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土地面临水土流失等问题

东北黑土地面临水土流失等问题
东北黑土地面临水土流失等问题

东北黑土地面临水土流失等问题

黑土地被认为是肥力最高、最适合农耕的土地。我国东北黑土区是世界3个黑土区之一,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然而,曾经“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也发芽”的黑土地,正在面临水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等问题。

厘米,

厘米。

水利部2010年至2012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显示,东北黑土区侵蚀沟道已达295663条,水土流失严重。

以黑龙江垦区为例,垦区下辖9个管理局112个国有农牧场,有73个农牧场存在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面积达9080平方公里,占垦区土地总面积的16.39%,且呈逐年扩大趋势。而目前水土流失治理率仅为58.4%。

姜佰文说,大规模农业开垦与不合理耕作方式是世界三大黑土区水土流失与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而我国东北黑土区由于地势起伏较大,更易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化肥治“瘦”恶性循环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量度,其退化也不容小觑。

根据黑龙江省农委定点监测检测数据,2010年黑龙江省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6.8

毫克/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调查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调查 原本平整的黑土地被肆虐的地表径流冲刷、切割出道道沟壑,壁立百尺,岩基裸露;一株根须外现的榆树,行将葬身沟底,却依然固守着植根的沟岸,伸出一条并不粗壮的树枝,挽住一根已与沟壁分离的土柱,宛如一位深情的父亲执意挽留去意已决的游子……这是记者在东北黑土区腹地———吉林省榆树市刘家乡合心村采访时看到的情景。 在东北黑土区的乡村、田野,记者实地踏勘了“流血”的黑土地,耳闻了干部、群众保护黑土地的声声呼唤,也目睹了黑土区父老乡亲为黑土地“止血疗伤”的回春妙手。 黑土地风光不再 北起大小兴安岭南麓,南至辽宁省盘锦市,西到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大兴安岭山地边缘,东达乌苏里江和图们江,总面积101.85万平方公里的松花江、嫩江、辽河流域,即东北平原,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区之一。其中,更有几块弥足珍贵的“典型黑土地”,土壤全部为黑土、黑钙土及草甸黑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与其它平原不同,东北平原多为坡度3度至5度、坡长500至2000米的坡地,即“漫川漫岗”。“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榛柴岗,艾蒿塘,不上粪,也打粮”,曾是人们对东北黑土区自然生态的真实描绘。如今,走进这片黑土区,记者陡生风光不再的感慨。 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负责水土保持工作的沈波处长告诉记者,松花江、嫩江、辽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已达41.96万平方公里,绝大部分在黑土区,包括“典型黑土地”。黑土区开发已近百年,初垦时黑土层一般在60至80厘米,有的达1米。随着岁月流逝,黑土层逐年变薄,有机质含量大幅度下降。开垦20年的黑土地土层厚度减少为60至70厘米,有机质下降1/3;开垦40年的黑土层厚度减少为50至60厘米,有机质下降1/2左右;开垦70至80年的黑土层一般只剩下20至30厘米,有机质下降2/3左右。据估算,黑土区每年流失的黑土达1亿至2亿立方米,流失的氮、磷、钾元素折合成标准化肥达四五百万吨。仅黑龙江省每年因水土流失就减产粮食20亿至40亿公斤。 据统计,黑土区内现有侵蚀沟25万多条,侵蚀耕地590多万亩。其中黑龙江省有大型侵蚀沟14万多条,侵蚀耕地140多万亩。辽宁省每年大约有60多万亩耕地因水冲沙压和侵蚀沟发展而消失。吉林省仅榆树市刘家乡松花江沿岸15公里内便有49条深10至40米的大型侵蚀沟,10米以下的支沟306条,沟壑密度达每平方公里4440延长米,侵吞耕地4125亩。这个乡的合心村因侵蚀沟不断扩张,村民被迫搬家,整个村子平移了一个位置———原来的村东头变成了村西头。千余亩耕地被侵蚀沟切割成11个孤岛,村民不得不带着干粮,翻“山”越“岭”下田干活。据测量,这里年土壤侵蚀模数达每平方公里11万立方米,超过了黄土高原侵蚀强度。 当地人告诉记者,现在田里长满庄稼,遮住了黑土地被侵蚀的真面目,如果在秋后,随处可见“破皮黄”、“朽泥岗”、“火烧云”等典型的水土流失地貌。 水土流失带走大量养分,致使土壤物理性能逆向发展,旱时板结僵硬,涝时朽粘,蓄渗水和供肥能力大大下降。 水土流失造成淤塞水库、河流、道路的情况也相当普遍。西辽河上游的红山水库,总库容为25亿立方米,竣工40年淤积泥沙8亿多立方米,防洪能力比原设计降低80%,专家预计七八十年后将报废。截至目前,西辽河流域已报废水利工程89座。松花江哈尔滨段的河床比上个世纪50年代平均抬高30至40厘米,江水由清变混,几乎成为“黄河”。滨州桥下游淤积的沙滩长达3400多米,淤积量达490多万立方米,比50年前增高4米多。这座11孔铁路桥原有8孔可以通航,现在只剩2孔能容船只通过。松花江安全泄洪量由原来的7300立方米/秒,减少到3500立方米/秒;航道由1500多公里缩短到580公里,过去千吨货

