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实验指导书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实验指导书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实验指导书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实验指导书

编者:王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食品化学与营养教研室

2009年6月12日

实验一:果蔬中黄酮类物质含量的测定

一、原理和目的:

(一)原理:

维生素P是一组与保持血管壁正常渗透压有关的黄酮类物质,包括芸香苷、橙皮苷、圣草苷,其中以芸香苷为主。维生素P常与维生素C共存,在柑橘、芹菜中含量丰富。维生素P能与铝离子生成有色络和物,其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

(二)目的:

维生素P是一组与保持血管壁正常渗透压有关的黄酮类物质,实验通过索氏提取器提取维生素P,进一步熟悉提取,测定等技术。

二、材料、仪器与试剂

材料:柑橘、芹菜皮

仪器:分光光度计;索氏提取器;千分之一天平;真空干燥箱;恒温水浴

试剂:Vp(分析纯);甲醇;5℅亚硝酸钠;10℅硝酸铝;4℅氢氧化纳;乙醚

一、操作步骤

(一)标准曲线的制作:准确称取120°C下减压干燥至恒重的维生素P与100ml容量瓶中,加少许甲醇在通风柜中微微加热使其溶解,冷却后用甲醇定容,混匀,吸取10ml于1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定容,混匀,此液最终浓度为0.2mg/ml维生素P。取上述标准液0.0,1.0,2.0,3.0,4.0,5.0,6.0于7个25ml的容量瓶中,各加入5℅亚硝酸钠1ml 放置6min,再加入10℅硝酸铝1ml,混匀,放置6min。然后加入4℅氢氧化纳10ml用蒸馏水定容,静置15min。以第一管作空白在500nm处测吸光值为纵坐标,做标准曲线。

(二)样品中维生素P的提取与测定:准确称取干燥样品1.0g,置索氏提取器中,加入60ml乙醚,回流到样品无色,冷却后,弃去乙醚液。再加甲醇60ml回流提取到无色,冷却后,把提取液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摇匀,取3.0ml于25ml容量瓶中,按标准曲线的操作步骤测定,通过标准曲线算出维生素P的含量。

二、计算

X×100×100/10×25/3×10-3

维生素P(mg/100g)=×100

W(g)

式中:X——从标准曲线计算出的维生素P含量(mg/ml)

100——定容体积

100/10×25/3——稀释倍数

10-3——毫克换算为克

W——样品重(g)

实验二:几种果蔬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一、原理与目的

(一)原理:

在较低的pH下,Fe3+—TPTZ(三吡啶三吖嗪)可被还原剂还原为二价铁,并明显的显出蓝色,并于593nm具有最大光吸收。故可用其来反映样品的还原能力。

(二)目的:

蔬菜、水果不仅提供人体所需的一些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还含有许多植物抗氧化物质。这些物质载体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因此对蔬菜、水果的抗氧化活性比较在防治人类一些与自由基损伤有关的疾病以及抗衰老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使同学了解一些抗氧活性的指示。

二、材料、仪器与试剂

材料:新鲜果蔬

仪器:分光光度计;10000r/min离心机;常量天平;恒温水浴

试剂:TPTZ工作液(由0.3mol/L醋酸盐缓冲液25ml、10m mol/L TPTZ溶液2.5ml、20m mol/L FeCl3 2.5ml组成);冰醋酸

三、操作步骤

(一)样品处理:所有样品用自来水、蒸馏水反复冲洗干净后,称取日常食用部分1~5g 在研钵中按1:9比例加入蒸馏水,研磨制备匀浆液,10000r/min离心10min。

(二)样品测定:取适量上述样品上清液,加入1.8ml TPTZ工作液,混匀后37℃反应10min,测定593nm处吸光度,以1.0m mol/L FeSO4为标准,样品抗氧化活性(FRAP value)以达到同样吸光度所需的FeSO4的毫摩尔数表示。

实验三:食品中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残的检测(比色法)

一、原理和目的:

(一)原理:

在一定条件下,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胆碱脂酶正常功能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与农药的浓度成正相关。正常情况下,酶催化乙酰胆碱水解,水解产物与显色剂反应,产生黄色物质,用分光光度计在412nm处测定吸光度随时间的变化值,计算抑制率,从抑制率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存在。

(二)目的

农药的残留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特别是食用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近年来蔬菜中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尤为突出,因此加强对蔬菜种农药残留的检测力度是控制蔬菜种

农药残留对人体危害最有效的方法。此实验应用化学方法利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检测,使学生对其中的原理有一定的了解。

二、材料、仪器与试剂

材料:蔬菜样品

仪器:分光光度计,水浴锅,常量天平

试剂:pH8.0缓冲溶液(用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配制)

显色剂:分别取160mg 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和15.6g 碳酸氢钠,用20ml 缓冲溶液

溶解,4℃冰箱保存;

底物:取25.0mg 硫代乙酰胆碱,加3.0ml 蒸馏水溶解后,摇匀,4℃冰箱保存,保

存期不超过两周;

乙酰胆碱脂酶

三、操作步骤

(一)样品处理:选取有代表性的蔬菜样品,檫去表面泥土,剪成1cm 左右见方的碎片,取样品1g,放入烧杯或提取瓶中,加入5ml 缓冲溶液,振荡1-2min,倒出提取液,静置3-5min,待用。

(二)测定:对照溶液测试:先于试管中加入2.5ml 缓冲溶液,再加入0.1ml 酶液、0.1ml 显色剂,摇匀后于37℃放置15min 以上(每批样品的控制时间应一致)。加入0.1ml 底物摇匀,此时碱液开始显色反应,应立即放入仪器比色池中,记录反应3min 的吸光度变化值△A 0。样品测试:先于试管中加入2.5ml 样品提取液,其他操作与对照溶液测试相同,记录反应3min 的吸光度变化值△A t 。

