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应力系数和平均附加应力系数的区别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Building Pile Foundations2 0 0 8北京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104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设计、勘察、施工、研究和教学单位,对《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开展了专题研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分析,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桩基础设计、施工经验,吸纳了该领域新的科研成果,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并进行了试设计,对主要问题进行了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有:桩基基本设计规定、桩基构造、桩基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或验算、桩基施工、桩基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及有关附录。
本规范修订增加的内容主要有:减少差异沉降和承台内力的变刚度调平设计;桩基耐久性规定;后注浆灌注桩承载力计算与施工工艺;软土地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设计;考虑桩径因素的Mindlin解计算单桩、单排桩和疏桩基础沉降;抗压桩与抗拔桩桩身承载力计算;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后插钢筋笼灌注桩施工方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承载力计算与沉桩等。
调整的主要内容有:基桩和复合基桩承载力设计取值与计算;单桩侧阻力和端阻力经验参数;嵌岩桩嵌岩段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等效作用分层总和法计算桩基沉降经验系数;钻孔灌注桩孔底沉渣厚度控制标准等。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编:100013)。
本规范参编单位: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现代设计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天津大学、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东北设计院、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筑都方圆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广州大学。
附加应力系数和平均附加应力系数的推导及解析
附加应力系数和平均附加应力系数的推导及解析
附加应力系数与平均附加应力系数是有关解决构件应力集中或弯矩破坏问题的
重要指标,一般会在期望模型内取得它们,其计算公式如下:
附加应力系数K=σ_max/σ_p,
平均应力系数K_m=1/2[K_max+(K_min)^2/K_max]。
式中,σ_max表示模型内的最大应力;σ_p是构件的预设工作态应力;K_min、K_max则表示预设应力De和实际应力Ae在模型内的位移比值。
计算公式经Jia et al.(1985)修改并改良成
K_m=1/2[K_max+(K_min)^3/Kmax^2],它可以更好地表示构件应力的变化,使计算
适用于弹性、半弹性及形变问题。
附加应力系数和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均能提供结构性能的重要参考,可用于结构
失效分析及改进。
两者的定义可帮助工程师正确分析构件应力的集中或弯矩的影响,从而协助实现正确的设计和施工。
此外,合理的估算附加应力系数及平均附加应力系数能够指示结构极限量等强
度特性,从而大大降低结构失效风险。
以上,附加应力系数和平均附加应力系数都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势必会受到广大工程师们的青睐。
第三章土中的应力
pm in
F G 6e (1 ) lb l
Dr. Han WX
当e<l/6时,基底压力分布图呈梯形,图(a) 当e=l/6时,则呈三角形,图(b) 当e>l/6时,距偏心荷载较远的基底边缘反力为负
基底边缘最大压力:
pmax
2( F G ) 3bk
矩形基础在双向偏心荷载作用下,如基底最小压力 pmin≥0,则矩形基底边缘四个角点处的压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土 力 学
第3章 土中的应力
Stress
1
《土力学》 第3章 土中的应力
§3.1 概述
震等)的作用下,均可产生土中应力。
土中应力将引起土体或地基的变形,使土工建筑物(如路堤、土坝等)或建 筑物(如房屋、桥梁、涵洞等)发生沉降、倾斜以及水平位移。
