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传媒大学简介(板报)
中国传媒大学介绍(课堂PPT)

第一批
.
历 年 录 取 分 数 线
3
学校图片
.
4
关于想上传媒大学的N个理由..
.
• 虽然全国招收 播音与主持艺 术专业的院校 有300来所,但 中国传媒大学 在这个领域占 据了无可争辩 的霸主地位, 对于中国传媒 大学以外的招 收播音与主持 艺术专业的院 校,就会有一 览众山小的感 觉,因为站在 5
校花刘思达
.
中国校花大赛冠军 姓名:刘思达 生日:1994年2月7 日 民族:汉 籍贯:湖北 身高:174cm 体重:50kg 学校:中国传媒大 学
爱好:声乐、舞蹈、 主持、表演
参赛宣言:保持真 诚,还原真我, 以梦为马,用爱 发声。
自我评价:青衣 的心境、花旦的 身段、铜锤花脸 的性格。 6
•That's all . Thank you !
.
7
562 638 603 27
第一批
------ ------ 611 ------ 提前批
597 655 629 26
第一批
614 645 625 27
第一批
586 626 601 25
第一批
631 668 650 16
第一批
553 608 578 33
第一批
594 604 599 2提Βιβλιοθήκη 批572 601 588 8
中国传媒大学
.
1
简介.
•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 大学。
• 目前,学校设有14个学院,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 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北京市 重点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4个博士点,48个硕 士点,3个专业硕士类别,78个本科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学校概况

学校概况
中国传媒大学原名北京广播学院,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位于中国北京城东古运河畔,校园占地面积46.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8.35万平方米。与著名重点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相邻,学术气氛浓厚。中国传媒大学的校训是:立德、敬业、博学、竞先。
学校以大传播的理念、全媒体的视野,致力于广播、电视、电影、报刊、出版、网络及新媒体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秉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和“以特色带综合,以综合强特色”的学科专业建设理念,形成了文、工、管、经、法、理、教多学科协调发展,传媒特色鲜明,综合优势突出的信息传播学科专业体系,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电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以播音主持、电视编导、摄影、摄像、新闻、广告、电视节目制作、灯光、化妆、舞美、新媒体、文化创意产业、动漫等传媒专业为主体的培训结构。
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建校50多年来,学校培养了大批广播电视领域高层次人才,为党和国家的传媒事业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的知名学府”。
作为信息传播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传媒内容和形式创新研究、传媒高新技术研发和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决策咨询服务,形成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学校建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广播电视数字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有声语言分中心、新媒体研究中心和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建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数字媒体工程创新引智基地、教育部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学校主持完成了国家数字中短波广播技术标准制订与系统研制、参与国家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技术标准制订,在数字广播技术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学校办有教育部“名刊工程”期刊《现代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简介

。
20 0 4 年8 月 北 京广 ,
播学 院更 名 为 “ 中国传媒大学 ”
。
学校位于 中国北 京城东古运 河 畔 .
校 园 占地 面 积 4 6 . 4 万 平 方 米 .
总建筇
面积4 2 . 4 万 平方米。
中国传媒大学的校训 是 :
德 敬 博 学 竞 先 ”
”
立
业
、
、
、
。
、
中国传媒大学坚 持 “ 结构合理 层 次分 明 重 点 突出 特色鲜 明 优势互 补 相 互 支撑 ” 的学科建设
学校培 养 了 大批 广 播影视 传
媒领域高层 次人 才 .
为 党和 国 家 的传 媒事业 及 经 济社会 的发展 做 出 了 重 要 贡 献 ,
被誉 为 ” 中国 广播 电视 人
才摇 篮 ” 、
” 信息传播领域 的知名学府 ”
。
学校现 有全 日制在校生 14 4 8 8 人 .
其中 .
普通全 日制本专科生
广 播 电视 艺术 学2 个国家重 点 学科 .