中国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环境 Ξ

第18卷第2期2004年4月 水土保持学报 Journal of S oil and Water C onservation V ol.18N o.2 Apr.,2004  中国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环境Ξ 范昊明1,2,蔡强国1,王红闪3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辽宁沈阳110161; 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陵712100) 摘要:分析了黑土腐殖质、黑土母质、黑土区气候、地貌、植被及人类开垦等活动与黑土侵蚀之间的关系,指出了 黑土区农业开垦与耕作是导致黑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同时,在人类干预条件下,某些自然因素对黑土加速侵蚀的 影响就会明显地凸现出来。实际上,黑土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方式已经使其成为目前中国土壤侵蚀潜 在危险性最大的地区之一。目前,黑土流失速度相当快,不少地区已经出现了成土母质露于地表的现象,土壤侵 蚀严重。如果我们现在还不能正确认识黑土地治理的紧迫性,黑土区很快就将变为名副其实的“不毛之地”了。 关键词:东北黑土区; 自然地理环境; 人类活动; 土壤侵蚀 中图分类号:S1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242(2004)022******* Condition of Soil Erosion in Phaeozem R egion of N ortheast China FAN Hao2ming1,2,C AI Qiang2guo1,W ANG H ong2shan3 (1.Institute o f G eographical Sciences&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 AS,Beijing,100101; 2.College o f Water Conservancy,Shenyang Agriculture Univer sity,Shenyang110161; 3.Institute o 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C AS&Ministry o f Water Resource,Yangling Shaanxi712100)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 oil erosion of phaeozem in the northeast region of china and humus,s oil parent material,climatic condition,land feature,vegetation and man′s activity in this area have been analyzed.It has been point2 ed out that the reclamation on a large scale in the phaeozem region is the primary reas on causing s oil erosion in this place, and at the same time,several natural factors that are the potential factors to affect s oil erosion have played m ore significance role in accelerated erosion after human broke into the phaeozem region.In fact,the phaeozem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has became the m ost hazard region of potential erosion now for it′s unique physical geography environment and man′s activity. At present,the phaeozem region is subjected to severely s oil erosion and at s omewhere the loess m other material is exposing to the air.S o we must action now to explore the law of s oil erosion and to cure the s oil erosion using this law,or else,the phaeozem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will became the real barren land. K ey w ords:phaeozem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physical geography environment; manπs activity; s oil erosion 中国东北地区土壤普遍呈暗色,发育有肥力高、性状良好的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实践中,人们对黑土区的概念通常并不仅局限于土壤分类中的黑土,而是一个包括更多东北地区土壤类型的广泛的概念。松辽水利委员会在关于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情况的报告中将黑土区的土壤类型定义为包括黑土、黑钙土、暗棕壤、草甸土、白浆土、棕壤、棕色针叶林土、风沙土和沼泽土等。根据全国农业土壤普查结果确定黑土区总面积为101.85万km2(含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其中典型黑土区面积为11.78万km2。东北黑土区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四省(区),其中黑龙江省45.25万km2,吉林省18.7万km2,辽宁省12.29万km2,内蒙古自治区25.41万km2。黑土区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为500~600mm左右,地貌类型多样,分异规律性强,自南而北跨越了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3个不同的自然地带,从东到西横穿湿润-亚湿润-亚干旱3个不同的自然地区。黑土区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和商品粮基地,然而,长期以来该区的发展却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由于自然因素影响及人为不合理生产活动的破坏,导致土壤侵蚀比较严重。该区土壤侵蚀类型包括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和重力侵蚀。据松辽委2002年统计报告,区内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7.59万km2,占黑土区总土地面积的27%,其中黑龙江省9.55万km2(水力侵蚀8.53万km2,风力侵蚀1.02万km2),吉林省3.11万km2(水力侵蚀1.72万km2,风力侵蚀1.39万km2),辽宁省3.41万km2(水力侵蚀3.08万km2,风力侵蚀0.33万km2),内蒙古自治区11.52万km2(水力侵蚀10.9万km2,风力侵蚀0.62万km2)。黑 Ξ收稿日期:20032052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基金支持研究项目(编号:40235056) 作者简介:范昊明,男,生于1972年,讲师,在读博士。从事土壤侵蚀模拟与水土保持规划方面的研究。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第6章北方地区优质教案(1)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地重工业基 地 【课时目标】 1.了解东北三省农业学生产地发展变化以及开发中存在地问题 2.知道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地商品粮基地,分析其优势与不足。理解其在我国地重要地位。 3.了解东北三省是“新中国工业地摇篮”。 4.知道东北三省是我国最大地重工业基地,初步通过图文资料分析其优势条件与存在地问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一、

