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背景下我国环境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 谢其标
试论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环境管理制度创新
试论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环境管理制度创新发表时间:2018-05-23T09:38:27.0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作者:梁镓宁[导读] 摘要: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大力推广,因此,如何实现环境管理制度的创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宁波诺丁汉大学浙江宁波 315100摘要: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大力推广,因此,如何实现环境管理制度的创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环境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环境管理制度的创新原则、框架和方向,以期能为环境制度的创新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管理;制度;创新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的建设,我国的环境管理制度受到了广泛热议,引起了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环境管理制度是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提升的重要途径。
因此,要以环境保护为指导思想,参照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则,构建新的环境管理思路,创新我国的环境管理制度。
一、我国环境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1.1传统的制度不能满足环境质量的需求我国传统的环境制度的设计主要是针对污染减排,控制污染的总排量,无法适应环境质量的控制要求。
从以下几点体现:(1)实行多年的总量控制制度以来,由于行政性较强,主观性性也很强,导致不能和区域环境相符合,几乎不能反映出控制污染的实际效果。
(2)我国企业的排污许可证未能全面的对企业进行实施,排污制度也不够完善,其关键的技术水平、排污标准等都有待完善,许可证的发放,以及管理工作还有所欠缺。
(3)各地方政府负责管理环境质量,其管理效果不是很好,也缺乏有力的管理保障制度。
(4)眼下的环境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常规的污染物,对于潜在的环境污染隐患,还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
1.2制定的环境管理制度不符合整体要求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不能适应我国宏观的社会环境,也不能满足总体布局的需要。
再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创新
再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创新
夏光
【期刊名称】《环境保护》
【年(卷),期】2012()23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了改善人与自然关系,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远景目标而采取的一切积极和优良的行为及其成果,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先进性。
而制度进步是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的标志之一,良好的生态文明制度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生态文明建没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没的制度建设和创新。
【总页数】4页(P19-22)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创新;人类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关系;远景目标;生态良好;制度建设;先进性
【作者】夏光
【作者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321
【相关文献】
1.十三五时期地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创新——以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湖州市为例 [J], 刘孝斌;沈艳;
2.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创新 [J], 齐振宏;邬兰娅
3.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路径、制度创新——苏州市吴中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实践 [J], 薛瑶;
4.一部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制度路径的创新力作——评《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制度路径研究》 [J], 荣长海
5.建设生态文明创新理论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暨《生态文明建设概论》首发式”在京举行 [J], 刘俊杰;王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态文明建设下试论我国环境管理制度的创新
生态文明建设下试论我国环境管理制度的创新作者:李大鹏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34期摘 ;要:本文先分析我国环境管理制度现状,之后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下我国环境管理制度创新对策,希望保障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为我国环境事业做出一份贡献,进而实现我国经济和环境双层的提升,推动我国的健康长久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环境管理制度;创新引言在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完善的发展,而在此过程中,需要通过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作为支撑力量。
因此,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脚步的加快,,则需要出台与之配套的环境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这就需要以环境保护为指导思想,依托我国其他法律经验,建立符合当前的环境管理方法和制度,实现环境管理制度的创新发展。
1我国环境管理制度现状分析1.1无法满足现如今环境质量要求在我国传统环境管理制度中只包含污染减排和控制污染排放量两个方面,但并未能够解决现如今存在的问题,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而言:(1)我国排污许可制制度并未做到全国性普及和应用,导致有些地方还是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相关环境管理制度在落实方面存在局限性。
(2)各级政府部门并未尽到监督管理的责任,导致一些企业排放污染物严重。
(3)当前的环境管理制度只能够对常见污染物进行控制,对于隐匿性的污染物处理还是缺少合理的处理方法。
