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方法-陈鲁豫—中国的奥普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学习方法

陈鲁豫—中国的奥普拉

个人资料陈鲁豫—中国的奥普拉姓名:陈鲁豫

籍贯:河南周口

民族:回族

出生地:上海(生于上海长于北京)

星座:双子座

血型:AB型

婚姻状况:已婚(老公朱雷)

个人简介陈鲁豫是凤凰卫视主播、主持人。小学毕业于北京中古友谊小学,初中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中就读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9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外语系。因获得北京市申办2000年奥林匹克运动会英语比赛第一名而一举成名,紧接着直接进入中央电视台《艺苑风景线》栏

目担当主持人。1996年加盟凤凰卫视,为凤凰卫视谈话节目《鲁豫有约》主持人。2008年4月14日,《鲁豫有约》进驻湖南卫视。

工作经历 1.加盟凤凰卫视以前是中央电视台旅游节目主持人。主持的第一个节目是《艺苑风景线》,当时她还是在校的学生。

2.1996年加盟凤凰卫视。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曾任主持的节目:

《音乐无限》

《香港回归世纪报道--60小时播不停》

《凤凰早班车》

《戴安娜王妃葬礼直播》即时旁述

《一点两岸三地谈》

《VIP会客室》

《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

她参与主持凤凰卫视许多重大新闻直播节目,如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千禧之旅、戴安娜王妃葬礼、美国总统大选以及911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充分体现了她英语的出色才华和国际新闻的敏感度。同时,凤凰卫视的许多大型晚会之中也都能见到她的不俗表现。不可否认,陈鲁豫表现得很好。

《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是凤凰卫视专为鲁豫量身打造的谈话类节目,于2002年推出。她曾访问过的名人包括现任北京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奥运长跑金牌得主王军霞、著名诗人汪国真、国际巨星成龙、四大天王&无线五虎之一的刘德华、香港特区前保安局局长叶刘淑仪,以及青年偶像谢霆锋,亚洲歌坛小天王林俊杰,

内地励志偶像胡歌等知名人物。此节目在凤凰网的“2002年凤凰卫视十大观众最喜爱节目评选”中,获选第二名。陈鲁豫以其高超的采访水平名噪一时。

2005年起,《鲁豫有约》改版成为一档全新的日播谈话类节目,并在凤凰以外的全国各地方台广泛播出。鲁豫的知名度全面提高,节目更颇受好评。陈鲁豫开始家喻户晓起来。

2008年4月14日,《鲁豫有约》进驻湖南卫视。《鲁豫有约》在湖南卫视播出以后,之前卖给的所有地面频道将会停止播出。

3.现同时担任湖南卫视《快乐心灵-说出你的故事》节目主持人。

4.同时担任第七届“汉语桥”比赛的主持人,与汪涵搭档。

获奖情况 1994年获“中央电视台最受欢迎的十大节目主持人”称号

2000年当选为《新周刊》主办、观众投票评选的”2000年度最佳女主持”

2000年当选“2000中国电视榜”之年度最佳女主持人

2001年当选为“最佳新闻节目女主持人”

2004年获得《GOOD好主妇》杂志评选的“最有影响力女性”称号

2005年当选《新周刊》2005年电视节目榜之最佳主持人

2005年荣获第一届主持人颁奖典礼之最佳专访类节目主持人奖

2006年当选2006凤凰卫视最佳主持人

2006年《鲁豫有约》获《新周刊》2006中国电视榜之“最具亲和力谈话节目”

2007年荣获香港《旭茉Jessica》杂志评选的“2007 Most Successful Women ”称号

出版著作《陈鲁豫-心相约》 2003年

《心相约》(新版)2006年

《豫约》电子杂志(2007年上线)

《说出你的故事》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3-1-1

《男角》华夏出版社 2008-2-1

《鲁豫有约绝恋》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8-5-1

《伊人篇》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7-1-1

《红伶》华夏出版社 2008-9

《镜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8-12

《戏骨》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09-5

《人气》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面孔》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智者》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绝恋》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沉浮》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名门》江西人民出版公司2008-05-01

鲁豫的英语故事下面的文字来自陈鲁豫的《心相约》:

2000年7月,《三联生活周刊》做了一篇题为“英语改变人生”的报道,把我归为“英语天生派”。在此之前,我并没有觉得我的生活会因为一门语言而变得精彩。对我来说,语言就是工具,不用的时候它不过是搁置在仓库里的闲物。

小时候,我生活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很自然地就成了“双语儿童”,在北京讲普通话,在上海讲上海话。两者语音、语调上的差别和南北方言结构上的不同,都让我觉得游走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之间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

我爸妈都是学外语的。他们是文革前的大学生,学的是那个年代时髦的语言。我爸学了斯瓦西里语,我妈学了孟加拉语。以现代人的眼光看,他们的专业实在有些生僻。每次向别人介绍斯瓦西里语我总得费番口舌:“斯瓦西里语是非洲的一个语种,主要使用的国家有坦桑尼亚、肯尼亚等,Disney动画片《狮子王》中的插曲“Hakuna Matata”就是斯瓦西里语,意思是“一切平安”。解释半天,仍然会有人皱着眉头追问你:“什么?稀里哗啦语?”小的时候听爸妈叽哩咕噜地说外国话,得神奇,于是也立下志愿,长大后学外语,每天绕着舌头说话,让谁也听不懂。

我爸很希望我能继承父业。我才上小学一年级,刚刚学会“aoeiuü”,他就问我:“要不要学英语?爸爸来教你。”说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充满期待。“你?”据我爸回忆,当时我转着眼球撇着嘴,一脸不屑地说:“你中学学的是俄语,大学学的是斯瓦西里语,你说的英语有口音。我,要么不学,要学就学最标准的英语。”我小小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