Dr. Han WX
土体在自身重力、建筑物荷载、交通荷载或其他因素(如地下水渗流、地
3
《土力学》 第3章 土中的应力
§3.1 概述
Dr. Han WX
土中应力按其作用原理或传递方式可分为有效应力和孔隙应力两种。
土中有效应力是指土粒所传递的粒问应力,它是控制土的体积(或变形)和 强度两者变化的土中应力。
土中孔隙应力是指土中水和土中气所传递的应力,土中水传递的孔隙水应 力,即孔隙水压力;土中气传递的孔隙气应力,即孔隙气压力。 土是由三相所组成的非连续介质,受力后土 粒在其接触点处出现应力集中现象,即在研究土 体内部微观受力时,必须了解土粒之间的接触应
9
Dr. Han WX
《土力学》 第3章 土中的应力
§3.2 土中自重应力
3.2.1 均质土中的自重力
[例题4-1]某建 筑场地的地质柱 状图和土的有关 指标列于图4-5中。 试计算地面下深
条形基础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基础附加应力系数与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在设计当中,经常要计算基础的沉降,《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中以应力面积法计算地基的沉降。
基础形式一般有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
(1)独立基础
独立基础一般为矩形,其中心点以下某点的平均附加应力,可用四个小矩形以角点法,查附录K可求得每块小矩形的平均附加应力系数,中心点平均附加应力系数为其4倍。
(2)条形基础
条形础的附加应力系数可由规范上附录K1.0.1-1最后一列直接查得,同样分为四个小矩形,矩形长宽比大于10(基础长宽比大于20时,可视为条形基础)。
其附加应力系数与平均附加应力系数求得如图1所示。
图1 条形基础附加应力系数与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分析示意图
平均附加应力系为规范附录K,K1.0.1-2中最后一列,即为L/b=10所对应一列;。
附加应力系数和平均附加应力系数的推导及解析
[ 摘
要】本文根据竖 向集 中荷载作用 下的附加 应力 ,推导
出矩形截面均布 荷载作用下 的附加应力 系数和 平均附加应
f ' o
2 , 『 ( √ + + z )
力系数表达式。通过计算结果与 《 建筑地基基础 设计规 范》
载作用下某 一深度处 附加应力 的理论基础 。
2 . 布 荷 载 作 用 下 矩 形 截 面 角 点下 附 加 应 力 系
数
5 0 0 0 7 - 2 0 1 1 )Ap p e n d i x K s h o ws t h e s u p e io r i r t y o f t is h c lc a u -
引 言
到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
=
平 均 附加 应 力 系 数在 地 基 变 形 计 算 中是 一 个 重 要 参 数 ,通 常 根据 《 建筑 地基基础 设计规范 》( G B
5 0 0 0 7 — 2 0 1 1 )先查表 后插 值的方法获得 ,使用该方
法 在 计 算 中 工作 量 大 , 且 容 易 出 错 。表 中 提 供 的数
= P
【 Ab s t r a c t 】T h i s p a p e r b a s e d o l l t h e a d d i t i o n a l s t r e s s f a c t o r
u n d e r v e r t i c l a c o n c e n t r a t e d l o ds a , a n d d e d u c e d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s wh i c h r e c t a n g u l a r s e c t i o n u n d e r u n i f o r m l o a d s o f a d d i t i o n a l s  ̄e s s f a c t o r a n d a v e r a g e s t r e s s f a to c r . By c o mp a r i n g t h e c l- a
土力学名词解释
土力学名词解释土的结构:土的结构主要是指土粒或土粒集合体的大小,形状,相互排列与联结等。
土的构造:在同一土层中的物质成分和颗粒大小等都相近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特征称之为土的构造。
土的密度:单位体积土的质量称之为土的质量密度,简称土的密度。
土的重力密度:单位体积土所受的重力称之为土的重力密度,简称土的重度。
土的相对密度:土粒密度(单位体积土粒的质量)与4 °C时纯水密度之比,称为土粒的相对密度,或土粒比重。
土的含水量: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粒质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成为土的含水量。
土的干密度:单位体积中土中土粒的质量成为土的干密度。
土的饱和重度:土中孔隙完全被水充满诗土的重度成为饱和重度。
土的有效重度: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扣除水浮力后单位体积所受的重力称为土的有效重度。