四、实验结果

1、结果计算:检验结果按下列公式计算

抑制率(%)=[(△A 0-△A t )/△A 0]×100%

式中:△A 0—对照溶液反应3min 的吸光度变化值

△A t —样品溶液反应3min 的吸光度变化值

2、结果判定:结果以酶被抑制的程度(抑制率)表示。

当蔬菜样品提取液对酶的抑制率≥50%时,表示蔬菜中含有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存在。抑制率≥50%的样品需要重复检验两次以上。对抑制率≥50%的样品,可用其他方法进一步确定具体农药品种和含量。

实验四:食品中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比色法)

一、原理和目的

(一)原理:

样品经沉淀蛋白质,除去脂肪后,在弱酸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形成紫红色染料,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38nm,可测定吸光度并与标准比较定量。反应式如下

2

SO 3H H 2N N

N +SO 3H

NHCH 2CH 2NH 22.HCl SO 3NHCH 2CH 2NH 2

-H 2O

(二)目的:

我国是农业大国,化肥的大量使用主要造成了食品中硝酸盐的污染。硝酸盐进入人体,产生直接毒害和慢性毒害,因此硝酸盐的检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此试验是应用比色发来进行硝酸盐的检测。

二、试剂

(1)氯化铵缓冲溶液,pH9.6~9.7:1L容量瓶中加入500ml水,准确加入20.0ml 盐酸溶液,摇匀。准确加入50ml氢氧化铵,用水稀释至刻度,必要时用稀盐

酸和稀氢氧化铵调pH至所需范围。

(2)0.42mol/l硫酸锌溶液:称取120g硫酸锌(ZnSO4·7H2O),用水溶解,稀释至1L。

(3)20g/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20g氢氧化钠,用水溶解,稀释至1L。

(4)对氨基苯磺酸溶液:称取10g对氨基苯磺酸,溶于700ml水和300ml冰乙酸中,置棕色试剂瓶中混匀,室温贮存。

(5)1g/L盐酸萘乙二胺溶液:称取0.1g盐酸萘乙二胺,加100ml60%乙酸溶解混匀后,置棕色试剂瓶中,在冰箱贮存,一周内稳定。

(6)显色剂:临用前将1g/L盐酸萘乙二胺和对氨基苯磺酸溶液等体积混合,临用现配,仅供一次使用。

(7)亚硝酸钠标准贮备液:精密称取250.0mg于硅胶干燥器干燥24h的亚硝酸钠,加水溶解移入500ml容量瓶中,加100ml氯化铵缓冲溶液,加水稀释至刻度,

混匀,在4℃避光贮存。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500μg的亚硝酸钠。

(8)亚硝酸钠标准使用液:准确吸取亚硝酸钠标准贮备液,稀释100倍,临用现配,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5μg的亚硝酸钠。

三、仪器:小型铰肉机,分光光度计,组织捣碎机,恒温水浴

四、操作步骤

(1)样品处理:准确称取10.0g经铰碎混匀的样品,置于组织捣碎机中,加70ml水和12ml20g/L氢氧化钠溶液,打碎,混匀,测试样品溶液的pH,如样品溶液呈酸性,用20g/L 氢氧化钠溶液调至pH8呈碱性,定量转移至200ml容量瓶中,加10ml硫酸锌溶液,混匀,如不产生白色沉淀,再补加2~5ml20g/L氢氧化钠溶液,混匀,在60℃水浴中加热10min。取出,冷至室温,稀释至刻度,混匀,过滤,弃去初滤液20ml,收集滤液待测。

(2)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①亚硝酸盐标准曲线制备:吸取亚硝酸钠标准使用液5μg/ml0、0.5、1.0、2.0、3.0、4.0、

5.0ml,分别置于25ml带塞试管中,分别加入4.5ml氯化铵缓冲溶液,加2.5ml冰乙酸后立即加入5.0ml显色剂,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在暗处放置25min,用1cm比色杯,一零管调节零点,于波长550nm处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低含量样品以制备低含量标准曲线计算,标准系列为:吸取亚硝酸钠标准使用液5μg/ml0、0.4、0.8、1.2、1.6、2.0ml。

②样品测定:吸取10.0ml样品滤液于25ml带塞比色管中,按亚硝酸盐标准曲线制备中“分别加入4.5ml氯化铵缓冲溶液”开始依法操作。

(3)计算

m×1000

X=

W×(10/200)×1000

式中:X—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mg/kg)W为样品的质量(g)

m为测定用样液中亚硝酸盐的质量(μg)

链表实验报告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一:链表的基本操作一·实验目的 1.掌握链表的建立方法 2.掌握链表中节点的查找与删除 3.掌握输出链表节点的方法 4.掌握链表节点排序的一种方法 5.掌握C语言创建菜单的方法 6.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 二·实验环境 1.硬件环境:当前所有电脑硬件环境均支持 2.软件环境:Visual C++6.0 三.函数功能 1. CreateList // 声明创建链表函数 2.TraverseList // 声明遍历链表函数 3. InsertList // 声明链表插入函数 4.DeleteTheList // 声明删除整个链表函数 5. FindList // 声明链表查询函数 四.程序流程图 五.程序代码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int Elemtype; typedef int Status; typedef struct node//定义存储节点 { int data;//数据域 struct node *next;//结构体指针 } *linklist,node;//结构体变量,结构体名称 linklist creat (int n)//创建单链表 { linklist head,r,p;//定义头指针r,p,指针 int x,i; head=(node *)malloc(sizeof(node));//生成头结点

r=head;//r指向头结点 printf("输入数字:\n"); for(i=n;i>0;i--)//for 循环用于生成第一个节点并读入数据{ scanf("%d",&x); p=(node *)malloc(sizeof(node)); p->data=x;//读入第一个节点的数据 r->next=p;//把第一个节点连在头结点的后面 r=p;//循环以便于生成第二个节点 } r->next=0;//生成链表后的断开符 return head;//返回头指针 } void output (linklist head)//输出链表 { linklist p; p=head->next; do { printf("%3d",p->data); p=p->next; } while(p); printf("\n") } Status insert ( linklist &l,int i, Elemtype e)//插入操作 { int j=0; linklist p=l,s; while(jnext; ++j; } if(!p || j>i-1) return -1; else { s=(node *)malloc(sizeof(node)); s->data=e; s->next=p->next; p->next=s; return 1; } } Status delect ( linklist &l,int i, Elemtype &e)//删除操作 { int j=0; linklist p=l,q; while(jnext) { p=p->next; ++j; } if(!p->next || j>i-1) return -1;