1.2当前环境管理制度与整体要求不相符原有的环境管理制度并不能够对当前我国存在的社会问题进行妥善的解决,进而导致既无法发挥宏观的力量,也无法将局部作为切入口,对问题进行解决,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保护是一项特殊的工作,导致无法通过宏观方式进行控制,同时对污染源头处理也存在缺陷,因而导致环境管理质量和效率相对较低。
(2)无法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使用,普遍存在资源使用时,有着严重的自然资源浪费情况,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垃圾,进而使环境受到严重的影响。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美丽中国建设研究:回顾与展望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美丽中国建设研究:回顾与展望目录1. 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3 研究方法与内容结构 (4)2. 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理论框架 (5)2.1 生态文明的内涵与特征 (7)2.2 美丽中国的概念与目标 (8)2.3 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的关系 (9)3. 国内外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实践回顾 (10)3.1 国外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11)3.2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与成就 (12)3.3 我国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与成效 (14)4. 生态文明视角下美丽中国建设的挑战与问题 (15)4.1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 (16)4.2 资源约束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17)4.3 生态补偿与利益分配问题 (19)5. 生态文明视角下美丽中国建设的路径与策略 (20)5.1 法律法规与政策体系构建 (21)5.2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22)5.3 产业结构调整与绿色转型 (23)5.4 公众参与与生态文明教育 (24)6. 区域案例分析 (26)6.1 案例一 (27)6.2 案例二 (28)7. 生态文明视角下美丽中国建设的展望 (29)7.1 未来发展趋势 (31)7.2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2)7.3 政策建议与对策 (33)1. 内容概括本文旨在探讨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美丽中国建设,文章首先回顾了美丽中国建设的历程和主要成就,包括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污染治理的进展以及生态文明理念的普及等。
文章分析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如资源环境压力、生态安全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文章展望了未来美丽中国建设的方向,包括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提高公众生态文明意识等方面的内容。
文章还探讨了如何在实践中落实这些方向,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更大的成果。
通过本文的回顾与展望,旨在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关键制度创新有哪些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关键制度创新有哪些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关键制度创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制度创新旨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首先,生态补偿制度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创新。
过去,一些地区为了经济发展而过度开发资源,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而生态补偿制度则通过经济手段,对生态保护者给予合理的补偿,激励他们积极保护生态环境。
例如,在水资源保护方面,下游地区可以向上游地区支付一定的费用,以补偿上游地区为保护水源地所付出的努力和成本。
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对那些为保护森林而限制开发的地区,给予相应的财政支持和政策优惠。
生态补偿制度不仅有助于调动各方保护生态的积极性,还能促进区域之间的公平发展。
其次,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创新也具有关键意义。
明确自然资源的产权归属,能够避免资源的无序开发和浪费。
过去,由于产权不清,导致一些自然资源被过度开采和滥用。
通过建立清晰的产权制度,明确谁拥有、谁使用、谁受益、谁保护,可以有效地规范资源的开发利用行为。
比如,对于土地资源,明确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使得土地的流转和利用更加合理有序。
对于矿产资源,清晰界定其产权归属,加强对矿产资源开采的监管,防止私挖滥采和资源浪费。
再者,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完善和创新是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
在项目建设和规划之前,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分析其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减轻措施。
这一制度的创新在于扩大评价范围,不仅包括大型建设项目,还涵盖了一些小型项目和政策规划;同时,加强公众参与,让更多的利益相关者能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这样的创新,使得环境影响评价更加科学、全面和公正,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另外,绿色金融制度的创新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传统的金融体系往往更倾向于支持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而绿色金融制度则引导资金流向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
中国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研究
究》2023-10-28•研究背景与意义•中国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概述•中国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实践•中国生态文明制度创新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国际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的经验与启示目•研究结论与展望录01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
