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精选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复习精选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在《论告示》第56编中记载:“如果某人伤害了一个自由人,却认为该自由人是他的奴隶,他将不被提起侵辱之诉。

”由此可知,其旨在
A.维护公民的政治地位B.维护司法程序的公正
C.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D.宣扬自由人超越法律
2.欧洲中世纪曾出现过“以一种个人的联合、上下级之间靠个人之间的效忠与保护维系着的关系”,这种关系赖以存在的基础是
A.城市B.庄园C.土地D.宗教
3.“由于城邦的政治制度,这些身为公民的希腊人实际上并不需要劳作,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做理性的思考和感性的尝试。

而中国的农耕社会,就不会有如此——大群清闲的统治阶层,整日不必做其他事情,只是发展心智活动。

”材料可以用来论证
A.特定的社会条件孕育了独特的精神文化
B.古代希腊人比中国人更具人文情怀
C.理性思考和感性尝试是民主政治的唯一标准
D.小农经济阻碍了中国人的心智发展
4.著名法学家西塞罗认为:“在各民族制定的各种法律之上有一更高的适用于一切民族永恒的自然法。

自然法是与自然即事物的本质相适应的法,其本质为正确的理性。

” 西塞罗意在表明()
A.法律必须注重保护自然事物B.法律必须是正义和公正的体现
C.法律必须维护广大罗马人民的利益D.法律必须与雅典的民主政治相适应5.“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结果,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材料说明
A.罗马法维护资产阶级利益B.经济发展推动罗马法完善
C.自然法理念适应近代社会D.罗马法程序严谨内容详尽
6.地母节是古代希腊重要的泛希腊节庆之一。

在地母节期间,妇女们获得了难得的放松机会。

她们可以在外露营远离家务,获得平时只有男子才能进行的献祭的权利,祈祷增强土地的肥力,赐予土地丰产,为城邦做出贡献。

希腊地母节的举行
A.使雅典妇女获得参与城邦政治的权利B.有利于维护公民家庭和城邦的稳定C.极大提高了雅典公民的参政热情D.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走向产生重大影响7.对下列三个政权解释准确的是
A.是一个国家的不同朝代B.都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
C.是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国D.体现文明的传承与推广
8.某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

这一历史分期法旨在强调
A.资本主义在西方不断扩展的历史进程
B.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历史过程
C.西方在世界文明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
D.海外贸易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9.阅读《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对其理解正确的有
①古代文明呈现多元特征②古代各个文明不断扩展
③古代各个文明完全独立发展④古代各个文明多分布在大河流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它把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的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成为研究阿拉伯帝国的珍贵资料。

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
A.重视历史资料收集B.地跨亚、非、欧三洲
C.继承融合世界文化D.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11.恩格斯指出,雅典全盛时期,每个成年男性公民平均有18个奴隶,但是随着财富的集中,大批自由公民陷入贫困化,自由公民只有两条道路,或者与奴隶劳动竞争,而这被认为是可耻的,也不会有成效,于是他们把整个雅典引向灭亡。

恩格斯认为导致雅典灭亡的是
A.直接民主制度B.繁荣的工商业
C.发达的奴隶制D.公民的自尊心
12.乔治·威尔斯的《全球通史》记载∶公元前490年至公元前480年,波斯帝国来袭,全希腊人都投人抵抗。

以希腊贫穷的公民为主体的陆海军,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了胜利。

这反映了
A.公民组成的军队战斗力较强B.雅典民主政治体制的推动
C.古希腊的公民主体意识较强D.城邦体制具有制度优越性
13.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演说家伊索克拉底赞扬奥林匹亚节说:“我们宣布体.我们共同来到一个地方,通过共同的祈祷与共同的献祭活动,回忆起存在于我们之间的亲属关系。

”这一节日的开展
A.促进了希腊城邦的政治统一B.维护了城邦之间的长久和平
C.培育了希腊的文化认同意识D.传播了雅典的民主政治理念
14.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由此可见,古代文明起源的特征是()
A.本土化B.多元化C.一体化D.区域化
15.美国学者弗格森认为“希腊城邦是一个有着独特内在构造的单细胞有机体,除非进行再分割,否则无法发展,它们可以无限制地复制同类。

