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国家标准介绍-洪永聪-09.08.1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8 其他:刻度尺、 网匙、茶匙、烧水壶 、电炉、塑料桶等。
4.3 用水
审评用水的理化指标及卫生指标参照GB 5749执行。 同一批茶叶审评用水水质应一致。
4.4 人员
茶叶审评人员应获有《评茶员》国家职业 资格证书,或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 身体健康,个人卫生条件好。 审评过程中不能使用化妆品,禁止吸烟。
4.2.3 评茶盘:木板或胶 合板制成,正方形, 23cm边长*3.3cm边高; 盘的一角开有缺口,缺口 呈倒等腰梯形,5cm上高 *3cm下高;涂以白色油漆 ,要求无气味。 4.2.4 分样盘:木板或胶 合板制成,正方形, 23cm边长*3.3cm边高; 盘的两端各开一缺口,涂 以白色油漆,要求无气味 。
5.3 审评方法
5.3.1 外形审评方法: 将200~300g样茶倒入 评茶盘中,双手握住 茶盘对角,一手要拿 住样盘的倒茶小缺口 ,用回旋筛转法,使 盘中茶叶分出上、中 、下三层,用目测、 手感等方法,通过调 换位置、反复查看比 较外形。
5.3.2 茶汤制备方法:称取样茶3.0~5.0g投 入审评杯内,茶水比为1:50,注满沸水, 加盖,计时;到规定时间后,将杯内茶汤 滤入审评碗内,留叶底于杯中。 审评顺序:开汤后,按香气(热嗅)、汤 色、香气(温嗅)、滋味、香气(冷嗅) 、叶底的顺序逐项审评。
不同茶类茶汤的冲泡时间
茶类 普通(大宗)绿茶
名优绿茶 红茶 乌龙茶(条型、拳曲型 、螺钉型) 乌龙茶(颗粒型) 白茶
冲泡时间/min 5
4 5 5 6 5
黄茶
5
5.3.3 内质审评方法
看汤色:用目测法审 评茶汤,审评时应注 意光线、评茶用具对 茶汤审评结果的影响 ,随时可调换审评碗 的位置以减少环境对 汤色审评的影响。
25%
花茶
袋泡茶 粉茶
20
10 10
5
20 20
35
30 35
30
30 35
10
10 0
6.2.2 结果评定:根据计算结果审评的名次 按分数从高到低的次序排列。 如遇分数相同者,则按“滋味→外形→香 气→汤色→叶底”的次序比较单一因子得 分的高低,高者居前。
因子
档次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来自百度文库
品质特征
各类茶品质因子评分系数(%)
茶类 名优绿茶 大宗绿茶 功夫红茶 红碎茶 乌龙茶 黑散茶 黑压制茶 白茶 黄茶 外形(a) 25 20 25 20 20 20 25 25 25 汤色(b) 10 10 10 10 5 15 10 10 10 香气(c) 25 30 25 30 30 25 25 25 25 滋味(d) 30 30 30 30 35 30 30 30 30 叶底(e)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3 术语和定义
3.1 茶叶感官审评 sensory evalution of tea:审评人员运用正 常的视觉、嗅觉、味 觉、触觉的辨别能力 ,对茶叶产品的外形 、汤色、香气、滋味 与叶底等品质因子进 行审评,从而达到鉴 定茶叶品质的目的。 3.2 粉茶tea powder: 磨碎后颗粒大小在 0.076mm(200目) 及以下的直接用于食 用的茶叶。
嗅香气:一手持杯, 一手持盖,靠近鼻孔 ,半开杯盖,轻嗅或 深嗅,每次持续2~3秒 ,反复1~2次;嗅香气 应以热嗅、温嗅、冷 嗅相结合进行。
尝滋味:用茶匙从审 评碗中取一浅匙吮入 口中,茶汤入口在舌 头上循环滚动,使茶 汤与舌头各部位充分 接触,并感受刺激, 随后将茶汤吐入吐茶 桶或咽下;茶汤温度 一般在50℃左右较合 评味要求。
七档制审评方法
七档制

较高 稍高 相当
评分 +3 +2 +1 0
说明
差异大,明显好于标准样品
差异较大,好于标准样品 差异不大,稍好于标准样品 与标准样品相当
稍低
较低 低
-1
-2 -3
差异不大,稍差于标准样品
差异较大,差于标准样品 差异大,明显差于标准样品
6.2 茶叶品质顺序排列
6.2.1 评分:茶叶品质顺序的排列样品应在两只 以上,评分前工作人员对进行分类、密码编号, 审评人员在不了解茶样的来源、密码条件下进行 盲评,根据审评知识与品质标准,按外形、汤色 、香气、滋味和叶底“五因子”,采用百分制, 在公平、公正条件下给每个茶样每项因子进行评 分,并加注评语,评语应引用GB/T 14487的术语 。 结果计算:茶叶审评总得分 Y=A*a+B*b+C*c+D*d+E*e。
主要起草人:龚淑英 、鲁成银、刘栩、赵 玉香、沈红、郭雅玲 、吴继红、赵镭、顾 志雷。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茶叶感官审评的审评条件、 审评方法及审评结果与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茶叶的感官审评。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8302:茶 取样 GB/T 14487: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5 审评
5.1 取样方法 5.2 审评内容 5.3 审评方法
5.1 取样方法
