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静态分析测试

合集下载

液体表面张力实验中的测量与分析方法

液体表面张力实验中的测量与分析方法

液体表面张力实验中的测量与分析方法液体表面张力是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导致的现象,是液体的特性之一。

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研究液体表面张力的测量与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液体表面张力实验中常用的测量与分析方法。

一、静态测量方法静态测量方法是一种直接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常用的实验装置是杜邦曲线法。

该方法主要通过在一个U型毛细管中放入被测液体,测量液体被曲线塞的液柱高度来确定表面张力。

根据公式可以计算出液体表面张力值。

静态测量方法的优点是测量结果准确可靠,但缺点是需要专业的实验仪器和较长的操作时间。

此外,静态测量方法对实验环境的要求较高,如温度、湿度和大气压等因素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需要进行校正和控制。

二、动态测量方法动态测量方法是一种间接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通过测量液滴或液膜的形态变化来计算表面张力。

常用的方法有静滴法和振动滴法。

静滴法是将被测液体滴入一悬停位置稳定的水滴中,通过观察液滴的形变来计算液体表面张力。

该方法的优点是实验操作简便,结果可重复性好。

但是,静滴法的滴液速度对测量结果有一定影响,需要进行修正。

振动滴法是利用水平悬挂的液滴在外界振动作用下的变形来测量表面张力。

该方法通过测量液滴的振荡频率和振幅来计算表面张力。

振动滴法的优点是对实验环境要求相对较低,但是需要专业的实验设备和较高的实验技术。

三、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是一种计算液体表面张力的方法,通过模拟液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来获得表面张力的数值。

该方法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可以对不同温度、压力和溶质浓度等条件下的液体表面张力进行预测和分析。

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模拟液体分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能够得到比实验更详细的信息。

但是,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需要高性能计算机,计算量大,时间长。

同时,模拟结果对模拟参数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影响,需要专业知识指导。

综上所述,液体表面张力实验中常用的测量与分析方法包括静态测量方法、动态测量方法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

《GPS静态测量》课件

《GPS静态测量》课件

GPS在地面变形监测中的 应用
介绍GPS如何用于监测地表的变 形和地质灾害。
GPS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
研究GPS如何改进交通运输系统 的效率和安全性。
GPS未来发展
GPS未来发展方向
探讨GPS技术在技术、应用 和精度等方面的未来发展趋 势。
GPS与其他导航技术的 比较
对比GPS与其他导航技术的 优劣和适用性。
1
GPS接收机与天线
2
讲解GPS接收机和天线在静态测量中的
选择和使用。
3
GPS数据处理及结果评定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讨论GPS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和如何评 定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GPS静态测量流程
详细介绍GPS静态测量的步骤和流程。
GPS底座和流动站测量方法
介绍GPS测量中底座和流动站的布设方 法和测量技术。
GPS静态测量实验
1 静态测量实验设计
介绍GPS静态测量实验的设计考虑和方法。
2 实验数据采集与处理
讲解GPS测量实验中如何采集和处理测量数 据。
3 数据分析结果展示
4 实验成果评价
展示分析GPS测量数据后得出的结果和结论。
评价GPS静态测量实验的成果和可行性。
GPS测量应用案例
GPS在地质测量中的应用
探索GPS如何在地质测量中提供 高精度定位和监测数据。
GPS在社会发展中的作 用
分析GPS对社会发展、经济 和科技的影响和作用。
《GPS静态测量》PPT课 件
在本次PPT课件中,我们将介绍GPS静态测量的基础原理、流程和实验,以 及其在地质测量、地面变形监测和交通运输等领域中的应用,还展望了GPS 未来的发展方向。

东南大学物理实验 静态拉伸法测弹性模量的误差分析

东南大学物理实验  静态拉伸法测弹性模量的误差分析

2011大学生物理实验研究论文静态拉伸法测弹性模量的误差分析(东南大学 自动化学院,南京 211100 )摘 要: 用Mathematica 处理数据,得到一条拟合线。

