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地区生态廊道规划方法探索_以广州番禺片区生态廊道规划为例
2024年绿色长廊创建方案(二篇)
2024年绿色长廊创建方案____年绿色长廊创建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 城市绿化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的建设发展过程中, 常常会出现高楼大厦林立、道路拥堵、空气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我们提出了创建绿色长廊的方案。
二、项目目标1.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通过创建绿色长廊, 将城市中的道路、河岸、公园等空地全部绿化, 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 打造宜居环境。
2.减少空气污染:通过植物的吸收和转化作用,减少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浓度,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3.缓解交通压力:通过创建绿色长廊,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休憩的场所,缓解交通拥堵状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三、项目内容1.绿化道路在城市的主干道和次干道上, 通过植树造林, 将道路两侧的空地绿化起来。
根据道路的宽度和环境条件, 选择适合的树种进行种植, 形成一条条绿化长廊。
2.河岸绿化在城市的河岸地区, 通过植树造林, 将河岸两侧的空地绿化起来。
在河畔地带设置步行道和休闲设施, 为市民提供休憩和娱乐的场所。
3.公园绿化对于城市中的公园和绿地, 进行全面绿化改造。
在现有的绿地上增加更多的花草树木, 提高绿地的覆盖率, 丰富公园的景观。
四、项目实施步骤1.项目前期准备确定项目的可行性, 进行环境评估和规划设计, 制定项目工作方案。
2.募集资金通过政府投资、社会捐赠和专项资金等渠道, 筹集资金用于项目的实施。
3.区域绿化改造将城市划分为若干个区域, 分别进行绿化改造。
对于每个区域, 制定具体的改造方案, 包括树种选择、绿化设计等。
4.植树造林在确定的区域内进行植树造林工作, 选用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树种进行种植。
并做好树木的养护工作, 确保树木的成活率。
5.建设步行道和休闲设施在绿化长廊的河岸地区和公园中, 建设步行道和休闲设施, 为市民提供休憩和娱乐的场所。
6.宣传推广通过各种媒体渠道, 宣传绿色长廊的建设成果, 提高市民对绿化工作的认知和参与度。
探索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TOD_综合开发实施路径——以呼和浩特市为例
Key words national land spatial planning; TOD; planning system;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1 TOD 综合开发实施背景1.1 TOD 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风向标“TOD”是“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的缩写,释义为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旨在促进城市与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放眼世界,许多国家在制定面向未来的发展战略时,都把TOD 综合开发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呈现宜居、丰富、开放、有序的大都市愿景。
例如:《纽约市2050战略规划:建设一个强大而公平的城市》提出实现地铁出入口与地块的一体化衔接[1];《2021年伦敦计划》提出创建高效公共交通网并整合土地利用,在公共交通便利或者具有潜力的地点选址新开发项目[2];《都市营造的宏伟设计——东京2040》提出以主要轨道车站为中心完善城市开发建设,在轨道车站、公交站点的步行服务范围内优先选址布局居住区[3];《新加坡陆路交通总规划2040》提出依托大运量交通进行高密度区域开发和车站一体化开发,在中心区域基本实现轨道交通站点500~600 m 半径范围的全覆盖。
城市级TOD 综合开发项目,如2009年启动的法国大巴黎计划,促进了巴黎的单中心格局优化和发展空间拓展,提升了轨道站点周边的居住密度与土地价值;片区级项目如英国伦敦金丝雀码头、意大利米兰新门加里巴第区、美国旧金山环湾新区、东京六本木新城等,既提升了城市风貌和空间品质,又推动了功能复兴与活力再生,均是TOD 可持续开发的建设典范[4]。
摘要 在国家空间规划改革和TOD 综合开发实施的双重背景下,构建以TOD 为核心,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规划与实施理论体系,并以呼和浩特市为例,探索城市TOD 综合开发的实施路径。
在规划层面,与当前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衔接,将TOD 综合开发理念纳入规划全生命周期,整体谋划与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等各层级规划相适配的TOD 规划体系。
广州市绿色廊道系统生态安全研究框架
总 体 规 划 纲 要 》 要 求 : “ 2 1 年 开 始 . 用3 从 0 0 年 时 间 在 珠 三 角 将 率 先 建 成 6 区域 绿 谨 , 串 条 联 2 0多处 森 林 公 园 、 自 然保 护 区 0 风景名胜
1 个 城 际 交 界面 省立 绿 道 的 互 联 互 通 ,进 一 步 8 优 化 了珠 三 角 区 域 生 态 格 局 . 加强 了城 市 与 乡
村 的 生 态联 结 .为 人 们 提供 7 低碳 出行 、户 外
速 的发 展进 程 中所 引 起 的 自 然 环 境 的丧 失 、生
物 多 样 性 的 降 低 和 环 境 恶 化 等 问题 的 产 生 。 1 97O年 由 Ri ar Le ns 出 的 异 质 种 群 理 论 ch d vi 提 以及 1 967 ̄ M a Arhur W i on提 出 的 岛 屿 c t 、 I s 生 物地 理 学理 论 表 明 城 市 中绿 色 廊道 网络 的 构 建可 以保 护 和 促 进 地 区 生 物 多 样 性 与改 善 环 境 污染 问题 .是 解 决 。 观 破 碎 化 ” 和 “ 岛 景 孤
发 展 目 标 . 近年 来 广 东 省 提 出 在 区 域 绿地 划 定
保 护 的 基 础 上 .大 力 开 展 珠 三 角 区 域 绿道 网络
的 规 划 与 建 设 工 作 根 据 《珠 江 三 角 洲 绿 道 网
中 心 区 分 布最 广 的绿 色 廊 遵 它 在 自 然 山 水保
城市绿廊绿道规划的探讨
城市绿廊绿道规划的探讨为进一步改善城市人民生活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区人居环境质量,各个城市应尽快编制完成绿廊绿道的专项规划。
规划应发挥城市绿道景观的地域性和文化性,让生态、历史、文化、景观实现有机统一,共同构筑绿色和谐的城市绿廊空间。
标签:城市绿道;城市绿廊;景观节点;功能;植物配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以人为本、改善环境、服务民生”的要求,坚持统一规划、统筹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因形就勢、因陋见巧的原则;坚持便捷服务、安全舒适、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生态化、本土化、多样化的原则。
