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附加应力系数自动内插表

合集下载

细解Ansys疲劳寿命分析概要

细解Ansys疲劳寿命分析概要

2013-08-29 17:16 by:有限元来源:广州有道有限元ANSYS Workbench 疲劳分析本章将介绍疲劳模块拓展功能的使用:–使用者要先学习第4章线性静态结构分析.•在这部分中将包括以下内容:–疲劳概述–恒定振幅下的通用疲劳程序,比例载荷情况–变振幅下的疲劳程序,比例载荷情况–恒定振幅下的疲劳程序,非比例载荷情况•上述功能适用于ANSYS DesignSpacelicenses和附带疲劳模块的更高级的licenses.A. 疲劳概述•结构失效的一个常见原因是疲劳,其造成破坏与重复加载有关•疲劳通常分为两类:–高周疲劳是当载荷的循环(重复)次数高(如1e4 -1e9)的情况下产生的. 因此,应力通常比材料的极限强度低. 应力疲劳(Stress-based)用于高周疲劳.–低周疲劳是在循环次数相对较低时发生的。

塑性变形常常伴随低周疲劳,其阐明了短疲劳寿命。

一般认为应变疲劳(strain-based)应该用于低周疲劳计算.•在设计仿真中, 疲劳模块拓展程序(Fatigue Module add-on)采用的是基于应力疲劳(stress-based)理论,它适用于高周疲劳. 接下来,我们将对基于应力疲劳理论的处理方法进行讨论.…恒定振幅载荷•在前面曾提到, 疲劳是由于重复加载引起:–当最大和最小的应力水平恒定时, 称为恒定振幅载荷. 我们将针对这种最简单的形式,首先进行讨论.–否则,则称为变化振幅或非恒定振幅载荷…成比例载荷•载荷可以是比例载荷, 也可以非比例载荷:–比例载荷, 是指主应力的比例是恒定的,并且主应力的削减不随时间变化. 这实质意味着由于载荷的增加或反作用的造成的响应很容易得到计算.–相反, 非比例载荷没有隐含各应力之间相互的关系,典型情况包括:•在两个不同载荷工况间的交替变化•交变载荷叠加在静载荷上•非线性边界条件…应力定义•考虑在最大最小应力值σmin和σmax作用下的比例载荷、恒定振幅的情况:–应力范围Δσ定义为(σmax-σmin)–平均应力σm定义为(σmax+σmin)/2–应力幅或交变应力σa是Δσ/2–应力比R 是σmin/ σmax–当施加的是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的载荷时,发生的是对称循环载荷. 这就是σm= 0 ,R = -1的情况.–当施加载荷后又撤除该载荷,将发生脉动循环载荷. 这就是σm= σmax/2 , R = 0的情况.…应力-寿命曲线•载荷与疲劳失效的关系,采用的是应力-寿命曲线或S-N曲线来表示:–若某一部件在承受循环载荷, 经过一定的循环次数后,该部件裂纹或破坏将会发展,而且有可能导致失效–如果同个部件作用在更高的载荷下,导致失效的载荷循环次数将减少–应力-寿命曲线或S-N曲线,展示出应力幅与失效循环次数的关系•S-N曲线是通过对试件做疲劳测试得到的–弯曲或轴向测试反映的是单轴的应力状态–影响S-N 曲线的因素很多, 其中的一些需要的注意,如下:–材料的延展性, 材料的加工工艺–几何形状信息,包括表面光滑度、残余应力以及存在的应力集中–载荷环境, 包括平均应力、温度和化学环境•例如,压缩平均应力比零平均应力的疲劳寿命长,相反,拉伸平均应力比零平均应力的疲劳寿命短.•对压缩和拉伸平均应力,平均应力将分别提高和降低S-N曲线.•因此,记住以下几点:–一个部件通常经受多轴应力状态.如果疲劳数据(S-N 曲线)是从反映单轴应力状态的测试中得到的,那么在计算寿命时就要注意•设计仿真为用户提供了如何把结果和S-N 曲线相关联的选择,包括多轴应力的选择•双轴应力结果有助于计算在给定位置的情况–平均应力影响疲劳寿命,并且变换在S-N曲线的上方位置与下方位置(反映出在给定应力幅下的寿命长短)•对于不同的平均应力或应力比值,设计仿真允许输入多重S-N曲线(实验数据)•如果没有太多的多重S-N曲线(实验数据),那么设计仿真也允许采用多种不同的平均应力修正理论–早先曾提到影响疲劳寿命的其他因素,也可以在设计仿真中可以用一个修正因子来解释…总结•疲劳模块允许用户采用基于应力理论的处理方法,来解决高周疲劳问题.•以下情况可以用疲劳模块来处理:–恒定振幅,比例载荷(参考B节)–变化振幅,比例载荷(参考C节)–恒定振幅,非比例载荷(参考D节)•需要输入的数据是材料的S-N曲线:–S-N曲线是疲劳实验中获得,而且可能本质上是单轴的,但在实际的分析中,部件可能处于多轴应力状态–S-N曲线的绘制取决于许多因素, 包括平均应力. 在不同平均应力值作用下的S-N曲线的应力值可以直接输入, 或可以执行通过平均应力修正理论实现.B. 疲劳程序(基本情况)•进行疲劳分析是基于线性静力分析, 所以不必对所有的步骤进行详尽的阐述.–疲劳分析是在线性静力分析之后,通过设计仿真自动执行的.•对疲劳工具的添加,无论在求解之前还是之后,都没有关系, 因为疲劳计算不并依赖应力分析计算.•尽管疲劳与循环或重复载荷有关, 但使用的结果却基于线性静力分析,而不是谐分析. 尽管在模型中也可能存在非线性,处理时就要谨慎了,因为疲劳分析是假设线性行为的.–在本节中,将涵盖关于恒定振幅、比例载荷的情况. 而变化振幅、比例载荷的情况和恒定振幅、非比例载荷的情况,将分别在以后的C 和D节中逐一讨论.…疲劳程序•下面用黄色斜体字体所描述的步骤,对于包含疲劳工具的应力分析是很特殊的:–模型–指定材料特性,包括S-N曲线–定义接触区域(若采用的话)–定义网格控制(可选的)–包括载荷和支撑–(设定)需要的结果,包括Fatigue tool–求解模型–查看结果…几何•疲劳计算只支持体和面•线模型目前还不能输出应力结果,所以疲劳计算对于线是忽略的.–线仍然可以包括在模型中以给结构提供刚性, 但在疲劳分析并不计算线模型…材料特性•由于有线性静力分析,所以需要用到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如果有惯性载荷,则需要输入质量密度–如果有热载荷,则需要输入热膨胀系数和热传导率–如果使用应力工具结果(Stress Tool result),那么就需要输入应力极限数据,而且这个数据也是用于平均应力修正理论疲劳分析.•疲劳模块也需要使用到在工程数据分支下的材料特性当中S-N曲线数据–数据类型在“疲劳特性”(“Fatigue Properties”)下会说明–S-N曲线数据是在材料特性分支条下的“交变应力与循环”(“Alternating Stress vs. Cycles”)选项中输入的•如果S-N曲线材料数据可用于不同的平均应力或应力比下的情况, 那么多重S-N曲线也可以输入到程序中•添加和修改疲劳材料特性:•在材料特性的工作列表中,可以定义下列类型和输入的S-N曲线–插入的图表可以是线性的(“Linear”)、半对数的(“Semi-Log”即linear for stress, log for cycles)或双对数曲线(“Log-Log”)–记得曾提到的,S-N曲线取决于平均应力。

