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特殊群体 开封神秘的犹太人后裔(组图)解析

合集下载

开封犹太人

开封犹太人

开封犹太人
作者:
来源:《数码摄影》2015年第03期
作品介绍
科技终于让人类的活动范围不因地理遥远所限,曾经的飘扬过海,翻山越岭,在今日总是弹指之间。

可我低头看着双脚踩踏着的土地,时而熟悉,时而陌生,地理距离终将被科技解决,而心理的距离则是永恒的难题。

无论我们仰望苍穹,或者俯瞰脚下,总无法逃避这个问题:我是谁?将归向何处?
这个问题不因时空岁月而流转,不因民族血统而改变。

作为人类,对于“家”这个终极归宿的追求,总是让我们跨越语言、地域的隔阂而震动,共鸣,落泪。

我想来讲一个故事。

关乎宋朝入华的犹太人的后裔,关乎名族,关乎信仰,关乎“我是谁?将归向何处?”这是一个似曾相识的故事——关乎血脉相承,关乎认祖归宗。

这个外来民族在与国人长期融合之后,即便相貌已与汉人无异,仍然放不下民族传统与自身身份的执念。

而这分执念,谁人没有?就如我们身上流淌着的华夏五千年血脉,心中永恒系着的,是一个“家”字。

每个人都有着对心中家乡的思念,只是他们的家,远在迦南之地,更为遥不可及。

两个世界文明史上的伟大民族,在他们身上形成了交集。

如此犹太,又如此中国。

从2012年开始的这个项目,至今已进入第三年。

这个犹太后裔族群的生活日常,从开封到耶路撒冷,是一部正在发生的历史。

数千年前,摩西带领族人出埃及,在迦南为以色列人建立了家园。

如今,这个在开封延续的族群,正在回家的路上艰难前行。

我庆幸,曾与他们同行。

作品简评
贾朔以田野间调查式的拍摄工作,深入关注了开封的犹太人这一特殊的群体,以“金广忠”的个体家庭展开,铺陈讲述的犹太人群体从中国到以色列之间的生活状态。

开封犹太人被同化之谜

开封犹太人被同化之谜

主观原因: 1、开封犹太人对儒家文化的认同
2、自主选择中国‚学而优则仕‛的价值观念
雅各夜梦与天使摔跤
如今的南教经胡同只有一户人家是 犹太后裔
开封 犹太 会堂 唯一 的遗 存是 一口 老井 犹太人喜欢戴的无边圆顶帽
客观原因
1、中华民族的博大与宽容与中华文化的兼 容性、同化力
“……出自天竺,……进贡西洋 布于宋。帝曰:‘归我中夏, 遵守祖风,留遗汴梁’……”
课堂讨论选题
中国为什么没有反犹主义?
课外作业题
同时期中国犹太人与欧洲犹太人境遇的比较及其原因
参考资料
1、阿巴· 埃班著,阎瑞松译:《犹太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年版。 2、潘光旦:《中国境内犹太人的若干历史问题》,北京大学出 版社,1983年版。 3、张绥:《犹太教与中国开封犹太人》,上海三联书店,1990 年3月版。 4、王一沙:《开封犹太人春秋》,海洋出版社1992年版。 5、张倩红:《论历史上开封犹太人被同化的原因》,《民族研 究》,1995年第3期。
开封犹太会堂《重建清真寺记》碑
以色列特拉维夫博物馆内 的开封犹太会堂主体模型
开 封 犹 太 历 史 文 化 馆
天十 开 主八 封 教世 犹 传纪 太 教访 会 士问 堂 所开 复 绘封 原 法图 国
国外学者对中国犹太人待遇 的评价
1992年8月,美国哈佛 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 中心隆重召开‚犹太 人在中国——历史比 较研究‛国际学术研 讨会,认为 ‚处于从 属地位的客民民族生 活在居支配地位的主 民民族之中,两者的 关系状况取决于居支 配地位的主民民族。 宽容带来融洽,融洽 导致融合。‛ 1980年美国出版的 M· 波拉克地的《达官 贵人、犹太人和传教 士》一书就曾指出: ‚在中国,没有什么 统治者曾挑选犹太人 作为迫害对象,他们 从未被奴役……”; ‚中国以容忍和客气 的不在意的态度对待 少数民族市民,让他 们选择自己祖先信奉 的教义。‛

开封犹太人之谜

开封犹太人之谜

开封犹太人之迷一页页血泪交织的迁徙历程,精明的商业头脑,以及连绵几十年的中东战争……这些似乎都离我们很远,也构成了我们对犹太人的全部印象。

但在千年前,却有一批亚伯拉罕的子孙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安然定居于当时的首都——汴京;如今一千年过去了,这些亚伯拉罕的子孙们怎么样了呢?“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从考古遗迹上讲,现存开封博物馆的《重修清真寺碑记》可说是犹太人定居开封最为确凿的证据。

从这通明弘治二年(一四八九年)的碑文可知,开封犹太人至少自北宋年间就开始在这里繁衍生息了。

学术界普遍认为,大批犹太人最早是在唐代(约公元8世纪前后)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这种看法已从考古发现中获得了比较充分的证明,但也有学者认为,犹太人是通过海上路线进入中国的。

开封在北宋年间是王朝的都城,极尽繁华之能事。

根据《重修清真寺碑记》所言,宋代的开封犹太人应该也是相当活跃和兴旺,否则在他们“进贡西洋布于宋”之后,身处盛世的皇帝对一外来小族发出“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的约法三章。

这样的敕令。

这无疑是对开封犹太人的合法移民定居做出的最权威的背书。

公元1134年开封犹太人建立教堂时,其时开封被女真政权的金王朝占领,宋王朝已南逃偏安于一隅,按照纪年习惯,应记为金大定三年,但他们却在明代的碑记中记载“宋孝龙兴元年,癸未,列微伍思达领长其教,俺都拉始建寺焉”。

但开封历史上曾经多次遭遇黄河大水,让这座清真寺几度被毁。

祠堂述古记碑的碑文显示:康熙十八年(1679年),一位身居高官的叫做赵承基的开封犹太人后裔,重新出资修建犹太会堂——一赐乐业清真寺的经历。

赵承基于清初任大梁道中军守备,率兵驻汴,是现在有史可查官做得最大的一位开封犹太人。

今天一赐乐业清真寺已经完全消失,它的遗址现在被北方常见的胡同地带完全淹没,只能依靠犹太后裔的口口相传以及开封犹太专家的研究,才依稀能辨认出这座清真寺的原址——今天的第四人民医院内,那里据说还有当年清真寺所使用的一口古井。

开封犹太被同化原因的几点认识

开封犹太被同化原因的几点认识

对开封犹太人被同化原因的几点认识历史0811 张蕊 0820501113北宋年间,一部分东徙的犹太人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了当时的国际大都市—开封,在中国皇帝的准许下,他们在这里安顿下来,繁衍生息,形成了兴盛一时的犹太社团。

然而,大约在700年后,他们却悄然地与当地汉、回等民族融为一体,曾经辉煌一时的开封犹太文化现象也随之消失了。

犹太虽然是一个历经苦难、流散于世界各地的一个民族,但由于他们拥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在失去故土和家园后,他们仍然高扬着自己的民族意识,顽强地在世界各地生存了下来。

