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教育管理问题及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教育管理问题及策略

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

然要求,也是职业教育最优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职业院校,开展校企

合作、工学结合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开展校企合作的主体无外乎就是

学校和企业,但最终的落脚点仍然在学生身上,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

技能型的人才。就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这一环节是不到

位的,严重影响了校企合作对学生培养的实际成效。因此,在校企文

化融合的背景下,改变高职院校传统教育和管理模式,顺应职业教育

环境的变迁和发展趋势,成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者迫切需

要解决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的意义

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关键在于学校与企

业的紧密配合,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校企合作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可以为企业储备优秀的可用之才,提升企业员工

整体的素质,可以使培养的人才适应企业、行业、社会的需要,缩短

员工和企业的磨合期,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和劳动成本,有力地提升

企业的竞争力。由此可以看出,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的模式,对学校

和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校企合作的关键是建设实训基地,实训基

地可以分为校外实训基地或者顶岗实习企业和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

地两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

设备资金支持,以学校为主组织实训的校企合作模式。校外实训基地,则是由学校选派教师指导、组织学生到企业生产车间一线开展实习或

工作,场地、设备、技术都由企业提供,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的校企

合作模式。例如作者所在学院与中百集团、海信科龙集团的合作,各

年级成立了中百班和科龙班,校企合作班要求以“准员工”模式管理。不过,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在两种校企合作过程中,其内容和模式有较

大的区别。对于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而言,因地点在学校范围之内,进行教学和管理的教育者几乎全部由校内专业教师和行政管理人

员担当,加上其管理与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和学校日常开展的教育管理

工作无异,这样的校企合作毫无创新性。而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学生教

育管理工作,则有其特殊性。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

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将工学结合模式定位为“生产劳动和社会实

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并引导性地规定了内容,即要求“引导建立

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增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

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

顶岗实习”,同时规定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

和考核方法。也就是说,校企合作中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地点在企业,

时间为半年或更长,内容是将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一体化,主体则是

学校和企业双方。这就产生了一个全新的课题———生产型实训基地

学生教育管理问题。因此,我们所开展的教育管理工作,不仅要研究

学生的特点、学校的教育规律,还要研究企业的特点与规律,这样才

有助于深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校企合作中学生教育和管理存有的问题

1、对校企合作中学生教育和管理主体认识的模糊

从企业角度来看,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企业不再是外在辅助条件,而是办学模式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当前很

多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的合作关系仅仅把企业作为教育过程的一部分

载体,致使企业处于被动地位。而真正的校企合作应该是全方位的合作,即企业要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而且在选拔人才、制定课程、学业考核等方面都要反映企业自身

的需求,从而充分体现出企业的能动作用。从学校角度来看,高职院

校在建立学生管理制度、学生行为规范甚至组织学生活动中不仅要考

虑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共性,更应考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一般来说,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应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等,并能够解

决生产实际操作难题。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

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责,但是如果没有企业的参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的培养就是一句空话。而现实中,很多学校管理者和企业都往往认为,

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要在学校课堂或者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

进行,企业主要是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这样的想法,割裂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统一关系。

2、校企合作中学生教育管理制度构建滞后及越位与缺位现象严重

高等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念指导下建立或重构办学模

式时,要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和潜力重构。而很多学校为了形成某种

模式生搬硬套,不考虑自身情况,不仅思想认识、课程、管理、实习

机制等方面欠缺,在学生教育管理上更是重视不够,其结果往往是学

生苦、学校累、企业也抱怨不已。当前,在校企合作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很多合作协议的起草、合作机制的构建、合作步骤的实施、合作

活动的安排往往都是以学校为主,由学校来组织安排,企业仅仅被动

地配合校方的工作。学校的“越位”导致企业参与高职院校的办学积

极性明显不高。此外,学校与企业缺乏有效的联动,将学生投入企业后,对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心理、企业文化等没有跟进

实施教育,对学生实习中出现的怕吃苦、不安心、不好学、动手能力

不强的问题也没有很好的引导和解决。学校的“缺位”导致学生实习

的积极性不高。

三、构建全程式校企合作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建议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本文认为关键要增强学生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构建全程式校企合作学生教育管理模式:重视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前

的教育和学习,增强实习期间的教育和管理,严格实习后的考核评价,这样才能确保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的目标落到实处。

1、工学结合及顶岗实习前的教育管理

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因为高职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

处于自我觉醒、自我确立的阶段,思想格外活跃,观念容易改变。比

如一些学生可能会对工学结合不理解“,为什么不是别人去而是我去”、“是不是学校送我们到企业从中得利”等。另外,还有一些学

生在接到参加工学结合任务后踌躇满志,但又感到自己缺乏专长,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