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精选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语言运用精选及答案
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
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 与自己相处的前提是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② 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选择,应当自觉培养自省、敬畏、慎独意识,排出外界纷扰对内心的侵袭。

③ 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能否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④ 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学习,不断用新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 、(1)请提取第① 句的宾语部分。

(2)第③ 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3)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在第④ 句的横线上。

(只填序号)
A.丰富自己B.充实自己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学习,不断用新知识、。

【答案】(1)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2)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3)B;A
【解析】【分析】(1)这个句子的主语是“与自己相处的前提”,谓语动词是“是”,宾语应为“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2)这个句子一面对两面,应该删去“能否”。

(3)“充实”是“使内容丰富”的意思,应该是先充实自己,在此基础上才能丰富自己。

故选BA。

故答案为:⑴ 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

⑵ 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⑶ B;A
【点评】⑴ 本题题考查的是语法知识的理解能力。

考生要对结合题意,仔细辨析,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并且要会运用。

⑵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和修改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词语意思的理解,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判断。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西汉刘邦曾住在汉江上游之汉中,被封为汉王,建立的朝代名“汉”。

我们这个民族为“汉族”,使用的语言为“汉语”,文字为“汉文”。

章太炎先生说:“中国又称华夏,就因华山和夏水(今汉江)得名。

”是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将汉民族的血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汉江万古流,她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

周封熊绎“子男五十里”,在汉江流域建立了楚国,几代楚人在荆山披荆斩棘,使楚国逐渐强大。

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艰苦创业的开拓精神,令人景仰。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25 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汉江”为描述对象,运用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答案】(1)
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

(2)示例一:汉江是一条神奇的纽带,让华夏子孙心心相印,血脉相连。

示例二:几千年来,汉江守护着华夏一隅,涵养着民族精神,见证着历史变迁。

【解析】【分析】(1)这道题分别抓住“西汉刘邦曾住在汉江上游之汉中,被封为汉王,建立的朝代名‘汉'。

我们这个民族为‘汉族 '和”“汉江万古流,她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即可
概括出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2)写作时,要紧扣材料中汉江与华夏子孙,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来写。

同时注意运用修辞。

如汉江如一条纽带,维系着华夏儿女,让炎黄子孙血脉相连。

故答案为:⑴ 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

⑵ 示例一:汉江是一条神奇的纽带,让华夏子孙心心相印,血脉相连。

示例二:几千年来,汉江守护着华夏一隅,涵养着民族精神,见证着历史变迁。

【点评】⑴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段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材料,提取关键语句,抓中心句进行概括。

⑵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能力,考生要读懂要求,注意紧扣材料和修辞的运用。

3.学校举行“悦读文化周”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红楼梦》第四十回中,刘姥姥二进贾府,受到款待,家席上,“凤姐手里本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二镶银箸,按席摆下”,“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

同学们发现“筷子”的称呼有变化,于是做了一番探究,以下是同学们的两个发现:一是称呼的变迁。

“筷子”最早称为“箸”,因“笔”与“住”、“蛀”同音,江浙皖一带的船民担心船被停住、被蛀,于是反其意称“箸”为“快儿”。

又因为大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筷子”。

二是筷子的形状、构成、长度很有文化内涵。

筷子一头圆,象征天,一头方,象征地,对应天圆地方——这是古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

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这是古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

中国人遊守太极和阴阳的理念,认为万事万物都由两个对立面组成,阴阳结合成对出现,意味着完美的结果。

所以,有人开玩笑说,在餐厅里呼唤服务生“拿一双筷子吧”,那肯定是中国人;如果说“拿两根筷子吧”,那一定是外国人。

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寓意为①这是古人对生活的朴素理解,也是生活的智慧。

(1)在横线处填上你的理解。

(2)“箸”和“筷”都属于哪种造字法?()
A.会意B象. 形C指. 事D形. 声(3)对“箸”到“筷”的称呼变化,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答案】(1)示例一:人有七情六欲。