所以,开封犹太人被同化在犹太流散史上是一个罕见的现象,其原因历来也是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焦点。

张倩红教授依据目前的研究成果,认为中外学者对此问题的论述可以概括为“通婚说”、“隔离说”、“科举制度说”、“宽容说”、“中犹文化相似说”,等等。

[1]109从以上的几种类型来看,“隔离说”、“宽容说”、“中犹文化相似说”都是从开封犹太人所处的外部环境来分析其被同化的客观原因,是从中国统治者的政策、文化内涵角度出发,提出一些可能性因素。

而“通婚说”、“科举制度说”我认为这些只能算是开封犹太人被同化的演变过程或者是表现形式,归结为原因有些欠妥。

大多数中国学者都把开封犹太人被同化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中国汉儒文化与统治者政策的包容性,认为当时犹太人生活在一个毫无外界压力的环境下,被同化是必然的结果。

对此张倩红教授提出了不同看法,她认为国内外学者充分地肯定其外在环境与外来影响,而恰恰忽略了犹太人自身的角度探讨其内在的、也是最主要的因素。

此外云南大学肖宪教授通过对开封犹太人和中国穆斯林发展情况作比较研究发现:与犹太教大体上同时进入中国的伊斯兰教也一样没有受到排斥和歧视,但穆斯林却不仅没有被同化,反而发展为一个大族群。

[2]132所以他也对上述观点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导致中国犹太人被同化最主要的原因是其社团规模小、人数少、繁衍能力差,因而无力抗拒主流文化的影响,[2]131肖宪教授的观点为研究开封犹太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开封犹太人档案文献概述

开封犹太人档案文献概述

科技信息2009年第1期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 ●犹太人在古代开封留下了不少文献资料,有碑文、著作、谱牒、辑录等等,是研究开封犹太人的主要文献资料,笔者经过潜心研究,先将有关古代开封犹太人文献概述如下:一、开封犹太人所立石碑及碑文弘治、正德、康熙二年和康熙十八年碑是目前开封犹太人重要的文献资料。

(1)“弘治碑”,系开封犹太人于1489年重建开封犹太会堂时所立。

碑文对犹太教史及教义进行了扼要概括,是证明开封犹太人存在的最早史料,价值极高,石碑今存开封历史博物馆。

碑文内容详见陈垣《开封一赐乐业教考》[1]。

(2)“正德碑”,系开封犹太人于1512年重建开封犹太会堂时所立。

碑文内容在总体上与1489年碑文同,在对犹太教的源流和伦理道德叙述方面更为详实。

石碑今存开封历史博物馆。

碑文内容详见陈垣《开封一赐乐业教考》[2]。

(3)“康熙二年碑”,系开封犹太人重建开封犹太会堂于1663年立。

碑文除对犹太教教义教规的表述外,对1642年开封洪水事件及其影响有所记录,有助于了解此时的犹太人社团情况。

该碑背面刻有“碑阴题名”,主要记录对建寺有贡献者名单和业绩,所列名单有助于人们了解开封犹太人员组成、职业以及从中国地方志中辨认开封犹太人。

此碑在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孟正气神父访汴时尚存。

石碑今已佚,碑文存,内容详见陈垣《开封一赐乐业教考》。

[3](4)康熙十八年碑,亦称“祠堂疏古碑记”,碑题为“清真寺赵氏建坊并开基源流序”,系开封犹太人赵氏家族于1679年所立。

石碑于1912年圣公会购得挑筋寺遗址后,在寺南边赵家的后墙中发现的。

碑文内容已残缺不全,对赵氏家族有较多记载。

今存开封历史博物馆。

二、牒谱、楹联、匾额、信件、著作1.牒谱(1)中文———希伯来文中国犹太七姓《登记册》,清初开封犹太人撰写。

此册先存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希伯来联合大学图书馆。

(2)《石氏家谱》。

古代开封犹太人的寻根之路

古代开封犹太人的寻根之路

开封犹太后裔的漫长寻根之路——《犹太人在中国》开封犹太人部分读后感内容提要:在古代,开封是居住在中国的犹太人的中心。

宋代帝王曾友善地对太人说:“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开封)。

”明白地告诉他们,可以保持自已的宗教和习俗,住在中国帝王身边也可以。

帝王的话使处境已开始变得艰难的犹太人大受感动。

他们在中国娶妻生子、参加中国的各类科考、担任各级文武官吏。

最后以“蓝帽回回”的名义欣然加入中华民族行列。

这在世界史和以色列史上是个奇迹。

而这些,也促进了两大古老文明的一次碰撞与融合。

关键词:开封犹太人,术忽回回,以色列移民正文:长期的文化影响通过对《犹太人在中国》一书的详尽阅读,让我对遗留在中国河南省开封市的犹太后裔又产生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中国的近代史上,犹太教因为其与伊斯兰教同根同祖,并且在宗教信仰方式和状态下保持着高度的相似性,所以一直被当做是回回的分支,因为他们在朝拜圣灵时带蓝色的小圆帽而被称为蓝帽回回,明朝时,著名的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发现中国开封有犹太人,他猜想这些犹太人保存着犹太律法“摩西五经”。

他的发现引起了轰动,人们纷纷前来考察结果发现:开封犹太人信奉的是“一赐乐业教”,与“以色列”(srael)一词同音,跟中国的回回民族完全是两回事;他们宰杀牛羊时要挑去脚筋(因此中国人又称他们的教为“挑筋教”),其习俗与欧洲犹太人完全相同;他们主要居住于中国的开封,在泉州、杭州、广州等地也有一些。

这些传教士还发现:中国历代君主和民众对犹太人不薄,犹太人在中国融合和同化的速度很快。

但是十九世纪以后,崇尚犹太教在开封的犹太后裔中已经寥寥无几了,但是在命脉的角度来讲,他们依然坚信自己是犹太族的后裔。

虽然在新中国颁布的最新的户口薄上他们的民族种类填写的是汉或者回,虽然两国的政府也不曾承认他们是犹太族,但是他们在部分海外华侨和自身信念的引导下,正在踏上漫长的寻根之路。

历经十多个世纪的岁月沧桑,开封犹太社团最终融人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

开封犹太人后裔聚居地

开封犹太人后裔聚居地

开封犹太人后裔聚居地
,唐朝的开封已经由李商隐的诗歌《桃花源记》描绘成一片桃源风景,当时开封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犹太人聚居地,当时的开封城也是
一处聚宝盆,有许多来自欧洲贵族的犹太人选择在这里居住。

犹太人
聚居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湖滨花园,开封城内还有一个叫做“犹太人街”(犹太人街院)的街区,里面有许多与宗教有关的店铺,还有犹太人
比较多的超市,以及其他的犹太特色的店铺。

此外,开封的犹太学校
也是当时最著名的犹太学校之一,早在1320年,有一所叫做“和贝特
尔学校”的犹太学校,他们会教授到犹太宗教、希伯来文和犹太法律等相关知识。

随着开封犹太人聚居地的发展,开封市在犹太宗教中也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这里聚集了大量的宗教徒,他们在这里十分朝气蓬勃,各种节
日活动也十分丰富,其中最著名的是每年的春节活动,除了在家中庆
祝之外,在犹太人的聚居地也会举行一系列的狂欢活动,犹太人们在
此期间彼此团聚,祝贺彼此,充分体现出犹太民族团结友善的传统精神。

历史趣谈北宋皇帝为何会赐封在开封的犹太人姓赵?

