.8万(2013年4月),其中犹太人约占75.3%,其余为阿拉伯人、德鲁兹人等。 【语言】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均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 【宗教】大部分居民信奉犹太教,其余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其他宗教。 【首都】建国时在特拉维夫(TEL AVIV),1950年迁往耶路撒冷(JERUSALEM)。1980年7月30日,以议会通过法案,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恒的与不可分割的首都”。对于耶路撒冷的地位和归属,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一直存有争议。目前,绝大多数同以有外交关系的国家将使馆设在特拉维夫。 【国家元首】西蒙·佩雷斯(SHIMON PERES),2007年7月15日就职,为以色列第9任总统,任期7年。 【重要节日】犹太新年(约公历9月)、赎罪日(约公历10月)、住棚节(约公历10月)、逾越节(约公历3、4月)、大屠杀纪念日(约公历4、5月)、独立日(约公历4、5月)。 【地理】位于亚洲西部。毗邻巴勒斯坦。东接约旦,东北部与叙利亚为邻,南连亚喀巴湾,西南部与埃及为邻,西濒地中海,北与黎巴嫩接壤。海岸线长度198公里。 【气候】地中海型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最高气温39℃;冬季温和湿润,最低气温4℃左右。 【简史】犹太人远祖是古代闪族的支脉希伯来人。原居住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公元前13世纪末开始从埃及迁居巴勒斯坦地区。公元前1000年左右,建立以色列国。此后先后被亚述、巴比伦、波斯、古希腊和罗马帝国征服。公元70年被罗马人赶出巴勒斯坦地区,开始长达近2000年流亡生活。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犹太人开始大批移居巴勒斯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对巴勒斯坦实行委任统治。1917年,英国政府发表《贝尔福宣言》,表示赞成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民族家园。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

以色列版图

想到以色列地图是这样的吗? 《咸杰搏克》原创图文 图一为以色列国使用的地图:

图二为国际社会包括我们中国出版的《世界地图》以色列或巴勒斯坦地图:

差哪了呢?大伙没事先琢磨一下。 以色列别看国小,但啥叫以少胜多?啥叫以弱制强?全在版图上了。埃及强不强?强!叙利亚大不大?大!约旦怎样?也不小!就是这三个强大不小的联军,几次征战以色列没有一次得手占便宜。最终叙利亚落个丧失加利利湖和丢失戈兰高地下场!水对于人类意味生命,加利利湖拥有及其丰富的淡水资源!谁占领了戈兰高地谁就事实上控制了水源控制了生命!依我看叙利亚人下辈子大大下辈子再也夺不回戈兰高地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第三张是我照葫芦画瓢示意图。右上角黑色部分,原来是叙利亚地盘,目前国际社会包括我们中国的地图也依然将黑色部分划为归属叙利亚。但没用呀!事实上以色列牢牢占领和控制了戈兰高地并且划入自己版图。就凭叙利亚实力要想夺回不太可能。这就像耶路撒冷一样,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都吵吵嚷嚷是自己的永久首都,但喊归喊。犹太人65战争都 把约旦人从耶路撒冷彻底赶跑了,巴勒斯坦人想得到更是一点门都没有!我看最终也就落个干瞪眼心里向往而已吧! 以色列国旗背后曾经是叙利亚现在被以色列划入版图的戈兰高地!湖光山色够 诱人的啊!也够眼红的呀!无论如何为此再打下去我都太理解了!可怜的叙利亚人!悲哀的叙利亚人! 巴以争端,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恩恩怨怨,与我们这些花钱买来的形象大使无关。我坐在加利利湖游船上,只知道心情心情再心情!

看到上来一大帮中国人!得,船长也会来事!咔!立马从柜子里找出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啥叫爱国,出来了就知道作为中国人的尊严和面子!人家犹太人还与此同时专门为我们准备了义勇军进行曲!!在异国他乡听国歌!我两眼泪汪汪一观察别人也都不停的激动着呢颤抖着呢。蓝天白云下就是加利利湖和戈兰高地,但我更爱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鲜艳的五星红旗!唉!竟给别人照相了,要是当初在这位置上,哪个朋友咔咔给我弄几张装进去就好了! 岸边一对以色列青年男女和他们夫妻宝宝!如此安详温馨的画面,大伙说说这世界上都不好好过日子,没事找事乱折腾,乱打啥呀?不过话说回来了,谁都愿意自己地盘大点管的人多点。唉!上帝创造了人,就是让你们相互乱掐的!我们大家还是珍惜来之不易的平静生活吧。