按照GB/T 8302规定执行。 匀堆取样法:将该批茶叶拌匀成堆,然后从堆的 各个部位分别扦取茶样,扦样点不得少于八点。 就件取样法:从每件上、中、下、左、右五个部 位各扦取一把小样,并查看样品间品质是否一致 。 对角线四分法:将扦取的原始茶样充分拌匀后, 用对角四分法扦取茶样,扦样点不得少于五点。
各类成品茶品质审评因子
外形 茶类 红茶 绿茶 乌龙茶 白茶 黑茶 黄茶 花茶 袋泡茶 粉茶 形状 A1 √ √ √ √ √ √ √ √ √ 整碎 B1 √ √ √ √ √ √ √ √ × 净度 C1 √ √ √ √ √ √ √ √ √ 色泽 D1 √ √ √ √ √ √ √ √ √ 香气 E1 √ √ √ √ √ √ √ √ √ 内质 汤色 F1 √ √ √ √ √ √ √ √ √ 滋味 G1 √ √ √ √ √ √ √ √ √ 叶底 H1 √ √ √ √ √ √ √ √ ×
4.2.5 叶底盘:黑色小木 盘或白色搪瓷盘;小木盘 为正方形, 10cm边长 *1.35cm边高,供评审精 制茶用;搪瓷盘为长方形 , 23cm边长* 17cm边宽* 3.0cm边高,一般供审评 初制茶和名优茶叶底用。
4.2.6 称量用具:天平 ,感量0.1g。 4.2.7 计时器:定时钟 或特制砂时计,精确 到秒。
10%

乙 丙 甲 乙 丙 甲 乙 丙
嫩香,嫩栗香,清高,花香
清香,尚高,火工香 尚纯,熟闷,老火或青气 鲜醇,甘鲜,醇厚鲜爽 清爽,浓厚,尚醇厚 尚醇,浓涩,青涩 细嫩多芽,嫩绿明亮,匀齐 嫩匀,绿明亮,尚匀齐 尚嫩,黄绿,欠匀齐
90~99
80~99 70~79 90~99 80~99 70~79 90~99 80~99 70~79 10% 30%
细嫩,形美,嫩绿或翠绿或深绿,油润,匀整,净度好 较细嫩,墨绿或黄绿,较油润,尚匀整,净度较好 嫩度稍低,暗褐或灰绿或偏黄,较匀整,净度尚好
评分 90~99 80~99 70~79 90~99 80~99 70~79
评分系数 25%
外形 (a)
汤色 (b) 香气 (c) 滋味 (d) 叶底 (e)
嫩绿或浅绿,明亮 尚绿或黄绿,明亮 深绿或黄绿,欠亮或浑浊
4.2 用具
4.2.1 审评台:干评台 为80cm-90cm高 *60cm-75cm宽,台面 为黑色亚光;湿评台 为75cm-80cm高 *45cm-50cm宽,台面 为白色亚光;审评台 长度视实际需要而定 4.2.2 审评杯碗:白色 瓷质,大小、厚薄、 色泽一致,可分为初 制茶(毛茶)审评杯 碗、精制茶(成品茶 )审评杯碗、乌龙茶 审评杯碗
6.1.2 合格判定:以成交样品或(贸易)标准样 品相应等级的色、香、味、形的品质要求为水平 依据,按规定的“八项”审评因子和审评方法, 将生产样品对照(贸易)标准样品或成交样品逐 项对比审评,判断结果按“七档制”方法进行评 分。 结果计算:茶叶审评总得分 Y=A1+B1+C1+D1+E1+F1+G1+H1。 结果判定:任何单一审评因子中得-3分者判为不 合格;总得分≤-3分者为不合格。
4 审评条件
4.1 环境 4.2 用具 4.3 用水 4.4 人员
4.1 环境
审评室:座南朝北, 北向开窗。面积不得 小于15m2。 室内色调:白色或浅 灰色,无色彩、无异 味干扰。 室内温度:宜保持在 15℃~27℃。 室内光线:应柔和、 自然光、明亮,无阳 光直射。自然光线不 足时,应有辅助照明 ,辅助光源光线应均 匀、柔和、无投影。 噪声控制:评茶时, 保持安静。控制噪声 不得超过50dB。
鲜味涩味
评叶底:将杯中冲泡 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 中,加入适量清水, 让叶底漂浮起来;用 目测、手感等方法审 评叶底。
6 审评结果与判定
6.1 对样审评 6.2 茶叶品质顺序排列
6.1 对样审评
6.1.1 级别判定:对照一组标准样品,比较 未知茶样品与标准样品之间某一级别在外 形和内质的相符程度(或差距)。 级别判定公式:未知样品的级别=(外形级 别+内质级别)÷2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国家标准介绍
洪永聪 青岛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T 23776-2009
发布时间:2009年5 月12日。 实施时间:2009年9 月1日。 发布单位: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 检验检疫总局、中国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 会。
起草单位:浙江大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 叶研究所、农业部茶 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 中心、中华全国供销 合作总社、杭州茶叶 研究所、国家茶叶质 量监督检验中心、中 国农业大学、福建农 林大学、中国标准化 研究院。
5.2 审评内容
5.2.1 审评因子 名优茶和初制茶审评因子:包括茶叶的外 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等“五项因 子”。 精制茶审评因子:包括茶叶外形的形态、 色泽、匀整度和净度,内质的汤色、香气 、滋味和叶底等“八项因子”。
5.2.2 审评因子的审评要素 外形审评:干茶的条索、嫩度、色泽、匀整度、 净度等。 汤色审评:茶汤的颜色种类与色度、明暗度、清 浊度等。 香气审评:香气的类型、浓度、纯异、持久性等 。 滋味审评:茶汤的浓淡、厚薄、醇涩、纯异和鲜 钝等。 叶底审评:叶底的嫩度、色泽、明暗度、匀整度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