历史趣谈北宋皇帝为何会赐封在开封的犹太人姓赵?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北宋皇帝为何会赐封在开封的犹太人姓赵?
导语:据史料记载,他们曾向北宋进贡西洋布,深得皇帝欢心,于是诏其“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也就是说,皇帝允许犹太人在中国自由居住
据史料记载,他们曾向北宋进贡西洋布,深得皇帝欢心,于是诏其“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也就是说,皇帝允许犹太人在中国自由居住、迁徙、就业、就学、参加科举考试、参与土地买卖,既可以保持原来的宗教信仰,也可以与汉族通婚。

开封犹太人来自何处?
开封犹太人的发现和在华西方传教士密不可分。

1605年,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无意中结识中国犹太人艾田,发现了开封的犹太社团,这一发现随即震惊了西方,成为长期学术研究的热点。

早在北宋时期,一批来自波斯的犹太人通过丝绸之路来到首都东京,即今天的开封。

据史料记载,他们曾向北宋进贡西洋布,深得皇帝欢心,于是诏其“归我中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也就是说,皇帝允许犹太人在中国自由居住、迁徙、就业、就学、参加科举考试、参与土地买卖,既可以保持原来的宗教信仰,也可以与汉族通婚。

不仅如此,皇帝还赐予他们十七个汉人姓氏,其中主要有七个大姓:赵、艾、李、张、石、金、高,另包括源出张姓的章姓,总共八大家族。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姓氏与他们原来的犹太姓氏也有语音上的相似,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他们的个体身份,比如,“李”来自“列维(Levy)”,“石”来自“示巴(Sheba)”,“艾”来自“亚当(Adam)”,其中赵姓,则是中国宋代皇帝的赐姓。

不要小看这些中文姓氏,它们极大地帮助这些犹太人融入中国社会。

纵观犹太流散两千年历史长河,这般自由友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实属
生活常识分享。

开封犹太人后裔探秘

开封犹太人后裔探秘

开封犹太人后裔探秘作者:郭红敏来源:《新天地》2013年第07期以色列总理访华时曾表示,以色列不会忘记二战期间上海帮助犹太人提供了避难场所。

其实,从宋代开始,犹太人就在河南开封定居。

至今,开封不但生活有犹太人后裔,还留有不少与此相关的遗迹。

一些名人希望以博物馆的形式重建开封的犹太会堂,可以让游客体验当地犹太人后裔的生活,以此促进旅游业。

博物馆内犹太藏品多在开封的清明上河园景区内,有一个“古代开封犹太历史文化馆”。

里边陈列的照片、示意图、仿制器物以及与古犹太人有关的专著、文章及刊物等,展示了开封古犹太人的历史文化。

景区讲解员王倩说,宋朝时候,开封就出现了外国的商人和移民,其中一批为数较多,最为奇特的就是以色列人。

这批人从中东经印度、波斯来到开封。

而据开封博物馆的前任馆长徐伯勇考证,古代犹太人在定居开封的鼎盛时期,人口曾经达到500家,四千多人。

现存开封博物馆“古代开封犹太人历史文化陈列”展室的重修清真寺碑,是犹太人定居开封最有力的佐证。

从这通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年)的碑文可知,开封犹太人至少自北宋年间就开始在这里繁衍生息了。

展室里陈列的除了重修清真寺碑外,还有尊崇道经寺记碑和祠堂述古记碑两通石碑。

这是开封犹太人修建的一座清真寺中的三块石碑。

碑文内容不但记录了开封犹太人宗教活动的遗存,还包含有中国古代犹太人当时的政治地位、社会职业和生活情况等方面的记录。

中国为何没有犹太人在开封,66岁的张兴旺是一个比较活跃的犹太后裔,他的相貌不同寻常:浓密的大胡子,鹰钩鼻,眼窝略陷,他曾担任开封市政协委员,家里到处是和犹太人有关的东西,墙上挂着他和以色列驻华大使的合影,客厅悬挂着以色列哭墙的大幅照片。

据张兴旺介绍,过去他们这些犹太人后裔的户口簿上写的是“犹太族”。

后来人口普查时,工作人员让他们在汉族或者回族之间选择。

1987年初的统计数字显示,开封市共居住有犹太人后裔159人。

在开封犹太人的七姓八家中,张姓和李姓只与回族通婚,而其他六家则与汉族通婚。

近代中国知识界对古代开封犹太人身

近代中国知识界对古代开封犹太人身

庭 ,必不能善于了结也 。”⑤可见 ,报道者把犹太人和基督 徒混为一谈 ,并把基督教进入中国的时间作为开封犹太 人进入中国的时间 。对于西方传教士盗卖石碑事件《, 大 公报》也以《开封景教碑盗卖问题》为题 ,发表对这件事的 看法 , ⑥认为开封古犹太人就是景教徒 。不过 ,这个时候 也有一些人认识到中国人对开封古代犹太人的误读 ,正 如《申报》刊登的《豫人保存挑筋教碑之卓见》一文所说 : “景教则为耶稣教之别三辰 ,与波斯拜火教融合而成者 , 国人误挑筋教几为回教 ,我儒误挑筋教为景教之别名 ,皆 未深悉诸宗教之源流变迁者 。”⑦又如王黻在《地理讲义》 人种一节中提到开封挑筋教不是景教 ,指出这两个宗教 只是有着共同的渊源关系 “, 今河南 (开) 封府有所谓挑筋 教者 ,即与此教同出一源 。”⑧
20 世纪初期中西交往增多 ,西方宗教与宗教知识大 量传入 ,但是中国知识界仍然有一些人没有认识到犹太 教和基督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继续误认为古代开封犹太 人就是景教徒 。民国元年 ,犹太人后裔企图把犹太碑秘 密卖给加拿大圣公会 ,事情败露后 ,一些大众媒体对其进 行了报道和谴责 。“城内教经胡同西首 ,向有石碣二方 , 一在坑北沿 ,系方形 。一在坑南壁上与常碑同 。盖缘该 处昔为犹太人 ,于唐贞观初 ,始入中国 、相传即假此地建 靠寺院 ,授经传教 ,即唐朝之景教 ,今日之基督教 。传历 千有余年 ,寺院久已坍塌 ,略无遗存 ,惟二碑巍然尚立 ,以 留纪念 。夙为西人所拍照 ,作为基督教东渐之始 。载之 欧史 ,预备研究历史地理家参考焉 。惟该教范围不广 ,势 力亦弱 ,迄今该教后裔仅有赵 、艾 、张 、李 、金 、马 、王 、孙八 家 。日前赵 、艾二家私将寺院旧址 ,及二石碑售与某西人 (名未详 ,容俟访登) ,得银一千余两 ,当经该西人乘汴洛 火车将二石碑运载而去 。旋经张 、李等六家侦知 ,谓此地 均有主权 ,彼不得独专此利等语 。间此事已联名呈控法

