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联盟中隐性知识转移效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联盟中隐性知识转移效果分析
王琦雅,郭东强
(华侨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摘要]企业联盟为隐性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联盟中企业的知识是各不相同而又互相补充的,而隐性知
识转移的效果与隐性知识转移者、
隐性知识接受者、隐性知识双方关系和隐性知识本身特性这四个因素密切相关。

提升隐性知识转移效果,应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使隐性知识显性化;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和完善的激励机制,加大企业对自身知识和能力的投入;建立长期的信任机制以及共享与竞争的学习氛围,增强企业间文化的融合;建立规范化的知识转移体系。

[关键词]企业联盟;隐性知识转移;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F746.17
[文献标识码]
A
An Analysis of Effect on Tacit Knowledge Transfer of Enterprise Alliance
WANG Qiya,GUO Dongqiang
Abstract:Enterprise alliance provides a broad platform for tacit knowledge transfer.The knowledge in alliance is different and comple-mentary,while the effect of tacit knowledge transfer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liverer,receiver,its mutual relations and individual features.We can improve its effect through building better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to dominate tacit knowledge,effective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mechanisms to increase enterprise input in knowledge and ability,and standard knowledge transfer system.Long-term trust mechanism and sharing and competi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will also imprve cultural integration among enterprises.Key words:enterprise alliance,tacit knowledge transfer,influencing factor
[收稿日期]2011-10-10
[作者简介]王琦雅(1989-),女,福建泉州人,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企业知识管理;
郭东强(1957-),福建泉州人,华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研究方向:知识管理与企业管理信息化。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BTQ027)。

近年来,我国一些企业越来越重视联盟在竞争与创新过程中的作用,许多公司通过同国内外企业联盟增强了竞争力,如上海的大众汽车公司,广东的松下万宝公司等。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企业的创新资源在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需求时显得严重不足,更需要借助联盟的力量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跨越组织边界的知识转移是企业进行外部学习的重要一环,但在企业联盟的学习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因此,许多学者和管理者对如何在企业联盟中更好地进行知识转移十分关注,其中联盟中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企业联盟与知识转移概述
(一)企业联盟的概念
企业联盟也被称作战略联盟,是由美国DEC 公司前总裁简·霍普兰德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格尔最早提出的。

国内的文献在定义企业联盟时,一般表述有四个方面: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目的是为了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和成本共担、优势互补等特定的战略目标;方式是通过股权参与或契约联合的方式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特点是较为
稳固的松散型组织。

许多学者认为联盟应当包括“强—强”联盟、“强—弱”联盟和“弱—弱”联盟。

基本上国外的定义注重于跨国公司的国际合作,而且偏重于对实力接近的“强—强”联合的研究分析。

而国内研究在这方面的偏向不明显,在概念上多没有对伙伴企业的强弱做出界定。

(二)知识转移的定义
知识转移是组织内或组织间跨越边界的知识共享,即知识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组织或个体之间的转移或传播,知识转移不仅是知识的扩散,而是跨组织或个体边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共享,包括知识转入方、知识转出方、
知识转移内容三个基本要素。

知识转移的目的是吸收新知识和有效利用新知识,通过知识转移,将那些获得的知识加速应用,从而使组织获得竞争优势。

(三)知识转移的过程
企业联盟知识转移的构成要素有:知识转移方,知识内容,知识转移的途径,知识接收方等。

知识转移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转移过程,现有知识在联盟企业之间的流动,以及从联盟企业到联盟的转移;二是转换过程,
第2012年第1期(总第390期)
商业经济
SHANGYE JINGJI
No.1,2012Total No.390
[文章编号]1009-6043
(2012)01-0082-02
知识转移方发送的知识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障碍,且知识通过各种渠道传向接受者时还会进一步受到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影响,因此,接受者必须对知识进行选择和过滤,排除干扰,最后根据自己的知识存量、经验、吸收能力等对保留下来的知识进行理解,同时加上自己的主观见解、判断和修正。