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系统误差,提出改进方法,减少实验误差。

关键词: 数据处理;系统误差;改进方法Analysis on the Result Error s of Measuring ElasticModulus by Static Stretching Method(College of Automation, nanjing 211100)Abstract: Through using computer software Mathematica to process experimental data, we can get fitting curve.Discusseing thefactors which may influence measurement results in the experiment and raises some improvements in order to obtain a more accurate measurement result.key words: Data processing; System error;Improvement弹性模量是工程材料重要的性能参数,从宏观角度来说,弹性模量是衡量物体抵抗弹性变形能力大小的尺度,从微观角度来说,则是原子、离子或分子之间键合强度的反映。

静态拉伸法测弹性模量是一种传统的测量方法,但是实验过程中,存在金属丝拉伸不均匀的现象,而且由于金属丝拉伸过程变化较小,对于画图存在一定的误差,我考虑用Matlab 画出图像,进行分析。

1 实验原理胡克定律指出,对于有拉伸压缩形变的弹性形作者简介:王丽,女,1993,自动化,yx-wangli@.体,在弹性范围内,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即F式中比例系数E 称为材料的弹性模量,它是描写材料自身弹性的物理量.改写上式则有、(1)① 可见,只要测量外力F 、材料(本实验用金属丝)的长度L 和截面积S ,以及金属丝的长度变化弹性 量,就可以计算出弹性模量E 。

晶体管射极跟随器静态分析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晶体管射极跟随器静态分析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晶体管射极跟随器静态分析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晶体射极跟随器的特性及测试方法
2、进一步学习放大器各项参数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
DZX-1型电子学综合实验装置一个、TDS1002示波器一个、数字万用表一个、色环电阻一个、螺丝刀一把、导线。

三、心得体会
晶体射极跟随器的原理,它是一个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它具有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电压放大倍数接近于1,输出电压能够在较大范围内跟随输入电压作线性变化以及输入、输出信号同相等特点。

输入电阻Ri图1电路Ri=rbe+(1+β)RE如考虑偏置电阻RB和负载RL的影响,则Ri=RBrbe+(1+β(RERL)由,上式可知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电阻Ri比共射极单管放大器的输入电阻Ri=RB,rbe要高得多,但由于偏置电阻RB的分流作用,输入电阻难以进一步提高。

等速肌力测试实验报告

等速肌力测试实验报告

等速肌力测试实验报告等速肌力测试实验报告引言:肌力是衡量一个人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而等速肌力测试是一种常用的评估肌力的方法。

本实验旨在通过等速肌力测试,探究不同因素对肌力表现的影响,并分析测试结果。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了双臂肌力测试仪进行等速肌力测试。

实验对象为20名健康成年男性,年龄在20-30岁之间。

实验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静态肌力测试和动态肌力测试。

实验一:静态肌力测试静态肌力测试是通过测量实验对象在特定动作中的最大肌力来评估其肌力水平。

实验对象分别进行了俯卧撑、握力和深蹲的静态肌力测试。

结果分析:通过统计实验对象在静态肌力测试中的成绩,我们发现不同动作对肌力表现的影响是不同的。

在俯卧撑测试中,实验对象的平均成绩为30次;在握力测试中,实验对象的平均成绩为35kg;在深蹲测试中,实验对象的平均成绩为50次。

这表明不同动作对肌力的要求和表现是有差异的。

实验二:动态肌力测试动态肌力测试是通过测量实验对象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特定动作的次数来评估其肌力水平。

实验对象进行了仰卧起坐、跳跃和引体向上的动态肌力测试。

结果分析:通过统计实验对象在动态肌力测试中的成绩,我们发现不同动作对肌力表现的影响同样是不同的。

在仰卧起坐测试中,实验对象的平均成绩为40次;在跳跃测试中,实验对象的平均成绩为50次;在引体向上测试中,实验对象的平均成绩为15次。

这表明不同动作对肌力的要求和表现也是有差异的。

讨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动作对肌力的要求和表现是有差异的。

俯卧撑、握力和深蹲等动作对上肢和下肢肌力的评估有着不同的作用。

2. 动态肌力测试相对于静态肌力测试,更能反映出肌肉的爆发力和持久力。

3. 个体差异对肌力表现有一定的影响。

不同个体的体质和训练程度会导致肌力水平的差异。

结论:等速肌力测试是一种有效的评估肌力水平的方法。

通过对静态肌力和动态肌力的测试,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动作对肌力的要求和表现,并为制定个体化的训练计划提供依据。

