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秧田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个别秧田缺苗较重。造成缺苗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秧田整地质量较差。二是种子处理不当。在浸种前没有晒种,浸种使用药剂浓度过高,抑制种子芽势,浸种时间过短,种子没有吸足水分;三是低温冷害。在播种后遇到低温,芽势弱的种子腐烂;四是肥料使用不当造成肥害。使用劣质肥料或用量过大、浓度过高,灼烧胚芽、胚根;五是药害。主要是使用安全性差的除草剂,或者使用不当,造成胚芽死亡,不出苗。
2,虫害较重。目前,麦田飞虱已大量迁入秧田,为害秧苗,其次是部分秧田稻蓟马为害较重,受害叶片已卷曲、黄化,有的已经死亡。旱秧田的蟠姑、蛆叫等主要咬断土表秧苗茎基部,形成无根苗死亡或者形成隧道,使根系松动,造成秧苗死亡。
3,水浆管理不到位。旱秧田频繁浇水,秧苗徒长;水育秧田长期淹水,根系活力较差、无分粟(5叶秧苗),秧苗细长瘦弱。
4,施用断奶肥时间偏迟。部分秧田没有施基肥,断奶肥在3叶后才施用,造成秧苗脱肥黄化,生长缓慢,秧苗素质较差。
二、水稻死苗的类型、原因及防止对策
1、死苗类型及分析
(1)肥害死苗。主要有死苗和烧苗,死苗主要是肥料种类、用量及方法等使用不当,使胚根烧焦,根系不下扎,不发新根,幼苗成团或成片枯黄,于四叶期前陆续死亡;烧苗主要发生于旱秧田于秧苗五叶期前过量补施化肥,引起肥害烧苗。
(2)干枯死苗。主要原因一是秧田选地不合理,整地质量差;二是种子处理不当,播种质量差,引起干枯死苗。
(3)药害死苗。使用农药容易过量。超浓度使用农药,易引起药害而死苗。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除草剂药害死苗。使用安全性差的除草剂,或者错用药、除草剂过量、浓度过高、施药不匀,均易造成药害,重者胚芽死亡,不出苗,轻者芽鞘灼伤,叶片变黄,幼苗瘦弱,遇不利气候条件而枯死;二是杀虫剂药害死苗。农药高浓度喷雾,防治苗期害虫,由于气温高,空气湿度小,蒸腾量大,秧苗表现心叶褪绿黄化,后呈黄白色,不出新叶,生长停滞,比正常秧苗矮小,进而逐渐死亡。
(4)病害死苗。一般于三叶期前后全株呈黄褐色枯死。冷后暴晴,温差过大,病害加重,死苗发展快。
(5)虫害死苗。主要是稻蓟马为害,使叶片卷曲、黄花,甚至死亡。其次缕姑、蛆叫等地下害虫是肥床旱育秧田的主要害虫,主要咬断土表茎基部,形成无根苗而枯死,或形成隧道,使根系松动,失水死苗。
2、防治措施
一是要加强检查,搞好服务。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站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研究,对本乡镇水


烂秧死苗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为农户搞好技术咨询和服务。
二是要加强综合防治。在防治上,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把死苗的防治惯穿于育秧的全过程,趋利避害,杜绝死苗诱发因素,创造有利于秧苗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1)正确选用药剂。选用低毒、低残留、安全农药,切忌过量、高浓度使用农药。
(2)加强秧田管理。重点做好肥、水管理。发现死苗的秧田应每天灌一次“跑马水”,并排出,采用小水勤灌,冲淡毒物。待水稻秧苗新根发好后,再排干水进入湿润管理阶段。对黄化苗应选择晴天多次追肥,先淡后浓,少吃多餐。
(3)及时防治病虫。重点防治飞虱、螟虫、蓟马、叶稻瘟、纹枯病等病虫害。
三、秧田期管理意见
(一)、秧田期肥水管理
1,旱育秋田:秧田管理上重点是严格控水,防止秧苗徒长。移栽前一天下午浇透水。
2,水育秋田:适当控制灌水次数,每次灌水以刚没过板面即可,不可长期淹水,3叶期以后保持湿润,不留水层。4叶期根据苗情施长粗分粟肥,尿素5-7.5kg/亩,在移栽前3天追施送嫁肥,每亩施尿素5kg。
(二)、病虫草防治技术
秧田期防治的病害主要有条纹叶枯病、叶稻瘟、纹枯病及旱秧田的立枯病等,虫害主要有灰飞虱及二化螟等,同时做好除草工作。具体防治措施请可参照县植保站印发的病虫情报
秧田管理要根据“器官同伸规律”做好调温、控水、防病工作,培育壮苗。育秧大棚内应摆放二支温度计测量床温变化,切实做到按照棚内温度变化情况,进行棚温管理。

