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综合性实验 细菌感染性腹泻的诊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纸片间中心距离>24mm 纸片中心离平板边缘>15mm 纸片一旦与平板接触,不得再移动
选择抗菌药物
1.根据染色性: G-菌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头孢×三、四代;单环类;拉氧头 孢√;碳青霉烯类。√
广谱抗生素:喹酮类√;磺胺类√;四环素类√ 其他: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
2.考虑耐药性 G-菌细胞壁特点(教材P13) 周浆间隙含多种水解酶 肠杆菌科细菌 易产生β-内酰胺酶、AmpC酶 3.患者的因素
病例二由A2 A4 B2 B4四组同学接诊
【病例二】患者,女,25岁。发热6天入院,食欲不 振、乏力、腹胀,查体:T 38.1℃,肝脾略肿大。血 常规WBC无变化;粪检见少量脓细胞和白细胞。 血培养阴性,取血清做肥达试验 TO1:80,TH1:80, PA1:40, PB:1:40。
问题: 3. 按照病程发展,患者还可能出现哪些临床症状?
(氧化酶 -, 触酶 +) 系列生化 集试验 敏感试验
鉴定试验
第四天
确证报告
实验内容及操作(第一天)
1. 细菌的分离培养
(1)材料:模拟粪便标本每组1支(A1.A3.B1.B3 为大肠埃希菌、A2.A4.B2.B4为伤寒沙门菌); SS平板1个/组、MAC平板1个/组 (2)操作:用分区划线法把标本接种到培养基上
问题: 3. 在等待实验室结果期间,要如何治疗患儿?
病例一由A1 A3 B1 B3四组同学接诊
【病例一】
病程: 经补液和补电解质,物理降温(或服用退 热药),作用肠黏膜保护剂等治疗后,患儿急性 症状有所好转,此时实验室危急值报告:“镜下 查见革兰阴性杆菌”
问题: 4. 根据实验室初步报告,可选择哪类抗菌药物治 疗?用药过程中主要考虑哪种耐药机制的产生?
病例二由A2 A4 B2 B4四组同学接诊
【病例二】 病程:入院第二天中午,病人T39.5℃,P88/分, R28/分;右胸前皮肤有数个淡红色皮疹,压之退色; 肝肋下1.5cm,剑突下1cm,脾肋下1cm。危急值报 告:“镜下查见革兰阴性杆菌”,粪便培养显示两种 无色菌落,一种无色半透明,另一种中心有黑色
KIA
MIU
连续划线越密越好
病例一由A1 A3 B1 B3四组同学接诊
【病例一】3岁男孩,因腹痛、腹泻(7次/日)、呕 吐(1次),伴发热就诊,查体:T 38.5℃,P100次/分, 粪便稀液状、有腥臭。血常规:WBC12.7×109/L ,N 89.8%;粪常规:镜检见WBC 2+,潜血试验阳性。
问题: 4. 根据实验室初步报告,可选择哪类抗菌药物治 疗?用药过程中主要考虑哪种耐药机制的产生?
实验内容及操作(第三天)
一、初步鉴定试验结果观察
1.KIA:斜面: 乳糖发酵? 红色为不发酵产碱(K)
葡萄糖发酵?
黄色为发Fra Baidu bibliotek产酸(A)
底层 有无气裂?(有为葡糖发酵产气)
产H2S?(有黑色的产H2S)
大肠埃希菌: A/A,气++,H2S-
沙门菌属:
K/A 气± H2S +
实验内容及操作(第三天)
一、初步鉴定试验结果观察
2.MIU:观察顺序动力(M)→尿素酶(U)→吲哚(I)
云雾状,M+ 全管玫红色+ 滴试剂2滴, 交界
记录顺序M→I→U
面试剂变红色为+
大肠埃希菌:+ + - 沙门菌属:+ - -
2.临床常见致腹泻病原菌的形态结构观察
霍乱弧菌(“鱼群样”排列)、沙门菌(周鞭毛)、铜 绿假单胞菌、产气荚膜梭菌、炭疽杆菌、白喉杆 菌(异染颗粒)
烧环冷却 后再划2区
1区
2区
3区 4区
实验内容及操作(第二天)
一、 细菌的菌落特征
SS
MAC
病例一 红色不透明的菌落 红色不透明的菌落
(发酵乳糖), 中等大 (发酵乳糖), 中等大
问题: 1. 根据实验室初步检查结果,该患者拟诊断为什 么病?依据是什么? 2. 为进一步确诊,仍需做哪些实验室检查?采集 什么标本送检?