1个国家重 点培育学科 ,
4 个北 京市重集
学科 .
4 个博士 后科研 流动站 ,
24 个博士 点 ,
4 8 个硕 士点 .
3 个专业硕 士类别 .
7 8 个本科专业 。
中国传媒大学致 力于 高层 次应 用型 、
复合型 创新人 才培养。
建校5 5 年来 ,
9 172人 .
博士 、
硕 士 研 究 生 3 6 0 6 人 ; 有继续教育在读 生 1 5 4 7 2 人 。
学校 师资力量 雄厚 ,
现 有教职 工 1 9 2 5 人 .
其中 .
中国八大传媒院校介绍 -回复

中国八大传媒院校介绍-回复中国八大传媒院校是指中国的八所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传媒类高等院校,它们分别是: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和西安美术学院。
这些院校在中国传媒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逐一介绍这八所传媒院校。
首先是中国传媒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
它是中国最早建立的传媒类高等学府,也是中国传媒教育界的领军者。
该校设有广播电视学院、新闻学院、艺术学院等多个学院和系部,并提供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等多个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中国传媒大学在新闻传播和艺术设计方面有着广泛的学科优势,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传媒人才。
其次是北京电影学院,坐落于中国首都北京市西城区。
它是中国最早的电影类高等学府,也是全国唯一一所专门培养电影人才的学校。
北京电影学院拥有电影学院、电视学院、动画学院等多个学院,培养了众多的电影导演、制片人和演员。
该校的电影学专业在全国范围内享有极高的声誉,并且培养了许多国内外知名的电影人。
第三是中央戏剧学院,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
中央戏剧学院是中国唯一一所独立的戏剧艺术类高等学府,也是中国培养戏剧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设有表演系、导演系、戏剧影视美术系等多个系部,提供表演、导演、戏剧美术等多个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中央戏剧学院在戏剧教育和戏剧创作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为中国戏剧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是中央音乐学院,位于中国首都北京市海淀区。
中央音乐学院是中国培养音乐人才的重要学府,也是中国最高水平的音乐教育机构之一。
学校设有作曲系、声乐系、器乐系等多个系部,提供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巧、音乐表演等多个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
中央音乐学院以其高水平的音乐教学和优秀的专业人才培养能力享誉全国,并且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五是上海戏剧学院,位于中国上海市长宁区。
上海戏剧学院是中国著名的戏剧艺术类高等学府之一,也是中国东部地区培养戏剧人才的重要基地。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传播系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传播系简介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传播系(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的前身为诞生于1959年8月的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是新中国建立后最早开展新闻教育的三个系之一。
我系成立之初,设有新闻系、广告系。
1959年9月开始招收本科生,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9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我系是全国第三个具有新闻学传播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的教育单位。
其中新闻学是国家重点学科,传播学是北京市重点学科。
1996年3月29日,成立新闻传播学院。
2002年6月,由于学科迅速发展,广告系独立为广告学院。
2005年6月,学校院系调整,新闻传播学院与电视学院合并为电视与新闻学院。
新闻传播学院机构变更为新闻系、传播系。
经过近5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20年来的辛勤努力,已越不惑之年的新闻系、传播系在学科建设上不断迈上新台阶。
目前,新闻系、传播系下辖2系(新闻系、传播系)、5所(新闻研究所、新闻与传播心理研究所、党报党刊研究中心、调查统计研究所、媒体创意研究中心)、5个实验室(广播实验室、电视实验室、网络实验室、报纸版面编排实验平台、Adobe 媒体创意实验室)。
中国新闻史学会的秘书处和中国社会心理学会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的秘书处也设在我系。
现在,我系本科层次拥有新闻学、传播学和媒体创意3个专业,并拟开设报刊新闻和媒体调查专业。
硕士研究生有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舆论学、传播心理学等五个专业方向,博士研究生有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等三个专业方向。
我系已由原来简单的本科教育发展成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新闻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建设基地,形成了"本科——双学位——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完整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格局。
北京国际传媒学院

北京国际传媒学院北京国际传媒学院是一所专业培养国际设计师、动画游戏师、物联网工程师、工商企业管理精英的品牌院校。
我院秉承“以人为本,就业为先,特色立校,诚信办学”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坚持将知识教育、能力教育和素质教育三者并重,使学生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学院坚持“专业领先、课程先进、技术突出、面向国际”办学思路,逐渐探索出以“创新学制模式、注重技术特长、开设领先课程、实行订单培养”为特色的办学新模式,培养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中文名:北京国际传媒学院创办时间:1994年10月类别:私立高等教育机构学校类型:普通高校属性:普通本科所属地区:中国北京现任校长:王科主管部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校训:博学诚信务实卓越主要院系:国际传媒学院国际物联网工商企业管理与网络营销学校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育荣国际教育园区主要奖项:中国当代百佳名校最佳师资力量学校首都大学生就业模范学校素质教育优良学校诚信办学社会满意学校目录1教学理念2办学特色3专业介绍▪国际传媒专业▪国际物联网专业▪工商管理与网络营销专业4党建工作5校园环境1、教学理念学院依托国际、国内顶端教育资源,立足良好的教学环境,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贯通中西商务知识的实用性、高素质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非出国各专业根据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计划同步安排教学。
