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智慧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本有智生本有慧
——浅谈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智慧学习
乔付岗【摘要】学生原本就是智慧的,他们是多能的,也是多才的,亦是多彩的。尊重学生是智慧课堂的基本依据,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条件,为学生创设合作沟通、展现智慧的交流平台,为促使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必不可少的。用智慧的学习思维创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生智慧地学,让学生智慧地创造。
【关键词】学生本位智慧课堂合作学习
中国教育界流行着一句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至今,依然绽放着璀璨的光芒。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仍是教育者遵循的必备原则。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以自己的学识和才干创设多样的智慧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
一、坚持学生是有智慧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更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学生的思想、思维、意识已是颇有智慧的。他们是天生的学习者,是学习成长的主体。他们接触的面越来越广,认知的深度也在逐步加深,他们的认知能力、知识层面已经大大提升。今天的教要立足于学生明天的学,要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智慧的教育,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
1.学生本身是多能的
在执教《两小儿辩日》一课时,学生了解了列御寇所编的《列子·汤问》,这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文言文。学生们借助注释明确掌握文本的“事”: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使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之后,学生又掌握了文本的“理”:文章既表现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又同时阐述了“学无止境,我们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课堂上,学生用自己的身体演示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我意识到这和地理有关;课堂上,一位同学画出了日心说的简单示意图,这又和绘画搭上了关系;课堂上,一位女生告诉大家光的色散,这又谈起了物理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多能表现,不正折射出了“学无止境”的道理吗?
2.学生学习是灵活的
在执教《学弈》一课时,学生在知晓文本大意之后,便更多地是渴望朗读,切分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激情诵读后,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来谈体会和认识,根本不给我出示课件来逐句分析的机会。原本精心制作的课件,此时已成了摆设。我想:既然学生的认识不需要这些PPT,我也就无需执意要用。正如易中天教授在《开讲啦》提到“为什么大学生不认可某些大学教授”时,得到的答案是“部分教授总是照着课件一页一页地进行机械化的讲课”。他明确地说:“我不会照着PPT来上课的。所以,学生就喜欢我的课”。是呀,课件本身就是辅助我们实施教学的一种媒介。如果我们一味地依赖它,活生生的学生就可能被死板的知识版面牵着鼻子走。学生是鲜活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认识,我无需墨守成规地按照先前的课前设计来开展教学。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课堂上更应该为了学生的学习需要而智慧地改变既定计划。
二、开拓学生智慧的思维空间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运用到教育教学上应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本”。教育教学不能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而必须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生成过程。教师为学生创设发展智力,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灵魂的课堂是必不可少的。
1.学生眼中的世界是多彩的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世界级著名童话,学生早早地就在课外阅读中拜读过。学生再次研读学习,又有一种新的感悟认识。文章本身通过虚实结合的描写,鲜明地表现出小女孩悲惨的生活遭遇和渴望幸福的强烈欲望。学生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困苦和幻想事物的对比性朗读,更深一层地感悟到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在对关键句词的理解时,学生发现:从第1自然段--第4自然段的环境刻画,交代了小女孩的家庭背景,为她的后续故事埋下了伏笔。待到第5自然段--第
10自然段,文本对小女孩每一次幻想又都是不一样的表述。如:“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她又擦了一根”“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这种变化性的表述,虽然简单,却使文章在表述本身上避免了重复性,而且又凸显了人物心情的变化。学生的精彩发现,加深了他们对小女孩的同情感,无形中也激发了学生阅读更多世界名著的欲望。
2.学生心中的世界是圣洁的
(古诗原文)《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是唐诗名篇之一,是杜甫上元二年(761年)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此诗运用拟人手法,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诗中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全诗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借本诗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片段,我们来感悟学生的心中世界。
师:本首诗题目中一个“喜”字,涵盖了题目的中心,彰显了文章的精华,可以视为文眼。那么,诗中哪里体现出诗人的喜呢?
生:我认为,诗中虽没有出现一处喜字,却处处都是喜。因为,诗中描绘了许多自然界中真实的东西,如雨、风、夜、物、径、云、江、船、火等等,都是令人欣喜的事物。(掌声)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诗人寓情于景,寥寥几笔,把喜的感情都融入真实的景物中啦!
生:老师,这里也有不是亲眼看到的真实景物,如作者想象出来的“花重锦官城”。不过,它却凸显了一种花含雨露,摇摇欲坠的美感,而且诗中风吹着雨,雨随着风,也是一种美。
师:你能发现诗中的美,真厉害,其他同学还能找到令自己感到美的地方吗?
生:还有小径和云虽然都是黑的,但江船上却有一盏明灯。我觉得,这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