《生态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生态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开课学期:秋季 先修课程:普通生态学、植物地理学 授课对象:环境科学专业本科2或3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本课程通过对生态学研究的方法论、发展历史和不同研究层次的方法手段等的系统介绍,并辅以相应的操作实习,旨在使学生对生态学研究的方法手段有一个 全面的了解,建立起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时:51学时。其中授课45学时,实验学时6学时。合计3个学分。 教材:自编讲义 参考书:(1)Ecological Methodology.Krebs J. Charles, 1998 (2)Scientific methods for ecological research. E. David For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3)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R. McIntosh著,徐嵩龄译,1992年; (4)生态学调查方法手册。(英国)W.J. Sutherland等著,张金屯译,1999年; (5)植被数量生态学方法。张金屯,1995年; (6)普通生态学-原理、方法和应用。郑师章,吴千红,王海波等编著,1994年; (7)普通生态学实验手册。G.W. Cox著,蒋有绪译,1979年。 (8)陆地生物群落调查观测与分析。董鸣主编,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年。 (9)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提纲及数据库建设。《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规律研究》项目组编著,1993。 (10)植物生态学实验。内蒙古大学生物系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 (11)植被生态学的目的与方法。Ellenberg,Muller- Daumbois (12)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邬建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3)植物种群学。王伯荪,李鸣光,彭少麟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14)当代生态学博论。刘建国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 (15)试验设计的技术与方法。栾军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7年 一、时间安排 9月12日~1月2日,24次课,48学时,3学分。其中10月1、3日课程与国庆节冲突,1月1日与元旦冲突,实际上课21次,中间安排3次实习,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在第24次课将作考前辅导;最后一次课考试。学校规定上课时间到1月6日止,6~17日停课复习。 考核方式:包括平时考核、实习情况和期中、期末考试。平时的考核包括课后思考题,课前不定期穿插小测验。平时成绩占4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40%。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研究方法讲解为主,同时配合数据练习;辅以3次操作性实习;最后通过卷面考试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 通过上述途径,使学生对生态学研究的基本途径、发展过程及其当前进展获得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生态学研究的方法论途径;学习关于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获得一定的研究实践经验。 在内容上,将涉及现代生态学几个主要分支: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但以陆生植物生态学为主;涉及生态学研究的野

单链表实验报告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顺序表的创建、取值、查找、插入、删除等算法,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 二、实验仪器或设备 (1)硬件设备:CPU为Pentium 4 以上的计算机,内存2G以上 (2)配置软件:Microsoft Windows 7 与VC++6.0 三、总体设计(设计原理、设计方案及流程等) 设计原理: 单链表属于线性表,线性表的存储结构的特点是:用一组任意存储单元存储线性表的数据元素,这组存储单元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因此,对于某个元素来说,不仅需要存储其本身的信息,还需要存储一个指示其直接后继的信息。 设计方案: 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方法,设计各个程序段,最终通过主函数实现各个程序段的功能。设计时,需要考虑用户输入非法数值,所以要在程序中写入说可以处理非法数值的代码。 设计流程: 1. 引入所需的头文件; 2. 定义状态值; 3. 写入顺序表的各种操作的代码; 写入主函数,分别调用各个函数。在调用函数时,采用if结构进行判断输 入值是否非法,从而执行相应的程序 四、实验步骤(包括主要步骤、代码分析等) #include // EOF(=A Z 或F6),NULL #in clude // srand( ) ,rand( ),exit (n) #in clude // malloc( ),alloc( ),realloc() 等 #in clude // INT_MAX 等 #in clude #in clude #in clude // floor(),ceil( ),abs() #in clude // cout,ci n #in clude // clock( ),CLK_TCK,clock_t #defi ne TRUE 1 #defi ne FALSE 0 #defi ne OK 1 #defi ne ERROR 0 #defi ne INFEASIBLE -1

环境生物学-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科学。 2)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3)优先污染物: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称之为优先污染物。 4)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就是生物的合成作用和矿化作用所引起的污染物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过程。 5)生物运转: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6)生物浓缩:是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是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 7)生物积累:是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通过吸收、吸附、吞噬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以至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积累。 8)生物放大:指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及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放大。 9)靶器官:污染物进入机体后,对各器官并不产生同样的毒作用,而只对部分器官产生直接毒作用,这些器官称为靶器官。 10)生物测试:指系统的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 11)毒性:是指有毒物质接触或进入机体后,引起生物体的易感部位产生有害作用的能力。 12)最大无作用剂量:指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按一定的检测方法或观察指标,不能观察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13)最小有作用剂量:是指能使机体发生某种异常变化所需的最小剂量,即能使机体开始出现毒性反应的最低剂量。 14)急性毒性试验:是研究化学物质大剂量一次染毒或24小时内多次染毒动物所引起的毒性试验。其目的是在短期内了解该物质的毒性大小和特点,并为进一步开展其他毒性试验提供设计依据。 15)亚慢性毒性试验:是在相当于生物周期1-30——1-20时间内使动物每日或反复多次受试物的毒性试验。其目的是为进一步对受试物的主要毒作用、靶器官和最大无作用剂量或中毒阈剂量作出评估。 16)慢性毒性试验:是指以低剂量外来化合物,长期与实验动物接触,观察其对试验动物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实验。通过慢性毒性试验,可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为制定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和最高容许浓度提供毒理学依据。17)蓄积毒性试验:低于中毒阈剂量的外来化合物,反复多次的与机体持续接触,经一定时间后使机体出现明显的中毒表现,即为蓄积毒性试验。 18)BOD:是指在20摄氏度条件下,微生物好氧分解水样(废水或受污染