1、种子根发育期
播种后到第一完全叶露尖,时间一般约为7-9天,管理的重点以密封保温为主,最适温度25-28℃,如遇32℃以上高温,应开棚肩部或背侧通风降温;秧田水分不宜过多,在浇足底水的前提下,一般不浇水。出苗80%时撤出地膜,撤膜不可过晚,避免出现“烤苗”。

2、第一完全叶伸长期
水分管理要注意“三看”,即一看早、晚叶尖有无水珠,二看午间高温时新叶是否卷曲,三看土面是否发白和根系生长状况,如早晚吐水珠小(或少),午间新叶卷曲,床土发白,要在早晨浇水,1次浇足。要适当通风炼苗控制生长;如遇冻害,早晨提早通风,缓解冻叶枯萎。

此期最适温度22-25℃,最高不超过28℃,当床面温度高于28℃时肩部通风,风大时背侧通风。

③离乳期管理

管理重点是控制好温度和水分,防止茎叶徒长。2叶期最适温度22-24℃,最高不超过25℃,特别在2.5叶期温度不超过25℃,以免出现早穗现象。超过25℃时肩部增加通风口,风大

时背侧通风;3叶
期最适温度20-22℃,最高不超过25℃,逐渐加大通风量,减少棚内外温差预防突发霜冻。

此期注意防治水稻立枯病。用30%壮苗安2-3 ml/㎡或用20%移栽灵2-4 ml/㎡兑水茎叶喷雾,然后浇水。结合防病灭草叶面追施活力素、天然芸苔素、地福来生物菌剂、天达2116、农利、爱丰腐殖酸等微肥。叶面肥喷后12小时之内不能浇水。如苗床出现轻微药害,叶面喷施益微或农利等生物菌肥,具体使用方法按说明书使用。

在秧苗1.5叶期,稗草2—3叶期前,用10%千金6-9ml/100㎡兑水4-5㎏茎叶处理,如秧田阔叶杂草较多时,选用48%排草丹0.15-0.22 ml/㎡防除阔叶杂草,喷药后床温不能高于30℃,以免出现药害。

如果秧苗出现缺肥现象,在秧苗生长期间分别在秧苗1.5叶期、2.5叶期各追肥一次,每次追纯氮1g/盘,即硫酸铵5g/盘(尿素2g/盘),将硫酸铵与适量过筛细土混拌均匀后撒施在秧田上,施肥后要立即喷一遍清水洗苗,以防化肥烧苗。

⑤移栽前准备期

管理重点是控水蹲苗壮根,使秧苗处于饥渴状态,以利于移栽后发根好、返青快。棚布昼揭夜盖,通风炼苗。移栽前一天做好插前“三带”工作。带肥:苗床施磷酸二125-150g/㎡,少量喷水使肥料粘在苗床上;带药:带70%艾美乐6-8g/100㎡或25%阿克泰6-8g/100㎡,兑水喷洒防治潜叶蝇;带菌:带增产菌,如益微等。增产菌用量方法按说明书使用或每百平方米喷施天达2116叶面肥2.2ml+活力素叶肥5g。

另外,秧田管理过程中,要防止冻害,如棚内出现10℃以下低温,用火盆、炭棒等取暖,增加棚内温度。人员进入棚内前,要先通风,避免二氧化碳中毒。如遇冻害,要早通风,棚上要用遮阳网遮住,让温度缓慢回升。

秧苗底肥亩施40%复合肥40—50公斤,然后将秧田整平按1.5—2.0来分席。选择晴天将秧苗抛或寄插到秧田中。管理要点如下:

一、浅水露苗。抛秧后要浅水露苗便于秧苗及时站立。

二、施好分蘖肥。抛秧或寄插秧苗后5—7天,亩施尿素5公斤作分蘖肥,促进秧苗早分蘖快分蘖。

三、追肥送嫁肥。移栽后5—7天,亩施尿素5公斤作送嫁肥。

四、防治一代二化螟。移栽前3—4天,亩用25%杀虫双水剂250克或5%锐劲特悬浮剂30—50毫升或2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亳升,兑水60公斤喷雾,预防一代二化螟

2.2苗稻瘟
近年来水稻秧田苗瘟发生较普遍,其主要原因是栽种的水稻品种大多不抗稻瘟病。在防治上:于秧田发病初期,用20%三环唑1.125~1.500kg/hm2或50%灭菌成600~900g/hm2,对水750kg均匀喷雾。发病重的秧田,隔7~10d再补治1次。