I-2: 静态法测定无水乙醇的饱和蒸汽压及蒸发焓的计算-误差分析作业

I-2: 静态法测定无水乙醇的饱和蒸汽压及蒸发焓的计算-误差分析作业

实验I-2:静态法测定无水乙醇的饱和蒸汽压及蒸发焓的计算
姓名:学号:所在学校:提交作业日期:
实验操作误差分析:
1.溶液要加热到沸点以上几分钟后在降温测试,目的是什么?如沸腾的时间不够会产生的误差分析?
2.如果等压计没有达到水平点,读数提前,分析产生的误差?
3.如果系统密闭性有少量的漏气,对实验结果产生的误差分析?
4.恒温槽的温度若没有校正,温度偏高,对结果产生的误差分析?
作业要求:
1.每完成一个实验的网络学习,向实验主讲教师提交作业;
2.采用WORD文稿形式完成作业内容,向老师邮箱提交作业;
3.提交作业后及时与主讲老师沟通交流。

岩石的力学特性及静态试验分析

岩石的力学特性及静态试验分析

岩石的力学特性及静态试验分析本文论述了岩石介质的受力破坏形态与强度,之后选取花岗岩进行静力学试验,将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进行比较,得出二者的一致性,并说明了二者存在差异的原因。

标签:岩石;力学特性;静态试验;强度1.岩石的力学特性1.1岩石的受力变形特性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其变形按性质分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图是岩石典型的完整应力应变曲线。

根据曲率变化,可将岩石变形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微裂隙压密阶段。

岩石中原有的裂隙在荷载的作用下逐渐被压密,曲线呈上凹形,曲线斜率随应力增大而逐渐增大,表示微裂隙的变化开始较快,随后逐渐减慢。

A点对应的应力称为压密极限强度。

对于微裂隙发育的岩石,本阶段比较明显,但对于致密岩石而言,很难划出这个阶段。

(2)弹性变形阶段。

岩石的微裂隙进一步的闭合,空隙被压缩,原有的裂隙没有新的发展,也没有产生新的裂隙,应力应变基本上成正比关系,曲线近于直线,岩石变形以弹性为主。

B点对应的应力称为弹性极限强度。

(3)裂隙的发展和破坏阶段。

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强度后,岩石中产生新的裂隙,同时已有裂隙继续发展,应变的增加速率超过应力的增加速率,应力应变曲线的斜率逐渐降低,并成曲线关系,体积变形由压缩转变为膨胀。

应力增加,裂隙进一步扩展,岩石局部破损,且破损范围逐渐扩大形成贯穿的破裂面,导致岩石破坏。

C点对应的应力达到最大值,称为峰值强度或单轴极限抗压强度。

(4)峰值后阶段。

岩石破坏后,经较大的变形,应力下降到一定程度开始保持常数,D点对应的应力称为残余强度。

岩石的变形性能一般用弹性模量和泊松比两个指标来表示。

弹性模量是在单轴压缩条件下,轴向压应力和轴向应变之比。

弹性模量越大,变形越小,说明岩石抵抗变形的能力越强。

岩石在轴向压力作用下,除产生轴向压缩外,还会产生横向膨胀。

这种横向应变与轴向应变之比,称为岩石的泊松比。

泊松比越大,说明岩石受力后的横向变形越大,岩石的泊松比一般都在。

1.2岩石的强度岩石的抗压强度:岩石在单向压力作用下抵抗压碎破坏的能力。

静态测试实验报告

静态测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静态测试方法,对软件代码进行质量评估,以发现潜在的错误和缺陷,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静态测试是一种不执行程序代码的测试方法,通过分析代码结构、语法、逻辑和接口等,评估代码的质量。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20193. 编程语言:C++4. 静态测试工具:Checkmarx、SonarQube三、实验内容1. 测试准备(1)选择待测试的代码:本次实验选择了一个简单的C++项目,包含主函数和几个辅助函数。

