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与智慧药中张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大家!
第一部分(1,2),解说“学问”与“智 慧”概念不同。
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工具;智慧是发现, 是创造,智慧的主体是人的思想。
• 第二部分(3~6),论述学问与智慧的关 系。
第一层(3,4),论述学问不能离开智慧。 第二层(5,6),论述智慧也离不开学问。
● 学问和智慧有显然的区别 ● 有人认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 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
• 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 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
• 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
• 惟有从学问中产生的智慧,才不是浮 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 到青空的境地。
• 他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 不断从水底上涌。
• 若把学问譬作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 建筑师的匠心。
学问不能等同于智慧
没有智慧的学问是死的学问
学 问 和 智 慧
(举例:孟德尔、达尔文、爱因斯坦) 学问离不开智慧 世间不但缺少有智慧的人
而且缺少有智慧的书 (旁征博引)
智慧离不开学问 智慧必须以学问为基础 (肥皂泡与珍珠泉水作比
无学问的智慧只会是浮光掠影
智慧与学问相辅相成(建筑材料和建筑师的匠心作比喻)
• 若把学问譬作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 建筑师的匠心。
读一读, 说一说
1.若把学问比作起锚的航船,
那智慧便是
。
2.若把学问比作 那智慧便是
, 。
孟德尔
达尔文
wk.baidu.com
爱因斯坦
● 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
祖冲之
(圆周率)
阿基米德
(浮力定律)
牛顿
(万有引力)
瑞利
(氩气)
门捷列夫
(元素周期表)
弗莱明
(青霉素)
材料一:我国数学家陈景润为解决“哥德巴赫猜 想”,坚持每天凌晨3点起床学外语,同时每天去图 书馆。有3天中午,管理员临走时曾大声喊问里面是 否有人,但全神贯注的陈没有听见,被反锁在里面, 后来他毫不在意的微笑一下,又重回书堆中。最终 他成为数学大师。
材料二:贝多芬小时候弹钢琴专注时,手指在键盘 上磨得滚烫。为长期弹下去,他在琴旁放一盆凉水, 把手指浸在水中泡凉后接着弹,水撩在地板上积少 成多,漏到楼下房东家里却浑然不知。
材料一:比尔盖茨19岁时看到了电脑软件行业的巨大 商机从哈拂辍学,后来成了世界首富。盖茨成了盖茨, 我们依旧“微软”。
材料二: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使人类在认识生命奥秘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当时 有很多人提名牛胰岛素的研制者应当获得诺贝尔医学 奖,可由于作出此贡献的人多,国内因为报名争议得 很厉害,送给评审委员会的名单多达14人,而诺贝尔 奖只奖给有突出贡献的一两个人,这样他们与此奖擦 肩而过。
学问与智慧药中张瑶
一、词语
1、探骊得珠:比喻做文章能抓住关键。 2、无关宏旨:不涉主旨。指意义不大或关系不大。 3、鞭辟入里:深入剖析,进入最里层。形容能透彻 说明问题,切中要害。 4、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 5、融会贯通:参合多方面的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 的领悟。 6、寸积铢累:一点一滴的积累。
读一读, 想一想
请从文章中找出运用比喻论证的 句子,品读这些句子,体会这些句子 的论证目的.
• 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 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
• 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
• 惟有从学问中产生的智慧,才不是浮 光,而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 到青空的境地。
• 他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 不断从水底上涌。
● 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 是死的学问
● 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 学问
●学问和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
● 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 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读一读, 想一想
请从文章中找出运用比喻论证的 句子,品读这些句子,体会这些句子 的论证目的.
祖冲之 (圆周率)
阿基米德 (浮力定律)
牛顿 (万有引力)
瑞利 (氩气) 门捷列夫 (元素周期表)
弗莱明 (青霉素)
罗家伦(1897—1969)字志希,浙江绍兴人。著
名教育家,历史学家。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后 赴欧美留学。1919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之 一,五四运动宣言是他所写。1920年被派赴美, 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 院,接着又到伦敦大学、柏林大学、巴黎大学的 研究院,在四国五校研读7年,专治历史与哲学。 1926年回国以一介书生投笔从戎参加北伐军。 1928年8月,清华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31岁的 罗家伦出任首任校长。1932—1941年担任中央大 学校长。后任国民党中央党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 委员、驻印度大使、考试院副院长、“国史馆” 馆长、“总统府”国策顾问等。他任校长的十年, 是中央大学危难深重而又有长足发展的十年,是 中大也是他本人的“黄金十年”。1969年12月25 日他病逝台北,享年73岁。
材料三:秦末,刘邦、项羽先后进入咸阳,当时项羽 力量明显强于刘邦,消灭他易如反掌,在“鸿门宴” 上项羽不听谋士范增之言杀掉刘邦,沽名钓誉,听信 项伯仁义之说放走刘邦,最后天下被刘邦所夺。
学问离不开智慧,智慧
也不能离开学问。需要学问, 更需要智慧;需要知识,更 需要能力。
读一读, 议一议
读了课文,你认为我们今 后应该怎样运用智慧去读书、 学习呢?
材料二:据《青年博览》刊载,少年大学生钱某, 12岁时就会微积分,被认为是神童,进入合肥科技 大学学习。平时,学生们上课,他却在校园里野逛, 成绩一落千丈。老师多次劝说仍无进步,后来退学 当了油漆工,从此告别神童生涯。
材料三:南北朝时的江淹,少时笃志好学,其诗幽 丽精工,《恨赋》、《别赋》脍炙人口,晚年满足 安逸生活,再也写不出好文章来,人称“江郎才 尽”。
● 学问和智慧有显然的区别 ● 有人认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 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
● 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 是死的学问
● 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 学问
●学问和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
● 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 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材料三:一只蜜蜂要酿造1公斤蜂蜜,必须在100万
朵花上采原材料,假如花丛同蜂房的距离平均是1 公里,那么蜜蜂要酿造1公斤蜜,就得飞行45 万公里,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行11圈。
材料一:王安石《伤仲永》一文中的方仲永,5岁时 就认识书写工具,7岁就能指物作诗。邻居家有事常 喊他去作诗并给他报酬。其父觉得有利可图,便拉 着他到处赚钱,不让其学习,结果到20岁时“泯然 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