但这些细胞,无论新旧,都无法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

这是因为古希腊
A.以小为美的城邦自治情结浓厚B.裂变式殖民扩张加剧母邦矛盾
C.自然地理环境决定其国家结构D.泛希腊主义文化认同感很微弱
16.普罗泰戈拉认为,他要传授的不是“什么算术以及天文、几何、音乐”之类的技艺,而是“持家方面的善谋,亦即自己如何最好地齐家,以及治邦者方面的善谋,亦即如何在治邦者方面最有效地行事和说话”。

由此可知,他所生活的时代
A.民主政治助推自我意识的觉醒B.科学知识并未受到民众的重视
C.宗教神权严重束缚人性的发展D.哲学研究从社会向自然的转变
17.罗马历史学家李维对古罗马某一法律评述如下:“城邦宪制发生了变化”,国家权力由“王政”转化为贵族与平民相结合的共同体,且通过罗马共和政府的制度结构受到了重要的约束。

据此可知,这一法律
A.反映了古罗马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B.革除了罗马习惯法的立法基础
C.开启了罗马共和国对法治的思考
D.使罗马法由习惯法走向成文法
18.公元前6世纪,雅典出现因反对贵族统治而贏得民众支持的僭主。

这些僭主通常会发展公共事业,进行对下层民众和城市发展有利的活动,并镇压贵族的反抗,但这些僭主最终受到放逐等惩罚。

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A.平民没有政治权利B.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C.贵族垄断国家政权D.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19.下表反映了
A.玉米和甘薯均由沿海传入内地B.经济作物品种在清代日益增多
C.新粮食作物推广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D.五口通商加快了美洲本土作物的传播20.“17世纪的新兴势力一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

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一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

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

……16和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

”这里的“优势”主要是指
A.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B.新航路开辟引起“商业革命"
C.工业革命的开展D.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
21.1575年,西班牙官员向国王菲利普二世报告时说,“中国各种货物的价格,低廉到几乎等于不用货币购买那样”。

中国的产品贩运到马尼拉能获100%的利润,而马尼拉大帆船将其贩运到美洲,获利润仍可高达100%-300%.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掠夺B.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
C.中国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D.中国手工业相对落后
22.截至1550年,从新世界运到塞维利亚(西班牙)的黄金多达66.4吨, (相当于708.5吨白银)。

与此同时欧洲中部的银矿和铜矿也兴旺了起来,在16世纪40-50年代达到了最高点。

这一现象给西欧带来的影响是
A.大西洋沿岸变成了新的商业中心B.成为哥伦布远航美洲的主要动力
C.推动了工业资本主义的迅速崛起D.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地主的势力
23.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中介绍了27幅世界地图和26幅局部区域图、这些地图应用了经纬度确定山川、市的空间位置,被称为“托勒密地图”,后人曾多次刊印。

1492年哥伦布根据这些地图开始了前往东方的航海探险。

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有一定科学依据的是
①托勒密主张地圆学说
②中国的印刷术对欧洲影响巨大
③这些地图的经度谬误可能会造成哥伦布的航海误差
④15世纪东西方在经济上和料技上已出现巨大的差距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24.14—16世纪,远洋航行在葡萄牙等西欧国家颇为流行。

贵族们希望通过海上征服战争建功立业,赢得君主欢心,从而获取俸禄、封地和职位;商人们希望开拓新的商路和市场,获得发财致富的机会;普通民众则希望获取新的土地。

据此可知,在当时葡萄牙等西
欧国家
A.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多元化B.海外扩张成为社会共识
C.阶层间流动受到了严格限制D.开始利用海洋获取权益
25.下表为英国学者麦迪森统计的1500年和1700年各国人均GDP水平(以1990年国际元为换算单位):
中国法国意大利葡萄牙英国15006007271100632762 170060098611008541405
A.各国经济水平差距在拉大B.工业化助推英国经济发展
C.中国生产力出现衰退迹象D.经济发展推动力出现变化
26.欧洲历史上的某一时期“黄金和白银被赋予了无与伦比的神秘感。

用金线织成的布匹和壁毯在光照下熠熠生辉,黄金和白银让雕像写油画大放光不,金银制成的徽章、珠宝和餐具述说着贵族与生俱来的美德“这历史现象
A.刺激了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B.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动力
C.促进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D.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27.11世纪时,意大利北部诸城市掀起公社运动,反对控制城市的主教或封建主,有的地方曾发展成起义。

结果是一些城市相继成立公社,由商人和进入城市的中等封建主控制了市政。

他们选出的市政官有一定任期,掌握城市的税收、司法、行政等权力。

该材料反映了西欧
A.起义是城市自治的唯一途径B.公社是商人与封建主的联合政权
C.城市自治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D.反封建、反教会成为时代的主题
28.有史学家认为,列强对世界的控制有时是通过旧的手段一例如武力完成的。

