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交响曲读后感精选十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园交响曲读后感精选十篇

《田园交响曲》是一本由[法]安德烈·纪德著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0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田园交响曲》读后感(一):失明中的光明

第一本纪德的书,有幸在图书馆看到。发现与书的邂逅有时真的需要缘分。不亚于爱情友情这东西。

感触最深的就是失明这一点上。人的眼睛正常有 5.76亿像素,但是作为近视的同志就大打折扣,脑中呈现的事物总是处在一个边缘,对远处的东西充满了未知。想想这样也挺好,有时看的太清楚,好的坏的相差甚远心中不免带着深深的失落感。显然,我说这话无疑我的视力正常,但我却异常欣赏失明的人,在书中田园交响乐和忒修斯这两章均有这个话题,失去光明并非是黑暗,相反,更是用灵魂去看这个世界的光明,比肉眼接受到的光明更能刻骨铭心,更崇高伟大。

室友近视,但不常看她戴眼镜,除非在上课画画时,眼镜才能体现它存在的价值。她常开玩笑说不戴眼镜是因为不想看清这个肮脏的世界!也好,不戴眼镜至少能过滤一些丑恶现象,心中记着美就够了!

生活中有谁没用有色,眼镜看过人,有谁没被烦恼冲昏过头脑,作为正常视力的我们,却远不如失明的人,用心中的眼去看待世界,去寻找光明。

《田园交响曲》读后感(二):合乎尺寸的命运

第一次看纪德的书,说实话,在图书馆发现这本书的时候不是因为他是纪德而是因为这本书的颜色和题目。这本书收录了三个时期的三部作品,个人喜好中老年的两部,也就三田园交响曲和忒修斯这两部,因为我第一部实在是没看懂……

纪德的书里有很多妙句,但是我只想写这一段:

“每人的际遇都是契合的。每个人找到适于自己的。因此人若是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平庸,也就表明它合体,不会有别种际遇了。合乎尺寸的命运。”

看到这里的时候深刻地自省了一下,我总是满足于自己的现状,总是心想,这样的生活我很满意了,现在这样是我想要的,好吧,就这样过下去吧,可以了,还学什么新技能呀,掌握的已经够用了,这个学了又没什么用,从此不再热爱学习,每天就这样浑浑噩噩,于是生活只停留在了这里,不再前进,没有准备好,也就不再有际遇垂青于我,于是继续平庸下去,原来我们的平庸是自己造成的,原来明天的我是今天的我的延续。

《田园交响曲》读后感(三):看完帕吕德和田园交响曲后的一些感想

帕吕德

这本书的名字本身至少对中国人来说完全没啥意义。

小说主人公是位作家,从身边数位朋友那里汲取到了一些灵感与素材,准备写本名为《帕吕德》的小说。

主人公多愁、敏感、敏锐。其男朋友叫于贝尔,女朋友叫安日尔,前者精于世故,是个场面上的大忙人,后者则是一位再普

通的不过的贵族小姐。

主人公异常醒悟,觉得不能再这样无聊的生活下去,他想出去走走看看,可总也放不下那些琐事。他像探照灯一样把每个身边人都仔仔细细打量过了,他觉得他们浑浑噩噩,即使身为不愁吃喝的中产阶级却仍然很可悲,然而他自己虽看透却始终无法跳脱出去。

于贝尔有在中东打豹子的经历,他却只在欧洲的湖中打过野鸭;他说要去旅行透气,离开巴黎却不过十几公里,与自己计划的宏大中非游程八竿子打不着。

倾诉对象安日尔小姐虽然精致、可爱,但并不知心。最后的最后,只能用泯然众人的办法来化解这不可调和的矛盾。

田园交响曲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的名字,但却绝不是田园牧歌。

热特律德是一位盲女,她被好心的牧师收留并启发教育,两人之间产生了情愫。

盲人的世界一切都很美好,因为她不用睁眼看世界,只需要凭着一腔热情去想象,一旦精神被丰富的现实世界所打破,热特律德就会难以抉择。一边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中年牧师,一边是浑身充满热情朝气的牧师儿子,柏拉图式的爱情终究难敌世俗,热特律德只能选择自杀。