明清开封犹太知识群体的流变与犹太社团之兴衰

明清开封犹太知识群体的流变与犹太社团之兴衰

明清开封犹太知识群体的流变与犹太社团之兴衰知识分子是散居开封的犹太社团的文化领袖。

开封犹太知识群体的内部结构在明清时期发生变化,在宗教文士之外,涌现了儒生群体,文士维持民族宗教的持续内生,儒生则结交主体社会,为社团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随着社团人口规模的萎缩,从明中期起,文士数量和宗教素养愈益下降,宗教活力式微,循科举致仕的儒生群体规模和层次却不断提升,社团事务主导者逐渐由宗教文士转到儒生官员。

传承宗教和沟通主体社会成为社团文化传承的两难抉择,文士为传承宗教排斥致力科举而荒废宗教学习的行为,却又不得不尊崇为官的儒生。

这种文化传承模式造成了文士与儒生群体的隔膜。

随着文士和儒生群体规模和文化修养的衰落,社团文化传承陷于困顿。

标签:开封犹太社团;知识群体;文士;儒生;明清中外学者围绕开封犹太社团的族源、来华路线、宗教典籍、清真寺、宗教节日、社会地位、职业构成等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考察,普遍认同开封犹太文化同化于中国儒家文化。

①同化的原因有中犹文化相似、中国文化包容性、通婚、科举考试等多种因素。

这些论点在某些方面反映了开封犹太文化的传承历史。

但难以解决的问题是,这些因素是如何渗透到开封犹太文化的?它们在开封犹太文化传承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若对此作深入考察从何处入手?大流散时期散居的犹太人群体中,知识分子是该群体的领袖。

散居社团的文化维持、世俗生活甚至重大事件的历史抉择都由知识分子来决定。

开封犹太社团也是这样。

他们的宗教和世俗事务无不受到宗教文士的指导与支配。

因此考察其知识群体是梳理开封犹太文化传承、变化轨迹和历史结局的切入点。

本文拟对开封犹太知识群体的构成、作用及其结构与文化素养的变化三个问题进行探讨,进而考察上述因素对开封犹太社团文化传承的影响。

一、文士与儒生:开封犹太知识群体的组成适应主体社会政治文化,谋求民族文化的存续与发展是任何一个少数族群必然面临的问题。

这要求少数族群拥有能沟通主体社会和精于民族文化研究与传播两个方面的人才。

一个犹太民族支流在东方的背影——小议开封犹太人同化问题

一个犹太民族支流在东方的背影——小议开封犹太人同化问题

犹 太民族被称作是“ 唯一纵贯 5 0 0 0年 、 散居五 大洲的世 界性 民族 , 它有着极强 的凝聚力与生命 力。在它长达 2 0 0 0多 年 的流散生涯 中,遭受到了任何 民族都难以相 比的灾难与痛 苦, 但在多数情况下 , 都 能以其极为独特的“ 犹太精神 ” 维系着 民族 团体的生存 与发展 , 被异族完全 同化 的先例甚少。 通过对 有关资料 的学习并参考相关学者 的研究成果 ,关于开封犹太 人被 同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1 . 儒家文化及科莓; 制的诱惑 : 这是一个潜 移默化 的渐进 的同化过程 ,开封犹太人对儒 进 程 。 家文化的吸收首先是体 现在他们在用儒家文化来诠 释犹太教 5 . 与外界的完全隔绝 : 教义, 最 明显 的便 是他们运用儒家思想 中的“ 天” 来称 呼 自己 1 7世纪 以前 , 开封犹 太社 团尚且 与海外犹太人保持着一 所 崇拜 的雅 赫维 ,在 l 存在 记载开 封犹太人 的碑 文 中都 以 定 的联系 , 之后清朝实行 闭关锁 国的外交政策 , 地处 中原 的开 “ 天” 、 “ 上天” 、 “ 真天 ” 、 “ 重天” 、 “ 敬天 ” 、 “ 告天” 、 “ 天命 ” 来 称呼 封便与外界完全 隔绝 。 自从他们历经波折来 到中国, 所使用 的 万物之主。 语言也随之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在 当时 自诩为万盛之邦的 中 其次 , 用儒 家的经典 来解 释一 赐乐 业教教 义。 通过 对儒 国, 士大夫阶层很少会去学习希伯 来语 。于是经文的解释就落 家经典广泛深人 的研究 , 他们 发现 了一个与犹太教并不 同的、 在 了一同移来的拉 比们身上。 随着他们的衰老病死, 经过若干 有高度组织的伦理制度 犹太儒生意识到犹太教与儒教相似 , 代人之后 , 能抗拒科举 的诱惑而潜心 于希伯 莱文经文研究的 因此 , 为他们 的儒化合 性找 到了一条理论根据。 年青知识分 子越来越少 。 这直接导致 , 一赐乐业教的最后一位 最后 , 从犹太清真{ 的结构 、 布局 、 风格 , 特别是 寺内设置 拉 比( 掌教 ) 于1 9世纪初去世后 , 专职掌教无人 接掌 , 而又无 等方面也明显地体现 了希伯莱文化与儒 家文化 的交融 。 外来的拉 比, 宗教仪式也 因此无法举行 , 开封犹太人的宗教观 2 . 与客居地 民族通婚 : 念也渐趋薄弱直至消失 。 根据犹太法律 , 犹太教徒 实行 “ 族 内婚 制” , 不得 与外族通 通过上 面五点 的分析 , 笔者认为 , 对 于开封犹太人—这群 婚。 谈到犹太人的婚俗就不得不提及收继婚 这一概念 , 收继婚 散居于古老 的中原 大地 的犹太民族的一个细小 的支 流来说 , ( 即摩西律法 中的利未女 I } L e v i r a t e )的概念最早 出现 于元代史 导致他们最终湮没 于历史潮 流中的实质原 因主要有 两条 : 一 书 中。从明末清初记载 砰封犹太人七 姓的《 登记册》 中可 以看 是开封犹太人在历史的任何时期都始终与客居地的 民族享有 出, 开封犹太人社团 中至少有 4 0个家庭娶 了非 犹太人妇女 为 平等的权利 , 他们 的宗教也未被取缔。 妻 。著名学者张绥先生 调查后 写道 : “ 在 开封犹太后裔 的五 结语: 十五户中 , 男性都娶汉 女性 , 女性都嫁汉族的男性。 ” 婚姻所 开封犹太人作为犹太史上 的一个 让人瞩 目的特 殊群体 , 带来 的非犹太人血缘 、 压l 想观念 、 风俗 习惯逐渐侵蚀改变着开 经历了从定居到 民族同化 的过程 ,虽然开封犹太人作 为一个 封 犹太 人原 有 的特 性 , : 至最 后 的 同化 。 民族 , 他们的犹太教作为一种宗教已不存在 , 但是我们不能忽 3 . 统治政策的宽容 : 视历史上他们为推动 当时中国社会发展所作 出的贡献。虽 然 与流散西方 的犹太人所面临的激烈 的宗教 冲突 和宗教迫 在开封犹太人问题上还有许多学术上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 害不同 的, 在信奉 “ 泱泱大 国, 万 民归服 , 万邦来朝” 的大一统 究 ,但相信 随着时代的发展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历史 真相呈 的治世准则 的中国封建统治者眼中,流人 中国的犹太人和周 现在世人面前 ! 边 的其他少数 民族本质一 t - 没什么区别 ,因此 中国统治者对开 参 考文 献 封犹太人历来是 比较宽容的 , 不仅允许 他们 “ 遵守祖风 ” “ 留遗 [ 1 】 江文汉 , 《 中国古代基督教及 开封犹太人》 , 知识 出版社 1 98 2 汴梁 ” , 而且且可 以入朝: 旬官。 4 . 开封城的渐趋衰落及天灾人祸 : [ 2 】 潘光旦, 《 中国境 内犹太人的若干历史 问题》 , 北京大学 开封在战国时即是魏国的都城 , 工商业较繁盛。 隋朝时开 出版社 , 1 9 8 3 凿 大运河使得开封成为: 方漕运 的枢纽 ,逐渐发展为工商业 [ 3 ] 顾晓鸣 , 《 犹太一 充满“ 悖论” 的文化》 , 1 9 9 0 和水陆交通 中心 , 是北方仅次于长安 、 洛 阳的第三大城市 。五 [ 4 ] 塞西尔・ 罗斯著 , 黄福武、 王丽丽等译 , 《 简 明犹太民族 代时 , 又成 为后梁 、 后晋 后汉 、 后周的都城 。 北宋建立后 , 开封 史》 , 山东大 学出版社 , 1 9 9 7 作为全 国的政治中心 , 工商业也受其影 响发展起来 , 变得非常 作者简 介 - 张韶东( 1 9 0 7 , 1 —— ) , 河南驻马店人 , 东北师 繁荣 , 城市人 口急剧增机 , 范大学世界古典文 明史研 究所 2 0 1 1级硕 士研 究生 。研究方 在漫长的历史行程 中, 开封的天灾人祸不断。1 6 4 2 年, 为 向 : 古埃 及 学 。 抵御李 自成农 民起义军 的围攻 , 开封守将下令掘开黄河大堤。 据史料记载 : “ 汴没 于水 汴没而寺 因以废 , 寺废而经亦荡于洪 波巨流之中。教众获北渡者 , 仅二百余家 , 流离河朔 。残 喘哺