推进城市绿道绿廊建设。
通过构建连结广大城镇和乡村的绿色网络,为居民提供绿色开敞的休闲游憩空间,充分发挥绿道对于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消费扩内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形成一个可供游人和骑车者畅游其中的网状绿色廊道。
一、概念解析绿道——Greenway,以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景为基底,串连成网的线性绿色游憩空间和健身休闲慢行系统。
绿廊——以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为基底,为植物生长和动物繁衍提供廊道和生境的绿色空间,以及发挥安全防护作用、美化景观的绿色隔离区域。
发源于上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的绿道,是指一种线形的绿色开敞空间,主要是通过利用现有的绿地资源,连接城市里水系、山体、田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绿地、城镇乡村等自然和人文资源,建成融生态、娱乐、文化为一体,供城乡居民、游客步行和骑游的绿色廊道。
二、绿道、绿廊规划原则所谓景观性,就是指城市绿道建设中的绿化要素通过合理配置,所体现出来的具有审美特征的景色、风景、风光所表现的特性。
在绿道建设中,绿化涉及到地理、生态、园林、建筑、文化、艺术、哲学、美学等多个方面。
绿廊系统建设是城市绿道的生态基底,其规划设计的的主要内容包括绿化种植以及控制范围内的生态保护与景观提升。
目前的城市绿道绿化,已脱离了最基础的植树绿化这个概念,而是晋升为以绿化工程为主体的园林景观建设级别。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建设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规划中生态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在城市规划中引入生态廊道建设的概念成为一种趋势。
生态廊道是指通过建设绿地、公园、湿地等自然环境的连接路径,形成生物多样性走廊,以促进生态系统的连通和物种的迁移。
一、生态廊道的意义生态廊道的建设可以带来许多重要的生态和环境效益。
首先,生态廊道能够提供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近距离接触自然的场所,增加人们与自然的联结感。
其次,生态廊道能够改善城市气候,减少气温的升高和空气污染的问题。
最后,生态廊道还可以解决城市内部生物资源的断裂问题,促进各个生境之间的连通性和物种的迁移。
二、生态廊道的设计原则在城市规划中,设计师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来进行生态廊道的建设。
首先,生态廊道的布局需要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特点,并尽可能利用自然地形地貌来构建。
其次,生态廊道的设计需要兼顾生态功能和人类利用需求,使其既能提供生物多样性,又能为市民提供公共空间和休闲娱乐设施。
最后,生态廊道的建设需要与城市其他景观相协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三、生态廊道建设的方法生态廊道的建设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
首先,可以通过引入水体和湿地来增加城市绿地的面积,提供水源和滞洪功能,并丰富生物多样性。
其次,可以在城市建设用地中保留或恢复自然植被,建立起自然的生态系统。
再次,可以在建筑物之间设置绿色连接通道,使城市各个部分的绿地相互连接。
最后,还可以引入城市农业和垂直绿化等创新形式,丰富城市绿色空间。
四、生态廊道建设的案例在国内外许多城市中,已经有一些生态廊道建设的成功案例。
例如,美国的纽约中央公园就是一个巨大的生态廊道,在城市中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休闲娱乐活动。
另外,中国的广州南沙生态廊道项目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建设湿地公园和绿道等环境,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总结:生态廊道的建设是城市规划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持续增长,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亟需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工程。
其中,生态廊道建设成为了解决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
我国生态廊道建设工程涉及的自然环境问题和人类活动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化进程过程中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特别是由于城市建设用地、道路建设与扰动、农业、林业、水利等人类活动造成了生境破坏和生态功能丧失,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如环境污染、生态系统恶化、生态环境功能丧失等。
因此,开展生态廊道建设,加强城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发展意义。
随着城市规划理念的改变,生态廊道建设成为了城市规划和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二、项目愿景生态廊道建设工程的实施,将为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指导。
通过重建城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生态联系,形成城市生态网络,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适应性和生态稳定性。
生态廊道建设工程的实施,将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生态基础和生态环境支撑。
通过生态廊道建设工程的实施,提高城市绿地空间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构建城市绿地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态品质和环境质量。
生态廊道建设工程的实施,将为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提供保障。
城市的生态环境与城市的人居环境是密切相关的,生态廊道建设将有助于改善城市的人居环境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三、项目内容生态廊道建设工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廊道的规划与设计。
根据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点,对生态廊道进行规划设计,确定生态廊道的长度、宽度、走向、连接要点等,以及生态廊道内部的植被、水体、地貌等要素的构成和搭配。
2. 生态廊道的生态修复与重建。