示例二:做事要有分寸。

(2)D
(3)“箸”到“筷”的演变,寄托着人们祈求平安顺利、吉样的心愿。

【解析】【分析】(1)根据筷子文化的意蕴和对筷子文化的了解来分析作答。

“七寸六分长”,代表人有“七情六欲”,是不同于一般动物的情感动物,也时刻提醒人们吃饭时要节制
不当的欲望。

(2)“箸”和“筷”都是上形下声,属于“形声字”,选D。

(3)结合对材料的理解来分析,“筷子”称呼的变迁是因为江浙皖一带的船民的心理需
求,寄托着人们祈求平安、顺利、吉样的心愿。

故答案为:⑴ 示例一:人有七情六欲。

示例二:做事要有分寸。

⑵D ⑶ “箸”到“筷”的演变,寄托着人们祈求平安顺利、吉样的心愿。

【点评】⑴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了,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本,读懂文化意蕴,结合相关的文化进行分析回答。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基本的语法知识要掌握,并且能够运用。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要求考生结合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

4.“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背,激起了同学们探月的热情,学校就此举办“携手嫦娥落月,梦系中华强国”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小题。

(1)对以下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图1 :
图2 :
图3:
图4:
A.图1 笔法圆润流畅,笔画均匀,粗细基本一致,特点是“因形立意”。

B.图2 由小篆演变而来,书写效果略微宽扁,奔放纵逸,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C.图3 由隶书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画平正。

D.图4 是介于楷、草之间的一种书体,书写时笔画之间相互牵连。

(2)下列词语中“月”字的意思与其他三组不同的一项是()
A.日积月累
B. 披星戴月
C. 月明风清
D. 山高月小
(3)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是挂在天上的一首诗,会拨动我们的心弦,牵动我们的情思。

②“酒缺月无味,景无月不美”,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形象,它是一切美的想象的总汇。

③ 新月如眉,让人想起玉阶伫立楚楚动人的月下佳人,构成一种恬淡婉约的宁
静之美;④ 烟月迷蒙,弥漫着难以名状的轻忧淡愁,构成一种朦胧凄楚之美;⑤ 花月披离,余香袅袅,象征典雅艳丽之美;⑥ 皓月当空,通脱潇洒,象征雄浑高古之美⋯⋯⑦由此,在中国人心里,月亮不又是一幅绝美的画吗?
A.第① 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月亮是触发人们内心情感的美好形象。

B.第② 句引用“酒缺月无味,景无月不美”,强调月亮一直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形象,表达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C.第③④⑤⑥句运用排比,形象地写出了月亮丰富的文化内涵及美感。

D.第⑦ 句运用比喻和反问,生动有力地表现出中国人心里因为有了如画的月亮而喜悦的心情。

(4)阅读第三组整理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从远古神话“嫦娥奔月”开始,中国人的“飞天之梦”已经做了几千年。

2019 年1 月3 日,以中国神话中的月亮女神命名的“嫦娥四号”探测器(由着陆器与巡视器组成)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的预选区域(甲)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并按计划完成了与月球车“玉兔二号的分离。

接下来“玉兔二号”将执行一系列探测任务,并向地球传回关于月球背面岩石和尘埃的更多信息。

为① 国际交流合作(乙)扩大开放共享,“嫦娥四号”不仅携带了中国的实验项目,还搭载了荷兰、德国、瑞典和沙特阿拉伯四国的科学载荷。

国外媒体密切关注的同时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欧洲航天局国际关系部门负责人卡尔·伯奎斯特说:“ ② ,这将让世界更加了解月球。

” ① 对文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和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着陆(zhu 载荷(hé)“加”的第一笔是撇
B.着陆(zh á)o 载荷(hè)“加”的
第一
笔是撇
C.着陆(zhu ó)载荷(hè)“加”的
第一
笔是横折钩
D.着陆(zh á)o 载荷(hé)“加”的
第一
笔是横折钩
② 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词句,最恰当的一项