古巴比伦人与犹太人的关系

古巴比伦人与犹太人的关系 美索不达米亚人与犹太人是近邻共同居住在西亚肥沃的新月地带。他们之间的关系,可追溯到公元前9世纪。然而,这种往来,没有鲜花,也没有橄榄枝,对犹太人来说,只有被征服被奴役的惨痛经历。他们建立的两个犹太人的国家分别毁于亚述人和迦勒底人之手。 公元前9世纪中叶亚述人的崛起,对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当时,犹太国已分裂为两个国家,北方是以色列王国,建都撒马利亚,南部是犹太王国,定都耶路撒冷。为了与国势如日中天的亚述人修好,北方的以色列派使节出使亚述,给当时的亚述国王沙尔马纳赛尔三世送去了丰厚的礼物。右图向我们展示了这一场景。沙尔马纳赛尔三世站在左边,有两助手相随,前上方是亚述主神阿舒尔神的标志。以色列使者匍匐在亚述国王的脚下,向亚述王表示臣服;使者的后面是两名亚述军官,他们引导着后面带着金银等礼物的犹太人。这一场景刻画在亚述王宫的一根黑色石柱上,现存大英博物馆。 不过,犹太人的进贡并未能阻止亚述人的铁蹄。亚述在横扫了大马士革后,还是把下一个征服目标对准了以色列王国。公元前722年,亚述人攻占了首都撒马利亚,灭了以色列王国。 20年后,亚述国王辛那赫里布向南部的犹太王国发动了进攻。据说,在亚述军队兵临城下的时候,犹太的一位先知以赛亚挺身而出,向恐惧成分的犹太老百姓发表演说。他说,如果亚述人毁坏了耶路撒冷,这是因为耶和华把亚述当作了他手中的鞭子,以此来惩罚犹太的恶行。希伯来人的未来是伟大而光辉的,而亚述即将面临灾难。但是,以赛亚的预言未能阻止犹太人眼前的灾难。南部的犹太王国最终被新巴比伦王国所灭。公元前598年和公元前587年,新巴比伦王国的国王尼布甲尼撒两次进攻耶路撒冷,犹太王国的百姓展开了殊死抵抗。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城在经过一年多的围攻后被尼布甲尼撒的军队政破,惨遭劫掠破坏。犹太的圣殿被毁,耶路撒冷成为了一片血与火的海洋,犹太国王齐德启亚被抓获后剜去了双眼,和耶路撒冷被俘的显贵和百姓一起流放到巴比伦,成为“巴比伦之囚”。这场苦难成了犹太人永远挥之不去的惨痛记忆。《圣经·诗篇》中吟唱的一支《流浪之歌》仿佛又让我们见到了当时的情景: 在巴比伦河畔, 我们坐着哭泣, 思念着锡安山(巴勒斯坦)。 在市中心,柳树下, 我们已把齐特拉琴悬挂。 在那儿,战胜者要求我们唱歌, 掠夺者带着快乐的神情说: “给我们唱几首锡安山的歌。”

以色列人为何感谢中国

2015年的尾声,以色列政府拍了一部短片《谢谢,上海》,感谢上海在二战期间接待了来自欧洲两万名被纳粹德国压迫的犹太难民。这部片子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分多钟,但背后却是一段东西方历史的感人故事。 2015年,全球纪念反法西斯战争70周年,以色列政府特别拍了视频《谢谢,上海》,谢谢上海人民在二战期间,接待了来自欧洲起码两万名被纳粹德国压迫的犹太难民。从20世纪30年代到二战胜利,犹太人在上海找到了一个感情和生命的避风港。70多年后,以色列政府表达感恩,向上海市民致敬。 这部片子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分多钟,但背后却是一段东西方历史的感人故事。1939年,在纳粹于德国发动“碎玻璃之夜”,全面镇压犹太人之后,全球都没有国家发出签证给德国与奥地利惶恐的犹太人,但在维也纳的中国领事何凤山却发出了数以万计的中国签证给这些落难的犹太人,让他们可以投奔上海,避免了以后被送往毒气室的命运。因而这些签证,被犹太人称为“生命签证”。当年在上海居住过的犹太难民,出现在片中 描述二战期间上海庇护超过2.5万名犹太人事迹的纪录片《犹太人在上海》,也于2015年12月16日在美国纽约曼哈顿举行首映仪式。上海广播电视台历时八个月,辗转德国、奥地利、美国和以色列等国,采访了近40位犹太难民,完成了这部感人的影片。 赛珍珠写开封犹太人 犹太民族在神州大地出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而河南省开封更曾经出现一个犹太人社区,早在1163年,就有犹太会堂的出现。 更有史学家推测,进入中国的犹太人,就是犹太历史中“消失的十支派”的后裔。明朝时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来华,就曾记载与来自开封的犹太裔知识分子安田见面的故事。 在中国长大的美国作家、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在1948年写了一本专门描述开封犹太人后裔在中国被同化的故事《牡丹》,为开封犹太人的传奇,做出了文学的脚注。二战时期中国驻维也纳领事何凤山:营救犹太人何凤山发给犹太人的签证事实上,千年历史的开封犹太人,最后被儒家文化所同化,他们都失去了自己的文字与语言,而只有一些礼仪与生活上的遗痕。 有一群独特的“中国派” 以色列有一群独特的“中国派”,他们都是当年在中国避难的犹太人后裔,或就在中国出生。如以色列海军的中将马伦,其外公是中国人,母亲是在上海长大的中犹混血儿,父亲是德国犹太人。他曾是以色列海军的灵魂人物,而由于他的中国背景,也被戏称为chiney。美国前财长布鲁门塔尔重返上海:忆儿时避难岁月 另外一位来自上海的犹太政治人物,是美国前财政部长布鲁门塔尔,他童年生活在上海战火纷飞的岁月,生活艰困,他为面包店派送面包,赚取一小块面包作为酬劳。他后来到了美国,成为卡特总统内阁的重要人物,并参与美中全国委员会的领导工作。他曾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重返上海,追溯自己的童年,感慨不已。 70多年前,上海、天津、哈尔滨对犹太难民的庇护,让两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患难时荣辱与共,而那段黑暗时代建立起的深厚情谊,为如今蓬勃发展的中以关系早打下了牢固基础。 感激中国人伸出援手 最初想到拍摄这么一部《谢谢,上海》短片的是以色列驻上海总领事柏安伦。当时他正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参观。纪念馆坐落在上海市虹口区长阳路62号,于2007年被恢复成1928年作为犹太会堂的样子。那是他第一次去到那座纪念馆,心里却浮现出一个格外清晰的念头:“庆祝二战胜利70周年一定不能忘却当年发生在上海那段历史,我们要向过去致敬。” 2015年8月27日,在短暂的闭馆修缮后,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重新对外开放。当天,《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