局部荷载转化为均部荷载excel自动计算表格

局部荷载转化为均部荷载excel自动计算表格

564
846
1128
0.00
0.00
0.00
300
均部范围c(mm)
均部中点距右端距离b(mm)
2320 0
1410 0.00
2320 0
1410 0.00
2320 0
1410 0.00
400 1410
1 1410 1.31
400 2320
0 1410 0.00
400 2320
1692 0.00
1692 0.00
0.85
0.85
1.13
1.13
1.31
左端支座反力RA=qcb/l(KN)
距左端距离 x (mm)
0
弯距Mx(KN·m)
0.00
叠加弯距Mx(KN·m) 0.00
0 282 0.00
0.28
右端支座反力RB=qca/l(KN)
564
846
1128
0.00
0.00
0.00
0.56
0.85
1.13
0 1410 0.00
本表格已经设计好所有函数公 式,只需在表格中填入相关的数
据即可自动进行计算
一、截面信息 板长l(mm)
2820
二、一个集中力P
P(KN)
0
距左端距离a(mm)
左端支座反力RA=Pb/l(KN)
0
距左端距离 x (mm)
0
282
弯距Mx(KN·m)
0.00
0.00
二、一个集中力P
P(KN)
0
距左端距离a(mm)
1.31
1692 0.00
1.13
1974 0.00
0.85

沉降量计算方法

沉降量计算方法

下面计算沉降量的方法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所推荐的,简称《规范》推荐法,有时也叫应力面积法。

(一)计算原理应力面积法一般按地基土的天然分层面划分计算土层,引入土层平均附加应力的概念,通过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将基底中心以下地基中z i-1-z i深度范围的附加应力按等面积原则化为相同深度范围内矩形分布时的分布应力大小,再按矩形分布应力情况计算土层的压缩量,各土层压缩量的总和即为地基的计算沉降量。

理论上基础的平均沉降量可表示为式中:S--地基最终沉降量(mm);n--地基压缩层(即受压层)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p--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kPa);Esi--基础底面下第i层土的压缩模量(MPa);zi、z i-1--分别为基础底面至第i层和第i-1层底面的距离(m);αi、αi-1--分别为基础底面计算点至第i层和第i-1层底面范围内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可查表4-1。

表4-1 矩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通过中心点竖线上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z/ BL/B1.0 1.2 1.4 1.6 1.82.0 2.4 2.83.2 3.64.05.0 >100. 0 0. 1 0. 2 0. 3 0. 40. 5 0. 6 1.000.9970.9870.9670.9360.900.8581.000.9980.990.9730.9470.9150.8781.000.9980.9910.9760.9530.9240.891.000.9980.9920.9780.9560.9290.8981.000.9980.9920.9790.9580.9330.9031.000.9980.9920.9790.9650.9350.9061.000.9980.9930.980.9610.9370.911.000.9980.9930.980.9620.9390.9121.000.9980.9930.9810.9620.9390.9131.000.9980.9930.9810.9630.940.9141.000.9980.9930.9810.9630.940.9141.000.9980.9930.9810.9630.940.9151.000.9980.9930.9820.9630.940.9154. 7 4. 8 4. 95. 0 0.2180.2140.210.2060.2350.2310.2270.2230.250.2450.2410.2370.2630.2580.2530.2490.2740.2690.2650.260.2840.2790.2740.2690.2990.2940.2890.2840.3120.3060.3010.2960.3210.3160.3110.3060.3290.3240.3190.3130.3360.330.3250.320.3470.3420.3370.3320.3670.3620.3570.352(二)《规范》推荐公式由(4-12)式乘以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s,即为《规范》推荐的沉降计算公式:式中:ψs--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应根据同类地区已有房屋和构筑物实测最终沉降量与计算沉降量对比确定,一般采用表4-2的数值;表4-2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ψs基底附加压力p0(kPa)压缩模量E s(MPa)2.5 4.0 7.0 15.0 20.0p0=f k 1.4 1.3 1.0 0.4 0.2p0<0.75f k 1.1 1.0 0.7 0.4 0.2 注:①表列数值可内插;②当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有多层土时,Es可按附加应力面积A的加权平均值采用,即(三)地基受压层计算深度的确定计算深度z n可按下述方法确定:1)存在相邻荷载影响的情况下,应满足下式要求:式中:△S n′--在深度z n处,向上取计算厚度为△z的计算变形值;△z查表4-3;△S i′--在深度z n范围内,第i层土的计算变形量。