教师:(复习导入)上节我们讲了东北三省地自然特征,大家还记得东北三省地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吗? 学生: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温暖,具有冷湿地特点。 教师:传统民居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屋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 教师:二者有什么联系吗? 学生:屋顶坡度大是为了减少积雪对屋顶地压力,便于泄水;冬季寒冷且多大北风,墙体厚窗户小是为了防寒保温。 教师:大家掌握地不错!由此看来气候对传统民居地影响很大。事实上,气候影响到人们学生活地

方方面面。比如东北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大火坑,冬季出门人们要穿地很厚,东北人爱晾干菜和腌酸菜,东北人喜欢滑雪滑冰等等。其实,气候还影响到一个重要地学生产部门,大家说是什么部门?学生:农业。 教师:好!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东北三省地农业。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开门见山,清晰简洁,直奔主题。及回顾复习了上节地旧知识,又引出了要学地新知识。比较自然。 导入二、 教师(播放2013年8月东北三省地洪涝灾害视

频):此次百年不遇地洪涝灾害,不但严重影响了当地人们地学生活,也极大地影响了当地工农业学生产地发展,同学们了解东北三省地工农业公概括吗? 学生:不了解。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东北三省,了解其工农业发展地有利条件及面临地问题。 【设计意图】 采用多媒体资料导入新课,一是体现了学习对学生学生活有用地地理这一新课标地理念,让学生认识到日常学生活和地理知识密切相关,从而提高学习地理地兴趣。 二、推进新课

浅议黑土区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浅议黑土区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摘要】典型黑土区是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但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典型黑土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肥力逐年降低,应针对具体部位的水土流失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0.前言 目前,地球上共有三大块宝贵的黑土区:(1)在欧洲。主要分布在东欧的乌克兰大平原,面积为1900000平方千米。(2)在北美洲。主要分布在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为1000000平方千米。(3)在亚洲,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松花江,辽河流域。号称中国东北黑土区,面积大约100000平方千米。在我国黑土区中,有几块极为珍贵的典型黑土区,面积约330000平方千米,土壤为黑土,黑钙土及草甸黑土,土壤肥力和结构非常好,农民形象地称为种土“手一捧就出油,插一根筷子都长”,是一种高产土壤,根据潜力分析主要作物(玉米、小麦、大豆),平均产量可达到8250kg/hm2,而目前仅达到4000kg/hm2。这除了受气候、品种和栽培等因素影响外,黑土区的水土流失是一主要障碍因素。所以加强黑土区的水土流失防治是势在必行的。 1.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 根据1986年应用遥感技术对土壤进行调查结果,东北黑土区实有水土流失面积629104km2,占该区总面积的37%。形势不容乐观,应马上采取应对措施。 2.黑土区水土流失的危害 2.1丧失宝贵的黑土资源 目前,黑土平均流失厚度0.51cm/a,而形成1cm黑土约300-400a,黑土厚度已由开垦初的80-100cm下降到20-30cm。克山县大面积开垦在1930~2006年,黑土层由100cm降到现在的15-30cm,平均流失0.9cm/a,有的地方已成为破皮黄、火烧云。 2.2降底土地生产力 黑土层下主要是黄土及白浆土土质,黑土流失后,土地板结,土壤肥力下降。克山县土壤有机质已由开垦初期的7%-10%下降到3.5%,蓄渗水能力大大降低,旱时硬涝时朽,供肥能力大大减弱。 2.3减少耕地、毁坏家园

高考地理热点突破:黑土地

高考地理热点突破:黑土地 近年来,吉林省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深松深翻、保护性耕作等技术措施,对保护黑土地、提升耕地质量效果明显。保护性耕作方式让农民尝到了甜头,激发起农民的积极性,黑土地保护得到农民的支持,得以有效推进。 黑土地有机质含量高、土质肥沃,最适宜植物生长。中国东北黑土地是世界三大著名黑土地之一,吉林省的黑土地位于其核心区域。 资料显示,吉林省黑土区耕地面积0.69亿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65.5%;全省粮食产量中,黑土区贡献了80%以上。黑土地上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与广袤的长白山区构成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对于维护东北亚地区的生态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受多年来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重用轻养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影响,黑土地一度变得“瘦薄硬”,面积减少,质量下降。 那么黑土地到底是凭借什么拿到他在土壤界的“王者”段位的呢? 首先黑土地种子只能种植在黑土地上;其次普通作物和红土地作物和黑土地作物,种植在黑土地上增产20%并且缩短20%的成熟时间。由此便可见黑土地的肥沃,而在段位晋级中,只有升级为红土地的地块才可以继续升级为黑土地。 近年来,吉林省打了一场黑土保卫战,成效渐显。 相关习题 黑土地1厘米土壤腐殖质层的形成需要300年左右的时间,是很难再生的自然资源。下图为我国黑龙江省黑土层厚度(单位:cm)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黑土形成的最活跃因素是() A.气候 B.生物