学生成绩合格者获得国家主管机关和主考院校颁发的大专、本科毕业证书,并授予学位,国家承认学历,享受国家普通高等院校的大专、本科毕业生同等待遇。
同时修完本院规定的课程,全部课程考试及毕业设计成绩合格者取得北京国际商务学院颁发的毕业证书,并可取得国内合作院校——普通高等院校颁发的毕业证书。
为确实保障学生就业,学生还可根据兴趣爱好和择业方向,选修1—2项职业资格证书课程,通过考核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2办学特色1、创新3+1学制模式。
未毕业先就业,在校接受理论学习三年,最后一年进入单位带薪实习,从而实现未毕业先就业,实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上学工作两不误。
中国传媒大学排名全国排名第几

中国传媒大学排名全国排名第几中国传媒大学排名全国排名第几序号学校名称发布机构发布时间全国排名1中国传媒大学软科2023语22中国传媒大学软科2022语2(92)3中国传媒大学软科2021语2(84)4中国传媒大学软科2020785中国传媒大学软科2019966中国传媒大学软科2018987中国传媒大学软科20XX87中国传媒大学简介中国传媒大学(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中传",位于首都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信息传播领域行业特色大学,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国家"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入选高校,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发起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单位。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
1958年更名为北京广播专科学校。
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
2000年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划转教育部管理。
2002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东校园(原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整体并入北京广播学院。
2004年9月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有哪些专业2022年中国传媒大学在京招生计划年份省市类型科类计划数选考科目2022北京人工智能普通类综合改革2物理(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2022北京传播学普通类综合改革3不提科目要求北京传播学(舆情分析方向) 普通类综合改革3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传播学(计算传播方向) 普通类综合改革3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国际新闻与传播普通类综合改革2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普通类综合改革2物理(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2022北京工商管理普通类综合改革3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广告学普通类综合改革4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广播电视学普通类综合改革2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广播电视工程普通类综合改革6物理(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2022北京政治学与行政学(国家治理与政治传播方向) 普通类综合改革3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数字出版普通类综合改革2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数字媒体技术普通类综合改革5物理(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2022北京数字媒体技术(游戏设计技术方向)普通类综合改革3物理(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2022北京数字经济普通类综合改革2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普通类综合改革2物理(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2022北京文化产业管理普通类综合改革2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新闻学普通类综合改革2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新闻学(数据新闻方向)普通类综合改革4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智能科学与技术普通类综合改革3物理(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2022北京智能装备与系统(演艺工程与智能技术方向) 普通类综合改革2物理(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2022北京汉语国际教育普通类综合改革3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汉语言普通类综合改革3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汉语言文学普通类综合改革2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物联网工程普通类综合改革3物理(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2022北京电子信息工程普通类综合改革2物理(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2022北京编辑出版学(新媒体方向)普通类综合改革2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网络与新媒体普通类综合改革2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网络与新媒体(智能融媒体运营方向) 普通类综合改革2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网络空间安全普通类综合改革5物理(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2022北京行政管理(公共事务与传播治理方向) 