三是收获,转换后的和新创造的知识从联盟向联盟企业的转移。

从这一过程可以看出,每个联盟企业都需要向联盟或联盟企业学习新的知识,都会向外传授自己的知识。

因此,知识转移的过程将会影响知识的有效传递与吸收,进一步影响知识的应用和创造。

二、隐性知识及其特征
隐性知识是指深植于个体及其心智模式、难以编码及沟通的知识,基于经验而得来。

它只能在特定条件及区域内通过活动进行传播;通过人的观察、模仿及实践获得;通过学徒式的培训及面对面的互动方式进行传播;通过人的流动得以在组织间进行转移。

隐性知识具有以下特点:不能被编码,即不能完全地被符号化描述,意会知识的隐性化程度越高,越难以表达、传播、沟通与共享,转移的难度就越大;适用于特定的环境与背景中;是停留在实践层面的知识,因其难以被编码和显性化而存在于即时的实践活动中,但最终可以被模糊而粗略地表达出来;是个性化的知识,与认知者个体无法分离;是个体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经验性知识;是非批评性的知识,很难对其进行形式逻辑分析和批评性思考。

三、隐形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胡婉丽等认为:文化的差异、知识的性质影响着知识转移的成功。

邝宁华等分析了知识传递过程和知识应用中的困难,包括知识的隐性、吸收理解障碍、嵌入性、知识传递的困难、知识应用需要许多隐性技巧等。

周晓东认为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来自知识转移方、知识接受方、知识本身和转移方法及企业环境等方面。

Cummings等认为影响知识转移的因素有知识、环境、转移措施和接受者四方面因素。

笔者认为总体上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从空间维度划分,分为了隐形知识转移者、隐形知识接受者、转移双方关系以及转移的隐性知识本身特性四个方面,如下图所示。

(一)知识转移者
知识转移者的意愿。

联盟成员知识转移的意愿会影响知识转移,知识发送方是否愿意与他人共享隐性知识、在多大程度上愿意与他人共享、对隐性知识共享的投入,这三种因素直接决定了知识转移的效果。

知识转移者的传授能力。

若知识提供者拥有专业技术知识的表达、呈现、沟通能力,能够对模糊性的专业技术知识做出恰当的诠释和表达,并针对被转移技术知识的具体特性采取相应的转移机制,则可以大大提高知识转移绩效。

(二)知识接受者
吸收能力。

Szulanski认为在知识转移的执行阶段,接受者的吸收能力影响知识转移的效率。

若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越强,就能越好地理解、吸收并应用传输进来的隐性知识,则隐性知识越易在企业间转移。

知识吸收动机主要是知识吸收意识,即知识受体是否存在明确的从知识源汲取知识的战略意图,知识受体的具体参与人员吸收知识的主动程度。

(三)转移双方的关系
转移的风险。

知识转移的风险主要源于知识技术被泄露、模仿和盗用等。

在联盟过程中,成员间竞争优势资源即企业的专利(显性知识)和技术诀窍(隐性知识)会随着合作的逐渐深入而被其他成员获知。

有些企业成员为增强自身能力会模仿和盗用伙伴的核心技术,或是泄露伙伴的知识技术以降低对方的竞争优势。

而这些核心知识正是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所在,加入战略联盟后,由于自身核心知识外泄,企业核心竞争优势也将弱化甚至消失。

(四)隐性知识本身的特点
隐性知识的缄默度。

隐性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关联性越难以挖掘、理解和消化,转化的效果越差。

隐形知识的复杂程度与隐形知识转移效果成反比。

四、提升隐性知识转移效果的对策建议
(一)对于隐性知识转移者的建议
1.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

首先,促进面对面的交流,保持联盟成员间充分的沟通,是联盟中知识转移成功的保证。

其次,搭建企业虚拟交流平台。

虚拟对话交流平台可以跨越面对面交流中难以避免的障碍因素,有利于员工对所需隐性知识的获取,加速隐性知识的共享和转移。

同时,组织通过虚拟对话交流平台能够更加快速的获取员工的隐性知识,有利于企业实现隐性知识的综合化和系统化管理。

2.隐性知识显性化。

员工个体在长期的工作中,将自己获得的隐性知识通过整理和明晰化,形成自己的工作惯例和准则。

由于大多数隐性知识存在员工个体的记忆中,还应通过更高级的技术使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图(下转第89页)
王琦雅,郭东强:企业联盟中隐性知识转移效果分析
(二)对于隐性知识接受者的建议
1.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

隐性知识的学习、吸收、转化、应用和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实现企业联盟中知识转移的成功,就需要建立和完善学习机制,把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2.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人们知识共享的动力来源于自身的需求。

只有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论来判断员工所处的需求阶段,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手段,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员工的共享欲望。

3.加大企业对自身知识和能力的投入。

企业的学习能力在获取隐性知识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企业吸收能力是决定其隐性知识获得能力的重要因素,而企业知识转移能力的高低则反映出企业信息共享水平的高低。