对城市内现有的生态系统进行评估和监测,通过植被的重建、地表的改造、水体的恢复等方式,进行生态廊道的生态修复工作,以实现城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生态联系的恢复和重建。
3. 生态廊道的建设与落实。
大都市郊野地区实用性村庄设计实践——以上海市惠南镇桥北村为例
大都市郊野地区实用性村庄设计实践——以上海市惠南镇桥北村为例摘要:在国土空间统筹规划背景下,规划设计践行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更加重视“生态的承载力”,对生态空间与基本农田等实施最严格的刚性管控。
上海市将郊野地区视为超大城市的稀缺资源,近年来,城乡一体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乡村建设缺乏有效的管控和引导,千村一面的问题显著。
如何立足村庄基底特色、在“土地指标刚性管控”的基础上做好“乡村空间统筹优化”,做出“能用、管用、好用”的实用性村庄设计,引导乡村后续建设项目落地,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并作为郊野村庄综合治理与精细化管控的路径,是本次研究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大都市郊野地区;实用性;村庄设计;桥北村1研究背景长期以来,由于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对城乡的重视程度、管控力度、资源配置等差异,导致乡村地区的总体发展滞后于城镇化进程,精细化管理水平落后于城市地区,面临着用地供需矛盾突出、规划统筹引领不足、实施执行存在偏差、建设项目落地困难、政策滞后实际需求、管理分割破碎化等问题[1]。
在党的十九大提出强化规划引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规划先行、精准施策推动乡村振兴已成为广泛共识。
目前,国家对村庄规划逐渐聚焦在“多规合一”与“实用性”两个层面[2],上海市已于2019年率先完成郊野单元村庄规划,解决了郊野地区的空间结构、用地指标等宏观管控问题,但对村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村庄风貌等缺乏有效控制与引导,造成村庄风貌特色缺失、具体项目落地难等诸多问题,需要思考上位规划限制与自身发展诉求的关系,在延续上位规划的基础上,关注规划设计的实用性与落地性。
村庄设计是乡村规划面向实施建设的末端环节,也是对村庄进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举措[3],上海市郊野地区亟需通过村庄设计搭建顶层设计与具体实施项目的桥梁。
2实用性村庄设计的规划思路2.1区域协同的发展思路,从单村作战到区域联动大都市郊野地区的村庄拥有独特色地缘区位优势,更需确立城乡一体、区域协同的发展思路,以开放性思维,打破乡村的地理和空间边界,着眼于乡村振兴时代城乡居民在消费、生活和生产方面的融合,有效统筹区域优势资源,实现城乡之间、各村之间要素流动与优势互补,从区域发展的全局出发明确村庄发展定位,村村联动共同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
从被动保护到保护性开发的城市生态廊道规划——以广州番禺片区生态廊道规划为例
K e y wo r d s : Ur b a n Ec o l o g i c a l Co r r i d o r ; Ac t i v e P r o t e c t i o n ; P r o t e c t i v e De v e l o p me n t
持 续发展 , 提 出了以保 护性 开发 为导 向
的城 市生 态廊 道 规 划策略 , 并 以广 州 1 番 禺 片区生 态廊 道 规 划 实践 为例 , 从 廊 道 空
间架构、 保 护 性 开 发 土 地 利 用分 级 与控 制 、生 态 保 护优 先 的产 业 布局 及 具 较 强
可操 作性的廊道 生 态用地 空间导 引等方
—
_ Ta n g Gu a n g z h o u Pa n y u E c o l o g i c a l Co r r i d o r P l a n n i n g a s a n Ex a mp l e
乔 欣
杨 威
QI AO Xi n , Y A NG We i
建 设 用地 间能 量 交换 的 前 沿, 对城 市生 态 系统 的 维 护具 有 重要 作 用 。 伴 随 城 市 的 快速扩 张, 对 于 生 态廊 道 用地 空 间传 统
的被 动保 护 无 法 保 证 生 态廊 道 系统 的 稳 定性 和 完 整 性 。 为此 , 立 足于城 市生 态可
从被动保护到保护性开发 的城市生态廊道规划*
以广州番 禺片区生态廊道规划为例
Ur b a n Ec o l o g i c a l Co r r i d o r Pl a n n i n g S h i f t i n g f r o m P a s s i v e P r o t e c t i o n t o P r o t e c t i v e De v e l o p me n s t r ac t : Ur b a n e c o l o g i c a l c o r r i d o r i s i n t h e f o r e f r o n t o f t h e e n e r g y e x c h a ng e
城市生态廊道建设的作用及意义含城市生态廊道建设范例分享2
城市生态廊道建设的作用及意义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城市景观的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
生态廊道中的河流湖泊,道路共同构成了城市生态廊道网络,成为了城市景观生态补偿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生态廊道的生态、生物、游憩、景观效应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及和谐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整治和优化了环境,提升了土地价值,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城市发展中及早确立生态廊道与斑块、基质相结合的生态规划思想将在城市建设的生态、经济、社会方面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价值。
1城市绿色廊道概括1.1城市绿色廊道概念及分类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景观基本模式由城市绿地斑块、城市绿地廊道、城市景观基质和城市景观边界组成。
城市绿色廊道是指在城市生态环境中不同于两侧基质的呈现线状或带状空间形式,能够沟通连接空间分布上较为孤立和分散的生态景观单元的城市绿色景观空间类型,具有栖息地、过滤或隔离、通道、源和汇五大功能作用[1],包括了道路、河流、各类绿化带、植被带等。
城市绿色廊道又可分为绿化廊道、绿色道路廊道和绿色河流廊道[1]。
1.2城市绿色廊道的作用城市绿色廊道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起到改造作用,提高城市居住适宜度,建设美好的城市形象,而且对城市的交通、人口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城市绿色廊道具有以下作用:(1)提升城市的人居环境,促进环境质量的提高,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良居住环境,增进居民健康。
(2)绿色廊道构建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不仅连接城市中孤立的景观源点,而且与郊区的绿地进行适当连接,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为生物迁移和栖息提供了保障。