粪便 分离培养 第一天
(SS、MAC)
37 ℃ 18~24h G染色 初步报告
第二天 可疑菌落
纯培养及初步鉴定试验
(KIA、MIU)
第三天
定科试验 肠杆菌科 血清凝 抗菌药物
二、进一步鉴定
氧化酶试验:接种环取KIA上细菌,刮于滤纸片上, 滴加氧化酶试剂于菌上,菌苔不变色为阴性(-) 触酶试验: 接种环取KIA上细菌于载玻片上, 滴过氧
化氢于菌上, 产气泡者阳性(+)
实验内容及操作(第三天)
三、抗菌药物敏感试验(K-B法)
棉签在NS沾湿→于KIA上取少量菌→均匀涂布于平板 →镊子取试验药物纸片贴于平板上→37℃ 培养18h
小,S型
小,S型
病例二 无色半透明菌落(不 无色半透明菌落(不
发酵乳糖),中心黑 发酵乳糖),中心黑
色(产H2S),较小,S 色(产H2S),较小,S
型
型
实验内容及操作(第二天) 二、初步鉴定试验
1.G染色:每组染一片 NS1滴+菌落少量→涂片→干燥→固定→染色
镜检
2.纯培养及复合生化试验 (1)KIA:接种针取菌,先穿刺再划线 (2)MIU:接种针取菌,穿刺法
综合性实验
细菌感染性腹泻的 病原学诊断
实验目的
掌握细菌感染性腹泻的诊断程序和方法 (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
熟悉细菌感染性腹泻病原学标本的采集 和送检。
了解临床标本微生物学检验的检验流程 和检验方法。
病例一由A1 A3 B1 B3四组同学接诊
【病例一】3岁男孩,因腹痛、腹泻(7次/日)、呕 吐(1次),伴发热就诊,查体:T 38.5℃,P100次/分, 粪便稀液状、有腥臭。血常规:WBC12.7×109/L ,N 89.8%;粪常规:镜检见WBC 2+,潜血试验阳性。
问题: 1. 根据实验室初步检查结果,该患儿能否诊断为 细菌感染性腹泻?依据是什么? 2. 为进一步确诊,仍需做哪些实验室检查?采集 什么标本送检?
病例二由A2 A4 B2 B4四组同学接诊
【病例二】患者,女,25岁。发热6天入院,食欲不 振、乏力、腹胀,查体:T 38.1℃,肝脾略肿大。血 常规WBC无变化;粪检见少量脓细胞和白细胞。 血培养阴性,取血清做肥达试验 TO1:80,TH1:80, PA1:40, PB:1:40。
【病例一】
病程: 对患儿继续补液和补电解质,口服肠黏 膜保护剂,加以环丙沙星治疗后,患儿日腹泻 次数减少,水样便转为稀便。
选择抗菌药物
1.根据染色性: G-菌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头孢×三、四代;单环类;拉氧头 孢√;碳青霉烯类。√
广谱抗生素:喹酮类√;磺胺类√;四环素类√ 其他: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
2.考虑耐药性 G-菌细胞壁特点(教材P13) 周浆间隙含多种水解酶 肠杆菌科细菌 易产生β-内酰胺酶、AmpC酶 3.患者的因素
病例二由A2 A4 B2 B4四组同学接诊
【病例二】患者,女,25岁。发热6天入院,食欲不 振、乏力、腹胀,查体:T 38.1℃,肝脾略肿大。血 常规WBC无变化;粪检见少量脓细胞和白细胞。 血培养阴性,取血清做肥达试验 TO1:80,TH1:80, PA1:40, PB:1:40。
问题: 3. 按照病程发展,患者还可能出现哪些临床症状?
(氧化酶 -, 触酶 +) 系列生化 集试验 敏感试验
鉴定试验
第四天
确证报告
实验内容及操作(第一天)
1. 细菌的分离培养
(1)材料:模拟粪便标本每组1支(A1.A3.B1.B3 为大肠埃希菌、A2.A4.B2.B4为伤寒沙门菌); SS平板1个/组、MAC平板1个/组 (2)操作:用分区划线法把标本接种到培养基上
问题: 3. 在等待实验室结果期间,要如何治疗患儿?
病例一由A1 A3 B1 B3四组同学接诊
【病例一】
病程: 经补液和补电解质,物理降温(或服用退 热药),作用肠黏膜保护剂等治疗后,患儿急性 症状有所好转,此时实验室危急值报告:“镜下 查见革兰阴性杆菌”
问题: 4. 根据实验室初步报告,可选择哪类抗菌药物治 疗?用药过程中主要考虑哪种耐药机制的产生?