(三)对于隐性知识转移双方关系的建议
1.建立长期的信任机制。

应在知识联盟中营造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学习的文化,鼓励联盟双方努力建设有利于组织间知识转移的文化。

2.建立共享与竞争的学习氛围,增强企业间文化的融合。

建立联盟后企业间的文化差异和冲突难以完全消除,在原有文化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能更有效地促进文化融合。

在这种文化氛围下,隐性知识转移和隐性知识共享会逐渐内化到联盟成员的行动中,最终促进隐性知识转移的实现。

3.选择合适的联盟形式及合作伙伴。

在建立联盟时,要根据转移知识的性质,充分考虑双方的需要,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联盟形式,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联盟成员的知识能力进行评估,以利于隐性知识在组织间转移。

(四)对于隐性知识本身特性的建议
建立规范化的知识转移体系。

知识转移体系主要包括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技术体系等。

组织体系是隐性知识转移的主体和关键,制度体系是隐性知识转移的法理保证,技术体系是隐性知识转移的物质前提。

其中组织体系中隐性知识转移的中介组织是隐性知识转移的桥梁。

通过建立完善的隐性知识转移体系,确保企业员工及团队有积极性去开发并共享外部知识资源。

五、结语
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作为一种在新的环境下以竞争合作为主要特点的组织形式,企业联盟以其灵活的组织方式、顺畅的信息渠道和广泛的合作网络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由于联盟中企业的知识往往是各不相同而又互相补充的,而隐性知识转移的效果与隐性知识转移者、隐性知识接受者、隐性知识双方关系和隐性知识本身特性这四个因素密切相关。

企业间进行有效的隐性知识转移能够降低企业获取和创造知识的成本,提高知识应用的效率,从而提高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冯进路.企业联盟知识转移与技术创新[M].北京:经济管
理出版社,2007:10-13
[2]钱成.企业联盟探源[J].理论研讨,2003
[3]郑寒.知识联盟中基于知识转移的知识创新过程模式
研究[D].重庆大学论文,2007
[4]王连娟.隐性知识管理文献综述[J].情报科学,2006
[5]Polanyi,M.Personal Knowledge[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8
[6]宋云龙.隐性知识转移机理分析[J].现代情报,2005
[7]李巍,马莉.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综述[J].综合管理,2008
[8]谢磊,土建东.战略联盟合作创新的风险及其防范[J].经
营管理,2008
[责任编辑:王凤娟]
问题时有发生,为防止上述问题发生,必须做好出纳工作,把住关口,才能有效的整顿会计工作秩序。

1.现金收付。

一是现金收付的要当面点清金额,并注意票面的真伪。

若收到假币予以没收,由责任人负责;二是现金一经付清,应在原单据上加盖"现金付讫章"。

多付或少付金额,由责任人负责;三是把每日收到的现金送到银行,不得"坐支";四是每日做好日常的现金盘存工作,做到账实相符做好现金结报单,防止现金盈亏。

下班后现金与等价物交还总经理处;五是一般不办理大面额现金的支付业务,支付用转账或汇兑手续。

特殊情况需审批;六是员工外出借款无论金额多少,都须总经理签字,批准并用借支单借款。

若无批准借款,引起纠纷,由责任人自负。

2.银行账处理。

一是登记银行日记账时先分清账户,避免张冠李戴,开汇兑手续;二是每日结出各账户存款余额,以便总经理及财务会计了解公司资金运作情况,以调度资金。

每日下班之前填制结报单;三是保管好各种空白支票,不得随意乱放;四是公司账务章平时由出纳保管。

每日下班后账务章交总经理处。

3.报销审核。

一是在支付证明单上经办人是否签字,证明人是否签字。

若无,应补;二是附在支付证明单后的原始票据是否有涂改。

若有,问明原因或不予报销;三是正规发票是否与收据混贴。

若有,应分开贴;四是大、小金额是否相符。

若不相符,应更正重填;五是报销内容是否属合理的报销。

若不属,应拒绝报销,有特殊原因,应经审批;六是支付证明单上是否有总经理签字。

若无,不予报销。

[参考文献]
[1]孙瑞敏.浅谈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J].会计月刊,2009(5)
[责任编辑:董润萍]
!!!!!!!!!!!!!!!!!!!!!!!!!!!!!!!!!!!!!!!!!!!!(上接第83页)
刘宇:浅谈怎样做好出纳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