土的孔隙比:土中孔隙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土的孔隙率:土中体积和总体积之比土的饱和度:土中水的体积与孔隙体积之比液限:土由可塑状态转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塑限:土由半固态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
塑性指数:土的液限和塑限的差值液性指数:是指粘性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塑性的差值与塑性指数之比碎石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而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的超过总质量的50%的土粉土:塑性指数小于或等于1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的土粘性土:是指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粘性土按塑性指数大小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
二渗流:水等液体在土体孔隙中流动的现象渗透性:土具有被水等液体透过的性质渗透变形:土工构筑物由于渗透作用而出现的变形水力坡降:单位渗流长度上的水头损失水头:单位重量水体所具有的能量层流:指液流速度十分缓慢,液流相邻两个水分子的轨迹相互平行而不混惨的流动渗透指数:反映土的透水性能的比例系数,相当于水力坡降等于1时的渗透速度流网:在流线和等势线所组成的正交网格称为流网渗透力:单位体积土体内土颗粒所受的渗透作用力,也称为动水力流土:渗透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且向上的渗透力克服向下的重力时,表层土局部范围内的土体或颗粒群同时发生悬浮,移动的现象,俗称流土或流砂临界水力坡降:指土体发生流土破坏时的水力坡降管涌:在渗透水作用下,土中的细颗粒在粗颗粒形成的孔隙中移动,以至流失,随着土的孔隙不断扩大,渗透流速不断增加,较粗的颗粒也相继被水流逐渐带走,最终导致土体内形成贯通的渗流管道,造成土体塌陷,这种现象称为管涌,也叫潜蚀三自重应力:由土体自重引起的应力基底压力:基础底面传递给地基表面的压力基底附加应力:建筑物建造后在基础底面新增加的压力,是基底压力减去基底标高处原有自重应力之后的应力附加应力:由建筑物荷载在地基土中引起的,附加在原有自重应力之上的应力有效应力:通过土粒承受和传递的粒间应力四角点沉降系数:单位均布矩形荷载在某角点处引起的沉降地基沉降计算深度:计算地基时,超过地基下一定深度,土的变形可不计,该深度称为地基沉降计算深度压缩性: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固结:土的压缩随时间而增长的过程压缩曲线:室内土的侧限压缩试验结果,是图的孔隙比与所受的压力关系曲线压缩系数:反映土在一定压力作用下或在一定压力变化区间其压缩性大小的参数,其值等于e——p曲线上对应一定压力的切线斜率或对应一定压力变化区间的割线斜率压缩指数:采用半对数直角坐标测绘的e——log p压缩曲线,其后段接近直线,直线的斜率称为土的压缩指数压缩模量:土在完全侧限条件下的竖向附加压应力与相应的应变增量之比值变形模量:根据土体在无侧限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得到的参数,定义同弹性模量,但由于变形模量随应力水平而异,加载和下载时值不同,故未称作弹性模量,而称变形模量地基最终沉降量:地基土层在荷载作用下,达到压缩稳定时地基表面的沉降量应力比法:地基沉降计算深度取地基附加应力等于自重应力的20%处,在该深度以下如有高压缩性土,则继续向下取至10%处,这种确定沉降计算深度的方法称为应力比法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基底下一定深度范围处附加应力系数的平均值变形比法:由基底下一定深度向上取规定的计算厚度,若计算厚度土层的压缩量不大于该深度土层总压缩沉降量的2.5%,即可确定该深度为地基沉降计算深度,这种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的规范方法为变形比法前期固结压力:土体土层在历史上所经受的最大固结压力正常固结土:历史上所经受的最大固结压力等于现有覆盖土自重应力的土体超固结土:土体历史上曾经受过大于现有覆盖土自重应力的前提固结压力的土体欠固结力:在目前自重应力下还未达到完全固结的土体,土体实际固结压力小于现有覆盖土自重应力超固结比:土体经受过的前期固结压力与现有的土自重应力之比原始压缩曲线:指室内压缩试验e——log p 曲线经修正后得出的符合现场原始土体孔隙比与有效应力的关系曲线五抗剪强度:指土体抵抗剪切破坏的极限能力破坏准则:当土体中的应力组合满足一定短息是,土体即发生破坏,这种应力组合即为破坏准则,也是判定土体是否破坏的标准,破坏准则也称极限平衡条件库伦定律:将土的抗剪强度表示为剪切面上法向应力的函数莫尔—库伦强度理论:由库伦公式表示莫尔包线的强度理论莫尔包线:土地发生剪切破坏时,剪切破坏面上的剪应力是该面上的法向应力的函数,这个函数在坐标中是一曲线,该曲线为莫尔包线快剪试验:在试样施加竖向压力后,立即快速施加水平应力使试样剪切破坏的直接剪切试验,要求在3~5min 