(2)安装静态测试工具:根据项目需求和工具特点,选择了Checkmarx和SonarQube作为静态测试工具。

(3)配置测试环境:设置静态测试工具的参数,包括代码路径、测试级别、报告格式等。

2. 静态测试执行(1)Checkmarx测试:- 运行Checkmarx工具,对代码进行静态扫描。

- 分析扫描结果,识别出潜在的缺陷和错误。

- 根据缺陷类型和严重程度,对代码进行修改和优化。

(2)SonarQube测试:- 将代码导入SonarQube平台,配置代码库和项目信息。

- 运行静态测试,生成测试报告。

- 分析报告,识别出代码中的缺陷和潜在风险。

3. 缺陷分析通过Checkmarx和SonarQube的测试结果,发现以下几类缺陷:(1)语法错误:例如,缺少分号、括号不匹配等。

(2)逻辑错误:例如,条件判断错误、循环条件错误等。

(3)编码规范问题:例如,命名不规范、代码格式不统一等。

(4)潜在安全风险:例如,SQL注入、XSS攻击等。

4. 缺陷修复根据测试结果,对代码进行修改和优化,修复以下缺陷:(1)修复语法错误:例如,添加缺失的分号、修正括号不匹配等。

(2)优化逻辑:例如,修正条件判断错误、调整循环条件等。

(3)改进编码规范:例如,统一命名规范、调整代码格式等。

(4)加强安全防护:例如,添加输入验证、使用安全编码规范等。

静态时序分析实验

静态时序分析实验

静态时序分析实验实验一建立.synopsys_pt.setup文件和Run.tcl文件一、建立一个配置文件.synopsys_pt.setup1、进入PTLab1目录,打开文本编辑器(gedit),为PrimeTime建立一个配置文件,并将其命名为.synopsys_pt.setup。

Linux%> cd ~/SYNOPSYS/PTLab_2008.11/PTLab1Linux%>gedit .synopsys_pt.setup2、添加命令,分别创建完成以下功能的快捷命令:●生成setup的时序分析报告alias rt {report_timing}●生成hold的时序分析报告alias rtm {report_timing -delay min}●命令“history”的快捷命令alias h {history}●控制页面模式打开alias page_on {set sh_enable_page_mode true}控制页面模式关闭alias page_off {set sh_enable_page_mode false}3、添加命令,先屏蔽CMD-029信息,然后使用unalias命令确保没有用“q”作为“quit”的快捷命令,再打开CMD-029信息屏蔽。

suppress_message CMD-029unalias q {quit}unsuppress_message CMD-0294、添加命令,保存最近使用的200条命令。

history keep 2005、添加命令,打开“行编辑模式”。

set sh_enable_line_editing true6、添加命令,屏蔽ENV-003信息。

suppress_message ENV-0037、添加命令,载入./tcl_procs目录下的所有Tcl文件。

foreach each_proc [glob -nocomplain ./tcl_procs/*.tcl] {source $each_proc}8、保存创建的配置文件.synopsys_pt.setup,关闭gedit。

静态程序分析实验报告

静态程序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静态程序分析实验目的:1. 理解静态程序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使用静态分析工具对程序进行错误检测和漏洞扫描的方法。

3. 通过实验加深对代码质量、安全性和性能优化的认识。

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编程语言:C/C++3. 静态分析工具:SonarQube实验内容:1. 程序编写2. 静态分析工具配置3. 静态分析执行与结果分析4. 问题修复与验证一、程序编写为了进行静态分析实验,我们编写了一个简单的C语言程序,如下所示:```c#include <stdio.h>int main() {int a = 10;int b = 20;int sum = a + b;printf("The sum of a and b is: %d\n", sum);return 0;}```二、静态分析工具配置1. 下载并安装SonarQube。

2. 创建一个新的项目,并配置项目源码路径。

3. 添加C/C++作为项目语言。

4. 配置代码库扫描规则,选择合适的规则集。

5. 启动SonarQube服务器。

三、静态分析执行与结果分析1. 将编写的程序添加到SonarQube项目中。

2. 执行代码库扫描。

3. 查看静态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如下:- 代码复杂度:该程序较为简单,没有复杂的逻辑结构,代码复杂度适中。