无可选择当然令人无奈,只选其一有时候却更残酷。

世界的美好不在于你看到多少,而在于你体悟了多少。

究竟无知更幸福还是全知更幸福,这是作者留给我们思考的话题。

以个人浅见,无知似乎还是略胜一筹。

《田园交响曲》读后感(四):盲

看了一圈书评,没有一篇满意的,稍微好点的是这篇。那自己写一篇好了。

不啰嗦情节了,尽量说得简单些。只说盲这点。

基督的这句话字字放光,呈现在我面前:“你们若是盲人,就没有罪了。”罪过,就是遮蔽灵魂的东西,就是阻碍快乐的东西。热特律德浑身焕发的完美幸福,就是因为她不知何为罪过。她身上只有光明和爱。再看看《忒修斯》结尾处俄狄浦斯的一段自述:

对,我的肉眼一失明,永远看不见外部世界了,一种新的目光就在我身上出现,能纵观内心世界的无穷景象,而在此之前,对我来说只存在表象世界,它一直使我无视内心世界。这种难以觉察的世界,现在我知道,是惟一真实的。其余的一切无非是虚幻,给我们以假象,遮蔽我们不能仰观神圣。‘必须停止看世界,才能看到神。’忒修斯是这样评价俄狄浦斯的:“惟独在俄狄浦斯身上,我认出可以同我比肩的高尚”。想必忒修斯就是纪德本人,那么俄狄浦斯的这段话纪德是认同的。上面《田园交响曲》基督说的那句呢?先看看纪德在出版《田》前两年的生活吧。

1916 纪德爱上了他 16 岁的侄儿,来年秋天一同去了剑桥游玩。此时身在法国的妻子获悉后,把和她丈夫之间的通信全烧了。后来纪德形容这给他造成了无法抚平的悲伤,就像她杀了他们的孩子。期间,纪德也在继续着撰写那篇著名的讨论同性恋和恋童癖的文章《Corydon》。

《田》中的牧师多少有点纪德当时的影子,只不过披上了新教牧师的外套。新教也好,道德规范也好,“你们若是盲人,就没有罪了。”这句话肯定的是眼睛的盲目。正是眼睛看不见了,灵魂却看见了。说的就是俄狄浦斯的那个意思。

纪德自己说过,《田》批判的是自我欺瞒。我理解的自我欺瞒,不是一种强烈的自主意识,而是潜意识中的行为,牧师不一定意识到,或在某个时刻闪现出这样的想法,却没能捉住。和热特律德相反,这是心灵上的盲目,因为有违信仰的爱,造成了这种盲目。这是一种虚伪吗?我觉得不是。下意识的自我欺瞒不能算虚伪。

假设纪德想借牧师的视角诉说他的故事,那现实中他的心灵有被遮蔽吗?待续吧。

《田园交响曲》读后感(五):纪德,另类三观

译文出版社的《田园交响曲》一共收录了纪德3个短小说,青年、中年、老年,这也对于读者来说能从这三篇小说中感受到纪德成长的轨迹。这三篇对我来说是感受的点是不同的,下面我来捋一遍。

帕吕德——这是纪德最年轻时候写的东西。他那时生活还很被动,他的心还没有被释放出去,他对于一小片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特别敏感且忍受不了。小说写于1894,让我想到那个时候的法国人们的思维也是相当闭塞的,这让很多人应该感同身受,大家都有一颗说走就走的心,但是都没有行动,被工作、生活、琐事缠身,走不开。有时为了无奈,就给自己找理由,然后自己也被困在这个理由里面,活的没有什么不对,但就如作者一直想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