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大熊猫的保护现状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对大熊猫的保护现状及对策
【摘要】: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被誉为“中国国宝”。全世界野生大熊猫现存大约1590只左右。由于大熊猫存在繁殖困难,所以对大熊猫的保护及物种的
延续,有很大的困难。近些年来,我国已经采取了各种措施保护大熊猫,大熊猫
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数量逐渐增加,但是在大熊猫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关键字】:大熊猫保护;成绩;问题;阶段措施;对策
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属熊科,现存的主要栖息地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全世界野生大熊猫现存大约1590只左右。成年熊猫长约120~190厘米,体重85到125公斤,适应以竹子为食的生活。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可爱模样深受全球大众的喜爱,在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成立时就以大熊猫为其标志,大熊猫俨然成为物种保育最重要的象征,也是中国作为外交活动中表示友好的重要代表。
由于大熊猫存在繁殖困难,所以对大熊猫的保护及物种的延续,有很大的困难。近些年来,我国已经采取了各种措施保护大熊猫,大熊猫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数量逐渐增加,但是在大熊猫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 取得的主要成绩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各级政府和动物保护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国大熊猫保护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逐步扭转了大熊猫数量急剧减少的趋势,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1 自然保护区建设初具规模,有效地保护了大熊猫的数量
目前,国家为了保护大熊猫,在国内建立55个自然保护区,分别是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四川王朗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佛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勿角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甘肃陇南文县白水江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文县尖山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武都裕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迭部多儿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阿夏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彭州白水河国家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崇州鞍子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都江堰龙溪虹口国家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宁陕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插岗梁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黑水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四川成都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这些保护区保护濒临灭绝的大熊猫,使大熊猫避免被猎人捕杀,让大熊猫的数量多起来,让大熊猫从灭绝的边缘回来,好好成长。有利于提高大熊猫的环境容纳量。同时,这些自然保护区还起到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改善环境的重要作用。
1.2 组织实施了拯救工程,濒危物种得到恢复
组织实施“中国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工程”以来,大熊猫栖息地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有效地遏制了野外大熊猫种群下降的趋势,大熊猫移地保护取得了重大突破,全国共繁殖大熊猫64胎96仔,成活61仔。朱从1981年重新发现时的7只,已经发展到目前的203只,正逐步摆脱灭绝的危险,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岷山、邛崃山、秦岭、凉山等地的大熊猫主食竹发生了大面积集中连片开花,严重威胁野外大熊猫生存,很多大熊猫个体因饥饿、疾病而死亡。针对这种严峻形势,国务院全面部署,林业部采取非常措施,四川、陕西和甘
肃三省以及大熊猫分布区地方政府都成立了保护抢救大熊猫组织,建立专业巡逻队、救护队、监测站和收容点等专业保护组织60多个,从事专业保护工作的人员达到千余人。同时,社会各界和国际组织的大力支持,兴起了抢救“国宝”大熊猫热潮。据不完全统计,1983年到2007年底,全国共抢救病饿大熊猫287只,其中救活210多只,经治疗康复后放回野外的大熊猫123只。1990年以后,随着大熊猫栖息地开花的竹林逐渐恢复,抢救工作也逐步转入正常保护阶段。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以中国卧龙、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大熊猫救护中心和北京动物园为重点的全国圈养大熊猫的基地。政府大熊猫保护部门加强大熊猫人工繁育,已经解决发情难、配种难、存活难这三大难题。
1.3 连续开展全国性大熊猫资源调查
为掌握大熊猫资源和保护状况,中国政府野生动物主管部门-国家林业局分别于1974年至1977年,1985年至1988年,1999年至2003年底连续开展了三次全国范围内的大熊猫资源调查。2004年6月结束的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大熊猫分布范围有所扩大,栖息地状况有所改善,种群数量有所增长。截至2003年底,全国野生大熊猫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范围内的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凉山六大山系,包括16个地(市、州)、45个县(市、区)、194个乡镇;栖息地总面积为230多万公顷;野外大熊猫种群数量为1590余只。
1.4 实施重点工程,以保护大熊猫
1992年国家计委批准国家林业局组织实施为期10年的《中国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工程》。工程的实施在本底资源调查、基础设施建设、人员综合能力建设、保护宣传教育、大熊猫资源救护与监测、人工饲养繁殖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工程以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为重点,规划从1992年到2002年完善已建的13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新建14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建设17条大熊猫保护走廊带;在32个县建立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管理站;加强大熊猫圈养繁殖和生态研究为重点的科学研究。
1998年国家开始组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对包括四川、陕西和甘肃省在内的西部省区全面实行天然林禁伐,撤销或转产国有森工企业,对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起到了十分关键性的保护作用。
2001年12月,作为全国性林业六大工程之一,国家林业局启动了“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再次将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列为重点保护物种继续给予重点保护。
1.5 加强大熊猫保护管理体系建设
我国大熊猫保护的行政管理体系,是由中央、省、市(州)、县和自然保护区自上而下五级管理机构形成。国家林业局主管全国大熊猫保护工作,各级地方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大熊猫保护管理工作。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在有大熊猫分布的16个市和45个县,都已设立了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机构,负责辖区内的大熊猫保护工作。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全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大熊猫分布省、市(州)、县(市)林业部门基本上都建立了专(兼)职保护机构,而且基础设施建设、人员能力建设、巡护、救护、监测、社区共管、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都在稳步发展。
1.6 大熊猫的迁地保护
大熊猫的迁地保护,是对大熊猫就地保护的有利辅助,就是以野外大熊猫个体为建群者,在人工条件下发展圈养种群数量,达到能够自我维持的最小规模。在圈养种群达到一定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