- 代码质量:程序结构清晰,命名规范,没有明显的代码质量问题。

- 安全性:程序中没有发现明显的安全漏洞。

- 性能:程序执行效率较高,没有明显的性能瓶颈。

四、问题修复与验证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没有发现任何需要修复的问题。

因此,我们不需要进行问题修复。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静态程序分析实验,我们了解了静态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学会了如何使用SonarQube等工具对程序进行错误检测和漏洞扫描。

以下是我们从实验中得到的几点体会:1. 静态分析是一种有效的代码质量保证手段,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潜在的问题,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安全性。

静态声场分析实验报告

静态声场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静态声场分析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大学声学实验室实验小组成员:张三、李四、王五、赵六一、实验目的1. 理解静态声场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掌握静态声场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分析静态声场在不同空间条件下的分布规律。

4. 评估声场质量,为声学设计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静态声场是指声源停止发声后,声波在空间中传播形成的稳定声场。

在静态声场中,声压级、声强级、声功率级等声学参数在空间中呈现一定的分布规律。

本实验通过测量不同位置处的声学参数,分析静态声场的分布特性。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声级计:用于测量声压级、声强级等声学参数。

2. 距离测量仪:用于测量声源与测点之间的距离。

3. 声学测试软件: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

4. 声源:音箱(无源)。

5. 信号源:音频信号发生器。

6. 音频功率放大器。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准备工作:将实验场地划分为若干个测点,并标记好每个测点的位置。

2. 声源放置:将音箱放置在实验场地中心位置,确保声源与测点之间的距离相等。

3. 信号输入:将音频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接入音箱,调节信号源输出功率,使音箱输出声压级为70dB。

4. 数据采集:使用声级计测量每个测点的声压级、声强级等声学参数,并记录数据。

5. 数据处理:使用声学测试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绘制声场分布图。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声压级分布:在实验场地中心位置,声压级达到最大值;随着距离的增加,声压级逐渐降低。

在距离音箱较远的位置,声压级接近于背景噪声水平。

2. 声强级分布:声强级随距离的增加呈指数衰减,且在实验场地中心位置达到最大值。

3. 声功率级分布:声功率级在实验场地中心位置达到最大值,随着距离的增加逐渐降低。

4. 声场质量评估:根据实验结果,该实验场地静态声场质量较好,符合声学设计要求。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静态声场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分析了静态声场在不同空间条件下的分布规律,为声学设计提供了参考。

ttl与非门的静态参数测试

ttl与非门的静态参数测试

实验一TTL 与非门的静态参数测试实验报告By kqh from SYSU一、实验数据及数据分析1.低电平输出电源电流I CCL和高电平输出电源电流I CCH及静态平均功耗P:I CCL:测试电路如图1(a)所示,测得I CCL为I CCH:测试电路如图1(b)所示,测得I CCH为 mAP:P===W=图1(a)图1(b)数据分析:低电平输出电源电流 I CCL比高电平输出电源电流 I CCH高,符合理论预测。

2.输入短路电流I IS和输入漏电流I IH:I IS(或I IL):测试电路如图2(a)所示,测得I IS为I IH:测试电路如图2(b)所示,电流过小,多用电表无测量示数图2(a)图2(b)数据分析:输入短路电流I IS和输入漏电流I IH分别是和无示数,均比较小,说明前级门电路带负载的个数较多。

3.输出高电平U OH及关门电平U off测试电路如图3所示,测得U OH为则当输出电压为90%U OH()时,测得输入电压(即关门电压)为图34.输出低电平U OL及开门电平U on测试电路如图4所示,测得U OL为调整输入电压,测得开门电平U on为图4数据分析:综合实验3、4可知,74LS00 的跳变电压在在之间,高电平为,低电平为。

5.测试TTL与非门的电压传输特性u i(V)0U0(V)u i(V)U0(V)u i(V)234U0(V)用MATLAB拟合,u0关于u i的函数图像,如图5所示00.51 1.52 2.53 3.540.511.522.533.54TTL 与非门的电压传输特性v ovi图5图像分析:在高电平输出范围内,随输入电平增大,输出电平轻微减小;在低电平输出范围内,输出电平基本不随输入电平变化而变化。

