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

管建刚

一、做自尊自信的教师

一个人,不是有多少钱就有多少成就,身边有人中奖500万元,你会羡慕,但内心里不会产生敬重,敬重和羡慕是两回事,我们敬重功成名就的企业家,不仅是因为他拥有雄厚资产,更在于他在打拼企业过程中表现出的卓越才能,以及他的企业为社会做出的实实在在的贡献,人生的成就,重在“有为”而非“有钱”,尽管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作为一名教师,完全可以成为一名受人敬重的“有为者”。我们每教一个班级,就为一批孩子一批父母一批家庭,做出实实在在的“为”,我们教书育人一辈子,就做了一辈子实实在在的“有为”事。不管经济大潮如何席卷而下,面对人生,请自尊自信:我,能成为大写的“有为”的人。

做一名有为的人,要奋斗,要拼搏。做一名有为的教师,也要奋斗,要拼搏。接触过不少的青年教师,他们总认为自己底子不好,成不了器。这个想法很普遍,是个普遍的错误。哈佛大学一项研究表明,工作中能否做出成绩,态度占85%,知识和智力只占15%。“细节管理专家”汪中求有一个著名的2.18分理论:人的智商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他认为从对人的一生的作用来看,智力因素占40%的权重;在智力因素的知识和技能对比中,知识占40%的权重;知识又分为书本知识和社会知识,书本知识占40%的权重;书本知识能在生活中应用的又占40%的权重。由此便能得出这样一个分值:如果你在学校的总分为85,在学校所打下的底子,不过是1×40%×40%×40%×40%×85=2.18分。那些自认为以往的学习没打好底子的教师,最终什么也没有做成,表面看来,似乎印证了自己的预言,其实正是这种先入为主的消极态度,把他们潜在的“人”的能量给封杀了。

我认为,一个教师要想做到杰出无比的程度,或许需要点天分,需要后天环境等各种因素,但是要成为一名骨干教师,成为一定范围、一定领域里有成绩和名望的人,则人人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与奋斗达到。你知道博格斯这个身高只有1.60米的小个子吗?你相信他曾是美国NBA最杰出、失误最少的后卫之一吗?小时候的博格斯立志要做NBA篮球队员,那时,身边的人都取笑他。嘲笑面前,博格斯没有后退,他以更加刻苦的方式练球,并在练习中发现矮个的优势:行动迅速、灵活,像子弹一样;运动重心低,不会失误;个子小不引人注意,抄球时就容易得手。现在,当年嘲笑他的人都这么炫耀:小时候我经常和博格斯一起打球呢。你看,即使像博格斯这样有“先天不足”缺点的职业球员,都能以后天的努力来扬长避短,何况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往往并没有如此致命的先天缺陷呢。

达尔文上学时,所有的老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罗丹在父亲眼里是“白痴”,在老师眼里前途无“亮”,艺术学院考了三次也没考进。爱因斯坦四岁才说话,七岁才识字,老师的评语是“反应迟钝,不合理,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但他们在嘲笑面前依然保持着自我,保持着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依然拍着翅膀飞啊飞,依然在心底里对自己说“我行,我可以“,这是他们从众人眼里的庸者成为世人眼里的伟人的重要原因。

大量深入的研究表明,聪明并不必然导致成功。最聪明的往往并不是最有成

就的人;最有成就的人,也往往并不是最聪明的人,成功最需要的是一种坚强的精神品质,需要坚忍不拔的毅力,“贫无可求唯求俭,拙亦何妨只要勤”。哪怕是笨鸟,也能“笨鸟先飞”。我甚至在相当多的场合里偏执的讲,现在可以把“笨鸟先飞”改为“笨鸟肯飞”了。我接触了不少青年教师,他们的致命弱点恰恰是不想飞,不肯飞,他们躲在公办体制这把大伞里,怕外面的风雨,怕太阳的炽热,怕路途的坎坷,怕寒风的凛冽,怕身心的疲惫,怕黑夜的漫长,怕失败,怕出丑,怕这怕那,怕到最后,人生都淹没在“怕”的海洋里了。

达尔文在晚年这样感慨:“我这样一个才智平庸的人,居然能够在那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信仰,实在出人意料,我的小学老师和我的父亲甚至认为我是一个平庸的孩子……”面对这份人生感慨,年轻的你,有什么理由不鼓足自信的风帆呢?

二、做富有勇气的教师

在交通和信息日益发达的今天,学校派人外出听讲座,看观摩课,或是外请专家学者来校教学的机会越来越多,但我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形:会场里前几排总空着,老师大都选择中间偏后的位置,我还看到,当一些教育专家想以对话的方式,使讲座更接近一线老师,更能解决一线老师身上的实际问题时,台下往往是一片沉默,正是这种不想出头的平庸心理,使一个个很好的求教机会,和专家交朋友的机会失之交臂,其实,所有的专家也都期盼着能和一线老师交流,和一线老师做朋友,他们绝不想高高在上做空研究的,我做“我的作文革命”时,看到北大知名学者钱理群教授写过有关文章,多方联系,得到钱老的电话,素昧平生的钱老,给我寄来新书,提供研究参考书目给我,一年后,又写信来询问研究状况,从中我打开视界,受到鼓舞,汲取力量。

有一位专家做讲座,讲座前他试图与听众沟通情感,于是提了些简单的问题,但是底下无人响应,他苦笑一声,讲了个小故事:“我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大学里经常有讲座,每次都是请华尔街或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来讲课,每次开讲前,我都发现同一个有趣的现象,我周围的同学总是拿一张硬纸,中间对折一下,让它可以立着,然后用颜色很鲜艳的笔尽可能大的写上自己的名字,放在桌前,于是,讲演者需要听者回答问题时,就可以直接看名字叫人,我不解,问旁边的同学,他笑着告诉我,讲课的一般都是一流人物,当你的回答令他满意或吃惊时,很可能预示着他会给你提供很多机会,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嘛”专家接着讲:“事实也确实如此,我的确看到我周围的几个同学,因为出色的回答,最终得以到一流的公司供职。”

听众或许不久便忘记了讲座的内容,但是这个开场白一定会给很多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年轻人时常埋怨机会不肯光临,而机会从来不是贴着“机会”的标签出现的,它总是变换着各种面孔,突然地来到你的面前,当你还在犹豫的时候,它已飘然离去,你少的,就是一点勇气,伸出手来抓一下的勇气,拿出硬纸板亮出自己的勇气。

一线教学经验和行政管理经验告诉我,不少青年教师工作多年,最怕公开课和写作,遇上教研课、公开课,推三阻四,课堂之于老师,犹如舞台之于演员,一个教师,对课堂应该有着一种展示的冲动和欲望,有此情结,教学才会给人以美感和幸福感。一个畏惧课堂的教师,即便他逃避了一次又一次的研讨课,公开课,只上每日都有的家常课,他也必定体验不到那种教学激昂的乐趣和幸福。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