OrcaFlex软件操作指南

OrcaFlex软件操作指南

OrcaFlex软件操作指南按照客户要求,本报告以钢悬链立管(SCR)为例,从SCR总体强度分析、运动疲劳分析和安装分析三个方面给出了OrcaFlex软件的主要操作指南,现分别叙述如下。

1总体强度分析在OrcaFlex主界面里,由上到下依次是菜单栏、工具栏和模型显示窗口。

按住Ctrl+鼠标左键可以进行模型的旋转,按住Ctrl+鼠标中键可以进行模型放大和缩小,按住Ctrl+T可以正视整个模型,按住Ctrl+P可以俯视整个模型。

1.1模型树的调用双击打开OrcaFlex软件,点击工具栏中的模型浏览器按钮(Model Browser),显示模型树。

1.2环境参数设置双击Environment按钮打开环境参数设置界面。

1.2.1Sea由上到下可依次设置海平面位置,运动粘性系数,海水温度,雷诺数计算方法,具体如下面表格所示。

水平面位置(m)运动粘性系数(m2/s)海水温度(o T)雷诺数计算方法0 1.2E-6 15 沿横流方向计算其中海平面位置数值是相对于总体坐标系而言;温度为摄氏温度,它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运动粘性系数。

而雷诺数的计算方法,主要取决于流速和结构特征长度的计算。

软件中三种方法雷诺数最终的计算公式分别为Re nom= |Vr|D/ν,Re cross = |Vr|Dcos(α)/ν,Re flow= |Vr|D/νcos(α),其中Vr径向速度。

OrcaFlex calculates Reynolds number in order to calculate drag and lift coefficients1.2.2Sea Density设置海水密度,可以是变化的,也可以是恒定不变的。

如该海域的海水密度为1025Kg/m3,具体如下图所示。

1.2.3Sea Bed设置海底形状,海水的深度、斜度以及海底土壤的刚度系数,其中海底斜度和海底方向都是相对于总体坐标系而言,具体参数应在立管总体设计参数中给出。