A. ① 增进② 嫦娥四号是第一次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
B.①提高② 嫦娥四号是人类探测器第一次在月球背面着陆
C.① 提高② 嫦娥四号是第一次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
D.① 增进② 嫦娥四号是人类探测器第一次在月球背面着陆③ 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A.(甲)破折号(乙)逗号B.(甲)破折号(乙)分号C.(甲)冒号(乙)分号D.(甲)冒号(乙)逗号④ 请你阅读材料,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嫦娥会天外嫦娥
下联:玉兔_______ 玉兔
(5)下列关于“月”的诗句与作者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宋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风”)直到夜郎西——李白——唐
C.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甫——唐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宋
(6)请你在下列语句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嫦娥四号(①______ )填补了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② ________ )将
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

虽然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的壮举,但是我国的航天事业依然任重道远。

【答案】(1)B
(2)A
(3)D
(4)C;D;A;玉兔寻(觅、探、测、拍)月背玉兔;
(5)C
(6)不但(不仅);而且(还)
【解析】【分析】(1)B.项赏析“奔放纵逸”有误,奔放纵逸的是草书字体。

图2 为隶书,隶书注重横向取势和绞转用笔,既雄阔严整,又舒展灵动,内紧外松、自然茂密。

(2)A.日积月累:一天天、一月月不断积累。

BCD项中“月”均指月亮。

故选A。

(3)D 项分析“表现出中国人心里因为有了如画的月亮而喜悦的心情”有误。

这句话突出在中国人心里,月亮本身就是一幅绝美的画,表达对月亮的喜爱与赞美。

(4)① 正确读音为:着陆(zhu ó)、载荷(hè)。

“加”的笔顺为:横折钩、撇、竖、横折、横,所以“加”的第一笔是横折钩。

故选C。

② 增进是一个现代词语,意思是增强、加
深、推进。

“提高”意思是使位置、程度、水平、数量、质量等方面比原来高。

根据① 处语境,应用“增进”一词。

名词前修饰语的排列顺序一般为:限定词——数量词——描绘词(大小,长短,形状,新旧,颜色)——出处——材料性质、类别。

“人类探测器”是限定词,“第一次” 是数量词,所以排前面。

故选D。

③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甲】处后面的“艾特肯盆地”是对前面“月球背面的预选区域”的解释说明,所以用破折号;【乙】处是短暂停顿,用逗号。

故选A。

④ 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对联的知识分析作答。

对联的要求实际上是运用对偶的修辞格:一是字数要相等,二是词性相当,三是结构相称,四是节奏相应。

尤其要注意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还有上下联词句结构、意义相关,数量短语对数量短语,仄起平落等等。

本题上联“嫦娥会天外嫦娥”中“会”是动词,根据文中内容“接下来‘玉兔二号 '将执行一系列探测任务,并向地球传回关于月球背面岩石和尘埃的更多信息。

”可用“测”来对。

“天外”是形容词,所以可根据“月球
背面”拟写下联。

示例:玉兔测月背玉兔。

(5)C项有误。

正确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唐。

(6)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

“填补了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之间是递进关系,所以可填写:“不但⋯⋯而且⋯⋯”或“不
仅⋯⋯还⋯⋯”。

故答案为:⑴ B;⑵ A;⑶D;
⑷C;D;A;玉兔寻(觅、探、测、拍)月背玉兔;
⑸C;
⑹不但(不仅);而且(还)。

【点评】⑴ 对书法作品的欣赏,要积累各个名家作品的行文特点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

⑵本题考查对词语一词多意的辨析能力。

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且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

⑶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及作用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然后结合句子进行分析。

⑷ )① 本题考查字音与汉字的书写笔顺及字音的掌握。

根据平时的积累,即可做出选
择;
④ 本题考查对联的组合。

解答此题首先根据各联的结构及内容,将错乱的八句归为四联,然后再根据四个景点的特点找出相对应的对联。

⑸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6)关联词一般分转折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等。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叫复句,也叫关联句。

复句通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连接。

5.班级诗会上,有同学分别朗诵了王安石和李煜的一首词,请根据要求答题。

【甲】王安石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烧水恣行游。

上尽层楼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乙】李煜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千戈?一旦归为巨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1)请根据学过的古诗词知识,为这两首词选择正确的词牌名。