内将土样剪坏固结快剪试验:是允许试样在竖向压力下充分排水,待固结稳定后,再快速施加水平剪应力使试样剪切破坏的直接剪切试验,要求3~5内将土样剪坏慢剪试验:是允许试样在竖向压力下充分排水,待固结稳定后,在缓慢地施加水平剪应力使试样剪切破坏的直接剪切试验,为保证剪切过程中土样内不产生孔隙水压力,施加水平剪应力使试样剪切破坏历时较长,对粘性土一般历时4~6h不固结不排水试验:试样在施加周围压力和随后施加竖向压力直至剪切破坏的整个过程中都不允许排出,自始自终关闭排水阀门的三轴压缩试验固结不排水试验:施加周围压力,打开排水阀门,允许排水固结,固结完成后关闭排水阀门,再施加竖向压力,使试样在不排水的条件下剪切破坏的三轴压缩试验固结排水试验:试样在施加周围压力后,允许排水固结,待固结稳定后,再排水条件下施加竖向压力至试件剪切破坏的三轴压缩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将圆柱土样放在无侧限抗压仪中,不施加任何侧向压力的情况下施加垂直压力,直到使土样剪切破坏,剪切破坏时试样所能承受的最大轴向压力孔隙压力系数:指土体在不排水和不排气的条件下,由外荷载引起的孔隙压力增量与总应力增量的比值天然休止角:指干燥砂土自然堆积所形成的最大坡角临界孔隙比:由不同初始孔隙比的砂土试样在同一压力下进行剪切试验,得出初始孔隙比与体积变化之间的关系,相应于体积变化为零的初始孔隙比为临界孔隙比应力路径:土体内应力状态的变化可在应力坐标图中以应力点的移动轨迹表示,该移动轨迹为应力路径破坏主应力线:在p-q坐标表示的剪切破坏包线,是表示极限状态应力圆最大剪应力的特征点的连线。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TechnicalCodeforBuildingPileFoundationsJGJ94—9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TechnicalCodeforBuildingPileFoundationsJGJ94—94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5年7月1日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的通知建标[1994]802号根据原国家计委计标函[1987]78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强制性行业标准,编号JGJ94—94,自1995年7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归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所负责。
在施行过程中如发现问题和意见,请函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4年12月31日目次1总则2术语、符号2.1术语2.2符号3基本设计规定3.1基本资料3.2桩的选型与布置3.3设计原则3.4特殊条件下的桩基4桩基构造4.1桩的构造4.2承台构造5桩基计算5.1桩顶作用效应计算5.2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5.3桩基沉降计算5.4桩基水平承载力与位移计算5.5桩身承载力与抗裂计算5.6承台计算6灌注桩施工6.1施工准备6.2一般规定6.3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6.4沉管灌注桩和内夯灌注桩6.5干作业成孔灌注桩7混凝土预制桩与钢桩的施工7.1混凝土预制桩的制作7.2混凝土预制桩的起吊、运输和堆存7.3混凝土预制桩的接桩7.4混凝土预制桩的沉桩7.5钢桩(钢管桩、H型桩及其他异型钢桩)的制作7.6钢桩的焊接7.7钢桩的运输和堆存7.8钢桩的沉桩8承台施工8.1一般规定8.2基坑开挖和回填8.3钢筋和混凝土施工9桩基工程质量检查及验收9.1成桩质量检查9.2单桩承载力检测9.3基桩及承台工程验收资料附录A成桩工艺选择参考表附录B考虑承台(包括地下墙体)、基桩协同工作和土的弹性抗力作用计算受水平荷载的桩基附录C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附录D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附录E单桩水平静载试验附录F按倒置弹性地基梁计算墙下条形桩基承台梁附录G附加应力系数α'、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附录H桩基等效沉降系数Ψe计算参数表附录I本规范用词说明附加说明本规范主编单位、参加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条文说明1总则1.0.1为了在桩基设计与施工中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土力学各章名词解释
1、粒度:土粒的大小2、粒组:一定粒度范围的土粒3、颗粒级配:粒组相对含量,即各粒组质量占土粒总质量百分比4、粒径累计曲线:横坐标为粒径对数坐标,纵坐标为小于或大于某一粒径土重(累计百分比)含量。