(3)具有游憩休闲作用。
城市绿色廊道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大量开敞休憩空间,能够满足居民日常的生活休闲需求,为居民提供了优美、适宜的居住环境。
(4)大部分开敞的绿色廊道,能够在灾时作为避震疏散场所,保证了城市的安全性。
(5)维护城市绿色环境的可持续性。
2国内城市绿色廊道研究我国对城市绿色廊道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迅猛发展,城市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景观破碎度高,城市绿色廊道的作用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对城市绿色廊道的研究也大有进展。
成渝地区“六江”生态廊道规划分区及管控策略研究
成渝地区“六江”生态廊道规划分区及管控策略研究陶培峰;刘建;袁月;黄雪飘;杨光谱;敬钊;何彦良;肖禾【期刊名称】《测绘通报》【年(卷),期】2024()S01【摘要】科学开展规划分区是对国土空间保护、修复和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
本文以成渝地区“六江”生态廊道为例,在掌握区域生态本底的基础上,识别突出生态问题,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开展生态廊道分区划定与管控策略研究。
研究表明:(1)研究区内主要存在水土流失、石漠化、地质灾害、林地质量不高、耕地退化、生物多样性风险加剧等突出生态问题;(2)人类活动干扰强度大,生态功能以一般区为主,占比40.94%,极重要区占比26.62%,主要分布在长江屏山段、云阳—巫山段,岷江都江堰段,沱江绵竹段及乌江沿线的高海拔地区;(3)结合“三区三线”管控要求和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划定生态保护区、生态修复区和生态合理利用区,分别占比30.50%、15.26%和54.24%,并制定分区管控策略。
【总页数】5页(P186-190)【作者】陶培峰;刘建;袁月;黄雪飘;杨光谱;敬钊;何彦良;肖禾【作者单位】重庆市地理信息和遥感应用中心;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四川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37【相关文献】1.都市地区生态廊道规划方法探索——以广州番禺片区生态廊道规划为例2.历史文化名城地区城市生态廊道规划方法研究\r——以剑阁县生态廊道总体规划为例3.都市近郊型地区生态廊道规划策略(二)--以上海黄浦江生态廊道奉贤段为例4.生态廊道规划策略研究与实践探索——以上海大治河生态廊道(S2-G1501段)为例5.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负责人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答记者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规划建议书9篇
规划建议书9篇规划建议书篇1(一)城市绿色廊道规划1、城市绿色廊道构筑:城市绿廊在规划结构中以网状出现,主要通过道路绿化的改造与建设形成。
城市绿廊是与市民日常生态结合最为紧密的绿色空间,同时也是东莞地区城市风貌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
规划城市绿廊的目的更在于使绿意存于城市这一大系统的每一个空间节点之上。
在规划中,拟将城市绿廊依托道路等级、结合树种的选配,在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及次干道形成不同的设置,使之构成绿廊自身的系统层次体系,同时在重要节点适当放宽,形成绿色步行道、广场、街头绿地、小游园等空间,进一步实现其美化及游憩功能。
2、山水田园景观向城市中心内敛:东莞城市中心区由于发展速度的原因,导致绿化用地面积上的局限性,因此规划拟将城市南侧的自然山景、城市北侧的湿地水网、城市东西两侧的生态田园尽数吸收、理顺,取其各自景观精华,使之与城市空间有机相联,逐渐向城市中心区域内敛,形成城市外围区域的生态包围圈,并逐渐形成规划中的两条绿色轴线。
3、规划形态特征:以道路为形态特征的绿色廊道:为生态多样性迁移和传播提供有效通道,能有效地抵抗城市污染、噪音等,是绿色廊道的人工骨架。
(二)城市景观视廊规划城市景观的规划组织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城市景观视廊必须是以绿色生态环境为主题的,建筑物将阻断视线和视廊空间,城市景观视廊从某些意义上仍是绿色廊道,为了突出反映东莞的城市建设水平,必须控制和规划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的景观视廊。
1、金鳌洲塔—黄旗山主峰—同沙林场:这条景观视廊是东莞市十字空间轴的一条,绿廊反映了城市景观的连续和动感,也反映了自然生态从山地到水网的链式的过程,景观视廊是城市绿廊的另一表现形态。
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
2、城市新中心区自体育馆—南部山体公园绿地:规划的这条城市景观视廊是东莞市新行政中心的标志性景观,视觉上保持开敞、连续的城市空间,景观效果应是现代化、简洁的新城市形象,视廊北部从体育场开始,向北由绿廊延续向北。
生态廊道建设工程方案
生态廊道建设工程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度越来越高,而自然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人们纷纷开始倡导建设生态廊道。
生态廊道是在人类活动区域内,利用自然廊道或人工设置的廊道,使不同区域的生物能够进行迁徙、交流和繁衍的一种生物通道。
生态廊道建设工程能够在城市化进程中保护野生动植物,维系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生态廊道建设工程方案,针对生态廊道的选址、规划和建设过程进行详细阐述。
二、生态廊道选址要选择生态廊道的建设地点需要综合考虑一系列的地理、生态以及社会经济因素。
首先,要考虑的是地理因素。
生态廊道最基本的功能是连接不同区域的生物种群,因此要选择地势平缓、地貌开阔、水系发达的区域作为廊道的主要走向。
其次,要考虑生态因素。
生态廊道的建设需要与周边的生态系统相连接,因此需要选择原生态环境比较好的区域进行建设。
同时,还需要考虑相关的生物学数据,包括研究当地的野生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
最后,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
生态廊道的建设需要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因此需要选择与相关政策和经济发展规划相适应的区域进行建设。
三、生态廊道规划在选址确定之后,需要进行生态廊道的规划工作。
首先,要考虑的是生态廊道的长度和宽度。
生态廊道的长度应该根据地理空间的分布来确定,为了保障廊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需要对地形地貌进行详细的勘测工作。
同时,还需要考虑廊道的宽度,一般来说,生态廊道的宽度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生物种群的特点和密度进行确定。
其次,要考虑的是生态廊道的形态结构。