普通类综合改革2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普通类综合改革2物理(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2022北京跨境电子商务普通类综合改革2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通信工程普通类综合改革4物理(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2022北京传播学(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综合改革6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广告学(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综合改革4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智能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海南)综合改革8物理(1门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2022北京提前批小语种综合改革2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印地语提前批小语种综合改革2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德语提前批小语种综合改革2不提科目要求北京意大利语提前批小语种综合改革2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日语提前批小语种综合改革2不提科目要求2022北京葡萄牙语提前批小语种综合改革2不提科目要求。
中国传媒校风

中国传媒校风
摘要:
1.中国传媒大学的简介
2.中国传媒大学的校风
3.校风对学生的影响
4.校风的重要性
正文:
中国传媒大学,位于中国北京市,是我国著名的传媒类高校之一。
其前身为北京广播学院,创建于1954 年,是我国第一个专门培养广播电视专业人才的高校。
2004 年,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以更好地反映其学科特色和定位。
中国传媒大学的校风,可以用“严谨、勤奋、求实、创新”八个字来概括。
严谨,是指对学术研究、教学活动都有着严谨的态度和严格的要求,力求做到科学、准确、公正。
勤奋,是指学校师生勤奋好学,勤奋工作,以追求更高的学术成就和工作效率。
求实,是指在学术研究和教学活动中,追求真实,讲究实事求是,不偏离事实。
创新,是指在学术研究和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索新的理论和方法,勇于创新,以推动学术进步和社会发展。
校风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一所学校学习,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知识,更是接受学校文化的熏陶,接受学校校风的影响。
中国传媒大学的校风,使学生在严谨的学术氛围中,培养了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勤奋的学习习惯。
在求实的学风中,学生学会了追求真实,不偏离事实。
在创新的环境中,学生学会了探索新的理论和方法,勇于创新。
校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的精神面貌。
校风不仅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学术氛围和文化特色,也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
中国传媒大学ppt

学费标准:一般非艺术类理工科专业每人每学年5500元,文科专业每人每学年5000元;播音与主 持艺术、摄影、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表演、导演、动画、艺术设计专业每人每学年10000元;广播 电视编导、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戏剧影视文学、录音艺术、音乐学、媒体创意、数字媒 体艺术专业每人每学年6000元;英语及非通用语专业每人每学年6000元。艺术类高职:表演、播 音与主持、电视摄像、动画制作专业每人每学年1900元;电视节目制作、多媒体应用专业每人每 学年12000元。
敬业:要敬重事业,热爱专业,专心 学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 感。
博学:要上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博文广识,博学多才,基础厚实。
竞先:就是要具有时代精神,竞争意 识和竞争能力,开拓进取,敢为人先。
中国传媒大学校徽设计理念
中国传媒大学校徽是由红、绿、蓝三基色的钢笔尖和三个半 径不等的同心圆构成,外环上方是英文校名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下方是中文校名 “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学校位于北京城东古运河畔,校园占地面积46.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 积49.98万平方米; 学校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 平台、“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 “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被誉为“海底捞大学”和“信息传播领域最高学府”
师资力量 截至2018年6月,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截至2017年10月,共有教职工 2021人,其中专任教师1150人,正高级300人,副高级442人。学校拥 有一批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教授、学者,其中包括:3名双聘院士,3人 入选“长江学者”,4人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 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近年来,一批中青年 学术骨干脱颖而出,分别入选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 划”,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还 有20余人次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北京市 级教学名师奖等。学校还聘请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担任特聘教授、客 座教授或兼职教授,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日益增强。
中国传媒大学

4.纪录片方向 电视纪录片研究的目的:探索电视纪录片所具有的独特运作与创作规律;探索电视纪录片