5、限制,中值,有效粒径:小于某粒径累计百分比的60,30,10%6、不均匀系数:粒组分布情况,反应土粒均匀程度7、结合水:受电分子引力影响吸附在土粒表面的自由水8、强结合水:紧靠在土粒表面的结合水膜;弱结合水:紧靠在强结合水外围的结合水膜9、自由水:存在于电分子引力范围以外的水10、重力水:地下水位以下的透水层中的地下水11、毛细水:在地下水位上,受水与空气交界面表面张力的自由水12、毛细压力:由于弯液面张力与土粒表面的侵润作用,使毛细弯液面切线反向产生使土粒挤紧的力13、比表面:单位体积颗粒总表面积14、土的结构:土粒单元体大小,矿物成分,形状,相互排列和连接关系,以及土中水的性质,空隙等因素形成的综合特征15、土的组构:同一土层中的物质和颗粒大小等相似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表征土的层理,裂隙16、单粒,蜂窝,絮状:粗大颗粒形成,有稳定的空间位置,粉粒或细砂组成,引力大于重力,土粒停留在最初的接触点不在下沉,细小黏粒构成,能在土中长期悬浮第二章1、相对密度:土粒质量与4°时纯水质量之比2、含水量:水的质量与土质量之比3、密度:土体单位体积的质量4、干密度:土中固体颗粒部分质量5、饱和密度:充满水时的单位体积质量6、浮密度:地下水位以下土粒质量与同体积水质量只差7、重度:土的重力密度称为重度8、孔隙比:空隙体积与土粒体积比9、孔隙率:空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10、饱和度:水体积与空隙体积之比11、可塑状态:粘性土在某含水量范围内,可由外力朔成任何形状而不发生裂纹,外力移去后任可保持既得形状,这种性能也叫可塑性12、液限:土由可朔状态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13、朔限:土由可朔状态到半固态的界限含水量14、缩限:土由半固态不断蒸发水分,体积不断缩小直到,体积不再缩小时的界限含水量15、朔性指数:液与朔差16、液性指数:天然含水量与朔限的差与朔性指数的比17、天然稠度:原状土样的液限和天然含水量的差与朔性指数的比18、土的灵敏度:原状土强度与重塑土强度之比19、触变性:粘性土强度随时间恢复的胶体化学性质1、渗透:液体从物质微孔中透过的性质2、渗透性:土具有被液体透过的性质3、渗流:液体在土孔隙或其他透水性介质中流动的问题称为渗流4、渗流力:渗流对土颗粒施加我作用力5、渗透变形:渗流力引起土颗粒或土体的移动6、层流::水的每个粒组沿着一定的路线移动,不与其他任何粒子路线相交7、渗透系数:反应土透水性的比例系数,单位水力梯度的渗流速度8、起始水力梯度:对于密实粘土,当水力梯度达到某一数值后,才发生渗透,将这一水力梯度称为起始水力梯度9、流砂:向上的渗流力克服了向下的重力,粒间有效应力为0时,颗粒发生悬浮,移动的现象称为流砂10、临界水力梯度:开始发生流砂现象的水力梯度11、管涌:在渗流作用下,较细的颗粒在较粗颗粒形成的空隙中移动,甚至流失,随着空隙的不断扩大,流速的不断加快,较粗的颗粒也开始被水流带走。
地基附加应力的计算
地基附加应力的计算地基附加应力是指由于上部结构的荷载作用和变形引起的地基内土体的应力变化。
地基附加应力的计算是工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结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地基附加应力的计算方法。
首先需要了解几个基本概念:1.荷载:上部结构施加到地基上的要素,包括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
-永久荷载:结构自重、永久设备、固定家具等。
-可变荷载:人员活动荷载、设备移动荷载、风荷载等。
2.地基附加应力:上部结构的荷载通过地基传递到地下,引起地基土体应力的变化。
-地基附加应力的计算是为了确定土体内各点的附加垂直应力和水平应力。
接下来介绍地基附加应力的计算方法:(1)施加在地基上的荷载的计算-根据结构荷载计算规范或相关工程设计规范,确定各种类型的荷载的大小和分布。
(2)地基承载力的计算-土壤力学理论中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可以用来计算地基的承载力,例如采用经典的排水条件下的承载力公式:q=cNc+q'Nq+0.5γBNγ,其中q 为地基单位面积的承载力,c为土壤的黏聚力,Nc为地基承载力系数,q'为有效自重应力,Nq为矩形地基的地基承载力系数,γ为土壤的单位重量,B为矩形地基的宽度,Nγ为水平方向上的地基承载力系数。
-地基附加应力可分为垂直应力和水平应力两个方向的计算。
-垂直应力的计算:根据荷载的大小和分布,在地基表面和不同深度处计算地基附加应力的大小。
-水平应力的计算:根据土体的侧限状态和结构荷载的分布,计算地基附加水平应力的大小。
(4)地基附加应力的作用范围-附加应力的作用范围决定了结构荷载对地基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条件进行计算。
(5)地基应力分析的结果分析与处理-地基附加应力的计算结果可以作为设计参数,用于工程结构的设计和优化。
需要注意的是,地基附加应力的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在实际工程中,还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和相应的规范要求,进行合理的估算和计算。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ηb——基础宽度的承载力修正系数; ηd——基础埋深的承载力修正系数;
3
ψs——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3 基本规定
3.0.1 地基基础设计应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和功能特征以及由于地基问题可 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分为三个设计等级,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按表 3.0.1 选用。