刚性桩复合地基计算书(CFG桩)三相岩土

刚性桩复合地基计算书(CFG桩)三相岩土

三相岩土—刚性桩复合地基计算程序淘宝有售1 说明:1.高程请输入绝对标高,或统一高程系统。

2.桩边至筏板边距离为采用等效实体法计算沉降时采用。

3.地基承载力修正深度适合建筑周边存在独立基础的地下车库时,修正深度不同于基础埋深时。

4.输入土层各压力段下孔隙比很重要,用于计算不用压力段下压缩模量,输入此值以后,输入的压缩模量值会在计算时被替换。

5.保存数据与读取数据均为EXCEL2003格式,计算书为word2003格式。

6.如有问题可发邮件到2419859460@ 淘宝店名:三相岩土复合地基计算书5号楼一、计算条件基础长度:67.83 m基础宽度:17.73 m地基承载力修正深度:0.50 m基底压力:570kpa准永久荷载:540KN/m3地下水位高程:18.00 m自然地面标高:32.21 m3.桩基参数桩长:26 m桩径:500 mm桩顶标高:21.73 m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β:1.0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λ:0.9桩端阻力发挥系数:1.0桩顶标高: 21.73 m布桩形式:矩形桩间距X方向:1.7 m Y方向:1.8 m二、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1.桩在地层中位置主层号 亚层号 土层名称 地层计算厚度(m) 侧阻标准值(Kpa) 端阻标准值(Kpa) 3 0 细砂 4.12 65 — 4 0 粘土 7.90 53 — 5 0 细砂 9.20 70 — 7细砂 0.98 72 25002.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第7.1.5条式(7.1.5-3)R a =12 ×(u p ∑q si l i +αp q p A p )=12 ×[π×0.50×(4.12×65+7.90×53+9.20×70+3.80×66+0.98×72)+1.00×π×0.252×2500.00]=1542.80KN R a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 u p —桩周长(m)q si —桩周第i 层土极限侧阻力标准值(Kpa) l i —桩周第i 层土厚度(Kpa) αp —桩端端阻力发挥系数q p —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Kpa) A p —桩的截面积(m 2) 3.面积置换率计算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第7.1.5条式(7.1.5-1) 布桩类型:矩形m= d 2d e2 =0.502/(1.052×1.70×1.80) =0.0640m —面积置换率 d —桩径(m)d e — 一根桩分担的处理地基面积的等效圆直径(m) 4.桩间土承载力基底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天然地基承载力按207.8873Kpa 计算主层号 亚层号 土层名称 修正深度(m) 平均重度(KN/m3) 深度修正系数 修正后承载力(Kpa) 4粘土4.1218.751207.89f sk =207.89Kpa 5.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第7.1.5条式(7.1.5-2)f spk =λm R aA p+β(1-m)f sk = 0.90 × 0.0640 ×1542.80/(π×0.252)+0.95×(1-0.0640)×207.89=637.32Kpa f spk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kpa) λ—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 β—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 6.复合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不考虑深度修正 f spa =f spk =637.32Kpa f spa —深度修正后复合地基承载力(kpa) 7.桩体试块抗压强度计算达到设计要求的复合地基承载力需要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 =[f spk -β(1-m)f sk ]A p λm=[ 570.00-0.95×(1-0.0640)×207.89]×π×0.252/(0.90 × 0.0640)=1063.73KN 桩身试块抗压强度,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第7.1.6条式(7.1.6-2)f cu ≥4λR aA p=4×0.90×1063.73/(π×0.252)/1000=24.08Mpaf cu —桩体试块抗压强度(Mpa)三、下卧层承载力验算1.天然地基下卧层承载力验算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第5.2.7条式(5.2.7-1) P z +P cz ≤f azP z —下卧层顶面处附加压力值(kPa)P cz —下卧层顶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kPa)f az —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承载力特征值(kPa) 计算结果见下表主层号 亚层号 土层名称层顶 标高 m有效 重度 KN/ m3附加应 力系数 附加应力 PzKpa自重 应力 Pcz kpa Pz+ Pcz kpa 修正 深度 m 平均 重度 KN /m3 深度 修正 系数 修正后 承载力 kpa 计算 结果 3 0 细砂 21.73 19.70 1.0000 367.09 202.91 570.00 0.50 19.70 3.00 220.00 不满足 3 0 细砂 18.00 9.70 0.9739 357.50 276.39 633.89 4.23 17.37 3.00 414.39 不满足 4 0 粘土 17.61 7.70 0.9661 354.66 280.17 634.83 4.62 16.72 1.00 208.90 不满足 5 0 细砂 9.71 9.70 0.7042 258.52 341.00 599.52 12.52 11.03 3.00 697.74 满足 6 0 粘土 0.51 7.60 0.4613 169.33 430.24 599.57 21.72 10.47 1.00 402.10 不满足 7 0 细砂 -3.29 9.80 0.3936 144.50 459.12 603.62 25.52 10.04 3.00 1063.58 满足 8 0 卵石 -8.39 11.00 0.3226 118.42 509.10 627.52 30.62 10.00 4.40 1655.25 满足 9 0 粉质粘土-13.49 9.90 0.2679 98.35 565.20663.5535.7210.141.60751.56满足10 0 细砂 -14.59 9.90 0.2578 94.63 576.09 670.72 36.82 10.14 3.00 1424.35 满足 11 0 粉质粘土-19.09 9.90 0.2214 81.27 620.64 701.91 41.32 10.11 1.60 860.29 满足 12细砂 -20.19 9.800.213678.40631.53 709.93 42.42 10.10 3.001620.72 满足2.复合地基下卧层承载力验算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第5.2.7条式(5.2.7-1) P z +P cz ≤f az计算结果见下表主层号 亚层号 土层名称层顶 标高 m有效 重度 KN/ m3附加应 力系数 附加 应力 Pz Kpa 自重应力 Pcz kpaPz+Pcz kpa修正 深度 m平均 重度 KN /m3深度 修正 系数 修正后 承载力 kpa计算 结果8 0 卵石 -8.39 11.00 0.3226 118.42 509.10 627.52 30.62 10.00 4.40 1655.25 满足 9 0 粉质粘土-13.49 9.90 0.2679 98.35 565.20 663.55 35.72 10.14 1.60751.56 满足 10 0 细砂 -14.59 9.90 0.2578 94.63 576.09 670.72 36.82 10.14 3.00 1424.35 满足 11 0 粉质粘土-19.09 9.90 0.2214 81.27 620.64 701.91 41.32 10.11 1.60 860.29 满足 12细砂 -20.19 9.800.213678.40631.53 709.93 42.42 10.10 3.001620.72 满足3.