生态廊道的形态结构应该根据周边地理环境进行设计,并且要避免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最后,要考虑的是生态廊道的功能性。
生态廊道的功能性主要包括连接功能、保护功能和生态修复功能。
在规划工作中,需要对生态廊道的功能性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规划设计。
同时,还需要考虑相关的生态保护政策和法规,确保生态廊道的规划符合相关的环保要求。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城市绿地空间建设探索—以扬州中心城区绿线规划为例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城市绿地空间建设探索—以扬州中心城区绿线规划为例摘要:“绿杨城郭是扬州”,扬州——联合国人居奖获奖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从古至今注重绿化建设,蜀冈瘦西湖风景区楔入城市内部,城区内滨水带状公园众多,营造出水绿相伴、水树相映富有特色的城市意象。
但伴随城市快速拓展,挤压周边生态空间,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越来越大,此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市民对城市生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强化绿地保护、促进绿地高质量建设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园林绿化;绿地建设;问题;对策引言城市绿色基底是维护城市生态安全、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载体。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扬州市拥有丰富的各类绿地,以法定手段保护城市绿色基底,是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号召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扬州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基础保障。
本文以扬州中心城区绿线规划为例,致力于协调和完善相关规划对于各类绿地的具体要求,优化城市绿地系统;明确城市各绿地空间、功能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有效引导各绿地的规划建设。
1.现行扬州绿地空间总体评价1.1区域生态格局清晰明朗中心城区外围有良好的自然基底,中部淮河分多条水道汇流长江,西侧丘陵叠翠,东侧田园风光、河流密布,城区向南环绕北州地区生态绿核。
沿江一体化趋势较为明显,扬州开发区西拓,仪征市向东发展,两市融合趋势明显,江淮生态走廊、扬子津生态廊道等区域生态通廊有效避免了城市无序蔓延。
1.2城区内未形成网络状生态格局城区内线型的绿地空间,主要是滨河绿地和高速公路、铁路防护绿地。
滨河绿地宽度变化较大,且连续性较差,没有形成廊道。
高速防护绿地连续性好,但物种多样性较差,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为生态廊道。
城区内绿地系统建设尚不完善,较大规模的公园之间相互孤立,缺乏连续的绿廊串联,公园的空间连续性和整体感不佳。
公共建筑中立体绿化的应用实践——以番山广场为例
公共建筑中立体绿化的应用实践——以番山广场为例摘要:商业公共建筑往往位于城市的核心区域,周边建筑林立,用地非常紧张,缺少地面绿化面积。
为了倡导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做到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于是本项目在设计中提出以建筑室内外空间为载体,打造立体绿化空间,为城市的景观绿化及商业建筑的使用带来舒适的自然环境,提高商业的价值,真正做到建筑的节能、低碳、环保和人们对空间的高效的舒适使用,两者完美结合。
本论文重点阐述番山广场项目如何将立体绿化设计的应用融合到商业建筑中。
关键词:立体绿化、绿色建筑、空中庭院、屋顶花园一、项目概况番山广场项目位于广州市番禺区CBD核心区域,迎宾大道东侧,万惠二路南侧。
交通位置非常的优越。
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6662.1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3171平方米,计容积率建筑面积3464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7173平方米,建筑密度48.9%,容积率5.2,绿地率30%。
建筑层数地下3层,地上塔楼高21层,副楼高9层。
项目按照海绵城市设计和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进行设计。
二、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理念番山广场在设计构思中充分挖掘项目的综合价值,合理考虑用地与周边环境及城市空间的关系,结合东西两侧的城市绿地空间,建筑长边沿者万惠二路一字型排开,南北向布置。
将塔楼设置在城市干道上,更具有昭示性,沿东侧设置副楼,一主一副的建筑体型高低错落布置,形成良好城市天际线。
一至三层设置商业购物中心,四层与十七设置特色景观架空层,打造空中公园和空中庭院的绿化主题空间,五至二十一层为办公功能。
各类商业人流、办公人流、后勤人流、公共交通及物流线路沿用地四周道路合理布置,人行主要步行路线结合城市绿地设置。
设计的核心理念是高效地结合场地、平面功能和外立面的设计,打造立体绿化空间,垂直森林城市建筑,使得建筑得到有机生长,可持续发展,做到以人为本的理念,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使用空间的同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建筑,显著提高建筑项目的商业价值。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探索刘洋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探索刘洋发布时间:2021-07-06T10:53:27.80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作者:刘洋[导读] 摘要:城市污染日益加剧,社会各界开始关注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问题。
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摘要:城市污染日益加剧,社会各界开始关注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问题。
规划建设生态城市,有利于促进城市与自然和谐度,提升生活生态化水平。
明确城市建设与生态城市规划的关系,按照实际情况,优化城市系统、生态布局等,可以优化城市人居环境。
本文主要基于城市规划设计,讨论生态城市规划问题,仅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规划探索当前,随着社会环保意识加强,生态环境在城市规划中越来越成为重要考虑因素。
建设生态城市,必须注重城市生态规划理论结合实践活动,然而,如何有效结合城市规划理论、现代生态规划理论,已经成为亟待解决问题。
城市规划建设中,将生态规划纳入到传统规划中,多数学者的认同度较低,因此存在多种体系。
当城市规划不完善时,就会导致生态规划支撑不足,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地位不同,国家保障不足,因此规划实施的难度较大且效果不明显。
