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话语权]话语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话语权]话语权

【保证书】

(1) [话语权]鉴定古玩艺术品谁最有话语权

不久前,一场陶瓷艺术品保真拍卖会在江西南昌举行,36件现当代景德镇陶瓷艺术品拍出5415万元。今年春拍,诸如此类保证拍品出自作者之手、由作者直属亲戚作保证或者保真的拍卖会层出不穷,对于新入场买家来说,有了这种“保证书”的护航才敢“下水”。然而,在行家的心目中,只有自掏腰包、摔过跟头吃过“药”的人才有话语权,作者或者作者亲属的鉴定未必就是保障。

行业调查

疑问一:艺术家本人一定能鉴定自己的作品吗?

在今年的春季大拍中,收藏“生力军”的新入市对2012年艺术品市场是一个利好的消息。不过由于古代和近现代书画鉴定门槛较高,收藏新手通常会先追捧在世艺术家的作品,并且为保障自己的利益而想出各种保真手段,即使通过

画廊购买艺术品,也一定会要求中介引见作者本人以求保险。“我一般会要求画商提供作者跟画的合照,但是现在连照片也不靠谱了,非得自己亲自见见画家才放心。”刘先生刚刚入行收藏书画,最重要原则就是有画家的亲口保证才敢掏腰包,“当然,万一连艺术家也把假画当真说,那我就没办法了,大多数画家应该都不会撒谎吧?”

对此,书画行家金戈告诉笔者,很多画家本人已经不乐意再为画作拍照留念了:“画家也学精了,一见买家上门买书画,一开口就先表明买画可以,但不能拿画照相。”原来,不少画家也吃过亏,“证明照”上的画作被造假者“狸猫换太子”换成假画栽了赃。难道作品的真假就完全靠作者的一句话而定吗?

中国戏曲学院中国画教授周志龙表示:每个艺术家的性格不同,对待自己作品的态度也因人而异,有的艺术家甚至还能清楚记得自己在哪一年哪个地方画过什么作品。不过,说到作者是否能鉴定自己的作品,周志龙用“亲生儿女”来形容作品之于作者的意义:“正常情况下画家还是能从风格和细节识别自己的作品,这就跟认自己的儿女一样自然。有的画家说认不出自己的作品,可能说的不是实话。画家不该自毁少作,因为没有哪一个艺术家不是一步步成熟的,没有哪一

个不是作品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变化。”

“但不能把画家当做专门的鉴定家。”周志龙发现很多艺术家的共同点就是只管画画,有自己的技术特点,但对自己艺术的研究和整理不太在意,只追求效果,而鉴定家尤其注重在技术层面研究用笔的特点。比如齐白石不同时期的虾子有几根胡须,画家自己未必自觉。周志龙认可市场上的不少真行家,但认为大名头的专家收费鉴定反而不可信。

金戈则对于部分频频出现的大收藏家颇为不屑:“所谓大收藏家的眼光未必一定准。他们未必真的对所有门类、所有书画作者都在行。鉴定真假最权威的还是作者本人,第二权威的应该是作者的直系亲属。而且有的藏家自己掏钱买到假画,当然也不承认自己是假画。藏家手上有假、拍卖行有假,并不是大家心里不清楚,而是这些画已经形成流通,大家都掏过钱了,只要能一手接一手就可以了,没人会真的再去追究真假问题。” 而令周志龙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伪造名家画作在国外是重罪,但在中国,即使艺术家“打假”,拍卖行却往往还是坚持上拍。“这也是一些在世艺术家知道自己的‘作品’漫天飞也不主动打假的原因。”金戈如此说道。

景德镇陶瓷艺术家余勐教授也认为,作者和直系亲属是

最好的鉴定者,不过陶瓷与书画情况不同,陶瓷的数量相对少,鉴定陶瓷比鉴定书画相对更为准确。其次,很多人相信作者子女的鉴定意见,但是一件艺术品的鉴定要看具体情况而定——有的艺术家的子女仍然从事艺术这个行业,有的从事其他行业,没有继承父母的艺术事业,这种鉴定意义区别很大。

景德镇陶瓷世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陆涛教授表示,自己也曾遇到过别人送东西来给他鉴定的情况:“有些是自己早年在瓷厂工作时候留下的作品,我基本还是能看出真伪的。我鉴定自己作品不收费,因为觉得没这个必要,不过一般情况下我也不会补发证书,除非见到自己某一年创作的还不错的东西,或者跟某个藏家关系特别好,才会以证书、合影等方式‘著录’。”

疑问二:儿子能否鉴定“老子”?

周先生的父亲是知名岭南画家周波,他从小在这个圈子里长大,又曾就读于美院,除了熟知和了解父亲的作品外,也对关山月、黎雄才的作品很熟悉,“因为我的双重身份,我认为我就能鉴定自己父亲的作品。”而不少拍卖行也是找到画家的亲属帮忙鉴定送拍的作品。“中国书画比较特殊,鉴定真

假不是只看签名和图章那么简单,而是看风格、用笔、用墨的娴熟程度。画家的子女对父母的画风熟悉,尤其本身也是从事艺术行业的,感觉更为精准。”

陶瓷艺术家李青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菊生的儿子,他认为艺术家对于自己的作品更为熟悉,自己鉴定最合适,但如果作者不在世,责任就落在其家人身上:“应该说作者的亲人在鉴定上有优势。”他透露,每年都有人拿他父亲的作品前来鉴定,其中不乏“一眼假”的赝品,但只要有一定欣赏水平的人,都能看得出来,因为真品和赝品在用笔功力上差别很大。李青强调鉴定还是要基于鉴定者艺术修养的基础,如果艺术家的子女从事非艺术行业,缺乏艺术修养,鉴定自己父亲的作品时只能对风格面貌有所了解,无法准确鉴定。

陆涛之父陆如以文雅的青花著称,那么同为艺术家的儿子是否有十足的把握鉴定父亲的作品?“鉴定父亲的作品绝非十拿九稳,也得分情况。”陆涛表示,自己能比较明晰地分辨父亲近十几年的作品,因为风格、面貌和技法非常熟悉,但对于具有父亲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风格特点的作品则不敢打包票,“父亲的作品笔法精到、老练厚重、设色清新、有文雅气度,我只能鉴定特点最鲜明的那些。”

如果不是鉴定真假,而是鉴定艺术水准,李青认为,“第三者”的眼光就会更加准确:“每个人看待艺术都有自己的出发点和角度,欣赏过程里会容纳进自己的东西来解析绘画中的信息,甚至能产生新颖的见解。作者在艺术绘画过程中,是一种纯感悟性的创作,不会上升到理论层面上,而且作者都会受到多年的艺术修养形成的习惯性思维,难以形成理论和文字,而这些只有第三方才能解读,才能从理论和艺术的角度进行提炼,并把这些传递给另外的人。”

业内声音

“保真”不如“保珍”

对于市场上纷纷推出的“保真”拍卖,行家邝根明颇有微词:“我反对这种‘保真’。如果是家属保真,你信不信?那种为了利益不客观鉴定的家属我也碰得多了。画家本人的可信程度比较高,但是画家老了,记忆不清晰了呢?所以说市场中推出的保真就是一个商业手段而已,‘保真’不好玩。”他认为,市场还存在另一种保真,譬如推出一些当代不出名的画家的作品:“如果推出美院学生作品,当然能‘保真’。虽然不可排除以后里面有一些前途不可估量的名家,但是光做这个意义不大,要真能保证那些市场最热门的艺术品,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