按桩基模式验算桩端下卧层承载力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第5.4.1条式(5.4.1-1) σz +γm z ≤f azσz —作用于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应力γm —下卧层顶面以上深度修正范围内土层加权平均重度(KN/m 3) z —修正深度(m)σz0=(F k +G k )-3/2(A 0+B 0)∑q sik l iA 0+B 0=[570.00-3/2×(67.83+17.73-4×0.80)×(4.12×65+7.90×53+9.20×70+3.80×66+0.98×72)]/[(67.83-2×0.80)×(17.73-2×0.80)]=212.08kpa σz0—桩端位置附加应力(kpa)F k +G k —建筑荷载与基础覆土重之和,即基底压力(kpa) A 0、B 0—桩群外缘矩形底面的长、短边边长(m) 计算结果见下表 主层号 亚层号 土层名称层顶 标高 m有效 重度 KN/ m3附加应 力系数 附加 应力 σz自重应力 γ·zkpaσz+ γ·z kpa修正 深度 m平均 重度KN/m3深度修正 系数修正后承载力kpa 计算 结果 7 0 细砂 -4.27 9.80 1.0000 212.08 468.72 680.81 26.50 3.00 10.03 1092.41 满足 8 0 卵石 -8.39 11.00 0.9636 204.36 509.10 713.46 30.62 4.40 10.00 1655.25 满足 9 0 粉质粘土-13.49 9.90 0.7938 168.36 565.20733.56 35.72 1.60 10.14 751.56 满足 10 0 细砂 -14.59 9.90 0.7531 159.72 576.09 735.81 36.82 3.00 10.14 1424.35 满足 11 0 粉质粘土-19.09 9.90 0.6043 128.16 620.64 748.80 41.32 1.60 10.11 860.29 满足 12细砂 -20.19 9.800.5733121.59 631.53 753.12 42.42 3.0010.10 1620.72 满足四、沉降计算1.天然地基沉降计算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第5.3.5条式(5.3.5)s=ψs ∑p 0E si(z i αi -z i-1αi-1)s —地基最终变形量(mm) ψs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p 0—准永久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应力(kpa),p0=337.09kpa z i 、z i-1—基础底面至第i 层土、第i-1层土底面的距离(m)αi 、αi-1—基础底面至第i 层土、第i-1层土底面范围内平均附加应力系数E si —基础底面下第i 层土的压缩模量(Mpa),应取土的自重压力至土的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的压力段计算,根据《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第14.1.9、14.1.10条E si =(1+e i0)(p i2-p i1)e i1-e i2e 0—初始孔隙比p i1、p i2—第i 层土自重应力、第i 层土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Kpa)e i1、e i2—第i 层土自重应力下孔隙比、第i 层土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作用下孔隙比,根据高压固结试验内插计算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第5.3.7条,地基变形计算深度z n 应符合式(5.3.7)条规定Δs n '≤0.025∑Δs i ' Δs i '—在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 层土计算变形值(mm)Δs n '—在由计算厚度向上取厚度为Δz 的土层计算变形值(mm) Δz —根据基础宽度b=17.73m ,查表5.3.7,Δz=1m 计算过程见下表主层亚层土层 名称计算 深度 m 有效 重度 KN/ 自重 应力 Pcz 附加 应力 PzPz+ Pcz kpa孔隙比 e1 孔隙比 e2 压缩 模量 Mpa平均附加Ai本层 沉降号 号 m3 kpa Kpa 应力系数 Δs' mm 3 0 细砂 1.00 19.70 202.91 337.09 540.00 19.00 0.9998 0.9998 17.74 3 0 2.00 19.70 222.61 336.87 559.48 19.00 0.9988 0.9978 17.70 3 0 3.00 19.70 242.31 335.41 577.71 19.00 0.9962 0.9910 17.58 3 03.73 19.70 256.69 331.80 588.49 19.00 0.9930 0.7154 12.69 3 0 细砂4.12 9.70 264.37 327.60 591.9719.00 0.9909 0.3783 6.71 4 0 粘土 5.12 7.70 274.07 324.82 598.89 0.683 0.636 12.95 0.9838 0.9545 24.85 4 0 6.12 7.70 281.77 316.13 597.90 0.677 0.636 14.44 0.9746 0.9275 21.66 4 0 7.12 7.70 289.47 305.64 595.11 0.671 0.636 16.39 0.9635 0.8959 18.42 4 0 8.12 7.70 297.17 293.91 591.08 0.665 0.637 19.15 0.9509 0.8614 15.16 4 0 9.12 7.70 304.87 281.50 586.37 0.663 0.637 20.44 0.9372 0.8253 13.61 4 0 10.12 7.70 312.57 268.86 581.43 0.662 0.637 20.34 0.9225 0.7889 13.07 4 0 11.12 7.70 320.27 256.33 576.60 0.661 0.638 20.24 0.9073 0.7529 12.54 4 012.02 7.70 327.20 244.14 571.34 0.661 0.638 20.13 0.8932 0.6477 10.85 5 0 细砂 13.02 9.70 334.90 233.58 568.48 20.00 0.8774 0.6876 11.59 5 0 14.02 9.70 344.60 222.37 566.97 20.00 0.8616 0.6555 11.05 5 0 15.02 9.70 354.30 211.76 566.06 20.00 0.8458 0.6250 10.53 5 0 16.02 9.70 364.00 201.75 565.75 20.00 0.8303 0.5962 10.05 5 0 17.02 9.70 373.70 192.34 566.04 20.00 0.8149 0.5691 9.59 5 0 18.02 9.70 383.40 183.49 566.89 20.00 0.7998 0.5435 9.16 5 0 19.02 9.70 393.10 175.18 568.28 20.00 0.7851 0.5194 8.76 5 0 20.02 9.70 402.80 167.38 570.18 20.00 0.7707 0.4968 8.37 5 0 21.02 9.70 412.50 160.05 572.55 20.00 0.7567 0.4755 8.01 5 021.22 9.70 414.44 153.15 567.5920.00 0.7539 0.0927 1.56 6 0 粘土 22.22 7.60 424.14 151.83 575.97 0.624 0.608 17.44 0.7403 0.4516 8.73 6 0 23.22 7.60 431.74 145.41 577.15 0.623 0.608 17.39 0.7270 0.4328 8.39 6 0 24.22 7.60 439.34 139.37 578.71 0.622 0.607 17.33 0.7142 0.4152 8.08 6 025.02 7.60 445.42 133.67 579.09 0.621 0.607 17.29 0.7041 0.3201 6.24 7 0 桩端 26.00 9.80 452.87 129.34 582.21 21.70 0.6921 0.3783 5.88 7 0 细砂 26.02 9.80 453.06 124.30 577.36 21.70 0.6919 0.0076 0.12 727.029.80462.86124.20587.0621.700.68000.37075.76总沉降计算值s'=334.45mm在基底以下27.02m 以上1m 厚度土层计算变形值 Δs Δs=5.76mm<0.025∑Δs'=8.36mm 沉降计算深度满足要求。