但是,更为经常的是通过贸易、投资和商业活动,使列强从殖民地获利,在不直接进行政治控制的前提下,影响殖民地的事务。

可见
A.殖民者不会直接控制殖民地B.武力在殖民扩张中无足轻重
C.殖民扩张的常用方式是经济手段D.殖民扩张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29.下表为班图人大迁徙的概况。

据表中信息可知,班图人大迁徙
A.破坏了南非的先进生产方式B.促使撒哈拉以南地区形成统一国家C.加速了阿拉伯帝国衰弱的进程D.有利于古代非洲文明演进的多样性30.中世纪基督教认为对贷款收利息无异于盗窃。

但1520年,教皇却宣布贷款利息只要不违反高利贷法,即属合法。

1545年英格兰议会也通过法案允许利息存在,但最高不超过10%。

出现这一变化是由于
A.宗教改革取得了初步胜利B.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枷锁已解除
C.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要求D.追求理性已成为社会的普遍诉求
31.13世纪初,法王腓力二世正是在市民的支持下,获得英国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并将佛兰德尔地区置于法国控制之下,奠定了强大王权的基础。

这主要说明( )
A.市民阶级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
B.市民在王权保护下政治权利扩大
C.市民阶级成为强化王权的政治力量
D.城市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2.2019年的日本新年号出自日本传统古籍《万叶集》中的“初春令月,气淑风和”,不过从“大化”开始,日本共有247个年号出自中国古籍。

大化年间,通过学习中国的文化与典章制度,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A.天皇从此掌握了国家实权,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B.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
C.全面引进了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
D.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33.婴儿出生后要到教堂受洗、起教名、指定教父;长大后要定期到教堂做礼拜,聆听牧师讲解《圣经》,向牧师忏悔过错;结婚时到教堂举行婚礼,在上帝面前表示对婚姻的忠诚;死前请牧师做弥撒,死后则安葬在教堂旁边的墓地中。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A.基督教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B.基督教对政治制度的影响
C.基督教对社会经济的影响D.基督教对战争的影响
34.下表为古代非洲文明简表。

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35.“它的首都位于欧亚两大陆间的海峡的岬角上。

……几个世纪中,帝国发展起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由希腊、罗马、基督教及东方诸成分混合而成的文明。

”文中的“它”是A.拜占庭帝国B.俄罗斯帝国C.阿拉伯帝国D.奥斯曼帝国36.中世纪西欧城市向封建领主纳税,封建主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管理人员由市民选举产生。

”材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城市
A.封建社会等级森严B.资本主义形态已初步形成
C.获得政治上的独立D.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37.如图是18世纪法国关于时装店的雕版画,据如图信息,可推知法国
A.奢侈品消费逐渐成为主流B.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C.女性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D.对外殖民活动获得了助力
38.普罗泰格拉认为,人以自身的感觉获得知识,也以感性的欲望和私利的追求作为道德的标准,道德是因人而异的。

这说明他
A.主张以教育培养道德B.强调人的主体地位
C.持客观唯心主义思想D.仍抱有传统神学观念
39.亚里士多德说,在极端民主政体中,“平民领袖们把一切事情招揽到公民大会,于是用群众的决议发布命令以代替法律的权威。

一旦群众代表了权力,他们就代表了群众意志;群众即被他们所摆布,他们就获得了左右国政的地位”。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
A.需要分化公民大会权力B.法律应该体现群众意志
C.极端民主背离民主精神D.平民领袖成为民主威胁
40.《查士丁尼法典》载:“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

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这表明罗马法
A.维护帝国统治B.保护财产私有
C.保障人人平等D.影响广泛深远
二、材料分析题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元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和海上交通十分发达……中国的船只远达大西洋沿岸,指南针正是这些远航水手传到阿拉伯和波斯的。

通过他们,中国发明的航海罗盘为欧洲人所熟悉。

13世纪初,欧洲开始有航海中使用指南针的记载。

传教士大批来华是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他们带来了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物理学和机械学知识……顺治和康熙(1644~1722)对传教士比较信任,西学遂大量传入。