3.0.6 地基基础设计时,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标准组合的效应设计值(Sk)应按下式确定:
Sk=SGk+SQ1k+ψc2SQ2k+……+ψcnSQnk
(3.0.6-1)
6
式中:SGk——永久作用标准值(Gk)的效应; SQik——第 i 个可变作用标准值(Qik)的效应; ψci——第 i 个可变作用(Qi)的组合值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3.0.2 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
4
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 2 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 3 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作变形验算: l)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 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 2)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
为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确定的变形控制值。 2.1.8 土岩组合地基 Soil-rock composite subgrade
在建筑地基的主要受力层范围内,有下卧基岩表面坡度较大的地基;或石芽密布
1
并有出露的地基;或大块孤石或个别石芽出露的地基。 2.1.9 地基处理 Ground treatment, Ground improvement
矩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角点附加应力系数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矩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角点附加应力系数平均附加应力系数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角点附加应力系数和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在矩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会产生一定的应力分布。
角点附加应力系数表示角点处的应力相对于均布应力的增加程度,而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则表示整个矩形面积上的平均应力相对于均布应力的增加程度。
通过计算这两个系数,可以更好地了解材料的应力分布和荷载对结构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讨论角点附加应力系数的计算方法。
在矩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角点的应力分布与均布应力不同。
一般而言,角点的应力会增加,导致角点处的应力集中现象。
为了计算角点附加应力系数,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S_1 = \frac{\sigma_1 - \sigma_0}{\sigma_0}\]其中,\(S_1\)表示角点附加应力系数,\(\sigma_1\)表示角点处的应力,\(\sigma_0\)表示均布应力。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平均附加应力系数的计算方法。
在矩形面积上均布荷载作用下,应力的分布是复杂的,不同位置的应力值会有所不同。
为了计算平均附加应力系数,我们需要对整个矩形面积上的应力进行积分计算。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S_{avg} = \frac{1}{A}\int_{A} \frac{\sigma -\sigma_0}{\sigma_0}dA\]其中,\(S_{avg}\)表示平均附加应力系数,\(A\)表示矩形面积,\(\sigma\)表示矩形面积上的应力,\(\sigma_0\)表示均布应力。
从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平均附加应力系数是通过对整个矩形面积上应力的积分计算得到的,它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整个矩形面积上的应力分布情况。
因此,在进行结构设计时,我们通常更关注平均附加应力系数的计算和分析。
最后,我们来看看角点附加应力系数和平均附加应力系数的实际应用。
在工程设计中,这两个系数可以用来评估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土力学名词解释
1、粘性土的界限含水率、液限、塑限、液性指数、塑性指数。