2013年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真题

2013年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真题

2013年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真题及答案下午卷题1~3:某多层砌体结构房屋中的钢筋混凝土挑梁,置于丁字形截面(带翼墙)的墙体中,墙端部设有240mm×240mm的构造柱,局部剖面如图2-16所示。

挑梁截面b×h b=240mm×400mm,墙体厚度为240mm。

作用于挑梁上的静荷载标准值为F k=5kN,静荷载标准值g1k=10kN/m,g2k=12kN/m,活荷载标准值q1k=8kN/m,q2k=6kN/m,挑梁自重标准值为2.4kN/m,墙体自重标准值为5.24kN/m2。

砌体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M5混合砂浆砌筑,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

1 试问,二层挑梁在计算倾覆点截面的弯矩设计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按由活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进行计算。

___________A.60B.64C.68D.742 假定计算倾覆点至墙外边缘的距离x0=60mm,试问,二层挑梁的抗倾覆力矩设计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___________A.69B.76C.85D.913 假如挑梁端部未设构造柱,但仍有翼墙,试问,二层挑梁下砌体的最大局部受压承载力设计值(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___________A.150B.180C.205D.2604 砌体房屋抗震计算时,在下列几种情况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___________A.底层框支墙梁房屋的抗震计算,可采用底部剪力法。

底层的纵向和横向地震剪力设计值均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允许根据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比值的大小在1.2~1.5范围内选用B.底层框架一抗震墙房屋,考虑高阶振型的影响,顶点需附加水平地震作用,其附加地震作用系数取δn=0.2C.在楼层各墙段间进行地震剪力分配时,当墙段的高宽比h/b<1时,墙段的层间等效侧向刚度只按剪切变形考虑D.对于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砌体自承重墙,当进行墙体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时,其受剪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0.75题5~6:某单层单跨无吊车房屋窗间墙,截面尺寸如图2-17所示;采用MU10蒸压粉煤灰砖、M5混合砂浆砌筑,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计算高度为6m。

应力集中系数的计算

应力集中系数的计算

应力集中系数的计算1第一步:建立模型先建长为200mm,宽为200mm,高20mm的长方体模型,即H=100mm。

然后在用布尔运算除去t分别为10mm,20mm,30mm,40mm,50m,60mm,70mm,80mm,90mm和r分别为10mm和40mm的部分。

2第二步:定义单元类型和材料模型定义单元类型为SOLID187—10节点,定义弹性模量E=1e6,泊松比u=0.3。

3第三步:划分网格采用智能划分网格的方法,划分网格大小为最小1,网格单元为四面体。

如图:4第四步:添加约束和载荷将长方体的右端面设置为全约束,在左端面施加大小为-1e4的拉力载荷。

5第五步:计算结果6第六步:计算结果如下我们选取实用应力集中手册中图5.1d的例子。

选取r/H=0.1和r/H=0.4两条曲线来计算,结果如下:r/H=0.1,t/H=0.1 r/H=0.1,t/H=0.2r/H=0.1,t/H=0.3 r/H=0.1,t/H=0.8r/H=0.1,t/H=0.9最大应力值σ,有限元分析算出的应力集中值K1和应力集中手册中的K值如下:r/H 0.1 0.1 0.1 0.1 0.1 0.1 0.1 0.1 0.1t/H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σ29826 39359 49008 56329 64772 73731 85468 106009 156907 K1 2.68 3.15 3.43 3.38 3.24 2.95 2.6 2.12 1.57 K 2.74 3.2 3.47 3.5 3.39 3.13 2.75 2.22 1.6 误差% 2.2% 1.6% 1.2% 3.4% 4.4% 3.4% 5.5% 4.5% 1.9%从表中也可看出,随着应力集中系数的增大,计算误差也增大,此时应将网格划分的更密,约束条件应由对其右端全约束改为约束其中点使模型更接近实际情况,从而减少误差使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

地基变形计算技巧

地基变形计算技巧

地基变形计算技巧应用Excel 进行地基变形计算的技巧赵文廷一、概述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2002)规定: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和乙级的建筑物应按地基变形设计,部分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应作地基变形验算。

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国家行业标准《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72—2004 J366—2004)规定:岩土工程勘察应预测和评价天然地基变形量。

此外,对天然地基进行均匀性评价,也需要按地基变形计算方法确定钻孔的当量压缩模量。

因此,地基变形计算是岩土工程师必作的主要工作之一。

地基变形计算是一项较烦索的工作,以往手工计算,不仅重复工作量大,而且很容易出错。

如果采用电子表格进行地基变形计算,即可以提高计算效率,又可保证计算准性和精确性。

下面介绍一下应用Excel 进行地基变形计算的一些技巧。

二、地基变形计算原理及要求㈠ 地基变形计算原理地基变形计算方法有多种,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以下简称规范GB50007)规定:计算地基变形时,地基内的应力分布可采用各向同性均质线性变形体理论,其最终变形量可按下式计算:)(1110--=-='=∑i i i i n i sis s z z E p s s ααψψ 式中 s ——地基最终变形量(mm );s '——按分层总和法计算的地基变形量(mm ); 图一:地基沉降计算简图α系数 曲线s ψ——沉降计算经验系数,根据地基沉降观测资料及经验确定。

无地区经验时,可采用表1的数值;n ——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图一);0p ——对应于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kPa );si E ——基础底面下第i 层土的压缩模量(MPa ),应取土层自重压力至土层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压力段计算;i z 、1-i z ——基础底面至第i 土层、第1-i 土层底面的距离(m );i α、1-i α——基础底面计算点至第i 土层、第1-i 土层底面范围内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可按规范GB50007附录K 采用;s E ——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当量压缩模量(MPa ),应按下式计算:∑∑=sii i s E A AEi A ——第i 土层附加应力系数沿土层厚度的积分值(kN/m ),即:)(110---=i i i i i z z p A αα∑iA ——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所有土层的附加应力系数沿土层厚度的积分值之和(kN/m );∑si i E A ——按分层总和法计算出的地基变形量(mm ),即∑sii E A s '=。

(完整版)第三章土体中的应力计算

(完整版)第三章土体中的应力计算

第三章土体中的应力计算学习指导内容简介建筑物的建造使地基土中原有的应力状态发生了变化,如同其它材料一样,地基土受力后也要产生应力和变形。

在地基土层上建造建筑物,基础将建筑物的荷载传递给地基,使地基中原有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地基变形。

研究地基土中应力的分布规律是研究地基和土工建筑物变形和稳定问题的理论依据,它是地基基础设计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教学目标掌握土中自重应力计算、基底压力计算以及各种荷载条件下的土中附加应力计算方法。