输入电平在左右时,输出电平出现跳跃,与实验3、4结果基本相符 6. 平均传输延迟时间t pd测试电路如图6(a)所示,输出波形如图6(b)所示。

图6(a)图6(b)数据分析:由波形图中读得T=,则二、实验思考题1、TTL与非门和CMOS与非门有何异同点答:TTL 与 CMOS 的相同点是:a.都是与非逻辑元件,可以实现与非逻辑功能b.输出端都可以悬空c.都有输出高电平UOH、关门电平Uoff、输出低电平UOL及开门电平Uon等参数TTL 与 CMOS 的不同点是:a.TTL与非门的闲置输入端可以悬空,悬空时相当于接高电平。

瓦楞纸箱强度的静态仿真分析及试验研究

瓦楞纸箱强度的静态仿真分析及试验研究

瓦楞纸箱强度的静态仿真分析及试验研究新型瓦楞纸箱的应用普及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它的强度、重量和空间利用率都比传统的木箱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对于新材料和形状的结构,缺乏系统的强度验证,这是新型瓦楞纸箱应用普及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研究了以瓦楞纸箱为例的强度静态仿真分析,以及进一步的试验研究进行验证,为新型瓦楞纸箱的实际使用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首先,本文介绍了瓦楞纸箱的结构形式、纸张材料和其他影响强度因素的选择。

研究发现,与采用传统材料所制作的木箱相比,采用抗拉纤维纸和抗压纤维纸制作的瓦楞纸箱具有更高的强度和更轻的重量,从而充分体现瓦楞纸箱的优势。

其次,本文着重介绍了静态仿真分析的方法,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瓦楞纸箱的抗压、抗拉等多种竖直和水平力学分析,以及变形特性的模拟分析,有效地分析了瓦楞纸箱的强度特性和变形性能,为瓦楞纸箱的运用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最后,本文给出了瓦楞纸箱静态强度仿真分析的试验研究,对实物瓦楞纸箱进行加载、变形和实际强度等测试,测试结果与数值仿真分析的结果相符,实验数据的一致性为瓦楞纸箱的真实使用提供了实际参考。

综上所述,以瓦楞纸箱强度的静态仿真分析及试验研究为研究的本文内容,结合有限元分析软件和实际试验,全面分析了瓦楞纸箱的力学特性和变形性能,为新型瓦楞纸箱应用普及提供了有力依
据。

未来,将继续深入研究瓦楞纸箱的物理性能及其强度特性,不断改进相关技术,以期为新型瓦楞纸箱应用提供更多突破性的技术支持。

实验一-基本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一-基本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和任务1.加深对基本共射放大电路放大特性的理解;2.学习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参数的测量方法;3.了解电路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和静态调试方法;4.学习放大电路交流参数的测量方法;5.学习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介绍图1-1为基本共射放大电路原理图,图1-2是其直流通路。

+12v^l2V!U!Rc!RbWjk33k2k2 3 3即哄:U0&06SC4±OilClUSOul图1-1基本共射放大电路图1 -2直流通路首先,对该电路作直流分析。

分析图1-2的直流通路,可得到如下直流工作参数的关系表达式:V-U BECC(1-1) °I B R O(1-2) M BC(1-3) IVoRUgxcEcUr(RAR)LcoA?(1-4) uUiz式中,r是三极管的交流输入电阻。

它可用下式近似估算:”26(,))(1加300・(1-5) bJE其中,I是三极管的射极静态电流,单位是毫安(mA)。

z三、实验内容和数据记录1.静态工作点参数测试在静态测量时,暂时不要将交流信号接入电路。

(1)观察R对静态工作点参数的影响。

W二12V, R二2 kQ, R分别取33k Q、100k Q、200kQ、300kQ. 600kQ o用万能表亦分别测量各个R阻值下的静态工作点参数,将测量结果填入表1-1,并据U的大小来判断“°三极管的工作状态。

表1-1R(Q) 33k 100k 200k 300k 600k、(V) "放大工作状态饱和饱和饱和饱和R增大时,U如何变化静态工作点向哪个区域移动a (2)观察RC对静态工作点参数的影响V =12V, R二600kQ, R分别取2kQ、Q,用万能表分别测量每一个R阻值下的静以“态工作点参数,将测量结果填入表1-2中,确定三极管的工作状态。