——据吴国盛《科学的历程》材料二从鸦片战争到1895年,清政府主要引进军事技术和少数相关技术,对西方技术体系一知半解,未发展机器制造等基础技术和基础工业。

——据张柏春《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中国科技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政府引进西方技术的历史背景。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太祖在位期间,对周围邻国采取睦邻友好政策,不断派遣使臣,广加招徕,力图建立起正常的友好关系。

但出于巩固内部统治和防御北元再起的考虑,又厉行海禁,禁止私人出海贸易,也禁止外国商人来中国经商,并将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长期保持不变。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
地理大发现是指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国家在大规模海外探险中对美洲大陆的发现和对通往东方新航路的开辟。

商业革命实际上从13--14世纪就开始酝酿,在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诸城邦,各种商业关系的发展已接近发生质变的临界点。

不过,如果没有地理大发现所提供的契机,这场革命很难说要在何时才能真正发生。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厉行海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明代对外政策与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欧国家对外政策产生的影响。

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

它是日年曼人的家族血缘制度、亲兵制度和罗马的军事体制中逐渐产生出来的,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

——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材料二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时代”,是契入古罗马和文艺复兴之间的一个巨大错误。

由于种种原因,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500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材料三在一个庞大的封建农村社会旁边,就站立起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

它是在封建社会主流体制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正是从这个体制外的力量中,孕有出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

——钱程旦《现代文明的起源和演进》(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

(2)材料二作者对欧洲中世纪持何观点?依据材料三对该观点加以解释。

4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

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

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看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

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4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

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材料二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

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

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

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4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罗马大事记
——摘编自杜艳丽《古罗马文化》
材料二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对比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时期罗马文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中表格内容,提取有关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的相关信息进行比较,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4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

”“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女子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移民想要获得雅典的公民权更为困难……只有那些对雅典作出突出贡献的迈提克(外来移民),作为一种奖励,在经公民大会的特别投票通过后才能获得公民权。

——马克壵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二第9表不得提案任何仅涉及某一个人的法律;如果处罚关系公民的人身或生命,必须由公民大会,且须由监察官审查登记之公民决定。

一位合法任命的法官或仲裁人如果司法时有受贿情事,将受死刑之惩处……任何人不得将任何尚未定罪的人,置于死地。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材料三从实际意义上说,万民法指的是这一部分的罗马法:罗马人将它适用于他们自己和非公民双方。

与万民法不同,公民法是指罗马法中仅适用于其公民的部分……非公民是毫无权利的。

——《不列颠百科全书》请回答:
(1)综合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有哪些突出特点?
(2)有人说《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是平民的胜利,这种看法合理吗?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看法。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万民法所适用的主要对象。

万民法取代公民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一说罗马法给后世带来了什么影响。

4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六世纪,雅典社会贫富悬殊,许多穷人不仅自身贫穷,还欠下富人的许多债,还不起债的人们有一些按契约成了“债务奴隶”,有一些则被迫逃亡异地。

于是民怨沸腾,愤怒的穷人希望平分富人的土地和财富,而富人却不愿意放弃自己得到的任何利益,一部分甚至骄奢傲慢,贪得无厌。

激烈的冲突似已不可避免,而一旦陷入内战则可能倾覆城邦。

在这种情况下,梭伦进行改革,废除雅典公民以人身作抵押的一切债务,禁止再以人身作抵押借债,禁止把欠债的平民变为奴隶,由国家出钱把因无力还债而被卖到异邦为奴的人赎回。

——宛华《世界上下五千年·改革家梭伦》材料二公元前四世纪初,罗马国家却加重租税负担,高利贷盘剥也更加厉害,平民失地破产,生活更加困苦。

因此,平民因土地和债务问题与贵族的斗争日益激烈。

公元前376年,平民保民官李锡尼和绥克斯图为解决平民的困苦提出法案(十年后获得通过):第一,全体公民都可以占有和使用“公地”,占有的最高额度为500犹格。

第二,平民所负债务一律停止付息,已付的利息作为本金计算,未偿还的债款分三年付清。

公元前326年,通过波利提阿法案,取消了债务奴隶制。

此后,没有一个罗马公民可不经过法庭的宣判而受到奴役。

——《论罗马贵族和平民的斗争——罗马共和国早期社会的主要矛盾》(1)依据材料概括雅典和罗马面临的共同社会问题。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雅典和罗马所采取措施产生的不同影响。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详解】
古代罗马法对伤害自己奴隶的行为拒绝“提起侵辱之诉”(即不予追究),反映出罗马将奴隶当作奴隶主特别是贵族的财产,旨在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C项正确;维护公民的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