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对生态文明制度创新进行了研究,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国内外研究现状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中国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的内涵、特点、途径和机制,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目的本研究对于丰富和发展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理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同时,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02中国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概述生态文明制度的内涵生态文明制度是指规范和约束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包括生态保护、环境治理、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技术标准等。
生态文明制度是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等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生态文明制度的内涵包括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发展观、资源观和环境观等方面,这些方面贯穿于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的全过程。
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的概念01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是指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要求和新趋势,对现有的生态文明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02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制度设计、实施、监督和评估等多个环节,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等各方面的共同参与。
03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的核心是构建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一系列制度安排,这些制度安排旨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维护生态安全。
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的必要性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是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需要。
全球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水土资源退化等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应对。
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制度创新研究
素, 也对生态环境治理制度的创新提 出了要求 。 现实要求 。 9 4年 , 19 我国政府宣布环境保 护是我 国的一项基本
立相应 的信息机制 。 由于生态环境信息是一种相对稀缺的公共物品 , 政府应该
国策 , 并写入宪法 。 94年我 国制定了《 19 中国2 世纪议程 》 中 1 ,
过 程 分 析 和 动 态 分 析 。 这 里 所 讨 论 的生 态 环 境 治 理 制 度 的创 新 也 是动 态 的 , 会 随 着 时 间 的推 移 而 产 生 、 展 和完 善 。 它 发
个人理性的一致性 问题 同样是必要的。 为了使制度产生更高 的
环境绩效 , 必须认真审视现 有的治理制度的理性是否与个人理 性相统一 , 治理制度 是否建立在个人理性基础之上。
确 有 必要 。
度 , 而使治理制度作为整体发挥作用。 从
三 、影 响治理 制度创 新 的基本 因素
( ) 息 不 完 全 与信 息的 不 对称 一 信
其次 , 自市场 的制度创新要求 。随着生 活水平 的提高和 来 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强 , 追逐绿 色产 品和绿色消费已逐渐成为
一
和所有的制度 活动一样 , 生态环境治理活动也一样地面临
( ) 二 互补 原 则
互 补原则 , 即不同制度安排互补的原则 。制度对于集体行 为的规范 , 是通过一 个整体发挥作用的。不 同制度安排 问的相 互 补充对于制度整体功能的实现是重要的。首先 , 根据制度的 起 源不同来 区分 , 以把 制度分为 : 可 一是 由代 理人设计 和确立 的, 通过政治活动建 立起 来的外在制度 ; 二是起 源于个 体内部 的相互作用 的内在制度 , 即哈耶克所强调的“ 自发秩序”其次 , 。 从制度实施惩罚 的方式究竟是 自发地发生 的还是有组织 的发 生 的来 区分 , 以把制度分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在正式 可 制度 的执行 中,对惩罚 的规定和实施都要通过有组 织的机制。 而非正式制度对惩罚的规定 和实施则依赖于 自我执行。所以 , 制度创新的努力方向之一 , 当是为在现有的外在制度和正式 应 制度建设的同时 , 注意培育与之相关的内在制度 以及非正式制
试论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环境管理制度创新
试论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环境管理制度创新摘要: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环境管理制度面临着创新和完善的需求。
本论文旨在探讨我国环境管理制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创新措施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对我国环境管理制度的创新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推动我国环境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路。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环境管理制度创新近年来,全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国不断加强环境管理和保护工作,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积极探索创新环境管理制度,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然而,当前我国环境管理制度在实践中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和完善。
因此,本论文将就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国环境管理制度的创新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一、我国环境管理制度的现状和问题(一)监管体制不完善我国环境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层级,协同作战的难度较大。
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形成有效运行,导致环境管理工作的整体效果不佳。
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利益平衡上存在困难,环境保护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二)执法力度不足尽管我国环境执法机构的建设和加强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际执法中,一些地方的环境执法力度仍然不够强劲,执法行为存在不规范、不坚决的情况。
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相对较低,难以形成威慑效应。
(三)公众参与度有限公众在环境管理中的参与程度相对较低,很多环境问题缺乏广泛的社会监督和参与。