最新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 建设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 地理科学专业是我校新建的专业。2008年秋季招收首届师范类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学生。依据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结合专业实际,确保专业课的实践和实训内容与理论教学同步配套,努力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特制定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一、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 地理科学专业实验室的总体目标是立足服务于地理学的师范类本科教学和基本课程实验,并能够逐步服务于地理学科相关的科研任务和实验需要,最终建成为适合当前地理科学本科教学和科研发展趋势的地理学专业实验室。 按照地理学科的专业方向,实验室建设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自然地理方向,二是地理信息系统方向。其中自然地理方向需要开设试验的课程名称为地球概论(天文学基础)、地质学基础、气象与气候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环境学概论、水文和水资源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方向主要包括:地图学、遥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 二、实验室数量与名称 为了满足上述各门地理专业基础课程实验的开展,需建设地理学科基础实验室6个,专业实验室2个。 (一)6个基础实验室包括:天文—气象实验室,地质—地貌实验室,土壤—植物地理实验室,水文—环境实验室,手工绘图和测量实验室,地理信息微机室;

(二)2个专业实验室包括:地表过程实验室,遥感与GIS实验室。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地理学综合实验的开展,并服务于现代地理学的基本科研。 三、实验室用房面积与基本配置 (一)天文—气象实验室: 1、面积400m2(包括室外,用以进行最基础的天文、气象观测) 2、基本配置: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实验仪器柜10组 3、远景目标:建设成为带有天文圆顶、小型气象观测站的天文—气象综合实验室,成为师范大学地理系的特有标志,同时成为地方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基地。 (二)地质—地貌实验室 1、面积2×180m2 2、基本配置: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标本柜20组,标本陈列桌10张(三)土壤—植物地理实验室 1、面积2×180m2 2、基本配置:实验室需要方便用水、电,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实验仪器柜10组,标本桌10张,实验台10米,空调1台 (四)水文—环境实验室 1、面积180m2 2、基本配置:实验室需要方便用水、电,6人一组的实验桌椅10组,实验仪器柜10组,实验台10米,空调1台 (五)手工绘图—测量实验室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产品改良设计课程实验研究_0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产品改良设计课程实验 研究 [摘要]本文为《工业产品再设计》课程设计了一套基于人机工程学原理的产品改良设计实验方案。实验原理是运用人体生理结构反形与目标产品形态进行合成,得出新的产品造型。实验运用逆向工程技术与Morphing设计方法得出产品形态设计结果。本实验已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教学反馈证明学生容易掌握实验方法,且结论与设计效果良好。 [关键词]逆向工程;人机工程学;改良设计;实验 [DOI]10.13939/https://www.360docs.net/doc/bc18901143.html,ki.zgsc.2015.20.251 为了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很多企业不断改良产品设计,推出新产品。因此,产品改良设计的原理与方法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工业产品再设计》课程即是针对如何改进现有产品的工业设计专业课程。[1]人机工程学是工业设计中重要的辅助手段。[2]在工业设计领域,人机工程学为衡量产品使用舒适度提供了参考和评价标准。而在人机工程学应用于工业设计实践方面,Shenchang Eric Chen提出形态混合迁变的方法,即可以运用人体尺度数据与产品数据合成新产品造型。本文所介绍的实验方案,运用逆向工程[1][3]的方法:首先用油泥、发泡泡沫等材料

制作人体生理构造反形,再利用shape averaging[3](Morphing)法对人体反形与产品形态进行混合迁变,得出新的产品形态。本文列举两例自行车把改良设计实验。 1 实验1 本实验运用手掌持握反形(有手指凹陷)与目标车把合成新的车把造型,目的在于改良和优化现有车把与手掌生理结构的吻合度。使用带有手指凹陷构造的手掌持握反形,可以得出持握稳定的车把设计结果。 (1)利用油泥手工制作手掌持握反形(有手指凹陷),并利用数字化三维扫描仪和Stereo 3D获取其三维数据(图1)。 (2)利用数字化三维扫描仪获取目标车把(图2)三维数据。 (3)分别抽离等量的手掌持握反形(有手指凹陷)与目标车把的截面轮廓线。 (4)将两组截面轮廓线置于同一坐标系,并缩放调整位置与尺度。 (5)将两组轮廓线进行混合运算,并采取不同的Morphing比例,选择最佳混合迁变结果,其加权比例为3∶7;图4左侧为目标车把局部截面轮廓线,右侧为油泥手掌持握反形(有手指凹陷)局部截面轮廓线,红色为所选最佳结果。 (6)以步骤(5)中的结果,创建新曲面,生成最终

单链表的插入和删除实验报告

. 实验一、单链表的插入和删除 一、目的 了解和掌握线性表的逻辑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掌握单链表的基本算法及相关的时间性能分析。 二、要求: 建立一个数据域定义为字符串的单链表,在链表中不允许有重复的字符串;根据输入的字符串,先找到相应的结点,后删除之。 三、程序源代码 #include"stdio.h" #include"string.h" #include"stdlib.h" #include"ctype.h" typedef struct node //定义结点 { char data[10]; //结点的数据域为字符串 struct node *next; //结点的指针域 }ListNode; typedef ListNode * LinkList; // 自定义LinkList单链表类型 LinkList CreatListR1(); //函数,用尾插入法建立带头结点的单链表