明清时期开封犹太人宗教本地化研究_札记

明清时期开封犹太人宗教本地化研究_札记

《明清时期开封犹太人宗教本地化研究》读书随笔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文献综述 (4)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5)二、明清时期开封犹太人的社会背景 (7)2.1 开封犹太人的起源与发展 (8)2.2 社会结构与经济状况 (9)2.3 文化教育与宗教信仰 (10)三、明清时期开封犹太宗教的本土化过程 (12)3.1 道教与犹太教的融合 (13)3.2 佛教影响下的宗教实践 (14)3.3 伊斯兰教元素的融入 (15)3.4 宗教仪式与节日庆祝 (16)四、明清时期开封犹太宗教与地方文化的互动 (18)4.1 与当地儒学的关系 (19)4.2 与民间信仰的交流 (21)4.3 对地方社会风俗的影响 (21)五、明清时期开封犹太宗教的传播与影响 (23)5.1 对周边地区犹太社区的影响 (24)5.2 对中国宗教多元化的贡献 (25)5.3 对欧洲犹太宗教改革的启发 (26)六、结论与展望 (27)6.1 研究成果总结 (28)6.2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9)6.3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30)一、内容概要《明清时期开封犹太人宗教本地化研究》是一本深入探讨中国历史中开封犹太人宗教文化特色的学术著作。

该书以开封犹太人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他们在明清两代的宗教生活、信仰习俗以及在地化进程。

书中内容丰富,包括开封犹太人的历史背景、宗教礼仪、日常生活习惯、与汉文化的互动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开封犹太人宗教本地化的概念,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历史文化分析。

本书首先介绍了开封犹太人的由来,他们是如何在宋朝时期迁移到开封,并在明清两代维持了相对稳定的社区生活。

书中详细叙述了开封犹太人的宗教生活,包括他们的祈祷仪式、节日庆典、宗教禁忌等,展现了他们在保持原有犹太教传统的同时,也融入了一些中国宗教元素。

书中对开封犹太人的生活习俗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分析了他们在服饰、饮食、住所等方面的特色,以及这些习俗如何反映其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性。

犹太人同化问题研究1

犹太人同化问题研究1

古代开封犹太人同化问题研究摘要:古代开封犹太人的同化,经历了较长的历史时期。

他们自宋朝来开封,经历了宋元明时期的兴盛,清代以后逐渐衰弱,民国以后完全消失。

开封犹太人被同化,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政治环境比较优越、他们自身对宗教信仰的淡化、对教育的忽视,与异族通婚。

如果其他少数民族不注意保存自身的民族文化,也会想犹太民族一样,被主流文化所淹没,最终被同化。

关键词:开封犹太人同化问题犹太人被称作是唯一纵贯5000年、散居五大洲的世界性民族,它有极强的凝聚力与生命力。

在它长达2000多年的流散生涯中,遭受了任何民族都难以相比的灾难和痛苦,但在多数情况下,都能以其极为独特的“犹太精神”维系民族团体的生存与发展,被异族完全同化的先例甚少。

但开封犹太人却是个例外,大约在700年后,他们却最终令人意外的悄然融入了当地居民之中。

这是个罕见的现象,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

自近代以来,法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学者陆续发表了许多论著来研究这一部问题。

本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开封犹太人被同化的论点主要有“通婚说”、1“隔离说”2、“科举说”、3“宽容说”4、“中犹文化相似说”5等等。

上述诸原因主要强调开封犹太人被同化的外部原因,缺乏从犹太自身的角度去探讨。

我认为犹太人对教育的忽视、犹太人对宗教信仰的淡化,犹太会堂的消失等方面也是导致犹太人被同化的原因。

本文就开封犹太人被同化的问题发表自己的一点看法。

1“通婚说”认为历史上开封犹太人打破族内婚制,与当地居民通婚,是他们被同化过程中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

最早注意这一问题的是新教传教士们,国内学者张绥、王一沙等均强调此说。

2“隔离说”认为,正是与世隔绝,孤立无援的处境导致开封犹太人逐渐放弃本族信仰,犹太社团日趋衰落。

西方传教士唐纳德、麦克季理斐及美国犹太人大卫·A·布朗等主张此说。

3“科举说”认为,历史上开封犹太人消亡的直接而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的科举制度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最早系统论述这一观点的是英国学者桑奈雷。

开封犹太人遗留档案述略

开封犹太人遗留档案述略

开封犹太人遗留档案述略作者:马玲来源:《档案管理》2010年第04期随着大利入华耶稣会士利玛窦于1605年在北京会见了进京赶考的举子艾氏(艾田),开封犹太人开始浮出水面,也开了西方对中国开封犹太人的调查研究之先河。