公众对环境权益的保护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缺乏对环境问题的全面了解和有效的参与渠道。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创新研究-中国环境与发展
(二)研究目标内容
1.2 Objectives and Scope
本课题研究内容包括:推动国家环境治理体系改革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环境保护 制度和体制创新,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顶层设计。 六个子课题:(1)环境治理体系的理论框架和现代化目标研究;(2)提高环境 保护社会治理水平研究;(3)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研究;(4)环境保护 制度创新的总体思路研究;(5)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的总体研究;(6)国际经验 与案例。
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思考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制度创新有哪些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制度创新有哪些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制度创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还激发了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那么,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究竟有哪些制度创新呢?一、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明确自然资源的产权归属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过去,由于产权不明晰,导致了资源的无序开发和浪费。
通过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清晰界定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等权利,能够有效避免“公地悲剧”的发生。
例如,对土地、森林、矿产等重要自然资源进行确权登记,明确其产权主体和责任,使得产权所有者能够更加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将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划定出来,实行严格的管控和保护。
这一制度创新有效地遏制了生态破坏行为,为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恢复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通性,确保生态功能的有效发挥。
同时,建立了严格的监管机制,对违反生态保护红线规定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三、生态补偿制度生态补偿制度是通过经济手段促进生态保护的重要制度创新。
由于生态环境保护往往具有外部性,即保护者的付出无法得到直接的经济回报,而受益者又无需支付相应的成本,导致生态保护动力不足。
生态补偿制度通过对生态保护者给予经济补偿,使得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得到合理回报,激发了各方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
例如,对水源地的保护者进行补偿,保障其生活水平不因保护生态而下降;对退耕还林还草的农户给予补贴,鼓励他们恢复生态植被。
四、环境监管制度加强环境监管是确保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关键。
创新环境监管制度,包括建立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环境监测制度、环境执法制度等。
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从源头上控制了污染项目的上马;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和设备,能够实时、准确地掌握环境质量状况;严厉的环境执法制度,对环境违法行为形成了强大的威慑力。
生态文明背景下环境管理机制的定位与创新探讨
生态文明背景下环境管理机制的定位与创新探讨泰州市生态环境监测站江苏泰州225300摘要: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环境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文章对环境管理机制的定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推动环境管理的创新策略,旨在促进我国环境管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管理机制;定位;创新一、生态文明背景下环境管理机制的定位(一)宏观背景从国际发展的层面分析,当前工业文明发展产生的负面作用十分明显,主要包括地球气候变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以及资源枯竭等多种环境问题,并对人类的生存产生危机,使得人类在当前文明发展的道路上遇到了全新的问题,这样的一种情况也显示出人类理性在不断觉醒与复苏,人类开始正式从工业文明朝着生态文明发展,属于一个革命性的发展转变,并且其本身也是一个相对持续和较为复杂的发展过程,与当前人类社会在政治和经济、文化和理念、制度和行为、发展模式和生存方式等绿色革命息息相关。
所以,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以及走出一条能够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在农业革命以及工业革命后人类历史上的又一次革命。
从当前我们国家的发展情况能够非常清晰地看出,自从我国改革开放至今,我们国家经济都处于一种持续提升的趋势,缔造了GDP平均提升百分之8的传奇,我们国家的崛起可以说受到了全球关注。
可是,这样的一种提升却是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作为代价的。
相关资料显示,我们国家化学需氧量排放整体数值处于全球首位,这样的一种情况已经与环境容量提出的要求有很大的差异,在全国对七大水系监测断面得出,当前已经有62%的水系受到了严重污染,流经城市大概有90%的河段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针对这样的一种发展势态,我国政府就明确提出了需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构成节约能源资源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产业结构和经济提升的方式以及经济消费模式。
循环经济能够形成一种非常大的发展规模,能够再生的能源比重也在不断提升。
主要污染物当前的排放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有了非常显著的改善,生态文明的发展观念开始在社会得到树立。
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创新
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创新在当今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制度创新则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力量。
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创新呢?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创新,简单来说,就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对现有的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建立一套全新的、更加有效的规则和体系,以引导和规范人类的行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过去,我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