学习要求1、掌握土中自重应力计算2、掌握矩形面积均布荷载、矩形面积三角形分布荷载以及条形荷载等条件下的土中竖向附加应力计算方法3、掌握基底压力和基底附加压力分布与计算4、掌握太沙基的饱和土体的有效应力原理要点及完整表达式5、了解有效应力原理的工程应用基本概念自重应力、附加应力、有效应力、孔隙水压力、基底压力、基底附加压力、角点法、附加应力系数学习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有效应力原理第三节地基中的自重应力第四节基底附加压力第五节地基中附加应力第六节应力路线学时安排本章总学时数:12学时第一节0.5学时第二节3学时第三节0.5学时第四节2学时第五节 3.5学时第六节 1.5主要内容第一节概述大多数建筑物是造建在土层上的,我们把支承建筑物的这种土层称为地基。

由天然土层直接支承建筑物的称天然地基,软弱土层经加固后支承建筑物的称人工地基,而与地基相接触的建筑物底部称为基础。

地基受荷以后将产生应力和变形,给建筑物带来两个工程问题,即土体稳定问题和变形问题。

如果地基内部所产生的应力在土的强度所允许的范围内,那么土体是稳定的,反之,土体就要发生破坏,并能引起整个地基产生滑动而失去稳定,从而导致建筑物倾倒。

地基中的应力,按照其因可以分为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两种:自重应力:由土体本身有效重量产生的应力称为自重应力。

一般而言,土体在自重作用下,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上已压缩稳定,不再引起土的变形(新沉积土或近期人工充填土除外)。

地基处理计算公式

地基处理计算公式

一、换填1.垫层厚度的确定垫层厚度应根据垫层底部下卧土层的承载力确定,并符合下式要求。

zcz z f p p ≤+(1.1-1)式中)附加应力值(组合时,垫层底面处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pa K p z ;)压力值(—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kpa cz p ;)值(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垫层地面处经深度修—kpa z f 。

垫层底面处的附加压力值z P 也可按压力扩散角θ进行简化计算:①条形基础:θtan 2)(⋅+-=z b p p b p c k z (1.1-2)②矩形基础)tan 2)(tan 2()(θθ⋅+⋅+-⋅=z l z b p p l b p c k z (1.1-3)式中)m (底面的宽度—矩形基础或条形基础—b ;)m (—矩形基础底面的长度—l ;)kpa (平均压力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k p ;)m (度—基础底面下垫层的厚—z ;采用可按表—垫层的压力扩散角—1-1),(︒θ。

)(压力扩散角︒θ表1-1注意:1.︒=︒=<03025.0/θθ外,其余材料均取时,除灰土仍取当b z 2.当值可内插求得时,θ5.0/25.0<<b z 2.垫层宽度的确定关于垫层宽度,目前还缺乏可靠的经验一般可按下式计算或根据当地经验确定:θtan 2z b b ⋅+≥'(1.2-1)式中—垫层底面宽度—b '取值。

时,仍按采用,当可按表—垫层的压力扩散角—25.0/25.0/1-1),(=<︒b z b z θ3.地基承载力修正当基础宽度大于3m 或埋置深度大于0.5m 时,从载荷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规范表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按下式进行修正:)5.0()3(-+-+=d b f f m d b ak a γηγη(1.3-1)式中特征值—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a f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k f ;基底下土的类别确定基承载力修正系数,按—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d b ηη;效重度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有—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γ;取值时按取值,大于按底宽度小于—基础底面宽度,当基—m m m m b 6633;重度水位以下的土层取有效均加权重度,位于地下—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平—m γ;—基础埋置深度—d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地方特点及与国标之对比分析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地方特点及与国标之对比分析

精品黑龙江省地方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地方特点及与国标之对比分析黑龙江省建设科技委地基基础专家委员会内容提要:综合阐述黑龙江省地方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编制过程中,结合黑龙江省地方特点,在总结地方经验和收集地方资料基础上,编制出大量适合我省实际情况的规范条文,并对部分与国标不同的重点条文进行对比分析,为规范的实施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地方标准地基基础设计规范0 前言黑龙江省地方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由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省内8家设计、科研、教学、施工等单位共同编制,黑龙江省建设科技委地基基础专家委员会的部分专家起草,经过地基基础专家委员会多次讨论,征求省内部分勘察、设计、施工单位意见经修改后完成,并与2004年12月13日通过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黑龙江省建设厅的审查,拟于2005年3月1日开始实施。

规范编制本着坚持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方便适用的原则,综合多项国标主要、常用内容,吸收省内成熟经验,突出地方特点,力求方便、适用,在突出寒冷地区地方特色和提高结构耐久性等方面很多条文严于国标,技术指标高于国标,在地基勘察、冻土地基等方面比国标更详细、更具体,同时为方便使用,结合我省多年经验,给出了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桩基础侧阻、端阻值经验表格。

本文针对地方规范的特点,结合国家标准进行分析和对比,为使用者提供参考意见。

1 省地基规范的主要地方特点1.1根据我省地处严寒地区特点,为提高建筑基础的耐久性,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要求,提高了我省基础混凝土和砌体材料强度指标,该部分规定严于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其对比结果见表1。

精品提高基础混凝土和砌体材料强度指标,主要考虑提高基础结构抗冻融耐久性问题。

对于我省,砖砌基础的抗冻融耐久性问题极为突出,对使用20年以上的砖砌基础进行检查,经常发现砌筑砂浆粉化、红砖冻融剥蚀掉楞掉角现象,原因就是砌筑砂浆和红砖吸水性强,抗冻融性能差,在多年反复冻融作用下材料出现冻融剥蚀,砌体强度降低,甚至丧失整体刚度或承载能力。

