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货币政策角度看增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提要:本文从中央银行独立性与货币政策关系的角度,谈了央行独立性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文章先引入了独立性的概念与学术界的争论,并介绍了部分学者提出的衡量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量化指标。随后介绍了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问题,讨论了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制度的不足,论述了央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负相关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适度加强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将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助于保持经济、金融的稳定,并将进一步保障宏观经济的平稳增长。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货币政策
一、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
“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就是指在货币政策的决策和运作方面,中央银行由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自主程度。”①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文献,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央行在公布通货膨胀率、汇率或货币政策目标以及根据自己的操作决定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时不受政府干预,在解决中央银行与政府间矛盾时存在公开的和透明的程序,并且中央银行的管理和财务是独立的。
目前,关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主要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支持中央银行独立。他们认为,央行受政府控制很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这是因为政府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短期性,可能会追求低失业率等短期目标,而忽视了物价稳定等长期目标。另一方面,如果法律没有对财政部门向央行直接融资作出限制,将可能导致财政赤字的货币化,增加基础货币量,进而导致通货膨胀。此外,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应该更多地教给专业人员而不是政府官员,也成为要求增加央行独立性的理由。
第二种观点反对中央银行独立。他们认为,中央银行是整个宏观调控体系的一个部分,并且货币政策只有与财政政策相互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同时,对政府官员目光短浅的指责是片面的,中央银行的决策也可能受官僚行为的负面影响。此外,如果中央银行不对任何人负责,那么货币政策的制定将变得极不民主。
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仍将继续。目前,关于这一问题的共识是:“一、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独立性;二、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②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部分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指标。需要强调的是,目前还没有国际通行的某个指标可以确切地衡量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下面介绍的各种指标只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并且许多学者对这些指标有各种反对意见。③
⑴GMT指标。该指标根据中央银行的政治独立性和经济独立性,综合了15方面的因素来衡量央行独立性,指数越高,独立性越强。
⑵CUK指标。该指标根据各国的中央银行法等法律,从16个方面来评估央行独立性,指数越高,独立性越强。
⑶LL指标,即政府借款限制指标。央行向政府放款的法律限制越严,LL指标越大,独立性越强。
⑷POL指数,即政治脆弱性指标,反映政治不确定与央行行长的更替之间的关系。通常,“对发展中国家而言,POL指标更好地反映了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实际情况。”④
二、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问题
1995年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法》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不断增强。但不可否认的是“按通常意义上的衡量标准,中国人民银行属于独立性较弱的中央银行。”⑤
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不足体现在许多方面,下面仅谈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制度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第一,我国货币政策委员会没有货币政策决定权。《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十二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应当在国家宏观调控、货币政策制定和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一说法并不清晰,没有指出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具体职责与地位。在《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条例》第一章第2条中规定:“货币政策委员会是中国人民银行指定货币政策的咨询议事机构。”第二十四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报请国务院批准有关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或其他货币政策重要事项时,应将货币政策委员会建议书或会议纪要作为附件,一并报送。”这些规定就指出了该委员会有讨论、建议的权利,但没有决定权。这一情况与美联储、日本银行、英格兰银行等中央银行不同。这些国家央行的货币政策委员会有制定货币政策的权利。这体现了我国央行独立性不足的现状。
第二,我国货币政策委员会官方色彩浓重,缺乏代表性和专业性。目前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13名代表中,只有一位学者,其他代表均为政府官员。(而且代表中的金融专家往往也有一定的官方色彩。)“政府官员考虑的事情是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往往有滥用货币政策工具的动,这与币值稳定的目标会发生冲突,从而会影响到货币政策终极目标的实现。”⑥
第三,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有待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近年来成为各国中央银行实践的一大发展趋势。”⑦范方志先生认为,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还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公布的金融数据的完整性和及时性不足。其次,货币政策委员会没能起到引导公众预期的作用。最后,货币政策司公布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很少提及对将来经济、金融运行情况的预测分析。
下面是通过刚才介绍的几种指标,对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做大致的评估。
表1 GMT指标的评估
表2 CUK指标的评估
表其中GMT指标为8,大致相当于丹麦的水平。CUK指标为0.42,相当于荷兰的水平。(参见表3)
从表3
通货膨胀水平与中央银行独立性大致呈负相关关系。
关于我国两类指标都比较高的情况,我认为,这与我国政治、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有关。就是说,虽然有比较详尽的法律规定,但存在着有法不依的现象。这
就使GMT、CUK等法律指标偏离了中央银行的实际独立性。这种情况不仅在中国,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以及经济转轨国家都有出现。
三、结论
第一,提高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更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水平。当然,中央银行独立性只是影响货币政策的一个方面。货币政策还要受到宏观经济各个方面的制约和影响,不能简单认为只要提高了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就能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第二,完善我国的金融法律、法规,并且认真贯彻执行,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将有效提高我国央行的独立性。
第三,应当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委员会制度,使中国人民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注释:
①黄达,2003:《金融学》,386,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②王广谦,1999,《中央银行学》,46,高等教育出版社
③汪红驹,2003,《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33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④汪红驹,2003,《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342,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⑤王广谦,1999,《中央银行学》,52,高等教育出版社
⑥范方志,2007,《中央银行独立性:理论与实践》,262,经济管理出版社
⑦范方志,2007,《中央银行独立性:理论与实践》,271,经济管理出版社
⑧汪红驹,2003,《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346-347,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
托马斯·梅耶,2007,《货币、银行与经济》,上海人民出版社
崔建军,2006,《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
杨长江、张波等,2004,《金融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黄达,1999,《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黄达,2003:《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王广谦,1999,《中央银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汪红驹,2003,《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范方志,2007,《中央银行独立性:理论与实践》,经济管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