传统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生态环境的充分考量,导致了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传统制度的局限性日益凸显,这就迫切需要进行制度创新。
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创新首先体现在法律法规的完善上。
通过制定更加严格、细致和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明确生态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处罚力度。
比如,加强对污染排放的监管,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发展;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明确资源的归属和使用权限,防止资源的无序开发和浪费。
政策引导也是制度创新的重要方面。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一系列的生态补偿政策、绿色税收政策等,激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例如,对采用环保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突出贡献的地区给予财政补偿,从而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市场机制的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建立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水权交易市场等,让生态资源能够以市场化的方式进行配置,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
这样一来,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会主动采取节能减排、资源节约的措施,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绿色发展。
此外,监督和考核制度的创新也至关重要。
改变过去单纯以经济指标为考核标准的方式,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政府和官员的考核体系,形成对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有效约束。
同时,加强社会监督,鼓励公众参与生态环境的监督和管理,通过举报、投诉等方式,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制止。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环境管理创新研究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环境管理创新研究第一章:绪论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环境管理,而环境管理的创新研究则是保障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顺利推进的必要条件。
本文旨在探究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环境管理创新研究,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思路和理论支持。
第二章:生态文明建设进展和环境管理现状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已经展开了伟大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环境政策,包括“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等。
同时,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等专项行动。
这些政策和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环境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多部门负责、管理不规范、环境数据不透明等。
第三章:环境管理创新研究的必要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对环境管理进行创新研究。
首先,创新环境管理能够集中资源、协同作战,避免重复劳动,提升工作效率;其次,创新环境管理能够更好地发挥各部门职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生态优先发展;最后,创新环境管理能够加强环境执法力度,遏制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第四章:环境管理创新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环境管理创新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推进多部门协同管理,建立环境数据共享机制,创新环境监测手段,建立环境责任制,优化环境执法手段,强化生态文明宣传等。
此外,应当采取综合分析、模拟仿真、大数据等现代科学技术方法,提高环境管理能力和水平。
第五章:环境管理创新研究的实践案例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典型的环境管理创新研究实践。
目前,国内有许多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实践案例,如厦门、深圳等。
这些城市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如建设换新机制、推进多部门合作、推行环保考核制度等,取得了显著成效。
第六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环境管理创新研究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法律法规体系薄弱、环境数据共享不畅等。
因此,应当采取一系列对策,如完善环保法律体系、建立环保领域的科研基地、加强环保部门间协作等,以推动环境管理创新研究不断向前发展。
生态文明背景下我国企业环境管理机制的定位与创新
关 键词 : 生 态文 明 ; 企业; 环 境 管理机 制 ; 定位 ; 创新
1 生态 文 明背景 下环 境 管理机 制 的定位 生 态文 明是 指人 类 在 遵循 自然 规 律 的 基础 上 获 得一 定 的 物质 和精 神 , 实现 人 与 自然 , 人 与社会 之 间 的和谐 相 处 的一 种 文化 形 态 , 党 的十 七 大 上就 针 对 我 国 目前 的 环境 , 提 出生 态 文 明 的战 略 , 党 的 十八 大 更是 进行 生 态文 明 的补 充 和完 善 , 将 生 态文 明 建设 与 我 国经 济、 政治 、 文化、 社会进行融合 , 推动我国全方位的发展 , 将生态文 明 建 设 作 为我 国社 会 主义 建设 的一部 分 , 为今 后 我 国生 态保 护 工作 的 开展 奠定 了政治 基础 。因此 , 完 善我 国环 境 管理 机 制 的定 位 和创 新 工作 , 才能更好 的进行我 国生态文 明的建设 。 1 . 1环 境 管理机 制 的 目标 定位 环 境 管理 工 作本 身 就是 较为 复杂 ,想要 做 好环 境 管 理工 作 , 第 步 要做 的就是 进行 环 境管 理机 制 的 目标 定位 , 分 别 明确 环境 管 理 工 作 的 近期 、 中期和 远期 的 目标 。根 据指 定 的 目标进 行 环 境管 理 工 作 的 开展 , 帮 助 环境 管理 目标 的快速 实 现 。我 国环境 管 理 工作 的近
环 境 科 学
生态 文明背景下我 国企 业环境管理机 制的定位与创新
肖平
中 国石 油抚 顺润 滑油 厂 辽 宁 抚 顺 1 1 3 0 0 4
摘 要: 生态文 明是 我 国社会 主 义物质 文 明 精神 文 明和政 治 文 明的客观 基础 。而政 府是 我 国社会 主 义生 态文 明建设 的主要 力量 , 社 会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