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呼吸衰竭的诊治与护理讲课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一)呼吸困难 是呼吸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表现为频率、节律和 幅度的改变。
(二)发绀 是缺氧的典型表现。最常见于口唇、指甲等部位。 另应注意,因发绀的程度与还原型血红蛋白含量相关, 所以红细胞增多者发绀更明显,贫血者则发绀不明显。 严重休克等原因引起末梢循环障碍的患者,即使动脉 血氧分压尚正常,也可出现发绀,称作外周性发绀。 而真正由于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引起的发绀,称作中 央性发绀。
Ⅱ型呼吸衰竭
血气分析特点是 PaO2<60mmHg,同时伴 有PaCO2>50mmHg。 肺泡通气不足所致,伴或 不伴有换气功能障碍。
COPD、重症哮喘、突 发大量气胸。
高碳酸性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
肺泡通气不足 弥散障碍 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 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强 氧耗量增加
血气分析
PaCO2>70mmHg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低氧血症、CO2潴留和酸中 毒三个因素共同损伤脑血管和脑细胞 是最根本的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四)循环系统表现 多数患者有心动过速、多汗、血压升高;严重低 氧血症、酸中毒可引起心肌损害,亦可引起周围 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搏停止。 长期慢性缺氧可导致心肌纤维化、心肌硬化。在 呼吸衰竭的发病过程中,缺氧、肺动脉高压以及 心肌受损等多种病理变化导致肺源性心脏病。
肺通气和肺换气
肺通气
• 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 气体交换过程 • 肺通气发生在气道
肺换气
• 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 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进 入肺泡的氧通过肺泡毛细 血管进入血循环,而血中 的二氧化碳通过弥散排到 肺泡 • 肺换气发生在肺泡
气 体 交 换 模 式 图
分类
按血气分析分类
1
I型呼吸衰竭
Ⅱ型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的诊断依据
诊断标准
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 脉血氧分压(PaO2 )<60mmHg,伴或不 伴二氧化碳分压(PaCO2 )>50mmHg , 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出量降低 等因素,可诊为呼吸衰竭。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两种形式)
部分肺泡通气不足
肺部病变如肺炎、 肺不张、肺水肿等 引起病变部位的肺 泡通气不足,通气 /血流比值减小。
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肺血管病变如肺栓 塞引起栓塞部位血 流减少,通气/血 流比值增大,肺泡 通气不能被充分利 用。
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
肺动脉内的静脉血未经氧合直接流人肺静脉, 导致PaO2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吸氧浓 度并不能提高分流静脉血的血氧分压。常见 于肺动-静脉瘘、肺不张、肺水肿和肺炎实变 等。
肺泡通气不足
静息条件下,总肺泡通气量为4L/min,才能 维持正常的肺泡氧和二氧化碳分压。如通气 量不足,产生缺O2和CO2潴留,为Ⅱ型呼衰。
分为阻塞性和限制性通气不足。
弥散功能
肺泡弥散是肺泡内气体中和肺泡壁毛细血管 中的氧和二氧化碳,通过肺泡壁毛细血管膜 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CO2的弥散速度为O2的21倍,实际上不存在 CO2的弥散功能障碍。故在弥散障碍时,通 常以低氧血症为主。
氧耗量增加
发热 寒颤 抽搐 呼吸困难
耗氧量
缺氧加重
发病机制(小结)
肺泡通气不足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肺动-静脉样分流
弥散障碍
氧耗量增加
• 通气功能障碍 • Ⅱ型呼衰 • 换气功能障碍 • Ⅰ型呼衰
• 加重呼衰
【病因】
气道阻塞性病变
气管-支气管的炎症、痉挛、肿瘤、异物、纤维化瘢痕,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重症哮喘等引起气道阻塞和肺通气不足,或伴有通气/血流比例失 调,导致缺氧和CO2储留,发生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的诊治与护理
厦门市第二医院 高应勤
Contents
1
呼吸衰竭的定义和分类
2
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
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4
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
5
呼吸衰竭的治疗和护理
定义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 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 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 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 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临床表现
(三)精神神经症状 缺氧可出现头痛、精神错乱、躁狂、昏迷、抽搐 等症状。如合并二氧化碳潴留,可出现嗜睡、夜 间失眠而白天嗜睡(昼夜颠倒现象)、淡漠、扑 翼样震颤,以至呼吸骤停。烦躁、躁动但此时切 忌用镇静或催眠药,以免加重CO2潴留,发生肺 性脑病。
肺性脑病
临百度文库表现
表现为神志淡漠、肌肉震颤或扑翼 样震颤、间歇抽搐、昏睡,甚至昏 迷等。
临床表现
(五)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常合并消化道功能障碍,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 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甚至出现胃肠黏膜糜烂、 坏死、溃疡和上消化道出血。缺氧可直接或间接 损害肝细胞使转氨酶升高。
(六)泌尿系统表现 可出现尿素氮升高;个别病例可出现尿蛋白、红 细胞和管型。严重者出现少尿、肾功能不全。
胸廓与胸膜病变
胸部外伤造成连枷胸、严重的自发性或外伤性气胸、大量胸腔积液或伴有胸膜肥 厚与粘连等,均可影响胸廓活动和肺脏扩张,造成通气减少及吸人气体分布不均, 导致呼吸衰竭。
神经肌肉疾病
脑血管疾病、颅脑外伤、脑炎以及镇静催眠剂中毒,可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 脊髓颈段或高位胸段损伤、脊髓灰质炎、重症肌无力、有机磷中毒、破伤风以及 严重的钾代谢紊乱,均可累及呼吸肌,造成呼吸肌无力、疲劳、麻痹,导致呼吸 动力下降而引起肺通气不足。
肺组织病变
各种累及肺泡和(或)肺间质的病变,如肺炎、肺气肿、严重肺结核、弥漫性肺 纤维化等,均致肺泡减少、有效弥散面积减少、肺顺应性减低、通气/血流比例 失调,导致缺氧或合并CO2潴留。
肺血管疾病
肺栓塞、肺血管炎等可引起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或部分静脉血未经过氧合直接 流人肺静脉,导致呼吸衰竭。
按发病急缓分类
2
急性呼吸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
按发病机制分类
3
泵衰竭
肺衰竭
按照血气分析分类
Ⅰ型呼吸衰竭
血气分析特点是 PaO2<60mmHg, PaCO2降低或正常。 肺换气障碍(通气/血流 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 害和肺动-静脉分流)。 严重肺部感染性疾病、 间质性肺疾病、急性肺 栓塞、ARDS等。
缺氧性呼吸衰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