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以书为桨,以梦为马

作文:以书为桨,以梦为马
狄更斯在《双城记》里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都市是人情的荒漠,更是诗情的戈壁。物欲横流冲淡了缕缕书香,声色犬马踏碎了脉脉诗情,自扰的庸人们,依然为名上下奔窜,为利左右窜奔。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早已不知所踪,诗意地栖居已然成了遥远而美好的梦想。多少人还可闻得萦绕于心的书香,记得年少执于手中的梦想,吟鞭东指追逐梦想,不畏明天兵荒马乱,路远马亡?
梦想,两个简单的方块字,不足掌心方寸的单薄土地上,却承载着人们从古至今的殷切愿景。梦’字光是写着就觉得缥缈,看着更是孱弱。‘梦’的脸是林,我仿佛看到了挪威的森林,一眼望不穿的尽是忧郁迷惘。在寻找梦想跋山涉水的路上,人们期盼与它邂逅,无奈眼前常常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雾里看花的人生,多想拂开轻纱一睹她一瞥惊鸿的面容,无奈她常在重峦叠嶂后犹抱琵琶半遮面掩面和羞走。颇值得玩味的是。‘梦’的支点是夕字尾撇的末点,颇有身残志坚的感觉。站不稳也要挺立,这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坚持。汉字是有性灵有感情的,记录了人们内心最隐秘的诉求,大而化之,即是梦想。而阅读,既可管窥作者的愿景,也可放飞读者的梦想。
阅读,是一段心灵按图索骥的旅程。我曾怀梦,梦着踏遍青山人未老,梦着纵横四海去天涯。奈何俗世繁尘,种种羁绊。而阅读,让我三杯上马,仗剑天涯。泰戈尔在《新月集》中写道:“我将在绝早的晨光里张帆航行。”读万卷书,如行万里路。柏拉图说,人的灵魂来自一个完美的家园,那里没有污秽和丑陋,只有纯净和美丽。书中有的是纯洁无暇的风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青石板上,小桥流水,山岗满月,夜泊舟船。梦里江南,如小家碧玉的女子,落花人独立,欲把相思诉。盈盈一水,寒蝉凄切,梨花雨凉,无不在无声诉说着一草一叶一花里的故事。乘着书的一叶扁舟,循着心之神往,浸润其中无所欲亦无所求。拾级而上,漫观天外云卷云舒,蓦然回首,闲看庭前花开落。一路看来,百转千回,也被那烟波水气湿了一身。
阅读,是沧海自浅情自深的感动。我曾有梦,梦着觅一莫逆之交剪烛夜谈,酒逢知己千杯少。憩身于词风诗雨之中,就像蹑足于情喜轻愁之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此去经年,天各一方,隔不断望眼欲穿的乡思;“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其间岂无高山流水、情深义重的知己深情?“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更不乏感人肺腑、哀而不伤的刻骨爱情。此时,书已超脱出它本身的价值,成为一个睿智的长者,一个推心置腹的朋友。他面你而坐,娓娓而谈,睛动睫转之间,便可得“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好处了。
阅读,是沧海波澜间的宁静港湾。我曾有梦,耳闻喧嚣,何尝不向往红袖添香的雅致,青梅煮酒的闲趣,雨夜读书的清幽。做人当如黄药师,你尽可如孩童般顽皮,尽可邪气,但是你一定要有自己的桃花岛——宁静和诗意。“人间有味是清欢。”这味,在浅唱低吟地推敲之间徐然生成,萦绕心怀。“问余何适,廓而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弘一大师圆寂前如是诠释他宁静的深意。喧嚣就在这样月光下亡佚远去,宁静就在书香中铺卷心灵。明人于谦亦在《观书》中写道:“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有人说,心境摇曳不可读书,功利浮躁不可读书,灵魂纷乱不可读书。读书需要心无旁骛,仿佛人于树下禅定,风声雨声车声马声,无一入其耳;酒色财气,无一动其心。在我看来,心中浮躁之际,更应该读书,读一味如同凉茶般让心绪平和的书。譬如读林清玄的散文《心的菩提》,觉得一股原野的清风扑面而来,清新飘逸,一切烦恼都烟消云散,只需静静地聆听大自然的呼唤;读席慕容《无怨的青春》古老而又苍凉的笔调,领悟期间滂沱的旋律,深沉的忧思;读毕淑敏文集中细腻而又精炼的描写,从朴实无华的文风中,领悟宋人推崇的“平淡而山高水深”的境界。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一个‘玩’字,透着读透世事疮痍后的戏谑,人间沧桑后的潇洒,老顽童不服输的天真。人类自古就有奔月的梦想,读书更应该是每个人终身追寻的梦想。愿你以有涯之生耕犁无涯之田,让心灵在纷扰的尘世间依然隔断红尘三十里,依然一片冰心在玉壶。愿你以梦为马,随处可栖,有书为桨,拥抱梦想。
版权所有:碧意之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