C.地形 D.成土母质 2.导致黑龙江省黑土厚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建设占用耕地 B.粮食单产不断下降 C.高产作物面积增加 D.大量施用有机肥料 【答案】(1)B(2)C 【解析】 第(1)题,主要考查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主要有成土毋质、气候、生物、地形等,其中生物是最活跃的因素。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黑土厚度变化的原因。城市建设占用耕地,主要导致黑土面积的变化,对黑土厚度几乎没有影响。高产作物面积增加、化肥的功效増强、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等使黑土层日渐变薄的同时,粮食产量仍然能稳中有升。大量施用有机可以增加黑土厚度。 黑土是大量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历经长时间演化形成的肥沃土壤。图13示意某优质黑土区。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区域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黑土侵蚀严重。60年代起,该区域采取了滴灌等一系列措施,黑土侵蚀明显减少。 (1)说明该地区气候条件对黑土形成的影响。(4分) (2)分析20世纪30年代以来该地区黑土侵蚀严重的原因。(5分) (3)说明滴灌对减轻该地区黑土侵蚀的作用。(4分) (4)简述该地区土壤侵蚀减轻所产生的生态效益。(3分) 【答案】

什么是黑土地

什么是黑土地? 黑土地是地球上最珍贵的土壤资源,地球上一共有三块黑土地,其中一块就在我国东北地区。人们总用“一两土二两油”来形容它的肥沃与珍贵。 全世界仅有三大块黑土区: 一、是分布在乌克兰大平原,面积约190万平方公里; 二、是分布在北美洲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 三、是分布于我国东北平原的东北黑土区,面积约103万平方公里,是被誉为"北大仓" 形成黑土地需要两百年的时间,黑土地也称之为“黑色的金子” 黑土地的概念 黑土地最突出的营养成分是腐殖质,这是树叶杂草等有机质腐烂到一定程度后形成的分子量相对小的有机分子。这种土地微量金属元素也很丰富。种啥啥丰收! 山珍 山珍中很多植物占重要位置,多数都属于药食同源的植物。其品种多。由于它们含有多种维生素、人体必需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及微量元素,故对人体健康有较大价值,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具有抗衰老、抗疲劳的作用。据研究证明,食用山珍能抗病毒、降脂、降压,若经常食用还能防癌抗癌。鑫程企业所选用的山珍酵素都是药食同源的品种。可以称其为微生物世界的“金字塔”。一些野果,一些植物都具有药物治疗作用。 三大核心技术 中草药发酵技术,攻克了中草药有效成份不易被皮肤吸收的难题。 中草药恒温活性萃取渗透技术。 中草药质量指纹图谱测量技术。 中草药发酵 必须是鲜活草药,无加工处理,无化学残留。一旦有化学成份,就不能发酵,会腐烂生成毒素。 鑫程自有采收基地,人工采收。只有山区附近的村民才知道如何保存。而我们只收购可以发酵的药食同源植物。 中草药恒温活性萃取渗透技术 这是特定对药食同源的植物开发的技术。这种技术高效的保留了草药与植物的特定营养物质。也是保留了可以发酵的草药的有效成份。也是鑫程公司的独家技术。 处方式酵素也是因此而产生的。同时最好的处理了草药的药性得以发酵。 全国唯一一家可以有效处理草药的发酵的方法。 中草药质量指纹图谱测量技术 现在工业化到来,很多草药都变成工业化加工。 草药有些是需要自然风,吸收天地之气。温度的变化都会影响草药的药性。而我们现在市场经济都没有人做的这么细了。 所以我们的所有产品都是自行采收,自行萃取。自行生产。保障产品的有效成份。 我们公司的老板还有我们大多都信佛教。所以我们从来不做需假,从来不做暴利的产品。 我们的产品都以效果来告诉顾客与店家。 性价比 我们的基地是很大的一片原始森林,与当地的山民长年签订合同,教导他们如何保留草药和植物的完整性,包括根的完整。随收购进行恒温保留。提取之后,运送到工厂。采用相应技术进行三次发酵。 我们掌握了最原始的源头。所以我们的性价比是要比其它公司要低的多。这也是我们鑫程的优势。通过百年的实践方,鑫程的配方是典型的“君”“臣”“佐”“使”。所以针对体质不同酵素也不同。因为酵素是具有单一的特性。 果蔬酵素吃多了会寒。而鑫程的松柏酵素就是针对手脚发冷的人群。同时鑫程还有针对糖尿病人吃的酵素。这就是鑫程的处方式酵素。