悠久的岁月和不平凡的经历,使开封犹太人在开封留下了很多的历史文化档案,包括:一赐乐业教的经卷、遗址、遗著、遗留文物等。

1经书牒谱开封一赐乐业教清真寺旧存《道经》13部。

其中,有3部下落不明,其余lO部被海外基督教传教士或其他人购走,流落到英国、美国、奥地利等国家。

咸丰元年(1851年),英国基督教圣公会香港教区史密斯受伦敦犹太人布道会的委托,派遣了教徒蒋荣基、邱天生,这两个人的使命是尽可能多地搜集有关开封犹太人社团的信息,并试图获取在开封犹太教会堂中保存的经文抄本。

他们用白银400两购走6部《五经》(摩西五经),这6部经书现分布在英国和美国的博物馆、图书馆中,香港圣保罗书院图书馆也保存一部,后转往别处。

传教士丁韪良于1866年考察了开封犹太教会堂之后,从中国犹太人那里获得两部《摩西五书》。

一部现存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另一部现存于纽约犹太神学院图书馆。

江南天主教的安西满主教于1899年(一说1908年)获得一部,后寄往巴黎,下落不明;希伯来文书写的开封犹太人七姓《登记册》,现保存在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希伯来联合大学图书馆。

2著作2.1 《纪变》,清赵映乘著。

赵映乘,清顺治三年(1646)进士。

《纪变》就是记载崇祯十五年黄河水患抢救、重修经书的过程。

2.2 《明道序》,清赵映斗著。

赵映乘的弟弟赵映斗是顺治间拔贡,知云南宜良县,有功于开封清真寺的修复,著《明道序》十章,寺内有他所题写的匾联。

2.3《四竹堂纪异》240卷,清赵映乘著。

《开封府志·艺文》、《祥符县志·乙部史类》均有著录。

据赵映乘后裔说:“‘四竹堂’原是赵氏家族的堂号。

”2.4《劫难图》30册,清赵映乘著。

《劫难图》30册就是他为征战工作作准备时绘制出来的。

论历史上开封犹太人被同化的原因

论历史上开封犹太人被同化的原因

论历史上开封犹太人被同化的原因张倩红一北宋时期,一部分犹太人随着阿拉伯人、波斯人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了当时闻名于世的国际大都市——东京(今河南开封)。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稳定之后,于南宋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在土市子街东南(今开封市东司门十字街一带)建立了一座规模巨大、金璧辉煌,有“梁园胜境”之称的犹太会堂,①标志着开封犹太社团已经形成。

开封犹太人信仰“一赐东业教”(即Israel译音),保持独特的宗教礼仪和社会习俗,但宰杀动物时,“惟谨守挑筋遗规,虽血缕肉线,必将尽焉。

清真之旨,远过于回教”,②故又名“挑筋教”。

从宋、元、明到清乾、嘉年间,开封犹太人与汉、回等民族和睦相处,甘苦与共,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尤其是在丝绸业、金银锻造业、商业、医药等领域做出了很多成绩。

从12世纪中叶到19世纪后期的700多年是开封犹太人兴盛发展时期,教众最多时达73姓,500余家,约4000-5000人。

然而,17世纪中叶以后,在犹太社团繁荣昌盛的背后,却出现了种种由盛转衰的明显迹象,例如:自康熙27年(公元1688年以后),开封犹太人已很少郑重地修葺清真寺;嘉、道年间,清真寺已墙垣剥蚀,破旧不堪,最后一位掌教去世后,无人继位,在外国传教士的重金收买下,某些族人试图出卖希伯来文经卷;1850年,“伦敦犹太人布道会”派出两位中国信徒邱天生和蒋荣基在开封考察时发现,这里的犹太人都不识希伯来文,已50多年没有拉比(开封犹太人称掌教),完全丧失了对救世主弥赛亚的期望;③1866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W.A.P.Martin)访问开封,见会堂已彻底毁坏,犹太遗民仅余三、四百人。

他呼吁重建清真寺,否则就“无法挽回他们免遭消亡之灾”;④1867年,一位英国国教的主教访问开封后也作了如下报道:“他们完全失去了他们的宗教,与中国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从相貌、衣著、习惯和宗教方面来看,他们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⑤。

加拿大基督教中华圣公会河南教区主教怀特(W.C.White)也指出,在19世纪中叶,“无论从宗教意义或作为一个社团来说,(开封)犹太人已不复存在”;⑥1912年,怀特利用犹太族人赵允中等企图将弘治二年(1489年)的《重建清真寺记》碑和正德七年(1512年)的《尊崇道经寺记》碑以及其他一些十分珍贵的犹太人遗物运往国外;1914年,怀特以中华圣公会的名义,把一赐乐业教清真寺的旧址买去,至此,开封犹太社团完全消失,犹太人完全同化于汉、回⑦等民族之中。

历史上的开封犹太社团

历史上的开封犹太社团

历史上的开封犹太社团作者:张倩红来源:《企业观察家》 2016年第3期犹太人与中国人的交往源远流长。

据早期的拉比文献、《塔木德》文献及罗马文献记载,犹太人既是中国丝绸的加工商又是经销商。

古代时期,开封犹太社团的存在成为犹太人与中国人深层次交往的明证,也为中犹文化交流谱写了回荡千年的佳话。

利玛窦的意外“发现”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6月24日,来自开封的举人艾田在北京慕名造访了颇具盛名的传教士利玛窦神父,这次普通的拜访在中国开封犹太人的历史上掀开了不同寻常的一页。

利玛窦是最早来华的耶稣会传教士之一。

他不仅精通中国文化,而且学识渊博、乐于交游,深得中国儒士的信赖,鸿儒硕学、巨卿名流登门求见者络绎不绝。

会面之初,无论是艾田还是利玛窦都互不了解对方的真实身份。

艾田虽然读过一些有关这位神父及其教友们的书面资料,但只知道对方除了主以外不敬任何别的神。

一走进利玛窦的住宅,艾田就非常高兴地说,他与神父大人属于同一宗教信仰者。

这一天恰逢浸礼节圣日,利玛窦把艾田带进教堂,当他看到了祭坛上的圣母和婴儿耶稣以及圣徒约翰的画像时,艾田“坚信这是利百加及其儿子雅各、以扫的画像,于是便鞠身向画像行礼”。

利玛窦起初误认为艾田是属于中国的基督教聂斯托里教派(即景教),但随着交谈的深入,他了解到艾田很熟悉旧约的历史,知道以扫、雅各为其祖先,并自称是“一赐乐业教”人(“一赐乐业”为古代开封犹太人对希伯来文Yisrae即以色列的音译),而且“他的整个外貌、鼻、眼和脸型一点也不像中国人”。