病例二由A2 A4 B2 B4四组同学接诊
【病例二】 病程:入院第二天中午,病人T39.5℃,P88/分, R28/分;右胸前皮肤有数个淡红色皮疹,压之退色; 肝肋下1.5cm,剑突下1cm,脾肋下1cm。危急值报 告:“镜下查见革兰阴性杆菌”,粪便培养显示两种 无色菌落,一种无色半透明,另一种中心有黑色
KIA
MIU
连续划线越密越好
病例一由A1 A3 B1 B3四组同学接诊
【病例一】3岁男孩,因腹痛、腹泻(7次/日)、呕 吐(1次),伴发热就诊,查体:T 38.5℃,P100次/分, 粪便稀液状、有腥臭。血常规:WBC12.7×109/L ,N 89.8%;粪常规:镜检见WBC 2+,潜血试验阳性。
问题: 4. 根据实验室初步报告,可选择哪类抗菌药物治 疗?用药过程中主要考虑哪种耐药机制的产生?
实验内容及操作(第三天)
一、初步鉴定试验结果观察
1.KIA:斜面: 乳糖发酵? 红色为不发酵产碱(K)
葡萄糖发酵?
黄色为发Fra Baidu bibliotek产酸(A)
底层 有无气裂?(有为葡糖发酵产气)
产H2S?(有黑色的产H2S)
大肠埃希菌: A/A,气++,H2S-
沙门菌属:
K/A 气± H2S +
实验内容及操作(第三天)
一、初步鉴定试验结果观察
2.MIU:观察顺序动力(M)→尿素酶(U)→吲哚(I)
云雾状,M+ 全管玫红色+ 滴试剂2滴, 交界
记录顺序M→I→U
面试剂变红色为+
大肠埃希菌:+ + - 沙门菌属:+ - -
2.临床常见致腹泻病原菌的形态结构观察
霍乱弧菌(“鱼群样”排列)、沙门菌(周鞭毛)、铜 绿假单胞菌、产气荚膜梭菌、炭疽杆菌、白喉杆 菌(异染颗粒)
烧环冷却 后再划2区
1区
2区
3区 4区
实验内容及操作(第二天)
一、 细菌的菌落特征
SS
MAC
病例一 红色不透明的菌落 红色不透明的菌落
(发酵乳糖), 中等大 (发酵乳糖), 中等大
问题: 1. 根据实验室初步检查结果,该患者拟诊断为什 么病?依据是什么? 2. 为进一步确诊,仍需做哪些实验室检查?采集 什么标本送检?
粪便 分离培养 第一天
(SS、MAC)
37 ℃ 18~24h G染色 初步报告
第二天 可疑菌落
纯培养及初步鉴定试验
(KIA、MIU)
第三天
定科试验 肠杆菌科 血清凝 抗菌药物
二、进一步鉴定
氧化酶试验:接种环取KIA上细菌,刮于滤纸片上, 滴加氧化酶试剂于菌上,菌苔不变色为阴性(-) 触酶试验: 接种环取KIA上细菌于载玻片上, 滴过氧
化氢于菌上, 产气泡者阳性(+)
实验内容及操作(第三天)
三、抗菌药物敏感试验(K-B法)
棉签在NS沾湿→于KIA上取少量菌→均匀涂布于平板 →镊子取试验药物纸片贴于平板上→37℃ 培养18h
小,S型
小,S型
病例二 无色半透明菌落(不 无色半透明菌落(不
发酵乳糖),中心黑 发酵乳糖),中心黑
色(产H2S),较小,S 色(产H2S),较小,S
型
型
实验内容及操作(第二天) 二、初步鉴定试验
1.G染色:每组染一片 NS1滴+菌落少量→涂片→干燥→固定→染色
镜检
2.纯培养及复合生化试验 (1)KIA:接种针取菌,先穿刺再划线 (2)MIU:接种针取菌,穿刺法
综合性实验
细菌感染性腹泻的 病原学诊断
实验目的
掌握细菌感染性腹泻的诊断程序和方法 (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
熟悉细菌感染性腹泻病原学标本的采集 和送检。
了解临床标本微生物学检验的检验流程 和检验方法。
病例一由A1 A3 B1 B3四组同学接诊
【病例一】3岁男孩,因腹痛、腹泻(7次/日)、呕 吐(1次),伴发热就诊,查体:T 38.5℃,P100次/分, 粪便稀液状、有腥臭。血常规:WBC12.7×109/L ,N 89.8%;粪常规:镜检见WBC 2+,潜血试验阳性。
问题: 1. 根据实验室初步检查结果,该患儿能否诊断为 细菌感染性腹泻?依据是什么? 2. 为进一步确诊,仍需做哪些实验室检查?采集 什么标本送检?
病例二由A2 A4 B2 B4四组同学接诊
【病例二】患者,女,25岁。发热6天入院,食欲不 振、乏力、腹胀,查体:T 38.1℃,肝脾略肿大。血 常规WBC无变化;粪检见少量脓细胞和白细胞。 血培养阴性,取血清做肥达试验 TO1:80,TH1:80, PA1:40, PB:1:40。
【病例一】
病程: 对患儿继续补液和补电解质,口服肠黏 膜保护剂,加以环丙沙星治疗后,患儿日腹泻 次数减少,水样便转为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