五年级下册《走进东北黑土地》教案

五年级下册《走进东北黑土地》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特点及资源状况。 2、了解东北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 3、初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东北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 教学准备: 1、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和人们生活图片。 2、《中国地下图》 3、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的物产。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赵本山翻唱的《屯里的人》进行导入,歌曲中唱到我的老家,那同学们你们知道他的老家在哪吗? 一、我国最北的地方 1、出示:《中国政区图》教学挂图。 找一找:中国的东北部是指哪里?东北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

2、观察教材插图《东北地区》图。 找一找:东北平原、大小安岭和长白山。 小结:我国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东北地区三面环山,西部是大兴安岭,北部是小兴安岭,东部是长白山。在大山的环抱中,有一块广阔的平原,叫东北平原,它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3、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最北的地方是什么样?和我国其他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有谁去过东北?东北有什么特别之处?和我们这里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描述东北。 二、这里的土地真肥沃 1、播放:东北黑土地风光。 2、阅读教材第47页图文。 (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片说明黑土地的肥沃。) 3、提出问题:这里为什么有如此肥沃的黑土地呢? 小组交流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阅读教材,教师讲解:黑土地形成的原因。 小结:东北平原在开发以前,到处都生长着茂密的野草。千百年来,野草不断地生长、枯死、腐烂,变成天然肥料,使这里的泥土变成了非常肥沃的黑土。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_成因及防治措施.

[收稿日期 ] 2007-11-20 [作者简介 ] 赵会明 (1968- , 女 , 黑龙江克山人 , 工程师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及防治措施 赵会明 (克山县水务局 , 黑龙江克山 161600 [摘要 ] 阐述了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及危害 , 分析了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 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 ] 东北黑土区 ; 水土流失 ; 现状 ; 危害 ;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 S275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006-7175(2008 06-0477-02 目前 , 地球上共有三大块宝贵的黑土区 : (1 在欧洲。主要分布在东欧的乌克兰大平原 , 面积为 190 104km 2。 (2 在北美洲。主要分布在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 , 面积为 100 104 km 2 。 (3 在亚洲 ,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松花江 , 辽河流域。号称中国东北黑土区 , 面积大约 10 104km 2。在我国黑土区中 , 有几块极为珍贵的典型黑土区 , 面积约 33 104km 2, 土壤为黑土 , 黑钙土及草甸黑土 , 土壤肥力和结构非常好 , 农民形象地称为种土手一捧就出油 , 插一根筷子都长 , 是一种高产土壤 , 根据潜力分析主要作物 (玉米、小麦、大豆 , 平均产量可达到 8250kg/hm 2, 而目前仅

达到 4000kg/hm 2。这除了受气候、品种和栽培等因素影响外 , 黑土区的水土流失是一主要障碍因素。克山县位于典型黑土区腹地 , 土地面积 31 87 104hm 2(其中耕地面积 18 70 104hm 2 。 1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 根据 1986年应用遥感技术对土壤进行调查结果 , 东北黑土区实有水土流失面积 6 29 104km 2, 占该区总面积的 37%, 仅克山县水土流失面积就达 22 07 104hm 2。其中耕地水土流失面积 9 87 104 hm 2 , 占全县耕地面积的 52 8%。全县土壤侵蚀模数 2720t/km 2, 属于中度侵蚀区。 2 黑土区水土流失的危害 2 1 丧失宝贵的黑土资源 目前 , 黑土平均流失厚度 0 5~1cm/a, 而形成 1cm 黑 土约 300~400a, 黑土厚度已由开垦初的 80~100cm 下降到 20~30cm 。克山县大面积开垦在 1930~2006年 , 黑土层由 100cm 降到现在的 15~30cm, 平均流失 0 9cm/a, 有的地方已成为破皮黄、火烧云。 2 2 降底土地生产力 黑土层下主要是黄土及白浆土土质 , 黑土流失后 , 土地板结 , 土壤肥力下降。克山县土壤有机质已由开垦初期的 7%~10%下降到 3 5%, 蓄渗水能力大大降低 , 旱时硬涝时朽 , 供肥能力大大减弱。 2 3 减少耕地、毁坏家园