1-2表RC增大时,UCE有何变化E对U的影响。

ocV分别取3V、6V、12V,分别测量出在E<“ 3 6 12 R使V为6V。

静态测试实验报告

静态测试实验报告

静态测试实验报告静态测试实验报告引言静态测试是软件测试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对软件代码、文档、设计等进行检查和分析,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错误,以提高软件质量。

本实验旨在通过进行静态测试,评估一个简单的软件程序的质量,并提供相关的实验报告。

实验背景本次实验选择了一个简单的计算器程序作为测试对象。

该程序能够实现基本的四则运算功能,并具备一定的界面交互。

通过对该程序进行静态测试,我们可以了解在代码实现和设计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并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实验过程1. 静态代码分析首先,我们对计算器程序的源代码进行静态代码分析。

通过阅读代码,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个问题:a. 变量命名不规范:部分变量命名不符合命名规范,不易于理解和维护。

b. 冗余代码:部分代码存在冗余,影响代码的可读性和性能。

c. 逻辑错误:部分代码中存在逻辑错误,导致程序运行结果不符合预期。

2. 文档评估除了对源代码进行分析,我们还评估了计算器程序的相关文档,包括用户手册和设计文档。

通过评估,我们发现以下问题:a. 用户手册不完善:用户手册中缺少对程序使用方法的详细说明,对用户来说不够友好。

b. 设计文档不清晰:设计文档中对程序的架构和模块划分描述不够清晰,不利于后续的维护和扩展。

实验结果基于以上的静态测试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实验结果:1. 代码优化:针对代码中的变量命名不规范和冗余代码问题,我们进行了优化和改进。

通过重新命名变量和删除冗余代码,提高了代码的可读性和性能。

2. 逻辑修复:通过对逻辑错误的分析和修复,我们确保了程序运行结果的正确性。

3. 文档改进:根据对用户手册和设计文档的评估,我们对文档进行了改进和完善。

添加了详细的使用说明和清晰的架构描述,提升了用户体验和程序的可维护性。

讨论与总结静态测试是软件测试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软件代码和文档的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错误,提高软件的质量和可维护性。

本次实验中,我们对一个简单的计算器程序进行了静态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了优化和改进。

编程语言静态分析与代码审查实验报告

编程语言静态分析与代码审查实验报告

编程语言静态分析与代码审查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静态分析与代码审查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掌握静态代码分析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会进行代码审查并改进代码质量。

二、实验设备与工具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以下设备和工具进行实验:1. 计算机:配置Windows 10操作系统的台式电脑。

2. 静态代码分析工具:使用了Coverity和PMD两款静态代码分析工具。

3. 编程语言:实验中使用Java语言编写代码进行实验。

4. 文本编辑器:使用IntelliJ IDEA作为编程环境。

三、实验步骤1. 下载、安装和配置静态代码分析工具Coverity和PMD。

2. 编写一个简单的Java程序,包括一些常见的代码质量问题,如空指针引用、不规范的命名、未使用的变量等。

3. 使用Coverity对编写的Java程序进行静态分析,并记录下分析结果。

4. 使用PMD对编写的Java程序进行代码审查,发现和修复潜在的代码质量问题。

5. 根据Coverity和PMD的分析结果,改进代码质量并重新进行静态分析和代码审查。

四、实验结果分析1. 静态代码分析工具Coverity的分析结果显示,在编写的Java程序中发现了三处潜在的空指针引用问题,两处不规范的命名问题,以及一个未使用的变量问题。

通过Coverity提供的建议,及时修复了这些问题,提高了代码的健壮性和可维护性。

2. PMD工具进行代码审查后,发现了编写的Java程序中存在的代码块过长、未使用的变量、不规范的命名等问题,及时优化和重构了这些代码,使得代码更加清晰易懂。

3.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理解了静态分析与代码审查的重要性,这些工具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并改进代码中的潜在问题,提升软件质量和开发效率。

五、实验总结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静态代码分析工具进行代码审查,并在此基础上改进代码质量。

通过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静态分析与代码审查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不可或缺性,这有助于我们编写更加健壮、可维护的代码。

第三章 静态分析指标试题

第三章 静态分析指标试题

第三章静态分析指标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空1分,共1000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现象总体内容不同,分为和.2、销售利润率指标属于相对指标,成本利润率属于相对指标.3、人均粮食生产量属于指标,人均粮食消费量属于指标。