ListNode *LocateNode(); //函数,按值查找结点 void DeleteList(); //函数,删除指定值的结点void printlist(); //函数,打印链表中的所有值 void DeleteAll(); //函数,删除所有结点,释放内存 //==========主函数============== void main() { char ch[10],num[10]; LinkList head; head=CreatListR1(); //用尾插入法建立单链表,返回头指针printlist(head); //遍历链表输出其值 printf(" Delete node (y/n):");//输入“y”或“n”去选择是否删除结点scanf("%s",num); if(strcmp(num,"y")==0 || strcmp(num,"Y")==0){ printf("Please input Delete_data:"); scanf("%s",ch); //输入要删除的字符串 DeleteList(head,ch); printlist(head); } DeleteAll(head); //删除所有结点,释放内存 } //==========用尾插入法建立带头结点的单链表

环境生物学(考试)

一、名词解释: 1.优先污染物P26 :在众多的污染物中筛选出的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对象的污染物,称之为优先污染物或称为优先控制污染物。 2.污染物的迁移P28: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 3.生物污染P59:生物污染是指对人和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寄生虫等病原体和变应原等污染水、气、土壤和食品,影响生物产量和质量,危害人类健康,这种污染称为生物污染。 4.环境激素P87:环境中存在一些天然物质或人工合成的环境污染物具有动物和人体激素的活性,这些物质能干扰和破坏野生动物和人体内分泌功能,导致野生动物繁殖障碍,甚至能诱发人类重大疾病。这些物质被称为环境激素,或外源性雌激素,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5.生物迁移P29:污染物通过生物的吸收、代谢、生长、死亡等过程所实现的迁移,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迁移形式。 6.污染物的转化P34: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转变成另一种物质的过程称为污染物的转化。 7.生物转化P43:生物转化指外源化合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的代谢变化过程。 8.生物转运P38: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 9.生物浓缩P51: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 ! 10.生物积累P51: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间通过吸收、吸附、吞食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些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以致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又称生物学积累。 11.生物放大P52:指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浓度随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又称为生物学放大。 12.生物测试P95:指系统地利用生物的反应测定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或环境因素单独或联合存在时所导致的影响或危害。 13.半数致死浓度(LC50)P100:指能引起一群动物的50%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14.半数效应浓度(EC50)P101:指引起50%受试生物的某种效应变化的浓度。通常指非死亡效应。 15.剂量—效应(反应)关系P100: 剂量-效应关系:不同剂量的化学物质在个体或群体中表现来的量效应大小之间的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不同剂量的化学物质与其引起的质效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16.生物监测P140: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17.指示生物P157:指示生物是指环境中对某些物质(包括进入环境中的污染物)能产生各种反应或信息而被用来监测和评价环境的现状和变化的生物。(不考) \ 18.环境生物技术P306:就是应用于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过程的生物技术体系,包括对环境污染效应的认识、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污染的生物处理技术等。 19.生物强化技术P333:生物强化技术(Bioaugmentation)或生物增强技术就是为了提高废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而向该系统中投加从自然界中筛选的优势种群并通过基因组合技术

衡山实习报告

篇一:衡山实习报告 前言: 针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开设的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等课程,为了使该专业的同学们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学院安排了本专业的同学在南岳衡山进行一次实习。通过这次实习让同学们巩固加强课堂上的知识,认识多种植物,观察衡山土壤状况、植被分布、地质地貌、气象气候,并了解当地的文化及风土人情。从而将书本的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培养同学们的观察、思考、团结合作能力,加强其自身的专业素养,努力提高实践的水平,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一、实习目的: 1)掌握野外实习的一些基本要素与学习方法 2)进一步巩固课堂上的知识,加强同学们的专业素养 3)提升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上的 知识和实际中的实习相结合 4)培养同学们的细心观察、动脑思考、团结合作、解决和分 析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地点: 时间:2011年6月24日上午至6月26日下午 地点:南岳衡山 三、实习内容: 1)认识记录植物园的植物第一天上午我们到了衡山的植物实习基地。下午,我们组便进行了明确的分工,五个人,两人记录树的名称、科属、拉丁文字,两人拍照,一人采集标本并探路。分好工后,我们就走进了植物园里去认识各类植物。一路上,我们见到了许许多多平常见过却叫不出名称的植物和没见过的树。树上都挂上了牌,因此我们很清楚地知道这是什么树,有什么药用价值和作用,属于什么科类。平时在植物地理学上课中,总觉得枯燥无味,因为那些都只是文字与图片,感觉很虚。而今天,我们仔细观察了每棵树的枝干和叶片,大家在野外植物园里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植物,了解到了众多植物的价值,并且我们还将书本上的知识和实习联系起来,这才发现我们上课所讲的植物地理学并不是那么的枯燥无味,实际上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 我们实习的任务是要找到三十多种植物,特别要找到“绒毛皂荚”,因为这种植物世界上只剩两株。本来大家都很累了,不想再找植物了,但一听老师说到绒毛皂荚这种植物是如此的稀有时,我们的斗志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非找到不可。经过我们五人的努力和其他组提供的线索,在经过一番艰辛寻找之后,我们终于找到了它。经过我们的仔细观察,我们发现此树木材致密。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它的荚果可作洗涤剂,植株具有园林观赏价值,对分类系统研究有重要意义,被国家列为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据后来的了解,正是由于南岳衡山分布区的气候独特,终年多雾,日照短,年平均气温为12℃~13℃,年降雨量为20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大,才使得这棵树得以生存下来。回去后,我们还做了一下小总结,将其中两人所找到的树木合到了一起,并进行了整理。将所有的植物标本都依次标上了序号,保存好。通过这次在植物园的实习我们不仅认识了许多的植物,而且培养了我们细心观察的能力,更明白了学以致用的道理。要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学得深刻和有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与此同时,我们也了解了团队合作与分工的重要性,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五个人的感情都进一步加深,整个专业的凝聚力也进一步提升。 2)观察衡山土壤状况、植被分布、地质地貌、气象气候,了解当地的文化及风土人情。 接下来两天,我们体验了南岳衡山四奇风景(祝融峰之高、水濂洞之奇、藏经殿之秀以及方