东北黑土区农地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_刘宝元

东北黑土区农地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 刘宝元1,阎百兴2,沈波3,王志强1,魏欣1 (1.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100875,北京;2.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130012,3.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130021:长春) 摘要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对稳定粮食市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长期的重开垦轻保护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已经影响到了粮食生产的地位。以东北松嫩黑土区面积约2080万hm 2的区域为研究对象,根据950个野外调查点资料,推算研究区农地面积为1727.40万hm 2。通过径流小区和137Cs 监测资料,估算该地区农地水土流失强度。东北黑土区农地土壤流失量与坡度的关系为A =0.7379θ。利用美国SRTM 90m ×90m 地面高程资料,得出研究区总体地形平缓,坡度1°以下面积占72.25%,1°~5°面积占27.05%,5°以上面积仅占0.70%;但由于坡面较长,观测与计算结果表明,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1339.45万h m 2,占研究区总土地面积的64.40%,占研究区农地面积的77.54%。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已经十分严重,开展针对该地区水土流失特点的水土保持措施建设已刻不容缓。同时,为全面了解东北地区水土流失状况,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整个东北地区水土流失监测与土壤侵蚀规律的研究。 关键词 黑土;黑钙土;土壤侵蚀;水土保持;水土流失监测;东北黑土区 收稿日期:20071109 修回日期:20071224 项目名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多尺度土壤侵蚀预报模型”(2007CB4072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维持 可持续土地生产力的定量标准:容许土壤流失量”(40671111);水利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专题“东北黑土区考察”(2005SB KK01) 第一作者简介:刘宝元(1958—),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土壤侵蚀。E -mail :baoyuan @bn u .edu .cn Current status and comprehensive control strategies of soil erosion for cultivated land in the Northeastern black soil area of China Liu Baoyuan 1,Yan Baixing 2,Shen Bo 3,Wang Zhiqiang 1,Wei Xin 1 (1.Beijing Normal Univers ity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Res ource Ec ology ,School of Geography ,100875, Beijing ;2.Northeast Ins titute of Geography and Agroec ology ,Chinese Acade my of Sciences ,130012,Changchun ; 3.Songliao Water Resources Commissi on ,Minis try of Water Res ources ,130021,Changchun :China ) Abstract Northeastern black soil area is one of important regions for crop production and commodity grains in China ,which takes the key role in stabilizing national grain markets and keeping national food security .The long ter m cultivation with less soil conservation has caused serious soil erosion and threatened food pr oduction in this area .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black soil region in Songhuajiang -Nenjiang plain ,which is about 20.8million hm 2,and estimated soil loss from the cultivated land by using 950point survey data and soil loss data measured from plots and 137 Cs .The cultivated land is about 17.274million hm 2in the study area .The soil loss pr ediction equation for cr op land is A =0.7379θ.The analysis result showed that the study area has rolling hill topography by using SRTM elevation data with resolution of 90m ×90m .The percentage is 72.25%of the total area for slope steepness less than 1°,27.05%for slop ranges of 1°-5°,and only 0.70%for slope steeper than 5°.But the large slope length caused serious soil erosion for the crop land .Soil loss calculated fr om both plot and 137Cs measured data sho wed that the area of soil er osion is about 13.3949million hm 2,which is 64.40%of the study area and 77.54%of the crop land in the study region .It is urgent to take practices for soil conservation .In addition ,to understand the soil loss rate for the northeastern China ,   2008年2月6(1):18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Scienc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Vol .6 No .1Feb .2008

黑土地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黑土地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区之一,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黑土区内土壤肥沃,是发展农业的天然宝地,被誉为中国的“北大仓”和中国粮食安全的“稳压器”。近年来由于耕作不合理、过度开垦以及在开发建设中忽视对黑土地的保护,导致土壤持续恶化,人与黑土地的自然和谐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黑土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不仅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经济转型密切相关,更与我们赖以生存的粮食供给息息相关。“十二五”规划特别强调要加态保护,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这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有十分重要意义。 经济转型与黑土地生态环境保护 经济转型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十二五”规划中的第一部分就是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

局面,这其中的内涵之一即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此促经济转型、促科学发展。人与土地的和谐相处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正确的价值观。保护黑土地生态环境就是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将自然界承载能力与人们之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关系辩证统一,通过正确处理人与土地的关系,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目前的任务应该是在实践中探求符合“人与土地和谐相处”的自然环境和土地生态变化趋势,使得人与土地的相互作用沿着这种变化趋势发展,促进人与土地关系进一步协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如果纯自然主义地对待生态环境,为了保护而保护,完全割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不关注地方经济发展,那么生态环境建设的成果就难以长久保持下去。相反,如果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而不努力保护生态环境,那么经济发展就会因为生态环境问题而受到严重制约。因此,必须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使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应该是经济转型的内在表现之一。

东北黑土地的形成过程

[初中地理历史]