界限含水率(稠度界限):粘性土从一种状态进入到另外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率称为土的界限含水率。
液限:可塑状态与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率称为液限。
塑限:半固体状态与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率。
液性指数:表征土的天然含水率与分界含水率之间相对关系的指标。
塑性指数:液限与塑限的差值(去掉百分数),称为塑性指数。
2、自重应力、基地压力、基地附加应力、基底反力及其形状。
自重应力:自重应力是土体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应力基底压力:建筑物荷载通过基础传递给地基的压力称基底压力基底附加应力:是指外荷载作用下地基中增加的应力基底反力及其形状:建筑物荷载通过基础传递给地基的压力称基底压力称为基底反力;当基础为完全柔性时,基底压力的分布与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分布完全一致。
当基础具有刚性或为绝对刚性时,如箱形基础或高炉基础,在外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保待平面,即基础各点的沉降几乎是相同的。
刚性基础在中心载荷作用下,地基反力呈马鞍形,随着外力的增大,其形状相应改变。
3、有效应力原理:用有效应力阐明在力系作用下土体的各种力学效应(如压缩、强度等)的原理。
4、固结度:所谓固结度,就是指在某一附加应力下,经某一时间t后,土体发生固结或孔隙水应力消散的程度。
5、静止土压力:当挡土墙静止不动,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时,土对墙的压力称为静止土压力,一般用E0表示。
主动土压力:当挡土墙向离开土体方向偏移至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上的土压力称为主动土压力,一般用Ea表示。
被动土压力:当挡土墙向土体方向偏移至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土压力称为被动土压力,用Ep表示。
6、库伦定律:土的抗剪强度是剪切面上的法向总应力σ的线性函数ϕστt a n=f后来,根据粘性土剪切试验得出cf+ =ϕστta n,该式称为库仑定律。
7、原生矿物:直接由岩石经物理风化作用而来的、性质未发生改变的矿物。
附加应力系数与平均附加应力系数的区别[资料]
1、平均附加应力系数是计算该厚度范围范围内的平均附加应力。
附加应力系数是计算该点处(深度处)的附加应力。
2、平均附加应力系数是附加应力系数沿厚度积分后除以厚度得出的,为的是简化分层总和法计算沉降量(即所谓规范法)。
它相当于把应力面积用长形面积代替了。
二者都可以用于计算沉降量,但若用附加应力系数计算就必须把地层沿厚度分的一小层一小层的。
平均附加应力系数计算时可以按自然层计算。
附加应力系数可以计算基础底下某点的附加应力,如软弱下卧层验算。
3、版主讲得对:"平均附加应力系数是附加应力系数沿厚度积分后除以厚度得出的"
附加应力系数是某一深度附加应力与基底荷载的比值,意义在于根据荷载、基础尺寸、计算点位置,来计算该点的附加应力。
平均附加应力系数是某点一深度范围附加应力的平均值与基底荷载的比值。
附表的数值也是根据概念,用数学积分的方法推导出来的。
沉降计算时,在一般计算分层条件下,同一分层顶底压缩模量相差不大,但顶底处的附加应力不是线性,简单的顶底附加应力平均值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计算误差,所以计算式中用平均附加应力系数合理。
考试从计算过程简单考虑,一般假定同一分层顶底处的附加应力线性来要求计算
4、计算地基附加压力时用附加应力系数,计算沉降用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5、计算沉降时分层总和法用的是附加应力系数,应力面积法(也就是地基规范的5.3.5)用的是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6、1、引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从计算过程简单考虑,一般假定同一分层顶底处的附加应力线性来要求计算
呵呵,规范是很模糊呀。首先要明确,所求di为可液化土中的惯入点所代表的土层厚,所以它不能包括无水和非液化土层部分,关于di计算有以下几种情况:
2、中间惯入点di,其上、下惯入点均位于液化土层中,则取其上惯入点至其下惯入点距离的一半;若该惯入点与其下相邻惯入点之间存在非液化土时,则取至该非液化土层顶。
1、第一个惯入点d1:其下相邻惯入点位于液化土层时,若地下水位低于该惯入点以上土层中点标高,则取地下水位标高至该惯入点与其下相邻惯入点之间土层的中点标高;若地下水位高于该惯入点以上土层中点标高,则取该惯入点以上土层中点标高至该惯入点与其下相邻惯入点之间土层的中点标高。若该惯入点与其下相邻惯入点之间存在非液化土层时,则土层下界取为该非液化土层顶面标高。
"平均附加应力系数是附加应力系数沿厚度积分后除以厚度得出的"
附加应力系数是某一深度附加应力与基底荷载的比值,意义在于根据荷载、基础尺寸、计算点位置,来计算该点的附加应力。
平均附加应力系数是某点一深法推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