人机交互技术实验二熟悉认知心理学和人机工程学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熟悉认知心理学和人机工程学 专业班级:数字媒体技术 02141401 姓名:罗钧 学号: 2014210xxx 实验日期:

实验二:熟悉认知心理学和人机工程学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人机交互技术的研究内容; (2)熟悉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3)熟悉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二、工具/准备工作 需要准备一台带有浏览器,能够访问因特网的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认知学的概念 (1)分析“人机界面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人机界面(Human Machine Interaction,简称HMI),又称用户界面或使用者界面,是人与计算机之间传递、交换信息的媒介和对话接口,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和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媒介,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人类可以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凡参与人机信息交流的领域都存在着人机界面。 (2)给出“认知心理学”的定义。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是作为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制,其核心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它与西方传统哲学也有一定联系,其主要特点是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是决定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 认知心理学是最新的心理学分支之一,从1950至1960年代间才发展出来的,到70年代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956年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史上的重要年份。这一年几项心理学研究都体现了心理学的信息加工观点。如Chomsky的语言理论和纽厄尔(Alan Newell)和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的“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认知心理学”第一次在出版物出现是在1967年Ulrich Neisser的新书。而唐纳德·布罗德本特于1958年出版的《知觉与传播》一书则为认知心理学取向立下了重要基础。此后,认知心理取向的重点便在唐纳德·布罗德本特所指出的认知的讯息处理模式--一种以心智处理来思考与推理的模式。因此,思考与推理在人类大脑中的运作便像电脑软件在电脑里运作相似。认知心理学理论时常谈到输入、表征、计算或处理,以及输出等概念。 (3)给出“软件心理学”的定义。 软件心理学(software psychology)用实验心理学的技术和认知心理学的概念来进行软件生产的方法,即将心理学和计算机系统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学科。 (4)为什么说“了解并遵循认知心理学的原理是进行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的基础”?请简单阐述之。 人机界面设计,主要用理论来指导设计,了解认知心理学,一方面防止出错,另一方面用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认知心理学,可以使设计者对用户,即使用计算机的人,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也就是说对人的心理基础要有所了解,以提高人机界面设计的水平,

环境生物学考试内容 修复的

绪论 1.三个环境的概念,尤其是“环境科学”中的“科学” 一般工具书中定义的“环境”是指人以外的客观事物,将环境作为一种人以外的客观存在来加以定义,如新华字典中定义为:周围的一切事物。 环境科学术语的“环境”的中心事物是“人”,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人类生存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定义: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 生态学中“环境”研究的中心事物是“生物”,则环境是以整个生物界的生命为主体,是“生物生存的环境”,可定义: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2.“环境”具有相对性,在不同的学科中含义不同,主体的改变往往导致环境概念含义的不同。人类是环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在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同时,人类也在不断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故人类和环境密切联系,相互作用。 3.环境问题:主要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其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与环境矛盾激化的产物。其实质是由于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其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破坏作用,导致人与其生存环境的不协调。 重大环境问题 (1)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等)覆盖在地球表层,它们能吸收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同时吸收地球发出的长波红外辐射,因而可以像玻璃温室一样使地球保持与积蓄热量,引起地球表面温度上升,发生所谓的“温室效应” 危害::(1)海平面上升(2)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3)加剧洪涝、干旱等气候灾害(4)影响人类健康 (2)臭氧层的破坏:臭氧层的减少是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尤其是氯原子能催化抽样的分解,因而打破了臭氧的自然平衡。(到达平流层的氯主要是人们排放的氯氟烷烃CFC和含溴卤代烷烃,如应用在冷冻机、电冰箱及高级电子元件做清洁剂的弗利昂,均对臭氧层产生威胁)危害:1)使皮肤癌和白内障患者增加,损坏人的免疫力,使传染病的发病率增加。(2)破坏生态系统,植物减产,减少动物寿命,水生系统破坏;(3)引起新的环境问题。 (3)酸雨:酸雨是有于大气中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在强光照射下,进行光化学作用,并和水汽结合而形成。主要成分为硫酸和硝酸。这些强酸在雨水中解离,是雨雪的pH下降,一般将小于5.6的雨称为酸雨 危害:酸雨能直接伤害植物,导致农作物明显减产。也能引起土壤性质改变,主要是使土壤酸化,影响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抑制硝化菌、固氮菌等的活动,是有机物的分解、固氮过程减弱,因而土壤肥力降低,生物生产力明显下降。 (4)有毒物质污染:有毒物质是指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毒害作用的物质排放到环境中而引起的危害。 环境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类:野外调查和试验、实验室试验、模拟研究 4.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调节人类社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要真正实现这种调节必须具备下列条件:掌握自然生态规律,通晓环境变化过程,能预测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影响,运用规律去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 第一章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 1.环境污染分类: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污染物性质——生

天目山植物野外实习报告

天目山植物野外实习报告 目录 绪言实习简介。。。。。。。。。。。。。。。。。。。。。。。。。。。。。。。1 实习目的。。。。。。。。。。。。。。。。。。。。。。。。。。。。。。1 实习路线。。。。。。。。。。。。。。。。。。。。。。。。。。。。。。1 西天目山简介。。。。。。。。。。。。。。。。。。。。。。。。。。。。。。1 第一节植被的垂直分布。。。。。。。。。。。。。。。。。。。。。。。。。1 第二节西天目山生态现状与保护。。。。。。。。。。。。。。。。。5 结束语。。。。。。。。。。。。。。。。。。。。。。。。。。。。。。。。。。。。。6 参考文献。。。。。。。。。。。。。。。。。。。。。。。。。。。。。。。。。。。。。6