1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原则(1)建设低碳化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
基于生态城市建设需求,将其作为产业发展重点。
联合城市建设实况,将能源消耗产业逐渐转变为科技指导产业。
(2)基于环境原则,优化生态发展。
城市建设施工中,必须高度重视环境问题,保持原有地理环境,以此发挥出自然基础功能。
在生态规划期间,避免破坏原有生态,实现保护与延续。
(3)建设与完善生态保障体系。
生态建设保障体系,注重开发推广新节能方式,研发低碳技术、实现减排目标等。
低碳经济运行特点,可以通过相关组织、管理体系实现。
(4)注重转变生活方式,实现低碳减排效果。
研究分析环境、能源、污染处理相关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居民遵循低耗、低污染、低排放原则,实现循环再生、自我调节效果。
区域视角下的空间战略规划研究——以大连旅顺为例
区域视角下的空间战略规划研究——以大连旅顺为例作者:王巍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6年第3期文/ 王巍大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辽宁大连 116011【摘要】在国家政策和总规修编的背景下,从区域视角研究旅顺口区的空间战略规划,论证旅顺口区的区域定位和主导产业选择,在环境、空间、交通、产业和历史文化五个方面研究规划策略,进而指导下一步的整体城市空间设计。
【关键词】空间战略;区域规划;旅顺一、前言2013 年,大连市启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旅顺口区作为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地位已发生变化。
国务院正式批准旅顺口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旅顺地位由原来的大连市“后花园”变为“经济门户” ;为了贯彻落实辽宁沿海经济带国家战略,辽宁省提出“把旅顺打造成为辽宁对外开放最前沿”,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大连乃至全省绿色经济产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在区域视角下,旅顺进入了从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交流合作的新纪元。
二、认识旅顺旅顺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环黄海、渤海陆域部分的中心,三面环海,一面接壤。
规划研究范围为整个辖区,全区用地506.8 平方公里,规划用地总面积391.88 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9.6 公里。
长期以来,旅顺的主导产业以旅游、临港产业为主。
三、谋划旅顺旅顺的近代,源于海上门户,主导功能为军事港口。
旅顺的未来,受益于跨渤海战略通道的机遇,将兴于海上,成为一个经济节点。
所以,总体战略设定旅顺的主题为大连半岛尖端的“明珠”,建立临海区域经济门户,打造滨海文化旅游名城,吸纳高端人才与设施,创建近海科研创意基地。
总体功能空间概括为“五城一都” 和六个功能区:旅游休闲度假城、科技创新城、历史文化名城、西部临港新城、先进服务业集聚区和花卉产业之都;六个功能区为西部临港新城、旅游服务区、科技创新区、生态宜居区、文化产业区、都市农业区,形成旅顺口空间战略蓝图构想,并在环境、空间、交通、产业和历史文化五个方面落实规划策略。
城市生态廊道的设计规范与实施
城市生态廊道的设计规范与实施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城市生态廊道作为连接城市中各个生态斑块的重要纽带,对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生态廊道并非简单的绿化地带,而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设计与实施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规范和原则。
一、城市生态廊道的定义与功能城市生态廊道是指在城市中呈线性或带状布局的,具有生态功能和景观价值的绿色空间。
它可以是河流、道路绿化带、林荫道、公园带等形式。
城市生态廊道主要具有以下功能:1、生态连通性它能够将城市中的绿地、湿地、森林等生态斑块连接起来,促进物种的迁移和基因交流,维护生物多样性。
2、生态隔离可以有效隔离城市中的污染源,如工厂、交通干线等,减少污染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
3、气候调节通过植被的蒸腾作用和遮荫效果,调节城市的温度、湿度和风速,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4、休闲游憩为居民提供休闲、健身和亲近自然的场所,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5、文化传承许多城市生态廊道承载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是传承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城市生态廊道的设计规范1、生态优先原则在设计过程中,应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为首要目标。
充分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包括土壤、气候、植被、动物等,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植物品种,构建稳定的生态群落。
2、多样性原则注重物种的多样性和景观的多样性。
合理搭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形成多层次的植被结构。
同时,在景观设计上,应创造丰富多样的空间形态和视觉效果。
3、连续性原则确保生态廊道在空间上的连续性,避免出现断裂和孤岛化现象。
与城市中的其他绿地系统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可达性原则要考虑居民的使用需求,设置便捷的出入口和步行道,提高生态廊道的可达性和使用率。
5、安全性原则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人的安全,避免出现危险的地形和设施。
同时,要保障生态廊道在防洪、防火等方面的安全性。
6、文化融合原则挖掘当地的文化内涵,将文化元素融入到生态廊道的设计中,使其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生态廊道规划设计与实践
生态廊道规划设计与实践第一章概述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和生态系统崩溃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生态廊道规划设计应运而生,它是指在城市内或城市周围设置一些生态通道,以完善、加强城市生态系统的连通性,从而达到生态平衡的目的。
本文将着重探讨生态廊道规划设计的流程及其实践应用。
第二章生态廊道规划设计的流程生态廊道规划设计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2.1 生态环境状况评估在进行生态廊道规划设计之前,首先需要对生态环境进行评估。