绪论:初中地理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一、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下去,你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二、对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点、抓住关键。 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分式、定理那样精确,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点便十分容易地理解并把它们掌握住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空气、水等都是自然资源”这一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我们应该抓住两个要点:第一,自然界中存在的,不是工业产品。如,汽油,虽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但不是人类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的,它是工业产品。第二,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没有利用价值的不是,如沙漠虽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但目前,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也不是自然资源。这样就可以了。 学习地理有一个正确的方法十分重要,但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对学好地理同样也十分重要。希望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把地理课学好。 三、学会读书,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地理教材是我们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学好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呢?我们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读出书中有什么 2.读出知识网络 3.学会梳理知识 四、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 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首先必须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例如: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联系起来了。 五、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是初中地理课程的重要目标,对中学生学好地理非常重要。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任何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都不是由单一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但是,在这诸多的地理因素中,有某一、两个要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应当学会找出这一关键性的因素,并以此为线索,将其他的各要素联系起来,从而正确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东北黑土地的形成过程 黑土地是寒冷气候条件下,地表植被死亡后经过长时间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而成的,以其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宜耕作而闻名于世,素有“谷物仓库”之称。 因为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层需要400年的积累,所以土层中腐殖质和有机质含量极为丰富。“随意插柳树成荫,手抓一把攥出‘油’”的说法丝毫不夸张,这使黑龙江人曾经深感自 豪。七年级上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走进东北黑土地》教学设计

五上《走进东北黑土地》的教学设计 走进东北的黑土地 教材分析 本课是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和“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的要求编写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概况、物产及主要城市、知道“九一八”事变和东北军民英勇抗争的事例,懂得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概况、物产、风土人情和主要城市。 2 .知道“九一八”事变和东北军民英勇抗争的事例。 3 ?探究东北地区的地形、气候等因素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走进黑土地一一黑土地在东北一一黑土地的硕果一一黑土地的“痛”一一祝福黑土地”等一系列活动的训练,懂得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东北地区的自然概况、物产、风土人情和主要城市。 教学难点: 懂得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师准备: 相关的资料、课件等。 学生准备: 了解东北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走进东北黑土地 同学们,在我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有皑皑的雪山、辽阔的草原、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坡、小桥流水的细雨江南,还有发布在东北地区的肥沃的黑土地。(板书:走进东北黑土地)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黑土地,一起去探究吧! 二、黑土地在东北 1. 哪位同学去过东北?东北有什么特别之处?和我们这里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描述对东北的印象。) 2. 你能看着这幅图描述一下东北的范围吗? (指导学生:我国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东北地区三面环山,西部是大兴安岭,北部是小兴安岭,东部是长白山。在大山的环抱中,有一块广阔的平原,叫东北平原,它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3.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土地资源,你知道黑土是怎样形成的吗?请结合搜集的资料来介绍。(指导学生; 东北平原在开发以前,到处都生长着茂密的野草。千百年来,野草不断地生长、枯死、腐烂, 变成天然肥料,使这里的泥土变成了非常肥沃的黑土。) 4. 在土地如此肥沃的地方,却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除了兔子就是狼,光长野草不打粮”。想象一下当时的景象,哪位同学来描述一下。 (学生说) 5. 正因如此,当时的人们称这

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区图

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区图 风沙区的范围 1、风沙区主要包括二大区域。一是“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主要分布于长城沿线以北 地区,该区域气候干旱少雨,风力侵蚀强烈,荒漠化严重,沙漠蚕蚀绿洲,直接危害农、林、牧业。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等省、自治区的沙漠及沙漠周围地区。面积187.6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9.0%。特点:本区气候干旱少雨,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风力强劲,风沙活动频繁而强烈 2、二是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该区域主要是江、河、湖、海岸边沉积的泥沙,干燥 遇大风形成并逐步扩大,造成掩埋各类生产用地的危害。 风沙区的建设项目的要求 1、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扰动范围(特别是施工场地和施工道路),保护地表结皮层; 2、宜采取砾(片、碎)石覆盖、沙障、草方格、化学固化等措施; 3、植被恢复应考虑土壤、水资源和灌溉条件;