与人的关系;剖析电视纪录片独有的视觉语言与读解方式;解明电视纪录片的结构形 态;洞悉电视纪录片中所包涵的其他人文学科内涵,运用纪实的电视语言表现等。该 专业方向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成为高层次的纪录片理论研究或编辑导演制作人才。 5.新闻摄影方向 新闻摄影将通过对摄影技术和艺术的研究和实践、摄影新闻历史和现实的研究,探索影 像新闻叙述中的特点和规律,发展影像在各种媒体的新闻传播实践中的应用。 该学科是欧美发达国家著名新闻学院中必设的一门学科。 6.新媒体策划与制作方向 该方向毕业生的就业面将突破以往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领域,更多的向网站等 新兴媒介平台倾斜,不仅具备了一定的传统媒体动手能力(摄像、编辑等),同时具 备新媒体的知识体系的人才在就业时有相当的竞争优势。 7.广播理论方向(传统优势学科) 本方向旨在研究国内外广播发展的历程和最新态势,通过经验总结和理论探索,揭示其 发展规律和趋势,为中国广播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学生毕业后能够进入 广播媒体、广电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单位从事相关媒体实务和学术研究工作。 8.广播节目方向 广播节目方向是广播学的三个重点研究领域之一。其重点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广播新 闻报道方式、广播新闻文本、广播新闻节目形态及变迁、广播节目创意构思、广播报 道组织策划等。学生毕业后能够进入广播电台、广电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单位从事 相关的传播业务和学术研究工作。此方向既拥有广播节目资料库,又与中央人民广播 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单位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为 学生提供便捷的实习机会和科研条件。
第二 选测科目等级要求为B+ B,录取最低控制分数 线不低于江苏省本科重点批次录取分数线。
中国传媒大学校徽历史

中国传媒大学校徽历史中国传媒大学的历史沿革1954年,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成立。
195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
1981年,学校成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8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1年,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2004年8月,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2011年,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
中国传媒发展历史简介清代小说。
描写春秋战国时代“列国”故事。
关于“列国”故事的平话,最早产生在元代。
明代嘉靖、隆庆年间,余邵鱼(字畏斋)撰《列国志传》,以武王伐纣的故事开篇,分节不分回,每节随事立题。
明末冯梦龙加以改编,凡余邵鱼疏忽或遗漏的地方,都根据史书作了订正,艺术上也有显著的提高,改名为《新列国志》,共108回。
清代乾隆年间,秣陵(今江苏南京)蔡元放(名□,号七都梦夫、野云主人)又作了一番修改,并加了序、读法、详细的评语和简要的注释,改名为《东周列国志》,23卷,108回。
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根据冯梦龙的《新列国志》对蔡氏的改本作了某些校正,取消了评、注、读法、序和分卷,重新出版,书名仍为《东周列国志》,题为“冯梦龙、蔡元放编”。
《东周列国志》从西周末年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写起,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统一全国结束,包括春秋、战国500多年的历史,内容极其丰富复杂。
所有的情节、人物都是从《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等书中汲取来的。
它将分散的历史故事、人物传记,按照时间的先后串联起来,冶为一炉,成为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
小说描写了幽王残暴无道,引起西戎之乱。
平王东迁,从此周王室逐渐衰弱,诸侯国互相兼并,互相争霸。
在诸侯国内部,大夫的势力也越来越大,他们之间也互相兼并,致使有的诸侯国为大夫所瓜分,接着出现了七雄并峙的局面。
频繁的兼并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和痛苦。
小说谴责和揭露了那些昏聩、残暴、荒淫、愚昧的帝王、诸侯以及贪婪、□诈、阴险的佞臣。
中国传媒大学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始建于1954年,2004年8月由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学校坐落于北京古运河畔,地处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之间,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校园环境优美,占地面积46.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88万平方米。
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强化信息传播领域“小综合”的学科特色,走新工科、新文科融合发展之路,构建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为支撑,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艺术与科学等交叉学科为重点的多学科融合渗透、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10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000余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969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371人,副高级职称616人,专任教师(含科研人员)1202人。
面向未来,学校正牢牢把握时代发展大势、高等教育发展大势,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守正创新、担当作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目标,瞄准“智能传媒”和“国际一流”两大主攻方向,全面布局智能传媒教育,以率先实现由传统传媒教育向智能传媒教育的转型跨越,赢得智能传媒教育主动权和主导权,引领推动新文科建设,早日实现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传媒大学的奋斗目标!。
中国传媒大学介绍演讲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简称“中传”,是我国唯一一所以传媒为特色的多学科全国重点大学,位于首都北京市。
自1954年建校以来,中传始终秉持“立德树人,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传媒人才,为我国传媒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悠久的历史中国传媒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北京广播学院,由中央广播事业局直属。