由此,利玛窦神父已初步判断艾田并非一般的基督教徒,而是在此之前从未想到过的中国犹太人。

利玛窦神父把中国开封犹太社团存在的消息及有关资料报告传给梵蒂冈之后,立刻引起了西方社会的极大兴趣,被舆论界称为“耶稣会士的一大发现”。

从此,许多耶稣会士来开封访问调查。

耶稣会士之所以对中国开封犹太人问题如此感兴趣,其主要意图有三:第一,争取开封犹太人改宗,以扩大天主教的影响。

开封犹太人后裔探秘

开封犹太人后裔探秘

开封犹太人后裔探秘
郭红敏
【期刊名称】《新天地》
【年(卷),期】2013(000)007
【摘要】2012年5月8日,在中国访问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以色列不会忘记,二战期间上海人帮助犹太人逃离纳粹恐怖统治,为他们提供了避难场所的历史,以色列对上海永远心存感激,其实,从宋代开始,犹太人就在河南开封定居,至今,开封不但生活有犹太人后裔,还留有不少与此相关的遗迹。

【总页数】2页(P56-57)
【作者】郭红敏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西方学者研究开封犹太人问题的一部力作——评荣振华等《中国的犹太人》
2.开封犹太人后裔探秘
3.开封犹太人后裔探秘
4.所罗门的后裔——犹太人
5.论中国开封犹太人被融合的原因——兼与欧洲犹太人同化问题的比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玛窦“发现”开封犹太人

利玛窦“发现”开封犹太人

作者: 艾仁贵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党政论坛
页码: 60-61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2期
主题词: 开封犹太人 利玛窦 “发现” 来华传教士 中国人 民族学 以色列 第一人
摘要:公元1605年,中国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民族学界的事件一一开封犹太人“被发现”了!这其中,不得不提西方来华传教士利玛窦。

在此以前,开封犹太人自称是“一赐乐业”(即以色列的音译)教徒,周围的中国人视他们为蓝帽回回,而利玛窦首次正式将他们确认为犹太人。

从这个意义来说,利玛窦是界定中国犹太人身份的第一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鲜为人知的特殊群体: 开封神秘的犹太人后裔(组图)鲜为人知的特殊群体: 开封神秘的犹太人后裔(组图)在中州大地河南开封,生活着一个依然不为更多人所知的特殊群体:他们是宣称从两河流域风餐露宿跋涉而来,从宋代开始就在河南开封定居的犹太人。

历经千年风霜,如今物是人非,他们的风俗已经消失殆尽。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封犹太人后裔正渐渐退去神秘的面纱走入公众视野。

而争议也再度出现:他们究竟是不是犹太人?他们何时来到中国?又是怎么来的?开封博物馆尘封的蛛丝马迹2月9日,七朝古都开封。

阳光打在人声喧哗的马路上,年味未退的开封街巷仍然流动着温暖和散淡。

记者来到位于包公湖畔的开封博物馆时,这里并没有几个观众。

据说,开封博物馆里就收藏着开封犹太人的珍贵史料。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开封博物馆现在有三个陈列。

除了“宋代历史陈列”和“开封革命历史陈列”,还有就是不为人知的“古代开封犹太人历史文化陈列”。

“我们和以色列建交时间并不长。

上世纪90年代开了这个陈列,因为比较敏感,犹太人历史文化陈列平时不对外开放,要参观必须有外事办的介绍信。

多数是国外的犹太人来要求参观。

”宋朝时,开封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犹太社团如今的南教经胡同只有一户人家是犹太后裔在开封博物馆吴馆长的带领下,记者穿过“游客止步”的博物馆三楼,工作人员打开一道厚厚的卷帘门,上到4楼,又折向一处更窄的通道,再打开一道铁门,登上十几步阶梯,几乎就在开封博物馆最顶端阁楼的位置,方进入总共面积不过100平米的“犹太文化陈列”。

整个展室主要陈列了三块抢救时就已经风化严重,字迹模糊的石碑,这是开封犹太人修建的一座犹太会堂(也叫清真寺)中的三块石碑,是记录开封犹太人宗教活动为数不多的遗存。

我国和以色列正式建交是上世纪九十年代。

而早在新中国成立不久,以色列就承认了新中国。

实际上,如果一直把时间上溯,众多的研究学者相信,犹太人和中国的友好联系最远则可以追溯到汉朝。

“历史上,曾经迁徙到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很多都遭受过歧视甚至迫害,但是在中国,无论是在最早有犹太人活动记录的古代,还是后来的二战期间,中国一直对犹太人善待有加,所以犹太人对中国报有十分友好的感情。

而开封犹太人历史上非常活跃的商业活动和宗教活动,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同一天,开封博物馆已经退休的老馆长,77岁的徐伯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说。

光线昏暗的陈列室里,三块已经明显风化的石碑,记录了一段渐渐尘封的辉煌岁月。

这三块石碑分别是:重建清真寺记碑,尊崇道经寺记碑,祠堂述古记碑。

“它们记载了当年开封犹太人在鼎盛时期的一些活动。

”开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

根据记载,重建清真寺记碑建于明代弘治二年(1489年)。

碑文已经模糊不清,但是后来的研究表明,它记载了一次庞大的重修工程,把因为黄河大水毁于一旦的犹太人宗教场所予以修葺。

而这个习惯上也被称为清真寺的犹太会堂的始建年代则更为久远:北宋1163年,当时的皇帝是宋孝宗。

开封历史上曾经多次遭遇黄河大水,这座清真寺几度被毁。

祠堂述古记碑的碑文显示:康熙十八年(1679年),一位身居高官的叫做赵承基的开封犹太人后裔,重新出资修建犹太会堂的经历。

赵是开封犹太人的一个显姓,是宋朝皇帝赐的姓氏。

赵承基于清初任大梁道中军守备,率兵驻汴,是现在有史可查官做得最大的一位开封犹太人。

在修建清真寺的时候,为了记录自己的功绩,他还顺便修建了一个赵氏牌坊。

可谓中西合璧。

今天这座清真寺已经完全消失,它的遗址现在被北方常见的胡同地带完全淹没。

不过在考古学者为我们描绘的复原图里,后人还能想见它昔日的繁华和庄严。

开封犹太会堂唯一的遗存是一口老井过去的开封犹太会堂现在是开封第四人民医院教经胡同的最后一户犹太后裔人家作为历史上曾经繁华一时的七朝古都,开封的建筑布局依稀可见当年雍容平稳的形态,甚至至今还保留着一个内陆城市处变不惊不急不徐的节奏。

从开封博物馆出门,绕过包公祠和包公湖,穿自由路,穿鼓楼广场,再北行千米,就来到历史上开封犹太人最著名的一个聚集地:教经胡同。

徐伯勇告诉记者,博物馆三块石碑记载的犹太清真寺原址就在这里。

如今,犹太会堂的遗址上已经被开封第四人民医院所代替。

教经胡同就紧靠在第四人民医院的周围。

“2004年,开封犹太人会堂的原址一度准备招标出售,我们几个联名写了报告,最后政府部门介入,明确表示不允许买卖这块地皮,一定要保留住开封犹太人不多的历史见证。

现在那里还能找到当年犹太清真寺的一座保留下的古井。

” 2月10日中午,在开封第四人民医院后院锅炉房,记者找到了徐伯勇介绍的老井。

为了让记者看得更清楚,正在往锅炉里续煤的师傅特地把地面上的煤渣扫干净,掀开一块简陋的木版,明晃晃的,一口阴冷的老井露了出来。

“最早发现的时候,我还曾经跳进去,捡出了一只钢笔和几块银大洋。

”开封犹太人后裔张兴旺这样给记者描述。

随着犹太会堂的彻底衰落,如今这块井也只能抒发一下后人怀古的情愫。

徐伯勇告诉记者,教经胡同早年叫“挑筋胡同”。

因为按照犹太的风俗,为了纪念在和大力士角斗中扭伤了大腿的祖先,不食用牛羊肉的蹄筋,故此开封民间称之为“挑筋教”,犹太人并不认为这称呼含有贬义,文史中广泛采用。

“后来冯玉祥时期,觉得这个名字不雅,就改成了教经胡同。

” 教经胡同分为南教经胡同和北教经胡同,和普通的北方城市的任何一条年久失修的胡同并无二致:坑凹的街道,因为阳光照射不到,有些地方还残留着积雪,狭窄的胡同两侧是逼仄的老式平房和新搭的违章建筑。