绪言实习简介 实习目的 通过对植被现状的野外考察,加深对群落和植被的理论:群落的概念、主要群落的外貌、结构和动态和群落类型等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搞清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即地形地貌、土壤、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实习路线 实习路线一:大有村——浮玉山庄——古柳杉林实验样地——红庙 实习路线二:仙人顶——开山老殿——五世同堂——五里亭——三里亭 西天目山简介 本次天目山植物实习主要集中于西天目山,它位于浙江省北部的浙、皖交界处,北纬30°20′,东经119°25′。西天目山区属北亚热带气候,因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丘陵山区北缘,北亚热带南缘,其气候具有丘陵向平原、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气候过渡的特征:季风强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宜。西天目山地势复杂,具有复杂多变多类型的森林生态气候,根据仙人顶气象台1961—1980年的记录,天目山山顶与山麓海拔相差1200m,山顶年平均温度8.7℃,年平均降水量1625.9mm,年雾日248天,年平均风速5.9m/秒,大风较多,年平均215.6天,占全年总日数的58.9%,相对湿度78.4%;而山麓则分别为15℃、1536.4m、55.8天、1.3m/秒和81%。在山顶,十月中旬地面开始结冰,直到次年五月冰雪才开始消融,而山麓地区则要到十二月才开始结冰,次年二月冰雪已消融。由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山顶和山麓的气候间有不小的差距,相对来说,山顶雾多、雨多、湿度大、风速大,这是由于山顶与山麓之间的海拔差异造成的,也影响到西天目山的植物的分布,从山麓沿山间小路到山顶,可以看到较明显植被的垂直分带。 西天目山受亚热带的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在山麓可以看到明显的水平地带性。林木主要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但同时受地形的影响,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植被的类型也随之改变,由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一直递变成针叶林。天目山的植被不仅分带明显,林木更具有高、大、古、稀、茂五大特色,具体来说西天目山的森林十分茂密,其中不乏稀有树种和中生代孑遗植物,有着植物活化石之称的银杏就是其代表。西天目山上的某些树种长得十分高大,高首推一般树高达45m的金钱松,而开山老殿的大树王国生长的柳杉的胸径最高达到了2.33m,乾隆皇帝就曾封其中的一棵柳杉为大树王。西天目山的植物种类多样,植物资源丰富,其特有的森林景观外貌独具一格,是亚热带野生植物资源的宝库,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 第一节植被的垂直分布 西天目山是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西天目山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森林景观独树一帜,汇集了2000多种植物,而且垂直分带明显,是植被研究的好场所。多年来,植物学工作者对该山的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分类、森林植被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研究,近年来有学者对西天目山做了生态学的

(完整word版)实验二人体上肢动作特性实验.doc=安全人机工程学=湖南工学院

实验二人体上肢动作特性实验 人体上肢动作特性涉及到灵活性、稳定性及准确性。人体动作的灵活性是指操作时的动作速度与频率。动作速度是指肢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路程;动作频率是指每秒钟或每分钟动作重复的次数。人体动作的准确性可从动作形式(方向和动作量)、速度和力量三个方面考察。这三个方面配合恰当,动作才能与客观要求相符合,才能准确。通过以下实验可了解人体上肢动作的特性以及影响动作灵活性、准确性、稳定性的因素。 实验二-1 手指的灵活性测定 一、实验目的 人体动作的灵活性是指操作时的动作速度与频率。手指灵活性测试可用于测定手指、手、手腕的灵活性,也可测定手和眼的协调能力。 二、实验原理 通过将金属细棒插入实验板的圆孔中所需时间,测试手指动作灵活性以及手眼协调能力。比较手指插棒的运动顺序不同的所需时间验证人体上肢运动特性受影响的因素。 三、实验装置与测试仪器 采用BD-II-601型手指灵活性测试仪(见图2-1),该仪器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1.实验板圆孔:直径1.6mm,100个,各孔中心距20mm; 2.金属插棒:直径1.5mm,长度20mm,110个; 3.记时:1ms~9 999s,4位数字显示,内藏式整体结构; 4.记时开始与结束可按键,也可以由金属棒插入左上角第1个孔与右上角后1个孔自动进行; 5.实验用镊子:1把。 图2-1 手指灵活性测试仪

图2-2 手指灵活性测试仪面板示意图 四、实验内容 1.金属插棒放入左侧槽中,优势手拿起右侧槽中的镊子; 2.被试用镊子将左侧槽中的金属棒插入实验板的圆孔中,插入顺序分以下四种: ①先插开始位,从上至下,再从下至上,……依次逐列插入,最后插终止位; ②先插开始位,从上至下,再从第2列开始由上至下,……依次逐列插入,最后插终止位; ③先插开始位,从左至右,再从第2行由右边第一个开始至左,……依次逐行插入,最后插终止位; ④先插开始位,从左至右,再从第二行开始由左至右,……依次逐行插入,最后插终止位; 记时会自动开始,到插终止位时结束,并记录插入100个棒所需时间于表2-2; 3.每次重新开始需按“复位”键清零 五、数据整理与分析 1.测量数据 表2-2 手指的灵活性测定数据 顺序 ①②③④ 次数 1 2 3 4 平均时间

单链表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单链表 专业班级:11软会四班 指导教师:吉宝玉 日期:2012 目录 一、实验目的 (2) 1、 (2) 2、 (2) 二、实验内容 (3)

三、实验基本要求(软、硬件) (3) 四、算法设计思想 (3) 1、 (3) 2、 (3) 3、 (3) 4、 (3) 5、 (3) 6、 (3) 7、 (3) 8、 (3) 五、算法流程图 (4) 六、算法源代码 (4) 七、运行结果 (9) 1、 (9) 2、 (10) 3、 (11) 4、 (11) 5、 (11) 6、 (12) 7、 (12) 8、 (13) 9、 (13) 八、收获及体会 (14)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并掌握单链表的结构特点和相关概念; 2、学会单链表的基本操作:建立、插入、删除、查找、 输入、撤销、逆置、求前驱和后继等并实现其算法。