1984年,学校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建校60多年来,中传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我国传媒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成为我国传媒教育和科研的重要基地。
二、鲜明的特色1. 传媒特色鲜明。
中传以传媒为特色,拥有一流的传媒学科体系和强大的传媒教育实力。
学校设有新闻传播学院、电视学院、广播学院、动画学院、影视艺术学院等10多个学院,涵盖了新闻、传播、影视、动画、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等多个学科领域。
2. 师资力量雄厚。
中传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众多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和业界精英。
他们既具有丰富的学术理论,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3. 国际化办学。
中传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上许多知名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
学校每年邀请国际知名学者、专家来校讲学,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国际视野。
4. 创新创业教育。
中传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设有创新创业学院,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和资源。
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三、丰富的学科体系1. 新闻传播类: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编辑出版学等。
2. 影视艺术类: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表演、动画、影视技术等。
3. 音乐舞蹈类: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舞蹈学等。
4. 美术设计类:美术学、设计学、艺术设计等。
5. 其他学科:英语、法学、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等。
四、优美的校园环境中传校园环境优美,占地面积约1300亩。
中国传媒大学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专业中国传媒大学(China University of Communications),简称传媒大学,坐落在北京市通州区九棵树。
作为中国唯一一所以传媒为主的全日制本科高校,传媒大学培养传媒领域的专业人才,拥有国内外良好的影响力和声誉。
传媒大学设有多个专业,其中包括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等传媒领域相关的专业。
本文将重点介绍传媒大学的广告学专业。
广告学专业是传媒大学的重点学科之一,也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专业之一。
该专业的学生将接受广告学的系统教育,学习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媒介等相关知识与技能。
在广告学专业中,学生将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来学习广告的理论和实践操作。
广告学的课程主要包括广告原理、广告策划与实施、广告美学、广告心理学、广告创意等内容。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将了解广告行业的发展历程、广告媒介的选择和运用、广告宣传的策划与实施过程等。
此外,广告学专业还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在校期间,学生将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如广告创意设计、广告策划与推广、广告媒介运用等实践项目。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培养自己的创意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广告学专业的毕业生具备广告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在广告公司、媒体机构、市场营销部门等广告相关的工作岗位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毕业生可以从事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媒介运用等工作,也可以在电视台、广播台等媒体机构从事广告营销和广告策划相关工作。
总的来说,中国传媒大学的广告学专业具有较强的实力和影响力。
该专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广告人才,为中国广告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生在广告学专业的学习中,将接受前沿的广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培训,为将来从事广告行业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传媒大学还设有其他专业,如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等。
这些专业也是传媒大学的特色专业,并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对传媒大学的专业有所了解,为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学术发展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中国传媒大学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致力于广播、电视、电影、络、出版、报刊等传媒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中国信息传播教育的最高学府。
学校始建于1954年9月,经过几代人的别懈努力,现已进展成为一所文、工、艺、管、理、经、法、教多学科协调进展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建立了博士、硕士、本科、高等职业教育和教育等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培养体系,以鲜亮的特色和独具的优势屹立于全国高校之林。
学校校园占地700余亩,校舍总面积44万平方米。
拥有先进的教学公共服务体系,包括实验教学与设备治理中心、计算中心、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校园、有线电视数字传输、图书文献信息资源,以及在国家广播电视光纤干线基础上建立的现代远程教育。
拥有一批能满脚教学科研需要、具有传媒特点的专业实验中心(室)。
学校努力建设以信息传播为特色的现代化数字图书馆,藏书103万册,音像资料50万余盒,报刊3000多种,电子报刊8000多种。
学校编辑出版《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市场观看—媒介》、《市场观看—广告主》、《当代电影》、《电视艺术》等学术刊物。
