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铁道车辆方向)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铁道车辆方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铁道车辆技术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现代科学知识与技术,掌握机械、电子、计算机、信息、材料和现代管理等基础知识,掌握铁道车辆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铁道车辆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质量控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复合型技术人才。

二、基本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有为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敬业精神、健康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2、掌握自然科学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适应能力。

3、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科学理论、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计算机技术、电子应用技术、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具有一定的科学实验能力和设计能力;具有技术经济分析、工业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有较强的借鉴能力和设计上的创新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和企业管理能力;了解本专业学科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4、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外语听、说、读、写及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进行与本专业相关的应用软件开发。

6、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的合格标准,能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四、专业特色以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突出应用。以铁道车辆为载体,融合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管理等方面知识,在系统掌握铁道车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于产品设计、设备制造、检测、运用、管理等方面工作,强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毕业生具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适应铁道车辆现代化需要,培养与国际铁道车辆技术要求接轨的高级专门人才。

五、主干学科与主干课程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电学主干课程:机械制图及CAD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

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

料及应用、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控制工程基础、液气压传动与控制、车辆工程、列车制动、车辆工艺与装备、车辆电气装置、车辆制冷与空调技术

六、主要实践教学及基本要求

七、毕业学分基本要求

注:1、课内教学学分按学校有关规定和要求执行;

2、课外素质拓展学分按机械工程系制订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执行。

八、课程设置细化表

注:1.形势与政策课程开课学期为1-7学期,每学期16学时。

2•课程设置细化表中未包含学生可任选的6学分课程。这6学分学生可在全校开设的所有选修课中选修。

3•机械工程概论(双语)课程按学生英语基础经选拔后确定。

4•专业课由必修课和限选课组成,可根据学生自己情况选择学习。

5•设计综合实验为机械设计基础、液气压传动与控制课程实验形成的综合实验课;测控综合实验为工程测

试技术和控制工程基础两门课程组成的综合实验课;制造综合实验为机械制造技术和工程材料及应用两门课程组

成的综合实验课。

6•第七学期后八周及毕业设计为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阶段,可根据自我定位选择校内学习或进入企业学习,

对于参加校外”3+1”实践的同学,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培养方案,也可以在校内模块中或机械类其他专业的课程中选择相应课程带入企业进行学习,学生在企业受到的培训和实习作为后8周的学分,其要求按有关规定执行。

7、计划中经济管理类课程在第五、六两个学期开设,建议选修时每学期选修两个学分。

&在计划中没有排设人文素质类课程,根据以往学生选课情况,任选课6学分建议以人文素质类和文体素

质类课程为选择方向。

九、实践教学设置细化表

注:除军事技能训练外的实习实践环节,根据学生自身条件可参加由学校组织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也可进入与实习实践课程内容相关联的企业独立进行,具体执行时需按照所制订的要求进行。

十、文化素质、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1、主要是通过课内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通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课程的学习,以及通过课外文化活动、社会调查及听取专题报告等途径,综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2、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学生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宽厚的

知识基础、合理知识结构的知识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注意素质教育环境和条件的营造,加强创新意识和

创新思维素质的养成。

3、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用启发式、讨论式、科学研究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的能力,并更多地给学生以方法论、发散思维、多维思想等启迪。将最新科研成果及前沿知识融入教学之中。开设综合型实验、开放创意型实验等。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

十一、辅修专业教学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