如今南教经胡同只有一户人家是犹太人的后裔。

敲开崔老太太的房门,面对记者的唐突造访,80岁的崔淑萍老太太并不觉得惊奇。

她身板硬朗,底气很足:“这几年好多国外来的犹太人来这里找我,多的时候屋里站不下,当街站不少。

” 崔淑萍是汉族,他的丈夫赵平宇是开封犹太人的后裔,赵平宇去世10多年。

崔淑萍有5个女儿,都不在身边。

平时老太太一个人住。

记者去的时候,她正在家里看《实话实说》。

正对大门的桌子上就摆放着赵平宇和赵平宇母亲的照片,桌上墙上还有国外犹太人来访时送给他的纪念品,镜框里是崔老太太的女儿剪的“大卫星”窗花。

据介绍,赵平宇人十分聪明,解放前曾经是国民党一家报纸的记者,解放后一直在开封税务局工作。

老太太没有上过学,问起她为什么确信自己丈夫就是犹太人的后裔,她提高嗓门:“恁说咱为甚知道咱是汉族人?这个当然是从小都知道!” 虽然他们已经没有多少犹太风俗遗存,但是世代相传让他们认定自己就是犹太人。

据了解,至今许多开封犹太人后裔还保留着许多特殊的习俗,比如不吃猪肉,不吃动物的蹄筋,过安息日。

一些开封犹太人后裔向记者介绍,上世纪80年代,河南省人民医院和开封市卫生防疫站在防疫检查过程中,对包括张兴旺、赵平宇在内的总共十几个开封犹太人后裔做了DNA测定,显示开封犹太后裔与汉族血统融合的倾向,与国外犹太人比较亦不相同。

最后得出结论,开封犹太人后裔的血统,是源于伊拉克两河流域的一支犹太人,还和亚美尼亚犹太人及阿拉伯犹太人比较接近。

这指明了古代开封犹太人的出处。

开封犹太人后裔张兴旺作为最早也是最大的开封犹太人主要的聚居地,犹太会堂和教经胡同最终的命运变迁多少让人感叹。

张兴旺介绍,随着黄河多次大水决堤,1842年犹太会堂终于被夷为平地。

“1912年民国政府给开封犹太人的7个家族发了地契,1913年,犹太后裔又把会堂原址的近10亩地一并卖给了基督教会,得了1300大洋。

开封犹太后裔于是流向各地。

” 此后,这个曾经记载着开封犹太移民历史的最重要的一块地区随风消逝。

张兴旺:追寻自己的根基墙上挂着和以色列驻华大使的合影,客厅悬挂着犹太教哭墙的大幅照片,窗户上有一面以色列国旗,家里到处是和犹太人有关的东西。

张兴旺,被称为是现在比较有社会影响力的一个开封犹太人后裔,他是开封市政协委员。

几经周折,记者在离开开封前找到了张兴旺家。

犹太教名“摩西”的张兴旺留着浓密的大胡子,头戴紧贴头皮的犹太教黑色圆顶小帽。

“圣经上说,这顶帽子是上帝用黑天鹅的羽绒织成的。

”张兴旺体格粗壮,浓密的络腮胡子,鹰钩鼻,略陷的眼窝,从外形上看确实不寻常。

“1992年有一个统计,开封犹太人后裔的数量为618人,据我的调查,这些人有很多都散落在全国各地,有个别后来移民到以色列,现在生活在开封的犹太人后裔,我统计是200多人,这还包括统计了犹太后裔女儿家的孩子,以及女婿家的孩子。

基本上,因为犹太民族是一个母系民族,而中国的犹太人因为汉化,是父系传承,已经不具备作为一个民族单独存在的基础。

” “过去我们这些后裔的户口本上都是写的‘犹太族’。

后来人口普查让在汉族或者回族之间选择,因为犹太民族在中国不存在了,我们只能是犹太人后裔。

当时还是计划经济,我的生活习惯更接近于回族,所以我选择了回族。

”张兴旺娓娓道来。

张兴旺对自己的犹太人祖先极为认同。

近年来他还专程和一批开封犹太人后裔,一起去学习希伯来文化。

甚至在生活习惯上、装束上也开始恢复犹太人的一些传统习俗。

“最早开封犹太人后裔浮出水面是国民党时期做人口普查,都是自己报的,因为也没有家谱啊什么的,都是口头沿袭。

1952年国庆,作为少数民族代表,开封犹太人后裔的代表艾凤鸣和石敏英专门进京祝贺,还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我1947年就出生在教经胡同,很多犹太人后裔都住在那里,从北宋来到中国,至今已经1000多年了。

开封犹太人号称七姓八家。

就是主要有7个大姓:赵,艾,李,张,石,金,高。

另外包括源出张姓的章姓,总共8个家族。

” 这些姓氏的由来,也充满了历史印记。

比如,“李”由“列维”而来,“石”由“示巴”而来,“艾”就是“亚当”,赵姓,则是中国宋代皇帝的赐姓。

开封犹太人浮出水面之后,不断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其中不乏海外的犹太人团体来到开封,动员开封犹太后裔重回老家定居。

“都被我们拒绝了。

”张兴旺说。

“1995年,美国一个犹太机构专门来开封,经过寻访,动员说服我和另一个叫石福兴的犹太后裔一起移民到以色列。

我们拒绝了。

他们找的犹太后裔都是老师和医生这种职业。

认为这样移民到以色列可以很好地生存。

”张兴旺本身是一名体育老师,退休前一直在开封的一所中学教授中国式摔跤。

“虽然我们血液里流着犹太人的血液,但是我们生长在中国,首先是一个中国人,对自己的祖国有感情,我们都是爱国的。

” 事实上,开封犹太人后裔要想恢复自己的犹太人身份,存在很大的现实难度。

根据以色列《回归法》的有关规定,以色列只承认母系制度传承下的是真正的犹太人,也就是说母亲是犹太人才算是犹太人,而开封犹太人历史上受中国传统的影响,是父系传承,已经不符合以色列的有关承认犹太人身份的规定。

“而且,不懂希伯来文,不懂犹太的宗教仪式和教义,融入当地社会已经不现实。

”张兴旺说。

所以,虽然有年轻的开封犹太人后裔想要移民以色列,张兴旺并不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