编纂出版《中国广播电视年鉴》、《中国广告作品年鉴》、《消费行为与日子形态年鉴》。
学校的科学研究在全国广播电视学术领域居于率先地位。
校内设有广播电视研究中心、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广播电视技术研究所、国际广告研究所、调查统计研究所、IMI市场信息研究所等26个研究所(中心),有1个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及由国家广电总局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共建的一般话水平测试实验中心1个。
学校经过合作培养学士、硕士和博士,创办新专业、教授说学、共同研究、国际学术会议、联合制作节目等形式,同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近50个国家和地区16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传媒机构等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中国传媒校风

中国传媒校风
目录
1.中国传媒大学简介
2.中国传媒大学的校风
3.校风的作用和意义
正文
【中国传媒大学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位于中国北京市,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中国传媒领域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始建于 1954 年,前身为北京广播学院,2004 年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学校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创新型的传媒人才为己任,致力于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
【中国传媒大学的校风】
中国传媒大学的校风是“立德树人、博学笃行”。
这一校风凝练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旨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道德品质、博学多才、笃行实干的传媒人才。
【校风的作用和意义】
校风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对于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媒大学的校风“立德树人、博学笃行”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立德树人:强调学校要培养有道德品质的人才,使学生在传媒行业发挥积极作用,传播正能量,引领社会风气。
立德树人既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传媒行业的责任和使命。
2.博学笃行:强调学校要培养博学多才、笃行实干的人才。
在传媒领域,知识更新迅速,学生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面和扎实的专业技能,才能
适应行业发展。
博学笃行有助于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拓宽发展视野,增强实践能力。
3.校风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对于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增强师生凝聚力、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在校期间,受到校风的熏陶,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传媒人才。
总之,中国传媒大学的校风“立德树人、博学笃行”为学校培养高质量传媒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
绪论中国传媒大学

06
中国传媒大学的未来展望 和发展战略
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建立世界一流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传 媒大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传媒人才。
推进学科建设与发展
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提升学科水平和质量,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 平的传媒学科和特色学科。
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
学校的教师科研成果和贡献
1 2 3
高水平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师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 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著作,为相关领域的发展 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创新性研究成果受到高度评价
学校的教师在科研方面注重创新,取得了一系 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 外同行的高度评价。
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强
、海外实习等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国际化视野和机会。
02
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合作研究,加强与国际同行之间
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学校的国际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03
推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加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提高学校的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为我国传
媒行业走向世界提供有力支持。
感谢您的观看
环境
学校占地70余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完善的实验设备,同时绿 树成荫,花香袭人,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宗旨
办学理念
学校秉承“立德、敬业、博学、竞先”的校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办学宗旨
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的传媒精英和社会中坚力量。
教师职业发展路径清晰
学校为教师规划了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提供了良好的 晋升和发展机会,鼓励教师不断进取,实现自我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