4、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应注意土壤盐碱化。 东北黑土区的范围 南界为吉林省南部,东西北三面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所围绕。主要包括三大区。一是低山丘陵区,有大、小安岭地区,系森林地带,坡缓谷宽,岩性为花岗岩及页岩,发育暗棕壤,多为轻度侵蚀;有长白山千山山地丘陵区,系林草灌丛,岩性为花岗岩等,发育暗棕壤,棕壤,多为轻度、中度侵蚀;有三江平原区(黑龙江、乌苏里江及松花江冲击平原)古河床,自然堤形成低岗地,河间低洼地为沼泽草甸,岗洼之间为平原,多为微度侵蚀。二是漫川漫岗区,指松嫩平原,属冲积、洪积台地,地势倾斜,坳谷和岗地相间的地貌特征,多为中度侵蚀,局部强度侵蚀。三是平原区和草原区,主要是湿地、草场和珍贵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多为微度、轻度侵蚀。 特点:坡度比较小(2~4度),但坡面较长,多为1000 ~2000m,汇水面积较大,往往使流量和流速增大,从而增强了径流的冲刷能力,同时,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仓,由于受土壤侵蚀的影响,黑土层逐渐变薄,肥力下降,使得生产能力降低,威胁粮食生产。目前东北黑土区有水土流失面积4.47万km2,占黑土区总面积的37.9%,黑土区水土流失主要是坡耕地的流失,占黑土区水土流失总面积的80%以上。据调查,黑土区平均每年流失0.3到1cm厚的黑土表层,由于多年严重水土流失,黑土区原本较厚的黑土层现在只剩下20到30cm厚,有的地方甚至已露出黄土母质,基本丧失了生产能力。据测算,黑土地现有的大部分耕地再经过40到50年的流失,黑土层将全部流失。 东北黑土区的建设项目的要求 1、应重视对现有天然林、人工林及草地的全面保护 2、清基作业时,应剥离表土并集中堆放,用于植被恢复 3、在丘陵沟壑区还应注重坡面径流排导工程 北方土石山区的范围 东北漫岗丘陵以南,黄土高原以东,淮河以北,包括东北南部,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等部分地区。主要有六个类型区。一是太行山山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区,包括大五台山、小五台山、太行山和中条山地,是海河五大水系发源地。主要由片麻岩、碳酸岩类组成,以褐土为主,中度、强度侵蚀,是华北地区侵蚀最严重的地区。二是辽西—冀北山地区,岩性为花岗岩类、片麻岩类和砂页岩类,发育山地褐土和栗钙土,水力侵蚀强烈,为泥石流易发区,风力侵蚀有发展。三是山东丘陵区,地处山东半岛,由片麻岩类、花岗岩类等组成,发育棕壤、褐土、土层薄,属中度侵蚀。四是阿尔泰山地区,地处新疆东北部,阿尔泰山南坡,山地森林草原,微度侵

关于黑土地区材料

全区黑土地情况材料 一、黑土地资源基本情况 内蒙古黑土地位于我国东北黑土地的西端,介于东经114°05′~120°58′,北纬41°17′~53°20′之间,行政区划包括东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4盟市全境和锡林郭勒盟东部,辖43个旗(县、市、区)和4个农牧场管理局,487个乡镇,6493个村(居委会),总人口1208.8万人,人口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25人,其中农业人口867.1万人,占总人口的71.7%。总土地面积49.1万km2,占内蒙古总土地面积的41.5%。其中:林业用地26515.9万亩,占黑土地总土地面积36.2%,草地36428.3万亩,占49.7%,工矿、居民点、交通道路等用地767.0万亩,占1.1%。现有耕地面积8492.1万亩,占黑土地总土地面积的11.53%,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61.6%;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6182.1万亩,2014年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1823.1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29.5%,占全区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的64.1%,流转出承包耕地的农户数40.8万户;2014年经营耕地200亩以上的农户有16202户,经营的耕地面积585.7万亩。黑土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350~650mm,无霜期90~150天,水

资源总量430.4亿立方米,其中地上水339.5亿立方米,地下水164.8亿立方米,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重复量78.9亿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55.0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12.78%。内蒙古黑土地典型地带性土壤主要包括黑土、黑钙土、棕壤、暗棕壤、灰色森林土、褐土、栗褐土、栗钙土等;非地带性土壤主要有草甸土、潮土、风沙土等,是非常适宜农业耕作和最具有生产潜力的土地,根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作物布局、种植水平等因素可分为大兴安岭西北高原丘陵区、大兴安岭东南浅山丘陵区、西辽河灌区、燕山北麓丘陵区四个生态类型区。 二、黑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黑土地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内蒙古重要粮食产区和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典型黑土土层深厚,相对平坦,结构良好,养分丰富,具有发展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但随着人口的增长,土地垦殖率和土壤利用强度的不断增加,加之保护措施滞后,黑土地土壤退化加剧,整体生态环境堪忧,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耕地质量下降,综合生产能力降低 耕地质量下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土层变薄,耕层变浅,物理性状变劣。黑土地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垦以来,典型黑土表层平均每年流失0.3~1cm,黑土层厚度从开垦初的60~100 cm,40年减至50~60 cm,70年减至20~30cm;由于多为分散小农户经营,大型农业机械严重不足,长期用小马力机械耕作,耕地土壤板结越来越严重,形成了坚硬的“犁底层”,耕层厚度由开垦初期的25~35cm,变为10~20cm,土壤容重平均增加0.28g/cm3,孔隙度减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