A.满江红B.如梦令C.破阵子D.南乡子
甲:_______ ;乙: ________
(2)有同学根据王安石词内容做了一副上联,请根据李煜词内容写出下联。

上联:四百年帝业回头往事一梦
下联:_______
【答案】(1)D;C
(2)三千里山河辞别垂泪两行
【解析】【分析】(1)根据常识可知,满江红,词牌名,以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为正体。

另有双调九十三字。

如梦令,词牌名。

以李存勗《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为正体,单调三十三字。

破阵子,词牌名,定格为晏殊《破阵子·海上蟠桃易熟》,此调双调六十二字。

南乡子,词牌名,以欧阳炯《南乡子·画舸停桡》为正体,单调,二十七字。

根据字数确定即可。

(2)上联从时间角度,抓住“四百年来成一梦”这一关键句子,概括了作者对帝国往事兴衰终成一梦的感叹,下联可以从空间角度,抓住“三千里地山河”这一关键句子进行发挥。

故答案为:(1)D、C;(2)三千里山河辞别垂泪两行
【点评】(1)本题考查对词牌名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又称长短句。

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

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有时候,因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个格
式又有几个词牌。

(2)本题考查对比阅读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对两首词的内容有足够的理解。

然后再分析上联描述的内容,是什么意思,句式特点如何,最后根据对联知识,有目的地从第二首词中概括相应的内容即可。

6.班上开展主题为“推进诚信建设,强化规则意识”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需要做以下准备。

(1)【观点论述】何先生在当当网的一次促销活动中,以每台三千多元的价格抢购了7 台苹果笔记本电脑,商家却以标错价格为由拒绝发货。

商家表示愿赠送小礼品作为赔偿。

对于商家的赔偿提议,何先生表示拒绝。

如何看待此次买卖纠纷?说说你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字数在80 字以内。

(2)【故事链接】下图与战国时期一个以信变法的传奇故事有关。

请将该故事简要复述出来。

(60 字以内)
(3)【撰写对联】我国历史上流传着许多关于“信”的典故,请结合以上内容,补出下联。

上联:曾子杀猪言而有信
下联:_______
【答案】(1)我认为卖家的行为是失信的表现,赞成买家的做法。

因为买家已经付款,卖家拒不发货就是违背了对客户的承诺。

买卖双方都信守承诺,强化规则意识。

(2)商鞅为获得民众信任,说能将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的人有赏。

百姓不相信,有个人搬了,商鞅给了他赏金。

百姓自此相信新法令,秦国日益强大。

(3)商鞅立木一诺千金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针对材料发表见解。

学生能否抓住文字中的关键点,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所以,这类题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把握关键点的能力,难点是组织准确有序的语言再表达。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商家却以标错价格为由拒绝发货,表示愿赠送小礼品作为赔偿,是失信的表现。

买家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买家已经付款,卖家拒不发货就是违背了对客户的承诺。

买卖双方都信守承诺,强化规则意识。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

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

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两黄金。

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

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斤金(古时的“金”实际为黄铜)。

”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两黄金(黄铜)。

百姓自此相信新法令,秦国日益强大。

(3)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

要考查对偶的修辞方法及应用。

首先,明确对偶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相同位置的词语的词性和词语结构必须相同,下句在意思上要与上句有一定的联系。

上联:曾子杀猪言而有信,曾子为了教育孩子养成诚信的性格,兑现承诺杀猪教子,信守承诺。

下联:商鞅立木一诺千金。

故答案为:(1)我认为卖家的
行为是失信的表现,赞成买家的做法。

因为买家已经付款,卖家拒不发货就是违背了对客户的承诺。

买卖双方都信守承诺,强化规则意识。

(2)商鞅为获得民众信任,说能将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的人有赏。

百姓不相信,有个人搬了,商鞅给了他赏金。

百姓自此相信新法令,秦国日益强大。

(3)商鞅立木一诺千金
【点评】(1)本题考查针对材料发表见解。

答题时应注意,考查学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需结合材料提取主要内容信息,结合实际情况,说出自己的办法和建议,内容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要点须全面,陈述有条理。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答题时应注意,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3)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