评估工作主要包括植被、野生动物、土壤等方面的情况调查,以获得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并为后期设计提供依据。
2.2 确定生态廊道区域范围生态廊道的规划范围要考虑到周围的坡度、土地类型、农业类型以及城市化进程等因素,所以在规划的时候要结合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定最佳的范围。
2.3 制定生态廊道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和确定的区域范围,制定生态廊道方案,包括宽度、形状、沿途绿化、观景台等。
2.4 确定规划方案在确定生态廊道方案后,需要进行相关的评估和优化,最终确定最佳的规划方案,传达给政府、民众、相关机构等。
2.5 监测与维护在规划实施后,需定期进行监测与维护,以确保生态廊道的生态功能能够实现。
同时,要随时检测廊道的生态健康状况,及时解决廊道中遇到的问题。
第三章生态廊道规划设计的实践生态廊道规划设计已经在我国广泛实行,各地区的实践情况也各有不同,下面分别介绍一些典型案例。
3.1 北京野生动物园生态廊道北京野生动物园生态廊道连接了京城南山和野生动物园,是一个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的自然生态廊道,为城市中的休闲与生态环境服务。
生态廊道的崇山峻岭、绿树杜鹃、贯通森林等设计,以及野生动物园特有的野生动植物景观等都是这个生态廊道的特色。
3.2 广东大鹏生态廊道广东大鹏生态廊道连接了大鹏半岛和深圳湾,是一个面向海洋生态的重要廊道,涵盖了海滩、草地、岛屿、客家文化等。
廊道设计采用了一种独特的钉子草复种方案,使原有海滨地带红树林得到完好的保护同时也增添了一份新的景观。
低碳生态视角下的绿道详细规划设计_以深圳市2号区域绿道特区段为例_高阳
特区段绿道绿廊规划主要注重 乡土化和特色化景观空间格局的保 护和修复。乡土化方面强调土壤、水、 动植物等乡土生境系统的营造、深圳 片区乡土植物的选择利用指引和岭 南人文环境的塑造;特色化主要是在 乡土化的基础上,营造多样化和个性 化的空间环境,如规划要求用多品种 多花色的藤本植物对原深圳边防线 的铁丝网、边坡等进行垂直美化等。 规划通过确定绿道控制区和绿化缓 冲区,划定人的禁入区、限入区与可 入区,并制定相应的保护管理措施; 同时,对黄土裸露区、危险边坡与外 侵物种过度侵害区等破碎的生态斑 块进行修复,构建完整的、系统的绿 色自然廊道,以营造人和动植物和谐
4 . 2 “点—线—面”结合的绿道 生态布局
“点”,即特区段绿道沿线的服务 点和兴趣点,它是绿道服务于人的 核心;“线”,即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 的的生态廊道和以满足人们休闲、健 身需求的慢行道,它是绿道服务于 人与自然的纽带;“面”,即森林公 园、郊野公园、水库和市政公园所形 成的绿色斑块,是绿道服务于自然 的关键。
低碳生态化的绿道就要实现低 碳生态化的总体布局,特区段绿道贯 穿于凤凰山—羊台山、塘朗山—梅林 山—银湖山、梧桐山、马峦山等大山 系之间,连接深圳水库、铁岗水库、 西丽水库、长岭陂水库、梅林水库等 深圳主要饮用水库,其规划坚持生态 优先的原则,充分尊重场地现有资 源,在保护现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 以线的形式串联起数个生态斑块,以 服务点为“点”,以生态廊道、慢行 道为“线”,以山林、水体和公园绿 地为“面”,通过以线串点,以点带 面,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保护 和完善生物的迁徙廊道,构建特区段
50
市避灾避难救援通道等方面的关系, 推导和确定特区段绿道的绿色生态 廊道和慢行道详细选线(图 3)。
规划确定的绿道选线为原深圳 二线巡逻道,其周边山体自然环境优 美,生态结构稳定。随着深圳特区的 扩容与关内外一体化的建设,特区巡 逻道失去了其原有的巡逻功能。在绿 道的规划设计中项目组对特区巡逻 道进行二次利用,因地制宜地对场地 内的铁丝网、石板路、哨所、岗亭等 历史遗迹进行综合利用,赋予特区巡 逻道在新时期下的新内涵。保留巡逻 道见证了深圳特区发展的历史足迹, 使特区段绿道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绿 色开敞空间,更是一条生态之道、休 闲之道、人文之道和紧急情况下救灾 之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廊道系统,形成“三横三纵”的 “用”字形空间形态。14 个斑块和 5 条
廊道各有不同分工,同时又结合成一 个有机整体,在有限的用地内获取最 大的生态收益。
这样,整个生态廊道形成以空间 领域相对完整、生态服务功能较强的 自然或半自然生态功能单元为基础, 以自然山系、水系和城市绿廊为依托, 按照“斑块—廊道”基本模式建构的、 具有层级系统结构的网状格局。生态 要素融入城市空间结构,最大限度地 发挥生态用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图 6)。
的亚洲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为了解决这些问 题,人们进行了许多探索,生态廊道的规划与 保护建设就是其中之一。
都市地区生态廊道是高度关联的山体、 水系、绿地等自然地区以其功能有效维持所 必须的“线—块”状形态结成的网络式空间。 它在生态环境保护、游憩场所建设、历史文 化保存、城市有序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 作用[ 1 ] [ 2 ] 。本文试图对生态廊道规划的方法 进行分析,总结一套适合我国现阶段情况的 都市生态廊道规划方法体系,并以广州番禺
表1 番禺地区生态基础辨析结果
类别
自 然 生 态
包含内容 地貌
水体 山体植被
图1 都市地区生态廊道规划方法框架
20 1 0 年 第 6 期 第 2 6 卷 25
图2 番禺区林地分布图
图3 番禺区水系与湿地林分布图
全格局,番禺区进行了《广州番禺片 区生态“廊道”控制性规划》,重点对 生态廊道用地总量、空间形态、空间 格局及不同地域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 生态地位做出相应的规定,同时根据 具体地块的生态重要性,针对它的生 态特性、控制要素、建设发展模式与 要点、用地性质可调整范围等一系列 要素都做出了相对具体的规定,强调 生态规划具体实施的可操作性。
Planning for Ecological Corridors in Urban Areas in Panyu/Yan Shuiyu, Zhao Ke, Xing Zhong
[Abstract] Planning for corridors within the ecological matrix in urban areas includes the study of ecological components, their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in the urban setting, an evaluation of their current statu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logical spaces and urban development with special attention to providing ecological corridors that connect patches within the matrix. This type of plan has four components: gain an understanding of regional ecological element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via RS and GIS technology, analyze urban development vs. ecological development, identify important regional ecological elements and include connective corridors in urban development plans, and maintain ecological development controls and guidance. [Key words] Urban area, Ecological corridor, Planning approach, Panyu, Guangzhou