4、比较相对指标的数值常用表示。

5、平均指标反映了总体分布的水平。

6、总量指标是最基本的统计指标,可以派生出指标和指标。

7、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称为平均数,众位数和中数称为平均数。

8、计划完成相对指标是与计划数之比.9、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和两大因素的影响。

10、属于同一总体中不同数量对比的相对指标有和。

1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标志总量和。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1000分)。

1、平均指标2、离散系数3、标准差4、极差5、算术平均数6、平均差7、中位数8、标志变异指标9、众数10、相对指标11、结构相对指标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1分,共1000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前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什么条件下,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结果相同()A、权数不等B、权数相等C、变量值相同D、变量值不同2、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其标志变动度,这时需分别计算()A、标准差系数B、平均差C、全距D、均方差3、已知某公司下属企业数、工人数、每个企业某月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要计算该公司月平均产值计划完成程度,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其权数是()A、计划产值B、实际产值C、工人数D、企业数4、一个由许多部分组成的总体,各部分所占比重之比是( )A、结构相对指标B、比例相对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比较相对指标5、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是()A、同一总体不同部分对比B、总体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C、总体单位数量标志值之和与总体单位总数对比D、不同总体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6、某厂1996年完成产值2000万元,1997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0万元,超额完成计划()A、5.5%B、5%C、115.5%D、15.5%7、算术平均数与众数的相对大小是()A、算术平均数大于众数B、算术平均数小于众数C、算术平均数等于众数D、无法比较8、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9、某企业的总产值计划比去年提高11%,执行结果提高13%,,则总产值计划完成提高程度为()A、13%B、2%C、2.25%D、2.29%10、反映不同总体中同类指标对比的相对指标是()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11、我国人口中,男女人口的性别比为106:100,这是()。

玻璃静态分析实验报告

玻璃静态分析实验报告

玻璃静态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玻璃的静态分析研究,了解玻璃在静力学条件下的力学特性。

通过实验可以获得玻璃的破坏模式、极限强度等重要参数。

二、实验原理玻璃材料在静态加载的过程中,通常会发生各种不同的力学行为,包括弹性、塑性、破坏等。

为了研究这些行为,本实验采用了常见的三点弯曲实验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将玻璃试样放在两个托架之间的平台上,施加一个均匀分布的力,通过测定载荷-位移曲线和试样的破坏模式,可以分析出玻璃的力学性质。

三、实验装置与试验步骤1. 实验装置本实验使用的装置主要包括三点弯曲实验台、托架、试样、测力计、位移计和数据采集系统。

2. 试验步骤a) 准备试样:根据实验要求,制备符合要求的玻璃试样。

试样的尺寸为20cm长、2cm宽、0.5cm厚。

b) 装置设置:将试样放在实验台上,调整托架位置和试样间距,使得试样位于托架上方的中央位置。

c) 测力计和位移计安装:将测力计和位移计安装在实验装置上,并校准仪器。

d) 施加载荷:逐渐增加施加在试样上的载荷,在每个载荷点停留足够的时间,使试样在该载荷下达到平衡状态。

e) 测量载荷和位移:在每个载荷点处,记录载荷和位移的数值,并绘制载荷-位移曲线。

f) 分析破坏模式:在实验过程中,观察试样的破坏模式,包括是否发生裂纹、破碎等情况,并记录破坏模式的特点。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载荷-位移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载荷-位移曲线如下图所示。

(插入载荷-位移曲线图)从载荷-位移曲线可以看出,玻璃试样在施加载荷过程中,初始阶段位移较小,载荷逐渐增加。

当载荷达到一定值时,试样开始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位移急剧增加。

最终,试样在达到极限载荷后破裂。

2. 破坏模式观察试样的破坏模式可以发现,通常情况下玻璃试样会发生裂纹并最终破碎。

裂纹通常从试样的中央部位开始,沿着试样的长边或宽边方向扩展。

当载荷逐渐增加时,裂纹逐渐扩展,直至试样破裂。

五、实验结论通过玻璃静态分析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玻璃在静力学条件下具有弹性和塑性变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