答题时应注意,语言对仗的含义是什么呢?通常我们提到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不同于英语的“单词数”相等,其实质上是“音节”相等。

7.近日,全市各地正在开展“关爱留守学生”行动,你们学校也在行动。

(1)【老师献爱心】学校组织本校老师创办了“校园爱心辅导站”,老师们争当爱心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为本校留守学生辅导课业。

校团委准备为辅导站拟一副对联,以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用理想的成绩回报老师。

上联已拟好:老师奉献爱心育桃李。

请你拟出下联。

(2)【同学在参与】为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学校面向全体同学征集活动宣传语。

你的同桌写的是,“让寂寞的花朵也在春风中微笑”。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你也在行动】暑假中,妈妈准备让你用“泰微课”资源自学高中课程,你想邀请留守学生小华到家里一起学习,你打算怎样和妈妈说?
【答案】(1)学生增长知识报师恩(或:同学苦练本领报师恩)(2)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留守学生比作寂寞的花朵,意思是希望孤独、寂寞、自卑的留守学生,在老师、同学、社会的关爱中快乐成长,绽放自己的美丽,表达了对留守学生的关爱。

(3)妈妈,我想邀请小华来我们家一起学习“泰微课”。

俗话说得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一起学习,有问题可以互相讨论。

再说小华是个留守学生,到我们家来免得他孤独寂寞。

所以,我想邀请小华来我们家,好吗?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

是道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对偶的修辞方法及应用。

明确对偶是指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相同位置的词语的词性和词语结构必须相同,上下句要围绕师生关系之间的联系。

比如:学生增长知识报师恩、同学苦练本领报师恩、学生提高素质报师恩。

(2)本题考查赏析比喻的表达效果。

“让寂寞的花朵也在春风中微笑”运用比喻和拟人的
修辞方法,将留守学生比作寂寞的花朵,意思是希望孤独、寂寞、自卑的留守学生,在老师、同
学、社会的关爱中快乐成长,绽放自己的美丽,表达了对留守学生的关爱。

(3)本题考查委婉劝说和语言得体。

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

除了称呼和运用商量的语气外,讲清楚理由:俗话说得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一起学习,有问题可以互相讨论。

再说小华是个留守学生,到我们家来免得他孤独寂寞。

所以,我想邀请小华来我们家。

故答案为:(1)学生增长知识报师恩(或:同学苦练本领报师恩)
(2)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留守学生比作寂寞的花朵,意思是希望孤独、寂寞、自卑的留守学生,在老师、同学、社会的关爱中快乐成长,绽放自己的美丽,表达了对留守学生的关爱。

(3)妈妈,我想邀请小华来我们家一起学习“泰微课”。

俗话说得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一起学习,有问题可以互相讨论。

再说小华是个留守学生,到我们家来免得他孤独寂寞。

所以,我想邀请小华来我们家,好吗?
【点评】(1)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

答题时应注意,一副标准的楹联,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

当它用口头表达时,是语言对仗,当它写出来时,是文字对仗。

语言对仗的含义是什么呢?通常我们提到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不同于英语的“单词数”相等,其实质上是“音节”相等。

(2)本题考查赏析比喻的表达效果。

答题时应注意,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3)本题考查委婉劝说和语言得体。

答题时应注意,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书面语。

此题首先要有称呼,然后委碗的语言点明事件的意义,用商量的语气请求理解并同意。

8.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其中那些积淀着智慧结晶、浓缩着丰富情感的中华经典著作灿若星河,令人心驰神往,从四书五经到楚辞汉赋,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四大名著,让所有华夏子孙为之骄傲与自豪。

为响应市教委在全市中小学举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号召,学校将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

(1)为了更好地推动此项活动的开展,请你为活动拟写一句宣传标语。

(要求语言简练,朗朗上口)
(2)下图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的作用”在中学生群体中的调查,请认真阅读分析,然后把你探究的结果写在下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