OrcaFlex软件操作指南

OrcaFlex软件操作指南

OrcaFlex软件操作指南按照客户要求,本报告以钢悬链立管(SCR)为例,从SCR总体强度分析、运动疲劳分析和安装分析三个方面给出了OrcaFlex软件的主要操作指南,现分别叙述如下。

1总体强度分析在OrcaFlex主界面里,由上到下依次是菜单栏、工具栏和模型显示窗口。

按住Ctrl+鼠标左键可以进行模型的旋转,按住Ctrl+鼠标中键可以进行模型放大和缩小,按住Ctrl+T可以正视整个模型,按住Ctrl+P可以俯视整个模型。

1.1模型树的调用双击打开OrcaFlex软件,点击工具栏中的模型浏览器按钮(Model Browser),显示模型树。

1.2环境参数设置双击Environment按钮打开环境参数设置界面。

1.2.1Sea由上到下可依次设置海平面位置,运动粘性系数,海水温度,雷诺数计算方法,具体如下面表格所示。

水平面位置(m)运动粘性系数(m2/s)海水温度(o T)雷诺数计算方法0 1.2E-6 15 沿横流方向计算其中海平面位置数值是相对于总体坐标系而言;温度为摄氏温度,它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运动粘性系数。

而雷诺数的计算方法,主要取决于流速和结构特征长度的计算。

软件中三种方法雷诺数最终的计算公式分别为Re nom= |Vr|D/ν,Re cross = |Vr|Dcos(α)/ν,Re flow= |Vr|D/νcos(α),其中Vr径向速度。

OrcaFlex calculates Reynolds number in order to calculate drag and lift coefficients1.2.2Sea Density设置海水密度,可以是变化的,也可以是恒定不变的。

如该海域的海水密度为1025Kg/m3,具体如下图所示。

1.2.3Sea Bed设置海底形状,海水的深度、斜度以及海底土壤的刚度系数,其中海底斜度和海底方向都是相对于总体坐标系而言,具体参数应在立管总体设计参数中给出。

土质学与土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土质学与土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三、证明题 1、11s s s s s w d v v s s sG V V V V e V V V γγγγγ====+++2、(1)(1)w v w ss ss s s wr v v v m V m V G G G n m V m V V S V V n V V V ω--==== 四、计算题 1、w =%6.353.823.82456.156=--r =3/60.180.1060456.156m kN =⨯- 3/72.130.10603.82m kN d =⨯=γ2、土样号(kN/m 3) G s ω(%) (kN/m 3) e nS r(%) 体积(cm 3) 土的重力(N ) 湿 干 1 18.96 2.72 34.0 14.170.92 0.48 100.0 — — — 2 17.3 2.74 9.1 15.840.73 0.42 34.2 — — — 3 19.0 2.74 31.0 14.50.890.4795.710.00.190.1453、 土样号I PI L土的名称 土的状态 1 31 17 14 1.29 低液限黏土 流塑 2 38 19 19 0.84 低液限黏土 软塑 3 39 20 19 0.79 低液限黏土 可塑 4 3318151.13低液限黏土流塑4、()1 2.68(10.105)110.6921.75s wG e ωγγ+⨯+=-=-=5、土样号 L ω(%)P ω(%)土的定名 1 35 20 低液限黏土 2 12 5 低液限粉土 3 65 42 高液限粉土 47530高液限黏土第3章 土中水的运动规律四、计算题 1、(1)412042 1.2100.04 3.6ln ln 3.2103600 2.85h al k Ft h --⨯⨯==⨯⨯63.64.1710ln 2.85-=⨯79.710(/)m s -=⨯ (2)7710109.7100.7737.510(/)ttk k m s ηη--==⨯⨯=⨯ 粉质粘土 2、(1)30.2105(/)0.4D w G I kN m γ==⨯= 方向向上 (2)设1, 2.6,0.8s s v V m g V === 32.60.81018.9(/)1.8sat kN m γ+=⨯=3、30.5( 3.00)1010(/)30.5D w G I kN m γ---==⨯=-317.9107.9(/)sat w kN m γγγ'=-=-= D G γ'>将会产生流沙现象。

钢管应力计算

钢管应力计算
常用钢材的许用应力数据列于附录A。
国产常用钢材和附表中所列的德国钢材的许用应力按本规定的安全系数确定。
美国钢材的许用应力摘自美国标准ASME B31.1。
对于未列入附录A的钢材,如符合有关技术条件可作为汽水管道的管材时,它的许用应力仍按本规定计算。
第三章管道的设计参数
第3.0.1条设计压力的取用
管道设计压力(表压)系指管道运行中内部介质最大工作压力。对于水管道,设计压力的取用,应包括水柱静压的影响,当其低于额定压力的3%时,可不考虑。
锅炉压力(MPa)
1.750~4.150
4.151~6.200
6.201~10.300
10.301
管道设计温度(℃)
210
230
255
280
十二.给水再循环管道
对于定压除氧系统,取用除氧器额定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对滑压除氧系统,取用汽轮机最大计算出力工况下1.1倍除氧器加热抽汽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
表3.0.1锅炉排污阀后管道设计压力[MPa]
锅炉压力
1.750~4.150
4.151~6.200
6.201~10.300
10.301
管道设计压力
1.750
2.750
4.150
6.200
十二.给水再循环管道
当采用单元制系统时,进除氧器的最后一道关断阀及其以前的管道,取用相应的高压给水管道的设计压力,其后的管道,对于定压除氧系统,取用除氧器额定压力;对于滑压除氧系统,取用汽轮机最大计算出力工况下除氧器加热抽汽压力的1.1倍。
η
手工电焊
或气焊
双面焊接有坡口对接焊缝,100%无损检测
有氩弧焊打底的单面焊接有坡口对接焊缝
亚氩弧焊打底的单面焊接无坡口对接焊缝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