二、实验内容 利用头插建立一个带头结点的单链表,并用算法实现该单链表的插入、删除查找、输出、求前驱和后继、再把此单链表逆置,然后在屏幕上显示每次操作的结果当所有操作完成后能撤销该单链表。 三、实验基本要求(软、硬件) 用VC++6.0软件平台,操作系统:Windows XP 硬件:内存要求:内存大小在256MB,其他配置一般就行。 四、算法设计思想 1、定义一个创建链表的函数,通过该函数可以创建一个链表,并为下面的函数应用做 好准备。 2、定义输出链表的算法,通过对第一步已经定义好的创建链表函数的调用,在这一步 通过调用输出链表的函数算法来实现对链表的输出操作。 3、定义一个遍历查找的算法,通过此算法可以查找到链表中的每一个节点是否存在。 4、定义查找链表的每一个前驱和后继,通过定义这个算法,可以很容易的实现对链表 的前驱和后继的查找工作。 5、定义插入节点的算法,通过定义这个算法,并结合这查找前驱和后继的算法便可以 在连链表的任意位置进行插入一个新节点。 6、定义删除节点的操作,这个算法用于对链表中某个多余节点的删除工作。 7、定义一个逆置单链表的操作,通过定义这个算法,可以逆置输出单链表。 8、定义一个撤销链表的算法,这个算法用于删除单链表中的所有节点,使链表为空。

环境生物学复习试题1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5个,10分) 光化学烟雾: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叫做光化学烟雾。 氧化应激(OS)是指体内氧化与抗氧化作用失衡,倾向于氧化,导致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蛋白酶分泌增加,产生大量氧化中间产物。氧化应激是由自由基(活性氧自由基(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NS)在体内产生的一种负面作用,并被认为是导致组织损伤、衰老和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共代谢作用:只有在初级能源物质存在时微生物才能进行有机物的生物降解过程。 硝化作用:是好氧条件下在无机化能硝化细菌作用下氨被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 生物转化:指污染物进入生物机体后在有关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 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并形成一些分解产物或衍生物的代谢变化过程。 氧垂曲线:在河流受到大量有机物污染时,由于有机物这种氧化分解作用,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随着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内,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来溶解氧水平,可绘制成一条溶解氧下降曲线,称之为氧垂曲线。 固定化酶:通过物理吸附法或化学键合法将水溶性酶和固态的不溶性载体相结合,使酶变成不溶与水但仍保催化活性的衍生物。 BOD5 每日容许摄入量(ADI)最高容许浓度(MAC)PM2.5 混合功能氧化(MFO)相Ⅰ反应相Ⅱ反应污泥负荷(Ls)污泥沉降比(SV) 二、填空(每空1分,共约40分) 1.土壤中,硫酸盐在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将硫酸盐还原成硫化氢。 2.污染物经完整皮肤吸收,脂/水分配系数接近的化合物最容易经皮肤吸收。 3.微宇宙法是研究污染物在生物、、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水平上的生物效应的一种方法。标准化水生微宙的实验容器为L。 4.大肠菌群是较好的水质粪便污染的指示菌,其检验方法有和两种。 5.MFO代谢有机化合物,转化成低毒易溶的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但有的则变成高毒甚至致癌物。 6.劣质磷肥,除含大量重金属外,三氯乙醛的含量也很高;氯乙醛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迅速转为,其毒性大于三氯乙醛。 7.排泄主要途径是,随尿排出;其次是经通过消化道,随粪便排出,挥发性化学物还可经呼吸道,随呼出气排出。 8.对于能发生生物浓缩的外源性物质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 难以生物降解(2) 具有亲脂性。 9.铅被机体吸收后90%沉积在骨骼中;有机氯农药蓄积在脂肪组织中。 10.生物对环境的污染效应有①病原微生物的危害,能使人动物及植物致病;②水体富营养化;③污染生物的代谢产物,使其他生物中毒,食品污染等。 11.评价微生物污染状况的指标可用细菌总数和链球菌总数;测定大气污染的细菌总数的方法有:沉降平皿法;吸收管法;撞击平皿法;滤膜法。 12.一定剂量的化学物质A和B分别引起某动物15%和40%的死亡率,经A和B同时作用于100只活的动物,若A和B具有独立作用,那么将死亡只;若A和B具有相加作用,那么将死亡只。 13.为了探明环境污染物对机体是否有蓄积毒作用,致畸、致突变、致癌等作用,随着毒理

土壤植物地理学课教学大纲

土壤植物地理学实验课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程体系设置 二、教学大纲 土壤植物地理学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作为自然地理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主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土壤学和植物学基础知识,即土壤的基本性质与土壤的发育,植物的形态与植物的基本类群;土壤与植物间相互作用关系;土壤植被的分布规律;世界土壤与植被分布的类型几方面的内容。(二)、教学目的 该门课程将土壤地理学和植物地理学作为一个统一整体进行讲授。教学目的是使同学掌握土壤与植物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规律、分布特点及土壤与植物之间在形成、分布等方面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以及土壤植被系统对自然地理环境及地理环境其它各要素尤其是与气候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三)使用教材 1、土壤地理学朱鹤健何宜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植物地理学(第三版)武吉华张绅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四)考核方式 实验操作

(五)实验课内容 实验编号00903001 实验名称显微镜的使用及植物细胞观察 实验学时3 实验目的认识及学习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内容(1)、显微镜结构的认识 (2)、使用显微镜应注意的事项 (3)、洋葱表皮细胞的观察 实验编号00903002 实验名称植物组织观察 实验学时3 实验目的认识及学习玉米根尖纵切片结构。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内容(1)、观察玉米根尖纵切片 (2)、绘玉米根尖组织结构图 实验编号00903003 实验名称植物茎的构造 实验学时3 实验目的认识及学习南瓜茎横切片结构。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内容(1)、观察南瓜茎横切片 (2)、绘南瓜茎内部构造图 实验编号00903004 实验名称植物叶的构造 实验学时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