本文采用景观生态学提供的“斑 块—廊道—基质”理论分析都市区 生态廊道:斑块是呈现块状形态的不 同于背景的空间元素,其生态服务 功能的发挥取决于面积、形态及与 外界的沟通状况;廊道是具有线性或 带形的特征空间元素,具有沟通斑 块及阻隔廊道两侧要素交换的功能, 其生态服务的能力与长度和宽度有 关。从追求都市区域生态优化的目 标出发,都市建设区可被视为基质, 将生态廊道组织成具有一定空间特 征的“斑块—廊道”系统是都市区域 生态廊道规划的基本模式。要使该系 统发挥生态功能,其空间就需要满足 下列要求:载体是有特殊价值的山、 水、绿地、农田等高效生态区域,且
1 引言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多数城 市形成了许多人口与产业相对集中、地理范围 较为广阔、内部联系比较紧密的都市地区,同 时这些地区的环境质量也日趋下降,表现为: 自然生态系统出现片段化并引起功能衰退;水 资源数量减少、质量降低;大自然日渐远离人 群,绿色休闲场所逐渐消失;空间形态出现失 序现象,功能开始紊乱。上述现象在人口稠密 的欧洲地区、经济发达的北美地区、快速发展
甚至田园都作为必要的景观要素有 机组织到都市空间体系中。南部地 区重点保护海岸湿地、滩涂,停止敏 感地区的滩涂围垦,恢复较为完整 的河口生态系统,控制人工建设占 用海岸、河岸的总量,保证足够的自 然滨水交错带,促进陆域、水域生态 要素的交换,防止海陆交错区发生 的一系列自然灾害。
以这些生态用地为基础,协调整 体城市空间发展,划定 14 个重要的 复合性生态功能区斑块和 5 条重要的 结构性廊道,打造番禺地区的联通型
3.3 番禺片区生态空间与城市 发展空间耦合
将生态环境敏感区域、自然特 性明确区域和物。番 禺北部地区优先选择带有地貌过渡 带特点的丘陵、岗地和重要的水道 作为基本生态用地,保持山丘脉络 的自然走向,维护水道的天然特征, 保持区域的自然生态空间格局,维 持大地景观的地方特性。中部地区 优先选择保留海积过程中残留的岗 地、山头及纵横交错的水网、一望无 垠的田园,并将它们作为生态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选择避开丘岗山头、河 网密集、湿地发达的区域和基本农 田保护区,将主要山头、河流、湿地
24
地区生态廊道规划为例加以说明,以 期为我国快速发展的都市地区的生 态廊道规划提供基本指南,为我国都 市地区遏止已经出现的生态环境问 题提供一点帮助。
2 都市地区生态廊道规划方法
体系
田园城市中的绿色廊道、绿地系 统建设、城市美化运动中的绿地建设, 以及在 20 世纪中期广为推行的都市 绿带计划等都是人们为实现自然土地 的生态、美学等功能而进行的工作, 为都市地区生态廊道规划提供了一定 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3 ] [ 4 ] 。通过这些实 践,人们认识到都市地区生态廊道是 都市区域发展中所必须的空间类型, 对促进都市与区域环境协调共生、整 合都市发展与生态资源的时空格局、 提高都市生态安全等具有重要的意 义。从空间上看,都市地区生态廊道 包括宏观尺度的整体空间构架、中观 尺度的空间组合、微观尺度的基本形 态三方面。这三方面互相关联,形成 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发挥生态服务的 基础。
这些区域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保 证各类生态区域之间能够进行要素 交换,同时该系统的规模必须满足自 然生态系统自我维持的基本需求。
2.1 规划方法框架 生态廊道规划方法框架是:基于
生态学与规划学的结合,在理论分析 与模拟的基础上,掌握都市区域自然 生态体的分布演变规律,评价现状结 构与功能,找出城市建设与自然生态 体的生态关系与经济关系,从而促使 自然生态体与都市空间与功能相融合 (图 1)。
3.2 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关系 辨析
通过对不同时期遥感影像的解 译,发现番禺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 主动力有 3 个:中心城区的吸引力、 交通干线( 陆路、水路) 的吸引力、自 然景观的吸引力。与生态环境关系 密切的是沿“水脉”的城镇扩张和依 托山地的建设。由于灌溉的需要和 运输的便利,番禺地区的传统城镇 都沿着水系发展,新的扩张也与水 系有一定关系,造成对水系生态带 的破坏。同时,番禺地区的各个丘陵 岗地的山头周边,都是城市化进程 较快、建设力度较大的区域,不合理 的开发在一些环境敏感地段造成重 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的退化,尤其是 一些保持着较好自然特性的区域和 一些物种富集的区域退化更为明显 (图 5)。
3.1 番禺片区生态基础辨析
通过对番禺片区不同精度的遥感 数据资料的机助人工解析,结合收集 的地质、地貌、水文、环境、生物、土 地利用、旅游文化资源等资料,对区 域生态要素及分布进行辩析(图 2~ 图 4,表 1)。
图4 番禺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制,确定初步用地总量、空间形态、空 间格局等,最终形成城市社会、经济、 文化与自然和谐发展共生的空间关 系。
(4)生态建设的分区控制指导。主 要确定生态廊道的分区控制指标体 系,包括生态性质、用地面积。针对 水体集中的区域确认水体面积、河道 宽度、绿带宽度;针对自然生境状况, 确定林地面积、郁闭度、草地面积、覆 盖度;针对山体确定山体面积、山体 禁建线;针对确实需要部分建设的区
图5 番禺地区不同时期建设用地扩张图
2.2 具体步骤与方法
(1)在 RS、GIS 的支持下,利用 生态学知识对区域生态要素及分布进 行辩析。主要是通过对不同精度的遥 感数据资料的机助人工解析,结合收 集的地质、地貌、水文、环境、生物、 土地利用、旅游文化资源等资料,形 成包涵各类生态景观数量信息、质量 信息、空间分布信息的区域生态基础 信息库,在信息库的基础上分析评价 各类生态要素的生态健康水平、生态 服务能力、发挥生态服务能力的关键 因子,判别出对区域生态环境有重要
意义及关键意义的生态要素及其分布 区域。
(2)在都市地区发展理论指导 下,对都市区域城镇建设进行分析。 广泛收集区域城市建设的规划资料, 探索区域城镇发展的基本动力、基本 规模与性质、基本空间方向,分析区 域发展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和 所需的生态支持能力。
(3)在区域与景观生态学指导下, 对区域生态空间与城市发展空间进行 耦合,确定生态廊道的结构与布局。主 要针对发展过程中资源开发利用与生 态平衡维护之间的关系,做出空间安 排,对于适合城镇发展的空间进行集 中、紧凑建设,将需要重点保护的生 态空间确定为生态廊道用地。在此基 础上分析区域自然生态格局,确认对 都市区域发展来说具有重要作用的山 体、水系、森林等自然生态要素,以 及空气净化区域、水体涵养区域、生 物活动区域、生物资源集中区域、风 景游览区域等的分布。在“斑块—廊 道”模式的指导下,确定生态廊道中 重要的“生态斑块”的空间安排,再 通过自然与半自然的“廊道”将“斑 块”连接起来,形成生态廊道系统,同 时通过生态功能发挥的生态学基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