3秧田害虫发生及防治

3.1灰飞虱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灰飞虱主要在秧田期为害秧苗进行传毒,带毒秧苗移栽大田后表现出枯死或不能正常抽穗的症状,影响产量。预防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搞好秧田期灰飞虱的防治。由于秧田面积小,秧田期是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关键时期。预计赣榆县1代灰飞虱成虫于5月25日后开始从麦田及杂草上迁入秧田,5月底为迁入始盛期,6月10日前后为迁入高峰期,6月25日前后为迁入盛末期。因此,广大农户要高度重视秧田灰飞虱的防治工作,有关部门要做好组织和宣传活动,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分派专人负责,搞好统防统治,狠治秧田灰飞虱,预防水稻条纹叶枯病,切实打好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的主动战。对于灰飞虱的防治,要治秧田保大田,全程药控:5月25日第1次用药,以后每5d防治1次,一直到水稻拔秧,连续防治5~6次。移栽前2~3d,用好送嫁药,做到带药移栽。防治药剂,应选持效性药剂与速效性药剂混配使用。用5%锐劲特750g/hm2+10%吡虫啉600 g/hm2;或40%毒死蜱1.2kg/hm2+10%吡虫啉600g/hm2;或20%叶蝉散2.25kg/hm2+10%吡虫啉600g/hm2;或80%敌敌畏2.25kg/hm2+10%吡虫啉600g/hm2,对水600kg均匀喷雾,以上各组药剂可交替使用。由于灰飞虱也是玉米粗缩病的传毒介体,玉米染毒后发病、减产严重。玉米六叶期前是玉米粗缩病最易感病期。因此,在1代灰飞虱从麦田及杂草迁出高峰期(5月25日至6月25日),凡处于出苗至六叶期的玉米,要及时搞好玉米田的灰飞虱防治工作,阻断病毒的传播。在此期间,每5~7d防治1次,连续防治4~5次。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600g/hm2+40%毒死蜱1.2kg/hm2,对水600kg均匀喷雾,做到速效药与长效药相结合。
3.2稻蝗和稻蓟马
6月初,稻蝗及稻蓟马将进入2龄期,是防治适期。秧田可用5%锐劲特悬浮剂750g/hm2或40%三唑磷乳油2.25 kg/hm2,对水750kg对秧苗和田埂上杂草均匀喷雾防治。
一、离乳期的田间管理 从2叶露尖到3叶展开,经2个叶龄期,胚乳营养耗尽,而至离乳期,约经12-15天。离乳期要进一步做好调温控水,灭草防病,以肥调匀秧苗长势等各项管理,育成标准旱育壮苗。调控措施:温度管理,棚温2叶期控制在20-25℃间,最高不超过25℃;3叶期控制在20-22℃间,最高不超过25℃,要根据天气温度变化,多设通风口或进行大通风练苗。要掌握“低温有病、高温要命”的道理,在连续低温过后开始晴天时,要提早开口通风,并喷浇立枯病治疗液或克枯星150倍液,防止出现立枯病,高温晴天也要提早揭膜通风,严防高温徒长。遇有冻害预报,可在大棚内熏

烟、小棚内点油灯增温防冻。已经受冻,也要开口通风,缓解叶尖萎蔫。要注意各叶鞘伸长及叶耳
间距,及时调温,控制其适宜长度,保持叶片挺拔,不弯不披。2.5叶后根据温度情况,逐渐转入昼揭夜盖,最低温度高于7℃时可昼夜通风。在水分管理上,由于叶片增加,蒸腾量大,要注意“三看”浇水,一看土面是否发白和根系生长状况,二看早晚叶尖吐水珠大小,三看午间高温时心叶是否卷曲,要在早晨8时左右适当浇水,一次浇足。水温在16℃以上。为预防立枯病的发生,在1叶1心和2叶1心期,分别浇一次PH4.5左右的酸水,5小时后再浇施1000倍液敌克松药液。苗床灭草,在苗床封闭灭草效果不好的,可在稗草1.5叶期用敌稗灭草。每平方米用20%敌稗乳油1.5毫升,加水30倍,待露水干后喷药,喷药后苗床正常管理。

二、秧苗诊断 在秧田管理期间,每天至少到秧田去3次,做详细观察,早晚看叶尖吐水情况,午间看心叶是否卷曲,看床土表面是否发白、有微裂,来诊断根系发育状况,是否缺水。同时观察根数及须根、根毛生长状况;地上部叶鞘高度、叶片长度,与壮苗模式对照,明确差距,采用调温控水等相应措施及时调整,确保按壮苗生育轨道前进。

三、秧苗生育障碍、病害鉴别及防治

低温冷害:秧田期,导致低温冷害的界限温度是2-4℃。在2-4℃24小时或2℃36-48小时则出现秧苗个体枯死、叶片凋萎、叶片生长受阻、干物质的形成受阻等现象,并在叶片上出现了黄色的斑纹。

烂秧苗:播种后到1叶前发生烂种、烂芽均属烂秧。烂种为芽腐烂,谷壳呈暗褐色。烂芽种谷不扎根,翻根或根腐,根黑死亡。烂种主要是发芽力弱,催芽温度过高或覆土过深。烂芽是低温水多缺氧,有机质过多或施未腐熟有机肥料,病菌侵入而产生芽腐。对此除选用发芽率高的种子、不施未腐熟肥料、不过早播种外,注意苗床浇水,防止床土过湿、缺氧,提高床土温度,促进根系生产。已发生烂秧时,每百平方米苗床用敌克松1:500和硫酸铜1:1000混合液25公斤喷施床土上可收良好效果。

黄枯苗:幼苗叶片、叶鞘比正常苗短,叶片自下而上、由叶尖向基部逐渐枯黄致死,根灰白色,似水烫状,用手拔苗,茎基部易与地下稻谷断离。初期不易发现,观察早、晚叶尖吐水情况,可早期诊断发现。黄枯苗在1叶1心到3叶期,苗体含糖少,抗性弱,病菌乘机侵入,连续10度以下低温,骤然转入高温35度以上,黄枯病易发生。防治方法,要早期练苗,培肥床土使离乳前秧苗健壮,提高抗病能力,并在1叶1心和2叶

1心期浇酸水、喷敌克松药液。福美双可抑制亚硝酸形成兼有杀菌作用,对防治黄枯病有明显效果。

青枯病:秧苗
从心叶开始呈青绿针状,随后全株叶片紧缩卷青枯,初期暗绿色,继而蔫萎而死,茎基横断面呈浅黄至褐色(壮苗为乳白色),根部表皮易脱落,根毛极少,叶尖吐水少到不吐水。发生原因,在2-3叶期,养分来源处于转折点,遇天阴低温突然转晴,温差过大,根系衰弱,苗体失水,导致青枯发病。为此要早期练苗,低温转晴,提早通风,及时浇酸水和用敌克松药液防治,也可用43%立枯净、38%立枯消进行防治。青、立枯病在发病初期,结合喷药同时喷施108生根宝防治效果更好。病情严重时,提早抢栽,改换环境,促进康复。

立枯病:对已出现病害的苗床,应及时进行药剂防治。推荐使用恶霉灵、瑞苗清、育苗灵、好普等药剂进行床土消毒或在发病初期用药防治苗期立枯病。也可每平方米用3.2%克枯星15克,兑水2.5-3升喷洒,或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病情严重可用700倍液,每平方米2-3公斤;或用38%立枯一扫光、42%立枯克星。对使用壮秧剂的苗床,仍需用上述药剂进行床土消毒。

缩脚苗:植株矮小、叶片少、根弱苗黄、甚至枯萎死苗。原因是催芽不整齐、哑谷生长慢、苗床不平、施肥不匀、播种稀密不均、苗床水分不一、生长快慢不一致,容易出现缩脚苗。

白芽苗:由于苗床湿度太大,氧气不足,气温较低,光照不足,覆土较厚,芽稍徒长,叶绿素难以形成,成为白芽苗。可晾床增温,除去地膜,提高光照来尽快缓解。

白化苗:秧田中常发现叶片白色的秧苗通称为白化苗。白化苗有两种,一种是零星出现,叶片出生即白,或部分条状白化,全白苗多在3叶期枯死。一种是从叶尖开始由黄到白,如气温转暧,水肥充足,还可恢复生长。第一种属生理病害,第二种系低温引起叶绿素分解所致。可增施速效氮,提高秧苗素质,增强抵抗能力。

缺氮苗:植株矮小,叶小色黄,生长缓慢,苗体僵老。原因是氮素不足,蛋白质和叶绿素合成受阻,糖多转化为结构物质和淀粉等贮藏物质,因而叶色退淡,叶片挺直,苗体瘦小。因此在2-3叶离乳过程中,根据苗色可适当补施氮肥。

徒长苗:秧苗徒长,叶色深绿,形成徒长苗。一般是施肥多、播量大、湿度大、气温高,容易产生徒长苗。除正确调整水肥管理及早期练苗外,在易徒长条件下可在1叶1心期每100?喷施300PPm多效唑15-23?,徒长苗多施,反之少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